『壹』 江西樟樹發生登革熱疫情,它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是蚊蟲傳播。
登革熱的由一種叫做登革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由蚊蟲傳播,大部分是伊蚊,被體內攜帶有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後,就有可能感染登革熱。
如果還沒有患上登革熱,而要去這些東南亞地區,也要時刻關注,盡量避免蚊蟲叮咬。比如點蚊香、掛蚊帳等。出門可以穿上長褲長袖,噴驅蚊水。注意衛生,清理積水。只要確保自己不被蚊蟲叮咬,那麼患上登革熱的幾率就會大大下降。
『貳』 那種黑白相間的蚊子叫什麼
樓主,這種蚊子就是蚊子中分的第三大類白紋伊蚊 伊蚊成蟲的特徵是翅沒有斑,體是大多是黑色的,而且有白斑,它因為喜歡白天活動,因此我們經常在室內,在陰涼的地方,白天經常有這類蚊子來襲擾,可能大家都會有印象,它的身體是黑色的,有白色的斑紋。
確實可以用略帶鹼性的洗衣皂泡末圖在包上,輕輕摩擦,讓酸鹼中和生成鹽和水,腫塊過1-2天就會消了!~
值得重視的危害:
蚊子具有吸血習性,吸血時尋找人或動物氨基酸氣味,尤其嬰兒或皮膚細嫩者。吸血時蚊子可將瘧原蟲、絲狀蚴、乙腦病毒等涎液注入人體內,使人感染發病。因此,蚊子不但叮人吸血影響睡眠,還會傳播乙型腦炎、瘧疾、登革熱、血絲蟲病等。去年,登革熱曾在泰國等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爆發流行。由於2001年肆虐的是登革熱新變種,並出現在之前沒有發病過的地區,人體的免疫系統還無法產生免疫力,因而疫情異常嚴重。很多感染者初時往往都察覺不出自己已染上登革熱,未有及時求醫,結果在病發初期輕微發熱過後,病情便急轉直下,快速失血陷入休克而死。其實,登革熱幾乎每年都在世界范圍內出現。1998年泰國曾發生較重的疫情,約30萬人染病。2001年泰國被傳染上登革熱的人近4萬,死亡180人。死者大多數是9歲以下的兒童。 在泰國周邊的柬埔寨、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南亞地區如孟加拉國,拉丁美洲的巴西、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秘魯等國家2001年都出現過疫情,其中柬埔寨、菲律賓更嚴重,政府採取的防範措施也更嚴格。據菲律賓官方公布的統計數字,菲律賓2001年患登革熱的人數達7940人。患者大多數是1歲以下的嬰兒和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據《越南農業報》2001年8月20日報道,2001年1~8月份,越南登革熱患者已達18674人,比2000年同期增長51%,其中有44人死亡。越南西部地區的登革熱患者人數增長213%,北方地區增長123%,中部地區增長143%。2001年9月,孟加拉國首都達卡市爆發登革熱疫情,有18000多人被傳染。來勢兇猛的登革熱,著實讓世人惶恐不安!
『叄』 泰國登革熱還能旅遊嗎 泰國還能去旅遊嗎
那是新聞,沒有想像的那麼嚴重,是平時需要注意下就可以了。旅遊還是很安全和方便的。
『肆』 如何區分感冒和登革熱症狀
瑞金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庄焱表示,從某個方面來說登革熱可以說是感冒的進階版,但除了普通的感冒症狀外,典型登革熱還會出現劇烈的頭痛、肌肉酸痛、骨骼也會疼痛。不僅如此,患者還會出現「酒醉貌」,即三紅征,臉紅、頸紅、胸口皮膚發紅。白細胞和血小板也會減少,這兩個症狀在感冒中很少出現,且不像登革熱維持時間長。
專家提示,暑期是外出旅遊的旺季,前往泰國等東南亞地區需要注意防範,預防登革熱感染。由於目前登革熱尚無疫苗,只能從防護上入手。最好的防蚊方法是撐蚊帳、穿長袖長褲,其次是蚊香、防蚊液、殺蟲劑、滅蚊燈等。有條件的話盡量住有空調的酒店,及時清理居住地附近的積水,減少在野外蚊蟲聚集地逗留的時間。
『伍』 登革熱發生的氣候原因和對策(作文500-800)字
登革熱(DengueFever)是登革病毒引起的疾病,最早記載這種病的是中國晉朝的文獻,稱之為水毒。因為此病導致肌肉疼和關節疼,在西方被稱為「斷骨熱」。到了18世紀80年代,在北美、亞洲和非洲幾乎同時出現登革熱流行,也因此將這種病和其他病區分開,第一例登革熱病例是美國著名醫生本傑明·拉什在1789年報告的。
拉什是在《獨立宣言》上簽名的美國國父之一,幾年後費城黃熱病大流行中,他用放血療法治療了很多人,包括他本人,結果毀多於譽,拉什還是精神病學的創始人,從他開始,精神病被當作是疾病而不是異端怪異。
