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想像不到的奧運冷知識
1、奧運會的金牌不是純金的
奧運會最初的金牌確實是用純金製造的,後來考慮到製作成本和純金的硬度不夠,容易變形,無法長期保存收藏的問題,所以決定不再用純金打造。
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成為奧運史上最後一屆用純金打造金牌的盛會。按照《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金牌必須含有92.5%的純銀和至少6克的黃金。以銀為材料,再在表面鍍金,就可以很好地改善硬度問題。
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獎牌創造性地將玉嵌入其中,用的是來自青海的昆侖玉。古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這一設計不僅符合國際奧委會的各項規定,更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
2、東京奧運會的獎牌用再生材料
本屆東京奧運會的獎牌使用的是可以循環利用的再生材料。
日本花了兩年時間,向民眾回收舊家電、舊手機,用它們提煉再生金屬。從接近8萬噸小家電和621萬部舊手機中提煉出了32公斤金,3500公斤銀,2200公斤銅,用來製作獎牌。這也是奧運史上首次大膽的嘗試。
3、獲得奧運會金牌可以保研
微博上有一個關於此知識的調查,共有44萬人參與,僅有不到20%,約7.5萬人表示知道,看來的確是一條冷知識了。不過,想要通過奪冠來獲得保研機會實在太不容易。就拿為中國取得首金的00後姑娘楊倩來說,她11歲進入體校開始訓練,辛苦不言而喻,練到哭是家常便飯。
楊倩日復一日如苦行僧般生活,一路披荊斬棘進入國家隊,才來到奧運賽場。可是要想奪冠,僅有扎實的技術還不夠,還需要強大的心理素質和一點點運氣,缺了哪一項,都不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踏實上學,爭取成績優秀,通過保研或考研進入心儀的院校,還是輕松得多。
4、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時,參賽選手只有一位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是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短跑選手劉長春一個人扛著國旗入場,代表中國參賽。當年他搭乘郵輪,在海上漂浮了三個多星期才到達美國,路途中身體備受煎熬,因此體力大受影響,最後只能參加兩個項目的比賽,均未能晉級也未能晉級。
比賽結束後,他因為路費不夠無法回國。後來,在當地華僑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國。有一部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講述的就是劉長春的故事。
他有兩個願望:一是中國人能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獎,讓中國的國旗、國歌通過奧林匹克的運動場傳向世界;二是中國有朝一日能舉辦奧運會。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許海峰成為中國歷史上的首位奧運冠軍,打破了中國奧運史上金牌「零」的紀錄。2008年,北京奧運會盛大舉行。
他的兩個願望,都已成真。從1932年1人參賽,到這次東京奧運會中國派出777人的代表團參賽,我們的國家隊在參賽人數上飛速上漲。同時,2022年即將舉辦北京冬奧會,更是讓北京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先後舉辦過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
5、奧運會游得最慢的人
2000年悉尼奧運會,來自赤道幾內亞的穆桑巴克,以1分52秒創造了奧運會男子100米自由泳「最慢紀錄」,耗費的時間幾乎是此項目冠軍的三倍。
他沒有教練,沒有專業的游池,在奧運會前的幾個月才開始自學游泳,向漁民請教如何可以游得更快。他一直准備的是50米的比賽,等到了奧運會賽場,他才知道,他要參加的是100米的比賽,可是之前他連100米都沒有游過。
他只會狗刨式動作,不會換氣,比賽時因為體力高度透支,一度快要溺水,卻堅持游完全程,贏得了所有人的掌聲。
Ⅱ 奧運會問題
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的黎民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臘南部風景秀麗的小鎮。公元前776年在這里舉行第一屆奧運會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成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後來,古希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
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公元394年止,歷經1168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禁止。
傳說
有關古代奧運會的起源的傳說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兩種:一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為祭祀宙斯而定期舉行的體育競技活動,另一種傳說與宙斯(Zeus)的兒子赫拉克勒斯(Heracles)有關。赫拉克勒斯因力大無比獲「大力神」的美稱。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不到半天功夫便掃干凈了國王堆滿牛糞的牛棚,但國王不想履行贈送300頭牛的許諾,赫拉克勒一氣之下趕走了國王。為了慶祝勝利,他在奧林匹亞舉行了運動會。
發起和興盛(公元前776年至公元前388年)
公元前776年,伯羅奔尼撒的統治者伊菲圖斯努力使宗教與體育競技合為一體。它不僅革新宗教儀式,還組織大規模的體育競技、活動,並決定每4年舉行一次。時間定在閏年的夏至之後。所以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正式載入史冊,成為古代奧運會的第1屆。當時僅有一個比賽項目。即距離為192.27米的場地跑。
這一時期各城邦之間雖有紛爭,但希臘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政治、經濟、文化都較發達,是運動會的黃金時期。特別是公元前490年,希臘雅典在馬拉松河谷大敗波斯軍之後,民情奮發,國威大振,興建了許多運動設施、廟宇等,參賽者遍及希臘各個城邦,奧運會盛極一時,成為希臘最盛大的節日。
衰落(公元前388年至公元前146年)
由於斯巴達和雅典長期的伯羅奔尼撤戰爭(公元前431年至公元前404年),希臘國力大減,馬其頓逐漸吞並了希臘。馬其頓君王菲利普還親制自參加了賽馬。隨後亞歷山大大帝雖自己不喜愛體育活動,仍積極支持,並視奧運會為古希臘的最高體育活動開幕式,為其增添設施。不過,這一時期古奧運會精神已大為減色,並開始出現職業運動員。
消亡(公元前146年至公元394年)
羅馬帝國統治希臘後,起初雖仍舉行運動會,但奧林匹亞已不是唯一競賽地了。如公元前80年第175屆奧運會,羅馬經濟規律就把優秀競技者召集在羅馬比賽,而奧林匹亞只舉行了少年賽。這時職業運動員已開始大量出現,奧運會成了職業選手的比賽,希臘人對之失去了興趣。公元2世紀後,基督教統治了包括希臘在內的整個歐洲,倡導禁慾主義,主張靈肉分開,反對體育運動,使歐洲處於一個黑暗時代,奧運會也隨之更趨衰落,直至名存實亡。公元393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認為古奧運會有違基督教教旨,是異教徒活動,翌年宣布廢止古奧運會。公元895年,拜占廷人與歌德人在阿爾菲斯河發生激戰,使奧林匹亞各項設施毀失殆盡。公元426年,狄奧多西二世燒毀了奧林匹亞建築物的殘余部分。公元522、511年接連發生的兩次強烈地震,使奧林匹亞遭到了徹底毀滅。從此順延了1000餘年的古奧運會不復存在,繁榮的奧林匹亞變成了一片廢墟。
1889年7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國際田徑代表大會上,後來被人尊稱為「奧林匹克之父」的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首次公開了他恢復奧運會的設想。1891年1月,顧拜旦以法國田徑協會聯合會秘書長的身份,向全世界幾乎每個體育組織和俱樂部發出邀請——參加於1894年6月16日在法國巴黎索邦神學院召開的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此次大會為第一屆奧林匹克代表大會。會議召開一個星期後,即6月23日,大會就通過了成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決議,而6月23日也就成了「國際奧林匹克日」(International Olympic Day)。當時,顧拜旦成為首任秘書長。大會決定在1896年召開首屆現代奧運會,希臘的歷史名城雅典獲得主辦權。
1896年4月6日至4月15日,希臘雅典舉辦了第一屆現代奧運會。
奧運會史上第一位女性冠軍——夏洛特·庫珀1900年,第二屆奧運會來到了繁華之都——法國巴黎。這屆奧運會比賽時間持續5個多月,可謂曠日持久,而女子運動員首次登上賽場,則開創了歷史的先河。
首屆雅典奧運會成功舉辦後,希臘方面曾希望將雅典作為奧運會的永久舉辦地,但遭到了國際奧委會主席顧拜旦等人的反對。最終,第二屆奧運會落戶顧拜旦的家鄉法國。
當時的巴黎,已經成為世界聞名的繁華都市,但奧運會在這里卻遭到了冷遇。由於此屆奧運會被作為世界博覽會的一部分,比賽時間也從5月中旬持續到10月28日。比賽日程很不緊湊,如擊劍比賽在6月舉行,田徑和體操比賽在7月舉行,游泳比賽在8月舉行,堪稱一次「馬拉松」式的運動會。比賽場地也分散在不同的城鎮舉行,設施也十分簡陋,再加上組織不力、宣傳不夠、觀眾不多,這屆奧運會遠不如首屆雅典奧運會那樣緊張、熱烈。
本想利用博覽會來提升奧運會知名度的顧拜旦對此非常失望,他在日記中寫道:「世界上有一個對奧運會非常冷淡的地方,這就是巴黎。」
不過,巴黎奧運會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一方面,巴黎名勝眾多,交通便利,這對許多參賽選手很有吸引力。參賽國家從上屆的13個增加到22個,運動員人數從311名增加到1344名。值得一提的,共有來自法國、英國、美國和波希米亞的12名女選手參加了高爾夫球和網球比賽,這也是女性運動員首次登上奧運殿堂,而夏洛特·庫珀(Charlotte Cooper)則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冠軍(女子網球單打冠軍、男女混合雙打冠軍)。
1904年,第三屆奧運會落戶美國密西西比河沿岸城市聖路易斯,這是奧運會首次在歐洲之外的國家舉辦,也表明奧運會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聖路易斯戰勝芝加哥舉辦了第三屆奧運會,一個主要原因是世界博覽會將在這里舉辦。這也是奧運會歷史上首次以競爭形式決出舉辦城市。由於與博覽會相互交叉,比賽從7月1日持續到10月底,與上屆巴黎奧運會一樣拖沓冗長,而奧運會的風光也被世界博覽會搶走了。
本屆奧運會只有12個參賽國家,成為歷史上最少的一屆。由於遠隔重洋,加之東道主沒能兌現派船接送歐洲選手的承諾,導致許多歐洲選手未能參賽。參賽運動員共629人,其中美國隊就達533人,許多項目參賽隊員都是清一色的美國人,加上美國隊實力強大,奪走了絕大多數獎牌,因此有人說這屆奧運會是「美國的奧運會」。
邁克爾·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
別名:菲魚
外號:巴爾的摩子彈
身高:1.93M(6英尺4英寸)
體重:91KG
鞋碼:48碼(US 14)
出生地: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Baltimore-Maryland)
訓練地:密歇根州-安娜堡市(Ann Arbor,-Michigan)
出生日期:1985年6月30日(巨蟹座)
俱樂部:密歇根人俱樂部(Club Wolverine)
大學:密歇根大學(2008屆)
教練:鮑伯·鮑曼(Bob Bowman)
泳姿:蝶泳、個人混合泳、自由泳、仰泳
所學專業:體育管理
家庭成員:父親弗雷德(Fred)是一名警察,母親德比(Debbie)是一位老師,兩個姐姐希拉里(Hilary)和惠特尼(Whitney)(1995年世界錦標賽美國國家游泳隊成員)
昵稱: MP
寵物:寵物狗,名叫Herman
愛好:電玩,看電視 ,睡覺
放鬆方式:睡覺
最依賴的人:母親和兩個姐姐
最喜歡的車是:凱迪拉克
最想去的地方:澳大利亞
