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威尼斯的資料用一句話概括
出門即水、以舟代步的「水上都市」威尼斯一直是很多人夢想到達的地方,下面展開威尼斯歷史文化簡介。
威尼斯的起源沒有具體記錄,但有證據顯示,最早居民應為羅馬城市的難民。453年有躲避游牧民族的難民來到這個地方,正式建造這個地方。10世紀開始,威尼斯有了更迅速的發展,1204年佔領了君士坦丁堡,將東羅馬滅亡,拉丁帝國被建立。成為義大利最繁榮的港口城市是在14世紀前後。威尼斯全盛時期是在14至15世紀,當時的威尼斯被譽為當地最強盛的海上共和國,也是地中海的一個貿易中心。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威尼斯經濟受到影響而走下坡路。拿破崙於1797年將威尼斯佔領,威尼斯共和國從此消失。隨著反奧地利獨立戰爭的結束,和當地人的其他努力,1866年威尼斯地區成為義大利的一個地區,正式實現和義大利的融合。
威尼斯歷史文化簡介的歷史方面介紹過後,文化板塊姍姍來遲。水城威尼斯在經歷過繁盛、衰落、戰火、寧靜後,將歷史、自然景觀與人文文化完美結合。威尼斯目前為止仍是一所沒有汽車的城市,出門即水的生活吸引了大批遊客,與眾不同的貢多拉,也就是威尼斯尖船是文化體驗不可錯過的一項。這里還有大大小小很多橋梁,以利亞德橋、嘆息橋、里亞爾托橋等最為出名,威尼斯的象徵之一便是利亞德橋。舟為車,橋為路,水鳥飛翔,碧波盪漾,這就是絕美的威尼斯小城的戶外。城內有哥特式、文藝復興式等各色建築,聖馬可教堂和廣場是其中最著名者。在這里,各類精美的民居及營業場所也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遊客還可以參觀彩色島等景觀,加入世界四大狂歡節之一的威尼斯狂歡節,欣賞「上橋和下橋」馬拉松比賽,救世主節,海親節,威尼斯藝術節等。世界上首個國際電影節的威尼斯電影節吸引了大批電影人的到來。
以上是威尼斯歷史文化簡介,你是不是聽到了遙遠的水城搖曳的呼喚呢?想去義大利旅遊的朋友可以進入北京青年旅行社官網詳細查詢。
Ⅱ 威尼斯是怎麼建房子的
威尼斯整個城市都是建在水上。建房前,先向水底打下粗大的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然後再在木樁上鋪上木板,作為房子的「地基」,接著就建蓋各式各樣的建築。
Ⅲ 威尼斯的資料
義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主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由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77條水道、401座橋梁連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稱。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後,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並入義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玻璃器皿、花皮革製品、花邊、刺綉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馳名的旅遊中心,年有3百萬遊客。古老的聖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鍾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綴接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義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讓中國遊客感到親切的,應該還有每年8、9月份的中國電影屢次獲獎的威尼斯電影節。做為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所設最高獎為「聖馬可金獅獎」。金獅獎的由來是因為聖.馬可,聖.馬可的標志是一隻帶翼的獅子,他是威尼斯的保護神。
但是,威尼斯滿城的石獅卻不能阻止城市的陷落。成名於水也困於水的威尼斯城目前每年有200天被浸泡在水裡,而在17世紀初,這一數字只有7天。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持續的降雨使得威尼斯瀉湖地區海水漲潮時發生倒灌,遊客只能踮起腳尖漫步著名的聖馬可廣場。許多古老的建築物的地下基礎結構被腐蝕,變得不堅固,造成大批古建築下沉。2001年,科學家們發現,威尼斯自1727年以來的275年間下沉了67厘米。下沉的原因:除了海平面升高的影響外,也有人為的原因,那就是在近代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中過度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岩石層塌陷,整個水城正一點點沒入水中。有人甚至預言說,80年後的威尼斯將成為水中城市。
威尼斯的別名
威尼斯也被稱為水城.
坐在船倉里,觀賞著外面美麗的景色,心裡十分愜意
世界著名水城還有:拉各斯,紐約,蘇州,聖彼得堡,阿姆斯特丹,斯里吧加彎
Venezia - 威尼斯
義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主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有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80條水道、378座橋梁聯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稱。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後,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並入義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花邊、刺綉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馳名的旅遊中心,年有3百萬遊客。古老的聖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鍾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Ⅳ 威尼斯有哪些節日
一、主顯聖容節
主顯聖容節是一個宗教傳統節日,又稱變容節,是紀念耶穌當著門徒的面,改變自己容貌的節日。在這一天威尼托區的小朋友會收到傳說是女巫Befania送的長襪子,裡面裝滿了禮物,這時的糕點店裡也會有很多女巫造型的裝飾和女巫狀的應景點心或蛋糕。
二、狂歡節
狂歡節,通常是基督教四旬齋前飲宴和狂歡的節日,盛行於歐美地區。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傳統的狂歡節節日,化妝舞會、彩車遊行、假面具和宴會是狂歡節的幾大特色,它起源於非基督徒的節日慶典,如希臘酒神節、古羅馬農神節和牧神節以及凱爾特人的宗教儀式等。一般在2、3月份舉行。
三、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利多島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它與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及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是金獅獎。
四、賽船節
船是義大利水城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故賽船節的劃船比賽是當地人最感興趣的活動。每年6-9月,威尼斯人都要舉行全城的賽船,至少舉行七八次。
五、聖母升天節
聖母升天節亦稱「聖母升天瞻禮」、「聖母安息節」,是天主教、東正教的節日。為紀念傳說中的聖母馬利亞在結束在世生命之後靈體一齊被接進天堂,稱「聖母榮召升天」,天主教在公歷8月15日舉行,東正教由於歷法不同,相當於公歷8月27日或28日舉行。
Ⅳ 中國四大水城是哪四個分別在哪裡
