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愛情片
《西伯利亞的理發師》講述了交際花與士兵還有將軍的愛情糾葛。
⑵ 也想做你的多巴胺傾慕者是什麼意思
如果說也想做你的多巴胺青木者的話,其實就是說影響做你的追求者,因為的話多半也就是人體分泌的一種物質,這種物質的話是可以讓人產生愉悅感的,其實他說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他其實想做你追求者,或者你的仰慕者就是說做你的暗戀對象,王磊就說是,其實就是說白了,像我們這么說的,就是想追求你,或者暗戀你都可以的,你就是他的女神的意思都是可以或者女神或者男神都一樣的,這種情況下都是一樣的,很多人都這樣嗯嗯,其實就這樣說了下,追求者,暗戀者嗯,都是走安的牧者,他的意思就是說你比較漂亮,他想追求你,暗戀你就這個東西,其實嗯,表面實際就是在表白
⑶ 《妃你不可之璃王妃》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妃你不可之璃王妃》網路網盤txt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ofntiTGktEZoK4weCkA-Zg
簡介:
天慕國天歷一百一十六年四月初六,皇上一紙詔書,言丞相府嫡女冷言雪已過及荓之年,才德兼備,容貌端正,特賜婚璃王為正妃,下月初六成婚,欽此!一時間天下有嘩然的,有惋惜的,有同情的,有羨慕的紛雜不思。丞相府嫡女冷言雪,天慕國的第一才女,第一美女,傾慕者比比難數。璃王自胎中就帶寒毒,身體孱弱,雖生著傾世容顏,但是早有斷言,活不過二十,令無數人憾息。而遠在某個地方的某人從未想過,她的命運因著這一紙賜婚徹底改變.花轎臨門,她徑自掀開轎簾,看著正探手進來的傾世容顏男子,眼神冷洌,直言不諱,我是冷言諾,是冷丞相恨不能永遠消殺抹盡的庶女,你確定還要迎我進門?男子神情怡然,似乎毫不震驚,輕笑道,我確定。好。她一拍轎門。放心吧,作為你永不再娶的報答,你死後,我會給你風光大葬,永生不嫁。女子聲輕而堅定。那,多謝你為我守節。男子微點點頭,面色不見何情緒。不用,得了王府那麼多財產,這是應該的。女子擺擺手,毫不在意。良久,女子似乎想起什麼,又開口道,呃,對了,趁現在你還清醒的活著,趕緊說說你死後需要陪葬的物品,我好命人提前准備准備。
⑷ 緋聞女孩的主角簡介
一、Serena
一直愛慕serena的老實人。第一季中,在機緣巧合之下,與serena相識,隨後便與之墮入愛河。但之後,又與Serena分手,分分合合。他的父親與Serena的母親曾經相愛卻沒走到一起,隨著故事的發展,父親與Serena的母親結婚了,這意味著他與Serena成了一家人。
(4)俄羅斯電影女傾慕者下載擴展閱讀
《緋聞女孩》(英語:Gossip Girl)是由Cecily von Ziegesar所寫的系列小說改編的美國青春偶像劇,於2007年CW電視台正式開播第一季,全劇共六季,於2012年12月18日正式播畢。
該劇所講述的是曼哈頓的上流社會階層,展示富家子弟的生活。而其中的Gossip Girl是曼哈頓上東區最神秘的人物,她是了解上流貴族巨細無遺的生活的唯一來源,且擁有一眾隨時隨地為她提供八卦的公子哥千金女。
這部電視劇是第一部以將現在時髦而流行的"博客"、"手機簡訊"這些元素當作核心主題,但是又不讓人感到做作、生硬、虛假和故弄玄虛的電視劇。在這部電視劇中,高中學生們喝酒、濫交、相互勾心鬥角甚至吸毒已經成了喝白開水、吃飯一樣稀鬆平常的事情。同樣的,"博客"、"手機簡訊"也成了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元素是實實在在的,並不像有些其他電視劇中硬加上去的一樣。
《緋聞女孩》不但是一部消耗時間的劇集,更成為了美國青少年時尚生活所膜拜的對象。隨著劇中主演霸佔著青少年雜志的封面,「緋聞女孩」們在戲里戲外的造型成為了美國青少年的潮流指向標。連作為時尚圈領軍人物的TyraBanks也在主持自己的真人秀時,聲稱自己是《緋聞女孩》的粉絲。
⑸ 妃你不可之璃王妃_by枯藤新枝_txt全文閱讀,百度網盤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40PIPE5Q42ifz3AQrM3EDg
小說名稱:妃你不可之璃王妃
作者:枯藤新枝
類型:穿越重生
連載狀態:已完結
字數:151萬字
