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小汪去白俄羅斯了老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小汪去白俄羅斯了老電影

發布時間: 2022-10-19 08:22:34

❶ 養倉鼠要注意什麼一般長大後有多重

養倉鼠的注意事項

1、底盤面積大於0.5m2的籠子。

2、提供多個藏身處,材質可以是紙或者木頭等。

3、墊料厚度不小於20cm,窩材的原料應該柔軟,包括無塵的刨花、稻草等。

4、侏儒和熊類倉鼠需要的跑輪直徑應當分別大於20cm和30cm,另外合適的跑輪應該擁有一個封閉的奔跑曲面。

5、如果使用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籠子,請務必保敞開頂部以便通風。

6、每天清理尿濕墊料、食盆和飲水器,每月清理整個籠子但建議保留一部分舊墊料以便倉鼠適應氣味。

7、對侏儒和黃金倉鼠,整個籠子分別每個月和每14天清理一次,定期放風(需要看護)。

8、侏儒倉鼠可以合籠也可以單只飼養。然而合籠對倉鼠的群居適應能力要求較高,一般單只飼養。

倉鼠是小到大身體緊湊的鼠形嚙齒動物。體型短粗,體重30~1000克 。尾部長度范圍從7到106毫米,一般是體長的一半,無鱗,上覆密毛,少數種類(如沙漠小倉鼠 )則很短,不及後足的一半;某些物種的雌性比雄性大。

(1)小汪去白俄羅斯了老電影擴展閱讀:

夏天和冬天是倉鼠較為難養的兩個季節,在這兩個季節的注意事項如下:

1、夏天

倉鼠很怕熱,所以夏天一到,要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另外夏天不要帶倉鼠出門,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一些保冷器材。

2、冬天

倉鼠並不是非常耐寒,一般來說氣溫低於10度,倉鼠就會出現類似冬眠的情況,倉鼠一旦出現這種情況,醒來後就會壽命減少,所以要注意保暖,多鋪一些木屑和保暖器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倉鼠

德國電影《我們的父輩》觀後感

    疫情開始宅在家裡不出門,難得可以靜下心來看電影。講述二戰德國的電影《我們的父輩》一共三部,用了五六個小時看完了,感觸良多。

    看過許多描述二戰的電影,有中國的、蘇俄的、美國的、英國的,基本上都是從戰勝國的角度來詮釋這場戰爭。戰敗國日本的二戰電影只看過《山本五十六》,感覺電影情節很蒼白,人物臉譜化,並未留下深刻的印象。德國人講述戰爭的電影基本沒有看過。

    這部電影脈絡不復雜,故事從1941年到1945年,德國從一路凱歌到陷入困境講起,主角是五個生活在柏林的普通青年,他們本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卻因為戰爭不得不奔赴戰場,各奔東西。

    故事開頭的背景是1941年,德國即將發動入侵蘇聯的戰爭,威廉和弗里德漢姆應征奔赴前線,夏莉也通過戰地護士的培訓,將要跟隨戰地醫院出征。五位好朋友在分手前,歡聚在一起,飲酒跳舞,為即將出征的好友送行。他們堅信德國必勝,德軍剛剛征服了大半個歐洲,戰勝了歐洲最強大的法國陸軍,消滅虛弱的蘇聯軍隊易如反掌。他們相約聖誕節時五個好友再次相聚在柏林,慶祝德國的勝利,並且共同拍了一張照片,立此存照。

    影片場面壯觀、氣勢恢宏,直接的大背景圍繞德國蘇聯戰場中央集團軍群的作戰行動展開,影片第一部描述德軍實施閃電戰,從突破邊境地區,到奪取斯摩棱斯克,直接向莫斯科方向攻擊,中途抽調大量裝甲部隊增援南方戰線,配合圍殲基輔的重兵集團,爾後再向莫斯科進軍,這時遇到雨季,德軍的機械化裝備在缺少硬質鋪面公路的俄羅斯草原上舉步維艱,泥濘難行。雨季過後是極寒冷的冬天,沒有做好充足冬季作戰准備的德軍,面對擅長寒冷作戰的蘇軍,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電影第二部重點講述了1942年1943年雙方在廣袤的俄羅斯原野展開的廝殺,特別描述了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庫爾斯克戰役,通過這一役,損失慘重的中央集團軍群最終走向失敗。

    影片第三部則描述了德軍從白俄羅斯、波蘭一路敗退到柏林,見證了第三帝國的覆滅,以及給德國軍隊、每一個德國家庭帶來的深重災難。

                                  一

    威廉和弗萊德海姆是親兄弟,他們生長在一個傳統的德國家庭,父親是一位狂熱的希特勒擁躉,在影片中出現不多,不顧媽媽的哭泣,他將僅有的兩個兒子都送上前線,並且要求他們要為德國的光榮而戰。

    哥哥威廉是德國國防軍少尉,灰狼狗連隊的分隊長,經歷過戰爭考驗,參加過法國戰役。他訓練有素,勇敢、堅定、沉著、機敏,受到士兵們的愛戴。弟弟弗里德漢姆卻有點玩世不恭,對戰爭有不同的看法,他一出征就遇上極其慘烈的戰斗,在戰斗中需要報名參加突擊隊,絕大多數戰士都舉手報名,唯有他不舉手。當蘇軍夜間空襲時,上級命令熄滅一切燈光,唯有他卻抽著煙不卡滅,煙頭發出的光亮在黑暗中特別明顯,引起蘇聯飛機的一頓炸彈,造成戰友傷亡。

    事後,憤怒的戰友們狠狠的將弗萊德海姆揍了一頓,身為分隊長威廉也沒有阻擋。他嚴厲的批評弟弟,要求他要成為一名勇敢的戰士。

    威廉是一位具有優秀軍事素養的軍官,從影片中幾場戰斗的片段中可以看到,他指揮戰斗沉著冷靜,同時又身先士卒,勇敢無畏,深受長官器重。他也很冷酷,當上級要求他搶殺被俘的紅軍政委時,毫不猶豫的親自執行。但是他對黨衛軍濫殺無辜女孩的行為極其厭惡,受到上司的警告。隨著戰事的發展,他對希特勒的信任漸漸變為失望,對戰爭的勝利信心完全喪失了。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因為上級盲目的決定,派他的分隊攻擊一個無關緊要的電報房,使得他的大多數戰友喪生,讓他徹底厭惡戰爭,最後他從一位英雄變成逃兵。後來被憲兵逮捕,但最終他還是逃離了戰場。

    身為德國國防軍士兵,弟弟弗萊德漢姆心存良知,對希特勒發動的戰爭並不擁護。當烏克蘭偽軍抓捕猶太人時,他用槍口對准偽軍救下小女孩,蓋世太保槍殺了小女孩後,他極其憤慨。在戰斗中,他的心腸逐漸變得冷酷,後來槍殺無辜的婦女也不覺得不對。戰斗中受重傷回到柏林,痊癒後又主動返回前線作戰,當柏林被攻克,戰爭即將結束,他竟選擇戰死為納粹殉葬,令人嗟嘆不已。

    戰地護士夏莉是位美麗、單純的姑娘,她自願走上前線,以作為德國女性為自豪。一開始害怕醫院里血腥的場面,後來逐漸適應,成為一名有經驗的護士,參與搶救了許多傷員。隨著戰事的推移,她對戰爭的看法從狂熱到懷疑,漸漸的失望。

    雖然是一個擁護希特勒的德國女孩,夏莉心裡也存留著人性的一面。她為舉報烏克蘭護士莉莉婭是猶太人而深深內疚,後來與另一位烏克蘭護士索尼婭成為好友。當蘇軍部隊進攻到離醫院只有500米時,醫院倉皇撤退,她卻四處尋找索尼婭,沒有趕上撤退的車隊,落入蘇軍士兵之手,慘遭污辱、強奸。後來是成為紅軍政委的莉莉婭以德報怨,救了她。

    與前面三位德國軍人不同,格雷塔是一位非典型的德國女性,她儀容萬方,能歌善舞,但是愛慕虛榮,貪圖享受。她對希特勒的戰爭並不關心,為了成為歌星,甘當黨衛軍軍官馬汀的情婦。

    格雷塔後來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歌星,在前線勞軍時,卻因為庫爾斯克戰役突然打響,被丟棄在了戰地醫院,她親眼目睹好友夏莉每天面對的血淋淋場面,見到戰爭與柏林的宣傳中不一樣,極其殘酷又沒有希望。回到柏林後,她將前線見到的情況告訴朋友。最終被她的情夫,黨衛軍軍官馬汀陷害,送進大牢,並在納粹滅亡的前夕被殺害。

    維克特是一位猶太人,這就註定了他的命運與四位夥伴的不同。他的父親是一位技藝精湛的裁縫,祖祖輩輩生活在德國,安分守己,熱愛這個國家。雖然納粹已經在大規模迫害猶太人,他還是相信自己為德國服務多年,應該會受到善待。這個角色其實在代表著猶太人在德國是安分守己的,並無二心,並沒有對國家造成危害。這樣的人受到迫害,完全是納粹的罪惡。維克特的母親對他言聽計從,只有維克特看清了猶太人的處境。

    維克特通過戀人格雷塔從黨衛軍馬汀處獲得了一張到法國馬賽的通行證,企圖逃到法國,再偷渡到美國,但是被人舉報,一出門就被抓捕。幾經輾轉,在運送猶太人往奧茨維辛集中營的途中,他和一位波蘭女孩一起撬開悶罐車車廂板逃離了火車,加入了波蘭游擊隊。

    維克特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但最終游擊隊還是無法接納一個德國人,盡管是德國猶太人,將他趕了出去。無論如何,他還是活著回到了柏林,但是他忠實於德國的父母已經失蹤,家園被外人佔住,雖然沒有交代他的父母去了哪裡,從當時德國猶太人的處境可以想像的到,肯定已經被罪惡的納粹政權最後解決了。

      影片的最後,劫後餘生的三個人威廉、維克特、夏莉不約而同的回到廢墟中僅存的小酒店,四年的時間,經歷過血腥的戰爭磨難,生離死別,九死一生,被關押、拷打甚至強奸,曾經的朋友又在戰場上殊死相搏,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激情,甚至友情也已蒙塵,威廉從厚厚的灰塵中找出一瓶酒,三個昔日的好友面無表情、默默無語的幹了一杯,後事如何,已經不重要了。