世界四大電影節分別如下:1,奧斯卡金像獎是電影的「鼎級電影」;2,嘎納電影節,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and sun )又叫3S電影節;3,威尼斯電影節,1932年8月16日,由貝托-莫索里尼在水城創立,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鼓勵各國導演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4,柏林電影節也是電影藝術國都里的重要的內容,其主要獎項是「金熊獎和銀熊獎」。
Ⅵ 威尼斯的資料(所有)
威尼斯(威尼斯語:Venezsia,義大利語:Venezia)是義大利東北部的城市,市區涵蓋義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海邊的小島和鄰近一處半島。威尼斯有很多運河,有水鄉的美譽。威尼斯中心舊市區街道狹窄,是行人徒步區,禁止汽車進入,是歐洲最大的無汽車地區。2004年人口271251人。
威尼斯的成立可回溯到568年。當時,義大利北部遭受倫巴底人的侵略,許多難民逃到威尼斯島避難。在8世紀中,威尼斯人抵抗丕平三世的帝國擴展,而附屬於拜占庭帝國。過後,威尼斯逐漸發展強大。當拜占庭帝國沒落之時,威尼斯的自治權漸增,最後取得獨立,成立威尼斯共和國 (9世紀至18世紀),由威尼斯公爵(Doge)統治。威尼斯共和國在當時擁有強大的海上軍事勢力,是十字軍東征的重要基地之一。除此之外,威尼斯也是文藝復興時代重要的商業(尤其是香料貿易)與藝術中心。
1797年5月12日,威尼斯被法國的拿破崙侵佔,失去了幾百年來的自治權。稍後,拿破崙在1797年10月12日依干波佛米奧條約(Treaty of Campo Formio)把威尼斯交於奧地利。奧地利當局在1798年1月18日正式接管威尼斯。1805年,拿破崙與奧地利簽署伯勒斯堡條約(Treaty of Pressburg),從奧地利人手中取回威尼斯,並把其納入自己的義大利王國內。1814年,隨著拿破崙的戰敗,威尼斯又再次歸奧地利統治。1866年,威尼斯成為現代義大利的一部分。
1966年11月4日,大潮湧入潟鹵古城,聖馬可廣場陷入水深1.2公尺以下,大水造成5000多人無家可歸,並摧毀無數的藝術作品。且當年淹水次數高達100多次。
交通
威尼斯市內的運河及運河上著名的小船「貢多拉」19世紀之時,一條鐵路長堤把威尼斯主島西北部與義大利半島連接起來,威尼斯建造了一座火車站。20世紀時,又加建了公路長堤和停車場。威尼斯主島西北部因而成為使用鐵路和道路通往威尼斯的入口處。然而,威尼斯市內禁止車輛進入。
威尼斯市內道路狹窄,運河交錯。步行外,水上交通是主要的代步方法。其中,「貢多拉」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和傳統的水上代步小船。但現今威尼斯人通常會使用較為經濟的水上巴士(vaporetti)穿行市內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島。
威尼斯的國際機場,馬可波羅國際機場,建在威尼斯對岸的義大利半島大陸上。
旅遊景點
威尼斯著名的嘆息橋1987年,威尼斯及其潟湖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著名的旅遊景點包括:
廣場
聖馬可廣場
聖保羅廣場 (Campo San Polo)
教堂
聖馬可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
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宮殿
公爵府
橋梁
里奧多橋(Ponte di Rialto)
嘆息橋
外島
穆拉諾島 以穆拉諾玻璃聞名於世。
布拉諾 (Burano)
托切羅島 (Torcello)
利多島(Lido)
San Michele
Sant'Erasmo
San Lazzaro degli Armeni
Vignole
著名人物
馬可波羅(1254-1324):旅行家
提香(1477-1576):畫家
安東尼奧·維瓦爾第(1678-1741):音樂家
托馬索·阿爾比諾尼(1671年6月8日 - 1751年1月17日):巴洛克作曲家
迦納萊托(1697-1768):畫家,畫作以描繪18世紀的威尼斯風光主題知名。
路易吉·諾諾(1924-1990):現代音樂作曲家。
友好城市
中國蘇州(1980年)
愛沙尼亞塔林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1993年)
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薩拉熱窩(1994年)
德國紐倫堡(1999年)
希臘Kedke(2000年)
中國青島(2001年)
希臘塞薩洛尼基(2003年)
俄羅斯聖彼得堡(2006年)
美國勞德代爾堡(2007年)
Ⅶ 水城威尼斯 簡介
威尼斯「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享有「水城」「水上都市」「百島城」等美稱。 威尼斯
威尼斯是一座美麗的水上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風情總離不開「水」,蜿蜒的水巷,流動的清波,她就好像一個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夢,詩情畫意久久揮之不去。這個城市,建築方法有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
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恰似海豚,城市面積 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其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401座各式各樣的橋梁縱接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義大利大陸半島連接。威尼斯還是個繁華的小鎮,那裡的人生活情況很好。 這里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土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那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義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見了氧才朽。 威尼斯衛星地圖
威尼斯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這個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市,卻被一百多條蛛網般密布的運河割成一百多座小島,島與島之間只憑各式橋梁錯落連接,初來乍到很快便會迷失在這座「水城」中,找不到路。好在有大運河呈S形貫穿整個城市。沿著這條號稱「威尼斯最長的街道」,可以飽覽威尼斯的精華而不用擔心迷路。沿岸的近200棟宮殿、豪宅和七座教堂,多半建於14至16世紀,有拜占庭風格、哥特風格、巴洛克風格、威尼斯式等等,所有的建築地基都淹沒在水中,看起來就像水中升起的一座藝術長廊。平日里大運河真的像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一樣,各式船隻往來穿梭其上,最別致的當然還是貢多拉。
編輯本段著名景點
這個城市昔日的光榮與夢想通過保存異常完好的建築延續到今天,它獨特的氣氛令遊人感到如受魔法般奇妙。它就是個游樂園,是個充滿奇妙與夢幻的地方,令凡是來過威尼斯的遊客都依依不捨,在童話般的水之際流連忘返。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一—聖馬可廣場,被拿破崙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客廳」,有美得令人窒息的迴廊,而且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一個重鎮,產過歷史上最重要的畫派之一:威尼斯畫派;德國音樂大師理查德·瓦格納在這里與世長辭……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漲水
威尼斯 威尼斯風光
