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歐美電影前出現WB什麼意思
WB是華納兄弟娛樂公司的英文縮寫。
華納兄弟娛樂公司(Warner Bros. Entertainment, Inc.),簡稱華納兄弟(Warner Bros.),成立於1918年是全球最大的電影和電視娛樂製作公司之一。
華納兄弟包括幾大子公司,包括華納兄弟影業、華納兄弟製片廠、華納兄弟電視公司、華納兄弟動畫製作、華納家庭錄影、華納兄弟游戲、DC娛樂公司和CW電視台。目前,該公司是華納傳媒 旗下子公司,總部分別位於美國伯班克和紐約。
(1)國外電影製片廠廠標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1904年,華納兄弟成立了以匹茲堡為總部的Duquesne Amusement & Supply Company發行電影。幾年內,電影發行業務發展到了四個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開始嘗試製作電影。
1918年,在好萊塢日落大道成立了華納兄弟片廠。山姆和傑克·華納負責製作電影,而哈利和亞伯特處理在紐約的財務和發行事宜。1923年4月4日,在獲得銀行家Motley Flint的資助下,上述機構正式合並為華納兄弟影業公司(Warner Brothers Pictures, Incorporated)。
公司的第一筆重要交易,是從劇作家大衛·貝拉斯科手上獲得了Avery Hopwood在1919年出版的百老匯音樂劇《淘金女郎》(The Gold Diggers)的改編權。
然而真正讓華納兄弟小有名氣的是一條叫任丁丁的狗,它是被一位美國士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從法國帶回來的。這位狗演員在當時很有名氣,從1922年開始,領銜主演了10多部電影。
傑克·華納支付任丁丁每周1,000美金的酬勞,任丁丁對當時尚缺乏電影製作經驗和實力的華納兄弟公司初期發展上功不可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wb
㈡ 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片頭的雕像是什麼
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片頭的雕像是一座名為工人與集體農庄女庄員的雕塑。
1947年,工人和集體農庄女庄員雕像成為莫斯科電影製片廠的標志。從那以後,在電影製片廠製作的每一部電影開始前,觀眾都能看到拿著錘子和鐮刀的男女形象。
2003年雕像進行修復,2010年才再次亮相。此時,雕像又有了高大的基座(34.5米高),於是,總高度接近60米的工人和集體農庄女庄員成為俄羅斯第五高的雕像。
製片廠片頭雕像來源
1937年,蘇聯女雕塑家穆希婀,為在巴黎舉辦的「國際藝術、技術與現代生活博覽會」創作了這件大型雕塑,並把它聶立在巴黎國際博覽會的蘇聯館頂部。該雕塑為不銹鋼制,高24.5米,在不同光線照耀下,可顯現出不同的絢麗色彩,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強烈的時代感。
作品一經問世,立刻贏得了世界性聲譽,成了新生的蘇維埃國家的象徵。後來。蘇聯政府把它立在蘇聯國民經濟成就展覽館門口,象徵社會主義經濟欣欣向榮。
㈢ 看電影時,看到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標志——那個閃閃發光的五角星以及聽到相應音樂的名字是什麼
就是《解放軍進行曲》嘛。
㈣ 電影製片公司放映在開頭出現的標志性圖標有哪些
20世紀福克斯~~最經典的一個