登革熱的病因及其傳播途徑直到20世紀才完全清楚,1906年,其傳播途徑被確定。1907年,登革熱成為第二個被確定的病毒病。這種病和和瘧疾、黃熱病一樣是蚊子傳播的。登革病毒(DENV)是RNA病毒,這種病毒早就存在了,但一直到幾百年以前,這種病毒都是在野生動物中存在的,即在寄生登革病毒的伊蚊和靈長類動物之間循環,偶爾導致人類生病。但後來變成伊蚊和人類之間的循環,登革熱就成了真正的人類疾病了。這種例子很多,埃博拉就是一例,目前埃博拉還處於其宿主和靈長類之中,並沒有真正進入人類,但這種威脅是真實存在的。
登革熱的快速增加是因為二戰時間的大規模人口流動,現在在全球110個國家屬於常見病,全球每年5千萬到5億多人被感染,導致50萬人因此住院,25000人死亡。其中南亞12國每年300萬人被感染,6000人死亡。非洲則有20%的人口受到登革熱的威脅。
在過去半個世紀,登革熱病例增長了30倍。登革熱之所以增長得如此之快,有幾種可能的原因,包括郊區快速發生,排水系統沒有跟上;蚊子滋生地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氣候變化和病毒進化;國際旅行增加等幾個方面。正因為有這么多因素,控制登革熱相對來說很困難。目前有25億人生活在登革熱流行區,其中70%在亞太地區,使得登革熱成為僅次於瘧疾的蟲媒傳染病,也是亞洲地區的嚴重的流行性疾病。
登革熱患者死亡率1%到5%。大部分人症狀溫和,一周左右自愈。溫和症狀包括高燒、頭痛、皮疹、肌肉疼和關節疼。嚴重的症狀是登革出血熱,使得血壓急劇下降,有可能導致死亡。
這些症狀其他疾病也有可能,怎樣才能確定是登革熱?
不用確定,去過登革熱流行區,突然出現這些症狀的,就要去看醫生。如果症狀屬於上面說的溫和的,也用不著做特殊的病毒檢驗和分析,因為等結果出來了,你可能早就好了,或者早就很不好了。
登革熱病毒有四型,感染之後會對此型病毒終身免疫,對其他病毒暫時免疫,因此最多有可能得四回登革熱,這種多次感染者容易得出血熱。
由於沒有特效葯物,關鍵是保持液體平衡,如果能夠喝水和排尿,其他方面沒什麼問題的溫和症狀的患者吃點止痛葯,回家忍著。重症的患者則要住院,進行支持治療、輸液、如果失血嚴重的輸血。
正在臨床試驗的登革熱疫苗有幾種,其中之一剛剛完成三期臨床,安全性很好,有效性很不好,在泰國的臨床試驗,有效性僅30.2%,最終是56%,對四型病毒的有效率分別是54.5%,、34.7%、65.2%、72.4%,對登革二型預防能力最差。另外一項研究也只有60%,還是對二型最差。但疫苗可以將嚴重病例減少80%。
在這種情況下,預防登革熱的關鍵在於蚊子,不要被蚊子叮咬。通過消除滋生地來控制伊蚊,首先要盡量確保沒有開放式水源,如果做不到的話就往水裡加殺蟲劑。前者確實很難做到,後者有很大的健康隱患。半個世紀前全球滅蚊行動以失敗告終,DDT對生態的影響一直到今天還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要採取個人措施以預防登革熱。首先不要去登革熱流行區,這也不容易,加上很多人就住在登革熱流行區,包括中國南方的不少地區。這樣就要採取穿長衣長袖,不要把皮膚暴露出來的辦法,在休息和睡覺的時候要用紗窗蚊帳,或者使用驅蚊劑。
但是這些方法目前看來效果都不好,而且受氣候變化的影響,登革熱將會保持繼續上升的趨勢,是今天和未來人類面臨的嚴重健康挑戰之一。
『陸』 什麼是登革熱它的傳播途徑和治療方法有哪些應怎樣預防
病因和臨床表現
"登革熱初期症狀確實跟感冒有點像,容易誤診!"專家解釋說,登革熱初期症狀類似一般感冒,嬰幼兒會有1-5天的發燒、喉嚨發炎、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
登革熱和登革出血熱是由蚊蟲傳播的病毒性蟲媒病,也就是通過蚊蟲的刺叮吸血傳播的。它的病原是黃病毒科黃病毒屬的登革病毒,重要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臨床特徵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
感冒和登革熱的區別
感冒:症狀及流行情況與登革熱相似。感冒的傳播與直接接觸病人有關,且無皮疹及出血情況。感冒的主要症狀是發熱,流鼻水,喉嚨痛,頭痛、全身疼痛,過敏,炎症。
登革熱:初期症狀可能類似一般感冒,嬰幼兒會有1~5天的發燒、喉嚨發炎、輕微咳嗽等類似感冒的症狀。典型的登革熱症狀比較容易表現在較大孩子或成人身上。在疫區的病人有發燒38℃以上,加上1.激烈頭痛、後眼窩痛、骨頭關節或肌肉痛。2.發燒3~4天後身上出現紅疹。3.發病期間全身發癢。有以上3項的其中一項症狀,就算是疑似登革熱病例,也需在24小時內到醫院檢查。通常登革熱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長皮疹、淋巴結腫大、劇烈頭痛、眼球後窩疼痛、全身肌肉酸痛或關節痛,因此又稱"斷骨熱"。