簡介:該小說講述了天慕國天歷一百一十六年四月初六,皇上一紙詔書,言丞相府嫡女冷言雪已過及荓之年,才德兼備,容貌端正,特賜婚璃王為正妃,下月初六成婚,欽此! 一時間天下有嘩然的,有惋惜的,有同情的,有羨慕的…紛雜不思。 丞相府嫡女冷言雪,天慕國的第一才女,第一美女,傾慕者比比難數。 璃王自胎中就帶寒毒,身體孱弱,雖生著傾世容顏,但是早有斷言,活不過二十,令無數人憾息。 而遠在某個地方的某人從未想過,她的命運因著這一紙賜婚徹底改變. 花轎臨門,她徑自掀開轎簾,看著正探手進來的傾世容顏男子,眼神冷洌,直言不諱,「我是冷言諾,是冷丞相恨不能永遠消殺抹盡的。
⑹ 俄羅斯評分高的愛情片都有哪些
有莫斯科淪陷,太空夢,跳芭蕾舞的男孩,風暴之門,紙兵,女傾慕者,潮人,美人魚的眼淚,西伯利亞的理發師,春之覺醒等多部影片都是評分非常高,也值得觀看的。
三、芭蕾舞的男孩主要講的是一個單親家庭的男孩,非常的熱愛芭蕾舞,由於自身的身體條件有限,在學芭蕾舞的過程中,不斷的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嘲笑和嫌棄,但是他並沒有放棄對芭蕾舞的熱愛,還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最終依靠跳芭蕾舞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另一半。潮人是一部歌舞類的愛情片,主要講述莫斯科的一群年輕人,通過穿另類的服裝和搞怪的方式來與當時的社會做斗爭的故事。
⑺ 歌曲《月光女神》和《畢業生》
La Luna 月光女神
專輯介紹
莎拉·布萊曼有著不同尋常的音樂生涯。1960年8月14日,她出生於英國,從小她就目標明確地要成為一名藝術家。她13歲即開始了在舞台上的演出,18歲就有了第一首全英暢銷單曲。21歲的時候,她的生活和事業出現了轉折點,當她去倫敦應征後來名揚天下的音樂劇《貓》的角色時,浪漫的傳奇產生了:她不僅奪得女主角的位置,還俘獲了該劇作曲家、大名鼎鼎的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的心,從此她便成為這位音樂劇大師作品中的女主角,並在韋伯的指導下開始演唱古典作品。
1985年,莎拉·布萊曼與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一起演出了韋伯的音樂劇《安魂曲》,從而將她的藝術生涯推向一個新的高峰。1988年,她首次登上美國百老匯的舞台,以《歌劇院幽靈》而名滿天下,從此奠定了她世界級音樂家的地位。她的唱片《重返伊甸園》、《告別時刻》和《月光女神》都是眾多樂迷的心愛珍藏。今天我們為您帶來的就是莎拉·布萊曼充滿天籟之音的的全新之作——《月光女神》音樂會。
莎拉布萊曼創造了女人所未曾創造過的成績 ——她是第一位同時登上跨國流行、古典和跨界音樂最高地位的女性。盡管她的地位和聲望都極高,可是一提到月的神秘,她的感覺還是和一般人一樣,充滿了原始和天真的幻想。 而她最新的專輯[月光女神]中,月亮就成了她的靈感來源,她一共以五種語言來演唱,尤其是那首[憂郁的星期天]更讓大家聽到她難得的爵士唱腔。
專輯《月亮女神》的發行,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的名字再次橫掃世界樂壇。這位伊甸園的仙女憑借天籟之聲被譽為明亮純凈的音樂天使。她外表美麗、性感,看似平靜,內心卻充滿激情。歌聲時而婉約,時而能量感十足,如黃鍾大呂。她的演唱風格獨特,勘稱是第一個把原本涇渭分明的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完美結合並通過歌聲加以表現的女歌手。
七零年代百萬金曲《Scarborough Fair 史卡保羅市集》
西班牙第一名團蜜卡諾暢銷金曲《Hijo De La Luna 月亮之子》
天後首度展現迷離藍調魅力、全歐網友推薦最愛神秘單曲《Gloomy Sunday 憂郁的星期天》
最驚奇的抒情改編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第二樂章《Figlio Perto 失去的孩子》
全球版獨占收錄、古典搖滾第一經典《A Whiter Shade of Pale 蒼白的淺影》
Sarah Brightman 莎拉·布萊曼 一定是沐受天地諸神的祝福而在幽藍的海面上降生的精靈,萬能的上帝竟把任何一個女人夢寐以求的女神般的美貌和奇才般的天賦兼集一身,在銀色的月光下,白衣勝雪、長發如絲,夜風中她天籟般的吟唱如水般晶瑩剔透,夜的幽靈因之而駐足聆聽,天上的星群因之而暗淡——月光女神,一個皎潔的名字。
