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電影獲獎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電影獲獎

發布時間: 2023-02-04 18:28:20

Ⅰ 第一部在國外獲獎的中國電影是哪部

據了解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根據八位抗日女英雄投江故事創作的《中華兒女》



《卧虎藏龍》是第一部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的外語影片,也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提名的亞洲電影。 漁民徐福和妻子有一對孿生子女小猴、小貓。一場暴風雨奪去了徐福的生命,徐妻只得撇下剛生下的兒女,隻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媽。 這個電影很是經典。

Ⅱ 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誰

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石聯星。

石聯星(1914年5月18日~1984年8月1日),曾用藝名石蓮馨,湖北黃梅人,中國著名戲劇、電影表演藝術家,獲得1950年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優秀女演員表演獎」,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電影節獲獎的女演員,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

相關信息

作為戲劇骨幹,她編劇本,排戲,是個多面手。每次開文藝會,群眾和戰士們都是圍得里三層外三層,形成了文化的高潮。戰時,石聯星和戰士們一樣,扛著大刀、梭鏢參加戰斗。空閑時,她自編自演話劇給戰士們看,還教戰士們政治課和文化課。

1945年,她進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從事教學工作,後又擔任華北聯大戲劇系教員。她在《瘋了的母親》《水車轉了》《大地回春》《日出》《大雷雨》等劇目中塑造了許多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

Ⅲ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趙一曼》的主演石聯星,該片由東北電影製片廠(今長影)1950年出品。

《趙一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劇情片,由沙蒙執導,石聯星主演,於1950年上映;該片講述了講述了東北抗聯女英雄趙一曼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斗爭,最後英勇獻身的故事。

(3)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電影獲獎擴展閱讀:

1933年,女共產黨員趙一曼與她的丈夫老曹,受命在日軍佔領下的哈爾濱市電車工人中開展工作,組織工人罷工。敵人懾於群眾聲威,表面上佯裝讓步,暗地裡卻加緊部署鎮壓。

趙一曼洞察此情,在罷工勝利後迅速組織轉移。老曹不幸被捕,不久即被殺害。趙一曼轉移到農村後,動員教育農民,組織起一支抗日隊伍,活躍在珠河兩岸。

Ⅳ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演員是誰

是石聯星

新中國成立後,石聯星積極獻身於年輕的人民電影事業。1949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石聯星不負眾望,塑造的趙一曼英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給億萬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她也因此獲得1950年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優秀女演員表演獎」,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電影節獲獎的女演員,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此後,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爭》等影片,參加了中蘇合拍的《風從東方來》的導演工作。

石聯星逝世時間

20世紀50年代,石聯星調入北影工作,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後來為了支持丈夫凌子風的工作一度退出影壇。1961年至1979年,她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擔任導演。重返話劇舞台後,她與歐陽山尊等同志合作導演了《漁人之家》《紅岩》《年輕的一代》《生活的彩練》等多幕劇。

十年浩劫之後,她帶病深入生活、寫劇本,一直沒有停止藝術創作。1984年8月1日.石聯星因病逝世,享年70歲。

Ⅳ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誰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石聯星。

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此後,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爭》等影片,參加了中蘇合拍的《風從東方來》的導演工作。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

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



1950年至1960年參加北影,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

1961年至1979年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擔任導演。重返話劇舞台,在北京人藝先後與歐陽山尊等同志合作導演了《漁人之家》、《紅岩》、《年輕的一代》、《生活的彩練》等多幕劇。十年浩劫之後,她帶病深入生活、寫劇本,一直沒有停止藝術創作。

1984年8月1日.石聯星因患癌症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0歲。

Ⅵ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什麼

我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漁光曲》。

《漁光曲》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影片。

《漁光曲》無論是在藝術結構與鏡頭運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國電影的影戲觀念,格調凄婉而壓抑,節奏緩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幾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節曲折、悲喜交織、情趣盎然、觀賞性強等特點外,又突出了真實與細膩。

《漁光曲》的現實意義

影片以漁民徐家的家庭悲劇為主線,描繪了在經濟恐慌、民生凋敝的社會狀況下,漁民災難重重的生活,表現出作者對窮苦漁民的無限同情,貫穿了1930年代中國的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

同時,也圍繞著這個漁民家庭的悲慘遭遇,深刻揭示了造成漁民深重苦難的原因,真實地反映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漁村的社會面貌。又通過船主之子何子英這位新工商從業者的形象,探討了「實業救國」的理想問題。

影片上映之後,觀眾對農民的凄慘生活深表同情,對實業人士的認識也發生了巨大轉變。

Ⅶ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演員是誰

是石聯星。

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成功地塑造了趙一曼的英雄形象。

石聯星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

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1950年至1960年參加北影,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

相關介紹:

石聯星積極獻身於年輕的人民電影事業。

1950年至1960年參加北影,擔任演員,電影學校教員等職務。

1961年至1979年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擔任導演。重返話劇舞台,在北京人藝先後與歐陽山尊等同志合作導演了《漁人之家》、《紅岩》、《年輕的一代》、《生活的彩練》等多幕劇。