第一次感染登革熱通常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如果再次感染與上次不同的病毒時,則容易引起出血性登革熱,甚至登革休克癥候群。出血性登革熱以及登革休克癥候群,都是發生在感染後期,主要是血管內壁受到侵犯,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流失到血管外,造成水腫、紅血球濃縮、血小板受到破壞減少而有出血的現象。
登革熱的發熱特點是突然高熱,發熱持續5~7天後驟然退熱,熱退後1~2天體溫可再度升高,這種發熱稱為雙峰熱或馬鞍熱。除發熱的突出症狀外,患兒在病程中可出現麻疹樣皮疹或猩紅熱樣皮疹。有的患兒可出現牙齦出血、鼻衄、咯血、尿血、消化道出血等表現。有的患兒會出現肝、脾和淋巴結腫大。重型登革熱甚至會發生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登革熱的過去和將來
本病於1779年在埃及開羅、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及美國費城發現,並據症狀命名為關節熱和骨折熱。1869年由英國倫敦皇家內科學會命名為登革熱。20世紀,登革熱在世界各地發生過多次大流行,病例數百萬計。在東南亞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國於1978年在廣東流行,並分離出第Ⅳ型登革熱病毒。此後,於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離出Ⅰ、Ⅱ、Ⅲ型病毒。
第一次被報道的登革熱流行發生在1779~1780年。登革出血熱在20世紀50年代菲律賓和泰國爆發登革熱時第一次得到確認。
近幾十年登革熱在全球范圍內引人注目地流行起來,如今已經成為非洲、美洲、地中海東部、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100多個國家的地方流行病。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受到的影響最為嚴重。
大約有25億人——全世界人口的2/5——正受到登革熱的威脅。世界衛生組織目前估計,全球每年可能有5000萬登革熱感染病例發生。
目前對登革熱沒有特效治療方法。但是,在有經驗的醫生和護士的精心護理下,登革出血熱病人往往能夠脫離生命危險。恰當地採用大劑量高療效葯物進行輔助治療,可以將死亡率降低到1%以下。
登革熱疫苗還沒有被開發出來。要扭轉當前登革熱不斷上升的流行和地區性擴散趨勢,前景並不樂觀。近幾年,公共衛生當局重點通過集體滅蚊、減少幼蟲繁育場所來預防疾病。這種方法雖然從長遠來看大概會是有效的,但對近期內疾病的傳播可能影響不大。
傳播途徑
登革熱病毒必須藉由病媒蚊叮咬才能從人傳給人,病患從開始發燒的前一天直到退燒,此期間都具有病毒傳染力,此為登革熱病患之病毒血症期 (viremia)。病媒蚊叮咬登革熱病患8~15天後,則具有終生傳染病毒的能力。
登革熱的傳播媒介主要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在台灣均存在,但是分布領域有異。埃及斑蚊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南,其活動主要在家戶室內,部份在室外,所以在人口高密度都市,埃及斑蚊具有重要的傳染地位;而白線斑蚊分布遍及全島,但大多數均生活在野外。
預防
控制和消滅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是當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
埃及伊蚊主要孳生於戶內積水容器內,白紋伊蚊主要孳生於盆、罐、樹洞、廢輪胎、花瓶以及建築工地容器積水中,消滅和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一般以消滅孳生地和幼蟲為主。滅蚊措施主要有:
1、消除孳生地和幼蟲:翻盆倒罐,填堵樹洞,對飲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換水,加蓋防蚊,也可採取水缸內放養食蚊幼蟲的魚類或其它生物滅蚊方法消除蚊幼蟲。對難於徹底清除的非飲用容器積水,可投灑廢油類或緩釋殺蟲劑。
2、殺滅成蚊:室內用噴灑或施用對人無毒的殺蟲劑消滅成蚊。室外在搞好環境衛生的基礎上重點對成蚊較多的竹、樹林、陶器場、廢輪胎堆積站等場所使用殺蟲劑。
現在還沒有一種有效疫苗來預防登革熱。因此,最佳的預防方法是清除家居、學校、工作地點及附近的積水,防止蚊子孳生,以及避免給蚊子叮咬。
個人如何做好登革熱防護?