                              二

    影片深刻的刻畫了五個人的人物性格及變化,這也是戰爭中人性變化的縮影。弟弟弗萊德海姆無疑是影片角色中,刻畫最成功的一位,他的命運也是許許多多德國青年的縮影。他一開始是排斥這場戰爭的,看不到這場戰爭的意義。五個朋友在酒館里嬉鬧,告別時他說出了一句「戰爭會把我們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這句話是整部電影的主題。

    在血腥的戰爭中,弟弟開始變了。用他後來的話來說:在戰場上試著別把自己當人。向前開進途中遇到雷場,威廉請求工兵的支援,他馬上提出讓蘇聯平民走在前面趟地雷的辦法,連他哥哥都吃了一驚,要知道,這是違背日內瓦公約的行為。

    後來上司讓他補槍殺死蘇聯婦女時,他毫不猶豫舉槍便射,沒有一絲憐憫。他作戰勇敢得如同一部機器,尤其在戰場上哥哥失蹤,認為哥哥已死之後,他徹底變成冷血殺手。上司讓他把逃跑的猶太小男孩當兔子打,讓他拉倒絞刑架下的木凳時,他都毫不猶豫地幹了,眼神是那麼的冷漠。

    只是最後上司讓殺他的朋友猶太人維克特時,他直接把這個萬惡的突擊隊上司給殺了,放走了兒時的玩伴。但對於維克特和上司,他都是投以冷漠的眼光和語氣,生命在他的眼中已經失去了意義。

    冷血不是人的天性,但戰爭會扭曲人的天性。特別在身邊的戰友紛紛倒下,死亡已經無所畏懼,胸中的怒火不停地燃燒,最終將自己也焚毀。

    弟弟的內心依然是善良的。所以即使看到他變得這樣冷酷,我卻對他沒有反感,反而卻有深深的同情。覺得這是整部電影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因為戰爭而變得邪惡,讓自己的良心產生難以承受之痛。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將千百萬象弗萊德海姆這樣的年輕人捲入戰爭,成為戰爭的炮灰,這是德意志民族永遠的傷痛。

    影片中講述了兩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威廉和夏莉,維克特和格雷塔。但是戰爭卻讓愛情難以開花結果。

    維克特是猶太人,這場愛情必然沒有結果,格雷塔很快就投入了黨衛隊軍官馬汀的懷抱,成為情婦,但最終也被馬汀陷害而死。

    威廉和夏莉一個是英俊瀟灑的軍官,一個是美麗單純的少女,青梅竹馬,郎才女貌、天作地合的一對。這一段只差一層窗戶紙的愛情,當馬上要奔赴前線時,格雷塔想要說破,威廉馬上打斷說:「等到聖誕節,我們勝利返回柏林再說。」

    威廉是五個青年中唯一參加過戰爭的,了解戰爭的殘酷。之前的波蘭戰役、法國戰役雖然得益於閃電戰,很快取得勝利,但也付出許多犧牲。他對蘇聯的戰爭,有一種不祥的預兆,他不希望心愛的姑娘為情郎的犧牲而悲傷,想讓兒女情長暫時讓一下步。

    他們上了戰場,威廉在中央集團軍群的前線部隊,夏莉在緊隨其後的戰地醫院,相距並不遠,電影中描述了他們的幾次邂逅,第一次是1941年,在莫斯科戰役時,威廉的部隊路過戰地醫院,兩人意外相見。

    第二次是在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前夕,成為歌星的格雷塔前來勞軍,除了維克特,他們四個好友又相聚了,大戰在即,簡單的歡娛片刻又分開了。

    庫爾斯克戰役,雖然蘇軍也付出極其慘烈的代價,但無論是兵力,還是飛機、坦克、大炮,德軍都無法與得到盟國大力支持的蘇聯相匹敵,戰爭不僅是兵力和謀略的對抗,更是鋼鐵的對抗,兵力和資源已經枯竭的德國已經無法戰勝擁有無窮無盡支援的蘇聯了。德軍終於失敗,威廉的部隊損失極其慘重。

    弟弟弗萊德海姆胸部中彈被送到戰地醫院,揚軍醫看了認為傷重不治,夏莉認出了他,懇求楊軍醫搶救他。楊軍醫望著夏莉淚汪汪的神情,同意搶救。經過手術,終於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弟弟的生命。弟弟神志清醒後,告訴夏莉,威廉已經戰死。

    夏莉得到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三年來的戰爭,不僅讓她經歷無盡的磨難,還奪走她的愛情,奪走她幸福的希望……,一時間她垮了。後來她主動向楊軍醫送上了吻,也送上了青春的肉體。也許心靈空虛的她,需要一個男人的慰藉?

    當戰地醫院撤退到波蘭,她意外地遇到已是逃兵被押在500緩刑大隊的威廉,夏莉徹底崩潰了,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已經戰死的威廉,竟然是逃兵?

                              三

    希特勒發動的戰爭,給歐洲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但是德國人民也承受了最深重的苦難。

    戰爭讓德國人死亡八百多萬,據統計,德國1920到1925年出生的男孩,只有大約1/3活到戰後,還有近二百多萬婦女遭到姦淫或殺害。戰爭結束後,整個德國化為一片廢墟,東普魯士的百姓全部被迫離開繁衍生息了一千多年的家園,一路上不僅遭到蘇軍的驅趕,還遭到復仇的波蘭人屠殺、姦淫和搶掠,德波邊界被迫西移了數百公里,喪失了40%以上的國土。

    戰後,德國人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希特勒的上台和法西斯主義的泛濫,固然有其客觀原因,但是德國人民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德國人民選擇了希特勒。

    希特勒得以上台的外部因素是凡爾賽條約,這對德國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但是當時並沒有外國一兵一卒踏上德國,數百萬德軍的鐵蹄還踏在協約國土地上,因此德國大眾並不能接受戰敗。

    放下武器的德國被迫接受極其苛刻的條約,割地、賠款,限制軍備和工業發展。戰爭結束後,由於承擔巨額賠款,德國經濟一蹶不振,民眾生活十分困苦,希特勒上台後,改變了這一切。影片中弗萊德海姆的戰友閑聊中也談到,他父親一直處於失業狀態,希特勒上台後就有了工作。

    納粹統治下,德國經濟強勁發展,民眾充分就業,凡爾賽條約的約束一次次被打破,重振軍隊,喪失的領土一塊塊奪回,合並奧地利、吞並蘇台德,境外的德意志民族用鮮花和掌聲歡迎德軍的開進。希特勒的威望如日中天。因此,當德國與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已經得到絕大多數德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了。

    民主是個好東西,但是沒有制度約束的民主,與專制制度同樣,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納粹德國的悲慘遭遇就是明證。實際上,特朗普宣稱的「美國優先」,他煽動美國民眾的排外情緒,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在某種意義上,與希特勒的手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美國先賢制訂的一套制度,可以約束他的權力,不能胡作非為,不會讓美國和世界陷入黑暗之中。

    納粹之惡,在於讓作惡的人能夠逞,善良的人卻無法抗拒。影片中兩個黨衛隊軍官的形象,是惡魔的代表。

    黨衛隊軍官馬汀,瘋狂抓捕虐殺猶太人,勾引姦汙婦女,惡行累累。這樣一個萬惡的人沒有受到追究,戰後依然體面地生活著,被美國佔領軍錄用。阿登納說過:「沒有清潔的水時,是不會把污水倒掉的」,別相信「惡有惡報」這種報應論,「惡人活得長」也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另一個黨衛軍突擊隊長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傢伙。他請猶太小女孩吃糖,當著國防軍的面,轉過身扭頭就拔槍把女孩殺了,鮮血沾滿了他的左臉。他後來指揮著弟弟殺百姓、殺游擊隊。最後當要求弟弟殺死猶太人維克多的時候,弟弟毫不猶豫地的殺了這個納粹。弟弟在他殺猶太女孩的時候就已經對他深惡痛絕了。

    對德國國防軍留情,對於黨衛軍徹底的否定,是本片的鮮明立場,這也與戰後紐倫堡判決相一致,紐倫堡判決中通過大量的調查,沒有指控德國國防軍有罪,黨衛軍則被判定為犯罪組織。

    希特勒建立黨衛軍,就是用於在國內和國外推行他的罪惡政策,而具有普魯士軍人傳統的德國國防軍常常反對和抵制這種政策。這在我們常看到蘇聯拍攝的二戰影片中是看不到的。影片中用一些篇幅描述了蘇軍的暴行,屠殺傷兵戰俘,強奸、污辱德國婦女。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歷史的真實。

    二戰結束後,再也沒有發生過世界規模的大戰,人們逐漸認識到,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戰爭並不能帶來繁榮和富強。歐洲人民已經吸取了教訓,在歐洲這塊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上,除了前南地區,已經保持了超過四分之三世紀的和平,因此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今天烏克蘭發生戰爭,但是世界大戰也打不起來,俄羅斯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國家共同參戰,普京企圖踹倒烏克蘭,卻踢到一塊鐵板。