最喜歡觀看的體育項目:美式足球
喜歡做的運動:籃球
最喜歡的電影:《小鬼湯米》(Tommy Boy)
最喜歡的電視節目:體育世界(Sports Center)
最喜歡的食物:比薩(Pizza)
最喜歡的男演員:丹澤爾·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
最喜歡的女演員: 卡梅隆·迪亞茲(Cameron Diaz)
最欣賞的運動員: 邁克爾·喬丹(Michael Jordan)
最喜歡的樂隊:50分(50 Cents),The Fray
最喜歡的賽前餐:麥片和能量棒
最喜歡的零食:脆餅乾和巧克力棒
最喜歡的谷類食品:幸運護身符(Lucky Charms)
最喜歡的著作: 《殺死一隻知更鳥》 作者:哈波·李(《To Kill a Mockingbird》,by Harper Lee)
最難忘的事:與拳王阿里會面
贊助商:速比濤(Speedo), 威士(Visa), (Argent Mortgage), 歐米茄(Omega), 能量棒(Powerbar), (Matusnichi), 朝日新聞(TV Asahi)
訓練狀況:每周6—7天 ,每天練三堂課,共6小時——早午晚
曾出自傳:《Beneath the surface》(2005年出版)
姓名:尤塞恩·博爾特(Usain Bolt)
國籍:牙買加
性別:男
生日:1986.8.21
星座:獅子座
身高:1.96米
體重:88公斤
項目:短跑(200米/100米/4×100米)
★ 主要成績
2008年北京奧運會 男子4×100米冠軍 成績37.10秒 打破世界紀錄
2008年北京奧運會 男子200米冠軍 成績19.30秒 打破世界紀錄
2008年北京奧運會 男子100米冠軍 成績9.69秒 打破世界紀錄
2008年紐約銳步大獎賽 9秒72奪得冠軍
2007年大阪田徑世錦賽 200米亞軍
2007年大阪田徑世錦賽 男子4×100米接力亞軍
2006年田徑世界盃200米亞軍
2005年田徑世錦賽200米第八名
2004年雅典奧運會200米第五名
2002年世界青年錦標賽200米冠軍
2002年世界青年錦標賽4×100米亞軍
姓名:拉菲爾·納達爾(Rafael Nadal Parera)
昵稱:豆子、納豆、Rafa、豆豆
生日:1986年6月3日
國籍:西班牙
出生地:馬洛卡 (Manacor, Mallorca, Espana)
身高:1米85
體重:85公斤
打球:左手
職業生涯:2001
最好冠軍排名:1
單打最高排名:1
雙打最高排名:1
最新冠軍排名:1(截至2008.9.8)
最新冠軍積分:1265分(截至2008.9.8)
大滿貫冠軍頭銜:5(四個來自法網,一個來自溫網)
單打冠軍頭銜:31個(史上第三年輕的30冠獲得者)
雙打冠軍頭銜:4
單打職業戰績:328勝75負
2005年戰績:79勝10負
2006年戰績:59勝12負
2007年戰績:59勝10負
2008年至今戰績:75勝9負
職業總獎金:20,566,948(截至08年09月08日)
紅土連勝紀錄:81場
贊助商:Nike
球鞋:Nike Air Max Breathe Free II
球拍:Babolat AeroPro Drive+
握拍:左手
轉入職業時間:2001年
教練:Toni Nadal / Francis Roig
Ⅲ 我有一個問題要問問各位仁兄
一年中的所有節日、所有紀念日
公歷2月14日:情人節
公歷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公歷3月1日:國際海豹節
公歷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
公歷3月8日:國際婦女節
公歷3月12日:中國植樹節
公歷3月14日:國際警察日
公歷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公歷3月21日:世界森林日 消除種族歧視日
公歷3月22日:世界水日
公歷3月23日:世界氣象日
公歷4月1日:愚人節
公歷4月7日:世界衛生日、世界無煙日
公歷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公歷本月第四個星期日: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
公歷4月24日:世界青年團結日
公歷4月25日:世界兒童日
公歷5月1日:國際勞動節
公歷5月4日:中國青年節
公歷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母親節
公歷5月8日:世界紅+字日
公歷5月12日:國際護士節
公歷5月17:世界電信日
公歷5月30日:中國運動紀念日
公歷5月31日:世界無煙草日
公歷6月1日:國際兒童節、國際兒童電影節
公歷6月4日:國際日
公歷6月5日:國際環境日
公歷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父親節
公歷6月23日:國際奧林匹克日
公歷6月25日:中國土地日
公歷6月27日:國際禁毒日
公歷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紀念日、國際建築日
公歷7月3日:國際合作節
公歷8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公歷9月8日:國際新聞工作者日 掃盲日
公歷9月10日:中國教師節
公歷9月20日:中國愛牙日
公歷9月第三個星期二:國際和平日
公歷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國際聾人節
公歷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節
公歷10月2日:國際和平斗爭日
公歷10月第一個星期一:國際住房日
公歷10月第二個星期三: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公歷10月9日:世界郵政日
公歷10月14日:世界標准日
公歷10月15日:國際盲人節
公歷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
公歷10月24日:聯合國日
公歷10月31日:世界勤儉日
公歷11月1日:萬聖節
公歷11月17日:國際學生日
公歷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感恩節
公歷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公歷12月5日:社會經濟發展國際志願人員日
公歷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 諾貝爾日
公歷12月25日:聖誕節
農歷十二月初八:臘八節、冬至節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農歷十二月三十:除夕
農歷正月初一:春節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蘆笙節
農歷正月二十五:填倉節
農歷正月二十九:送窮日
農歷二月初一:瑤族忌鳥節
農歷二月初二:春龍節、畲族會親節
農歷二月初八:僳僳族刀桿節
農歷三月十五:佤族播種節
農歷三月十五至二十五:白族三月街
農歷四月初八:牛王誕
農歷四月十八:錫伯族西遷節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農歷五月十三:阿昌族潑水節
農歷五月二十二:鄂溫克族米闊魯節
農歷五月二十九:瑤族達努節
農歷六月初六:壯族祭田節 、瑤族嘗新節
農歷六月二十四:火把節
農歷七月初七:女兒節
農歷七月十三:侗族吃新節
農歷七月十五:盂蘭盆會、普米族轉山會
農歷八月十五: 中秋節
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農歷十月初一:祭祖節
農歷十月十六:瑤族盤王節
回答者:沒有網名的網民 - 進士出身 八級 10-11 03:08
一個星期日 黑人日
1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國際麻風節(世界防治麻風病日) 1954
2 月 份
2月2日 世界濕地日
2月7日 國際聲援南非日 1964
2月10日 國際氣象節
2月14日 情人節
2月15日 中國12億人口日 1995
2月21日 反對殖民制度斗爭日 1949
2月24日 第三世界青年日
2月28日 世界居住條件調查日
3 月 份
3月1日 國際海豹日 1983
3月3日 全國愛耳日 2000
3月5日 中國青年志願者服務日
3月8日 國際勞動婦女節 1910 饒有情趣的世界婦女節
3月12日 中國植樹節 1979
3月14日 國際警察日(節)
3月15日 國際消費者權益日 1983
3月16日 手拉手情系貧困小夥伴全國統一行動日
3月17日 國際航海日
中國國醫節 1929
3月18日 全國科技人才活動日
3月21日 世界林業節(世界森林日) 1972
消除種族歧視國際日 1976
世界兒歌日
世界睡眠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1993
3月23日 世界氣象日 1950
3月24日 世界防治結核病日 1996
3月最後一個星期一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1996
4 月 份
4月1日 國際愚人節
4月2日 國際兒童圖書日
4月7日 世界衛生日 1950
4月21日 全國企業家活動日 1994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1970
世界法律日
4月23日 世界圖書和版權日
4月24日 世界青年反對殖民主義日 1957
亞非新聞工作者日
4月25日 全國預防接種宣傳日 1986
4月26日 世界知識產權日 2001
4月27日 聯誼城日
4月30日 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
4月第三個星期日 世界兒童日 1986
4月最後一個星期三 秘書節
5 月 份
5月1日 國際勞動節 1889
國際示威遊行日
5月3日 世界哮喘日
5月4日 中國青年節 1939
五四運動紀念日 1919
科技傳播日
5月5日 全國碘缺乏病防治日 1994
5月8日 世界紅十字日 1948
世界微笑日
5月12日 國際護士節 1912
5月15日 國際家庭(咨詢)日 1994
5月17日 世界電信日 1969
5月18日 國際博物館日
5月20日 全國母乳喂養宣傳日 1990
中國學生營養日 1990
5月26日 世界向人體條件挑戰日 1993
5月30日 "五卅"反對帝國主義運動紀念日 1925
5月31日 世界無煙日 1988
5月第二個星期日 母親節 1914
救助貧困母親日 1997
5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牛奶日 1961
5月第三個星期日 全國助殘日 1990
6 月 份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 1949
6月5日 世界環境日 1974
6月6日 全國愛眼日 1996
6月11日 中國人口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乾旱日
6月20日 世界難民日 2001
6月22日 中國兒童慈善活動日
6月23日 國際奧林匹克日 1894
世界手球日
6月25日 全國土地日 1991
6月26日 國際禁毒日(國際反毒品日) 1987
國際憲章日(聯合國憲章日)
6月30日 世界青年聯歡節
6月第三個星期日 父親節
7 月 份
7月1日 中國共產黨誕生日 1921
香港回歸紀念日 1997
國際建築日 1985
亞洲"三十億人口日" 1988
7月2日 國際體育記者日
7月7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1937
7月11日 世界(50億)人口日 1987
7月26日 世界語(言)創立日
7月28日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914
7月30日 非洲婦女日
7月第一個星期六 國際合作節
8 月 份
8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927
8月6日 國際電影節 1932
8月8日 中國男子節(爸爸節) 1988
8月15日 日本正式宣布無條件投降日 1945
8月26日 全國律師咨詢日 1993
9 月 份
9月3日 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1945
9月8日 國際新聞工作者(團結)日 1958
世界掃盲日 1966
9月10日 中國教師節 1985
9月14日 世界清潔地球日
9月16日 國際臭氧層保護日 1987
9月18日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國國恥日) 1931
9月20日 全國愛牙日 1989
9月21日 國際和平日 2002 2002年以後
9月26日 快樂節日網建站日 2001
9月27日 世界旅遊日 1980?
