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腦癱女孩去泰國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腦癱女孩去泰國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0-29 11:59:16

『壹』 以前有部什麼電影里有個腦癱患兒叫「丁丁」的,是什麼片子

《丁丁歷險記》

『貳』 國外男主腦癱什麼電影

《永不放棄》

故事的主人公比爾是一位殘障人士,他患有先天性腦癱,但比爾並不甘心成為一個失敗者,他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生命中獲得成功。從1955年起,他開始嘗試做上門推銷員,起初他四處碰壁,並且經常遭到「正常人」的白眼。但是,他並不氣餒,繼續著自己的事業……

《叫我第一名》

劇情簡介:患有妥瑞氏症的兒童,會不自主地抽搐、眨眼睛、噘嘴巴、裝鬼臉等動作,而這部電影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敘述的就是患有妥瑞氏症的男孩,經過努力成為一名老師,並且克服病症的故事。

『叄』 求一部日本電影

一公升的眼淚。有一個電影版本一個電視劇版本。
電影版本:
《一公升的眼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14歲:我的家族;15歲:忍受病魔;16歲:苦惱開始;17歲:已經不能唱歌;18歲:真相大白;19歲:或許已無可救葯;20歲:不想輸給疾病;21歲:生命的極限;醫生,我可以結婚嗎?

這是《一公升的眼淚》一書的目錄,所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這是最好的解釋。

上世紀70年代末的名古屋,正是中學三年級的暑假,15歲的少女木藤亞也患上一種怪病,但四肢無力、行走困難的她仍毅然決定升入高中繼續學業。

不久,怪病症狀愈發嚴重,為了不給同學好友增添更多麻煩,亞也終於同意轉至岡崎養護(殘疾人)學校。

特殊的學校、特殊的人生,可憐的少女直到畢業前夕方知自己患上絕症--脊髓小腦變性病。不久,亞也癱瘓在床,徹底喪失行走能力。憑藉母愛的偉大力量和求生的強烈信念,她清醒的思維一直堅持到21歲,其後意識逐漸消失……1988年5月的某天,25歲的亞也永遠停止了呼吸。

《一公升的眼淚》最初由名古屋出版社於1986年出版,原本是由亞也三年養護學校生涯的日記集結成本出版。雖然當年也曾創下銷量26萬冊的驕人記錄,但隨著時間流逝,終於被讀者淡忘……

18年後,導演岡村力閑逛舊書屋時偶然購得此書,翻閱之餘,立即被書中情節感動,於是決定改編拍攝,目的是「以電影的形式打動更多人」。

2004年10月,同名電影在亞也家鄉---名古屋首次公映,日本影壇隨即為之震撼。

2005 年4月5日,東京池袋上映《一公升的眼淚》全國公開版的當天,幻冬社出版的《生命的障礙---一公升的眼淚之母親手記》一書悄然出現在各大書店的新書架上。時光飛逝,歲月如梭,眼看愛女生命點滴消失的殘酷過程,想必大多數母親沒有機會體驗。因此,木藤潮香「有幸」以親身經歷告訴讀者---何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

4月17日,《一公升的眼淚》最終版堂堂登場,和當年不同的是,在幻冬社的再版書中,除完整收錄名古屋版的所有內容外,又新增亞也從18歲到21歲三年期間從未發表的日記,結合其本人生前病中寫作的自傳加以改編,形成新作。

兩本書一經上市立即好評如潮,讀者們被木藤母女的眼淚深深打動。「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每個人都有必要閱讀」:「她們(指木藤母女)的故事令我淚如雨下,有生以來第一次真正體會生存的殘酷」;「除此之外,還有什麼書值得購買?還有什麼書值得閱讀?」這些評論絕非一家之言,它們是全日本讀者共同的心聲。

「這世界究竟是不是個墳場?我們究竟是不是還活著?」荒木經惟多年前無意中的一句牢騷話,如今被日本乃至全世界的年輕人奉為經典。「我們為什麼而生存?」亞也臨終前最後的遺問同樣值得健在的所有世人深思。

從兩本講述死亡的殘酷讀物中,人們需要學會如何生存。

「我們為什麼而生存?」很經典的話,確只有到死亡來到時人們才會想起。

//////////
電驢可以下載,地址如下

參考資料: http://lib.verycd.com/2006/06/08/0000106073.html

『肆』 你受傷的地方~是光會照進來的地方~魯米~這句話是出自哪部電影里的

《帶吸管的瑪格麗塔》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LHqXc48AAyx6kPrXBzdr0g

提取碼:7m26

《帶吸管的瑪格麗塔》是一部由ShonaliBose、NileshManiyar執導,卡爾奇·克什蘭、Revathy、威廉·莫斯里、SayaniGupta主演的劇情片,於2015年04月17日在印度正式上映。該片講述了身患腦癱卻青春叛逆的女孩兒Laila出國去紐約求學、陷入戀愛、探索自我需求歷程的故事。