    祝福世界能夠和平,戰爭只會毀滅一切。這是我觀看了本片後最深的感觸。

❸ 有什麼傷心的電影,能讓男人都哭的

怒海潛將 片名:MenofHonor
譯名:怒海潛將
導演:喬治·提爾曼 George Tillman Jr.
編劇: Scott Marshall Smith ....(written by)
演員: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莎莉·賽隆 Charlize Theron
庫巴·古丁 Cuba Gooding Jr.
鮑爾斯·布思 Powers Boothe
哈爾·胡爾伯克 Hal Holbrook
大衛·基恩 David Keith
麥克爾·蘭普鮑特 Michael Rapaport
羅伯特·布蘭奇 Robert Blanche
類型:劇情 / 傳記
片長:129 min
發行:20th Century Fox de Argentina
上映日期:2000年9月14日 加拿大
官方網站:Fox 2000
語 言:英語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評 分: 6.6/10( 7843票 )
顏 色: 彩色
聲 音: Dolby Digital
時 長: 129 分鍾
分 級: 阿根廷:Atp 英國:15 西班牙:13 德國:12 智利:TE 葡萄牙:M/12 澳大利亞:M 法國:U
製作成本:$32,000,000 (estimated)
劇情簡介: 卡爾-布拉希爾出生於一個貧苦的黑人小佃農家庭,年青時的他深深地被美國海軍所吸引,應征進入軍隊服務,初入軍營的他發現,在海軍內部並非如他所想像的那樣美好,處處都有種族歧視的陰影,就連艦艇乘員這樣的工作都要將黑人排除在外。嚴酷的現實並沒有讓卡爾-布拉希爾放棄自己的理想,他立志要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在他見到了比爾-森迪(羅伯特-德尼羅飾)之後,這個黑人青年便狂熱地著迷於當一名潛水員從事搜救工作。
卡爾-布拉希爾幾乎花了兩年的時間四外游說,積極爭取,才得以有機會參加海軍潛水訓練計劃,他遇到的教員不是別人正是森迪。這是一個十分頑固的傢伙,竭力想勸阻布拉希爾退出這個從來沒有黑人加入的行當。但布拉希爾頑強地堅持了下來,他用自己的行動一舉打破了白人獨占潛水領域的局面,突破了海軍中最為嚴格的種族界線,並進入美國海軍的潛水精英——深海潛水搜救部隊。
而此時森迪的生活也因為他自己那桀驁不馴的性格、酗酒無度的劣習變得一波三折,他和格溫(查利茲-塞倫飾)的婚姻矛盾不斷激化。但盡管如此布拉希爾遇到的仍是一個強有力的對手,比利-森迪的確是他難以對付的一位出色的潛水員軍官,幾番交鋒,最終使這兩位同行對手結下了難解之緣。1966年在處置深海核彈頭的突發事故之中,布拉希爾不幸失去了他的半條腳。此時,比利-森迪則全力幫助布
拉希爾戰勝巨大傷痛,和他一起勇敢地與種族歧視和軍隊中的官僚作風挑戰,共同為美國海軍歷史潛水搜救寫下光輝的篇章。
出生於貧困黑人家庭的卡爾?布拉希爾應征入伍,然而他發現軍營生活並非那樣美好,種族歧視和偏見遍布他的周圍。卡爾?布拉希爾並未因此放棄成為不平凡的人的理想。這個黑人青年迷上了潛水員搜救工作,經過兩年的爭取,終於獲准參加一直把黑人排斥在外的海軍潛水訓練計劃。 卡爾?布拉希爾經過不懈努力終於突破了美國海軍最為嚴格的種族界線,成為深海潛水搜救部隊的一員。這位潛水精英在1966年在處置深海核彈頭的事故中失去半條腿,但他勇敢地戰勝了傷痛。

PS: 是男人就看看.真的.