9月第三個星期二 國際和平日 1981 1981至2001年
9月第三個星期六 全民國防教育日 2001
9月第四個星期日 國際聾人節 1958?
9月最後一個星期日 世界心臟日 2000?
世界海事日
10 月 份
10月1日 國慶節 1949
國際音樂日 1980
國際老人節 1990
10月2日 國際和平(與民主自由)斗爭日 1949
10月4日 世界動物日 1949
10月8日 全國高血壓日 1998
世界視覺日
國際左撇子日
10月9日 世界郵政日(萬國郵聯日) 1969
10月10日 辛亥革命紀念日 1911
世界居室衛生日
世界精神衛生日 1992
10月11日 聲援南非政治犯日
10月13日 中國少年先鋒隊誕辰日 1949
世界保健日
國際教師節
採用格林威治時間為國際標准時間日 1884
10月14日 世界標准日 1969
10月15日 國際盲人節(白手杖節) 1984
10月16日 世界糧食日 1979
10月17日 世界消除貧困日
10月22日 世界傳統醫葯日 1992
10月24日 聯合國日 1945
世界發展信息日
10月28日 世界"男性健康日" 2000
10月31日 世界勤儉日
10月第一個星期一 國際住房日 1982
10月第二個星期三 國際減輕自然災害日 1990
每年重陽節 中國老年節(義務助老活動日) 1989
11月份
11月8日 中國記者節 2000
11月9日 中國消防宣傳日(消防節) 1992
11月10日 世界青年節(日) 1946
11月14日 世界糖尿病日
11月17日 國際大學生節(國際學生日) 1946
11月21日 世界電視日 1996
世界問候日 1973
11月第四個星期四 感恩節
12月份
12月1日 世界艾滋病日 1988
12月2日 廢除一切形式奴役世界日 1986
12月3日 世界殘疾人日 1992
12月4日 中國法制宣傳日 2001
12月5日 (經濟和社會發展)國際志願人員日 1985
世界弱能人士日
12月7日 國際民航日
12月9日 "一二·九"運動紀念日 1935
世界足球日 1995
12月10日 世界人權日 1950
12月11日 世界防治哮喘日 1998
12月12日 西安事變紀念日 1936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紀念日 1937
12月15日 世界強化免疫日
12月20日 澳門回歸紀念日 1999
12月21日 國際籃球日
12月24日 平安夜
12月25日 聖誕節
12月29日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1994
12月第二個星期日 國際兒童電視廣播日
國際車
"國際年"是由聯合國會員國或某個國際組織向聯合國提議,經聯合國討論並作出相應決議而確定的。1980年,聯合國制定有關"國際年"的原則是:選擇的主題必須符合憲章;優先考慮與經濟、社會發展及人道主義、人權相關的主題;特別關注發展中國家的情況等。"國際年"的其目的是為了喚起世界公眾對全球范圍某個問題的關注,提請各國政府和人民為解決該問題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國際日
21世紀
2003年,聯合國第58屆大會通過決議,宣布從2005年至2015年為生命之水國際行動十年,主題是"生命之水",從2005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正式實施。
2005年:國際小額信貸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Microcredit)
2004年:國際稻米年
2003年:國際淡水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Freshwater)(2002年聯合國大會設立)
2002年:國際山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Mountains)
2002年:國際生態旅遊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Ecotourism)
2001-2010年:世界兒童和平與非暴力文化國際十年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a
Culture of Peace and Non-Voilence for the Children of the World)
2001年:聯合國不同文明間對話年 (U.N. Year of Dialogue Among Civilizations)
(第53屆聯大1998年11月4日決定設立)
2001年:國際志願者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Volunteers)
2000年:國際感恩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anksgiving)
2000年:國際和平文化年 (International Year for the Culture of Peace)
20世紀
1999年:第一個百年-國際和平大會
(Centennial of the First - International Peace Conference)
1999年:國際老人年(聯合國1992年決定設立)
(International Year of Older Persons)
1998年:國際海洋年(第49屆聯大確立)(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Ocean)
1997-2006年:國際消除貧困第一個十年(第51屆聯大宣布設立)
(First United Nations Decade for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1996年:國際消除貧困年(聯大1993年12月21日宣布設立)
(International Year for the Eradiction of Poverty)
1995年:各國人民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死難者國際年(聯大1994年12月2日宣布設立)
(Year of People's Commemoration of Victims of Second World War)
1995年:國際寬容年(聯大1993年12月20日確立)
1995-2004年:聯合國人權教育十年 (U.N. Decade for Human Rights Ecation)
1995年:國際青年年
1994-2004年:世界土著人國際十年(聯大1993年12月21日確立)
(International Decade of the World's Indigenous People)
1994年:世界口腔衛生年 (World Year of Oral Health)
1994年:體育與奧林匹克理想國際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Sport and the Olympic Ideal)
1994年: 國際家庭年(聯大1989年12月8月宣布設立)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amily)
1993-2003年:向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進行戰斗的第三個行動十年
(Third Decade to Combat Racism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1993-2002年:亞太地區殘疾人十年(Asian and Pacific Decade of Disabled Persons)
1993-2002年:第二個非洲工業發展十年
(Second Instrial Development Decade for Africa)
1993年:世界土著人國際年
1992年:國際空間年(International Space Year)(第44屆聯大宣布)
1991-2000年:第二個非洲運輸與交通十年
(Second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Decade in Africa)
1991-2000年:聯合國禁止濫用麻醉品十年
(United Nations Decade Against Drug Abuse)
1991-2000年:聯合國第四個發展十年
(Fourth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Decade)
1990-2000年:鏟除殖民主義十年(聯大1988年11月22日設立)
(Decade for the Eradication of Colonialism)
1990-1999年:聯合國國際法十年(第44屆聯大宣布設立)
(U.N. Decade of International Law)
1990-1999年:第三個裁軍十年(聯大1990年11月9日決定設立)
(Third Disarmament Decade)
1990-1999年:國際減輕自然災害的十年(國際減災十年)(第44屆聯大決定設立)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ction)
1990年:國際掃盲年(International Anti-Illiteracy Year)
1988-1997年:世界文化發展十年
1987年:無家可歸者收容安置國際年(國際住房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Shelter for the Homeless)
1986年:國際和平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Peace)
1985-1994年:亞洲及太平洋運輸和通訊十年(Asian and Pacific Decace of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Decade in Africa)
1985年:國際森林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Forests)
1985年:國際青年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Youth)
1985年:聯合國年
1983年:世界通信年(聯大1981年11月19日宣布)(World Communications Year)
1983-1993年:向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進行戰斗的第二個行動十年 (Second Decade to Combat Racism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1983-1992年:第一個非洲工業發展十年 (First Instrial Development Decade for Africa)
1983-1992年:聯合國殘疾人十年 (U.N. Decade for the Disabled)
1982年:動員制裁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國際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Mobilization for Sanctions Against the Racist Regime of South Africa)
1981-1990年:第一個非洲運輸與交通十年(First 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Decade in Africa)
1981-1990年:聯合國第三個發展十年 (Third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Decade)
1981-1990年:國際飲水供應和環境衛生十年(第35屆聯大決定)
1981年:國際殘疾人年 (International Year for Disabled Persons)
1980-1990年:第二個裁軍十年 (Second Disarmament Decade)