她註定要被命運垂青,用天國般的聲音引領每一雙迷惘的耳朵渡過月光清澈的湖濱走入彼岸。1988年首次在百老匯的舞台演出《歌劇魅影》,奠定了其世界級著名音樂家的地位。1993年第一張獨唱專輯《Dive 潛》製作發行。1996年第二張獨唱專輯《Fly 飛翔》製作發行。1997年第三張獨唱專輯《Timeless 永恆》製作發行,獲得了來自古典樂與流行樂兩界內的廣泛贊譽。1998年第四張獨唱專輯《Eden 重返伊甸園》製作發行。得到了世界上最苛刻的音樂評論家的認可,這張專輯也再一次獲得世界范圍內的好評如潮和獲獎無數。2000年第五張獨唱專輯《La Luna 月光女神》全球發行,堪稱莎拉·布萊曼的巔峰之作。諸多改編名家的作品(如貝多芬,保羅·西蒙,《A Whiter Shade of Pale 蒼白的淺影》,《La Luna-Moon River月亮河》等),讓人沉醉於那逝去的年代裡永不逝去的聲音。對人文的訴求和表達,均印記著月光女神最純粹的聖潔光輝。
古典並流行著,月光女神成功穿越了時代。如果非要評二十一世紀伊始至今最非凡的音樂專輯,《La Luna 月光女神》必將榜上有名。夠了,再說下去的話,文字將使之蒙上流俗,現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唯有聆賞了。
專輯曲目
01. La Lune 月亮
02. Winter In July 七月里的冬天
03. Scarborough Fair 史卡保羅市集
04. Figlio Perto 失去的孩子
05. A Whiter Shade Of Pale 蒼白的淺影
06. He Doesn't See Me 他沒有看見我
07. Serenade 小夜曲
08. How Fair This Spot 此處何等美景
09. Hijo De La Luna 月亮之子
10. Here With Me 伴我於此
11. La Califfa 卡里夫的女人
12. This Love 這份愛
13. Solo Con Te 只與你相隨
14. Gloomy Sunday 憂郁的星期天
15. La Luna-Moon River月亮河
電驢下載:
專輯打包下載地址:
1. La Lune 月亮(法文)
神秘而冷列的金屬質感音效,錯雜紛陳遞交織營造出空靈的異次元觸感。一首關於月亮的法語短詠,拉開了這張以月光為概念主軸的音樂專輯的序幕。
2. Winter in July 七月里的冬天 ※全球版加收
曲詞:提姆席門儂
這首曲子是Depeche Mode製作人、混音DJ提姆所組的團體Bomb the Bass 1991年的全英暢銷單曲,提姆本身雖然年輕但卻已是舞曲音樂(尤其是house)的沙場老將。而對於從不以音樂類型設限的莎拉,演唱這樣的曲子更能賦予音樂全新的深度。
3. Scarborough Fair 史卡保羅市集
曲詞:傳統民歌(法蘭克彼德森改編)
原本是一首英國的傳統民謠,因為賽門與葛芬柯這個二重唱團體在七十年代時將它翻唱、收錄於電影《畢業生》的原聲帶中,而成為二十世紀最後三十年間歷久不衰、最膾炙人口的名曲之一。
4. Figlio Perto 失去的孩子
曲:貝多芬(麥可索爾陶改編)/詞:恰拉費拉烏
庄嚴、但動人的旋律,充滿戲劇化的張力--很難想像這首歌曲竟然是改編自樂聖貝多芬(1770-1827)的第七號交響曲…配上的歌詞與舒伯特的藝術歌曲經典:魔王相當相似--戲劇性的對話鋪陳、懸疑緊張之中帶著哀愁的氣氛,最後以孩子被黑夜裡的魔王(精靈)帶走、象徵了孩子的殤喪。
5. A Whiter Shade of Pale 蒼白的淺影
曲詞:蓋瑞布魯克& 凱斯瑞德
這首1967年橫掃全球流行樂壇(在英美的各流行榜都榮獲冠軍)的抒情搖滾經典,至今已有為數相當的翻唱版本,原唱團體有個怪異的名字:Procul Harum(引自古羅馬的詩作,大意為"這些事物之外")。這首歌最為人著稱的是它原曲之中管風琴的運用(這里的版本改成隆重的管弦樂)--相當類似巴哈作品調調的巴洛克式風味,卻充滿六十年代當時時代氛圍的迷幻虛無,同時這一首作品長久以來也被視作華麗的Classical Rock(古典搖滾)里程碑之一。
6. He Doesn't See Me 他沒有看見我
曲詞:戈德曼& 羅曼內里/英文歌詞:呂德,英潔布里斯坦,馬拉季&亞當斯
濃重的愛爾蘭風,但是卻又如此輕婉的吟唱。原曲為"她沒有看見他",莎拉將曲中的主角性別易位、讓自己化身為旁觀的傾慕者,因此聲音的表演便更加融入情境。
7. Serenade 小夜曲(演奏)
曲: 法蘭克彼德森&麥可索爾陶
8. How Fair This Spot 此處何等美景〔俄文歌詞)
曲詞:拉赫曼尼諾夫(莎拉.布萊曼改編)
這是俄國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1873-1943)編號作品21的藝術歌曲集中的第七首作品。在過去三個世代之間,拉赫曼尼諾夫最受到世人歡迎的作品都與鋼琴、以及賣座電影的引用有關--稍早的愛情浪漫名片《似曾相識》中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前兩年非常賣座的傳記電影《鋼琴師》中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歌曲得以讓我們一窺拉赫曼尼諾夫較不為人熟知、卻同樣重要的聲樂成就。
