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山形國際紀錄電影節評委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山形國際紀錄電影節評委

發布時間: 2022-06-08 16:45:49

❶ 《三峽好人》之前,有一部關於三峽的紀錄片在國際上很受歡迎,那位大俠知道

《三峽好人》是賈樟柯記錄片《東》的一個「衍生產品」。

《東》:賈樟柯和劉曉東聯合的藝術行動
Dong
片名:東
出品人:淡 勃 周 強
監制:餘力為 朱 炯
策劃:劉小東 宋 靖
藝術顧問:林旭東 淡 勃
導演:賈樟柯
攝像:賈樟柯 餘力為 周智生 田 荔
錄音指導:張 陽
作曲:林 強
剪輯:孔勁蕾
製片主任:王 彧 張 冬
類型:紀錄片 片長:70分鍾
首映時間:2006年9月5日(威尼斯電影節)

劇情簡介

2005年,中國奉節。

畫家劉小東前往三峽地區創作油畫《溫床》,十二名拆遷工人成為他寫生的模特,這座有兩千年歷史的城市因三峽工程的建設而即將消逝,畫家也在與模特的相處中被現實征服。

2006年,泰國曼谷。

《溫床》的第二部分在曼谷進行,劉小東請來十二位熱帶女性為她們寫生, 炎熱的城市讓女人們昏昏欲睡,唯有地上的水果鮮艷依舊。畫家因體力的付出而漸感勞累,女人們卻掙開眼合唱一曲歡快的歌。

兩個城市都有河流經過,奔騰向前絕不回頭。

製作簡介

2002年年底,劉小東去三峽旅遊,看到正在搬遷的三峽縣城,即萌發了創作的想法。 直到2003年SARS爆發的時候,劉小東創作了第一幅關於三峽的油畫作品——《三峽大移民》(200cm×800cm)。

2005年下半年,劉小東和賈樟柯相約共赴三峽,分別創作了油畫《溫床》和以劉小東為主角的紀錄片《東》。

賈樟柯談《東》

一、為何拍《東》

拍這個片子首先不是因為三峽,而是小東要去畫畫,於是邀我去拍紀錄片。本來我就好奇他工作狀態是怎樣的,他到那裡是如何展開工作的,他是如何面對他畫里的人的。我從來沒有去過三峽,但是第一次看到他關於三峽的畫的時候就特別喜歡。對那個地方也產生了興趣,於是就與他一起去了。這個紀錄片就是圍繞他畫畫這一事件來表達對這個地方的感受的。小東選擇這個地方有他的理由,它正在消失,一切都是變化著的,今天這個人在,明天這個人可能就不在了,他可能就離開了,或者去世了。所有這些都在流動變化著。小東創作的時候基本上是在奔跑,比如說與光線比賽,他選擇畫畫的地方的後面有一個樓,如果不快畫,陽光很快就被遮擋住了。在工作現場的時候,我逐漸地進入到所謂畫家的世界裡了。

他讓我感動的不是他選擇三峽這樣一個巨變的地方,而是對生命本身、對人本身的愛。在小東那裡,他所面對的,是同一個身份的人——搬遷工人。他表達的,是一種只可以在這個特定人群身上呈現的美感。你會感覺到他心裡裝滿了對自己畫筆下人物的感情。這是這次三峽之行最令我感動的地方。

二、為何以《東》為片名

我也算一個美術的發燒友吧,我一直想發現他繪畫世界裡的「秘密」。現在回過頭來看他以前的一些畫,會發現他有一個延續不變的閃光點,那就是每一個畫面里的人都有著只屬於自己的生命之美。用「寫實」啊、「現實主義」啊等等這些詞彙都不能概括他作品的意義。他有著一份最直接的對對象本身和對生命的愛在裡面,非常自然,非常原始。在今天這樣一個被包裝得失去本色的社會里是非常難得的。我的紀錄片叫《東》,用的是他名字里的一個字。也暗喻我們所處的一個位置,一種態度。

三、為何和劉小東合作

非常自然就合作了,基礎也就是所謂藝術觀點,所謂對作品的感受相當一致。我電影中的人,都是走在街上的普通人,小東畫里的人也都是最平凡的普通人。但是他們有他們的美,那是一種人與生俱來的美。為什麼喜歡這些人?面對這些人應該用怎麼樣的方式去表現他們的生活狀態,這都是我們要想的問題。生活在三峽的人們,經濟、生活條件都比較差。人們依靠那條江生活,搬遷後,以後的生活也許就沒有著落了,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他們會讓我們發現幸福不能完全用錢來衡量。我們接觸一些人,他們生活還是很主動,他們沒有太多的憂郁、痛苦、彷徨,人家活得也好,掙一塊錢高興,掙兩塊錢也高興,真的挺好。