1979年:國際兒童年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Child)
1978年:反對種族隔離年
1976-1985年:國際婦女十年 (U.N. Decade for Women)
1975年:國際婦女年(聯大1972年12月18日通過)
1974年:世界人口年
1973-1983年:向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進行戰斗的第一個行動十年 (First Decade to Combat Racism and Racial Discrimination)
1972年:國際圖書年
1971-1980年:聯合國第二個發展十年 (Second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Decade)
1971年:反對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行動國際年
1970-1980年:第一個裁軍十年 (First Disarmament Decade)
1970年:國際教育年
1968年:國際人權年
1967年:國際旅遊年
1966年:國際米年
1965年:國際協助年
1964-1965年:太陽極小期國際觀測年
1961-1970年:聯合國第一個發展十年 (First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Decade)
1961年:世界種子年
1961年:國際保健醫療研究年
1960年:世界精神衛生年
1959-1960年:世界難民年
1957年:國際地球觀測年
參考資料:http://www.age06.com/Age06Public/Homepage/Class/Jimmy/ViewArticle.aspx?ArticleID=26715&ClassId=120
Ⅳ 奧運常識
奧林匹克運動 (Olympic Games)
ào lín pǐ kè yùn dòng
簡介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領導的國際社會運動。以奧林匹克主義為指導思想,以體育運動奧運會為主要活動內容,目的在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溝通,使各國人民之間能相互了解,讓奧林匹克主義普及全世界,維護世界和平。它是一種融體育、教育、文化為一體的綜合性、持續性、世界性的活動,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播體現,這樣的傳播在奧運會中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奧林匹克運動興起於歐洲資本主義工業化時代。它以堅實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基礎為依託,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體育發展的潮流,是人類社會進入工業文明後開始的一項偉大的社會實踐,其產生有以下的背景。
編輯本段顧拜旦讓奧林匹克運動變成了現實
法國教育家顧拜旦是公認的現代奧林匹克創始人,他為奧林匹克運動的誕生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1888年,顧拜旦就任法國學校教育、體育訓練籌備委員會秘書長。1889年顧拜旦代表法國參加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國際體育訓練大會,進一步了解了世界體育的動態,他認為近代體育的發展正在走向國際化,應該藉助古希臘體育的經驗和傳統影響來推進國際體育,於是產生了復興奧運會的想法。為了實現這一想法,顧拜旦做了大量的工作。
1891年,顧拜旦創辦《體育評論》雜志,以此為陣地熱情宣傳他的主張,對創辦奧運會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1892年,顧拜旦遍訪歐洲,宣傳奧林匹克理想。同年11月25日在慶祝法國體育運動協會聯合會成立5周年大會上,他發表了著名的演說,第一次公開和正式地提出創辦現代奧運會的倡議。在演說中,顧拜旦闡明:現代奧運會應該像古代奧運會那樣,以團結、和平和友誼為宗旨,但應該比古代奧運會有所發展和有所創新,它應該向一切國家、一切地區和一切民族開放,並在世界各地輪流舉辦。顧拜旦的倡議,使現代奧運會從一開始便沖破民族和國家的界限,具有鮮明的國際性。1893年,顧拜旦在巴黎召開一次國際性體育協調會議,團結國際體育人士,討論創辦奧運會的問題。翌年,他還將自己的倡議寫成公開信, 寄給許多國家的體育俱樂部,得到不少體育俱樂部的支持。
在國際上各種因素的促進和顧拜旦的不懈努力下,創辦奧運會的各種准備工作終告就緒。1894年6月16日—24日,根據顧拜旦的建議, 來自美國、英國、俄國、瑞士、西班牙、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希臘等12個國家的49個體育組織的代表,參加了在巴黎索邦神學院舉行的國際體育運動代表大會。會議期間,又先後有21個國家致函,向大會表示支持和祝賀。這次會議通過了成立國際奧委會的決議,並從79名正式代表中選出15人任第1屆國際奧委會委員。大會還決定由奧運會舉辦國的國際奧委會委員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由於首屆奧運會定於1896年在希臘首都雅典舉行,因此希臘委員維凱拉斯當選國際奧委會第一任主席,顧拜旦為秘書長。大會規定每4年舉行一次奧運會,通過了遵循"業余運動"的決議。大會還規定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為田徑、水上運動、游泳、賽艇、帆船、擊劍、摔跤、拳擊、馬術、射擊、體操、球類運動等。
1896年4月6日—15日,第1屆現代奧運會終於如期在雅典舉行。雖然組織很不完善,但它卻是奧林匹克運動正式誕生的重要標志,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
奧林匹克運動終於登上歷史舞台, 揭開了人類文明史上又一頁新的篇章。
編輯本段奧運發展歷史:艱難的探索(1894-1914)
遵循著一定的時間周期在世界各地舉辦大型綜合性國際運動會,讓體育運動服務於各國人民,服務於世界和平,這種做法在19世紀末遇到的困難是今天的人們難以想像的。其實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全球的工業革命,在給社會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也將民族矛盾激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思想方面,固於各自小天地的長期束縛,人們還難以理解奧林匹克思想,對接受奧運會這種國際性的文化還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備。
在體育方面,正在發育的現代競技運動與體操運動尖銳對立,體育界四分五裂,門戶之見根深蒂固,派別之爭頻頻出現,舉辦世界性的大型綜合運動會既無先例,也缺乏經驗;尚不發達的交通、通訊條件遠不能滿足奧運會的需要。就奧林匹克運動本身而言,新生的國際奧委會本身還不成熟,除體操、滑冰和賽艇外,其他運動項目尚無國際組織,國家奧委會尚不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早期奧運會存在著諸多缺陷。首先,奧運會設項不穩,每屆項目有所不同,主辦者可臨時增減項目(如首屆奧運會的賽艇和帆船比賽,因天氣不好而取消,臨時增加了一項100米自由泳比賽),項目內容重復(第2屆奧運會體操個人全能由雙杠、單杠、吊環、鞍馬、跳馬、自由體操、跳遠、跳高與跳遠綜合跳、撐竿跳、爬繩、50公斤舉重等項目組成)。其次,運動場地缺乏統一標准,不僅跑道長度不同,有333.33米(1896年奧運會)、500米(1900年奧運會)、536.45米(1904年和1908年奧運會)、383米(1912年奧運會)幾種,而且場地的設計也不統一, 如首屆奧運會採用"U"形跑道,第2屆奧運會使用草地賽場。最初的游泳比賽在天然水域內進行。第三,比賽缺乏必要的規范,如馬拉松比賽的距離每屆都不相同,舉重和摔跤無體重分級和時間限制,度量體系混亂,時而英制,時而公制;組織者可擅自臨時改變比賽日程;裁判多由舉辦國人員擔任,執法難以公正;各項目運動員參賽資格不一致,奧運村尚未建立,運動員住宿地分散而混亂。奧運會也沒有固定期限,短則10天 , 長則五六個月。第四,經費緊缺。首屆奧運會因為資金短缺,幾至半途而廢。緊接著連續3屆奧運會因資金問題,不得不與商業博覽會聯合, 成為博覽會的陪襯。
1908年倫敦奧運會是奧運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出現了膾炙人口、強調參與的奧林匹克名言:「重要的不是取勝,而是參與。」英國是當時世界上競技運動組織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主辦這屆奧運會的英國奧林匹克理事會由國際奧委會的英國委員和英國各單項體育協會的代表組成。這種人員結構,為其他國家奧委會的構成提供了範例。這屆奧運會各項比賽的技術性工作,從制定賽制、編排賽程到選派裁判、組織比賽均由各單項體育協會負責,規范化程度大大提高。這為後來由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管理奧運會技術工作奠定了基礎。至此 , 奧林匹克"三大支柱"的組織結構已現雛型, 各自職責相對明確, 從而確定了奧林匹克組織體系的基本框架。
在這一階段即將結束時,第5屆奧運會於1912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行,其參賽成員國的數量比第1屆翻了一番,運動員人數增長了75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鞏固了自己的陣地。
這一時期, 奧林匹克組織發展迅速,國家奧委會成員數量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29個增至60個, 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達到24個。1926年國際奧委會建立了由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代表組成的技術委員會。此後, 國際奧委會逐漸擺脫技術性事務,開始更多地關注領導、協調、決策等更高層次的工作。奧林匹克運動終於形成了三大支柱互相配合的組織體系。
1920年出現的奧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強",是這一時期奧林匹克思想的重要進展, 它與"重在參與"相輔相成,鼓勵人們以積極進取的精神參與到奧林匹克運動中來。
奧運會與科學技術的相互結合也取得重要進展,在工程建築、電子設備和通訊中大量採用了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如1932年採用雙鏡頭照相機進行終點攝影,第一次在奧運會上非正式使用電動計時和終點攝影儀,運動會場設置大屏幕記分牌,出現自動列印機網路等。從1936年柏林奧運會開始,組委會採用電影這一形式對奧運會進行完整的記錄。首次奧運閉 路電視轉播也在此時開始。
這一時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運動員業余身所引起的沖突,許多運動員因此而受到處罰,如曾3次參加奧運會、獲得9枚獎牌、被記者稱為「超人」的著名芬蘭長跑選手努爾米因接受補貼,被視為「職業運動員」,無緣參加1932年的奧運會。此外,隨著奧運會影響的擴大,一些政治勢力試圖將其作為政治工具的意圖日益暴露,這在1936年由希特勒統治下的納粹德國所舉辦的冬、夏兩屆奧運會中表現得尤為突出。
口號內容
奧林匹克格言(Olympic Motto)亦稱奧林匹克口號。奧林匹克運動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更快、更高、更強。」這一格言是顧拜旦的好友、巴黎阿奎埃爾修道院院長迪東(Henri Didon)在他的學生舉行的一次戶外運動會上,鼓勵學生們時說過的一句話, 他說:「在這里,你們的口號是:更快、更高、更強。」這句口號的希臘語是:「citius,altius,fortius."