❹ 蘇聯攻打阿富汗

1981年3月9日,美國電視台播放了剛剛上任不久的里根總統與國內外記者的 談話,里根正式宣稱:他將「非常肯定地」考慮向「為自己的國家而戰,不希望成 為一個衛星國的」阿富汗人提供武器的問題。 里根此舉使蘇聯進一步加固了對阿富汗的控制,而各游擊隊組織也增強了對蘇 軍的反攻,雙方的戰斗在1981年驟然變得激烈起來,而交戰中心則漸漸地集中在南 部坎大哈、西部的赫拉特和中部的喀布爾及其北部的地區。 1981年4月,蘇軍的空運活動益發頻繁了,安12型和伊爾76型運輸機不停地掠 過阿富汗的上空,他們正在利用換防的機會繼續向阿富汗增兵。 盡管這個做法與勃列日涅夫的想法背道而馳,但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在 坎大哈等地,形勢已明顯地變得對蘇軍不利了。游擊隊已經攻人了坎大哈市區,戰 斗持續了十幾天,蘇軍仍然無法扭轉局勢。4月中旬,蘇軍又向坎大哈派遣了一個 精銳師,這個師裝備有600輛坦克和裝甲車,並有60架直升機在空中防護。但在戰 斗中,還是經常在關鍵時候出現政府軍突然倒向游擊隊的事件。為此,蘇軍又陸續 將各個城市內的政府軍調離市區,讓他們開進山區,去圍剿游擊隊。 同一時期,阿富汗北部的戰斗也變得同樣激烈起來。這一狀況使蘇聯不得不把 攻打焦點向喀布爾以北一帶地區轉移,因為這里的努里斯坦人以及活動在潘傑希爾 谷地的馬蘇德的游擊隊勢力越來越大,並且,一旦這一帶地區被游擊隊控制,蘇聯 與喀布爾的陸上聯系將被全部切斷。 為此,蘇聯先在1981年7月與卡爾邁勒簽署了一項協定,獲取了對東北部瓦汗 地區的控制權,另一方面,蘇軍開始加強了對這一地區的搜索與殲滅。 7月中旬,蘇軍與游擊隊正面相遇在拉格曼地區,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戰斗,這 是自19個月前蘇軍入侵阿富汗以來最激烈的一次戰斗。 早在5月份,這里就發生過幾起激烈的槍戰,一大批游擊隊組織一直活躍在這 里,他們不斷地襲擊這里的蘇軍哨所和過路的蘇軍,這里的交通線多次被游擊隊切 斷。為此,蘇軍曾屢次派出米格飛機和武裝直升機前往這里轟炸,但都未能見效。 7月門日,蘇軍召集了一大批阿富汗政府軍向拉格曼地區發起進攻,但由於政 府軍人數不夠,卡爾邁勒政府臨時調動300名喀布爾軍事學院的學生,告訴他們將 去執行逐屋搜查的任務。在一個叫達拉村的小村莊附近,這部分學生遭到了游擊隊 的伏擊。當游擊隊發現他們不是蘇軍時,便用擴音器向他們喊話,要求他們放下武 器,但其中有70多名士官生沒有這樣做,結果他們當場被游擊隊員打死,其餘的人 則直接參加了游擊隊。 7月14日,一支由幾百輛裝甲車組成的蘇聯和阿富汗軍隊在直升機和米格飛機 的掩護下開進了拉格曼。開始對這個地區進行狂轟濫炸。隨後,一大批步兵沖了進 去,打死了許多藏在自己房屋的廢墟內或地窖里的老百姓。同時,游擊隊也利用有 利地形,與其展開巷戰,向這些步兵開火,並打死了許多被空運到交戰現場的蘇聯 突擊隊成員,而另一些游擊隊員則在有利的地勢中用高射炮射擊蘇軍的飛機。最後 蘇聯飛機被迫撤走,阿富汗政府軍則集結在兩個陣地里。當天夜裡,游擊隊撲進政 府軍集結地,集中襲擊了其中的一個營地,之後就撤了出去。 7月15日,在蘇軍指揮下,政府軍集中兵力從地面上向游擊隊發起了進攻,正 當政府軍占優勢之時,突然從瓦爾達克、帕爾萬和巴米安等方向開來了游擊隊的援 軍,政府軍只得撤回。 在這次戰斗中,有近百名游擊隊員被打死,數百名蘇軍和政府軍死傷,數十輛 蘇聯坦克和裝甲車被擊毀,兩架直升機被擊落。 戰斗後,由於70多名士官生的死亡,引起了喀布爾市民的極大公憤,他們強烈 譴責卡爾邁勒政府讓那些未畢業的學生參加戰斗,並舉行了大規模的遊行,還沖擊 了喀布爾軍方的醫院。同時,喀布爾約有3500名軍校學員逃離了他們的學校,以抗 議政府的行為。 8月,蘇軍再次反撲此地,但沒有什麼收獲。可當蘇軍撤出後,游擊隊又活躍 起來,屢屢向蘇軍發起主動進攻。蘇軍無奈,只得再次增兵,到1981年底,蘇軍總 人數由8.5萬增加到了9萬人,但傷亡人數已達到1.5萬人左右。 12月,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謝爾蓋·索科洛夫來到喀布爾的戰爭前線,他此 次前來除了布置新任務外,更大的目的是來鼓勵前線的蘇軍。在視察了前線戰斗情 況之後,他召集了所有的高層軍官,經過一番慰問後,索科洛夫說:現在是戰爭的 關鍵時刻,誰也不能放鬆,蘇聯的大批支援馬上就將來到,勝利即將出現在你們的 面前。 在索科洛夫視察喀布爾前線之後,蘇軍的力量果然加強了。 1982年,一批米格—23「鞭擊者」B式飛機和一些機動的「薩姆—8」式「壁 虎」式導彈連在阿富汗境內悄悄地出現了。一部分蘇軍還擁有了一些化學武器,可 以施放「藍雨」、「黑雨」。「灰雨」等化學毒氣彈。 蘇軍人數也仍在增加,到1982年中期,已達到了10萬人,另外還有3萬軍隊作 為預備隊駐扎在蘇阿邊界蘇方一側。 蘇軍經過進一步的增派和調整,在阿富汗境內已駐扎了12個師,每個師將近回 萬人,其中10個是摩托化步兵師,另2個是空降師。其部署如下:第16摩步師駐在 昆都士和馬扎里沙里夫、第20摩步師駐在賈拉拉巴德、第305步兵師駐在加德茲。 第360和第225摩步師駐在喀布爾、第357摩步師駐在坎大哈、第54摩步師駐在赫 拉特、第275摩步師駐在加茲尼、第66摩步師駐在信丹德、第103摩步師駐在巴格 拉姆、第105空降師駐在喀布爾、第104空降師駐在巴格拉姆。 各摩步師配備有T—59、T—62、T—72坦克以及BTP和BMDI裝甲運兵車,空 降師則配備有米格一21、米格一23、蘇一17飛機、武裝直升機、安一12、安一22運 輸飛機等。 阿富汗政府軍經蘇聯的組建,仍保持在14個師,但每個師僅有2500人左右, 其中有11個步兵師和3個裝甲師,第7和第8步兵師駐在喀布爾,第12步兵師駐在 加德茲、第11步兵師駐在賈拉拉巴德、第14步兵師駐在加茲尼、第25步兵師駐在霍 斯特、第15步兵師駐在坎大哈、第9步兵師駐在巴爾赫的丘加塞頓、第19步兵師駐 在赫拉特、第18步兵師駐在馬扎里沙里夫、第20步兵師駐在巴格蘭的納赫林、第4 和第15裝甲師駐在喀布爾、第7裝甲師駐在坎大哈。 蘇軍加快了阿富汗東北部巴達赫尚省的6個新機場的修建,並不斷擴建喀布爾 以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和阿富汗西部的信丹德、南部的坎大哈和東部的賈拉拉巴 德空軍基地。 隨著搜索與殲滅戰術的不斷實施,蘇軍已基本清楚了阿富汗游擊隊的主要集結 地,並意識到,搜索與殲滅戰術對蘇軍來說,仍然是耗費大而效果不佳。1982年中 期,蘇軍改變了戰術,開始對游擊隊主要基地實施圍剿。 毫無疑問,重點圍剿的第一個目標就是困擾蘇軍多年,最令蘇軍頭痛的潘傑希 爾谷地。 潘傑希爾山谷位於阿富汗東北部,兩邊峰巒迭起,山勢奇偉,山谷全長約150 公里,寬5~10公里,整個山谷只有15個山口與外界相通,其最南邊的谷口離喀布 爾不到80公里,對蘇軍威脅極大,而且谷地里駐守的是阿富汗最有名、戰鬥力最強。 由馬蘇德領導的游擊隊。 1982年5月中旬起,蘇軍先後從加茲尼、賈拉拉巴德、法扎巴德等地抽調了蘇 軍一個師、阿富汗政府軍3個師共計2萬餘人,在3000餘輛坦克和無以計數的飛機 的掩護下,採取多路突人、分進合擊的戰術,對潘傑希爾谷地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 蘇軍首先從不同的幾個人口同時攻進,並派出武裝直升機通過空降方式,搶先佔領 了谷地的各制高點,然後分路向谷地內縱深推進。盡管蘇軍火力猛烈,部隊龐大, 但游擊隊利用自己熟悉的地形,踏著溶化未盡的積雪在山間小路上進退自如,不斷 地避開蘇軍主力而從側面沖擊消滅來犯之敵。在戰斗開始的僅僅一周內,蘇阿軍隊 已有近1000人被消滅,而游擊隊卻只傷亡了100人。當蘇軍最後佔領了谷地時,卻 沒有見到一個游擊隊員,所以喀布爾的廣播電台向全國宣告:蘇軍已全殲了潘傑希 爾谷地的游擊隊員。但蘇軍還未全部撤出山谷,他們就發現,潘傑希爾又重新為游 擊隊所有。這樣,蘇軍不得不又重新攻回谷地,從5~9月,蘇軍先後6次進入谷 地,但除了損失慘重外,沒有取得任何收獲。最後,蘇軍不得不暫時放棄對這一帶 的圍剿。 與此同時,就在蘇軍調集兵力進攻潘傑希爾之際,阿卜杜勒·哈克乘著喀布爾 地區蘇軍的空虛對巴格拉姆空軍基地發起了猛烈的炮擊,一舉擊毀了13架蘇聯飛機。 7月,當蘇軍在西部戰線上大舉進攻赫拉特時,在赫拉特南部的信丹德至法臘 公路線上,蘇軍的車隊也遭到一次大規模的伏擊,共損失了37輛汽車和9輛坦克, 有60餘人被當場打死。 11月,在蘇軍圍剿賈拉拉巴德南部地區時,受到了游擊隊頑強的反擊,70多人 被消滅,12輛坦克和軍車被擊毀。 游擊隊的戰績令勃列日涅夫震驚,猶如是一個又一個的重拳,接連打在他那具 難以再抗拒風雨的軀體上。 1982年5月底,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卡爾邁勒在結束訪問民主德國返回阿 富汗的途中,在莫斯科停留了一個月。此時的卡爾邁勒臉部浮腫、顴骨突出、前額 緊綳綳的,兩眼水汪汪的,顯出一副精神恍惚的樣子,面對著國內黨派間的明爭暗 斗和日益強大的游擊隊組織,卡爾邁勒漸漸地感到一切都是那麼力不從心,他只想 藉助這個時機在莫斯科多休養一段時間,並接受來自蘇聯醫學專家的一系列身體檢 查和治療。 當卡爾邁勒受到蘇聯最高領導人接見的時候,他看到了一個與自己形態與處境 極為相似的人,老態龍鍾的勃列日涅夫帶著無法掩飾的病容。 卡爾邁勒代表阿富汗政府授予勃列日涅夫一枚紅旗勛章,並表示:全體阿富汗 人民由衷地感謝蘇聯為了阿富汗的和平而做出的長年努力,阿富汗人民相信,在蘇 阿兩國的共同奮斗下,幸福和和平必將降臨在阿富汗。勃列日涅夫臉上掛著木獃獃 的表情,雙手顫抖著接過這枚勛章。突然間,兩行熱淚猛地湧出眼眶。勃列日涅夫 為什麼流淚,無人知道。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已經獲知,有史以來蘇軍對潘傑希 爾最大規模的一次進攻已宣告失敗。 這次失敗對勃列日涅夫來說,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類似的令人沮 喪的消息已經令他感到難以招架了。這時的勃列日涅夫畢竟不是多年前的那個精力 充沛、生氣勃勃,時而還流露出些許幽默感的勃列日涅夫了,他已經變成了一個表 情呆滯。動作僵硬、離開講稿就無法准確表達自己思想的垂暮老人了。 1982年9月,勃列日涅夫來到亞塞拜然首府巴庫視察,電視向全國直播了他在 巴庫招待會上的講話,全蘇聯的人都看到了這個步履蹣跚的老人在兩名助手的護送 下登上了講台,然後開始平平淡淡地念起一份講稿。但人們很快就發現,講稿的內 容好像與這次招待會毫無聯系。果然,開場未過3分鍾,就有一個助手急匆匆地跑 上台來,送給他另一份講稿。但勃列日涅夫卻表現得異常平靜,他毫無表情、緩慢 僵硬地放下原來的講稿,然後顫顫抖抖地拿起助手剛遞給他的那份新講稿繼續讀起 來。 全蘇聯觀看電視直播的人都意識到,勃列日涅夫的日子沒有幾天了。 於是,一旦有幾天,各個媒體沒有報道勃列日涅夫的消息,人們就會傳出有關 勃列日涅夫已經去世的謠言。 1982年11月10日,很多人又在哄傳,說勃列日涅夫已經在扎列契耶別墅里去世 了,有些人不相信,因為三天前他還在十月革命63周年的慶祝會上致了祝酒辭。但 11日莫斯科發布的訃告很快就證實:這一次哄傳的不是謠言,而是一個事實。 勃列日涅夫終於告別了他統治了18年的蘇聯,把整個國家連同阿富汗這個爛攤 子一起交給了他的接班人,蘇聯克格勃主席、蘇共黨內第二號人物安德羅波夫。 安德羅波夫上台後第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就是阿富汗問題,因為每天的戰報仍 然在接連不斷地傳來,誰都無法塞住耳朵迴避這個現實。為了表示他對阿富汗問題 的關心,他把卡爾邁勒和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哈克列入了第一批要會見的外國領導 人的名單之中。