我們整個攝制組回來以後,很很多人非常懷念在三峽時的感覺。找到最初始的快樂,這個過程最重要。比如將來這個片子發行如何,多少人喜歡它,能在多大范圍里傳播,我不會最在意。因為主要的快樂已經過去,就像生孩子,一個生命你很珍惜,你看著他自己長大很高興,但是最初的愛情,生產過程是最懷念的。我回來以後,發現自己變得很穩健,覺得生活其實對你夠好的了!

劉小東談《東》

一、為何畫三峽

我總是害怕——自己覺得好像成了點事兒,然後就變得嬌氣起來。所以我總是願意往下面跑一跑,讓自己變得不重要一點,不那麼自以為是一點。藝術家只有跟當地的生活發生某種關聯,創作出來的東西才可能更新鮮,更有力量。假如不去三峽,我也許會去其他類似的地方。在北京被很多人關注著,身為畫家,自己感覺還有點用,展覽、采訪、出書……而當我面對三峽,面對那些即將被淹沒的小縣城時,你會感覺自己一點兒用都沒有,虛榮的東西沒有一點意義。這個時候你就會重新思考許多問題。如果藝術總是被當成神聖殿堂裡面的供品一樣被奉著,那人就會變得空虛。而在三峽那裡,藝術品還沒有一個床墊值錢呢!還不比一個床墊對人家更有用呢!我們改變不了任何事情,對人家形成不了任何影響。我想把自己往低處降一降,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了。我幾次去三峽創作,表達的無一不是我對三峽人命運的關注和感受,而不僅僅是對現實的描繪和記錄。

二、與賈樟柯合作的感受

我覺得從事影視藝術的人都比較有趣。他們的思路普遍很活躍,總是會有一些新奇而且生動的想法,所以我喜歡和他們在一起。但是真正去拍電影實在是太辛苦了。賈樟柯拍電影從早上5點一直拍到凌晨3點。他確實是太喜歡這個職業了,換了是我早就崩潰了。因為他要處理的不僅僅是藝術的問題,有太多的主意需要他來決斷。

主創簡介

賈樟柯與紀錄片

2006年紀錄片《東》入圍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競賽片

2005年出任法國真實電影節評委

出任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評委

2002年 紀錄片《公共場所》獲法國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紀錄片《狗的狀況》入選嘎納電影節導演雙周

賈樟柯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2000年 《站台》第5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4年 《世界》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

2006年 《東》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競賽片

劉小東與電影

1992年出演王小帥的首部電影《冬春的日子》

1992年擔任張元的電影《北京雜種》的美術指導

1995年他的畫作《兒子》取材於張元的同名電影

2000年他的畫作《自古英雄出少年》取材自王小帥的電影《十七歲的單車》

2004年他與王小帥一起在賈樟柯的電影《世界》中客串兩個新富人物

2006年紀錄片《東》

賈樟柯:

出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從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現居北京。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德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賈樟柯還參與了大量的國際文化活動,成為當今亞洲最為活躍的電影導演之一。

2004年獲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鍾,故事片)

站台(2000,193分鍾/154分鍾,故事片)

公共場所(2001,31分鍾,紀錄片)

狗的狀況(2001,5分鍾,紀錄片)

任逍遙(2002,113分鍾,故事片)

世界(2004,108分鍾,故事片)

劉小東

1963 生於遼寧

1988 獲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士學位

1995 獲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碩士學位

1994 今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至今

個展

1990 劉小東,中國 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畫廊

2000 劉小東1990-2000,中國 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劉小東,美國 舊金山LIMN畫廊