口號淵源
顧拜旦借用過來,將這句話用於奧林匹克運動。1920年國際奧委會將其正式確認為奧林匹克格言,在安特衛普奧運會上首次使用。此後,奧林匹克格言的拉丁文「Citius,Altius,Fortius」出現在國際奧委會的各種出版物上。奧林匹克格言充分表達了奧林匹克運動所倡導的不斷進取、永不滿足的奮斗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6個字,但其含義卻非常豐富,它不僅表示在競技運動中要不畏強手,敢於斗爭,敢於勝利,而且鼓勵人們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於平庸,要朝氣蓬勃,永遠進取,超越自我,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限。
另一信條
奧林匹克運動還有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信條:」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取勝」。這句名言來源於1908年在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一次宗教儀式上賓夕法尼亞主教的一段講話。顧拜旦解釋說:」正如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勝利,而是斗爭,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拚搏」。
北京奧運會主題口號
2005年6月26日,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發布儀式上,北京奧組委宣布「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Oneworld、One dream)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中英文主題口號。
北京奧組委對這個主題口號進行了解讀。「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集中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實質和普遍價值觀——團結、友誼、進步、和諧、參與和夢想,表達了全世界在奧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類美好未來的共同願望。
北京奧組委認為這個主題口號深刻反映了北京奧運會的核心理念,體現了作為「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的核心和靈魂的人文奧運所蘊含的和諧的價值觀。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和諧發展是我們的夢想和追求。「天人合一」、「和為貴」是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對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關系的理想與追求。和平進步、和諧發展、和睦相處、合作共贏、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這個主題口號文簡意深,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主題口號表達了北京人民和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共有美好家園,同享文明成果,攜手共創未來的崇高理想;表達了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現代化的偉大民族致力於和平發展、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堅定信念;表達了13億中國人民為建立一個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的心聲。
北京奧組委認為,英文主題口號「One world Onedream」句法結構具有鮮明特色。兩個「One」形成優美的排比,「World」和「Dream」前後呼應,整句口號簡潔、響亮,寓意深遠,既易記上口,又便於傳播。中文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中將「One」用「同一」表達,使「全人類同屬一個世界,全人類共同追求美好夢想」的主題更加突出。
歷年奧運會舉辦城市中英文對照
1896年 1 希臘 雅典 Athens
1900年 2 法國 巴黎 Paris
1904年 3 美國 聖路易斯 St. Louis
1908年 4 英國 倫敦 London
1912年 5 瑞典 斯德哥爾摩 Stockholm
1920年 7 比利時 安特衛普 Antwerp
1924年 8 法國 巴黎 Paris
1928年 9 荷蘭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1932年 10 美國 洛杉磯 Los Angeles
1936年 11 德國 柏林 Berlin
1948年 14 英國 倫敦 London
1952年 15 芬蘭 赫爾辛基 Helsinki
1956年 16 澳大利亞 墨爾本 Melbourne
1960年 17 義大利 羅馬 Rome
1964年 18 日本 東京 Tokyo
1968年 19 墨西哥 墨西哥城 Mexico city
1972年 20 德國 慕尼黑 Munich
1976年 21 加拿大 蒙特利爾 Montreal
1980年 22 前蘇聯 莫斯科 Moscow
1984年 23 美國 洛杉磯 Los Angeles
1988年 24 韓國 漢城 Seoul
1992年 25 西班牙 巴塞羅那 Barcelona
1996年 26 美國 亞特蘭大 Atalanta
2000年 27 澳大利亞 悉尼 Sydney
2004年 28 希臘 雅典 Athens
2008年 29 中國 北京 Beijing
2012年 30 英國 倫敦 London
歷屆奧運會口號
一九八四年 美國 洛杉磯 Play part in History 參與歷史
一九八八年 韓國 漢城 Harmony and Progress 和諧、進步
一九九二年 西班牙 巴塞羅那 Friends for life 永遠的朋友
一九九六年 美國 亞特蘭大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entury 世紀慶典
一九九八年 日本 長野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flower as one 讓世界凝聚成一朵花
二零零零年 澳大利亞 悉尼 Share the Spirit 分享奧林匹克精神
二零零二年 美國 鹽湖城 Light the fire within 點燃心中之火
二零零四年 希臘 雅典 Welcome Home 歡迎回家
二零零六年 義大利 都靈 An Ever Burning Flame 永不熄滅的火焰
二零零八年 中國 北京 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個世界 同一個夢想
二零一零年 加拿大 溫哥華 從海洋到天空的比賽
Ⅳ 百科知識算哪些
1 2003/05/13 網路知識:什麼樹被稱為「活化石」?
2 2003/05/13 回答:銀杏樹被稱為「活化石」,它亦稱白果樹、公孫樹,屬銀杏科。樹木高達40米。
3 2003/05/14 網路知識:中國民間「送灶神」時要吃粘牙的甜食,這是為了什麼?
4 2003/05/14 回答:中國民間「送灶神」時要吃粘牙的甜食,這是為了用糖粘住灶神的牙。中國的民間習俗還有很多,要是留心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
5 2003/05/15 網路知識:非洲象的耳朵比亞洲象大還是小?
6 2003/05/15 回答:非洲象與亞洲象的差別除棲地不同外,外形亦有差別。如:非洲象耳朵較大,亞洲象耳朵較小。非洲象象牙雌雄均明顯外露,亞洲象只有雄象外露
7 2003/05/16 網路知識:歐洲最大的島嶼是什麼島?
8 2003/05/16 回答:大不列顛島是歐洲最大島嶼。它位於歐洲西部的大西洋中,面積22萬平方千米。是英國領土的主要組成部分。
9 2003/05/17 網路知識:校園歌曲《童年》的詞曲作者是誰?
10 2003/05/17 回答:校園歌曲《童年》的詞曲作者是羅大佑,這首歌曲至今仍為很多學子所喜愛。
11 2003/05/18 網路知識:《黃河大合唱》的作曲者是誰?
12 2003/05/18 回答:由光未然作詞、冼星海作曲的《黃河大合唱》表現了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斗爭,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
13 2003/05/19 網路知識: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指的是哪個風景區?
14 2003/05/19 回答: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七絕《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描寫的是廬山風景。
15 2003/05/20 網路知識:葡萄牙曾在南北美洲擁有殖民地嗎?
16 2003/05/20 回答:歐洲因其海上活動發達及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而使得南北美洲成為許多歐洲國家的殖民地,但葡萄牙不曾在南北美洲擁有殖民地。
17 2003/05/21 網路知識:「龜紋」在哪種工藝品中出現?
18 2003/05/21 回答:龜紋指的是在打樣或印刷中由於陽圖版的角度搭配不當所出現的一種不悅目的網紋圖形。這種圖形常常出現在蠟染中。
19 2003/05/22 網路知識: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國家是哪裡?
20 2003/05/22 回答:荷蘭瀕臨北海,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國家。荷蘭的海岸線曲折綿延,全長1075千米,但海堤竟兩倍於海岸長度,總長達2414千米。
21 2003/05/23 網路知識:發燒時不宜喝什麼飲料?
22 2003/05/23 回答:發燒喝濃茶害處較大,因為茶葉所含的茶鹼會提高人體溫度,並可影響降溫葯物的作用,從而加重病情,因此發燒時不宜喝茶。
23 2003/05/24 網路知識:「蒙太奇」一詞源於哪國語言?
24 2003/05/24 回答:「蒙太奇」源自法語,原為建築術語,意指組接、構成的意思。用於電影是「剪接和組合」之意。
25 2003/05/25 網路知識:人的心臟共有幾個心房和心室?
26 2003/05/25 回答:心臟內有四個空腔,分別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其中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
27 2003/05/26 網路知識:歐洲最大的半島在南歐還是北歐?
28 2003/05/26 回答: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是歐洲最大半島。它位於北歐巴倫支海、挪威海、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面積80萬平方公里。
29 2003/05/27 網路知識:我國水能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一區域?
30 2003/05/27 回答: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南方多,北方少,夏秋多,冬春少。我國水能資源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其中70%分布在西南地區。
31 2003/05/28 網路知識:《玩偶之家》是哪位劇作家的作品?
32 2003/05/28 回答:《玩偶之家》是19世紀挪威最偉大的戲劇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著名社會劇,作於1879年。
33 2003/05/29 網路知識:先秦時,龍的形象和圖案被普遍比喻為什麼?
34 2003/05/29 回答:先秦時,龍的形象和圖案被普遍比喻為君子。龍的圖案從上古至明清,經歷了無數次的變化,造型也極豐富。
35 2003/05/30 網路知識:許多動物都擁有帶電或發光的器官,「可以用來照明」對這些器官用途來說正確嗎?
36 2003/05/30 回答:許多動物都擁有帶電或發光的器官,但這些器官並不是用來照明的。
37 2003/05/31 網路知識:嬰兒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比成人多一種,是嗎?
38 2003/05/31 回答:有八種氨基酸必須從外界蛋白質食物中得到,這八種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組氨酸為嬰兒必需氨基酸的第九種,而成年人卻不需要。
39 2003/06/01 網路知識:《悲愴交響曲》是由柴可夫斯基作曲的嗎?
40 2003/06/01 回答:《第六交響曲》(《悲愴交響曲》)是柴科夫斯基在生命的最後一年(1893年)寫成的。
41 2003/06/02 網路知識:普洱茶的產地在哪裡?
42 2003/06/02 回答:普洱茶的產地在雲南等邊疆地區,而思茅是舉世聞名的普洱茶產地,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之一。
43 2003/06/03 網路知識: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是什麼?
44 2003/06/03 回答:狄東神甫曾經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非常欣賞和贊同這個口號,便把它作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口號。
45 2003/06/04 網路知識:畢加索在1950年前後曾發表一幅畫作獲國際和平獎,這幅畫作是什麼?
46 2003/06/04 回答:畢加索在1950年前後曾發表一幅畫作獲國際和平獎,這幅畫作是《和平鴿》,也是由於此畫的緣故,「鴿子」從此成為和平的代名詞。
47 2003/06/05 網路知識:匯入大西洋最長的河流是亞馬遜河嗎?
48 2003/06/05 回答:是的。亞馬遜河是世界上最大河流,流經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玻利維亞和巴西8個國家,最後匯入大西洋。
49 2003/06/06 網路知識:發生「日食」是什麼原因?
50 2003/06/06 回答:發生日食是因為月亮擋在地球與太陽之間,使白天只能看到未被擋住的一部分陽光。同理,月食就是由於地球擋在月亮與太陽之間。
51 2003/06/07 網路知識:黃酒名品「加飯酒」的產地在哪?
52 2003/06/07 回答:紹興加飯酒是浙江土特產之一。紹興黃酒可謂是我國黃酒中的佼佼者,其在歷史上久負盛名,在歷代文獻中均有記載。
53 2003/06/08 網路知識:眉毛的生長周期有多久?
54 2003/06/08 回答:眉毛、睫毛的生長期為2個月,休止期可長達9個月。毛發生長的速度受性別、年齡、部位和季節等因素的影響。
55 2003/06/09 網路知識:快攻型乒乓球運動員一般都選用什麼膠皮結合海綿的球拍?
56 2003/06/09 回答:正膠海綿拍。它彈力集中、擊球速度快、擊球力大,能使用多種擊球技術,製造多種旋轉,以速度為主,適合快攻型的球員。
57 2003/06/10 網路知識:哈雷慧星的最早記錄是哪國人留下的?
58 2003/06/10 回答:中國人。我國《春秋》一書中記有「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學於北斗」。這是世界上關於哈雷慧星的最早記錄。
59 2003/06/11 網路知識:我國最早的中醫學專著是什麼?
60 2003/06/11 回答:《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它是我國最早闡述中醫學的名著,是醫葯學中的第一奇書,至今仍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學必讀的最重要的經典文獻。
61 2003/06/12 網路知識:「涇渭分明」指的是什麼?
62 2003/06/12 回答:「涇渭分明」指的是涇河水清,渭河水濁,涇河的水流入渭河時,清濁的界限很分明。《詩經-邶風-谷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63 2003/06/13 網路知識:涮羊肉起源於我國什麼朝代?