對此,齊亞·哈克向外界做了大肆的宣傳,說安德羅波夫在接見他 時真誠地表示了蘇聯很願意從阿富汗撤軍的想法。於是一些人開始猜測,安德羅波 夫上台也許就預示著和平將會很快回到阿富汗了。 但事實恰恰相反。安德羅波夫是負責阿富汗決策問題的三駕馬車之一,是極力 反對從阿撤軍的主要人物,如今他登上了蘇聯的最高位置,怎麼會改變自己一貫堅 持的主張呢?1982年12月16日,蘇聯《真理報》刊登了一篇文章《是誰反對政治解 決阿富汗問題》,文章中說:「民主阿富汗正在為自己的主權和利益而斗爭」,這 場「革命正在發展,而且阿富汗的這一進程是不可逆轉的,因為這是人民的革命, 因為阿富汗人民及其政府得到蘇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以及全世界進步力量的支持 和聲援」。 這說明,蘇聯不僅不會停止對阿富汗的侵略,反而會加劇侵略的強度。 1982年12月,蘇聯利用換防的機會再次向阿富汗增兵,並迅速地在喀布爾附近 安裝了十八個「薩姆—6」導彈發射器。此外,蘇軍還首次將「熊蜂」火箭式步兵 噴火器送入阿富汗。這種噴火器口徑為93毫米,長920毫米,重11公斤,射程為600 米,其彈葯威力相當於122~152毫米的榴彈炮,一發炮彈就可以擊毀一架正在起 動的飛機、直升機或裝甲運兵車。 這種「熊蜂」步兵噴火器的發明者科爾涅耶夫斯基同時還向阿富汗送人了一批 威力更大的武器,即裝在T—72坦克上的「卡拉季諾」,它可以在15秒之內將30發 炮彈傾瀉一空,而且,其精確程度和火力密度極高,據後來的俄羅斯《共青團真理 報》報道,「卡拉季諾」直到90年代末的今天,仍然在世界找不到可與之相比的同 類武器。 很明顯,安德羅波夫在阿富汗將發起新一輪更具強度的攻勢。 三月份,正是阿富汗暖風徐來、鳥語花香的季節。但對阿富汗人來說,這個美 麗的月份已經成為災難的前兆了,因為每年這個時候,蘇軍都要採取大規模的「春 季攻勢」,就像一頭冬眠醒來的狗熊,又要大踏步走出來,任意塗炭所有的生靈了。 1983年3月,情況似乎與往年又有所不同。喀布爾的蘇軍部隊幾乎是以師為單 位大批地調往西部的赫拉特和南部的坎大哈,而歷年來戰斗最激烈的潘傑希爾谷地 卻顯得平靜起來了。 4月底,蘇軍對赫拉特的進攻正式開始了。這次進攻持續了兩周,每天都有多 達50架的飛機對赫拉特市區進行轟炸。連續的轟炸使赫拉特約有三千名無辜居民被 炸死,市內建築有二分之一被完全炸毀,那些殘留的建築也被炸得面目全非,幾乎 已沒有完整的房屋得以倖存了,到處都是殘垣斷壁,曾經擁有十六萬居民的赫拉特 成了一片廢墟。與此同時,坎大哈附近的戰斗也變得激烈起來,蘇軍派出浩浩盪盪 的車隊穿過坎大哈對其周圍的游擊隊進行了一次大清洗似的進攻,而這個車隊,全 部穿過坎大哈就足足花了九個小時的時間。 隨著各地戰斗的激烈進行,阿富汗很多人開始關注起潘傑希爾谷地,為什麼那 里現在那麼平靜,難道馬蘇德已經被蘇軍消滅了嗎? 馬蘇德沒有被消滅,這位剛剛年屆30歲的游擊隊領導人此時正處在一種更為艱 難的境況之中。1982年蘇軍兩次大規模的進攻,已使潘傑希爾游擊隊傷了元氣,4000 名主力戰斗員損失了1000多名,而且蘇軍已深人谷地,在谷地中央建立了十幾個固 定哨所。 進入1983年,安德羅波夫改變了過去的先消滅大股游擊隊的戰略,特別針對潘 傑希爾谷地,久攻而不下不僅使蘇軍損失慘重,而且大令蘇軍士氣低下。安德羅波 夫決定先清除小股力量,最後再一鼓作氣狠拿潘傑希爾。 1月,蘇軍主動派人來到馬蘇德的游擊隊中,邀請馬蘇德前往喀布爾進行停戰 談判,並答應將送給馬蘇德卡皮薩省省長的頭銜。但馬蘇德沒有接受,並且只派出 他的副手阿卜杜勒·拉扎克去參加談判,而馬蘇德本人則一方面加緊了對手下部隊 的訓練,以迎接蘇軍新一輪的進攻,另一方面他又親自前往阿富汗中部的哈扎拉賈 特、北部的巴格蘭以及拉格曼,謀求與那裡的游擊隊攜起手來,共擊蘇軍。 對馬蘇德來說,他最需要的實際上是能夠得以休整的足夠時間。而蘇軍也需要 一定的時間去進一步擊滅其他的小股游擊隊,蘇軍很了解馬蘇德的狀況,他們正在 採取各種辦法先穩住馬蘇德,因而雙方的談判一直在進行。6月,蘇軍把卡爾邁勒 的弟弟、阿富汗人民民主黨中央委員會書記巴里亞拉伊作為人質送到潘傑希爾谷地, 要求馬蘇德前往喀布爾進行直接談判。最後,馬蘇德前往蘇軍總部,在那裡停留了 近半個月,他沒有接受蘇軍的利誘,只與蘇軍簽署了休戰到八月份的協議。 在此期間,馬蘇德的隊伍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到1983年中期,潘傑希爾游擊 隊主力戰斗員已達到了7000人,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加強。 但蘇軍卻利用這個機會向各游擊隊進行了間諜滲透,後來馬蘇德又對游擊隊進 行了大清洗,開除了具有明確證據的間諜人員數十名。 由於馬蘇德的休戰協議,整個1983年,北部的戰場都顯得冷清了許多,只在9 月份,拉格曼的游擊隊曾伏擊了一次蘇軍車隊,摧毀了20多輛卡車和裝甲運輸車, 並遭到了蘇軍的一陣狂轟濫炸。 在蘇軍將主要進攻方向轉向南部的坎大哈和西部的赫拉特之後,游擊隊也相應 改變了主攻方向,主戰場迅速地移到東部邊境的帕克蒂亞省一帶地區。從8月底開 始,那裡的游擊隊合力進攻該省重鎮霍斯特和烏爾貢,盤距在那裡的三千多名卡爾 邁勒政府軍和上萬名蘇軍被重重包圍,戰斗持續了一個月。到9月底,游擊隊最終 攻佔了這兩個城市。蘇軍不甘失敗,從10月起,每星期出動飛機至少150架次,輪 番對那裡進行轟炸。但游擊隊不僅未被趕走,反而乘勝而進,到12月,游擊隊幾乎 占據了除扎爾馬特地區以外的整個帕克蒂亞省。 在其鼓舞下,全國各游擊隊的士氣大為高漲,赫拉特地區的游擊隊對蘇軍進行 了大規模的反攻,僅在9月和10月進行的兩次交戰中,就擊斃了蘇阿兵力500多人。 喀布爾地區的活動更為頻繁,游擊隊屢屢發起主動進攻,喀布爾市內的蘇軍駐地、 阿富汗國家情報局總部、廣播電台、蘇聯顧問住宅區、蘇聯駐阿大使館等蘇軍重點 防守的地段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損失。 阿富汗戰場的形勢令安德羅波夫極為沮喪,在冬季到來之前,他沒有在阿富汗 取得任何戰績。相反,安德羅波夫自以為聰明的策略卻使馬蘇德得到了充分休養的 機會。安德羅波夫決定來年春天再搞一次大規模的春季攻勢,讓那些游擊隊看一看 10.5萬蘇軍的真正力量。但是安德羅波夫沒有等到來年的春天。 1984年2月9日,莫斯科正處在天寒地凍之中,房瓦上。街道旁仍堆積著厚厚 的積雪,突然,從紅場上傳來一陣炮聲,一群正在伊萬大公樓上瑟瑟發抖的鴿子猛 地飛起來,在空中打了個旋便飛向了更遠處的房瓦。 而很多人正緊裹著大衣,隨著緩緩的車隊走向紅場,蘇聯最高國家領導人安德 羅波夫在執政不到一年半的時候突然離開了人世。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連續送走了兩位最高國家領導人的蘇聯人不禁要問:為 什麼要讓那麼大年紀的老人來承擔整個國家的責任呢? 沒有人回答。相反,緊接著走上蘇聯最高權力位置的卻是一個更老的老人:73 歲高齡、體弱多病、言語遲鈍、呼吸困難的契爾年科。 但在阿富汗戰場上,蘇軍的攻勢卻並沒有因為契爾年科的蒼老而減弱。對蘇聯 領導人來說,似乎在阿富汗採取強硬措施的程度能夠代表著這個領導人的領導能力。 契爾年科上台後,蘇軍在阿富汗的力量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很快就由原來的 10.5萬人增加到了11.5萬人,而另有多達5萬名的經過特殊訓練的空降兵來到 了土耳其斯坦軍區,部署在阿蘇邊界,隨時可以乘飛機進入阿富汗。 2月底,卡爾邁勒在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的中央全會上發起了全面進攻游擊隊的 動員報告,題目為《強化對反革命的戰斗》,他號召全黨全軍「從3月22日起,采 取嚴厲措施,使各武裝力量一致行動,徹底消滅反革命武裝,以鞏固地方政權」, 同時,卡爾邁勒還鼓勵大家,「蘇聯人將會使今年成為解決戰斗的一年」。 從3月份起,蘇軍一改以往以出動一兩個旅進行小規模活動的作法,突然間以 一兩個師的兵力集中向坎大哈、帕克蒂亞等地發起了主動進攻。與此同時,一批飛 機開始輪流在潘傑希爾谷地附近進行偵察活動。 蘇軍肯定要在潘傑希爾谷地有所行動。 馬蘇德獲知此情報後,馬上召集游擊隊各小組領導人,讓所有的游擊隊員做好 思想准備,准備迎接蘇軍的進攻,同時對有關部隊進行了初步的分組,要他們負責 快速疏散群眾的任務,並加緊在谷地外圍的布設地雷,另一方面,他又派人通知附 近的其他游擊隊,注意蘇軍動向,加強相互聯系。 4月20日,蘇軍集中了兩萬兵力,以第105空降師為主力,出動了500多輛坦 克和裝甲車,近80架米—24型武裝直升機,並從蘇境內增派了30多架圖—16型「獾」 式戰略轟炸機,轟轟烈烈地開向潘傑希爾谷地,為這次蘇聯入侵阿富汗五年以來規 模最大的戰斗拉開了序幕。 蘇軍首先在山谷的南北兩端部署了重兵,同時派出一支直升機運載的空中突擊 隊,佔領谷內主要山峰,把潘傑希爾谷地作為一個大口袋,兩邊袋口死死系住。而 在山谷外圍的蘇阿聯軍則負責將各出入口切斷,斷絕谷地內游擊隊與外界的聯系。 4月21日起,蘇軍的轟炸機首先對谷地內發起了「高空飽合轟炸」,對游擊隊 的據點、工事、彈葯庫等一切設施盡數轟炸。 但馬蘇德的隊伍,早已經退人了裝備較好的山洞裡了,正在尋找蘇軍的薄弱點 以待機反攻。 4月25日,「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主席薩亞夫在白沙瓦向全阿富汗的游 擊隊組織下達命令,要求各游擊隊發起反圍剿戰,全力攻打潘傑希爾谷地外圍的蘇 軍據點,切斷蘇軍供應線,以保護全阿富汗的「聖戰者中心」——潘傑希爾谷地。 4月底,一支游擊隊炸毀了喀布爾以北戈爾班德河上的戰略重地——馬托克橋, 使蘇軍的給養問題馬上受到了嚴重威脅。 而進入谷地的蘇軍地面部隊則在空中力量的保護下,沿著谷地中央的公路緩緩 推進。到5月初,他們已推到了谷地中部,但是他們時刻准備應付的戰斗並沒有發 生,除了路上的地雷,他們極少受到襲擊,所以這支在山區里行動笨拙的機械化大 軍不得不分散向兩側挺進,而馬蘇德等的正是這一刻。 游擊隊驟然間活躍起來,他們炸山岩、阻道路,埋地雷、搞偷襲,使蘇軍一片 混亂,同時,馬蘇德當機立斷,將各個山口做為阻擊的重點,用預定的聯絡信號與 外部的游擊隊取得聯系,像做陷餅一樣,對蘇軍展開內外夾攻。蘇軍兵力就在這種 分散的小戰場中遭受到一個又一個的損失。其中游擊隊取得成就較大的一次伏擊是 在薩蘭山口,聖戰者們一舉擊斃了蘇軍500多人,並毀壞65輛坦克、20輛裝甲車和 油車。 到6月份,蘇軍基本上完全控制了潘傑希爾谷地,但四周的山口仍牢牢掌握在 游擊隊手中,蘇軍未能掃清游擊隊,而自己卻受到了不小的損失,他們惟一取得的 戰果只是在荒蕪空曠的谷地里留下了幾個留守據點,成為游擊隊練槍法的靶子。 而此次蘇軍攻勢的一個副作用是使阿富汗境內的游擊隊進一步活躍起來,並出 現了地區性聯合的趨勢。6月以後,馬蘇德為答謝其他游擊隊的援助,派出一些有 經驗的游擊隊員前往附近的其他游擊隊基地幫助訓練和建設。 但蘇聯並不死心,繼續向阿富汗境內增送軍用物資。 10月26日,整個興都庫什山地區已降過幾場薄雪,可蘇軍還是派出15000兵力 和近2000輛軍車和大批的武裝直升機以及圖—16轟炸機再次進犯潘傑希爾谷地,力 圖在冬天來臨之前給馬蘇德一次毀滅性的打擊。可是事與願違,這一次戰果比上一 次更糟,出兵的當天便被附近的游擊隊擊落了8架飛機,進入山谷後,仍然是一無 所獲,他們根本沒有正面遇到游擊隊。山谷里也什麼都沒有,他們留下的防守據點 仍然孤零零地在那裡呆立著。 經過這兩次戰斗,馬蘇德又在最艱難的環境中存留了下來,他已成為阿富汗游 擊隊的榜樣和自豪,人們都稱他為「潘傑希爾之獅」,這一名聲越傳越遠,游擊隊 員們一聽到這一稱呼就猶如在暗夜裡看到了一束灼亮的火光。[轉自鐵血讀書 http://book.tiexue.net]