2001 劉小東,法國 巴黎LOFT畫廊

2002 劉小東在東海,台灣 東海大學藝術中心

2003 生存狀態,台灣 誠品畫廊

2004 金門碉堡藝術展---18個個展,台灣 金門

三峽大移民和三峽新移民,環碧堂畫廊 藝術文件倉庫 北京 中國

2006 悉尼雙年展

公共收藏

1993 福岡美術館,日本

1995 中國美術館,中國

1997 舊金山現代美術館,美國

上河美術館,中國

1998 東寧美術館,中國

1999 上海美術館,中國

昆士蘭美術館,澳大利亞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中國

2001 新加坡美術館,新加坡

劉小東畫作《溫床》介紹

《溫床》是藝術家劉小東2005年到2006年完成的一個繪畫項目。該項目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已經於2005年9月在三峽的夔山周圍完成。期間劉小東對從當地請來的12個農民模特進行現場鋪地寫生。第二部分將於2006年在泰國曼谷的唐人畫廊完成。期間藝術家將請12名泰國女性,在泰國唐人畫廊現場寫生並展覽。第三部分,兩件作品及其現場將參加悉尼雙年展。

《溫床》項目關注的是正在亞洲發生的都市化進程與移民浪潮。世界人口爆炸性的增長以及來自農村的數以億計的移民,正在大地上創造著一個個超級大城市。在全球范圍內,城市化,也就是農村移民城市的過程有著深刻的經濟原因,同時也造就了奇特的文化景觀。在中國自1993年開始計劃實施的三峽庫區移民,不僅屬於這一世界性移民浪潮,而且以其移民非主動的遷移方式區別於其他。並且,在移民庫區故土被淹的同時,一個全新的三峽水庫將誕生。這個21世紀的超級英雄不僅是中國這場跨世紀移民的直接受益者,同時它也將不遺餘力的捍衛正在都市化進程中快速發展的中國。和中國不同,泰國發生移民狀況是以經濟利益為驅動的主動性遷移。在這個項目中,劉小東以繪畫的方式一直延續他對於現代化進程中亞洲現實的人文關懷。藝術家試圖通過對稱的圖像來形成對於亞洲范圍內移民浪潮的思考。

《溫床》項目的作品總共2組,以每組5件,分成2組展示,尺寸均為250cm×250cm。作品的內容也由兩部分組成,一組是藝術家在三峽夔門對當地農民的現場寫生;另一組是藝術家在泰國曼谷對當地女性的現場寫生。這些作品和劉小東以前的作品最大的不同是它們的完成將不藉助任何攝影、攝像等圖像復制手段,而是完全的現場寫生。除了對移民浪潮的人文思考以外,《溫床》項目還將是一次手工繪畫與機械復制之間的較量。按藝術家自己的話來說,之所以會選擇這樣的創作方式來關注都市化進程和移民浪潮,是為了「讓僵死的繪畫變得鮮活起來,拒絕攝影、錄像等科技手段,企圖回到過去用手工繪畫記錄世界的快樂時光。」

❷ 賈樟柯拍過哪些電影

男,生於1970年5月27日,中國,山西汾陽

星座: 雙子座
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從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現居北京。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賈樟柯還參與了大量的國際文化活動,成為當今亞洲最為活躍的電影導演之一。考大學的時候,他數學太差,父母把他送到太原去上山西大學的一個美術班,好准備考美術院校。賈樟柯常去學校附近的一個「公路局電影院」看電影,有一天,他看到《黃土地》,就立下了當導演的願望。1991到1993年,他考了三年,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他組織了「青年電影實驗小組」,還大張旗鼓地印了T恤衫。發動一切可能發動的力量,開始拍攝《小山回家》,這個片子得了香港映像節的大獎。這部55分鍾的作品,粗糙、模糊、控制力不足,但有一種敏感直接的氣質,意味著真實。它不是一個成功的或成熟的作品,但它為賈樟柯提供了一個機會,開始他的《小武》。片子沉痛,溫柔。他的思考方式與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與深入的表達。

《小武》得了8個獎,進入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賈樟柯成名。法國《電影手冊》評論《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德國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所以,2000年《站台》的拍攝不太可能沒有壓力。《小武》是一個切片,而《站台》是一個歷程。越過《站台》,賈樟柯成了新一代電影領袖。但他還在「地下」,他的電影國內看過的人還是不多。賈樟柯是以他的決心與耐心,夢想與行動換來流動的影像。《站台》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部分,並獲最佳亞洲電影獎。這是中國七十年代出生的導演第一次入圍三大電影節的正式競賽單元並獲獎。法國《世界報》為此發表題為《大師的鐵拳》的評論文章,認為《站台》表現出了驚人的電影品質,亦將成為電影史上的重要一筆。《站台》再獲殊榮,獲得第22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影展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兩項大獎。《公共場所》是一個國際合作項目,一個30分種的短片,沒有劇本與對話,只有表面的展增。賈樟柯一向是強調表面的,他拒斥人為的深度。