64 2003/06/13 回答:涮羊肉起源於元代。當年忽必烈統帥南征,一次敵軍逼近,他飢餓難忍,廚師將羊肉切片放入沸水中,肉色一變撈起撒鹽,他吃後率軍迎敵並取勝
65 2003/06/14 網路知識:鋼是由什麼組成的?
66 2003/06/14 回答:鋼是鐵的一種合金,它的含碳量在0.03%-2%之間,硫、磷等元素的含量很低。如果平常多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有很多用品都是鋼製作的。
67 2003/06/15 網路知識:目前人類已知的最軟的石頭是什麼?
68 2003/06/15 回答:目前人類已知的最軟的石頭是滑石,它味甘、淡,性寒,有清熱利水、通淋滲濕、清解暑熱的功能。
69 2003/06/16 網路知識:人體中最先衰老的器官是哪裡?
70 2003/06/16 回答:人體中最先衰老的器官是胸腺,而多吃水果和蔬菜,適量補充維生素A、C、E、硒、鋅等,可以起到保養胸腺的作用。
71 2003/06/17 網路知識:最耐日曬的織品是哪一種?
72 2003/06/17 回答:在所有織品中,腈綸織物最耐曬;蠶絲最經不起日曬,故絲織品洗後宜陰干。平常要根據織品的規律來晾曬衣物,否則衣物會不耐穿的。
73 2003/06/18 網路知識:「心比天高,身為下賤」是《紅樓夢》中對誰的判詞?
74 2003/06/18 回答:晴雯。《紅樓夢》中對晴雯的判詞雲:「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毀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75 2003/06/19 網路知識:「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出自誰之口?
76 2003/06/19 回答:「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是英國浪漫派詩人雪萊在《西風頌》里的名句。現代人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來相互勉勵對方。
77 2003/06/20 網路知識:生鐵又硬又脆是因為它含碳多還是少?
78 2003/06/20 回答:生鐵又硬又脆是因為它含碳多,生鐵中的含碳量超過2%,而熟鐵含碳量低於0.05%,鋼的含碳量在0.05%-2%之間。
79 2003/06/21 網路知識:美國心理學家、行為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最高級需要是什麼?
80 2003/06/21 回答:美國心理學家、行為學家馬斯洛將人類的需要分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實現五個層次,其中最高級需要是「自我實現」需要。
81 2003/06/22 網路知識:瑪瑙上的一圈圈花紋形成的原因是什麼?
82 2003/06/22 回答:瑪瑙是一種帶有精美花紋的玉髓石英變種,它上面的一圈圈花紋是由於時期不同而形成的。瑪瑙種類繁多,有條紋瑪瑙、苔蘚瑪瑙、水膽瑪瑙等。
83 2003/06/23 網路知識:給折枝山茶花保鮮應該用什麼?
84 2003/06/23 回答:先在瓶中加少許食鹽攪拌均勻後,再把鮮花插進去,這是保養瓶插鮮花的一種方法,即浸鹽水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喜鹼性的山茶花、水仙花等。
85 2003/06/24 網路知識:「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是指的蛇身的哪裡?
86 2003/06/24 回答:「打蛇打七寸」的七寸指的是蛇的心臟,古語常用「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來形容戰略上要抓住對方的要害來猛攻。
87 2003/06/25 網路知識:死海的最低海拔為多少米?
Ⅵ 奧運蘋果是什麼意思
奧運蘋果是什麼意思?對歐美人來說,蘋果與誘惑、糾紛是分不開的。亞當夏娃的故事中,蘋果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道具,蛇唆使亞當夏娃偷吃的水果,就是蘋果,那伊甸園中種植的果樹就是蘋果樹。而在希臘神話中,女神厄里斯拿來製造糾紛和麻煩的水果也是蘋果,她在希臘英雄珀琉斯的婚禮上放了一個金蘋果,上面鐫刻著「屬於最美者」幾個字,這就引起了天後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愛神阿芙羅狄忒的爭執,她們最後找到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評判,帕里斯把金蘋果判給了阿芙羅狄忒,這可讓赫拉和雅典娜懷恨在心,甚至連帶憎恨整個特洛伊人。後來阿芙羅狄忒為了履行諾言,幫助帕里斯拐走了斯巴達的王後、絕世美女海倫,導致了歷時10年的特洛伊戰爭。那個金蘋果引發的「蝴蝶效應」估計女神厄里斯也沒有想到。
當然,還有白雪公主這個著名童話中的紅蘋果,那也是有毒的。這些故事中的蘋果都與誘惑有關,這可能導致後來蘋果具有如此寓意,並跟女人有著千絲萬縷聯系。另外也有人解釋說,蘋果的外形很像女性的臀部,而它的縱切面形狀跟女性的器官非常相似,所以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聯想。
前兩年,梁家輝、范冰冰主演過一部名叫《蘋果》的電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范冰冰扮演的那個打工妹就叫蘋果。對絕大多數中國觀眾來說,這個片名沒有太多寓意,或者說蘋果就是個很土氣的名字。但如果是一個歐美觀眾,估計就很容易從這個片名中看出導演的意圖來,很顯然這是一部描述誘惑的電影。
在香港話中,蘋果也叫「蛇果」,據說原來是因為這種引進的水果很好吃,英文叫做Reddelicious,意思是「可口的紅蘋果」,但其實與蛇一點關系沒有。起初,此果被香港人音譯為「紅地厘蛇果」,後來逐步簡化為「地厘蛇果」,最後簡稱為「蛇果」。聽這名字,讓人便覺得這水果有些邪性、魅惑。
不過,對中國人來說,蘋果的寓意其實沒有那麼復雜,它象徵的就是平安,所以中國的司機往往會在汽車里擺一兩個蘋果祈願平安駕駛,那個故事中的中國女孩拿到水晶蘋果會以為男孩是祝福她一路平安。而歐美人往往是不會這么擺放蘋果,或者隨便給人送蘋果的。
在日常生活中,雖然蘋果就是蘋果,一種再普通不過的水果而已,但在人們的潛意識中卻是蘊含著某種寓意的,而對中國人和歐美人來說,蘋果的寓意也的確非常不同。1奧運會的全稱是奧林匹克奧運會。
2奧運會起源於希臘雅典。希臘人於公元前776年規定每4年在奧林匹亞舉辦一次運動會。
運動會舉行期間,全希臘選手及附近黎民百姓相聚於奧林匹亞這個希
臘南部的風景秀麗的小鎮。公元前776年在這里舉行第一屆奧運會
時,多利亞人克洛斯在192·27米短跑比賽中取得冠軍。他成為
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榮獲第一個項目的第一個桂冠的人。後來,古希
臘運動會的規模逐漸擴大,並成為顯示民族精神的盛會。比賽的優勝
者獲得月桂、野橄欖和棕櫚編織的花環等。從公元前776年開始,到
公元394年止,歷經1170年,共舉行了293屆古代奧林匹克
運動會。公元394年被羅馬皇帝禁止。
1875~1881年,德國庫蒂烏斯人在奧林匹克遺址發掘了
出土文物,引起了全世界的興趣。為此,法國教育家皮埃爾·德·顧
拜旦認為,恢復古希臘奧運會的傳統,對促進國際體育運動的發展有
著十分重大的意義。在他的倡導與積極奔走下,1894年6月,在
巴黎舉行了首次國際體育大會。國際體育大會決定把世界性的綜合體
育運動會叫做奧林匹克運動會,並於1896年4月在希臘首都雅典
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以4年一次,輪流在各會員國舉行。到19
92年,已經舉行了25屆奧運會。
Ⅶ 奧林匹克會歌名稱中國參加奧運會是哪年北京奧運會共產生多少塊金牌中國得了多少塊
【簡介】
奧林匹克會歌系指國際奧委會在1958年於東京舉行的第55次全會上批準的會歌《奧林匹克聖歌》(ΟλυμπιακήΎμνος)。其樂譜現存放於國際奧委會總部。
【奧林匹克會歌歷史】
希臘著名作曲家S•薩馬拉於1896年作曲。原曲是獻給第一屆奧運會的贊歌,後由希臘新雅典派詩人K•帕拉馬斯配詞。
雖然《奧林匹克聖歌》在第1屆奧運會開幕式上大獲成功,但當時並未把它確定為奧運會會歌。而此後的歷屆奧運會則均由東道主確定會歌,並未形成統一的會歌形式。如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會歌是施特勞斯特意為這屆奧運會所作的《奧林匹克之歌》,1948年奧運會則選用奎爾特作曲,基普林作詞的《不為自己而為主》作為會歌。後來有人建議重新創作一首永久性的會歌,而自第一屆使用聖歌後,許多人認為它並不十分理想,因為奧運會的聖歌需要和五環旗、和平鴿、聖火等互相配合,而且能足以激勵全世界的運動員,此後一直爭論不休,前後亦有多次被提出來予以革新。然而雖經償試,均不如原有這首美好。
國際奧委會在1958年於東京舉行的第55次全會上最後確定還是用《奧林匹克聖歌》這首歌為《奧運會會歌》。其樂譜存放於國際奧委會總部。從此以後,它主要在每屆奧運會開幕式上升奧運會會旗時使用。奧林匹克會歌歌詞原文為希臘文,亦曾被翻譯成法文、英文、中文,其主要的含義是從奧林匹克活動中去追求人生的真、善、美。
[編輯本段]【奧運會歌】
希臘文歌詞:
ΟλυμπιακήΎμνος
Αρχαίο∏νεύμ'αθάνατο,αγνέπατέρα
τουωραίου,τουμεγάλουκαιτ'αληθινού,
κατέβα,φανερώσουκιάστραψ'εδώπέρα
στηνδόξατηςδικήςσουγηςκαιτ'ουρανού.
∑τοδρόμοκαιστοπάλεμακαιστολιθάρι,
στωνευγενώνΑγώνωνλάμψετηνορμή,
καιμετ'αμάραντοστεφάνωσεκλωνάρι
καισιδερένιοπλάσεκιάξιοτοκορμί.
Κάμποι,βουνάκαιθάλασσεςφέγγουνμαζίσου
σανέναςλευκοπόρφυροςμέγαςναός,
καιτρέχειστοναόεδώ,προσκυνητήςσου,
英文大意:
TheOlympicHymn
Immortalspiritofantiquity,
Fatherofthetrue,beautifulandgood,
Descend,appear,shedoverusthylight
Uponthisgroundannderthissky
.