『伍』 殘疾人勵志電影

殘疾人勵志電影

以下內容是由精心為您收集的,如您覺得內容對您有幫助,請按Ctrl+D收藏此網頁,以便您下次的查找。謝謝。

《海洋天堂》(中國)(催淚指數 ★★★)

導演:薛曉璐

主演:李連傑、文章、朱媛媛、桂綸鎂、高圓圓

上映日期:2009年

影片《海洋天堂》講述了一個父親傾盡所有,一生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故事。由李連傑飾演的父親王心誠,和文章飾演的22歲患有孤獨症的兒子大福相依為命。當王心誠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只剩幾個月生命時,完美安置兒子成為了他最大的心願。由於暫時還沒有完善的成年殘疾人托養機構,王心誠各處打聽求助,終於為兒子找到一個“新家”,但卻發現行為刻板的兒子在這里如同離開了水的魚,一點沒有生氣。於是,王心誠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他要讓愛水的兒子留在他最喜歡的海洋館里。為了兒子未來的幸福與快樂,這位拖著重病身體的父親,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努力。

《海洋天堂》以一個獨特的視角展示了父子真情,真實的情感將會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內心最深處的情感線。導演薛曉路說:“如何將功夫皇帝打造成一個平凡偉大的父親,這是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是我的動力。”《海洋天堂》是李連傑從影三十年來第一次嘗試在電影中沒有武打戲份完全是文戲,因而在影片尚未上映就引起關注。

影片在第13屆上海電影節斬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新人導演等三項大獎,首次觸電的葉准則以86歲高齡斬獲最佳男配角。

《隱形的翅膀》

導演:馮振志

主演::雷慶瑤

上映日期:2007年

《隱形的翅膀》是馮振志自編自導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以紀實的風格,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草原上的故事:15歲的智華考上高中,她和同學們高興地放風箏慶祝,不幸被高壓電擊中,失去雙臂的智華痛苦不堪,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爸爸媽媽的愛喚醒了她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後來,智華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了好成績,取得了進軍殘奧會的資格。影片上映後受到各方好評,影片被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確定為重點推薦影片,同時也被奧組委確定為2008年“奧林匹克國際體育電影節”開幕影片。

影片獲得了"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童影片獎,該片主演、無臂女孩雷慶瑤憑借著本色演出,獲得了國內外諸多大獎。其中包括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演員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演員“金象獎”等。

《網路媽媽》(催淚指數 ★★★★)

導演:周勇

主演:張劍虹、馬妞、潘伊笑、張明婕、、汪琦

上映日期:2008年5月試映,2009年5月上映

《網路媽媽》是根據江西真實人物“十年十大傑出女母親”——劉煥榮(片中改名為劉學萍)事跡改編,由江西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攝制的一部母愛題材電影。影片講述的是花季少女劉學萍遭遇不幸,雙手殘廢,但仍憑頑強的毅力,勇敢地活下去,並苦練生活自理,還學會了用僅存的一根手指上網,幫助不少因為迷戀網路而荒廢學業的少年重返課堂的動人故事。除情節感人外,導演周勇還將江西名勝風景生動地溶入劇情之中,將一部悲情電影拍得十分溫馨悅目。

這部被譽為“溫情”超標,打“親情”、“勵志”牌,其煽情度可與《媽媽再愛我一次》相媲美,受歡迎程度絲毫不遜於製作華麗的大片的低成本電影,全國30個省市長線放映時通過口碑悄然走紅,在有些地方上映還排起了長隊,甚至是一票難求,究其原因是在於其題材切中了青少年上網成癮和親子教育這一社會熱點問題,而引發觀眾的興趣和共鳴,得到了廣大青少年及家長的肯定和追捧,還掀起了關愛青少年和親子教育的觀影熱潮。影片雖然沒有大牌明星,也不是大牌導演執導,但平民真實的演繹卻被觀眾叫好。這部小成本製作的“大催淚彈”,已勇破3000萬元票房記錄,觀影人數超過500多萬人次,公益放映2萬余場,成為近十年來最低成本、觀眾人數最多、最為走紅的優秀少兒電影。這在國產片扎堆的今天,無疑,《網路媽媽》為主旋律電影豎起了一面旗幟。

《網路媽媽》是近年來中小學生影視題材中的優秀作品。該片的成功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且給予了眾多母親在親子溝通與教育方式等方面許多啟發與借鑒。正如該片導演周勇所說:“一部電影無法改變整個世界,卻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下輩子還做母子》(催淚指數 ★★★ )

導演:蕭鋒

主演:宋春麗、劉佩琦、許望偉、陳嘉男

上映日期:1997年

影片《下輩子還做母子》取材於優秀教師許美雲夫婦理性培育從小身患絕症的兒子的故事,情節十分感人。1996年4月8日,《廣州日報》在頭版刊登了長篇通訊《下輩子,我們還當母子》,報道了廣州市建設六馬路小學英語教師許美雲和她兒子的生活感情歷程,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此後數十天里,《廣州日報》圍繞這篇通訊連續發表了10篇報道和討論紀要,激起更廣泛的社會關注。