之後賈樟柯又拍攝了《任逍遙》、《世界》兩部劇情片。《世界》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國際版本,片長138分鍾,簡稱長版。2004年,賈樟柯把《世界》帶到第61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全球首映的就是這個版本。有學者稱其為「威尼斯版」;另一個是中國國內版本,片長108分鍾,簡稱短版。2004年8月4日始,在國內院線放映了此版本。《世界》不但展示了現代化進程對移民勞工的物質剝削,他更展示了身處的速度世界如何奪去他們的安全感、夢想和自由。2006年,在拍攝以三峽民工為關注點的紀錄片《東》時,他決定套拍故事片《三峽好人》。結果該片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金獅大獎。目前他正在拍攝中的是《24城記》,他的下一部作品是《刺青時代》。

2004年,獲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獎。

2004年,賈樟柯擔任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05年,賈樟柯擔任日本山形國際電影節評審

2006年,因《三峽好人》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07年,獲國際經濟組織「青年領袖」稱號

2007年,因《三峽好人》獲得首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07年,第57屆柏林電影節,出任柏林電影節「天才訓練營」校長

2007年,第60屆戛納電影節短片及電影基石單元的評委主席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鍾,故事片)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首獎:沃爾夫岡 斯道獎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第20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最佳女主角獎

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獎

第3 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獎

比利時電影資料館98年度大獎:黃金時代獎

第42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首獎:SKYY獎

1999年義大利亞的里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站台(2000,193分鍾/154分鍾,故事片)

2000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參賽作品,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0年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2001年獲瑞士弗里堡國際電影節唐吉可德獎,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2001年獲新加坡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獎

2001年獲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

2001年獲第30屆蒙特利爾國際新電影新媒體節最佳編劇獎

2002年法國《電影手冊》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2002年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公共場所(2001,31分鍾,紀錄片)

第13屆法國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影片

◇狗的狀況(2001,5分鍾,紀錄片)

2001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特別展映。

◇任逍遙(2002,113分鍾,故事片)

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

第16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特別獎

2004年洛杉磯影評人最佳外語片提名

2002年美國《電影評論》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世界(2004,108分鍾,故事片)

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

第 6屆西班牙巴馬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伯爵獎、最佳攝影獎

第11屆法國維蘇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第 7屆法國杜威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金荷花獎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2005年最佳外語片獎

法國《電影手冊》2005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東 (2006, 70分鍾, 記錄片)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競賽片

義大利紀錄片協會最佳記錄片獎

義大利藝術協會2006開放獎

2006台北國際記錄片雙年展最佳亞洲紀錄片獎

◇三峽好人 (2006, 105分鍾, 故事片)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07年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影展最佳影片獎
第28屆南非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7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2007年挪威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無用》 (2007, 105分鍾,紀錄片 )
獲最佳紀錄片
獲紀錄片最高獎
摘下最佳紀錄片獎
獲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
內容簡介

悶熱的廣州,電扇將鐵絲上掛著的衣裙吹起,縫隙間露出服裝女工的臉.在縫紉機巨大的轟鳴聲中,日光燈下的工人顯得無比安靜.那些即待出廠的衣服不知將會被誰穿起, 流水線上每一張面孔的未來都不夠清晰。
冬季的巴黎,服裝設計師馬可帶著她新創立的中國品牌「無用」參加2007年巴黎冬季時裝周.她把她的服裝埋在土中,讓自然與時間一起完成最後的效果。她喜歡手工製做所傳遞的情感,厭倦流水線的生產,變成一個不喜歡時裝的設計師……

❸ 為什麼賈樟柯的片子拍的那麼好

以中國現在的市場來說,文藝片還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很多都還不能在大影院上映,真正喜歡的人會找碟來珍藏,而商業片至少在票房上有保證,利潤多,所以一般導演都會選擇大市場高利潤
賈樟柯貴在他能堅持走自己的路那麼久,從一開始國內默默無聞,國外獲大獎這種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局面,到現在也漸漸被大眾所接受,我覺得這就是一種進步。
其實,賈樟柯的電影一般都比較真,能夠真正反映但是人們的生活面貌,也比較朴實,沒有任何的嘩眾取寵,值得尊敬

❹ 有哪些國際性的紀錄片大獎急求!!!