9. Hijo De La Luna 月亮之子
曲詞:荷西馬力亞卡諾
西班牙最受歡迎的合唱團蜜卡諾(Mecano)1988年的暢銷名曲,以神話的口吻講述一個關於白化症小孩的悲劇--但是卻以天上的月亮、與一個吉普賽女人的聯結對照來陳述…
10. Here With Me 伴我於此
曲詞:荻朵阿姆絲卓,保羅史特拉漢&巴斯卡蓋布瑞爾
無助地被愛情捆綁,像怎麼也提不起勁來的下雨天的星期一,恣意、放縱而又偏執。一首相當新近的作品,原本由來自英國,正日愈受到矚目的女歌手荻朵譜寫與演唱。荻朵曾經是她哥哥的著名英國舞曲團體Faithless的主唱之一,這首收錄於她單飛後第一張專輯的曲子同時也是一部電視影集《Roswell》的主題曲。
11. La Califfa 卡里夫的女人
曲:顏尼歐莫利孔/詞:亞伯托貝維拉瓜
一部1970年出品的同名義大利電影的主題曲,作曲家就是以《荒野大鑣客》、《教會》等名片配樂名聞遐邇的顏尼歐莫利孔,歌詞則是由該片的導演所填寫。La Callifa原意是指穆罕默德的後裔:Caliph(哈里發)身邊的女人,但是這部配樂比電影本身更為人知的作品,討論的似乎是一段現代愛情中,支配與沖突的性別權力關系。
12. This Love 這份愛
曲詞:克雷格阿姆斯特朗&傑瑞伯恩斯
被稱作電子世代文藝復興人的Craig Armstrong,1996年為李奧納多主演的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譜寫了大部分令人印象深刻的管弦樂配樂,之後在英國舞曲超級名團Massive Attack創辦的唱片品牌旗下發表了他的個人作品集:The Space Between Us--曾為Massive Attack、Spice Girls、U2、瑪丹娜(Ray of Light, Frozen)擔任管弦樂編曲或製作的他,自然也邀得不少重量級音樂人的共襄盛舉,這首充滿迷離美感的情歌This Love當時便是由Cocteau Twins主唱Elizabeth Fraser演出。
13. Solo Con Te 只與你相隨
曲:喬治F韓德爾(法蘭克彼德森&莎拉-布萊曼改編)/詞:恰拉費拉烏
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家韓德爾(1685-1759)是一位生於德國,卻在英國得意發達的音樂家,他與英國皇室的淵源讓他寫出幾個最為世人熟悉的作品:"彌賽亞"、 "水上音樂"、 "皇家煙火"。為這首曲子填上歌詞的恰拉是莎拉的重要創作夥伴之一-在上一張專輯《Eden》里的阿爾比諾尼"慢板",本張專輯第四首的貝多芬"第七號交響曲"都是她充滿才華的填詞傑作。
14. Gloomy Sunday 憂郁的星期天
曲:瑞佐賽瑞斯/詞:拉茲洛賈沃&山姆M路易斯
這是一首充滿陰暗美感的老歌,三十年代來到巴黎的匈牙利音樂家賽瑞斯,從沒有過一首吸引法國發行商的作品,然而他仍執意於作曲,希望有一天能寫出轟動世界的歌曲。而這個夢想,竟因為這首在生命最不堪的關卡所寫出的作品而實現--某個星期天,他的女友又因為他的不切實際、在激烈地爭吵後離開,感情受傷、而且經濟破產的賽瑞斯坐到鋼琴前不經意地彈出了這首歌的第一段旋律…這次終於有發行商買下這首歌,而且受到許多人的喜愛--一直到二次大戰前,甚至還數度傳出有人因為這首悲傷的歌曲而厭世的情事,漸漸地這首歌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即便如此,莎拉的演唱的確讓它重現一種不可思議的朦朧美感。
15.1 La Luna 月亮
曲:安東尼德弗札克(法蘭克彼德森改編)/詞:恰拉費拉烏
這首總結全張專輯整體概念的標題曲,選自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1900年的歌劇作品"水仙子"(Rusalka),德弗札克以他的"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擁有不僅僅古典樂迷的喜愛,這部歌劇作品盡管不常被搬演、其中的這首"月亮之歌"卻是女高音獨唱會上常見的曲目,這首曲子也曾被用在電影《溫馨接送情》之中。莎拉演唱的版本有兩個特別的地方--首先在於她並不全然使用正統聲樂演唱全曲,而是以輕柔的流行唱腔開場,另外便是歌詞又再度由恰拉別致地以義大利文重新填寫。
6Z
3b
⑻ 俄羅斯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愛情片
謝邀!感謝關注校長!校長帶你們領略最精彩的電影!
