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最佳國際電影寄生蟲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最佳國際電影寄生蟲

發布時間: 2022-06-02 15:34:53

1. 《寄生蟲》被譽為最佳之作,意義在於窮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上進,這是為何

榮獲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韓國影史上第一座金棕櫚獎,還獲得第77屆全球獎最佳外語片,並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斬獲四項大獎。

而獲得諸多獎項的聚集者便是由韓國電影《寄生蟲》,在豆瓣的評分中高達8.7,足以見得電影作品的優秀。

無論是對過去的總結還是對未來的計劃,都是對自己所處階段的總結,「寄生蟲」並不好當,與其碌碌無為、安於現狀,不如逆光而行,腳踏實地、勤奮努力才會使未來變得更加光明。

2. 奧斯卡獲獎電影《寄生蟲》好在哪裡

在奧斯卡頒獎結果還沒出來前,《寄生蟲》就已經被業內傳得火熱。等奧斯卡獲獎名單公布,《寄生蟲》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影片4項大獎,有的人又覺得評委們對《寄生蟲》過譽了。筆者看來,這部影片能夠讓全球通吃,導演不僅有他的獨特配方,而且還集韓國電影之所長。

富人妻子在丈夫面前也是一副驚恐唯唯諾諾的眼神。

富人男主的眼神是冷漠的,甚至導演精心給他布置了好幾組暗光,裁出一幅幅冷峻的剪影,深不可測。

窮人男主眼神的失魂絕望,沙發片段,男主用胳膊擋住自己眼睛那個鏡頭,讓人動容,生活太不堪了,將你僅有的一點自尊剝離的一絲不掛。

窮人女主的眼神卻有一副小人得志的貪婪傲慢,窮人兒子的眼神透著狡黠自卑,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

3. 《寄生蟲》的主要內容講的是什麼呢

《寄生蟲》在未來將是更能代表和定義導演奉俊昊地位的電影。它去繁就簡,結構精密,層層推進,導演掌控全盤的功力顯然已經超越了自己16年前的神作《殺人回憶》。


因為作為一部商業片與藝術片的結合(當然也是類型片),它太出色了。出色到你挑不出它的毛病,故事節奏極其流暢,情節發展如雲霄飛車般過癮,到結束了還意猶未盡如同嗑葯。這一點,我很佩服奉俊昊。這種本身就是學霸還拚命努力的精英型導演,這個時代需要他。當一切都看似平靜的時候,我們需要一種撕扯的、爆裂的、血淋淋的力量,去打破平靜。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意見粗糙,望採納

4. 獲得最佳影片的電影《寄生蟲》,是如何獲得奧斯卡青睞的

北京時間2月10日,2020年第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舉行,《寄生蟲》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國際電影、最佳導演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獲該獎項(前最佳外語片)提名就獲獎。影片還獲得最佳原創劇本。《寄生蟲》是韓國電影首次在奧斯卡上獲獎的影片。

並且《寄生蟲》是對韓國社會當下的深刻觀察和真實反映,導演想表達的是:有錢才會善良,我們是被逼成不善良的。有觀眾甚至總結出,窮人就是因為被生存壓迫之後才變得惡毒和不擇手段。窮人不僅是富人的寄生蟲,還是社會的寄生蟲。

5. 《寄生蟲》的影評是什麼

影評如下:

通過這部作品講述這個時代的故事,描述窮人和富人之間的戲劇作品全世界都有,我們正生活在這個隨著時間的推移,那樣的差距會越來越大的時代。

是一部十分韓國式的電影,充滿了韓國特色細節的電影,但同時也有全世界所處同一境地的當今時代非常普遍的問題,這電影對我個人而言是十分有意義的。

獲獎情況

《寄生蟲》是由奉俊昊執導,宋康昊、李善均、崔宇植、趙茹珍等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5月21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首映,2019年5月30日在韓國上映 。

影片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起了變化 。

《寄生蟲》榮獲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大獎 。

6. 《寄生蟲》獲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為何都說這部電影實至名歸

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寄生蟲》,算是創造了亞洲電影奇跡,這部電影,大大小小的獎項算起來差不多有六十多個,屬實實至名歸。

電影很通俗易懂,主要就是一家子窮苦的無業遊民,在一次機緣巧合家中兒子去富人家裡教書,並隱瞞身份將妹妹引薦到富人家裡,然後設套用計謀,將自己一家四口都安插在富人家裡打工,好似 “寄生蟲”。但同時因為他們工作得心應手,富人家庭也很依賴他們,同樣是他們的“寄生蟲”就這樣,本是沒有任何交集,不同階級的人群,發生了很多悲喜劇,讓人針砭時弊,反思社會。

影片的最後,窮人的爸爸因為一直被刺痛的“自尊心”,無法改變的階級地位,沖動之下把富人殺死,自己一輩子躲在地下室里暗無天日,可是這誰又能改變呢?窮人和富人本就是矛盾體,很多事情並不能盡如人意。

