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烏鎮國際電影節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烏鎮國際電影節

發布時間: 2022-10-19 01:52:43

① 烏鎮戲劇節的基本簡介

浙江省嘉興市桐鄉烏鎮
烏鎮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自然景觀,完備的演出和接待能力為烏鎮舉辦戲劇節提供了設施支持,國內外戲劇大師和藝術界、文化界人士垂青烏鎮並非偶然。通過戲劇節,讓小鎮凝聚更多國際級大師們的氣場,烏鎮戲劇節將為這個千年古鎮帶來充滿生機的未來。 1、推動文化復興一千多年來,文化的淵源如此眷顧這個富庶的小鎮。曾經的烏鎮,鍾靈毓秀,孕育了數十位文化與藝術大師,他們胸懷水鄉的博大聰慧,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書寫了永不磨滅的濃彩重墨。歲月更迭,時代變遷,烏鎮,呼喚著文化藝術的復興。
2、培植本土人才
烏鎮戲劇節鼓勵青年戲劇導演、編劇、演員的創作與表現,給他們創造與世界一流大師學習交流的機會,給他們展示自己才華的廣闊舞台。戲劇節期間,青年競演讓他們嶄露頭角,小鎮對話讓他們暢所欲言;戲劇節之後,青年藝術家烏鎮駐地「1+1」創作項目讓他們有更大的空間成長發揮。
3、熏陶大眾審美
烏鎮歷史上很多文人墨客曾經從商,謂之鄉紳。他們深愛自己的故鄉,把推動當地文化藝術建設視為己任,這也是發起烏鎮戲劇節的重要初衷。
大眾審美的熏陶需要土壤,需要環境,也需要時間。烏鎮戲劇節是一個契機,這里既有陽春白雪的中外知名大戲,也有下里巴人的街頭古鎮嘉年華。11個日日夜夜,你進不進劇場,戲劇就在身邊,在小橋流水間,輪番上演。當有一天,藝術融入了小鎮的生命,融入了鎮民的血液,精神成為比物質更高的追求,那時,方是夢想成真。烏鎮夢,也是中國夢的一部分。
4、打造文化烏鎮
如果說的石橋流水木屋是烏鎮的面子,那麼傳統與現代交融並蓄的文化淵源就是烏鎮的內涵。烏鎮戲劇節不是「因烏鎮旅遊而生」,而是「因烏鎮而生」,文化烏鎮的視野並不僅於此。她是一扇窗,可以窺見烏鎮深厚的文化底蘊;她更是一扇門,通往更加燦爛的烏鎮文化明天。
烏鎮彷彿就是一個巨型舞台,每個置身於其中的人,都是舞台上正在揮灑與縱情的演員。戲里戲外,如夢似幻。 尤金尼奧・巴爾巴
戲劇節榮譽主席
劇場導演、演員訓練者、作家。1964年在挪威創立歐丁劇場(Odin Teatret),於1966年遷到丹麥的赫斯特堡(Holstebro),成為丹麥戲劇實驗場(Nordisk Teaterlaboratorium)。他導過32出戲,經常在歐洲、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演出。1979年,他創立了國際劇場人類學學院(ISTA,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Theatre Anthropology),一個包括演員、舞者、音樂家和學者的流動學校,一起研究肢體圖像的原則。他寫了很多書和文章,包括《紙作的獨木舟:劇場人類學指南》(The Paper canoe: A Guide to Theatre Anthropology, Routledge, 1994年出版)、《劇場:孤獨、藝術、造反》(Theatre: Solitude, Craft, Revolt, 1999年出版)、《灰燼與鑽石之地:我在波蘭的學徒生涯》(Land of Ashes and Diamonds: My Apprenticeship in Poland, 1999年出版)。得過無數的國際獎項及榮譽學位。 陳向宏
發起人 戲劇節主席
現任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向宏生於烏鎮,1999年開始白手起家對烏鎮進行保護與開發,是烏鎮保護的創始人、規劃設計師及組織實施者。他獨創性地在全國率先提出「歷史街區再利用」的保護思路。在實施對烏鎮歷史建築風貌的系統保護的同時,致力於文化傳承與發揚光大,歷時十餘年的親力親為,將一個默默無聞瀕臨消亡的江南小鎮打造成為世界著名的江南古鎮典範,並獲得了「2003年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陳向宏的商業創意融合其獨特的人文理念亦吸引了各界藝術家對烏鎮的垂青。 賴聲川
發起人 藝術總監
賴聲川是華文世界最著名的戲劇家之一。被《亞洲周刊》譽為「亞洲劇場導演之翹楚」、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稱他為「現今中文最頂尖的劇作家」,植基台灣,賴聲川和他所創立的【表演工作坊】促進了台灣現代劇場蓬勃多元的創意,也深刻地影響了當代華語劇場。美國《橘郡記事報》稱他為「台灣現代劇場的創造者……世界上很少劇場藝術家有賴聲川如此廣遠的成就」。 孟京輝
發起人 藝術顧問
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實驗戲劇導演之一。現為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藝術總監、北京蜂巢劇場藝術總監。他以辛辣、幽默、批判的戲劇功力,屢創劇壇奇跡,開創了當代戲劇的新面貌,為中國戲劇舞台多元化的新局面注入了活力。獨具個性的創造力及多元化的藝術風格,已經成為一種值得矚目的文化現象。代表作有舞台劇《活著》、《槍、謊言和玫瑰》、《混小子狂歡節》、《初戀》、《希特勒的肚子》、《羅密歐&茱麗葉》、《兩只狗的生活意見》、《蝴蝶變形記》、《柔軟》、《三個橘子的愛情》、《琥珀》、《空中花園謀殺案》、《愛比死更冷酷》、《艷遇》、《鏡花水月》、《關於愛情歸宿的最新觀念》、《臭蟲》、《堂吉訶德》、《戀愛的犀牛》、《百年孤獨》、《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思凡》等。著作有《先鋒戲劇檔案》、《新銳戲劇檔案》。 黃磊
發起人 總監制
黃磊是中國最著名的演員之一,以其豐厚的文學修養與濃重的文人氣質在影視界占據一席之地。在自編自導自演的電視劇《似水年華》,透過粉牆斑駁的江南古鎮、空靈剔透的愛情故事將黃磊的才華一並展現,不僅在中國各地造成回響,同時也引起社會大眾對於烏鎮的關注。從《人間四月天》、《橘子紅了》延續而來的「新人文」氣息使得浮躁的熒屏讓人眼前一亮、回味無窮。電視劇、電影、話劇,黃磊哪一個都不願意拋卻,但假如只能留下一個,黃磊的謎底是選擇留在舞台上。在演出《暗戀桃花源》四年裡,原本由於檔期原因打算只演9場的黃磊從頭到尾演滿了200餘場。在南方巡演中,由於賴聲川導演在香港另有工作,作為主演之一的黃磊更接替賴聲川出任該劇的「執行導演」。演員們用四個字來形容黃磊的導演風格——細膩精準。2010年,黃磊更參與了中國國家話劇院《四世同堂》的演出,並將在2013首屆烏鎮戲劇節出演該劇目角色。 丁乃竺
總策劃
丁乃竺是台灣及華人地區最著名的劇場製作人之一,同時也是令人尊敬的電影及大型活動製作人。1984年【表演工作坊】成立起,製作近六十部舞台劇,包括許多改變華語戲劇圈輪廓的重要經典作品,如《暗戀桃花源》、《如夢之夢》、《寶島一村》、《彈琴說愛》、《那一夜,在旅途中說相聲》等。舞台劇演出則有《摘星》和首演版的《暗戀桃花源》,創造了經典的角色雲之凡。電影製作有《暗戀桃花源》、《飛俠阿達》及《這兒是香格里拉》三部,獲多項國際影展大獎,包含柏林國際影展的卡里加里獎、東京國際影展等。曾任超級電視台創台副總裁。大型活動製作包括2009年《台北聽障奧運會開、閉幕典禮》、2010年《台北國際花博會開幕式》、2011年《台灣燈會在苗栗》等。現任【表演工作坊】行政總監。 陳瑜
總執行
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北京古北水鎮旅遊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資深的旅遊景區營銷和管理職業經理人,具有15年豐富的旅遊目的地景區銷售、品質管理和酒店運營管理經驗,同時,負責烏鎮旅遊品牌運營、媒體推廣、文化項目和重大活動的策劃落實,負責第一屆、第二屆戲劇節的總協調和總執行。