!
Intheraceandinstrife!
Createinourbreasts,heartsofsteel!
,
Ohimmortalspiritofantiquity.
中文大意:
奧林匹克聖歌
古代不朽之神,
美麗、偉大而正直的聖潔之父。
祈求降臨塵世以彰顯自己,
讓受人矚目的英雄在這大地蒼穹之中,
作為你榮耀的見證。
請照亮跑步、角力與投擲項目,
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競賽。
把用橄欖枝編成的花冠頒贈給優勝者,
塑造出鋼鐵般的軀干。
溪谷、山嶽、海洋與你相映生輝,
猶如以色彩斑斕的岩石建成的神殿。
這巨大的神殿,
世界各地的人們都來膜拜,
啊!永遠不朽的古代之神。
英文歌詞
Ohyeah,oh
Inthesemoments,momentsofourlives
Alltheworldisours
Andthisworldissoright
,oh
Sharingthesamedream
Astimegoesby,wewillfind
Thesearethespecialtimes
Timeswe'llremember
Thesearetheprecioustimes
Thetendertimes,we'llholdinourheartsforever
Thesearethesweetesttimes
Thesetimestogether
Mmm,ohyeah
Witheachmoment,momentpassingby
We'
,ohyeah
Livingthissweetdream
Andeverydaywecansay
Thesearethespecialtimes
Timeswe'llremember
Thesearetheprecioustimes
Thetendertimes,we'llholdinourheartsforever
Thesearethesweetesttimes
Thesetimestogether
Thesetendermoments
Whenheavenissoclose
ThesearethemomentsthatIknow
Thesearethespecialtimes
Timeswe'llremember
Thesearetheprecioustimes,thetendertimes
We'llholdinourheartsforever
Thesearethesweetesttimes
Thesetimestogether
Ohyeah,yeah
Oohyeah
(Thesearethespecialtimes)
Yeah,yeah
(Specialtimes)
Yeah,ooh
(Thesearethespecialtimes)
Oh,oh
(Thesearethespecialtimes)
[編輯本段]【奧運會主題歌】
奧運會主題歌是每屆奧運會的主辦國或主辦地都會自行創作一首集中反映主辦國、主辦地鮮明人文特色以及人類追求奧林匹克精神的主題歌曲,即該屆奧運會的主題歌。由奧運會組委會負責徵集遴選。一般每屆奧運會組委會只確定一首主題歌。根據奧運會的傳統,奧運會主題歌演奏是奧運會開幕式的組成部分。
奧運會歌曲:泛指由奧運會組委會負責組織、遴選和徵集反映奧運會主辦國文化特色,反映奧林匹克精神、體現奧林匹克運動的歌曲。它是奧運會主題歌的候選歌曲。
直到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才有了主題曲: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歌曲-Reachout(歡樂通宵)】
詞曲:[美]約翰·威廉姆斯(JohnWilliams)
演唱:[美]萊昂納爾·里奇(LionelRichie)
1984年奧運主題曲是中國觀眾聽到的最早的一首奧運會主題歌了。那年是新中國第一次參加夏季奧運會。在我們的運動員實現奧運會金牌零的突破的同時,我們也記住了美國著名的黑人歌手萊昂內爾-里奇。
【1988漢城奧運會主題曲-HandInHand(手拉手)】
詞:[美]湯姆·惠特洛克
曲:[意]吉奧吉·莫洛德(GiorgioMoroder)
演唱:Koreana組合
這首奧運會歌曲是迄今為止公認的最優秀、傳唱最廣的歌曲。
【1992巴塞羅那奧運會主題曲-Barcelona(巴塞羅那)】
詞曲:[英]FreddieMercury
演唱:FreddieMercury,[西班牙]MontserratCaballe(卡巴耶)
《巴塞羅那》在1992年奧運會尚未開幕時便紅遍了世界。而這種搖滾和古典的巧妙結合,營造出了一種恢宏而又磅礴的氣勢。說起這首歌,還有一段小故事。歌曲的演唱者是英國的墨丘里,和西班牙卡巴耶,後者不僅是西班牙著名女高音,而且還曾提攜過22歲的卡雷拉斯。
墨丘里曾經是英國著名的皇後樂隊的主唱,而皇後樂隊則是搖滾樂史上最具魅力的明星之一,其作品兼具搖滾樂的力度和歌劇的奢華高貴,是藝術搖滾的頂峰。
1988年,墨丘里和卡巴耶合作的《巴塞羅那》問世,並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同,成為排行榜上的又一首長勝歌曲。遺憾的是,在巴塞羅那奧運會的開幕式上,我們沒能看到兩人的同台表演,因為在奧運會開幕前一年,也就是1991的11月24日,墨丘里因艾滋病離開了這個世界。
而卡巴耶也因為朋友的離去,拒絕再與其他歌手合作演唱這首歌,因此,在巴塞羅那奧運會的開幕式現場,我們沒能欣賞到這首《巴塞羅那》,這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1996亞特蘭大奧運會主題曲-Reach(登峰造極)】
詞曲:黛安·沃倫(DianeWarren),GloriaEstefan
演唱:格羅利婭·伊斯特梵(GloriaEstefan)
格蘿利婭·伊斯特梵(GloriaEstefan),這名來自美國邁阿密古巴社區的女歌手,曾經在重大車禍中造成半身癱瘓,但她憑借自己堅強的毅力,最終戰勝病魔,重新站在了舞台上,唱出了「如果我能攀登得更高,我要觸摸廣袤的天空」這一超越生命的最強音,並憑借這首《登峰造極》獲得了當年的格萊美音樂獎。
【2000悉尼奧運會主題曲-TheFlame(聖火)】
詞曲:[澳]約翰·夫曼(JohnForeman)
演唱:[澳]蒂娜·艾蓮娜(TinaArena)
童星出身的澳洲女孩TinaArena自小在水銀燈與掌聲中成長,1991年為了進一步發展,隻身來到洛杉磯,93年加盟CBS出版了3首張專輯《Don'tAsk》所有努力與蛻變終於得以印證。總銷量達到雙白金,成為國際樂壇矚目的人物,97年的第二張專輯《InDeep》更展現了這位27歲女星的迷人風采,在美國BillboardTopTen中長期占據首位位置,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給了TinaArena更大的空間展現自己的才藝,一曲「Flame」迷倒億萬樂迷,也達到了她事業的巔峰。
【2004雅典奧運會主題曲-Oceania(海洋)】
詞曲、演唱:[冰島]比約克(Bjork)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主題歌《海洋》的演唱者是冰島歌手比約克(Bjork)。她被稱作世界樂壇最另類的前衛歌手、擁有「天籟之音」冰島的國寶,無論曲風,還是行為,她都以怪誕和特立獨行著稱。11歲,比約克就推出了個人專輯《比約克》,之後贏得無數的大獎及空前的爭議。2000年,她因主演電影《黑暗中的舞者》成為戛納電影節的影後。
如果你要聆聽這些奧運歌曲,請點擊下面鏈接:
http://zhangmen..com/promotion/10020/304239.html?pz=1
【2008北京奧運會主題曲—Youandme(我和你)】
詞曲:陳其鋼
演唱:劉歡,莎拉·布萊曼
【令人難忘的奧運主題歌】
1.《歡樂通宵ReachOut》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閉幕式上,歌星萊昂納爾·里奇出現唱起《歡樂通宵》:「讓音樂響起,忘記所有的痛苦和仇恨,這一刻全世界民族匯聚一堂,讓我們歡樂通宵。」這首歌後來成為國際上最流行的單曲。
2.《手拉手HandinHand》
由四位韓國實力巨星組成的「Koreana」演唱組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主題歌《手拉手》恐怕是聽眾最熟悉的一首奧運歌曲了。這首歌的作者就是曾經在1993年為北京申奧而創作《好運北京》的義大利著名作曲家喬治奧·莫洛德爾。
3.《登峰造極Reach》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開幕式上,一位來自美國邁阿密古巴社區的女歌手格蘿利婭·伊斯特梵將一曲《登峰造極》演繹得出神入化。這位曾經在重大車禍中造成半身癱瘓的女歌星在戰勝了病魔之後重新站在舞台上,唱出了「如果我能攀登得更高,我要觸摸廣袤的天空」這一超越生命的最強音。她憑借這首歌曲獲得了當年的格萊美音樂獎。
4.《聖火TheFlame》
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主題歌。在9月15日的開幕式上,來自澳大利亞的女歌手丁娜·艾蓮娜成為那屆奧運會上最幸運的歌手,當天全世界總人口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觀眾聽到了她的完美嗓音。
5.《永遠的朋友amigosparasiempre》
《永遠的朋友》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主題歌。參與製作這首巴塞羅那奧運會那奧運會主題歌的幾個人都是大牌。莎拉布萊曼,號稱「月光女神」,這位來自英國的歌手橫跨世界流行音樂和古典音樂兩大領域,而且都有非常高的地位。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奧運會會歌作為奧林匹克運動會中的的一棵藝術奇葩,成為藝術與奧林匹克運動結合的重要凝聚點,並已成為了歷屆奧運會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一首屬於四分之三節拍的聖歌,是人們首次聽到的國際奧林匹克聖歌,也是體育音樂(和詩歌)在現代歷史上的開端。作曲家斯皮羅斯•薩馬拉斯25歲時便因他在弗洛拉•麥拉利斯城米蘭鎮的3場歌劇演出而聞名歐洲,他的演出被認為可以與沃里斯瑪的著名音樂家裡昆卡瓦拉、馬斯卡尼、布西尼指揮的管弦樂隊媲美。在開幕式上,所有的陸軍和海軍交響樂團以及來自雅典及其周邊地區的音樂愛好者,還有一些合唱團都集中了。由於音樂效果令人震驚,使得從國王到平民百姓都在某種程度上受到了感染,要求重新演奏,節目於是再次演奏。《奧林匹克聖歌》在斯皮羅斯•薩馬拉斯的指揮下由9個合唱團和250人演出,他也給國際奧委會官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奧運會歌來源於希臘奉為至寶的詩「AncientImmortalSpirit」,由其本國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科斯塔斯-帕拉馬斯(1859-1943)於1893年所作,並於1896年雅典舉行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時譜以曲子後演唱,隨後又被國際奧委會定為奧運會的正式會歌,並於每屆奧運會的開幕式和閉幕式上演唱。屆時我們也將通過現場直播欣賞到偉大的瑪麗亞-凱麗用她富有磁性的嗓音來演奏這首打動了世界無數人民的奧運會歌。