7. 《寄生蟲》為什麼可以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今年的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是充滿著十分驚喜和意外的狀況的,《寄生蟲》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成為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這樣子的優異成績在任何一部影視作品的身上都是無法達到的境界,而《寄生蟲》卻成功的做到了大家也紛紛對《寄生蟲》產生了關注。

《寄生蟲》在2019年5月30日成功在韓國全國影視院線上映播出,截止至目前依舊取得了2.56億美元的高票房收入,這一次的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也讓它獲得了更好的關注度和好評,而這樣子的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作品本身。

《寄生蟲》無論是從現實意義的展示這一角度上分析,還是在故事情節的設置上這一角度上進行總結,它都是完完全全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

1、《寄生蟲》的製作手法

《寄生蟲》在製作上融入了眾多現實社會因素,在製作之後更加令人眩暈精彩絕倫,整個製作上十分精彩和巧妙,將故事情節完整且委婉的展示出來,是一種十分特別的製作形式。

《寄生蟲》可謂是今年奧斯卡金像獎的大滿貫贏家,這整一部影視作品對於韓國未來的影視產業發展也有著很大的鼓舞作品,這樣子的作品你看過嗎?

8. 《寄生蟲》得奧斯卡四座小金人,這部影片有多好

寄生蟲這部電影上映於2019年的戛納電影節,獲得了金棕櫚獎,而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當中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以及最佳國際影片獎。這部影片在豆瓣的評分也高達8.7分,由此可見眾多觀影者對這部電影的肯定。《寄生蟲》意味深長,而在其中也有著許多的隱喻,在揭露社會現象的同時,也為人們展現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生蟲的生存法則就是想要活下去就要不斷的向上爬,於是用一個又一個的謊言編織出巨大的網,將富人一網打盡。同時也展現出了赤裸裸的現實,窮人們想要生活下去就要面臨殘酷而且冰冷的現實。最後的結局令人瞠目結舌,同樣也對影片的名稱進行了否定,證明了他不是寄生蟲,生活在陽光下而又有尊嚴的人。

9.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這背後揭露了怎樣的教育真相

《寄生蟲》是奉俊昊將類型片、強情節和戲劇元素玩得爐火純青的一部電影,除了榮獲第92屆奧斯卡四項大獎外,它還曾被戛納主席墨西哥導演岡薩雷斯視作最沒有爭議的金棕櫚作品。

那麼,這部影片講了個啥?

《寄生蟲》以半喜劇的形式,講述住在廉價的半地下室出租房裡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無業遊民,在長子基宇隱瞞真實學歷,去一戶住著豪宅的富有家庭擔任家教後,一家人的生活漸漸發生變化……

真實的韓國:越富有,越重視教育

是的,富人更重視教育,更想拼盡全力為孩子尋找更棒的學習資源,因為他們認為——

學歷、學識很重要,只有名校畢業生才能找到好工作,考上什麼樣的大學,將直接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收入水平和社會地位;要拚命送子女上補習班、讓子女考上名牌大學,以保障自己的財富與社會地位順利延續至下一代。

在這部紀錄片里,兩組分別就讀於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孩子,與對方進行了為期一周的交換,通過學生們的視角,來看看這兩類學校之間到底孰優孰劣,有什麼不同。

與其說「學校交換」,還不如說富人家的孩子與窮人家的孩子短暫地交換了人生。

在影片中,私校的孩子是這個畫風——「時髦,擁有一棟府邸,50輛車」。

圖片截取自BBC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劃分》

而公立學校的同學,還在為溫飽而擔憂。

可以試想,倘若把優渥的教育條件給到這個孩子,他的未來也一定有所改變,甚至會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

因為,教育可以塑造和成就任何一個孩子,富裕孩子如此,普通孩子更是如此。

唯有教育,才能改變孩子一生。

這樣看下來,《寄生蟲》真正的偉大之處,不僅僅在於揭露了韓國階層差距和真實社會,更在於導演給了普通家庭孩子一個靠譜的答案:

只有通過踏踏實實的讀書、學習知識,才能成就自我,改變自我,其它任何坑蒙拐騙的辦法都是行不通的。

最後,艾老師認為,之所以富貴有根,是因為富裕家庭、精英家庭更深諳一個道理:競爭社會從來都是優勝劣汰、「成王敗寇」的,唯有嚴於律己、唯有教育才能讓孩子立於不敗之地。

因此,他們拼盡全力把孩子托舉至更高段位,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和實力,為下一代開創一個更有保障的未來,這是作為每個父母、每個家族在正常合理不過的想法和行為。

而對於普通家庭來說,躊躇不前、怨天尤人皆不可取。正視階層差距的存在,並且迎難而上,才是最美的競爭姿態。

同時更重要的是,一定要通過接受教育,通過讀書、學習知識來爭取更多的可能性。因為教育,是提升自己、縮小與別人差距的成本最低的途徑,是通向更好層次最便捷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