② 世界互聯網大會為什麼會選擇烏鎮

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這座千年古鎮再次舉世矚目。眾所周知,從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舉辦至今,烏鎮一直都是舉辦地並且已被選定為永久會址。

早在2012年烏鎮就實現WiFi全覆蓋,當地民宿客棧無數而且很早就實現O2O網路宣傳銷售訂票掃碼支付等業務。目前烏鎮擁有高標準的各類星級酒店13家,客房1600多間,可以供2500位賓客同時入住,大中小會議室100多個,包括大型會議室、大劇院、同聲傳譯廳。

③ 林青霞現身烏鎮,戴155萬鐲子,你覺得豪氣嗎

一代極品女神林青霞亮相為電影節助推。《如懿傳》的電影導演汪俊也在社交網路平台曬出了與林青霞的合影照片,65歲的林青霞依然氣場出色,但是很久對外公布現身的林青霞臉部看起來好像有一些「發胖」。粉絲們稱作「比較富態」,實際上最可以反映極品女神「富」的倒是她手裡戴著的哪條使用價值155萬的手鐲。

④ 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烏鎮舉行,為什麼這個地方如此受歡迎

其實「烏鎮」這個名字的拼音全拼Wuzhen本身就有一定的寓意。

W代表廣聯互通(wide connection)

U代表全球視野(universal vision)

Z代表充滿激情的想法(zealous ideas)

H代表人道主義關懷(humanitarian care)

E代表經濟收益(economic benefits)

N代表新的未來(new future)

這幾個詞串起來,其實能夠很好的概括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核心思想了。


世界互聯網大會包括烏鎮戲劇節都會要求舉辦地有足夠的基礎建設相匹配,相關的硬體設施能夠達標,有足夠的能力接納全球各地參會單位。烏鎮自上世紀90年代發展旅遊至今,在保留原有古典建築的基礎上增加現代化建設的投入,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烏鎮基礎配套建設完備。