現時並沒有一種有效疫苗來預防登革熱。預防登革熱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積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給蚊子叮咬,有關預防蚊咬的措施如下:
到登革熱流行區旅遊或生活,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蚊蟲驅避葯物。如房間沒有空調設備,應裝置蚊帳或防蚊網。使用家用殺蟲劑殺滅成蚊,並遵照包裝指示使用適當的份量。切勿向運作中的電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噴射殺蟲劑,以免發生爆炸。避免在"花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防止積水,清除伊蚊孳生地:盡量避免用清水養殖植物。對於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換水一次,勿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把所有用過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桶內。將貯水容器、水井及貯水池加蓋。所有渠道要保持暢通。將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積水。懷疑自己感染登革熱時最要緊是請教醫生。
『柒』 去泰國玩要注意什麼那邊的風俗3月中旬那邊的氣溫如何,熱嗎。
快速問導游為你提供如下信息:
三月天氣:
泰國三月平均溫度是23℃~35℃。白天平均35℃,建議穿輕棉織物製作的短衣、短裙、薄短裙、短褲等清涼透氣的衣服。夜間平均23℃,建議穿棉麻面料的襯衫、薄長裙、薄T恤等清涼透氣的衣服。泰國三月日均氣溫最高的城市是北碧(38℃)、芭堤雅(32℃)、碧差汶(36℃)、達俯(38℃)。泰國三月日均氣溫最低的城市是北碧(24℃)、芭堤雅(25℃)、碧差汶(22℃)、達俯(24℃)。
風俗注意事項:
1、注意尊重當地的習俗,尊重泰王室成員,尊重佛教禮儀。泰國王室受到特別的崇敬和尊重,在隨處可見的國王畫像面前請保持恰當的禮儀,不要用手指點,同時要注意言辭。在泰國切不可與人討論關於國王、王室的話題,有可能會觸犯法律。
2、 進入寺廟參觀請需要注意著裝,不可太過暴露,不能身穿吊帶或無袖裙,裙子或褲子需要過膝。進入佛殿之前必須要脫鞋,但在佛寺周圍行走不必脫鞋。不能踩門檻,不可攀爬院牆、佛塔。有的寺廟禁止拍攝佛像,需要留意一下指示牌。每尊佛像不論大小、完整程度,都是神聖物品,不要攀爬或踩踏佛像,不要把小佛像放在褲兜里。
3、泰國法律規定,嚴禁在公共場所吸煙。如有需要,需要找到專門的吸煙室,在訂酒店房間時也請說明需要入住可吸煙房間(Smoking Room)。
4、在泰國騎車或開車時應靠左行駛,不要在路中央行駛,也不要隨意停放車輛。騎摩托時一定佩戴頭盔,遵守當地交規,避免發生事故。
5、泰國雖熱,空調溫度卻開得很低,旅程請准備長衣防涼。
6、每天8:00和18:00,很多公共場合會播放泰國國歌,凡是聽到國歌聲的泰國民眾都會立定,停下手頭所有的事情,以表示敬意。在電影院看電影之前,也會播放紀念泰國國王的奏樂,全體人員起立致敬,請注意起立。