【義大利語】[1]:Venezia 【英文全稱】:Venice 【 英文簡稱】:Venice 【編號】:546-004 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准C(I)(II)(III)(IV)(V)(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始建於5世紀、由118個小島構成的威尼斯,10世紀成為當時最主要的航運樞紐。總體上來說,它就是一幅非凡的建築傑作。 素有「西方蘇州」之稱的威尼斯(英文:venice 、義大利文:venezia) 四周環海,位於義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濱的威納托省(Veneto)。從地圖上看,威尼斯彷彿一顆鑲嵌在美妙長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亞得里亞海的波濤中熠熠生輝。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這個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歐洲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這個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似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人們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紀開始發展,14世紀前後,這里已經發展成為義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譽為整個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業貿易旅遊於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紀為威尼斯全盛時期,成為義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國」、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16世紀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威尼斯屈從於拿破崙的統治,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威尼斯共和國從此滅亡。1849年反奧地利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直到1866年威尼斯地區和義大利才實現統一,從此成為義大利的一個地區。
威尼斯
威尼斯的西北角有一條四公里長的長堤與大陸相通,它不但是義大利重要的港口,也是一座文化藝術古城。威尼斯及其瀉湖,由118個島嶼組成。素有「水都」「水城」「橋城」和「百島之城」的美稱這座世上獨一無二的水上城市景色旖旎、風光獨好,城內歷史古跡比比皆是,是一座風景如畫而又古韻十足的歷史名城,這里的所有景色都離不開水。威尼斯全市河道,運河共計177條。靠401座各式橋梁把它們連接起來。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船是市內唯一的交通工具。除了小艇以外,所有交通工具都是禁止的。
編輯本段文化內涵
威尼斯有毀於火中又重生的鳳凰歌劇院、徐志摩筆下憂傷的嘆息橋、偉大的文藝復興和拜占庭式建築、世界上最美的廣場之一——聖馬可廣場、美得令人窒息的迴廊、醞釀著浪漫氣息的彩虹島、充滿風趣的玻璃島……大師安東尼奧尼電影中最美的段落有一些就在這兒拍攝。這兒是文藝復興的精華。 威尼斯是世界著名的水城,它的美是水和橋構成的。今天,它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汽車的城市。 威尼斯水城大街小巷的特殊風光。有些水道比北京的小胡同還要狹窄,兩條船 不能並開,只能單行。街道兩旁都是古老的房屋,底層大多為居民的船庫。連接街道兩岸的是各種各樣的石橋或木橋。它們高高地橫跨街心,一點也不妨礙行船。威尼斯的橋梁和水街縱橫交錯,四面貫通,人們以舟代車,以橋代路,陸地、水面,遊人熙攘,鴿子與海鷗一起飛,形成了這個世界著名水城的一種特有的生活情趣。在威尼斯地眾多座橋梁中,以火車站為通往市中心的利亞德橋(Rialto)最為有名,又名商業橋,它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築成,是威尼斯的象徵。大橋長48米,寬22米,離水面7米高,橋兩頭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樁支撐,橋上中部建有廳閣,橫跨在大運河上。大大小小的船隻從太陽型的橋洞中穿梭,里亞托橋建(Rialto)於1180年,原先是一座木橋,後改為吊橋。在1444年的一次慶典中,因不堪重負,大橋折斷。1580~1592年,改建為現在的石橋。橋頂有一浮亭,橋兩側是20多首飾商店和賣紀念品的小攤。威尼斯城內古跡甚多,大大小小的120多座教堂,有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等,另外,還有依水而建的120座鍾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都隔河相臨,十分別致。威尼斯的房屋建築風格各異,房屋的門窗、走廊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和花紋。夜間泛舟威尼斯,獨有一番情趣。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來到義大利威尼斯,來感受她的美麗、溫馨和浪漫。威尼斯有幾百年的歷史,從公元453年就開始了建築了威尼斯。
獨具特色的威尼斯尖舟有一個獨具特色的名字——「剛朵拉」(義大利語"GONDOLA",又譯為「貢多拉」或「岡多拉」)。這種輕盈纖細、造形別致的小舟一直是居住在瀉湖上的威尼斯人代步的工具。據1094年文獻記錄,其名來自7世紀時的第一任總督。 岡多拉有十分悠久的歷史,11世紀是岡多拉最盛行的時期,當時的數量超過了一萬只,但如今的威尼斯僅剩下了幾百隻岡多拉。雖然數目僅是18世紀的二十分之一,但讓人高興的是,象聖特洛瓦索這樣的小船廠仍舊在製造並修理這種小船,使這種古老的威尼斯傳統得以流傳。岡多拉的外觀設計原本是各式各樣的,16世紀時的岡多拉外表異常艷麗,貴族們經常乘坐裝飾著緞子和絲綢、雕刻精美的岡多拉炫耀自己的財富。為了遏制這種奢靡的風氣,威尼斯元老院頒布禁令:不準在尖舟上施以任何炫耀門第的裝飾,已經安裝的必須拆除,所有的剛朵拉都漆成了黑色。唯一留下來供裝飾用的只有船頭的嵌板。這一傳統一直被保持了下來,如今的岡多拉也是統一的黑色,只有在特殊場合才會被裝飾成花船。 這種小舟有兩個部位可體現工匠們的想像力,一個是自然奔放的船頭,很象15和16世紀用的六齒鉞戟。(每一個齒代表威尼斯的一個區),另一個是依奧尼亞式船尾。到了18世紀,這種威尼斯尖舟的形狀和大小會慢慢地固定到我們今天這個樣子。 今天這種小舟一般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小舟的平底呈不對稱型,這樣可以較好地保持只靠一側單槳劃的船的平衡。從前的岡多拉的中間船艙還有一個可以活動的船篷,用來給旅客遮陽擋雨,有的船篷上面開有小窗和小拉門。後來這種船篷也消失了。 貢多拉船夫現在只穿著一件帶橫條的緊身針織上衣,戴著一項草帽。過去船夫們的制服是很奇特和考究的。劃船的時候,船夫站在船尾上,有擱在彎曲的槳架上長長的單槳劃。平日,岡多拉主要作為旅遊船使用,乘坐岡多拉費用較貴,平均每40分鍾約為70~120歐元.每年9月的第一個周日下午,在威尼斯的大運河上還會舉行歷史悠久的岡多拉傳統劃船比賽,即雷戈塔·斯多利卡(Regata Storica)劃船比賽。威尼斯賽舟節據史料記載起源於1315年。
聖馬可廣場和聖馬可教堂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名勝古跡之一。聖馬可廣場東西長170多米,東邊寬80米,西邊寬55米,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左右,呈梯形。它們造型的優美、和諧,石雕的生動、逼真,可以說是古羅馬建築中少有的傑作。廣場南、北、西三面被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築環繞。這些建築和諧優美,建築物上的石雕生動逼真。東面聳立著高98.6米的聖馬可鍾樓和融東西方建築藝術為一體的聖馬可教堂。西面是總督宮和聖馬可圖書館。嚴整、華麗的總督宮,用粉紅色和 威嘆息橋