⑤ 世界九大A類電影節分別是那幾個

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 、 柏林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華沙國際電影節、 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公布: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5)烏鎮國際電影節擴展閱讀:

世界上共有700個左右的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批准認可、並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性電影節大約有50個左右。這些電影節就其性質大概可以分為以下3類:

1、綜合性國際電影節

2、專業性國際電影節

3、地區性國際電影節

⑥ 烏鎮什麼時候去最好

1、烏鎮什麼時候去最好
4-5月、10-12月是烏鎮的最佳旅行時間,尤其是清明前後。4-5月:清明前後的烏鎮,有著典型的江南春景,景色獨好。一年一度的香市也在此間開展,能參與到各種極具特色的民情風俗活動。10-12月:11月底-12月初是杭白菊的採摘期,菊海花香四溢美不勝收,還能捎點新出產的杭白菊送親朋好友。 2、烏鎮玩幾天合適
2-3天合適。去烏鎮旅遊的話,如果時間緊湊一天的時間也可以遊玩遍烏鎮的景點,但是時間會比較趕,就是走馬觀花的看一下。所以如果時間充足的話,就最好玩個2-3天時間,能更好的體驗烏鎮這個古城鎮的風土人情,而且烏鎮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與傍晚。清晨,河道上會漫起薄薄的霧氣,彷彿夢境。傍晚,夕陽西照,遊人散盡,夕陽下的烏鎮是可以說是最美的,因此至少也得在烏鎮住上一晚,感受一下烏鎮的清晨和傍晚,所以2-3天時間是最好的。 3、烏鎮有什麼好玩的
在膠片中找兒時記憶
古老的膠片機、顫抖的光、細細的竹棍、跳躍的皮影……露天電影和皮影戲這些童年的記憶在都市裡幾乎已經銷聲匿跡,但是在烏鎮,仍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上演著。當然,走之前,別忘了去烏鎮老郵局寄一張自己拍的烏鎮明信片,讓明信片去旅行。泡壺綠茶臨水發呆如此的水鄉古鎮,泡上一壺當年綠茶,臨水而坐,發一會兒小呆,也絕不會有「蹉跎光陰」之嫌。烏鎮曾經最著名的茶館是訪盧閣,坐在茶館里,手捧香茶細啜慢抿,憑窗外望,看滿河碎波閃爍,看人在岸上走,輕舟從窗下河裡悠然劃過,心裡會覺得連那硬石橋也有了柔心腸、人情味。漫無目的閑步古巷制定周詳的游覽線路並非遊玩烏鎮的最佳方式。相反,隨性地漫步其中,一時興起時鑽入某條小巷,更能邂逅許多不一樣的烏鎮美景。驚喜總是藏匿於人煙稀少之地,閑步在幾米寬窄的巷子里,腳下的青石板被歲月磨得發亮,古老的門板散發出的木製香味彌漫著,猶如時光倒流置身於一段古老的歲月中。欣賞夜景到烏鎮最不能錯過的是東柵的清晨和西柵的夜景。東柵的清晨,河道上漫起薄薄的霧氣,整個詩畫水鄉沉浸在一片恬淡之中,原住民生爐紫煙,一個生活著的烏鎮出現在眼前。夜晚,燈光輝映中的西柵被勾畫得晶瑩剔透,燈光夜景最集中的地方是西市河,直讓人有恍然不知身在何處的驚嘆。古戲台賞花鼓戲古戲台是修真觀的附屬建築,為歇山式屋頂,飛檐翹角,莊重中透著秀逸,樑柱之間的雀均為木雕,非常精緻,在這里欣賞烏鎮有特色的花鼓戲是再好不過的事。 4、烏鎮必玩景點推薦
茅盾故居
推薦指數:★★★★★烏鎮茅盾故居是江南一帶常見的木架構建築,前後有兩幢房屋,前一幢的三間平房為茅盾的卧室、書房和會客室,書房邊還生長著茅盾先生親手種下的棕櫚樹。屋邊有一個小庭園,栽種著棕櫚、天竺、冬青、扁柏和果藤。後一幢是兩層小樓,用作廚房、飯堂、起居室。如今人們可以在這里感受當年的生活場景。宏源泰染坊推薦指數:★★★★★宏源泰染坊位於東柵景區內,始創於宋元年間。在這里,你不僅可以看到製作藍印花布傳統工序的演示,還能買些成品當作手信帶回家,曬場中隨風飄舞的藍白色花布也很有特色,長長的布帶看上去非常壯觀,適合拍照。老郵局推薦指數:★★★★★烏鎮郵局創辦於1903年,磚瓦結構的建築、西式的鐵門,透著厚重的歷史感。在這里能看到許多珍貴的郵政展品,而買張明信片,蓋上老郵局的戳,寄給遠方的親朋好友,更是一件浪漫而特別的紀念方式。昭明書院推薦指數:★★★★☆昭明書院坐落在西柵景區內,是南朝梁朝明太子幼年在烏鎮讀書的地方。如今,這里不僅可以看到古樸的魚池、牌匾,書院裡面還有一個小型閱覽室,時間充裕的話來讀讀書,也是很不錯的體驗。烏鎮木心美術館推薦指數:★★★★☆美術館的外觀簡約高貴,跨越元寶湖臨水而立,配上水中的倒影,拍出的照片有種寧靜的感覺。在館內共有5間永久性專館,長期陳列木心作品。展館包括繪畫館、文學館、獄中手稿館、影像廳等,並有兩座特展館,能看到包括「獄中手稿」在內的木心各個時期的畫作。烏鎮大劇院推薦指數:★★★☆☆烏鎮大劇院2013年5月建成使用,是首屆烏鎮國際戲劇節的主場館。劇院位於烏鎮西柵景區入口元寶湖畔,東面是景區生態停車場,西面是木心美術館,遊人可搭乘烏篷船或經由棧橋步行從小島上到達劇院。皮影戲館推薦指數:★★★☆☆烏鎮皮影戲館坐落在東柵景區翰林第,館內的皮影戲仍在日日演出。坐在長長的老闆凳上看一場皮影懷舊,是遊人體驗烏鎮藝術的理想選擇,《西遊記》等經典故事中的橋段,很受小朋友喜愛。更多關於烏鎮什麼時候去最好,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8e63f7161807657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⑦ 烏鎮游記