7、中國駐泰使館提醒中國公民,入境泰國需要隨身攜帶2萬泰銖現金(約合4000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銀行信用卡等無效。泰移民官以隨機方式抽查,現金不足額者將被拒入境。這一規定適用包括落地簽在內的各種簽證入境人士。
特別注意:現在是泰國登革熱高發期,千萬注意蚊蟲叮咬,帶上滅蚊防蚊工具,有任何不適,立刻前往醫院。 M iwenyou 獲取攻略
『捌』 請介紹一下dengue fever這樂隊
dengue fever是登格熱的意思
是洛杉磯的一支樂團,特色是有個在柬埔寨出生的主唱,以及經常在舞台上讓女主唱出糗的五位美籍另類搖滾樂手。在這支樂團新專輯「凡間的維納斯」(M80公司出品)的封面上,留長鬍子、戴著護目鏡的吉他手柴克‧霍茲曼騎著一部速克達,主唱秋妮莫端莊地側坐在後座,這是柬埔寨良家女孩坐機車穿梭金邊街道時的方式。「登革熱」擅長以令人料想不到的方式融合1960年代柬埔寨流行樂、搖滾和其他音樂,很符合這個形象。中規中矩、聰明,以及喜好挖苦的獨立搖滾迅速轉換,彼此的界線全都變得模糊。
這是一個不斷提出深沉主題的游戲人間樂團。最近在洛杉磯回聲公園社區的一場表演上,男團員們都像是十足的獃子,不過秋妮莫大多以高棉話演唱,穿著自己親手設計、閃閃發亮的柬埔寨絲質服飾,彷佛舊派貴族。表演完一組組曲後,她在舞台上點燃一根蠟燭,紀念那些遭赤柬殺害的人時,她的聲音突然哽咽,眼淚從臉龐滑落。
霍茲曼最近接受采訪時說:「我想我們互相制衡。她讓整個地方鴉雀無聲,如果只是這樣,那會變成漫長的夜。接下來我們把整個場地砸個稀爛。」
「登革熱」法菲薩電子琴手伊森‧霍茲曼(柴克的兄弟)1997年前往柬埔寨旅行,發現1960年代的柬國流行樂,返國時帶回一堆錄音帶,樂團也隨之成軍。柬埔寨流行樂並非民族音樂學家渴望的那種受祖先影響的民俗樂曲;而是出自當地的歡樂花稍拙劣音樂作品,充滿越戰期間美軍廣播電台經常在該地區播放的沖浪吉他和靈魂樂改編旋律。直到赤柬在1970年代掌權,並推翻柬埔寨文化後,柬埔寨流行樂才不再風行。
「登革熱」的音樂是對柬埔寨失傳流行樂的禮贊。不過「登革熱」的六名成員組成一支典型的洛杉磯樂團,結合不同背景和興趣的成員,對於一個擁有全美最多柬裔人口的地區(在洛杉磯市區以南的長灘),以及獨立搖滾越來越風行的地點(好萊塢以東的丘陵區)而言,似乎相當合適。這支樂團提供文化的融合;除了晦澀的柬埔寨流行樂外,你可以聽到迷幻、義式美西吉他演奏、衣索匹亞靈魂樂帶來的閑適歡樂,以及寶萊塢的電影配樂。
現在「登革熱」開始在距離家鄉很遠的地方走紅。這支樂團最近參加西班牙塞維爾國際音樂節「世界音樂博覽會」(譯註:Womex為World Music Expo的縮寫)後返國。英國媒體將這支樂團列入「明日之星」的綜合報導中,而且「登革熱」的歌曲已成為電視和電影的配樂,包括導演吉姆.賈木許的電影「愛情,不用尋找」。新紀錄片「夢游穿越湄公河(暫譯)」跟拍這支團體首度以樂團之姿造訪柬埔寨的旅程,似可幫助這支樂團獲得更多注意。
貝斯手塞儂‧威廉斯說:「地下樂團的人現在趕上國際音樂的潮流,國際音樂方面則流行如何在不戴辮子頭假發,也不穿瓜地馬拉褲的情況下,也能很酷。」威廉斯坐在自家後院受訪時,秋妮莫、柴克.霍茲曼也在場。
經手許多國際音樂活動的公關兼行銷業者德米崔‧維耶澤認為,這支樂團是全球音樂「更大發展模式的一部分」。他指出,最常將世界音樂介紹到美國市場的是美國藝人,像是保羅賽門。
他表示,他現在看到一場音樂由外來移民製作且影響的運動:「我們看到越來越多像『登革熱』這樣的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