說起俄羅斯的電影,大家肯定會有點陌生。因為平時我們看的最多的無非就是好萊塢大片,印度載歌載舞的歌舞電影,或者韓國的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各類電影等等等等。下面我!校長給大家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愛情電影。
1.《西伯利亞的理發師》
為數不多的俄羅斯高分歌舞愛情電影。
看慣了印度的歌舞,不如也來換換口味吧。
故事發生於上世紀50年代,一群另類的年輕人聽另類音樂,穿另類服飾,與封建的社會形成強烈對比。
如果你不喜歡劇情,那沒事,劇中的幾位美女也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⑼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電影劇情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劇情介紹
1、由於父親早逝,女孩與母親過著深居簡出,小市民的窮酸生活。隨著時光的沉逝,女孩開始厭棄她與母親的現實生存狀態。女孩十三歲時,鄰家搬來了一位英俊瀟灑的年輕作家。對於一個生活天地非常狹小的女孩來說,在另一個大世界裡頗有名氣、英俊瀟灑的作家是一個奇跡,對於女孩來說作家是一個誘人的謎,於是在以後的日子裡,她把一個十三歲女孩的全部精力一股腦用來窺視作家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女孩與迎面走來的作家差點撞了個滿懷。無人生閱歷的女孩不知道作家對他身邊的女性一概投去的那具有吸引力的、既脈脈含情又讓人銷魂的、天生誘惑者的目光和他那慣有的對女性溫柔殷勤的態度並不意味著愛慕,她以為作家的柔情只是給她一個人的,於是從那一刻起女孩的心便永遠屬於他了。
2、女孩原先在學校里學習不太認真,但自從作家來了以後,女孩的生活整個變了樣。成績由的中等一躍成為第一名;閱讀上千本書,且每天讀到深夜,因為她知道作家是喜歡書的;突然堅持不懈地練習鋼琴,因為她認為作家是喜歡音樂的;她生怕作家會因為她那條舊學生裙打了一個補丁而瞧不起她,因此每次上樓的時候,總是用書包擋在那個補丁上。
3、女孩16歲時因母親改嫁舉家遷往異地。她在單相思的苦戀中度過了青春時光。當她出落成一個美麗的少女的時候,童年時對作家的崇拜和暗戀迅速發展成為熾熱的愛戀。為了將來能和他在一起,成年後她獨自回到維也納,每天晚上悄悄來到作家住宅的周圍徘徊,默默關注他的行蹤。起初她只想看作家一眼,碰見他一次。一次的偶然機會,作家興沖沖地橫過馬路來,把挑逗的目光投向她時,她卻膽怯羞澀地逃開了。但是她的內心卻是多麼希望他能注意她、認出她、愛上她。一天晚上,作家終於注意到她了,然而從作家好奇地、饒有興趣地注視少女的神態中,她立刻意識到作家沒有認出她就是當年那個鄰家女孩,這是女孩第一次遭受到沒有被認出的命運。
4、在日復一日望眼欲穿的痴情等待中,容貌出眾的少女終於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們渡過了銷魂盪魄的三夜,那濃情蜜意的纏綿和繾綣令她心醉神迷、終生不忘,但她卻沒有訴說對他的愛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摟在懷里的時候,心裡能激盪起某個模糊而遙遠的回憶,然而作家還是沒有認出她這個當年的鄰家女孩。
5、當少女意識到作家喜歡對所有女人濫施愛情,卻不願作出任何犧牲的時候。她不想讓作家覺得自己是個累贅,甚至因此而恨她,於是在貧民醫院里生下孩子後,獨自承擔起生活的重擔。因為少女無意識中的慾望就是尋求作家對自己的認可,她要讓作家想起她的時候沒有一絲憂慮,使自己成為他所鍾情過的女人中獨一無二的一個,讓他永遠懷著愛情和感激來思念她。