[游記]烏鎮游

翻開《中國交通圖》狠找了一陣烏鎮,卻沒有找到,它不象周庄一樣有個鮮艷的紅點,來表示它是個旅遊勝地。

第一次知道烏鎮,是看了一篇關於法國影星索菲瑪索的報道,說她在出席上海國際電影節,抽空去了一次烏鎮,看著她在水鄉間流露出的笑顏,卻微微感到一種震撼——我要去烏鎮。

打定主意,是受了好朋友的慫恿,他去過,說很值得去。這是個沒有什麼熱情和愛好而善良的人給我的建議,所以我覺得這的確可以接受。而機會又是那麼的好,上海承辦APEC會議,放假五天,隨便抽出一天就能可以了。

一天遊玩下來,沒想到便發起了高燒,也許是太興奮的緣故,也許是留一天安靜的時間讓我能夠重溫上一天的快樂。

很久沒有早起的習慣了,也許是很久沒有出門的關系吧,突然發覺久違了的朝陽噴薄而出,給天邊染上了玫瑰色的光彩。

到了指定的上車地點,很擁擠,現在會享受生活的人真多呀。一路行來,一路金黃,從來沒有注意到,原來出遊都是春天,一片的綠,一片的新。只有在四川的那段日子才見過這農家整片整片的燦爛。但不同的是,四川的田地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象一塊塊稠緞,而江南的田地中鑲嵌著一條玉帶,那時滬杭高速公路。在路的兩邊,竟然看到了木芙蓉花,這是在四川才有的花呀,怎麼竟然會出現在這江南的水鄉呢?我真有一點疑惑了,不是這一馬平川的地勢,真的會讓我認為這是在巴山蜀水之間呢!

進入烏鎮,先要過橋,一條東市河橫貫東西一鎮,一座廊橋架通南北兩街。橋名「逢源雙橋」是擇水而居的原故吧,只可惜沒有看一下這橋上是否有對聯,也許能從中得到此名的來源。不過,想來應該是這片水域繁衍了這里幾世的人,水而源,所以稱「逢源」吧,逢源也許有恰逢財源的意思吧。廊橋的出名是由一部美國大片「廊橋遺夢」而引發的,突然之間在中華大地上出現了很多具有古韻的、帶屋頂的橋。曾經見過武夷山的廊橋,名曰「花嫁」,應該是女兒出嫁的必經之路吧。這做雙橋,有著飛檐,卻不知為何在橋的中間用木雕花窗隔成雙橋,也許是現代交通「人行道」的古典版。

雙橋下是「財神灣」,幾畝見方的地方,由於今年秋天雨水不旺,帶著烏蓬的船兒吃水很淺,停泊在財神灣里,象是等著財神的到來。站在橋上,向西望去,兩岸枕河人家,青瓦白牆,沒有船在水面上的悠悠盪盪,更顯出了寧靜安詳。

過了雙橋,繞著財神灣來到了「香山堂」,一排烏黑的櫃台,懸頂掛著木刻的招牌,原來是葯鋪。

幾包包好的中葯掛在櫃台上面,隨著風而搖曳著,靠牆一溜的小閣抽屜,一看就是放中葯的,回過身來,看到一把切葯的鍘刀,一副桌椅,幾張發黃的字畫,……葯鋪原有著一種葯香,所以稱之為「香山館」很恰當,只是逗留一會,並沒有嗅到,也許是時間的長久而湮滅了,看著周邊簇新的家當,也許這以前根本就不是葯鋪,只是現代人用來招攬客人的噱頭而已。到是那斑駁無色的白木招牌,卻象是歷經過風雨飄搖的年代,如今靜靜地品著古鎮久而彌篤的韻味。

「香山館」葯鋪旁是一家茶館,在路途中,翻看了一本有關烏鎮的介紹,說其中的薰豆茶很有特色,看看這家茶館的水牌上有著這一色的茶,還有一種叫鍋巴茶,想著等我回程的時候可以伴著夕陽,坐這里歇一下腳,喝著這里的茶,那時候一定特別愜意。