❺ 俄國歷史從哪一年算起的在我國漢朝時候那裡有國家嗎

俄羅斯人的祖先為東斯拉夫人羅斯部族。公元15世紀末,大公伊凡三世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莫斯科大公國。1547年,伊凡四世自封為「沙皇」,其國號稱俄國。16—17世紀,伏爾加河流域、烏拉爾和西伯利亞各族先後加入俄羅斯,使它成為一個多民族國家。17世紀中期烏克蘭和俄羅斯合並為統一的國家。1689年8月彼得一世正式親政。經過1700—1721年的北方戰爭,俄羅斯得到了通往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使俄羅斯從內陸國變為瀕海國。17世紀它擊潰了波蘭和瑞典封建主的入侵。1812年俄羅斯消滅了入侵的拿破崙軍隊。1825年12月貴族革命者在彼得堡舉行起義(即12月黨人起義),被鎮壓。1861年2月俄國廢除農權制。1898年成立了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蘇聯共產黨前身),在它的領導下,俄國工農群眾經過1905年第一次俄國革命和1917年2月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於1917年11月7日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成立了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共和國成立不久,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保衛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包括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喬治亞)一起加入。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聯邦第一次人代會通過《俄羅斯聯邦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12月21日,前蘇聯11個共和國領導人在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決定,前蘇聯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席位由俄羅斯繼承。12月25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決定,將國家正式名稱改為「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http://tieba..com/f?kz=148729289

我國漢朝時候那裡是「匈奴」

匈奴
當伊朗人種的游牧民(斯基泰人和薩爾馬特人)占據著草原地帶西部即南俄羅斯時,無疑地還包括圖爾蓋河流域和西西伯利亞;草原地帶的東部是處於突厥-蒙古種民族的統治之下。其中在古代史上占統治地位的民族是以"匈奴"一名而被中國人所知。匈奴一名與後來羅馬人和印度人稱呼同一蠻族的名稱(Huns〔Hunni〕和Huna)是同詞源的。可能這些匈奴人(直到公元前3世紀的秦朝,才在中國編年史上清楚地記載了匈奴一名)在公元前第9和第8世紀時已經被中國人稱為嚴狁。更早一些的時候,他們可能被稱為"草粥",或更含糊地被叫作"胡人"。在歷史的黎明時期,中國人所知的胡人是指那些當時居住在中國邊境上,即在鄂爾多斯、山西北部和河北北部的那些民族。馬斯佩羅推測:所謂北戎即"北部之戎",分布在今天的北京西部和西北部,是一支胡人部落。其他的部落在公元前第4世紀時已經歸降於趙國的中國人。趙武靈王(大約公元前325-298年在位)甚至從他們那裡奪取了山西最北部(大同地區),實際上還奪取了今鄂爾多斯北部地區(約公元前300年)。正是為了有效地防範這些游牧民的進攻,秦國(陝西)和趙國(山西)的中國人都改他們的重車兵為靈活的騎兵。這一軍事改革帶來了中國服裝上的徹底變化;弓箭時代的長袍被從游牧民那裡學來的騎兵褲子所取代。從游牧民哪裡,中國武士們還模仿了羽毛裝飾的帽子、"三尾服"和後來對名為"戰國時期"的藝術起到很大作用的"帶扣"。也正是為了防禦匈奴,趙國及其鄰近諸國的中國人開始沿其北部邊境壘起最初的城牆,後來秦始皇統一和完成了城牆的建築,成為了長城。
據中國史家司馬遷記述,正是在公元前3世紀後半葉,匈奴似乎成為一支統一的、強大的民族,他們由一位名叫單於的首領統帥著,單於的全名漢文譯音是撐犁孤塗單於,中國人把這些詞解釋為"像天子一樣廣大的首領"。在這些詞中可以發現突厥-蒙古語詞根,特別是"撐犁"是突厥-蒙古語詞(Tangri,天國)的譯音。在單於之下,有兩個最大的官職,即屠耆王,意為左右賢王。漢文譯音"屠耆"與突厥字(doghri)有關系,意思是"正直的"、"忠實的"。就基本上以游牧生活為主的民族所能談到的固定居住地而言,單於住在鄂爾渾河上游的山區,以後成吉思汗蒙古人的都城哈拉和林就建在這兒。左賢王--原則上是單於的繼承人--住在東面,可能在克魯倫高地。右賢王住在西面,可能像阿爾伯特·赫爾曼認為的那樣,在杭愛山區、今烏里雅蘇台附近。接下去,匈奴統治集團內依次有: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將、左右大都尉、左右大當戶、左右骨都侯,然後是千夫長、百夫長,十夫長。這個游牧民族,在行進時被組織得像一支軍隊。一般行進的方向是朝南,這在突厥-蒙古種各民族中已成為習慣;類似的現象在匈奴的後裔、6世紀的突厥人中,以及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中都可以看到。

中國人描繪的匈奴肖像上的特徵,我們在他們的繼承者突厥人和蒙古人身上也可以看到。威格爾概括道:"他們的身材矮而粗壯,頭大而圓,闊臉,顴骨高,鼻翼寬,上胡須濃密,而領下僅有一小撮硬須,長長的耳垂上穿著孔,佩戴著一隻耳環。頭部除了頭頂上留著一束頭發外,其餘部分都剃光。厚厚的眉毛,杏眼,目光炯炯有神。身穿長齊小腿的、兩邊開叉的寬松長袍,腰上系有腰帶,腰帶兩端都垂在前面,由於寒冷,袖子在手腕處收緊。一條短毛皮圍在肩上,頭戴皮帽。鞋是皮製的,寬大的褲子用一條皮帶在踝部捆紮緊。弓箭袋系在腰帶上,垂在左腿的前面,箭筒也系在腰帶上橫吊在腰背部,箭頭朝著右邊。"

上述服裝的一些細部,特別是裹齊踝部的褲子,對匈奴人與斯基泰人來說都是共同的。有許多習慣也是相同的:如葬禮上的犧牲。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在酋長(或首領)的墓上,割開其妻子及隨從們的喉嚨,至於匈奴人,其人數達到上百或者上千。希羅多德(IV.65)記載,斯基泰人將敵人的頭蓋骨在沿眉毛平處鋸開,在外面用皮套蒙上,裡面嵌上金片,作為飲器使用。《前漢書》證實了匈奴人中有同樣的習慣。這一習慣特別是從老上單於用月氏王的頭蓋骨來飲酒的例子中可以看到。確實,匈奴和斯基泰人都是把頭看作戰利品的。希羅多德(IV.64)曾提到斯基泰人在戰利品中展示他們砍下的敵人的頭顱以及掛在馬韁繩上的頭皮,以示誇耀。

在匈奴的後裔,即公元第6世紀的突厥人中,一個戰士墳墩上的石頭,其數目是與他一生中所殺敵人的數目成比例。這種嗜血性的風俗也同樣盛行於印歐種和突厥-蒙古種的游牧民中。斯基泰人用敵人的血灑在插在一個小土堆上的神聖的短彎刀上,以及喝一杯被他殺死的第一個敵人的血。匈奴人在訂盟約時,要用人頭蓋骨製成的容器喝血。在悼念死者時,斯基泰人和匈奴人用小刀把臉劃破,"讓血和淚一起流出來"。

像斯基泰人一樣,匈奴人基本上是游牧民,他們生活的節奏也是由他們的羊群、馬群、牛群和駱駝群而調節。為尋找水源和牧場,他們隨牧群而遷徙。他們吃的只是畜肉(這一習慣給更多是以蔬菜為食的中國人很深的印象),衣皮革,被謝裘,住氈帳。他們信奉一種以崇拜天(騰格里)和崇拜某些神山為基礎的、含混不清的薩滿教。他們的單於或者最高君主,在秋季召集全體匈奴人(這個季節馬最壯)課校人畜。所有的中國著作家都把這些野蠻人描述成頑固的掠奪者,他們會出其不意地出現在耕地邊緣,侵襲人畜和搶劫財產,然後在任何還擊可能來到之前帶著戰利品溜走。當他們被追趕時,他們的戰術是引誘中國軍隊深入大戈壁灘或是草原荒涼之地,然後在自己不遭埋伏的情況下,以雷雨般的箭懲罰追趕者,直到他們的敵人被拖垮,被飢渴弄得精疲力竭,他們才一舉而消滅之。由於他們的騎兵的機動性以及他們的弓箭技術,這些方法相當有效。在從最初的匈奴到成吉思汗時期的所有草原居民中,這些方法都很少變化。對於所有那些由馬上弓箭手組成的部落,無論是東方的匈奴人或是西方的斯基泰人,這些方法都是共同的。正如希羅多德所陳述的,斯基泰人對付大流士就是採用同樣的策略。大流士及時地意識到這種危險,並且在這種"退出俄羅斯"可能終止災難的來臨之前就撤退了。有多少中國將領後來因為缺乏這種謹慎,他們受到匈奴人佯裝逃逸的蒙蔽而進入沙漠荒涼之地,在那兒遭到了屠殺呢?