《下輩子還做母子》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媽媽趙麗雲如何鼓勵身患絕症的兒子小迪勇敢地面對人生考驗,使兒子奇跡地多活了十幾年的故事。由於該片立意深刻、教育性強,當年多個省市的影院對它的放映都極為重視,廣大家長與孩子也踴躍觀看,出現了“家長孩子淚漣漣”的動人場面。

《下》是一部非一般的“母愛”電影,不僅使人感情凈化,還是一部提高生命質量的影片。電影中小笛的父親認為最高任務就是讓孩子盡可能多活幾天,而母親卻主張讓孩子像健康孩子一樣的生活,一樣有理想和志氣。面對死亡,小笛的媽媽教會了兒子,也教會了廣大的觀眾:熱愛生命,讓每一天過得充實,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質量。所以,有人稱《下》片是“中國第一部生命教育電影”。

《汪洋中的一條船》(催淚指數 ★★★★★ )

上映:1977年

出品:台灣中央電影事業有限公司

導演:李行

《汪洋中的一條船》原是部長篇自傳小說,小說以簡潔質朴的文筆,敘述了鄭豐喜從一個天生不能行走的殘疾人通過奮鬥成為一名大學生,最後成為一名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中學老師的經歷。這個曾經在台灣家喻戶曉的真實故事,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出版後,便在台灣文化界掀起一股熱潮,其雋永的魅力至今仍讓人無法釋懷。小說先後再版10次,在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這20多年時間里一直都被認為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讀物之一。鄭豐喜也被評為“台灣十大青年”。1975年9月21日,鄭豐喜因癌症與世長辭,年僅32歲。

該片拍攝於1978年,由台灣鄉土文藝電影大師李行導演,並由70年代台灣最具人氣的偶像搭檔秦漢與林鳳嬌主演。這部當年曾催淚無數、根據鄭豐喜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後不僅在當時造成空前的轟動,創造了極高的票房紀錄,在鄉土電影剛剛回潮的當年可謂是盛況空前,甚至影響到了內地的無數影迷。內地是在1983年在地方公共電視台播映的此片,雖說並沒有大規模進行傳播,但此舉還是在當時掀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人說,那個時候的台灣文藝片才剛剛開始賺取內地觀眾的眼淚,從任何角度而言,它都是一個超越時代、跨越文化隔閡的不朽豐碑。

影片以生動的散文詩般的語言,通過人物內心情感的回溯,將鄭豐喜困苦辛酸的童年、在求知道路上不斷堅毅前進和他的愛情生活,展現在觀眾面前。影片獲得第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和演技優良特別獎(歐弟)6項大獎。

《我的左腳》(英國/愛爾蘭)(催淚指數 ★★★★)

導演:吉姆·謝里丹

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

提到以殘疾人為主題的影片,第一個浮現腦海的,常常是那位半癱在輪椅上,僅靠一隻左腳與命運抗衡的克里斯蒂·布朗。影片根據其真實人生改編,丹尼爾·戴-劉易斯用無可挑剔的完美演技,把這個依靠驚人毅力戰勝殘疾,最終成為作家和畫家的愛爾蘭人展現在觀眾面前。

《我的左腳》是一部充滿抗爭、飽受痛苦的影片,但導演吉姆·謝里丹卻沒有刻意地去煽情,反而用一種平民式的幽默樂觀,來挖掘這個普通家庭中的溫暖和關愛。

影片講述布朗克服了嚴重的生理缺陷而成為一名著名的畫家和作家。電影從童年開始描述,布朗的癱瘓使得周圍人,除了母親,都認為他是腦癱,就這樣,他靠左腳和一支筆開始了學習的生活,並由此開始了艱難的成功之路。影片感動了無數觀眾,至今仍為不少人津津樂道。

憑藉此片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丹尼爾·戴-劉易斯,也盡力用致敬的態度,去體會真實的殘疾人生活。為了演好這個人物,他不惜每日坐在輪椅中,摔斷了肋骨也要揣摩布朗的彷徨和堅強。演員和觀眾都明白,在這種逆境中成長的人,才是生命中的強者,足以享有每一個肢體健全者的敬意。

《阿甘正傳》(美國)(催淚指數 ★★★★)

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

主演:湯姆·漢克斯,羅賓·萊特·潘

上映時間:1994年

阿甘智力只有75,是一個出生很不幸的人,通常人們總是認為這種人不能成功, 在做任何事情過程中。 但是,相反,這個不幸的人已經取得許多難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個橄欖球明星,一名戰爭英雄和一個百萬富翁!