好多知名電影節都有最佳紀錄片的獎項。像奧斯卡,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威尼斯,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等等都有紀錄片可以拿的獎
另外想了解去著看吧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01955771371679

❺ 請問 中國第六代導演都是有哪些 越多越好 謝謝

張元
1990:《媽媽》 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1993年獲柏林電影節青年論壇影評人獎
1993:《北京雜種》1993年瑞士盧卡諾電影節評審委員會獎
1994:《廣場》(和段錦川合導,紀錄片)1995年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
1995:《兒子》荷蘭鹿特丹電影節的金虎獎
1996:《東宮西宮》阿根廷馬格帕羅塔電影節的最佳編劇獎
1997:《釘子戶》日本HBF第3屆「今日亞洲」錄像紀錄片大賽頭獎
1999:《過年回家》1999年第56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0:《瘋狂英語》(紀錄片)義大利米蘭電影製作人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2000:《金星小姐》(紀錄片)
2003:《我愛你》
2003:《江姐》
2003:《綠茶》
2004:《看上去很美》
賈樟柯
1994:《有一天,在北京》(紀錄片)
1995:《小山回家》(短片)
1996:《嘟嘟》(短片)
1997:《小武》
2000:《站台》
2001:《公共場所》(紀錄片)2002年法國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大獎
2002:《任逍遙》
2004:《世界》
婁燁
1993:《周末情人》
1996:《危情少女》
2000:《蘇州河》
2003:《紫蝴蝶》 霍建起
1995:《贏家》
1996:《歌手》
1998:《那山那人那狗》1999年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第23屆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觀眾最喜愛的影片大獎、2000年第31屆印度國際電影節銀孔雀獎
1999:《九九艷陽天》
2000:《藍色愛情》2001年金雞獎最佳導演獎
2002:《生活秀》
2003:《暖》第16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金麒麟獎、第23屆金雞獎最佳導演
胡雪揚
1990:《童年往事》(在校短片)1990年美國奧斯卡學院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1991:《留守女士》 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開羅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
1994:《湮沒的青春》第15屆夏威夷國際電影節導演特別榮譽獎
1995:《牽牛花》
1996:《罪惡》
2000:《冰與火》
2004:《頤和園》
王小帥
1993:《冬春的日子》希臘塞索斯尼克國際電影節金亞歷山大獎
1994:《極度寒冷》
1997:《扁擔,姑娘》
1999:《夢幻田園》
2000:《十七歲的單車》2001年第51屆德國柏林電影節銀熊獎
2003:《漂流者》
2004:《11朵鮮花》
管虎
1993:《頭發亂了》
1996:《浪漫街頭》
1999:《再見,我們的1948》(又名《古城童話》)
2001:《上車,走吧》(電視電影)
2002:《西施眼》2002年夏威夷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評審團獎
2003:《黑洞》(電視劇)
2004:《冬至》(電視劇)
李欣
1995:《談情說愛》
2001:《花眼》
2003:《慾望邊緣》
2004:《自娛自樂》
姜文
1994:《陽光燦爛的日子》1994年第51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99:《鬼子來了》2000年法國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獎

❻ 推薦一些經典的劇情片啊

1995年
《冬春的日子》(大陸)——導演王小帥,劉曉冬 喻紅 婁燁主演
被英國BBC列為電影史上100部代表作之一
獲義大利托米諾藝術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大陸)——導演張藝謀,鞏俐、李保田、李雪健、孫淳主演
獲第48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技術大獎
獲美國全美影評人聯盟評年度格里菲思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
獲第61屆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電影獎「最佳攝影獎」
《紅粉》(大陸)——導演李少紅
獲第4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優秀單項獎視覺效果「銀熊獎」
《女人四十》(香港)——導演許鞍華
獲第4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大陸)——導演姜文,夏雨主演
獲第8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夏雨)
被美國《時新周刊》評為年度國際「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廣場》(大陸,紀錄片)——導演張元
獲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
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獲義大利國際民族電影節最佳人文紀錄片獎
《理智與情感》(台灣)——導演李安
獲美國全國影評協會最佳導演獎
獲紐約電影評論家協會最佳導演獎
《郵差》(大陸)——導演何建軍
獲24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青年導演獎「金虎獎」
獲第8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GOL獎「朱麗獎」
獲希臘國際電影節金亞歷山大獎。
《紅櫻桃》(大陸)——導演葉大鷹,郭柯宇主演
獲第2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郭柯宇)、「軒尼詩記者杯最佳創意獎」
《黑駿馬》(大陸)——導演謝飛
獲第19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藝術節最佳導演獎、最佳藝術獎(男主角騰格爾)
《二嫫》(大陸)——導演周曉文
獲第4屆國際電影節「瑪雅美洲豹金獎」、最佳女演員獎(艾麗婭)
《女兒紅》(大陸)——導演謝衍
獲第30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歸亞蕾)
《蘭陵王》(大陸)——導演胡雪樺
獲美國洛杉磯桑塔?克拉里德國際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出品人鄭凱南獲榮譽獎狀
獲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獎(顧長衛)
《與往事乾杯》(大陸)——導演夏鋼
獲第24屆葡萄牙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俱樂部聯合榮譽獎