舊中國第一次正式參加奧運會是1932年第10屆美國洛杉磯奧運會;新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是1952年第15屆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中國台北第一次參加是1956年澳大利亞墨爾本奧運會,香港第一次參加是1952年第15屆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
北京奧運會共產生302枚金牌,中國獲得51枚金牌21枚銀牌100枚獎牌,名列金牌榜第一位,獎牌榜第二位。
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的舉辦地在希臘雅典
奧林匹克會歌(奧林匹克聖歌圖稿)
Ⅷ 那部動漫電影男主是數學奧林匹克第二名
夏日大作戰
裡面的男主角問女主生日是幾號,女主回答了他,他就直接說出了是星期幾。
還有一個人請他破譯一個規模很大的網站的機密密碼他也破譯出來了。
影片里說他數學奧林匹克得過獎但是沒能成為日本代表。
親,希望能幫到你
Ⅸ 劉長青是不是第一個參加奧林匹克的中國運動員
劉長春
1.中國奧運第一人
(1909~1983)
劉長春,男,1909年生,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原遼寧金縣)人,擅長短跑。他的技術特點是步頻快、步幅大、動作向前性好。
1929年5月31日至6月2日,劉長春在沈陽舉行的第14屆華北運動會上,一舉打破100米、200米和400米3個短跑項目的全國紀錄,成績分別是10.8秒、22.4秒和52.4秒。當時這些成績非常令人鼓舞,因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100米冠軍的成績也是10秒8。
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當時原本我國有意參加足球賽,因為我國的足球實力在遠東首屈一指。但是美國人對足球沒什麼興趣,取消了足球比賽,代之以舉辦美式足球做為表演賽。而且當時正是經濟蕭條的年代,政府也沒有多餘的經費可以參加奧運會,教育部在1932年5月底決定不參加。只派中國奧會主任幹事(相當於現在的秘書長)沈嗣良,代表主席王正廷出席國際奧會年會及開幕典禮。
1932年6月12日上海申報刊登一篇消息,引起全國震驚。消息中指出,洛杉磯奧運籌備會接受「偽滿州國」的報名,將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另一則消息是,偽滿州國正在舉行奧運選拔賽。
幾天之後,來自長春的消息指出,偽滿州國已經決定派遣於希渭和劉長春兩位選手,由日本人率領赴洛杉磯參加奧運會
當時中國抗日情緒高漲,劉長春也早已在五月時東北淪陷不久,就逃離東北到北平。他在五月曾在大公報發表聲明,指出「我是中華民族黃帝子孫,是中國人,絕不代表日偽滿州國參加第十屆奧運會」。
時勢所逼,為了維護我國的國際地位,當時的中華奧會認為除非我國選派選手參加奧運會,才能粉碎日本人扶持偽滿州國取代我國地位的陰謀,因此就決定將計就計派選手報名參加奧運會。
1932年6月25日外交部從國際奧會總部得到的消息,偽滿州國參加奧運未得國際奧會批准,故不能出席與賽。洛杉磯奧運籌備會亦發表聲明,偽滿州國此次參加奧運會,原考慮參照菲律賓、印度的先例,在美、英旗幟之下參加奧運會,但他們兩國均有法定國家奧會組織所簽署,且為國際奧會所承認。偽滿州國既未得國際奧運總會承認,更無法定國家體育機構且為國際奧會所公認,當然無出席資格。
當時奧運會報名已經在6月18日結束,我國奧會急電要求通融報名,26日接獲籌備會答復同意,我國報名的兩位選手就是劉長春和於希渭。
劉長春經人安排轉往上海練習,但是於希渭當時已經被日本人派專人看守,無法離開東北,於是於希渭未能成行,我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就只有唯一一個選手劉長春。
赴美的旅費要不少錢,當時教育部又決定不派選手參加,也沒有經費支援。幸好時任東北大學校長的張學良將軍出面,資助經費約8000銀圓,約合美金1500元,已經足夠所需。7月1日張學良在東北大學畢業典禮中宣布,劉長春和於希渭為中華民國參加第十屆奧運會的選手,教練宋君復。
在聯系外交部協助後,7月5日劉長春在上海舉行記者會,表示將盡力為國效命。全力奔走為劉長春籌募經費的體協董事郝更生,在會中指出劉長春參加奧運會的意義深遠,一是消滅日本人為偽滿州國的國際宣傳陰謀;二是為我國體育界開出席奧運會之新紀元,使中華民國的青天白日國旗飄揚於奧運會場上;三是與世界各國青年體育界共謀略;四是觀摩奧運之運動技術及實力;五是可乘機向全世界青年宣傳日本之惡行。
7月6日、7日,上海新聞界、體育界及團體,為劉長春餞行,將近2000人出席,場面熱烈。7月8日,劉長春及宋君復自上海搭乘郵輪,出發前往美國洛杉磯,展開中國奧運首航。
郵輪經過神戶時,有日本記者上船采訪,詢問劉長春是否代表滿州國參加奧運會,劉長春立即回答說「我是中國人,當然代表大中華民國」。不久郵輪郵報員送來一封電報,是日本體協致滿州國參加奧運代表選手一路順風大獲勝利的電文,劉長春生氣地回答,「船上只有中華民國的代表,沒有滿州國的代表」,並將電報退還。
經過21天海上行程,郵輪在7月29日抵達洛杉磯,受到籌備會人員及僑胞熱烈歡迎。籌備會人員以警車開道,將兩人送到選手村,第二天下午就要舉行開幕典禮了。
開幕典禮當天,由劉長春持國旗,繞場的人有宋君復、沈嗣良,以及在洛杉磯臨時找來的華僑及青年會幹事劉雪松、申國權、托平等人,下場湊人數,免得過於孤單。這就是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的開始。
劉長春在經過3個星期海上漂浮,體力早已大受影響,因此原來報名3個項目,他只參加100公尺和200公尺,400公尺則因體力不支,沒有出場比賽。參加的兩個項目,都在分組中最後一名,未能晉級。
比賽結束後,劉長春因路費不夠,而無法回國,後來是在當地華僑的捐助下,才回到中國。
1933年在第5屆全國運動會上,劉長春以10.7秒和22.0秒的成績再創100米、200米兩項全國紀錄,奪得冠軍。其中10.7秒的100米紀錄保持長達25年之久,直到1958年才被新中國運動員梁建勛打破。
1936年劉長春第二次代表中國,參加第11屆奧運會,同樣由於28天的海浪顛簸,體力消耗較大,而未能取得好的成績。
從30 年代起,劉長春歷任東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東北中正大學體育助教、講師、副教授。主要著作有《田徑指導法》、《田徑裁判法》等書。
1983年3月21日,劉長春不幸逝世,終年74歲。
現已拍攝完成記錄片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為其題寫英文片名。《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影片中劉長春的扮演者是青年演員里兆林,他出色的把劉長春演活了,並且成為鐵拳男人的稱謂。以中國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第一人———劉長春為原型的電影《一個人的奧林匹克》,在北京奧運新聞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片將於5月下旬開機,8月赴美國洛杉磯拍攝,年底完成,2008年初與觀眾見面。
1932年,中國運動員劉長春歷經千難萬險站在了美國洛杉磯萬人體育場100米起跑線上。為了這一刻,劉長春拒絕代表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國參加第十屆洛杉磯奧運會,含淚告別妻兒,逃出日寇佔領的大連,躲避關東軍的一路追殺,通過張學良將軍的資助,經過海上漂泊23天,克服重重險阻,單刀赴會,代表4億中國人站在奧運跑道上。「中國人來了!」為中國人敲開了奧運大門的劉長春向世人表達了一個民族不甘落後不甘屈辱追趕世界的堅強意志。
全劇洋溢著濃烈的愛國主義情懷和自強不息、奮力拚搏的奧林匹克精神。該片系專門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製作的獻禮影片,是人文奧運主題下的一項重要文化活動。
Ⅹ 特奧會成立與那一年
特殊奧運會
首屆特殊奧運會舉辦於1968年,至今已有36年歷史。運動會每兩年舉辦一次,夏季和冬季交替進行,夏季運動會比冬季運動會項目更多,影響更大。 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將在中國上海舉行。
特殊奧運會(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不同於奧運會(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殘奧會(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是參與對象不同。特奧運動員通常是智商在70以下的智障人士;二是目的不同。特殊奧運會強調的不僅是競技和競爭,更是參與——「讓我獲勝,如果我不能獲勝,讓我勇敢地去嘗試」。三是比賽規則具有特殊性,充分體現平等參與、按能力分組比賽的原則。參加每項比賽的弱智人運動員,都要按照年齡、性別及運動能力分組,把同性別、年齡相近及運動水平相當的選手,分在同一個組。
2003年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是特奧歷史上第11次夏季運動會,於2003年6月21日-29日在愛爾蘭舉行。它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也是2003年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一場體育賽事。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特奧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以及運動員家長、各國政要、貴賓、專家學者、觀察員等出席運動會,總人數約4萬名。約有150萬人間接參與了此屆運動會有關活動(如歐洲各國的特奧火炬接力長跑活動、募捐活動等)。
在2003年愛爾蘭的世界夏季特殊奧運會開幕式上出席的政要及名人有:愛爾蘭總統瑪麗·麥卡麗斯女士,前南非總統、自由與和平的象徵納爾遜v曼德拉先生,新當選的加州州長阿諾·施瓦辛格先生,拳王默罕默德·阿里先生,電影《007》男主角皮爾斯v布魯斯南先生,世界著名小生、《諜海計中計》及《電話亭》男主角柯林·法雷爾,著名歌星U2樂隊的Bono,著名歌星邦喬維,著名男子組合西區男孩,著名女子樂隊組合The Corres。
特殊奧運會已經成為數萬特殊運動員光榮與夢想的舞台,使智障人士在全世界的關注和喝彩中發揮潛能的極限,充滿自尊、自信和自立,閃爍出「人文、人本、人道、人性」的溫暖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