在1995年的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傳》一舉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等六項大獎。影片通過對一個存在智力障礙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只不過原著是一本充滿了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而影片則對故事進行了修飾和美化。摒棄了原著的荒誕和揭露諷刺意味,為影片增添了一種溫情。這無疑使影片更合觀眾和評委的`口味,但卻犧牲了原著的叛逆斗爭精神,使影片成為了一種理想化道德的象徵。

《一公升的眼淚》(日本)(催淚指數 ★★★ )

導演:岡村力

主演:大西麻惠、加藤和子、蘆川佳美

《一公升的眼淚》講述的是日本少女木藤亞也與不治之症(脊髓小腦病變性症)頑強抗爭10年的故事。少女木藤亞是一個開朗活潑的花季少女,然而在她15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她患上了一種病因不明的骨髓小腦變異症,為了鼓勵自己以及家人和朋友,木藤亞也從知道自己患病的那一天起便開始寫日記,記錄了自己抗擊病魔的全過程,直到在25歲時平靜地離開這個世界。少女木藤亞也在日記里有一句話讓人特別受教育,那就是“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在死亡面前輕易就放棄自己”

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劇本來自原作者木藤亞也生前的同名日記小說,在日本,這個故事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2004年10月,日本新銳導演岡村力把這位生命少女的故事搬上大銀幕,立刻引起了日本全國上下的巨大關注,木藤亞也這個光輝的名字被打入了每個人的心中,劇中的亞也扮演者大西麻惠把這位堅強少女扮演得惟妙惟肖;演員大西麻惠為了演活亞也,將她行動不便、說話有障礙等病症如實地呈現於大銀幕,在拍攝前特地走訪了多家療養中心實地觀察,向專業醫生和特殊學校老師求教。鏡頭前她數次跌傷下巴、手腳不協調等場面看似拍得輕松,實際上,大西麻惠為此變得周身瘀傷。

《馬拉松》(韓國)(催淚指數 ★★★★)

導演:鄭允哲

主演:曹承佑 金美淑 李基英 白誠鉉

發行時間:2005年01月27日

韓國影片《馬拉松》被稱作韓國版《阿甘正傳》及《雨人》,是一部洋溢著溫情、令人不禁會心微笑的電影佳作。男主人公草原的扮演者是韓國青年演員趙承佑。趙承佑絕對是個幸運兒,他的處女作就是由韓國赫赫有名的導演林權澤拍攝的《春香傳》。該片令趙承佑不到20歲就有機會踏上戛納電影節的紅地毯。這個毛頭小伙,正是從那個時候起,開始奔向事業輝煌巔峰的馬拉松長跑。

影片的故事是這樣的:草原性格活潑,然而草原的媽媽景淑萬萬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孩子有一天會患上自閉症。不過草原能像斑馬一樣擅長跑步,更在一次10公里比賽中得到第3名。景淑由此發現了草原在長跑方面超乎常人的能力,於是她抱著一絲希望帶著草原開始了堅持不懈的訓練。時光荏苒,草原很快長成了一個20歲的青年。10多年來雖然草原的智力沒有任何提高,還停留在5歲兒童的水平上,但在媽媽的陪伴和鍛煉下,長跑能力卻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馬拉松》這個有笑有淚的故事中,曹承佑飾演患有自閉症的殘疾青年Cho Won,講述他如何跑完馬拉松全程。同時該片亦成為話題,引起各界更加關心自閉症人士。他的演出令人激賞,與片中飾演他母親的Kim Mi Sook及教練Lee Ki Young的合作更是相得益彰。

草原參加馬拉松比賽,並挑戰全程是電影的高潮場面,該部分的拍攝是在春川公共運動場,與朝鮮日報主辦的春川馬拉松大賽同時進行的,這一天足足動員了 6萬名群眾演員參加了這部電影的拍攝。

《外婆的家》(韓國)(催淚指數 ★★★★)

導演: 李貞香

主演: 俞承浩、金亦芬

這是一部來自韓國的知名影片。韓劇《外婆的家》導演李貞香以通俗而又不俗的手法向大家獻上了一部關於親情的影片。。影片講述了外孫女與祖父母由隔閡到親密的溫馨故事,細節描寫得淋漓盡致。生活在可樂、電子游戲和溜冰鞋世界裡的外孫與又聾又啞又不識字,一輩子也沒走出過山溝的外婆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但就是這樣的無法兼容的兩個世界最終將親情展現給觀眾,讓人因感動而情不自禁的動容。

一個在城市裡長大的男孩,驟然來到一個沒有游戲機、沒有肯德基的閉塞山村,和又聾又啞的外婆度過一個暑假,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韓國電影《外婆的家》,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自始至終幾乎沒有什麼對白,卻讓我在觀看過程中多次淚流滿面。

《黑眼睛》 (中國)(催淚指數 ★★★)