1996年
《太陽有耳》(香港)——導演嚴浩
獲第46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評論協會獎」和最佳導演「銀熊獎」
《麻將》(台灣)——導演楊德昌
獲第46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艾佛瑞?鮑爾獎」
《陽光燦爛的日子》(大陸)——導演姜文,夏雨主演
獲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
《兒子》(大陸)——導演張元
獲第25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大獎」、最佳評論獎
《理智與情感》(台灣)——導演李安
獲第53屆美國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影片獎、最佳編劇獎(埃瑪?湯普森)
《巫山雲雨》(大陸)——導演章明
獲第15屆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龍虎獎
《紅粉》(大陸)——導演李少紅
獲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紅櫻桃》(大陸)——導演葉大鷹
獲第5屆不結盟及發展中國家平壤電影節大獎「火炬金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女演員獎(郭柯宇)

1997年
《春光乍泄》(香港)——導演王家衛,梁朝偉、張國榮、張震主演
獲第50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冰風暴》(台灣)——導演李安
獲第50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
《八廓南街16號》(大陸)——導演段錦川
獲法國蓬皮杜中心真實電影節首獎
《甜蜜蜜》(香港)——導演陳可辛,張曼玉主演
獲第42屆日本亞太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張曼玉)
《東宮西宮》(大陸)——導演張元
獲阿根廷馬格帕羅塔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
獲義大利托米那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獲斯洛維尼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魚獎」
《迷岸》(大陸)——導演於曉洋
獲匈牙利梅地亞維夫電影節優秀獎
《極度寒冷》(大陸)——導演王小帥
獲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鴉片戰爭》(大陸)——導演謝晉
獲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美洲特別大獎」
《金秋鹿鳴》(大陸)——導演
獲第7屆埃及開羅國際兒童電影節長故事片金獎和兒童評委獎

1998年
《小武》(大陸)——導演賈樟柯,郝鴻建、王宏偉、左白韜主演
獲第48屆德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大獎「沃爾夫岡?斯道獎」、最佳亞洲電影獎
獲第20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
獲第17屆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電影節大獎「龍虎獎」
獲第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新潮流獎」
獲比利時電影資料館98年度大獎「黃金時代獎」
獲第42屆美國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首獎「SKYY獎」
獲義大利亞的里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趙先生》(大陸)——導演呂樂,施京明、張芝華、陳怡南、蔣雯麗主演
獲瑞士洛迦諾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豹獎」
《變臉》(大陸)——導演吳天明
獲第29屆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我也有爸爸》(大陸)——導演黃蜀芹
獲第10屆印度海德拉巴國際兒童電影節最高榮譽獎「金象獎」、特別獎(王泉)、最受歡迎的兒童故事片「金匾獎」
《紅色戀人》(大陸)——導演
獲第22屆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金字塔獎銀獎、最佳女演員獎(梅婷)

1999年
《一個都不能少》(大陸)——導演張藝謀,魏敏芝、張慧科、田正達、高恩滿、孫志梅主演
獲第56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過年回家》(大陸)——導演張元,李冰冰、劉琳、李野萍、梁松主演
獲第56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荊軻刺秦王》(大陸)——導演陳凱歌,李雪健、鞏俐、葛優、王志文主演
獲第52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技術大獎(屠居華)
《男男女女》(大陸)——導演劉冰鑒
獲第52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大獎
《紅河谷》(大陸)——導演
獲第17屆伊朗曙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幕獎
《永樂大鍾》(大陸)——導演
獲第1屆匈牙利布達佩斯國際科學電影節國際電影、電視和廣播合作理事會獎
《洗澡》(大陸)——導演張揚
獲第48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1999年9月)