往西行,一條古樸的小巷,兩排木門人家。小巷的石板路很平整,沒有高一腳低一腳的擔憂,但低頭確看到了一種古銅錢型的排水孔,很有創意。這里的先祖們恐怕沒有「士農工商」的失落感,而推崇著金錢的魅力。木門後的人家,拿來自家的茶葉蛋,玉米棒,臭豆腐叫買,所以一路走來,香味各異,只是急著看「百床館」就沒有時間飽一下口福了。

「百床館」徒有虛名,沒有一百架窗,但每一架床都只能用簡單的「漂亮」來形容了。說簡單,其實她們根本就不簡單。一架姊妹床,有兩層,裡面是床,有著飛鳳,想畢主人在上面曾經綴滿了香袋,而周圍的幔帳收斂了姊妹的私房話和笑聲;外層是放衣櫃的,真是「以人為本」方便了女兒家更衣。還有一架是嵌骨的床,窗上的雕花自不必說,雖然已經脫落的色彩仍然可以讓游者嘖嘖的贊嘆她們曾經的輝煌。在木質的床架上,嵌著骨質的圖案,象是在演繹著一個故事。不只是什麼骨,睡在上面陰森可怖,還能安然嗎?

「手工作坊」有著不一樣的熱鬧,擠進人群一看,原來是上了歲數的阿婆在織布和紡紗,這些是在電影電視上看熟了的東西,卻從來沒有碰過。仔細琢磨了阿婆的織布程序(現代人的通病,什麼都講究程序),也就是右腳,右手,穿梭,左腳,左手,穿梭,而已,就大著膽子甜著嗓音,請阿婆讓我試一下。當地的民風真夠淳樸的,一求就應,六個步驟,有關手腳的我還有模有樣,而穿梭就慘了,一看就是趕鴨子上架招示,引地自己哈哈一笑,算是織了兩根土布。一旁又看見一位阿婆在紡紗,左看右看沒有找出程序,看來是屬於KNOW-HOW一類的,阿婆也很和善的讓我試一下,很得意的坐在紡車前,只是右手一搖紡車,左手的棉線就斷了,折騰了幾下還是左手一團棉,右有空握柄。看來沒有一段時間的操練是不能聽到著嗡嗡的響聲的。走出作坊,阿婆們又是很麻利的在操作,一會又擠了個水泄不通。

一路走來,人還未到,先聞到了一陣酒香,櫃台和「香山館」的一樣,只是靠牆一溜的架子上放著一壇壇紅封白酒。一旁的幾張八仙桌旁,都坐著喝酒的先生們,伙計的吆呵輕重緩急象是在唱水鄉小調。一抬頭看到了「公生糟坊」的門牌,看這里生意的紅火象象是從遠古走來,源源流長。一聽有免費品嘗的酒,就湊個熱鬧去後面酒坊里看看。一條迴廊,廊前有著姑婆在賣「姑嫂餅」,吃慣了上海精緻點心的人,是不太喜歡這種簡單的食物的,但求一個新鮮,就買了幾個嘗嘗,也算是為品酒墊個底。口味果然是屬於地方風味的,也許就是麵粉加芝麻粉混合而成的東西,不過也算嘗過了。來到酒坊,看到兩個巨大的釀酒槽,裡面散發著醉人的味道,時間一長恐怕就要站不穩了。這里的人可真好,根本不吝嗇酒,為遠來的客人准備了一大缸酒,這個酒缸足可用來沐浴了,但不知白酒浴是否有美容養顏的效果。一個小杯三錢,一口酒一直爽辣到心口,連不喝酒的媽媽說好喝好喝,突然我發覺了我們家還有個酒仙。這種酒叫「三白酒」用白米、白面和白水釀就而成的。

從「公生糟坊」的後門,就看到了一片藍印花布從五六丈高的竹竿上一瀉而下、輕舞飛揚,女孩子很是留戀這里的花團錦簇,三五成群的在合影留念,男士們卻在一旁駐足觀望,不願意上前去湊個熱鬧,也許是嫌棄這女孩家的花哨,不願意沾染;也許是欣賞這美景盛收,不願意入畫。而我則呼的一身就竄了進去,拗了幾個造型,留下幾張倩影(還沒有洗出來,不知道效果可好),突發奇想,撩起了兩手邊的花布,權當是舞台上的水袖,做一個「水中照影」只可惜少了一點婀娜。這里是曬布場,位於作坊的後院。往前走,繞過幾個廳堂,來到了前面的展廳,這里成列的我並不陌生,有很多都是在上海的商店裡出售的東西:藍印花布服裝、包、傘……目光一轉,卻看到了一柄用藍印布做成的團扇。扇面上一個四五歲的幼童騎在一架自行車上,走上前一看,旁邊有一提款曰「瞻瞻底車,自行車」。這個「底」字很奇怪,也許是通假字吧,或是吳噥軟語的譯音,這么看來這副畫也許有點年頭。再仔細看看原來當作自行車軲轆的卻是兩把大蒲扇,蒲扇上的摺痕看上去確象自行車的鋼絲,真是一種童趣。根據題字我揣測著這畫也許是朱屺瞻的作品,由從畫的簡練古樸、清新幽默來看又覺得有點象是豐子愷的畫風。反正很喜歡就買了一把,拿在手中輕輕一搖,臉頰旁頓生清風,這扇兒搖走了秋日正午的艷陽。