連結著總督府和旁邊的地牢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嘆息橋,嘆息橋是威尼斯的必訪景點之一。嘆息橋造型屬早期巴洛克式風格,橋呈房屋狀,上部穹隆覆蓋,封閉得很嚴實,只有向運河一側有兩個小窗。嘆息橋是一座拱廊橋,架設在總督宮和監獄之間的小河上,享有盛譽。它建於1600年(另一資料:1603年)。因死囚被押赴刑場時經過這里,常常會發出嘆息聲而得名:當犯人在總督府接受審判之後,重罪犯被帶到地牢中,可能就此永別人世,過去臨刑死囚走向刑場時必須經過這座密不透氣的橋,死囚們只能透過小窗看看藍天,想到家人在橋下的船上等候訣別,百感交集湧上心頭,不由自主地發出嘆息之聲——再向前走便要告別世間的一切了。據說戀人們在橋下接吻就可以天長地久,有一個傳說:有個男人被判了刑,走過這座橋。「看最後一眼吧!」獄卒說,讓那男人在窗前停下。窗欞雕得很精緻,是由許多八瓣菊花組合的。男人攀著窗欞俯視,見到一條窄窄長長的貢多拉,正駛過橋下,船上坐著一男一女,在擁吻。那女子竟是他的愛人。男人瘋狂地撞向花窗,窗子是用厚厚的大理石造的,沒有撞壞,只留下一攤血、一個憤怒的屍體。血沒有滴下橋,吼聲也不曾傳出,就算傳出中,那擁吻的女人,也不可能聽見。血跡早洗干凈了,悲慘的故事也被大多數人遺忘。只說這是「嘆息橋」,犯人們最後一瞥的地方。且把那悲劇改成喜劇,說成神話。 電影「情定日落橋」就在這取景的。嘆息橋兩端連結著總督府和威尼斯監獄,是古代由法院向監獄押送死囚的必經之路。
港口
威尼斯港是義大利最大的港口之一,港口長12千米,總面積達250公頃,伸展出去,寬闊廣大,每年進出港門的船隻在萬艘 嘆息橋
以上。威尼斯不僅風光奇特,而且還是文化名城,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就獨樹一幟。喬爾喬涅、提香、丁托列托、委羅內塞等都是畫壇著名大師。在義大利歌劇藝術發展史中,威尼斯也佔有重要地位。城內古跡繁多,有120座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教堂,120座鍾樓,64座男女修道院,40多座宮殿和眾多的海濱浴場。歌德和拜倫都曾對威尼斯城贊揚備至,拿破崙則稱其為「舉世罕見的奇城」。
威尼斯到目前為止有404座橋,這些橋的造型千姿百態,風格各異。有的如游龍,有的似飛虹,有的莊重,有的小巧。其中最著名的是利亞德橋,造型為單孔拱橋,用大理石砌成,建於1592年前後。橋長48米,寬22米。它曾出現在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中。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文學巨著《威尼斯商人》記述的就是發生在這里的 威尼斯的橋
故事,幾個世紀以來,《威尼斯商人》不斷被後人搬上電影、電視,以話劇、歌劇等形式流傳於世。 威尼斯市內任何車輛都不能進入,因此城內的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船。像公交車一樣有固定的線路和船站,或者您可以像坐計程車一樣坐出租船。威尼斯特有的交通工具是一種古老的游覽船,威尼斯人稱之為「貢多拉(Gondola)」,它是威尼斯特有的「TAXI」。「貢多拉」船身狹長,首尾翹起,最適宜在狹窄的水巷中行駛。艄公身著黑白相間的傳統服裝,頭戴有紅色帽箍的草帽,他們用單槳劃船,操作非常熟練。「貢多拉」製作嚴格而又講究:長為10.75米、寬為1.75米,以櫟木板為材料,用黑漆塗抹七遍始成。坐滿六人,加船夫一人。乘著「貢多拉」,在古老的手風琴和其他樂器的悠揚音樂聲中穿行於古色古香的古老的水城中,欣賞「街道」兩旁古老的建築,古時候威尼斯日常生活的情景依稀在腦海浮現。實在是一種不可多得的享受,如果再去廣場享受一次絕對正宗的義大利快餐,來份義大利面條或者來一份比薩餅和義大利啤酒,那種愜意、浪漫的感覺便油然而生,會令你更加陶醉! 威尼斯市內的水道及著名的小船「貢多拉」 威尼斯的橋
威尼斯的水道舉世知名。潟湖上的118座群島約由150條水道交織而成。構成威尼斯的島嶼約擁有400座橋梁。在古老的城市中心,運河取代了公路的功能,所以主要的交通模式是步行與水上交通。19世紀設立火車站,鐵路長堤把威尼斯主島西北部與義大利半島連接起來。20世紀,又加建公路長堤和泊車場。威尼斯主島西北部因而成為鐵路和道路的入口處。中心舊市區街道狹窄,為步行區,是歐洲最大的無汽車地區。在21世紀,這座無車都市是相當獨特的。目前聖塔露西亞車站則是威尼斯唯一的鐵路車站。 「貢多拉」是威尼斯最具代表性和道統的水上代步小船。但現今威尼斯人通常會使用較為經濟的水上巴士(vaporetti)穿行市內主要水道和威尼斯的其他小島。 威尼斯的國際機場是馬可波羅國際機場,這已以著名的威尼斯人馬可波羅來命名的。這個機場建立在威尼斯對岸的義大利半島上,並遠離海岸線,不過前往威尼斯的水上運輸工具距離航站步行只需7分鍾。
1.另外1路沿線有些景點,可隨時下船逛逛,最有名的是里亞爾托橋(Rialto) 2.lido的船快靠聖馬可廣場岸時,岸邊景色很有氣勢。 3.傍晚時分有巨輪經過聖馬可廣場附近海岸,很美,不容錯過。 4.從火車站方向乘船往玻璃島,靠岸後會有人領著參觀吹玻璃技術,然後稍微看看玻璃製品即可離開此島。 5.彩色島每相鄰的房子顏色不同,水巷感覺很美,另外絲蕾花邊也是這個島特有的。
威尼斯的狂歡節歷史上赫赫有名,1979年已經恢復,目前是全世界四大狂歡節之一。一個人戴上面具,失去了身份,獲得的自由,可以放肆,可以放縱,這是很多人喜歡狂歡節的理由。據說,節日期間,彼此說:「你好,面具先生。」能趕上聖誕節時狂歡節的遊客畢竟是少數,買一個面具就方便多了,買幾個小面具紀念品,花費也不算很大。也有遊人買上一頂丑角的帽子,在大街上招搖過市,自得其樂。既然來威尼斯,不妨放肆一下。 一年中的主要節日 1月:主顯聖容節 Epifania(1月6日) 在這一天威尼托區的小朋友會收到傳說是女巫Befania送的長襪子,裡面裝滿了禮物,這時的糕點店裡也會有很多女巫造型的裝飾和女巫狀的應景點心或蛋糕。 2月:結束的狂歡節Carnevale(大齋節前10日到懺悔周二Shrove Tuesday) 威尼斯面具
威尼斯面具 為威尼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其本意是「與肉食作別」。始於11世紀時強盛的威尼斯,於18世紀式微:直到1979年又恢復舉辦。最精彩的莫過於滿街創意十足的裝扮與面具,現今威尼斯政府還會同時舉辦許多活動,這些資訊都可以在旅遊服務站或隨處可見的酒吧、餐館和 旅館取得免費的活動手冊。 3月:「上橋和下橋」馬拉松賽 Su e zo per i ponti (3月第2個星期日) 威尼斯一年一度的大型長跑比賽,只有在此時你可以看到所有市中心參賽者的行經的橋部鋪上了木板,橋上的台階全部消失了!也算是威尼斯奇景之一。 4月:聖周 Holy Week (復活節前一周) 悲慟的聖母巡遊,從棕櫚主日到復活節周日,全國各地有慶祝活動。 復活節(Pasqua)周日和復活節星期一(Lurledi dell'Angelo),為全國國定假日。 聖馬可節 San Marco(4月25日) 紀念威尼斯的守護神——聖馬可。 威尼斯風光
民眾會在聖馬可廣場舉辦賽船,而威尼斯燴飯是這個節日的應景菜,此外這天男人會送女人玫瑰。同一天也是國定假日解放紀念日(ll Giorno della Liberazione) 5月:海親節 La Sensa(在復活節後的40天) 也稱「耶穌升天節」(La Festa dell'Ascensione)。 長途劃船賽 Vogalonga(海親節後的周日) 6月:威尼斯兩年一次藝術節 Biennale 每逢單數的公元年份舉行,是知名的大型國際藝術節。展期從6月延伸至將近10月。 7月:救世主節 Festa del Redenotore(7月第3周周日) 周末夜裡還有煙火活動,是當地一年一度的奇景之一。 8月:聖母升天日 Ferragosto(8月15日) 9月:威尼斯電影節(8月下旬—9月初) 在利多島(Lido)上舉行的國際性電影盛會,吸引許多世界各地的影星、名電影工作者和記者前來,魅力不輸好萊塢的奧斯卡金像獎。 10月:歷史性賽船節 Regatta Storica(9月的第一個周日) 這天所有威尼斯最有特色的慶典用船和貢多拉全都會行駛在大運河,所有與會者都會穿著正式古裝,是繼狂歡節後,最受大家歡迎的傳統節日。 11月:拯救節 Festa della Salute(11月21日) 威尼斯當地人重視的節日,感謝聖母的拯救,屆時會在大運河之上搭起浮橋直到聖瑪利亞拯救大教堂(Santa Maria della Salute)。 12月:聖斯特凡諾節 Santo Stefano(12月26日)