雪山上面一個弧形星星~~~派拉蒙
還有個獅子,貓和老鼠開頭的那個
夢工廠~~~一個小孩子坐在月亮上釣魚
盾牌裡面一個WB是華納
迪斯尼的城堡
哥倫比亞的女神拿個火炬
估計也就這幾個國際上比較牛的公司了
㈤ 電影公司的名字
華納
華納兄弟電影公司(Warner Bros.)1923年由H.B. 華納和J. 華納兩兄弟建立。 娛樂就是讓人忘情,別的什麼也不是。華納深信這一宗旨。 1992年惠特尼·休斯頓的《保鏢》雖有凱文·科斯特納助陣,但反響一般。華納高層認為人們已對愛情片厭倦。於是加大了對科幻片的熱情。《蝙蝠俠》始終是華納的名牌系列,在1995年和1997年又陸續出了續集《永遠的蝙蝠俠》和《蝙蝠俠和羅賓》,一時之間,蝙蝠俠簡直成了華納科幻片形象的代言人。 1996年《蒸發密令》和《龍卷風》讓華納出盡了風頭,連喬丹也屈尊獻「身」出演了《空中大摜籃》。而在1998年《超完美謀殺案》使華納更上一層樓。 對愛情片的淡化並不意味著放棄,1995年《廊橋遺夢》和1997年《安娜·卡列尼娜》證明華納還是能拍好愛情片,盡管此時他們還是玩票。1999年的華納毀譽參半。《睜大雙眼》引來人們惡評如潮,一部《聖女貞德》的問世讓法國人不太高興。可是一部《駭客帝國》卻封住了所有的批評華納的人的嘴。這部片子很適合時代,盡管網路時代在現實中目前還不會產生這種恐怖。
㈥ 誰知道八一電影製片廠廠標是什麼樣的我說的是不是電影上的,是圖案。
看看這個是否滿意:
㈦ 電影的標志
疫情期間,大家在家裡的時間越來越多了,考慮到最近片荒,小編也是重新刷了許多的港式老片,比如周星馳的作品,最佳拍檔系列,不得不說,港式老片雖然現在看來特效粗糙,劇情也沒有太好,但是製作卻很用心,鏡頭調度出色,演員演技也好。
不得不說,在早年港片確實是亞洲電影之光,經濟的快速起飛也帶動著娛樂產業的發展,由此也有不少電影公司在這個時代誕生,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下。
一、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要說香港電影公司代表,邵氏必須有姓名,其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由邵逸夫擔任總裁,產片量在當年呈壟斷市場之態,總發行超過一千部電影。邵氏旗下四大導演:李翰祥、胡金銓、張徹、楚原都風格鮮明,影響深遠。
最後,說一句邵氏公司的logo,如今看起來確實有點.......其實最初設計者的想法很簡單,就是Shaw Brothers的簡寫,參考的就是美國華納兄弟,只不過幾年之後,SB的含義就變了。
代表作品:《盜劍》《奪魂鈴》《流星蝴蝶劍》《天涯明月刀》《楚留香》等
二、嘉禾電影公司
提到了邵氏,那麼嘉禾就不能不說,在早年嘉禾和邵氏分別占據了香港電影市場的半壁江山。不過可惜在90年代後期,產片量逐年飆低,因此年輕一點的廣東朋友可能沒什麼印象。
而隨著2007年,嘉禾老闆鄒文懷將其轉手橙天娛樂之後退隱,公司更名為橙天嘉禾。這個一手栽培出李小龍、成龍、張曼玉等巨星的傳奇公司,也終究翻過了其輝煌的篇章。
另外,嘉禾電影的logo也是很魔性,它開始是黑底屏幕,然後紅色的長方塊,然後四塊長方形依次閃出,圍成一個方形,小時候看真的覺得很可怕,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看的嘉禾大多都是恐怖片,所以對這個logo也算是有陰影了。
代表作品:《唐山大兄》《五福星》《胭脂扣》《跛豪》《甜蜜蜜》等
三、新藝城影業有限公司
新藝城崛起於嘉禾和邵氏的斗爭正熾之時,起初,新藝城以創作之神速聞名圈內,其影片的劇本創作周期,通常都是在3-7天完成。能如此高產,離不開由麥嘉、石天、黃百鳴、徐克、施南生、曾志偉、泰迪羅賓組成的「七人創作小組」的群策群力!