至於匈奴在突厥-蒙古種各民族中的語言位置,一些作者,如白鳥庫吉傾向於把他們歸入蒙古種人。相反,伯希和從漢文譯本所提供的反復核對的幾次巧合中,認為全面來看,這些匈奴人應該屬於突厥種,特別是他們的政治領導人。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其族屬尚無定論,主要有突厥、蒙古等說。無文字。戰國末,常擾掠秦、趙、燕北邊,三國相繼築長城以拒之。冒頓單於在位(前209~前174)時,統一各部,建立國家,統有大漠南北廣大地區。老上單於(約前174~前160)時,匈奴勢力東至遼河,西越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草原游牧帝國。漢初,匈奴不斷南下侵掠。公元前200年,圍漢高祖劉邦於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北),遂迫漢朝實行和親,且歲奉貢獻,並開關市與之交易。然而,匈奴仍屢屢背約南侵,成為漢朝一大邊患。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曾3次(前127、前121、前119)大舉出兵反擊匈奴,匈奴勢力漸衰。漢代,匈奴由於天災、人禍及漢軍的打擊,發生過兩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現的五單於並立局面。結果是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於歸漢,引眾南徙陰山附近。公元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發西域各國兵遠征康居,擊殺與漢為敵的郅支單於,消滅了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公元前33年,漢元帝以宮人王嬙(昭君)嫁呼韓邪單於,恢復了和親。另一次是王莽篡漢後,匈奴的勢力有所發展。但到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邊八部擁立為南單於,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於的稱號,請求內附,得到東漢允許。匈奴又一次分裂,成為南北二部。南下附漢的稱為南匈奴,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

南匈奴屯居朔方、五原、雲中(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等郡,東漢末分為五部。至西晉,南匈奴人在逐步轉向定居農耕生活,但除了上層貴族生活習慣和文化教養受漢文化影響較深外,匈奴仍然聚族而居,社會結構變化不大。304年,匈奴劉淵建立政權,民族共同體開始瓦解,逐漸漢化。除劉趙政權外,十六國中的夏(赫連氏)和北涼(沮渠氏)也是匈奴支裔建立的。

公元91年,漢軍出居延塞(今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旗一帶),圍北匈奴單於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北匈奴戰敗後部分西遷,余眾後來歸附於興起的鮮卑。多數學者認為,西遷的北匈奴就是歐洲史上的匈人。

起源

中國部分史籍記載,匈奴人是夏朝的遺民。《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曰淳維。」。《山海經·大荒北經》稱∶犬戎與夏人同祖,皆出於黃帝。《史記索隱》引張晏的話說∶「淳維以殷時奔北邊。」意即夏的後裔淳維,在商朝時逃到北邊,子孫繁衍成了匈奴。還有一說認為,移居北地的夏之後裔,是夏桀的兒子。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獯鬻帶著父親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徙,即是中國所稱的匈奴。部分學者根據《史記》記載的後半段文字,認為匈奴原是山戎、獫狁、葷粥。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中,把匈奴名稱的演變作了系統的概括,認為商朝時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時的獫狁,春秋時的戎、狄,戰國時的胡,都是後世所謂的匈奴。還有一說,把鬼戎、義渠、燕京、余無、樓煩、大荔等史籍中所見之異民族,統稱為匈奴。還有人認為匈奴與先秦時期的北方少數民族不可混為一談,匈奴應是西方草原的一個游牧民族,戰國末期之前,還未游牧至中國北部。上述看法,在近現代學者中並未取得統一。由於匈奴的起源問題不能解決,匈奴的族屬與匈奴的語系也都成為懸案。

周朝

自西周起,戎族開始威脅中原王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後,犬戎部落攻陷鎬京,迫使平王東遷。戰國時林胡、樓煩多次侵擾趙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驅逐林胡、樓煩,在北邊新開辟的地區設置了雲中等縣。林胡、樓煩北遷融入新崛起的匈奴。戰國末期趙將李牧曾大敗匈奴。

秦朝

前3世紀匈奴統治結構分為中央王庭、東部的左賢王、和西部的右賢王,控制著從裏海到長城的廣大地域,包括今蒙古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中亞北部、中國東北等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命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

西漢

真正與匈奴進行大規模戰斗是在漢朝。漢初前201年,韓王劉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在白登(今山西大同東北)被匈奴冒頓單於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後用計逃脫,之後開始與匈奴和親。其後的文、景諸帝也是沿用和親政策以休養生息。到漢武帝時,漢朝從戰略防禦轉為戰略進攻。元朔二年(前127年)派衛青佔領河套地區,前121年派霍去病奪取富庶的河西走廊,前119年衛、霍分東西兩路進攻漠北。霍去病擊匈奴至今蒙古國境內狼居胥山,衛青東路掃平匈奴王庭。右賢王率領四萬餘人投歸漢朝,單於及左賢王逃走。漢朝在東部聯合烏桓,西部以和親(前105年,漢武帝封細君公主下嫁烏孫國王)、通商的方式聯合西域諸國,壓縮匈奴的空間。

前73年,漢與烏孫聯兵20萬進行進攻匈奴,直搗右谷蠡王庭。前57年匈奴分裂,郅支單於獲勝據漠北,呼韓邪單於前51年南下投靠漢朝。後來郅支單於則率部眾退至中亞康居(今巴爾喀什湖與鹹海之間,即阿富汗、烏茲別克、哈薩克一帶),呼韓邪單於占據漠北王庭。前36年,為了清除匈奴在西域的影響,甘延壽、陳湯遠征康居的匈奴,擊殺郅支單於。前33年呼韓邪單於娶王昭君與漢修好。

西漢時期的單於有: 頭曼單於、冒頓單於、老上單於、軍臣單於、伊稚斜單於、烏維單於、兒單於、呴黎湖單於、且鞮侯單於、狐鹿姑單於、壺衍鞮單於、虛閭權渠單於、握衍眴鞮單於、呼韓邪單於、郅支單於

東漢

48年,東漢初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呼韓邪單於之孫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附漢稱為南匈奴,被漢朝安置在河套地區。留居漠北的稱為北匈奴。89年到91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從此北匈奴就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187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之際,南匈奴發生內訌。195年,南匈奴參與了中原混戰,東漢蔡邕之女蔡文姬被擄掠去匈奴。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漢丞相曹操,蔡文姬歸漢。曹操將南匈奴分成五部。

漢朝之後

南匈奴南下漢化,一直居住在河套一帶,三國時期曹操把匈奴分成五個部。4世紀初,匈奴族的五部大都督劉淵在成都王司馬穎手下為將。乘西晉八王之亂之後的混亂時期,劉淵起兵佔領了北中國的大部分地區,自稱漢王,311年攻佔洛陽,316年攻佔長安,滅西晉。史稱前趙或漢趙。

匈奴的一支地位低下的族群稱為羯人。漢趙的大將羯人石勒自立,建立趙國,史稱石趙或後趙。後被氐人苻氏前秦所滅。

融入匈奴人中的月氏人,稱為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沮渠家族推後涼漢官段業為主,在現甘肅地區建立北涼。後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為北涼主。後被鮮卑人拓跋氏北魏所滅。

匈奴與鮮卑的混血後代稱為鐵弗人。鐵弗人劉勃勃被鮮卑拓跋氏擊敗後投奔羌人的後秦。後自認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連,在河套地區創立夏國,史稱胡夏。後被北魏所滅。

匈奴融入靠近高麗的鮮卑的宇文氏部落,進入朝鮮半島。後來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權,後被漢族外戚楊堅所篡。楊堅創立隋朝,統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國及南北朝時期,匈奴在中國歷史舞台上進行了最後一場演出。之後匈奴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從中國歷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華夏族為主體的漢族。

匈奴後裔漢化後,所改漢姓有劉、賀、呼延、萬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陝西、山西等地。

匈奴在東北亞之外的影響

北匈奴遠走歐洲,一部分在高加索,一部分在中伏爾加河地區(今天的俄羅斯韃靼自治共和國),一部分在下多瑙河(今天的保加利亞),一部分在中多瑙河(今天的匈牙利)。中亞匈奴,一部分與圖蘭低地民族融合(中亞兩河地區),一部分在阿富汗山區,一部分在印度旁遮普邦。 在3世紀末,這個幾乎消失了的民族突然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內,東征西討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匈奴人於350年左右進入了歐洲,隨後在稱為巴蘭比爾王的領導下開始了他們的征服戰爭,第一個目標便是當時稱為阿蘭的突厥人國度。

阿蘭人的滅亡

350年,當時的阿蘭國堪稱強國,阿蘭王傾全國之兵與匈奴軍戰於頓河沿岸,卻遭慘敗,阿蘭王被殺,阿蘭國滅,阿蘭余部最終臣服於匈奴。匈奴在西方史書第一次出現即伴隨著阿蘭國的滅亡,整個西方世界為之震動。滅亡阿蘭國後,匈奴在頓河流域附近逗留了幾年,然後在他們年邁的國王巴蘭比爾的帶領下繼續開動他們極具毀滅性的鐵蹄,踏向西方。

對日耳曼民族的征服

374年時,位於黑海北岸、日耳曼人所建立的東哥特王國是一個成立不久的國家。它遼闊的疆土東起至頓河,與阿蘭人接壤;西至德聶特河與西哥特人為鄰;南起黑海北至德聶斯特河的支流,普利派特河沼地;匈奴聯同被征服的阿蘭人,大軍進入東哥特領土,被曾被東哥特人征服的部落乘機造反,內亂以致東哥特人屢戰屢敗,終於475年投降。 東哥特人滅國後,匈奴人接著繼續向西,西哥特人以德聶斯特河為險,布兵防守,試圖擊匈奴軍於半渡。匈奴軍一邊在河對岸作勢佯攻,大部卻從上游乘夜偷渡再回攻。這邊西哥特人在河岸構築工事備戰正酣,卻不料被攔腰一頓痛打,數十萬人馬渡過多瑙河逃入羅馬帝國境內,並於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敗羅馬皇帝瓦倫斯,由此動搖了羅馬的根基,羅馬再也沒法控制管轄下的諸侯和領土。 匈奴人再征服北方的諸日耳曼部落,奪取了匈牙利平原。由此,起自黑海至多瑙河以北的大片地土,盡入匈奴人之手。