6、為了能讓他們的孩子能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長大後像作家一樣躋身於上流社會,她不惜委身於一個個有錢的男人,但又拒絕傾慕者們的求婚,為的是不受婚姻的牽絆,保持自由之身,幻想將來有一天能夠回到作家身邊。在隨後的歲月里,她和作家常常在劇院里,在音樂會上,在公園里,在大街上相遇,她的內心一次次發出深深的呼喚:「認出我吧,認出我就是你鄰家的女孩!就是那個少女!」而作家投向她的目光永遠是沒有認出她的神情。
7、萬般無奈之下她想起作家曾在那激情三夜之後送了幾朵潔白的玫瑰花給她,於是此後每逢作家的生日,她都會派人給作家送去一束玫瑰花,只為了喚醒作家對那三夜的回憶,能繼續重復她的慾望。在陌生女人與作家最後一次見面的舞會上,作家本能的、充滿激情的目光使她渾身灼燙如焚,於是她扔下為她提供優越生活的軍官跟著作家又一次渡過了銷魂之夜。
8、次日清晨,女人用桌上的白玫瑰暗示作家,盼望他能想起些什麼來,她的目光在呼喊:「認出我吧,最後認出我來吧!」而此刻作家心目中的她比以往任何時候部更加陌生,因為幾分鍾後作家小心地把幾張鈔票塞進她的手筒里,那一刻她的心徹底碎了,彷彿瞬間墜入了萬丈深淵。
9、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陌生女人」對作家的唯一要求是在每年作家生日的時候,為自己買些玫瑰花來供在花瓶里,就像她曾經為他做的那樣,只為了能繼續悄悄地活在他心裡,就像過去她曾經活在他身邊一樣,然而可悲的是,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的凄涼和病痛中孤獨地死去,作家始終都沒有認出那個與他幾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歡愛的女人就是當年的鄰家女孩,只把她當作歡場中的賣笑女郎,無數風流艷遇中的一個。讀完「陌生女人」的絕筆信,作家只朦朧地感覺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絲馬跡,卻始終沒能確切地回憶起她的形象。
⑽ 無兒無女無房無車,90歲還在熱戀106歲拍電影,她一生到底多精彩
1938年,澳大利亞的一個現代舞蹈團來了一位年輕姑娘,她希望成為團里的芭蕾舞演員。
她沒有任何舞蹈基礎,而且已經24歲,僅僅是看過一場表演就萌生了學習芭蕾舞的強烈願望。
按理說這樣的演員是不會收的,但令人意外的是,舞蹈團竟然錄取了這個不被所有人看好的「超齡學員」,我們才因此有幸能領略到了一個百歲老人傳奇的舞蹈人生。
這個24歲才開始學芭蕾,一直到103歲時還在登台表演舞蹈,即使是到了106歲只能依靠輪椅行動了,依然堅持用上半身跳舞的姑娘,叫艾琳·克拉默。
艾琳·克拉默對舞蹈的熱愛一點不亞於國內的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她一生未婚未育、無車無房,甚至還說舞蹈是需要保持絕對自由的。
雖然未婚未育,但她並不拒絕愛情,反而很享受,79歲那年還接受了別人的追求,而這場黃昏戀一談就是20年,90多歲仍處於熱戀中。
不僅如此,她還說自己過了100歲後才知道一切皆有可能,但其實她這一生都一直在把別人眼中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1914年,在澳大利亞悉尼的一戶人家降生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她就是艾琳·克拉默,艾琳從小就喜歡唱歌和音樂,也很有文藝天賦,當然她的夢想也是成為一名出色的歌劇演員。
艾琳的成長軌跡也是在朝著這樣的道路前行,長大後順利考入了悉尼音樂學院,這在她身邊人眼裡是件順理成章的事,他們也早已把艾琳設想成了未來的歌唱家。
如果沒有和那場演出的偶然邂逅,艾琳以後要走的路或許也和大家預想的沒什麼兩樣,她也不會做出那個讓人大感意外的決定。
那一晚,維納斯舞團正在劇院表演《藍色多瑙河》的芭蕾舞劇,24歲的艾琳剛好看到了這場演出,台上踮著腳尖輕盈旋轉的舞者,如同精靈般穿梭在音樂中,那一刻艾琳被深深震撼了。