導 演:陳國星

主 演:陶虹 蔣愷

上 映:1997年

《黑眼睛》是一部以我國著名殘疾人運動員平亞麗為原型創作而改編的電影。1984年,平亞麗在殘奧會盲人跳遠B2級的比賽中獲得金牌,這是我國在殘奧會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2008年9月6日,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平亞麗作為火炬手在導盲犬Lucky的引領下,點燃了主火炬手侯斌的火炬。

影片講述的是盲女丁力華偶然被體校教練選中,成為一名殘疾運動員。盲女參加集訓隊練,在教練和隊友們的幫助下,盲女克服了訓練和生活上的許多困難,成績不斷提高,她努力拚搏,終於在奧運會上為祖國奪得了第一枚金牌。在艱苦的訓練中,她得到了兩份愛情,但自尊和敏感讓她選擇獨立開始新生活。《黑眼睛》讓視力健全的觀眾看到的,除了殘疾者堅韌不屈的拼搏精神,還有他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渴望。

《黑眼睛》是近年來國產影片中以此為主題的優秀作品,獲得了1997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女主角陶虹也因此片奪得翌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獎”。該片也在1997年底轟動大馬士革電影節,獲得電影節和敘利亞全國婦聯分別頒發“最佳女演員獎”殊榮。

《漂亮媽媽》(催淚指數 ★★★ )

導演:孫周

主演:鞏麗 、高新

上映日期:2000年

這是由中國著名影星鞏俐主演的一部聾兒題材影片。影片中由鞏俐主演的“媽媽”孫麗英經歷失去家庭、失去工作等種種不幸,歷經千辛萬苦要讓先天失聰的兒子鄭大成為一個正常的孩子的故事,母愛至深,感人肺腑。影片的主題在於,在孫麗英身上表現了普通中國女性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永恆的母子親情。

《漂亮媽媽》在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掀起了厚重的波瀾。《漂亮媽媽》正式放映時,全場座無虛席,就連走廊里也站滿了人。當時在記者招待會之前有一部由國際著名導演安東尼·明何拉的影片隔壁影廳放映,但是大多數記者卻都在等著采訪導演孫周。《漂亮媽媽》漂亮地出了一回風頭。

一位母親觀影後深有感觸地說: “孫麗英面對下崗、面對離婚、面對厄運的打擊和生活的磨難,沒有退縮,沒有懦弱,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支撐起殘缺的家,傳遞給我們現代女性的自主、自強、自尊精神,這種精神讓我們感動。”

;

『陸』 以前有一部電影,講腦癱患者的,是香港片,不記得是什麼名字了

是不是《笨小孩》如果不是,那就是我沒看過的。
講述發嫂照顧智力只相當於六歲兒童的兒子阿B生活的故事。
發嫂(葉德嫻飾)是個患有末期鼻咽癌的婦人,她帶著三十多歲,但智力只相當於六歲兒童的兒子阿B(譚耀文飾)生活,兩人相依為命。發嫂盼望在有生之年,見到阿B可以自食其力,她就可以安心離開人世,可兒子的無知,使她心力交瘁,若她離開人世,愛子如何生活?所以無論大小事情,發嫂都一早安排,但人生的旅途,有怎能靠人力安排呢?
阿B時常被鄰里兒童欺侮,一次被鄰居阿MAY(關秀媚飾)及其男友阿添救回,從此阿B對阿MAY情有獨鍾,處處對其流露出愛慕之情。一天,阿添因偷了毒販的海洛英而被殺,阿MAY也因此受槍傷入院,因子彈留在腦中無法取出,使她無法做回正常人,而同時她又懷了阿添的骨肉。

發嫂突然病發,暴斃於家中,阿B必須獨自面對生活。而阿MAY的意外使親朋都離她而去,阿B因此經常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兩人感情日增。這時,阿B之父(柯受良飾)從獄中出來,發現妻子已死,便經常籍此強搶阿B的薪金,一次偶然機會他發現阿添留下的海洛英,便乘機偷拿出去賣,被毒販發覺,准備再度殺人滅口,阿B即將面臨殺身之禍……

『柒』 王姬:懷孕拍戲致兒子腦癱,為兒子拚命拍戲,女兒是她的驕傲


1993年,第一部在境外拍攝的電影橫空出世,《北京人在紐約》。

王姬憑借著「 阿春 」一角,一炮而紅,斬獲金鷹獎最佳女主角。

然而這部劇讓王姬有悲有喜,直言後悔當初拍攝。

她拍攝這部劇時,正懷著孕。為了不耽誤拍攝進度,沒日沒夜地拍,休息時間極少,導致兒子發育不良,智商停留在4到6歲。

王姬為了給兒子看病,自己老了兒子能有保障,拚命拍戲賺錢。

女兒心疼媽媽,肩負照顧弟弟的責任。


王姬是陝西西安人,由於父母工作調動原因,1962年出生於北京。

她的父母經常忙於工作,沒有時間管教女兒。她由姐姐照顧,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4歲就學會做飯,喜歡跟鄰居學跳芭蕾舞。

她的母親看女兒這么熱愛舞蹈,就想著讓她去當兵。母親怕王姬不接受,就讓當兵的鄰居去問,帶她去考文工團。

鄰居問王姬:你想不想當兵啊?她感覺莫名其妙,問幹嘛呀?