對拜占庭和色雷斯各省的進攻

395年冬,匈奴人攻入色雷斯,大掠而返。400年,匈奴人再次攻入色雷斯,以後對色雷斯連年侵擾。431年,東羅馬帝國不得已,答應每年向匈奴交納頁稅,並允許他們在境內的幾個城鎮同進行互市。 435年左右,阿提拉殺死與自己共同掌政的兄弟而大權獨攬。他對南俄羅斯和波斯帝國發動了一系列的突襲。不久他將目光投向了拜占庭,逼使東羅馬繳納更多的貢稅,並且不繼插手西羅馬帝國的外交事務。羅馬自然無法滿足這年年高升的貢稅,匈奴人則以此為借口於441年向拜占庭宣戰,大肆洗劫巴爾干半島,442年才被東羅馬的阿斯帕爾將軍阻截於色雷斯地區,被迫後撒。 443年,匈奴攻到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東羅馬全軍覆沒,不得已簽城下之盟,與匈奴訂立和約。

阿提拉的統治時期,盛極時的匈奴帝國

由448年至450年,匈奴帝國的版圖到了盛極的地步:東起自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這廣大區域的一帶附屬國,都有自己的國王和部落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

對西羅馬的侵略和匈奴帝國的瓦解

羅馬軍隊在教皇里奧一世的率領下,打敗阿提拉帶領的匈奴人。451年,在義大利本土,入侵的匈奴人被擊退。

450年,阿提拉轉而進攻西羅馬帝國,他帶著大約十萬名戰士渡過了萊茵河。在向前推進的一百英里內,匈奴軍團洗劫了位於現今法國北部的大部分村莊。羅馬將軍阿提紐斯組織了一支高盧羅馬軍團以抵抗正在圍困奧爾良城的阿提拉。在查隆丕尼的大決戰中,阿提拉終於被打敗。盡管匈奴人的戰力沒有被完全毀滅,這埸戰役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具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戰役之一,它阻止了整個基督教的覆滅和游牧民族控制歐洲的嚴重後果。 453年,阿提拉在迎娶日爾曼公主的第二天被發現死於動脈破裂。在失去了強有力的領導人之後,曾經稱雄一時的匈奴帝國面臨著崩潰的邊綠。異族的奴隸紛紛起來反抗,不同的派系為了爭奪統治權而激戰不休。匈奴帝國最終由於汪逹爾部落等新敵人的入侵而滅亡,從歷史的長河中消逝不見了。

影響

匈奴人在歐洲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但他們的帝國是短命的。他們的帝國很快被瓦解後,甚至整個民族也消失在歐洲的歷史和文化當中。匈奴人促成了歐洲歷史的發展,他們把叢林里的日耳曼人推上了歷史舞台,並與後者一起摧毀了羅馬人的時代。帝國的歷史消失後,多元化的封建國家政治開始了,一個幾乎延續至今的歐洲國家的主要劃分格局形成了。

匈奴後裔

有些學者認為匈奴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並入侵歐洲,與第4、5世紀侵入歐洲的匈人有血緣關系或系同一民族。匈人驅逐日耳曼人等野蠻民族使得蠻族大遷徙,從而滅亡羅馬帝國。

從史書中似乎找到了匈人即北匈奴的證據。關於匈人滅阿蘭國,是匈人首次出現在歐洲歷史典籍中,但這次戰役在中國典籍中也有記錄。《北史》中說:「粟特國,在蔥嶺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溫那沙,居於大澤,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里。先是,匈奴殺其王而有其國,至王忽倪,已三世矣」但粟特國並不是奄蔡,也不符合「居於大澤,在康居西北,去代一萬六千里」的條件,奄蔡卻符合,關於奄蔡,《後漢書》中說:「奄蔡國,改名阿蘭聊國,居地城,屬康居。土氣溫和,多楨松、白草。民俗衣服與康居同。」。《三國志》為:「又有奄蔡國一名阿蘭,皆與康居同俗。西與大秦東南與康居接。其國多名貂,畜牧逐水草,臨大澤,故時羈屬康居,今不屬也。」在中國古書中,「大秦」即為羅馬帝國。《史記》為:奄蔡在康居西北可二千里,行國,與康居大同俗,控弦者十餘萬。臨大澤,無崖,蓋乃北海雲。」《北史》中那段記錄的是該國遣使節到北魏。匈奴滅其國的「已三世矣」即75年,而遣使節到北魏為西元445年,正好為西元370年左右,與歐洲記錄一致。

另外,有少量的匈奴邦徹底消失在異國,在東、西羅馬帝國軍隊服役的匈奴軍人不少,大多駐扎在北敘利亞、北非洲與南英格蘭地區,有幾個匈奴邦隨西哥特人進入法國與西班牙,有一個匈奴部落隨東哥特人進入義大利。 有人認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匈奴的後裔,這個問題現在仍是個疑問。

匈奴語

《後漢書》中有一首《匈奴歌》,不少學者用蒙古語、突厥語、葉尼塞語言等進行過分析和解讀,都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

除此之外,匈奴的人名、部落名、地名和稱號都可以用來研究匈奴語。例如:「撐犁孤塗單於」據說在匈奴里有「天子」的意思,其中的「撐犁」(上古漢語*thrang rii)和「單於」(上古漢語*dar wa)分別和蒙古語的tngri「天」和daruγa「君主」相似。

關於匈奴語的來源,由於資料闕如,很難得到肯定的結論,有些認為匈奴人講蒙古語,而其他則認為他們的語言屬於葉尼塞語系。 http://..com/question/41670797.html?si=1

❻ 小汪糕點卡丟了去買東西可以直接報手機號嗎

小汪,糕點卡丟了,去買東西可以直接報手機號碼的,現在很多超市,商店都是用手機卡號注冊的優惠卡,你可以直接報卡號就可以了。

❼ 七小汪電影什麼時候上映

電影《七小汪》,於2019年8月12日通過Nickelodeon在美國首播。

《七小汪》是美國尼克兒童頻道推出的動作冒險系列動畫片,於2019年8月12日通過Nickelodeon在美國首播,並發行了同名玩具、圖書等相關商品。

該片講述了精通科技的10歲男孩Ryder(萊德)在拯救了6隻小狗之後,將他們訓練成了一組本領高強的狗狗巡邏隊。每個小狗都性格鮮明,也各有特長。

以萊德為隊長,德國牧羊犬Chase(阿奇)是超級特工,斑點狗Marshall(毛毛)擅長火中急救,可卡頗犬Skye(天天)掌握著各種航天飛行技術,混血犬Rocky(灰灰)是個維修能手,英國鬥牛犬Rubble(小礫)精通工程機械。

拉布拉多犬Zuma(路馬)最熟悉水中救援。之後還加入了兩名新成員,西伯利亞雪橇犬Everest(珠珠)擅長雪地救援,吉娃娃Tracker(小克)擅長叢林搜救。

還加入了雙胞胎金毛尋回犬狗狗Tuck(塔可)和Ella(艾拉),分別擁有身體變小和變大的超能力;第七季中加入伯恩山犬Rex(樂樂),是一位恐龍專家。以及第一位貓咪新成員野貓Wild Cat(狂野貓),是一位摩托車手。

大電影中加入了獵腸犬貝貝(Liberty)擁有許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再加上萊德提供的炫酷裝備支持,不管遇到多麼困難和危險的救援任務,他們還總是忘不了相互玩鬧,製造輕松的氣氛,而每次幽默樂觀的狗狗們總能順利完成任務。

❽ 去新加坡需要簽證嗎求告知

去新加坡需要簽證,新加坡簽證分為快捷城市和非快捷城市。如果您是快捷城市簽發的護照,很幸運,你可以很簡便的手續而且快速拿到新加坡簽證,還有可能獲批2年多次往返的新加坡簽證。如果去新加坡遊玩可以去:魚尾獅公園、克拉碼頭、佛牙寺很值得一去。

魚尾獅公園(Merlion Park),是新加坡面積最小的公園。1972年,前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為魚尾獅公園剪綵開幕。現公園已遷到浮爾頓1號的新家。魚尾獅公園內設有站台、購物商店和飲食店供遊人合照和休息,看台也能變成可容納100名表演者的舞台,觀眾坐在階梯上,就能背靠濱海灣,在星空下欣賞音樂會和精彩的表演。

❾ 英雄本色1這部戲里小馬殺小汪為宋子豪報仇,在楓林閣酒家放的那首閩南歌曲有誰知道叫什麼名字

是陳小雲演唱歌曲《免失志》,九十年代流行閩南歌曲,收錄於1990年發行專輯《福建燒酒金曲》,最初發行是在《吉馬大對唱》公司。

英雄本色小馬哥周潤發在楓林閣酒家時用作酒吧背景音樂。卓依婷也演唱過這首歌曲。

歌詞如下:

看著你啊像酒醉

茫茫目周格微微

我甲你甲你是知己

燒酒盡量扞來開

飲落去飲落去

無醉呀我無醉

飲落去飲落去

無醉呀我無醉

杯中沉浮無了時

小小失敗算什麼

啊 免失志免失志

機會若到滿滿是

(9)小汪去白俄羅斯了老電影擴展閱讀

南方沿海地區長大的人應該都聽過這首勵志的《免失志》。和眾多閩南歌曲如:《愛拼才會贏》、《金包銀》等,《免失志》流行於當時的舞廳酒吧等娛樂場所。另外,也因為旋律起伏激昂、歌詞勵志而廣泛流傳於沿海地區。

❿ 有一根長24米的繩,小張用去了它的8分之三,小汪又用去了它的6分之一,這根繩子

24-24X(3/8)-24(1/6)
=24-9-4
=1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