2000年
《鬼子來了》(大陸)——導演姜文,姜文主演
獲第53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一一》(台灣)——導演楊德昌,陳希聖、戴立忍、金燕玲、柯素雲主演
獲第53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花樣年華》(香港)——導演王家衛,梁朝偉、張曼玉主演
獲第53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梁朝偉)、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
《過年回家》(大陸)——導演張元,李冰冰、劉琳、李野萍、梁松主演
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文化電影特別獎」(2000年10月)
《月蝕》(大陸)——導演王全安
獲第22屆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漂亮媽媽》(大陸)——導演孫周,鞏俐、高斤主演
獲第24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
《我的父親母親》(大陸)——導演張藝謀,章子怡主演
獲第50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蘇州河》(大陸)——導演婁燁,周迅、賈宏聲、華仲凱主演
獲第29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虎獎」
獲第15屆法國巴黎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女主角獎
獲第1屆日本Filmexl國際電影節(銀座影展)最佳影片獎
《站台》(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第57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
獲第22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

❼ 第六代——張元

張元,39歲,江蘇南京人,198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個人集資獨立製片。

1990年,處女作《媽媽》獲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評委會獎和公眾獎,同年,他製作的兩部MTV《讓我在雪地上撒點兒野》與《一塊紅布》分獲美國MTV亞洲最佳MTV獎與舊金山金門特別獎。

1992年,《媽媽》獲柏林電影節最佳評論獎。

1993年,《北京雜種》獲瑞士洛迦洛電影節特別獎,並於次年獲新加坡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1995年,《廣場》獲得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國際影評人獎、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義大利國際民族電影節最佳人文紀錄片獎。

1996年,《兒子》獲得鹿特丹金虎大獎與最佳評論獎。

1997年,《東宮西宮》獲得阿根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攝影獎,同年,又獲得義大利托米那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斯洛維尼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1999年,完成紀錄片《瘋狂英語》,《過年回家》獲得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

❽ 賈樟柯的事跡

賈樟柯,生於1970年,山西省汾陽人。1997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從1995年起開始電影編導工作,現居北京。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賈樟柯還參與了大量的國際文化活動,成為當今亞洲最為活躍的電影導演之一。
2004年,獲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藝術騎士勛章獎。
2004年,賈樟柯擔任都靈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05年,賈樟柯擔任日本山形國際電影節評審
2006年,因《三峽好人》獲得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07年,獲國際經濟組織「青年領袖」稱號
2007年,因《三峽好人》獲得首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主要作品:
◇小武(1998,107分鍾,故事片)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首獎:沃爾夫岡 斯道獎
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第20屆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熱氣球獎,最佳女主角獎
第17屆溫哥華國際電影節:龍虎獎
第3 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獎
比利時電影資料館98年度大獎:黃金時代獎
第42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首獎:SKYY獎
1999年義大利亞的里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站台(2000,193分鍾/154分鍾,故事片)
2000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參賽作品,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0年獲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2001年獲瑞士弗里堡國際電影節唐吉可德獎,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2001年獲新加坡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獎
2001年獲布宜諾斯艾利斯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
2001年獲第30屆蒙特利爾國際新電影新媒體節最佳編劇獎
2002年法國《電影手冊》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2002年日本《電影旬報》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公共場所(2001,31分鍾,紀錄片)
第13屆法國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影片
◇狗的狀況(2001,5分鍾,紀錄片)
2001年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特別展映。
◇任逍遙(2002,113分鍾,故事片)
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
第16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特別獎
2004年洛杉磯影評人最佳外語片提名
2002年美國《電影評論》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世界(2004,108分鍾,故事片)
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正式競賽片
第 6屆西班牙巴馬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伯爵獎、最佳攝影獎
第11屆法國維蘇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第 7屆法國杜威爾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金荷花獎
多倫多影評人協會2005年最佳外語片獎
法國《電影手冊》2005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東 (2006, 70分鍾, 記錄片)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競賽片
義大利紀錄片協會最佳記錄片獎
義大利藝術協會2006開放獎
2006台北國際記錄片雙年展最佳亞洲紀錄片獎
◇三峽好人 (2006, 105分鍾, 故事片)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導演因此片,獲得首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