慕拉諾Murano是威尼斯的玻璃工業中心,這里所生產的玻璃製品就稱為「慕拉諾玻璃」。它以優美繁榮的古典裝飾風格,精細卓絕的手工製作工藝聞名於世。Burano島,最大的特色便是每一幢房子都有一種不同的顏色。黃色、藍色或者磚紅色,遠遠地看去有就像童話世界。Torcello 和 Lido島(所有的島都有方便的交通設施) 有著優雅海灘和威尼斯最清澈海水是旅遊度假的天堂。 另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威尼斯獨特的臉譜藝術和水晶加工工藝。這里做的臉譜個個手工精湛,幾乎每個到威尼斯的遊客都要帶回個臉譜作為紀念。威尼斯的水晶加工業也聞名世界,水晶工場大多是手工作坊,穿過水城迂迴曲折的小巷,才能進入工場。裡面古老的機械加工設備和當眾生產工藝品的工藝吸引了許多參觀者。 威尼斯風光
1980年3月,威尼斯市和我國的蘇州市結為「姐妹城」。因此在這里義大利人對中國客人顯得格外熱情。 威尼斯還是《寵物小精靈電影版:水都的守護神》中「水都」阿納托馬雷的原型;《水星領航員》也是以威尼斯原型為舞台,火星上稱為「新威尼斯」的城市仿造地球上威尼斯來建造的,歷史建築物也很多。同時,很多義大利威尼斯的傳統儀式也被傳承下來了。 2003年9月14日,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聚集在英國劍橋召開了一個大規模的國際性會議,據報道,這次會議是由威尼斯一家慈善機構——「威尼斯危機基金會」組織的,會議討論如何挽救義大利水城威尼斯。與會科學家指出,從1950年到現在,威尼斯的人口已從當年的15萬人下降到5.8萬人(另兩資料:「大約有10萬人」、「威尼斯人口37萬人」數據相差很大)。在1900年,威尼斯市中心最大的廣場——聖馬可廣場每年只會被水淹上10次,但如今,聖馬可廣場每年至少要被洪水淹上100次。與100年前相比,威尼斯的水平面如今上升了23厘米。如果不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挽救威尼斯的話,到2100年,威尼斯將完全被水淹沒,再也不適合人居住。 由於威尼斯有許多運河,所以威尼斯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快艇。
誕生1932年「開張」的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電影節,它比戛納電影節早14年,比柏林電影節早19年。每年的8月底到9月初的兩周里,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影壇的焦點。
獎項
一開始,電影節主要獎項分為「最佳外國片」、「最佳義大利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第一屆威尼斯電影節沒有固定的評審委員會,由觀眾投票選出喜歡的電影和演員,結果千奇百怪,連米老鼠都上了最佳男主角的選票。
停辦
威尼斯電影節一度被法西斯政府控制,獎杯叫「墨索里尼杯」。1938年,為對抗被法西斯把持的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應運而生。威尼斯電影節從1938年到1942年的評獎不為後人承認。1943年到1945年,因為戰爭電影節停辦。
復甦
威尼斯電影節真正形成自己的風格是在1946年重新開辦之後。法國電影大師讓雷諾阿的《南方人》獲得「最佳國際影片獎」。而此後《曼儂》、《王子復仇記》紛紛獲獎,顯示了電影節不凡的藝術氣息。1949年,電影節正式將最高獎項「最佳國際影片」更名為「聖馬克金獅獎」;1953年撤了「最佳義大利電影」,增設了「聖馬克銀獅獎」,顯示了威尼斯電影節國際化和藝術化的雄心。
定位
威尼斯最大特點是獨立自主的原則和冒險精神,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評判標准為「藝術性」。戛納電影節兼顧影片的商業性、藝術性,而柏林電影節注重意識形態。
趨勢
進入上世紀90年代,由於電影製作主導思想的變化和世界電影商業化趨勢愈見明顯,威尼斯電影節的質量有所下降,被商業化運作的戛納電影節超越。
讓中國遊客感到親切的,應該還有每年8、9月份的中國電影屢次獲獎的威尼斯電影節。做為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所設最高獎為「聖馬可金獅獎」。金獅獎的由來是因為聖.馬可,聖.馬可的標志是一隻帶翼的獅子,他是威尼斯的保護神。 但是,威尼斯滿城的石獅卻不能阻止城市的陷落。成名於水也困於水的威尼斯城目前每年有200天被浸泡在水裡,而在17世紀初,這一數字只有7天。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持續的降雨使得威尼斯瀉湖地區海水漲潮時發生倒灌,遊客只能踮起腳尖漫步著名的聖馬可廣場。許多古老的建築物的地下基礎結構被腐蝕,變得不堅固,造成大批古建築下沉。2001年,科學家們發現,威尼斯自1727年以來的275年間下沉了67厘米。下沉的原因:除了海平面升高的影響外,也有人為的原因,那就是在近代的工業化發展進程中過度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岩石層塌陷,整個水城正一點點沒入水中。有人甚至預言說,80年後的威尼斯將成為水中城市。 威尼斯的別名 威尼斯也被稱為水城. 坐在船倉里,觀賞著外面美麗的景色,心裡十分愜意 世界著名水城還有:拉各斯,紐約,蘇州,聖彼得堡,阿姆斯特丹,斯里吧加彎 Venezia - 威尼斯 義大利東北部城市,亞得里亞海威尼斯灣西北岸重要港口。人口34.3萬。主建於離岸4公里的海邊淺水灘上,平均水深1.5米。有鐵路、公路橋與陸地相連。由118個小島組成,並以 180條水道、378座橋梁聯成一體,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之稱。公元452年興建。八世紀為亞得里亞海貿易中心。十世紀曾建立城市共和國,中世紀為地中海最繁榮的貿易中心之一。新航路開通後,因歐洲商業中心漸移至大西洋沿岸而衰落。1866年並入義大利王國。工商業發達,有煉鋁、化學、煉焦、化肥、煉油、鋼鐵等工業。以生產珠寶玉石工藝品、花邊、刺綉等著稱。陸上的馬爾蓋拉港是重要油港和客運港。馳名的旅遊中心,年有3百萬遊客。古老的聖馬可廣場是城市活動中心,廣場周圍聳立著大教堂、鍾樓等拜占庭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物。離岸2公里處的線狀沙洲-利多是歐洲最著名的海濱浴場。 威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威尼斯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威尼斯外形像海豚,城市面積不到7.8平方公里,卻由118個小島組成,177條運河蛛網一樣密布期間,這些小島和運河由大約350座橋相連。整個城市只靠一條長堤與義大利大陸半島連接。 這里建築的方法,是先在水底下的泥上打下大木樁,木樁一個挨一個,這就是地基,打牢了,鋪上木板,然後就蓋房子,這兒的房子無一不是這么建造的。所以有人說,威尼斯城上面是石頭,下面是森林。當年為建造威尼斯,義大利北部的森林全被砍完了。這樣的房子,也不用擔心水下的木頭爛了,它不會爛的,而且會越變越硬,愈久彌堅。此前考古者挖掘馬可?波羅的故居,挖出的木頭堅硬如鐵,出水後見了氧才朽。 趣。
Ⅷ 侍宣如的介紹
侍宣如,1991年1月31日生於中國江蘇宿遷,演員、歌手,2013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2011年,出演歌曲《讓我又愛又恨的女人》MV女主角;2013年,飾演劇情電影《天邊的孩子》中的主角女一號宣宣;在古裝喜劇連續劇《連升三級》中飾演女二號大娥1;2014年,在院線偶像電影《非你勿擾》中飾演女二號夏娜;在新媒體劇情電影《戰狼傳奇》中飾演女一號姚夢雪2。2015年,跟王藝嘉合作出演了奇幻電視劇《都市妖奇談》3;6月受邀參加《第十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與鄧超、段奕宏、郭濤等演員共走紅毯;跟李長海作出演動作電影《突襲格鬥》4。
Ⅸ 抗日時期河北有啥英雄任務。急。
不知道你說的是任務還是人物?所以下面我把任務和人物都寫了出來,希望能幫到你哦~
一、人物
佟麟閣 河北高陽 陸軍上將第29軍副軍長 北京南苑1937年7月28日
趙登禹 山東荷澤 陸軍上將第132師師長 北京南苑1937年7月28日
黃梅興 廣東梅縣 陸軍中將第264旅旅長 上海1937年8月13日
張樹楨 河北 陸軍少將第416團團長 河北騾子圈1937年8月21日