出了「藍印花布作坊」繼續往西行,已經是中午十分,小巷旁的人家都打開了門兒,招攬著遊客嘗一下她家的水鄉菜餚,走進一家,向里看去,在臨近水旁的窗前,擺下了三四桌,每桌兩三個客,雖顯擁擠,卻很悠閑,沒有了再容納我們一行的地方,而我們也不願意在這里白白浪費了時間,信步出得門來,卻看見一奇怪的風俗,家家門前掛了一個裝白色肉皮的袋子,真是古怪的很。

小巷蜿蜒向前,卻不能一目將其看個通透,這也許就是韻味所在吧。繼續往前走了一段,來到了一個熱鬧的地方,兩個門一進一出,進口處懸掛著「茅盾故居」,在這小鎮出此大家,真是意外,但聽得知事的老人說這塊地方出過一個太子讀書處(明,昭和太子,想尋訪一下,卻已經沒有了蹤跡)兩個翰林,十幾個進士,幾百個舉子,在史冊上有名有姓的也有幾十位呢!真是卧虎藏龍之地呀,終於領悟了為什麼這里的人們並不以推崇「商」而汗顏,原來這里掘一塊就是漢土,掬一捧就是明水,整個的鎮子被千年的文化所承載,雖不比蘇杭的磅礴,而江南的文明卻缺不得這一角呀。如此出類拔粹的小鎮呀,因她的悠遠古樸而滋潤了一代代文化大家,而一代代文化大家又為小鎮添上了一道道的輝煌。

「茅盾故居」的碑比其間的房屋更讓人眼睛一亮,畢竟「茅盾」兩字遠比一座早年的局所更有內涵,更能讓人思想聯翩。一路從介紹茅盾生平的廳堂轉到了他的書房、灶間、飯堂,桌是普通的桌、灶是普通的灶,猜測著當這位大文豪對著這些留下他兒時點滴的地方,想的應該是什麼呢?

從「茅盾故居」的出口出來,終於透了一口氣,這位大家的故邸竟然讓我矜持地不能呼吸了。應該是被一位文人的曾經,一位文人的靈魂而震懾!……這邊的恍惚還沒有終結,那邊卻又引起了我的好奇。

站在「茅盾故居」的出口,一台頭就看到了「林家鋪子」,兩地之間的距離竟然近得超過了我的想像,彷彿翻閱一頁《林家鋪子》的時間,就能到達。鋪子很大,也很亮堂,可以想像當時的「林老闆」是如何苦心專營,來支撐起這里的頭面的。只是現在的「林家鋪子」已經物非物,人亦非了,這里沒有為從上海逃難人准備的「一元貨」了,有的是為從上海旅遊的人准備的工藝紀念品;沒有了林老闆的盤算,有的是林老闆從來沒有的富足。

出了「林家鋪子,往西走出十來步,眼前豁然開朗。被江南小鎮的拘謹和局促所壓抑的心情一下豁達起來。前方一塊空的場地,象是當地人用來集會用的。場地右邊是」修真觀「,應該是這里最有氣派的建築了,觀門是十六開雕花木門,門前樹著五六丈高的旗桿,觀門左右手有著數十米的紅木游廊,廊下和旗桿下掛這一溜紅燈籠,為這素色的水鄉平添了點姿色。」修真觀「是江南三座名觀之一,和蘇州的玄妙觀齊名。但這個觀前卻很古怪的沒有懸掛匾額,卻掛了一個大算盤,不知道意味著什麼?是警示人們為人不可太斤斤計算呢,還是提醒人們為自己多打算打算呢?

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進到裡面發現了更加荒唐的事情,「觀」應該宣言道家,但裡面卻供奉著菩薩。想必這里是一塊祥和的地方,既然宗教所宣揚都是行善,就將其合二為一了吧。觀中沒有香火,也沒有什麼出家人,但仍然不缺善男信女在佛像前頂禮膜拜。幾尊簇新的彩粉菩薩,沒有金身菩薩那麼的威嚴,到是和牆壁上水粉的《王母出遊圖》相應成趣。

從「修真觀」的後門一拐,就進到了「夏同善翰林第」,江南的宅地不同北方的四合院四四方方,這里前一個廳堂,後一個迴廊,左一棵桂樹,右一株芭蕉,盡顯著江南園林的景緻和典雅。正廳成列著一套紅木傢具,暗褐色散發著悠遠的靈光,隨著別人的聲音,抬頭向上看去,從匾額的兩邊的牆里各伸出一個木階,上面放著兩個紅漆木盒,上面兩個金字「誥命」,屋主一定是曾經享受過皇家的恩崇,只是這敢恩帶德的供奉方式有點奇怪。夏同善是個清朝的官,從介紹中知道了他曾經是光緒皇帝的老師,還為「楊(乃武)白(小白菜)案」上奏朝廷,使得楊白冤案得以昭雪。