不過這種多人掌權的公司實際上很容易會產生利益分歧的,新藝城在之後也就此散夥。
代表作品:《英雄本色》《監獄風雲》《最佳拍檔》《陰陽錯》《阿郎的故事》等。
四、東方電影
東方電影是在,新藝城解體之後,黃百鳴於1992年創立了東方電影公司。其發行的影片,以喜劇類居多,質量良莠不齊。
代表作品:《滿漢全席》《白發魔女傳》《花田喜事》等
五、電影人製作公司(UFO)
這家公司由曾志偉、陳可辛、阮世生、張之亮等人創立,發行電影精品數量很多。該擅於製作一些文藝愛情片,喜歡探討性別和取向問題。
代表作品:《流氓醫生》、《搶錢夫妻》、《金枝玉葉》等
六、星輝海外有限公司
這家公司大家應該就很熟了,沒錯它就是星爺周星馳於1996年創辦的電影公司,專門拍攝高質量、高娛樂性的電影。
代表作品:《食神》《喜劇之王》《少林足球》等
七:寰亞電影
其成立於1994年,在產片數量與質量上都是業界佼佼者。發行影片多次選送柏林電影節、康城電影節。老闆林建岳財力雄厚。
代表作如:《無間道》《天下無賊》等
八、永盛電影公司
成立於1987年,創始人為向華強和弟弟向華勝。有錢有資源,早期知名度較低,但是幾部爆款電影下來,一下就名氣大振。
代表作品:《賭神》、《逃學威龍》、《鹿鼎記》等
九、銀河映像
由杜琪峰、韋家輝創立,是專注於香港本地電影的電影製片廠商,得益於杜琪峰天才般的才能,銀河映像出品的電影幾乎沒有爛片一說。
代表作品:《槍火》《暗戰》《一個字頭的誕生》等
十、英皇電影
該公司由楊受成創立於1999年,實力雄厚,大腕雲集,發展迅猛,近年來內地能看到的電影很多都有它的身影,同時,其也是國內為數不多還具有超高影響力的香港老電影公司。
代表作品:《無名之輩》《無雙》《邪不壓正》《紅海行動》等
最後,你有什麼喜歡的香港電影嗎?
㈧ 片頭logo是自由女神(好像就一女的拿著火把的那種)的, 請問一下是歐美那個電影製片商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是美國一家發行電影與電視的製片公司,現屬索尼影視娛樂公司。該公司成立於1919年,原名CBC電影行銷公司,1924年1月10日改名為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與米高梅公司(於2010年11月3日宣布破產託管)同為美國歷史悠久的電影公司。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標志是一位手持火炬的女人,從1993年沿用至今。
(8)國外電影製片廠廠標擴展閱讀:
主要榮譽:
哥倫比亞電影集團公司以其八十年的積聚成為好萊塢最主要的製片廠之一,其片庫擁有5,000多部經典影片,其中包括12部「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得主。2005年,索尼影視娛樂有限公司以48億美金收購好萊塢另外一家主要的電影公司-米高梅電影公司,進一步確立了哥倫比亞電影集團公司在好萊塢乃至全球電影娛樂行業領先的地位。
㈨ 好萊塢電影公司標志
納兄弟影業公司(Warner Bros.)1923年4月由哈里·華納、阿爾伯特·華納、山姆·華納和傑克·華納四兄弟創建。當時總部設在美國紐約,製片廠設在好萊塢附近的伯班克。華納兄弟1917年開始在紐約從事電影的發行放映業務,建立華納公司攝制影片是業務的擴展。1925年接管維泰葛拉夫製片公司,並於1927年攝制、發行電影史上第一部有聲影片《爵士歌手》,從而使華納公司於30年代初進入了好萊塢8大電影公司的行列。華納公司在30年代以拍攝強盜片、歌舞片和傳記片著稱,尤以E.G.魯賓遜、J.賈克奈、H.鮑嘉等人主演的強盜片最有觀眾。傳記片中也有不少受歡迎的作品,如P.茂尼主演的《左拉傳》(1937)等。華納的影片一般都比較樸素、緊湊,成本也較低,其主題都或多或少與30年代初發生的美國經濟危機有聯系。50年代美國電影蕭條時期,華納把財力轉向製作電視系列片。6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地採用向獨立製片人投資的製片方式。它成功地拍攝了《窈窕淑女》(1964)、《誰害伯弗吉尼亞.沃爾夫》(1966)、《邦妮和克萊德》(1967)等。1967年加拿大發行電視片的七藝公司買下了華納公司,改名為華納—七藝公司。兩年後,華納—七藝公司又轉讓到一個大企業集團金尼全國服務公司手中,改組為華納交流公司。這個公司經營的業務范圍甚廣,製片和發行影片僅是其中的一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