蔡炳炎 安徽合肥 陸軍中將第201旅旅長 上海1937年8月26日
張本禹 安徽巢縣 陸軍少將第12旅副旅長 北京南口1937年8月
尉遲風崗 山西朔縣 陸軍少將第21旅副旅長 河北滿城1937年9月22日
梁鑒堂 河北蠡縣 陸軍少將第203旅旅長 山西茹越口1937年9月29日
姜玉貞 山東荷澤 陸軍中將第196旅旅長 山西原平1937年10月11日
楊 傑 河北容城 陸軍少將第1旅副旅長 上海1937年10月11日
龐泰峰 陸軍少將第22旅副旅長 河北寧晉1937年10月12日
郝夢齡 河北藁城 陸軍上將第9軍軍長 山西析口1937年10月16日
劉家麒 湖北武昌 陸軍中將第54師師長 山西析口1937年10月16日
鄭延珍 河南柘城 陸軍中將獨立第5旅旅長 山西析口1937年10月16日
秦 霖 廣西桂林 陸軍中將第511旅旅長 上海1937年10月23日
龐漢楨 廣西靖西 陸軍中將第510旅旅長 上海1937年10月23日
官惠民 廣東曲江 陸軍少將第270旅旅長 上海嘉定1937年10月28日
劉眉生 貴州遵義 陸軍少將第510團團長 山西析口1937年10月28日
吳克仁 黑龍江寧安 陸軍中將第67軍軍長 上海江松1937年11月9日
吳繼光 安徽嘉山 陸軍少將第174旅旅長 上海白鶴港1937年11月11日
高志航 吉林通化 空軍少將驅逐司令 河南周家口1937年11月21日
夏國璋 廣西容縣 陸軍中將第172師副師長 浙江湖州1937年11月21日
吳國璋 第75師師長 浙江湖州1937年11月26日
奉命率部堅守要點,抵禦日軍陸海空聯合進攻,激戰3日,不幸在城郊戰斗中陣亡
僥國華 四川資陽 陸軍上將第145師師長 安徽廣德1937年11月30日 自殺
肖山令 湖南益陽 陸軍中將憲兵副司令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朱 赤 江西修水 陸軍少將第262旅旅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高致嵩 廣西參溪 陸軍中將第264旅旅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姚中英 廣東平遠 陸軍少將第156師參謀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易安華 江西宜春 陸軍少將第259旅旅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李蘭池 遼寧錦西 陸軍少將第112師副旅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司徒非 廣 東 陸軍少將第160師參謀長 江蘇南京1937年12月12日
趙錫章 河北河間 陸軍中將第215旅旅長 山西楊村堡1938年2月12日
劉振東 山東沂南 陸軍中將第5戰區第2路游擊司令 山東莒縣1938年2月22日
王銘章 四川新都 陸軍上將122師師長 山東藤縣1938年3月17日
趙渭濱 四川成都 陸軍少將第122師參謀長 山東藤縣1938年3月17日
鄒紹孟 四川儀隴 陸軍少將第124師參謀長 山東藤縣1938年3月17日
范庭蘭 河南溫縣 陸軍少將豫北別動隊第5總隊總隊長 河南修武1938年3月17日
楊 懷 四川綦江 陸軍少將第359團團長 江蘇戴埠1938年4月5日
劉桂武 遼寧朝陽 陸軍少將騎兵第6師師長 內蒙古黃油乾子1938年4月22日
陳鍾書 雲南安寧 陸軍中將第542旅旅長 山東台兒庄1938年4月24日
扈先梅 河南安陽 陸軍少將第341旅旅長 山東台兒庄1938年4月
周 元 廣西寧明 陸軍中將第173師副師長 山東蒙城1938年5月9日
李必蕃 湖南嘉禾 陸軍中將第23師師長 山東荷澤1938年5月14日 自殺
黃啟東 湖南平江 陸軍少將第23師參謀長 山東荷澤1938年5月14日 自殺
方叔洪 山東歷城 陸軍中將114師師長 山東馮家場1938年6月 率部參加魯南山 地游擊戰,在馮家場戰役中犧牲。
毛岱鈞 湖南湘潭 陸軍少將預備第9師35團團長 江西朱家山1938年9月2日
付忠貴 陸軍少將魯北游擊司令 山東陸軍少將第359團團長
楊家騮 貴州荔波 陸軍少將第360團團長 江西崑山1938年9月26日
雷 忠 湖南嘉禾 軍委會游擊第1支隊司令 安徽霍邱1938年9月28日
陳德馨 河南鄢陵 陸軍少將第86旅旅長 湖北鳳凰嶺1938年9月
馮安邦 山東無棣 陸軍中將第42軍軍長 湖北襄陽1938年11月3日
范築先 山東館陶 山東省第6區游擊司令 山東聊城1938年11月15日 自殺
徐積章 山西襄汾 陸軍少將第205旅旅長 山西聞喜1938年12月5日
胡文臣 天津靜海 陸軍少將第23師游擊第3團團長 江蘇宿遷1938年
林英燦 湖北黃崗 陸軍少將第152師副師長 廣東清遠1938年1月13日
盧尚秀 陸軍少將冀察戰區第2路5支隊司令 河北隆平1938年1月30日
李國良 湖南長沙 陸軍中將軍訓部輜重兵監 陝西西安1939年3月7日
張諝行 浙江杭州 陸軍中將第1戰區副參謀長 陝西西安1939年3月7日
王自衡 山東省保安第24旅旅長 山東1939年3月18日
王禹九 浙江黃岩 陸軍少將第79軍參謀處長 江西高安1939年3月26日
陳安寶 浙江黃岩 陸軍中將第29軍軍長 江西龍里張1939年5月6日
唐聚五 黑龍江雙城 陸軍少將東北游擊司令 河北平台山1939年5月18日
韓炳宸 山東金鄉 陸軍少將山東省13區保安副司令 山東萊陽1939年1月9日
馬玉仁 江蘇建湖 陸軍中將江蘇第1路游擊司令 江蘇望鄉台1940年1月3日
丁炳權 湖北雲夢 陸軍中將第197師師長 江西武寧1940年1月25日
鄭作民 湖南新田 陸軍中將第2軍副軍長 廣西昆侖關1940年2月3日
袁聘之 陸軍少將山東保安23旅旅長 河南寧嶺1940年3月28日
鍾 毅 廣西扶綏 陸軍中將第173師師長 湖北蒼台 1940年5月9日 自殺
張自忠 山東臨清 陸軍上將第33集團軍總司令 湖北南瓜店1940年5月16日
張 敬 福建福州 陸軍少將第33集團軍高參 湖北南瓜店1940年5月16日
戴民權 陸軍中將豫南遊擊第5縱隊司令 河南遂平1940年5月
燕鼎九 河南新蔡 陸軍少將游擊第22縱隊副司令 河南汝南1941年1月
張雅韻 四川成都 陸軍少將新編第15師44團團長 江西水口圩1941年3月24日
蔣志英 浙江諸暨 陸軍少將浙江台州守備司令 浙江海門1941年4月19日
謝晉元 廣東蕉嶺 陸軍少將第524團團長 上海1941年4月24日
王 竣 陝西蒲城 陸軍中將新編第27師師長 山西台寨1941年5月9日
梁希賢 陝西銅川 陸軍少將新編第27師副師長 山西台寨1941年5月9日
陳文杞 福建莆田 陸軍少將新編第27師參謀長 山西台寨1941年5月9日
唐淮源 雲南川江 陸軍上將第3軍軍長 山西縣山1941年5月12日
寸性奇 雲南騰沖 陸軍中將第12師師長 山西毛家灣1941年5月12日
多次負傷後,拔刀自戕
陳忠柱 江蘇建湖 陸軍少將魯蘇皖邊區游擊第4縱隊司令 江蘇武家澤1941年7月1日
金崇印 北京通縣 陸軍少將第17師參謀長 山西橫水縣1941年9月16日
石作衡 山西渾源 陸軍中將第70師師長 山西絳縣1941年9月6日
賴傳湘 江西南康 陸軍中將第190師副師長 湖南梁家塅1941年9月24日
朱實夫 內蒙古 陸軍少將新編第3師副師長 甘肅1941年9月25日
李翰卿 山東濮縣 陸軍中將第57師步兵指揮官 江西上高1941年9月27日
武士敏 河北懷安 陸軍中將第98軍軍長 山西東峪1941年9月29日
劉世焱 陸軍少將暫編第8師團長 湖南車流1941年9月
朱士勤 山東單縣 陸軍中將暫編第30師師長 山東潘庄1942年5月4日
郭子斌 山東單縣 陸軍少將暫編第30師副師長 山東潘庄1942年5月4日
戴安瀾 安徽無為 陸軍中將第200師師長 緬甸茅邦村1942年5月26日
王風山 山西五台 陸軍少將暫編第45師師長 山西張翁村1942年6月23日
胡義賓 江西興國 陸軍少將第96師副師長 緬甸埋通1942年7月
竇來庚 陸軍少將山東保安第7旅旅長 山東唐王山1942年8月30日
張慶澍 陸軍少將魯蘇戰區高參 山東唐王山1942年8月
周 復 江西臨川 陸軍中將魯蘇戰區政治部主任 山東城頂山1943年2月21日
張少肪 陸軍少將第113師參謀長 山東城頂山1943年2月21日
周致忠 陸軍少將山東保安第22旅旅長 山東恩縣1943年2月5日
高道先 陸軍少將山東鐵道破壞總隊長 山東1943年5月
江春炎 陸軍少將第114師參謀長 山東鄒縣1943年7月4日
彭士量 湖南瀏陽 陸軍中將暫編第5師師長 湖北石門1943年11月15日
許國章 四川成都 陸軍中將第150師師長 湖北陬市1943年11月11日 自殺
孫明瑾 江蘇宿遷 陸軍中將預備第10師師長 湖南常德1943年12月1日