「夏同善翰林第」的正門隱在了修真觀迴廊的後面,所以出來後又來到了修真觀的外場,只是這會兒人多了起來,從修真觀對面的戲台上傳來了絲竹之音。一群當地的農家阿婆圍在台前,津津有味地傾聽著這桐鄉花鼓戲。我也上去湊個熱鬧,但什麼也沒有聽懂,而這戲台卻值得品位。戲台底高兩米,中間一扇烏門,應該是登台的地方,看戲不能太靠前,站在六尺開外的算是第一排,前面的空地銜接兩邊的街道,所以並不因為有了戲台就阻擋了來往客人的通途。戲台上三面有雕花木窗相圍,隱隱在窗後是司琴的位子。台上的唱者應該是50開外的老者,濃妝艷抹的油彩沒有辦法掩蓋眼角的魚尾,而演的卻是個生角,有生角這應該是一出才子佳人的戲吧,只是左右張望才在幕簾後面綽約出一個「阿婆佳人」。鎮老矣,戲亦老矣,沒有年輕人的追捧,就只能剩下老人們農閑時的自娛自樂了。再向戲台的屋頂望去,兩個飛檐巧角,型如秋雁南飛;屋檐的上面卻塑著插著背靠旗的武生,好象一出「三英戰呂布」的好戲由台上打到了天上。這邊絲竹未定,那邊卻響起了開戲鑼鼓,又是什麼地方在演戲呢?

我尋聲向西,鑼鼓是從一間房中傳出,裡面黑乎乎的,擠進裡面仔細瞧,原來是在背光的地方正上演著「皮影戲」,這可是第一次看皮影戲。一道白布掛在前面,左右兩棵樹,算是布景,一會一陣鑼鼓響,主角出場了,一個是孫悟空,一個是什麼魔王的,早就是耳熟能詳的故事了就免去了對白的麻煩,而老的小的也只是看個熱鬧罷了。一會兒孫悟空和魔王都變換了身型,一個是仙鶴,一個是條蛇,又是一陣的猛打,終於孫悟空勝利了(料想中的結果),此時仙鶴悠閑的在樹旁梳理著羽毛,姿態輕盈,很傳神。戲的時間很短,也就五分鍾吧,卻讓我領略了一番別樣風情。

近來身體一直不太好,沒想到到這里走走的感覺是那麼的奇妙,想必是在大城市住久了的緣故,用老話說離地氣太遠了,如今踏在這塊土地上,也算是一種情結的解脫吧。

烏鎮的風情看了七八九了,但還沒有吃午飯呢。根據旅遊小冊子的介紹,烏鎮的傳統美時還真不少呢。找了個飯庄看來不錯,上樓,此時已過了用餐的時候,只幾桌上堆著殘羹冷炙,而吃飽喝足的人好象並沒有盡興,還在聚在一起山聊海聊的。我們選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點起菜來。紅燒羊肉、三珍醬雞、荷葉粉蒸肉當然是要來的,問起店家怎麼賣時,店家說你們兩人可以來半斤羊肉,半隻雞,一個荷葉包,再來一個時興素菜,開洋野開花,再來一個湯。我點了個昂刺魚豆腐湯,但18塊一大碗嫌太多了,正嘟囔著就聽到店家說那麼來10塊錢吧。真夠周到的。菜的味道的確不錯,特別是羊肉和湯,10塊錢的湯並沒有比18塊錢少多少,吃了一碗飯還想來一碗,店家一邊忙著收攏隔壁的桌子,一邊朝旁邊一弩嘴說,吃多少自己去盛吧。瞧,這里的民風夠淳樸的吧。

民以食為天,只要口中有東西可嚼,就覺得天下為我至尊了。此時也已走到了鎮的西頭,過了一座「應家橋」,橋頭一處「訪盧閣」。「訪盧閣」是個茶鋪,比起「財神灣」的茶鋪可要大多了。裡面已做滿了喝午茶的客人了,眼見門口一桌兩位小姐,相對而坐,瞧裝扮應該也是遊客。一個人面前放著透明玻璃茶盅,一白一綠兩杯茶,相當好看。綠的茶中有豆,應該是薰豆茶,但白色的象酒釀,怎麼也猜不出是什麼。問了這里的茶博士,她一邊指掛在門口的白色肉皮一邊告訴我這就是鍋巴茶。我這是才看清這「肉皮」原來是掛在門口的鍋巴呀。一回頭看兩個小姐已經離去,不知道是中午吃得太飽還是這茶吃不慣,兩杯一白一綠的茶只淺淺地動了一點。