跳舞啊,你不是喜歡搞舞蹈嗎?王姬開心著說好啊。

王姬就進入學校宣傳隊,在鄰居的幫助下,考上了解放軍文工團。她的母親非常欣慰。

14歲的王姬在文工團刻苦努力,訓練結束,自己還會偷偷練習一會。

1980年,吳德正在籌備動作電影《塞外奪寶》,朋友就建議王姬去拍攝。

王姬完全不會演戲,看著鏡頭裡面的自己,無法直視,這演的是什麼啊?

她下定決定學習表演,打算考取中央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

但朋友告訴她:北京人藝正在招生。王姬以為是 人藝學員班 ,根本沒有看上。

經過了解才發現是好地方,趕緊報名試一試,沒想到就進入人藝,與宋丹丹一批。

在人藝這段時間,王姬並沒有得到重視,舞蹈出身的她只能演配角。

事業不如意,愛情卻如意,她邂逅高峰。高峰是文工團的同事。

1982年,王姬轉業後,與高峰聯系,經常分享工作和生活的事情,順其自然地在一起了。

跑龍套的那段時間,高峰一直鼓勵王姬,事業好起來,開始擔任重要角色。


1987年,王姬從別人口中,聽到國外的事情,感到新奇。

她心想自己一眼望到頭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看看世界是什麼樣的。

王姬決定放棄國內的事業,去美國學習發展,高峰支持她,因為工作原因自己沒有跟去。

但二人會經常打電話,每次打王姬都熱淚盈眶。高峰心疼女友,決定去美國一起生活。

然而高峰因為簽證下不來,只能和王姬繼續異國戀。

高峰沒有放棄,一直申請簽證將近有5次都是被拒絕。就在他和王姬要放棄的時候,卻有了希望。

高峰告訴王姬:不能辦美國的簽證,能辦泰國的簽證。王姬心想在泰國也一樣生活,打算黑在泰國了。

臨走之前,王姬留了個心眼,給高峰拿到自己學校國際學生錄取通知書。

到泰國之後,她先給在泰國的美國領事館打電話,問關於男友美國簽證的問題。

王姬就給工作人員講男友的情況,按理說這種情況辦下來比較難。巧合的是,領事的太太是中國人,異國他鄉見到同國人感到親切。

王姬順利給男友辦了美國簽證,在泰國玩了幾天,他們就一起飛去美國生活。

3年的異國戀終於結束了,王姬和高峰非常激動。

高峰和王姬一邊在達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上學, 一邊工作,二人共同努力在國外的生活越來越好,感情也迅速升溫。