盧廣偉 遼寧風城 陸軍少將騎兵第8師副師長 安徽穎上1944年5月5日
李家鈺 四川蒲江 陸軍上將第36集團軍總司令 河南秦家坡1944年5月21日
陳紹堂 四川鄰水 陸軍少將第104師步兵指揮官 河南秦家坡1944年5月21日
周鼎銘 四川蒲江 陸軍少將第36集團軍副官處長 河南秦家坡1944年5月21日
張景南 山東保安第11旅旅長 山東鄒平1944年5月
王劍岳 湖南灃縣 陸軍少將第8師副師長 河南靈寶比家砦1944年5月12日
王甲本 雲南富源 陸軍中將第79軍軍長 湖南東安1944年9月7日
闞維雍 安徽合肥 陸軍中將第131師師長 廣西桂林1944年11月10日
陳濟恆 廣西岑溪 陸軍中將桂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 廣西桂林1944年11月10日
不甘被俘自殺
史蔚馥 江蘇溧陽 陸軍少將廣西綏靖公署高級參謀 廣西永福1944年11月
呂旃蒙 湖南 陸軍少將第31軍參謀長 廣西桂林1944年11月10日
王魁一 陸軍少將山東保安第8旅旅長 山東陽彀1945年2月24日
齊學啟 湖南寧陽 陸軍中將第38師副師長 緬甸仰光1945年5月13日
胡旭旰 陸軍少將第3戰區第1突擊隊司令 浙江孝豐1945年6月
二、任務
1、抗日小英雄」王璞
1943年春天,日軍對唐河兩岸進行
大掃盪。王璞的家——完縣野場村
,作為八路軍冀中軍區後勤供應處
,就成了日軍的重點目標。5月7日
,因漢奸告密,日軍突然包圍了躲
藏著200多群眾的後石溝,並在山坡
上架起了機槍,威逼群眾說出八路
軍的槍支、彈葯、糧食與服裝的埋
藏地點。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怒視敵
人,始終沒有人出聲。惱羞成怒的
敵人以對天鳴槍相威脅,驚慌的人
群也開始騷動;而年僅14歲的王璞
卻表現得非常鎮定,他把周圍的8個
孩子拉得更緊,低聲鼓勵大家,不
要理睬敵人。日軍又用溫和的腔調
說:「誰說出八路軍的糧食、彈葯
藏在哪裡,就放了誰。」此時的王
璞已無法壓住滿腔怒火,他痛罵漢
奸,並高聲對人們說:「大家要記
住抗日公約,就是死也不能說。」
幾個孩子也跟著大喊:「死也不能
說」,人群中也發出了齊聲吶喊:
「死也不能說!」窮凶極惡的日軍
軍官舉起指揮刀狂喊:「統統給我
殺掉。」三挺機槍同時向人群噴出
罪惡的火舌,小王璞與母親及128名
群眾慘死在敵人的槍口之下。王璞
這位年僅14歲的英雄少年,為抗日
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後來被授予
「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榮稱號。
他的勇氣、志氣和骨氣仍然為後人
所稱頌。
3
小英雄——嘎子,
4
小英雄雨來
5.
抗日小英雄董存瑞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斗英雄。班長。河北省懷來縣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 1945...入伍前,參加本村抗日兒童團。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本軍隊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
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雞毛信》是一部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家喻戶曉的電影。十二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攜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這部上世紀50年代拍攝的黑白片不僅在國內影響很大,而且在國際電影節上兩次獲獎。1955年,在英國第9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榮獲優勝獎,是新中國在國際上獲獎的第一部兒童故事片。
小說里的抗日小英雄——雨來
蘆花村裡有個叫雨來的男孩,他喜歡游泳,也喜歡讀書。有一天,村裡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進了雨來家,挪開了水缸,跳進了缸下面的地洞。雨來將水缸挪回了原位,這時,鬼子也到了……這是小說《雨來沒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來是抗日戰爭年代冀東少年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其中也包括小說作者管樺本人在內。管樺從小就和村裡的兒童一起站崗放哨,給八路軍送雞毛信,上樹瞭望,捕捉敵情。
新中國成立後,管樺的小說改名《小英雄雨來》被選進了語文課本。從此,小英雄雨來便成了整整一個時代全國少年兒童心目中的英雄。
烽火中的兒童劇團——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是抗日戰爭時期由中國共產黨和愛國知識分子創辦的兒童藝術團體。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國主義侵犯上海,以滬東臨青學校為主的一部分中小學生,自發地在難民收容所進行抗日宣傳活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難教育社得知情況後,立刻派人前往,於9月3日正式成立了孩子劇團。
孩子劇團的主要任務是進行抗日救亡愛國宣傳。小團員大多是10歲至15歲的孩子,他們在老師的領導下,進行各種宣傳抗日節目的排練,然後再深入到各地特別是抗日前線去演出,宣傳抗日。孩子劇團的足跡遍及8個省市和幾十個農村集鎮。
最年輕的抗日組織——抗日兒童團
抗日兒童團是廣大抗日根據地在抗戰中成立的兒童組織。兒童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生產,同時也擔負著「宣傳抗日」、「偵察敵情捉漢奸」、「站崗放哨送書信」等任務。在百團大戰中,王家峪兒童團幫助八路軍割草喂馬,為前線送干糧;晉察冀邊區兒童團破壞日軍的交通干線近百次,牽制了敵人的進攻和掃盪,有力地支援了抗戰。
兒童團的成立不僅給孩子的生活帶去了樂趣和希望,同時壯大了抗日隊伍的力量,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革命接班人。
2、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沫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犧牲時才七歲,在日本鬼子掃盪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脫離了危險,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了。王二小的動人事跡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跡。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後來傳唱全中國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犧牲50多年了,但是,他的英雄事跡和獻身精神將永遠鼓舞和激勵我們,他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為了紀念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為了學習和發揚王二小的革命精神,我給大家講幾個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生在苦難中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於1928年出生在河北省沫源縣上庄村,他英勇犧牲是在1941年9月16日,犧牲時年僅13歲。
1939年9月的一天,王二小和幾個小夥伴正在山上放牛,忽聽遠處傳來槍炮聲。他們看到一些逃難的老百姓,推著小車,背著包袱,攙扶著老人,有的婦女還抱著孩子,由北向南走進了上庄。這是怎麼回事呢?
王二小把牛託付給鐵旦,和幾個小夥伴跑進了村子。只聽一個中年難民嚷道:「日本鬼子從張家口往這邊打來了,你們怎麼不跑啊?」
王二小一聽日本鬼子來了,急急忙忙跑回家裡。
王二小的家是什麼樣呢?