往前走了一段,幾家店鋪顯示出一派濃濃的商業氣氛,一路逛來,布鞋店、竹器店、陶器店、裝裱店……不經意的一抬頭,看到一個斗大的「當」字嵌在一面牆上,應該是到了當鋪了。信步走向前,雙手舉過頭頂,剛剛能碰到「當」字的底邊,不禁感嘆好大的氣派呀。從當鋪的獅頭釘門走進庭院,來到了這家名曰「匯源典當」的當鋪,一排兩米高的櫃台威嚴而立,想像著在鼻子上架著眼鏡的老先生那張不苟言笑的臉,更是陰森可怖。櫃台的高度和櫃台上木製的欄桿,是為了防止舊時當當的人搶錢所做的防範措施。如今,我也可以進到內堂,看一看這森嚴的店鋪裡面是什麼?從邊門繞進裡面,見每隔三尺的櫃台前就有一個窗是收貨和給錢的處所,一群孩子們,占據著這些地方,用手在桌子上拍地咚咚作響,有些還嫌不夠威嚴,索性用腳配合著手踩出一串串聲響。如今的人們也只有從一些老戲里才看得到當鋪當時的情景,但它畢竟是過去財富的象徵,所以引得這些不懂事的小孩來模仿店裡收受典當人財物的狀況。此時,看到牆上掛著一塊牌子,分成四行,一、三行掛著漢字;二、四行掛著數字,看旁邊的介紹說這是「朝牌」,是當鋪用來計算當票過期日子的東西,只是這里計算日期是用的中國的百家姓的排列方式,也許作為習字的基礎教材,「趙、錢、孫、李」是必修課,就象我們口中的「A、B、C、D」一樣。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隨著河水流走了,我一天的游覽也將結束了,一路沿河的南岸向回走,南岸沒有北岸的喧嘩,只有千年的青石板路和上面的迴廊,不少的遊人坐在廊下,看著水兒悠悠或歇口氣兒,或想著心事。在那一邊有十幾個老人,坐在午後的暖陽中,系數著他們舊時的故事。真羨慕他們的悠然,想著等我老了也找個這樣的地方,和著我的朋友們,講述著這里和那裡的故事,你願意一起來嗎?

後記:

用了一周的時間,終於寫完了《烏鎮游記》,畢竟這次的出遊是快樂的,所以留下來的也是快樂。

但在遊程中有點遺憾:沒有向文中一開始想像中那樣,在夕陽下喝茶;在藍印花布作坊拍的照片也暴光了,還有一些地方如:余榴梁錢幣館、江南木雕成列館的印象不深了,所以沒有留下什麼筆墨;沒有從水路上更進一步親近這水鄉古鎮。這里是需要慢慢來體味的,就象看到四幅一組的水粉畫,題為「春」、「夏」、「秋」、「冬」四時的景緻和心情一定也是不一樣的。一點遺憾能讓我更多的發揮想像去想我沒有親歷的東西,也不是很好嗎!

⑧ 為什麼世界互聯網大會會選擇在烏鎮舉行

其實「烏鎮」這個名字的拼音全拼Wuzhen本身就有一定的寓意。

W代表廣聯互通(wide connection)

U代表全球視野(universal vision)

Z代表充滿激情的想法(zealous ideas)

H代表人道主義關懷(humanitarian care)

E代表經濟收益(economic benefits)

N代表新的未來(new future)

這幾個詞串起來,其實能夠很好的概括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核心思想了。

至於為什麼代表科技前沿的互聯網大會要選在這個小小的古鎮舉辦呢?我覺得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烏鎮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蘊

「經濟有達沃斯,電影有戛納」,說的就是在達沃斯會舉辦世界經濟論壇會,在戛納會舉辦國際電影節。而「達沃斯」與「戛納」都是能體現舉辦國特點的小鎮。既然中國要舉辦世界性的大會就會選擇如「達沃斯」與「戛納」具有一樣意義的小鎮,而這個時候「烏鎮」就進入眾人視野中。

烏鎮隸屬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蘇州市吳江區,地處江南水鄉。要知道,自古以來,江南地區就被稱作「富裕之地」「魚米之鄉」。烏鎮恰好又是典型的江南地區漢族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更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

而烏鎮最早有人居住的時間,卻要追溯到了六千多年前了,在鎮東「譚家灣古文化遺址」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獸骨等,經過鑒定之後該處屬於馬家浜文化類型,處於新石器時代。

當然不僅因為烏鎮歷史悠久,而是因為烏鎮現存的環境極為能代表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烏鎮的建築以磚木結構明清建築為主,至今保存有20多萬平方米的明清建築。眾多的深宅大院,是舊時商賈巨富和官員隱世之處。

二、烏鎮的交通非常發達

烏鎮的交通方便地理位置優越。 地處江浙滬「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高速、高鐵四通八達,交通極為便利,方便全世界各地前來參觀游覽,地理位置適合舉辦大型世界會議會議。

在上海、杭州、南京,都有烏鎮的旅遊專線,所以如果是坐飛機到這三個城市,都可以直接轉這種旅遊專線到達烏鎮。如果是坐火車,那麼直接坐到嘉興,在嘉興汽車站可以換成汽車到烏鎮。

三、互聯網基礎設施相當完善

世界互聯網大會包括烏鎮戲劇節都會要求舉辦地有足夠的基礎建設相匹配,相關的硬體設施能夠達標,有足夠的能力接納全球各地參會單位。

烏鎮自上世紀90年代發展旅遊至今,在保留原有古典建築的基礎上增加現代化建設的投入,經過將近20年的發展,烏鎮基礎配套建設完備。

早在2012年烏鎮就實現WiFi全覆蓋,當地民宿客棧無數而且很早就實現O2O網路宣傳銷售訂票掃碼支付等業務。目前烏鎮擁有高標準的各類星級酒店13家,客房1600多間,可以供2500位賓客同時入住,大中小會議室100多個,包括大型會議室、大劇院、同聲傳譯廳。

在去年,烏鎮共每年接納500多萬遊客各類會議700多個,包括烏鎮戲劇節、中法年會、微軟大中華區年會等等。

四、最重要的原因——美

可以網路圖片自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