「其中有什麼東西,擊中了我的心」艾琳這樣描述著看芭蕾劇時的感受,當歌劇演員的夢想也在一夜之間徹底顛覆了,隨後艾琳發出了「我要跳舞」的吶喊。
然而,艾琳放棄唱歌轉學芭蕾舞的決定,遭到身邊所有人的反對,他們勸說艾琳,芭蕾舞是要從小開始練的,一個24歲的成年人去學芭蕾怎麼可能學得好。
可是,不管周圍反對的聲音多強烈也無法改變艾琳要學芭蕾的決心,她說:我並不覺得20多歲去學舞蹈太遲了,這些只不過是別人的想法而已。
有了夢想,艾琳立馬就付諸行動,於是她把目光對准了Bodenweiser舞團,這是當時澳大利亞首個成立的現代舞蹈團,沒有任何舞蹈功底、年紀還偏大的艾琳,僅僅憑借著一腔熱情就前去報名參加舞蹈演員的選撥了。
這樣一個沒舞蹈基礎,還超齡的演員,按理說沒有人願意收,但Bodenweiser舞蹈團竟然意外錄取了她,或許是被她身上顯而易見的真誠和執著打動了吧。
進入了舞團只是跨出了第一步,想成為一名可以登上舞台的正式演員,艾琳要走的路還很漫長也很艱難。
零基礎、身體的柔韌度也沒法和團里那些年輕姑娘比,但艾琳有對舞蹈超乎尋常的熱愛,而這份熱愛也支撐著她每天全情投入地拚命訓練。
流過的汗水終於在3年後得到了回報,艾琳成了舞蹈團的正式演員,這也就意味著她擁有了公開演出的機會。
當然,艾琳的第一次登台演出也非常成功,台下觀眾的掌聲熱烈又持久,艾琳難掩心中的激動,一次次向大家鞠躬致謝。
第一次演出的成功,不僅給艾琳帶來了自信,同時也給她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此後,艾琳跟隨著舞蹈團到處巡迴演出,倫敦、巴黎、紐約,甚至是印度的觀眾都欣賞過她曼妙的舞姿,時間一年年過去,她的舞也越跳越好,但年紀也越來越大。
很多曾經和她一起登台表演的姑娘們早已離開劇團結婚生子,可她依然堅守在舞台上,跳著喜歡的舞蹈。
此時,不少所謂的過來人告訴她,女人總歸還是要有家有孩子的,趁現在趕緊找個男人嫁了,不然以後老了就更難了。
對於這些善意的提醒,艾琳總是一笑了之,她捨不得離開舞台,更停不下跳舞的腳步,舞蹈已經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她不敢想像自己的生活中如果沒有了音樂和舞台將會變成什麼樣。
當然,為了心愛的舞蹈事業,艾琳最終一生都沒有結婚,也沒有生過孩子。不僅如此,她還一輩子都沒買車買房,甚至連買冰箱的打算也從來沒有過。
不過,她從來沒有因此後悔過,面對別人遺憾的感概,她總是輕描淡寫地回應,這只不過是她心甘情願地選擇而已。
雖然艾琳是個不婚主義者,但她不會拒絕愛情,然而坦坦盪盪地談了幾段美好的戀情,並且還為男友暫別過舞台。
那是1970年,艾琳已經在舞台上整整跳了32年,從24歲踏入舞蹈圈一直到56歲,從來沒有停止過,可此時她卻不得不面對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次抉擇,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的男友中風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貼身照料。
是狠心拋棄戀人還是離開心愛的舞台,艾琳的內心經歷著最激烈的斗爭,不管怎樣選擇都是一個讓她痛苦萬分的決定。
最終,對男友的愛還是戰勝了一切,艾琳眼含熱淚告別了舞台,回到男友身邊悉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再也聽不到熟悉的掌聲,也不能在舞台上恣意地綻放激情,艾琳的內心有太多的不舍和遺憾,但她知道這是必然的選擇,一個心中只有冷漠沒有愛的舞者是跳不出讓人感動的舞蹈的。所以,她首先得做一個有愛有溫度的人。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男友一直到1988年才過世,艾琳一照顧就是整整18年,而此時的她已經74歲。
送走了男友,艾琳的心也一下子空了,看著鏡子里那個白發叢生、一臉皺紋的女人,她竟一時之間不敢接受眼前的事實,這真的還是自己嗎?