原來,他們家不是本村的人,因為窮只得住在庄北一個破奶奶廟里。奶奶菩薩早就拆掉了,屋裡只有一個破土炕和一張破桌子,幾口缸里有點兒雜糧。
二小慌慌張張跑進破廟,一進屋就說:「爹,娘!日本鬼子打過來了,快跑吧!」
二小爹有病,正躺在炕上呻吟著,娘說:「你爹病成這樣,往哪兒跑啊!」爹說:「還不快放牛去,丟了人家的牛,賠得起嗎?」
日本鬼子真的打到上庄來了。
這天,天剛蒙蒙亮,日本鬼子一個中隊開到了上庄村北頭,中隊長橋本拿望遠鏡朝村裡瞅了一會兒,就下令開槍開炮。村裡一下子像開了鍋,子彈、炮彈一起飛進了村。好多房屋被炸塌了,著起了火,哭聲四起。
二小爹正躺在炕上不住地呻吟,二小的哥哥王石頭和二小倆鑽到了破桌子底下。一顆炮彈打來落到破廟的房頂上,掀掉了大半個屋頂。房梁坍了下來,正好砸在二小爹身上,二小娘也被埋在了土裡。二小和哥哥從桌子底下爬出來一看,爹已經斷了氣,趕緊把娘從亂士石里救了出來。
二小爹被砸死了,全家人痛哭流涕。好心的鄰居齊存禮聽到王家的哭聲跑了過來,也難過他說:「別哭了!小日本真狠,不讓老百姓活了。」他知道二小家裡窮,又說:「俺家老爺子有一口棺材,先給你爹用吧!」
齊存禮和王石頭把棺材抬了過來,在奶奶廟後面挖了一個長方形的坑,把二小爹入殮,埋葬了。
二小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二小的哥哥王石頭又被抓去修炮樓。
這天一大早,村長馮進財和日本鬼子中隊長橋本在村子裡抓勞工。村裡的人都恨馮進財,不叫他村長,叫他塌鼻子。塌鼻子村長把橋本領到奶奶廟前。
橋本拍了拍王石頭的肩膀,說:「你的。。。身體。。。好好的。。。修炮樓去!」說著,兩個日本鬼子就把王石頭捆了去。
塌鼻子村長讓兩個村丁把二小家的糧食又搶走了。還把二小家的一根木頭也搬上了車。王石頭被抓去修炮樓,每天背石頭,運木料,修路,砌牆,沒有吃的,累死累活地拼著
命干。
二小媽生著病,心裡惦著石頭:干那麼重的活,不吃東西哪成啊!可是,家裡沒有糧食,只得熬了一罐稀粥,罐口上扣了一個粗碗,裡面放了一點兒小蔥和鹹菜,讓二小給哥哥送去。二小提著粥罐,來到修炮樓的工地。四面拉著鐵絲網,20多個日本鬼子端著槍,手拿皮鞭。
二小找了半天,才看見哥哥和八、九個青年農民,每人背著一塊長方形的石頭,低著頭,彎著腰,一步一步艱難地向炮樓走去。他們汗流滿面,汗水濕透了衣衫。日本鬼子發現誰走得慢,就上去用皮鞭子狠狠地抽打。一個日本鬼子朝王石頭肩上使勁抽了一鞭子。王石頭一個趔趄沒有站穩,石頭掉在了地上。鬼子小隊長又往石頭身上狠抽了十幾鞭子,還用腳踢他。王石頭用力從地上爬起來,心中怒火燃燒。心想:你這個小日本這么狠,今天也讓你看看中國人的厲害。說時遲,那時快,王石頭突然從地上搬起一塊大石頭,走到鬼子小隊長身後,猛地朝他的頭上砸去。鬼子小隊長倒在地上見閻王去了。
王石頭此時像一頭猛牛,大聲喊道:「鄉親們!咱們不給鬼子幹了,快跑啊!」
王二小躲在一棵大樹後面,看見哥哥朝對面山上跑去,日本兵開槍打死了好幾個人。
日本兵把好多民工又抓了回來,繼續修炮樓,二小也被抓了去。日本鬼子對民工看管的更嚴了。
這一天晚上收了工,二小的肚子餓得咕咕叫。他走到工地北頭靠鐵絲網的地方坐下來,把罐口上的粗碗拿下來,端起罐子喝玉米粥,就著小蔥和鹹菜。一天沒吃東西了,很快粥喝得差不多了,二小發現罐底還有7個鳥蛋。這是媽媽專門給他拿來的,媽媽一個也沒留。
二小吃了一個鳥蛋,真香啊!他忽然想起,家裡什麼吃的也沒有了,媽媽什麼也不吃,怎麼行呢?想到這兒,二小下決心要逃回家去看看媽媽。
二小一直沒有睡,他在仔細觀察著工地上的動靜。一彎明月升到了半空,繁星滿天。民工們勞累了一天,都東倒西歪地倚著石頭睡著了。十幾個日本鬼子和偽軍背著槍,打著手電筒在工地上巡邏,一個鬼子還牽著一條狼狗。
二小發現鬼子和偽軍巡邏有一定的路線,從工地的一頭到另一頭來回走,走一趟至少有五、六分鍾。這不是一個空擋嗎?
二小趁著鬼子和偽軍走遠了,用一根木棍把鐵絲網撐開,把身子縮成一條扁魚似的鑽了過去。
巡邏的鬼子發現有動靜,立刻打開手電筒,軍犬也奔了過來。敵人開槍了,軍犬狂叫著。二小仗著路熟,鑽過鐵絲網,接連翻了幾個跟斗,滾到了山坡下,抄小路跑回了奶奶廟。
屋裡漆黑,一點地動靜也沒有。二小摸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了火柴,把小豆油燈點著
一看,他驚呆了。他看到娘一動不動地躺在炕上,雙眼緊閉著,用手一摸娘的頭和手,冰涼冰涼,不由得痛哭起來。娘是活活餓死的啊!
爹被日本鬼子害死了,哥哥被日本鬼子逼得逃跑了,媽媽又被活活餓死了。二小的心裡對日本鬼子充滿了仇恨。他默默地想,這深化大恨一定要報
3、抗日戰爭中的狼牙山戰斗介紹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縣境內,距保定西北約50千米,是晉察冀根據地的東部門戶。1941年9月,日軍集中7萬人對晉察冀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盪」,因主力調出掩護軍區領導機關,這里只留第l軍分區第l團第7連擔任防禦。
9月25日晨,日軍約2000人開始向狼牙山進攻,第1團團長給7連的任務是堅守到中午12點,然後撤出戰斗,向主力靠攏。7連隱蔽在山腰,待敵人接近時突然開火。
日軍以為是八路軍主力,拚命猛攻。幾次交手之後,7連傷亡不小,連長也負了重傷,指導員帶領傷員首先轉移,把繼續堅守的任務交給了6班。這時,6班也只剩下5人,他們是,班長馬寶玉、副班長葛振林、戰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學義。全班沉著應戰,機動靈活,憑借有利地形,又打退敵人幾次進攻。
班長看看太陽,已是中午,但為了讓領導機關和主力轉移得更遠更安全,全班決定再堅守一些時間。日軍不知山上有多少八路軍,繼續猛攻不已、6班正好把日軍往山上引,不覺太陽偏西,6班也快退到了山頂,班長邊打邊和大家商量:如果轉移出去尋找主力,日軍肯定會跟蹤追擊,於是5個人一致同意退向山頂。到了山頂,已無路可退,山頂那邊是懸崖峭壁,這邊是敵人追兵,怎麼辦?子彈打光以後,班長擰開最後一顆手榴彈蓋兒,大家都明白班長的意思,冷靜迅速地向班長靠攏,但在手榴彈即將爆炸的瞬間,班長突然將手榴彈扔向敵群,然後一轉身,面對懸崖,高喊,「跟我來!」跳了下去,其餘四個人也學著班長的樣子,一齊跳下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光榮犧牲,葛振林、宋學義被掛在樹上,摔斷了腰,被戰友們救護歸隊。他們的事跡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像狼牙山一樣,永遠巍然聳立!抗日英雄譜
「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這是朱德總司令為悼念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壯烈殉國而寫的一首詩。
左權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著名軍事家。1905年生,湖南省醴陵縣人。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1期學習。192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赴蘇聯,先後在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後到中央蘇區工作,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新12軍軍長、第5軍團第15軍軍長兼政治委員、中革軍委第一局局長和紅1軍團參謀長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1936年5月,任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
全國抗戰爆發後,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後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協助朱德、彭德懷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粉碎日軍多次殘酷「掃盪」,威震敵後。其高超的指揮藝術,嚴密細致的參謀業務,扎實的工作作風,深受朱、彭的贊揚。1940年秋,協助彭德懷指揮著名的百團大戰。1941年11月指揮八路軍總部特務團進行黃崖洞保衛戰,經8晝夜激戰,以較小的代價殲敵千餘人,被中央軍委稱為「『反掃盪』的模範戰斗」。他還「是一個有理論修養同時有實踐經驗的軍事家」,從1939年至1941年,他撰寫了《論堅持華北抗戰》《埋伏戰術》《襲擊戰術》《戰術問題》《論軍事思想的原理》等文章40餘篇。左權為創建並鞏固華北抗日根據地,發展壯大人民抗日武裝,為八路軍的全面建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1942年5月,日軍對太行抗日根據地進行「鐵壁合圍」大「掃盪」。25日,他在山西省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在十字嶺戰斗中壯烈殉國,年僅37歲。
左權是八路軍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最高指揮員。名將陣亡,太行山為之低咽,全黨為之悲痛。周恩來稱他「足以為黨之模範」,朱德贊譽他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為紀念左權,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決定將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等等還有很多,字數不夠給你寫了,那我就寫到這里嘍~
Ⅹ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義大利法西斯頭目墨索里尼創辦的
是的,1932年,貝尼托·墨索里尼在水城威尼斯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