1989年,高峰向王姬求婚,她非常感動點了點頭答應。

婚後,高峰在美國開了一家貿易公司當老闆,公司越來越忙,王姬就辭掉工作跟隨丈夫一起打理公司。

夫妻倆共同努力,一起拿到美國的綠卡。

2年後,王姬懷孕,高峰就不讓她管理公司,在家裡好好養胎,自己不工作的時候,就陪在妻子身邊。

在丈夫照顧下,女兒順利出生。看著可可愛愛的孩子,他們取名高麗雯。

從幸福的兩口之家變成幸福的三口之家。

等女兒長大一點,王姬就帶著女兒回國看望家裡人,偶爾順道給老公談國內的生意。

1993年,王姬回國後,遇到了圈內好友陳道明,二人簡單交流幾句。

陳道明得知她在美國生活那麼多年,覺得很符合自己正在參與的《北京人在紐約》,就把王姬推薦給馮小剛。

馮小剛讓王姬去試戲,導演沒有給出明確要求。鄭曉龍心中已經有人選,想要讓胡慧中參演。

然而胡慧中提出的要求,導演無法接受就放棄。找了一圈都不合適,才回頭看王姬。

王姬也在苦苦等拍戲通知,以為自己沒有選上就打電話罵導演。

然而幾天之後,馮小剛通知她來救場。

彼時,王姬已經懷孕,檢查結果出來都快開機。丈夫想要她推掉工作,卻想著在家門口拍戲,不會有事。

殊不知這個決定釀成大錯。


《北京人在紐約》是第一個去國外拍攝的劇組,時間有限,任務重。

鄭曉龍和馮小剛一人帶一個組同時拍攝,演員是沒有辦法分身。

王姬白天在A組拍攝,中間沒有休息時間,晚上去B組繼續拍。在這個劇組,三五天不睡覺是常事。

王姬是孕婦不休息寶寶和身體受不了,她只能趁著短暫的休息時間,在片場看到椅子就倒頭就睡。

有時候,她工作的時候,肚子里的孩子都使勁動,好像是在抱怨媽媽太累了,讓媽媽休息一會。

王姬摸著肚子說:「 寶寶不管你是男的是女的,你跟媽媽扛一下,堅持住,很快這苦日子就會過去的 。」

王姬和肚子里的寶寶,在劇組累死累活拍攝4個多月,營養也跟不上,導致肚子一點都沒有變大。

有一次,王姬走到洛杉磯街頭,因為走太慢被警察罰款,她告訴警察自己是孕婦,警察還不相信。

她和丈夫高峰就有些擔心肚子里的孩子,最後幾個月小心翼翼護著,生怕孩子出現問題。

生產當天還算順利,兒子出生後,王姬一看沒少胳膊少腿,懸著的心就放了下來。

全家人都非常開心,圍繞著兒子轉悠,姐姐高麗雯也喜歡弟弟,經常逗弟弟開心。

一年半後,兒子的症狀出現了。

1994年,王姬和往常一樣,起床給兒子喂飯,跟兒子玩耍。

玩著玩著,兒子突然全身抽搐,抽羊角風, 剛開始王姬覺得沒啥事,後面越來越嚴重。

王姬嚇壞了趕緊給高峰打電話,送兒子去醫院。

經過檢查,醫生認為高曉飛 腦子有問題 。王姬完全不相信,就送去更好的醫院,讓權威專家給兒子看病。

醫生不斷地檢查, 得到的答案是一樣的,智商有問題。孩子患有自閉症,有時候會伴隨腦癱,還會癲癇。

不管多少歲高曉飛的智商永遠停留在4到6歲,沒有辦法治療。

王姬直接崩潰,完全不相信事實。父母 健康 ,自己和丈夫家裡沒有遺傳病,為啥自己的生出的孩子會得病。

她這才反應過來是拍戲造成的,現在後悔已經來不及,她一直堅信兒子能恢復正常人的樣子,大了就好了。

病急亂投醫,王姬帶著兒子四處求醫。有治療的機會,她絕對不會放過,都會讓兒子嘗試。

隨著時間的推移,醫生給出的肯定答案,兒子也沒有好的跡象,王姬接受兒子是腦癱的事情。

姐姐高麗雯從一開始喜歡弟弟,到弟弟犯病感到害怕,後來也慢慢接受這個弟弟。

有時候,她會幫助媽媽照看弟弟。

為了防止兒子發病,只能接受葯物治療,每天需要服兩次葯,不能間斷。

兒子的葯物和治療費非常高,這幾年給兒子治病,已經花光家裡所有積蓄。

為了兒子的醫葯費,丈夫高峰在外面拚死拼活,依然入不敷出。

王姬就決定回國拍戲賺錢。

1995年,王姬回國開始拍戲,丈夫在美國繼續做生意賺錢。

兒子和女兒就沒有人照顧,按理說應該公公婆婆照顧。語言不通,也不敢坐飛機。

王姬就將目標轉移到自己父母身上,讓60多歲的母親去美國照顧孩子,卻遭到拒絕。



那一刻她感覺無助,崩潰大哭起來。

後來,王姬的父親不忍心女兒受苦,就勸老伴去美國。

女兒最難的時候,我們做父母的能幫上忙就幫。我自己能照顧自己,你放心就好了 。」

王姬的母親考慮了一會,答應去美國幫助女兒照顧孩子。

母親在美國,王姬就放心在國內拍戲,空閑時間就飛去美國看望他們。

然而王姬的母親在美國生活困難,語言不通,不認識路,經常鬧出笑話,都不想要在美國待下去。

王姬告訴母親:媽,剛開始我也遇到這些煩心事,咱可以先從學英語開始,慢慢就習慣。

王姬的母親就跟著高麗雯學習英語,不懂的地方高麗雯會耐心給姥姥解答。她還會幫助姥姥做家務。

王母逐漸適應在美國的生活,照顧生病的高曉飛和高麗雯已經信手拈來。

王姬和高峰完全放心,一門心思全部在工作上,給兒子賺醫葯費。

王母慌了趕緊出去找,好在沒有丟。

經過這件事,王姬更擔心兒子,很怕有一天自己離開這個世界,兒子怎麼辦。好在她有一個懂事的女兒。