不過,短短幾天的頹廢後,艾琳立馬振作了起來,開始一遍遍回憶自己從前在舞台上神采飛揚的模樣,激情和力量又一點點地重回到了她的身上。
越回憶,艾琳的心情也就越豁然開朗,即使是愛人離去,韶華不再,但生命里還有舞蹈,就算沒有觀眾的掌聲和喝彩,也可以只為自己而舞。
掃去了心頭的陰霾,艾琳的臉上又有了自信的笑容,她穿上衣櫃里最漂亮的長裙,化著精緻的妝容,重新走進了舞蹈訓練室伴隨著音樂舞動起來。
艾琳在美國的一個朋友得知了她的近況後,問她是否願意去參加演出,這對艾琳來說無異於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她馬上接受了邀請,離開了居住了多年的法國,前往美國開啟了人生中的第二段舞蹈生涯。
當年第一次登上舞台時,艾琳的內心除了緊張就是激動,她一心只想把最好的舞蹈技巧展現給觀眾,而這次時隔18年後的首次登台,艾琳的心情卻出奇平靜。
幾十年間走過了許多地方,也見過了太多的悲歡離合,她早已不在意台下的觀眾是否會給她掌聲,只想用舞蹈來訴說自己內心的感受。
這一次,幾乎所有觀眾都是懷著敬意觀看艾琳演出的,他們不明白一個白發舞者的表演怎麼會有如此巨大的震撼力,答案或許只有一個,她是用生命在舞蹈的靈魂舞者。
當然,此時的艾琳除了跳舞外,她把其餘的時間都花在了編舞和技術指導上,整天和一群年輕的舞蹈演員們在一起,為他們設計舞蹈,糾正他們的動作,渾身散發出來的熱情和活力讓年輕人們都自嘆不如。
當有人問她這個年紀為何還會有這么好的精力時,艾琳回答:當你在做一件熱愛的事情時,你就會忘了自己的年齡,我覺得現在自己還是個精力充沛的年輕人。
事業重新綻放之時,愛情也不期而至,有傾慕者對79歲的艾琳展開了熱烈追求,於是她又擁有了一段甜蜜的戀情。
雖然此時的艾琳已經是耄耋之年,但愛情是美好的,也不應該有年齡之分,她有什麼理由去拒絕美好呢。
這場戀愛艾琳談了20年,90多歲時仍然像個熱戀中的女人,雖然很多人總是投來驚訝的目光,但艾琳卻不以為然,反而樂在其中。
但遺憾的是,2013年艾琳再一次地經歷了和愛人的生離死別。這一次,朋友們怕她受不了這樣的打擊,都跑過來安慰她,不料艾琳卻比大家想像的堅強得多,她平靜地說「我們只是暫時分開了,也許很快就能相見了,我用不著那麼悲傷」。
此時,艾琳已經99歲高齡,身體已大不如前,一隻眼睛也完全看不見了,日常生活也需要有人照顧,於是她決定回到家鄉去生活。
回到澳大利亞後,艾琳住進了養老院,不過這對她來說並不意味著每天等著別人照顧,無聊地打發完剩下的日子,她過得甚至比以前還要忙碌、精彩。
此時,練習舞蹈和瑜伽是成了每天的必修課,並且她也從不拒絕任何登台演出的邀請,不管舞台大小觀眾多少,艾琳從服裝挑選到舞蹈設計,全都親力親為不會有一絲馬虎。
在過百歲生日時,她還專門編了一支現代舞送給自己,並給這支舞蹈命名為《早期》,寓意著人生新的起點開始萌芽了。
她身著一襲白色長裙在海邊翩翩起舞,白發和裙擺隨海風一起飄揚,肢體舒展出的蓬勃生命力讓每一個看過的人都會感動得想落淚。
雖然已是個百歲老人,但艾琳說自己每天都會考慮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她下一個嘗試會是什麼呢?
當然,她總是有勇氣挑戰大家眼裡的不可能,比如103歲的時候,有劇團邀請她在一場舞台劇中出演17歲的小公主,當時有很多人質疑,這么大年紀的老人演少女,太離譜了吧。
結果所有挑剔的目光最後都被艾琳的表演征服了,大家稱贊她簡直把小公主演活了,艾琳卻幽默地表示:我沒有演啊,我一直就還是曾經的那個少女呀。
想不到吧,一個百歲老人,心裡卻住著一個少女,這才是真正的出走半身,歸來依然是少女吧。
然而,更讓人驚訝的是,除了跳舞外,艾琳還要抽出時間寫作、畫畫和設計服裝,這是多少精力充沛的年輕人都做不到的呀。
不僅如此,在個人社交帳號主頁上,她給自己的身份定位也是妥妥的斜杠青年,既是舞者、編舞,又是作家、畫家,還是服裝設計師。
在住進養老院以後,艾琳前後出了3本書,每本書的插畫也都是她自己親手繪制的,而畫畫則是她在104歲時才開始學習的,不講究什麼章法,全憑自己的理解和靈感,卻也獲得了專業機構頒發的獎章。
有人羨慕艾琳能夠把生活過得如此豐富多彩,想知道她是如何做到的,艾琳的回答特別簡單「遇到喜歡的事,那就去做啊」!
艾琳在106歲的時候又有了次全新的嘗試,她和一群年輕人一起拍攝了一部電影短片《地平線的女人》,而內容講述的就是艾琳自己的故事。
現在的艾琳因為行動不便只能坐在輪椅上了,但她每天還是堅持塗口紅、化淡妝,把自己打扮得美美的。
腿不能動了,就用上半身跳舞,這就是她給自己晚年最好的詮釋,甚至艾琳還說,即使到了這個年紀,她依然覺得生命在開著花,因為她一直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忘掉歲月的痕跡,勇敢一點,試一試,或許每個敢於這樣想這么做的人都有可能收獲意想不到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