十年浩劫之後,她帶病深入生活、寫劇本,一直沒有停止藝術創作。

Ⅷ 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影片

《趙一曼》。1949年,石聯星進入東北電影製片廠任演員,並主演了影片《趙一曼》,成功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

因為石聯星是一個老革命,她對趙一曼這樣的職業革命家十分熟悉,再加上她多少年積累的表演經驗,詮釋的「趙一曼」真實可信,這一藝術形象曾給當年的軍民以巨大的鼓舞。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石聯星調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也就是在這一年,她因主演《趙一曼》而榮獲國際電影節演員優等獎。

(8)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電影獲獎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33年,女共產黨員趙一曼與她的丈夫老曹,受命在日軍佔領下的哈爾濱市電車工人中開展工作,組織工人罷工。敵人懾於群眾聲威,表面上佯裝讓步,暗地裡卻加緊部署鎮壓。趙一曼洞察此情,在罷工勝利後迅速組織轉移。老曹不幸被捕,不久即被殺害。趙一曼轉移到農村後,動員教育農民,組織起一支抗日隊伍,活躍在珠河兩岸。

1934年秋,他們又與王團長率領的一支抗日隊伍在珠河附近的山裡會師。1935年冬,傳來紅軍長徵到達陝北的消息,部隊舉行聯歡晚會, 營地卻被敵人發現,敵人蜂擁而來,將整座山團團圍住。趙一曼當機立斷,囑王團長率部突圍,她帶著一個排留下掩護,終因負傷而被俘。

敵人對她誘降,被嚴詞拒絕。繼而又加嚴刑拷打,她仍不屈服。敵人得不到任何口供,又唯恐她傷重死去,斷了線索,便把她送入醫院。在醫院里,她對護士小韓和敵人派來監視她的看守反復講述抗日道理,曉以大義。 不久,他們兩人自動提出願與趙一曼一起逃走,投奔抗日隊伍。

某夜大雨滂沱,趙一曼等三人逃離醫院。中途被敵人追上,抓回獄中。臨刑時,她大義凜然,面無懼色,英勇就義 。

Ⅸ 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誰

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石聯星。

1949年在「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影片《趙一曼》,成功地塑造了革命戰士趙一曼的英雄形象。此後,她又主演了《湖上的斗爭》等影片,參加了中蘇合拍的《風從東方來》的導演工作。先後在北京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北京電影學院教表、導演課。

尤其是她創造的趙一曼的形象,轟動了新中國,曾給予億萬人民群眾以巨大的鼓舞。在1950年第五屆國際電影比賽大會上,《趙一曼》受到熱烈歡迎,石聯星也因此榮獲了「優秀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爭得了榮譽。

(9)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電影獲獎擴展閱讀:

石聯星同志是蘇區紅色紅劇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她因主演話劇《武裝起來》、《海上十月》、《沈陽號炮》及參演《我—紅軍》、《女英雄》等話劇,在瑞金蘇區進行藝術活動,與李伯釗、劉月華被廣大紅軍和蘇區群眾譽為蘇區「三大赤色紅星之一」。

之後她在《瘋了的母親》、《水車轉了》、《大地回春》、《日出》、《大雷雨》等劇目又中塑造了許多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新中國成立後,石聯星積極獻身於年輕的人民電影事業。

Ⅹ 《趙一曼》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是《漁光曲》。

《漁光曲》是1934年由蔡楚生編劇和執導的劇情影片,王人美、韓蘭根等主演,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影片代表作之一。該影片由民國著名電影人厲麟似等審定並推介參加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獲第九名,被譽為中國首部獲得國際榮譽的電影。

影片講述了漁家子弟徐小貓、徐小猴和船王何家繼承人子英之間的悲歡離合,兩代人之間的故事折射出舊中國各階層人民生活的飄零動盪。

藝術價值

《漁光曲》無論是在藝術結構與鏡頭運用上,都突破了早期中國電影的影戲觀念,格調凄婉而壓抑,節奏緩慢而抒情。在保持了蔡楚生前幾部作品中的故事感人、情節曲折、悲喜交織、情趣盎然、觀賞性強等特點外,又突出了真實與細膩。

通過貧苦漁民的悲慘遭遇,以凄婉的筆調描寫了當時居民的苦難生活,顯示了導演藝術技巧的成熟。作為配音片,《漁光曲》可以看作默片向有聲時代轉變的特殊時期的產物,既保持了中國默片視覺表現上的高水準,也體現出一些對於聲音手段的有益探索。

影片以現實的題材、動人的情節、通俗的手法和精煉的技巧,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在故事性和抒情性的結合上,畫面造型的美感追求上以及對待意境界的營造上,都有所探索和創新。影片表現手法質朴,卻有很大的藝術感染力,開頭和結尾尤為動人,前後對應配以清新真摯的主題歌,達到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