自從兒子生病之後, 王姬的注意力全部在兒子身上,對女兒的關心和照顧非常少。

剛開始高麗雯完全不理解母親,等到長大一點,才知道母親的不容易。母親在外面拚死拼活拍戲,是為了保障弟弟的未來。

高麗雯作為姐姐,在道德觀念上是要撫養弟弟的,王姬認為 都是自己的孩子,憑什麼給女兒壓力,對女兒不公平。

她希望能多賺錢,讓兒子將來有保障,有錢,大家就能全心全意照顧他,等到走的那一天也放心,很希望自己能活得比兒子長。

有一天,王姬在國內拍完戲,傷痕累累的飛去美國。女兒看到媽媽這樣非常心疼,就告訴媽媽別這么累。

王姬就告訴女兒:我得多掙點錢,將來你弟能有一個保障,你弟弟這樣,沒有錢將來可怎麼活。

高麗雯聽哭了說:「 媽媽,你不用擔心,我會幫你照顧弟弟的 」。

王姬非常感動,流下了眼淚。女兒有這片心自己就知足,要是女兒這樣做,自己會內疚一輩子。女兒沒有聽媽媽的話。

在紐約大學讀書的那幾年,高麗雯就沒怎麼花家裡的錢,開始外出打工賺錢。時不時會補貼家裡,留在自己夠花的生活費。

王姬不會收女兒的錢,她就告訴媽媽,給弟弟治病的錢,弟弟的病才是最重要的。王姬非常感動,一剎那女兒長大了。


2011 年,高麗雯報名參加華裔小姐紐約比賽,雖然沒有獲得冠軍,但引起導演段國雲導演注意。

他問王姬要不要女兒演戲。王姬不同意女兒進入演藝圈,卻還是去問女兒願不願意。

高麗雯受母親影響,想要嘗試一下,參演《危情營救》。有過這一次經驗,高麗雯就喜歡上演戲。

她夢想是當一名律師,卻改成和媽媽一樣成為優秀的演員。

王姬知道後非常生氣,高麗雯告訴媽媽, 這樣可以替你分擔,給弟弟賺更多錢。 她非常感動。

王姬不再阻止女兒星途夢,開始幫助女兒在演藝圈發展,有時候母女倆也會合作出精彩的作品。

高麗雯賺的每一筆錢,都會給母親,給弟弟花,她要讓媽媽放心,自己能照顧弟弟。

2019年,王姬已經57歲,母親已經80多歲,身體大不如從前。她就將母親送回北京養老,自己親自照顧兒子。

高曉飛已經20多歲,依然需要王姬哄著吃葯,照顧生活起居。有時候,她要外出拍戲,照顧弟弟的責任就會落到女兒身上。

高麗雯讓父母看到,自己會和她們一樣愛弟弟,即便是他們老了,對弟弟的愛也不會變。

高麗雯和高曉飛姐弟情深。

王姬雖然沒有一個完整的兒子,但卻有一個懂事孝順的女兒,幫助她分擔壓力,讓弟弟未來有保障。

沒有十全十美的人生,重要的是坦然面對,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陽光總在風雨後!

『捌』 有一個電影講述一個母親培養腦癱孩子成了運動員

韓國電影《馬拉松》
喜歡斑馬和巧克力的草原,從外表看起來和同齡人沒什麼兩樣,是個可愛、招人喜歡的孩子。某一天草原被診斷出患上自閉症,媽媽慶淑聽到這個消息後暈了過去。但是醒來後的慶淑發現草原在跑步上有著超乎常人的天賦,希望至少在跑步的時候自己的兒子不會輸給別人,抱著這種希望她開始訓練兒子。 隨著時光的推移,草原長成了20歲的小夥子,但是他的智力仍停留在5歲孩子的水平上。把弟弟當成老師般尊敬,只要出來音樂,不分場合、地點就開始手舞足蹈,只要草原在的地方就會變得亂糟糟。看他的行為和口氣和5歲孩子沒什麼兩樣,但是從小一直堅持的跑步實力卻仍然是第一。 有一天,在世界性比賽中得到過第一名的著名馬拉松教練正旭因酒後駕駛得到處罰,從而來到了草原的學校。慶淑請求正旭教自己兒子跑步,剛開始正旭很煩草原,但是隨著和草原慢慢地接觸,正旭越來越被單純、真實的草原所同化,而草原也漸漸向正旭開啟心扉。正旭發現草原身上有著馬拉松運動員的天賦,決定訓練草原。一直對正旭有偏見的慶淑某天和他發生了爭執,面對正旭的指責,慶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對連好與壞都不會說的孩子太殘酷了?感到一直積累的所有東西一瞬間都垮了下來,慶淑決定放棄一切,包括馬拉松在內。

『玖』 問一部日本的電影,女主角是一個腦癱.我只道這些.

一升的眼淚

電影版電視版都有,但是我個人就推薦電視版(2005念秋季劇),因為女主角比較pp,而且還加入了男主角,比較完整

澤尻惠理香--飾池內亞也
葯師丸博子--飾池內潮香
陣內孝則 --飾池內瑞生
錦戶亮 --飾神崎千尋
藤木直人 --飾水野 宏(特別出演)
成海璃子 --飾池內亞湖
本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劇本來自原作者木藤亞也(附註一)生前的同名日記小說《一公升眼淚》,本劇描述了現實中14歲就患脊髓小腦變性症,到後來不能說不能動的木藤亞也的前半生。劇中錦戶亮扮演的麻生遙斗陪伴著池內亞也慢慢走過,實際上是根據木藤亞也的母親木藤潮香女士……

這里有劇照:http://ent.sina.com.cn/v/j/f/ygshdyl/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