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國外的電影藝術館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外的電影藝術館

發布時間: 2022-10-17 22:51:03

㈠ 歐洲的電影學院,不要太多錢的有那些

歐洲電影學院Top 20
歐洲電影學院Top 20
德國:1. Hochshule fur Filmkunst und Fersehen (HFF) Muenchen
HFF成立於1967年,它不但是柏林電影節的官方組織者之一,而且還是德國著名導演維姆·文德斯(Wim Wenders)的母校。
Tel. (00)49 89689570
http://www.hff-muc.de
比利時:
2. L\'Institut national des arts et spectacle (比利時國家高等舞台藝術和傳播技術學院,簡稱Insac)
Insas是隸屬比利時法語地區政府的國立學院,成立於1962年。學院的教學目的是培養擁有舞台藝術和傳播技術,具備電影創作實踐能力和相關技術的專業人才。該學院繼承了比利時國內外優秀的電影教學傳統,長期以來致力於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學水平。(註:1.Insas在中國駐比利時使館提供的比利時高等藝術學校認證名單上 2.它相成績最優秀的一百位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
('Tel. (00)32 25119286
http://www.insas.be
丹麥:3. Den Danske Filmskole(丹麥國立電影學校)
('丹麥國立電影學校建校於1966年,實行大學四年制。它在電影聲像、製片以及電影剪輯、導演教學等領域享譽全歐洲,是著名導演拉斯馮提爾(Las Von Trier)(Dogme精神的首倡者?)的母校。
Tel. (00)45 32686400
http://www.filmskolen.dk
西班牙:
4. Escuela Superior de Cinema i Audiovisuels de Catalunya (Escac)
Escac是西班牙唯一被西班牙電影藝術科學院承認的私立學校,同時也是法國國立高等路易盧米耶學院(Louis-Lumiere)的合作夥伴。
Tel. (00)34 937361555
http://www.escac.es
5. Escula de Cinematograffa y del Audiovisual de la Comunidad de Madrid (馬德里電影學校,簡稱Ecam)
馬德里電影學校是一所歷史悠久的電影學校,提供三年制的大學教育。西班牙著名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 Almodovar)曾經在該校就讀。
Tel. (00)34 915121074
http://www.ecam.es
匈牙利
6. Szinhazi es Filmmuveszeti Egyetem (Szfe)
Szfe建校於1863年,由奧匈帝國皇室一手創立。它在1948年改為現名,成為匈牙利目前唯一的電影藝術學院。它實行五年制教育,師資力量享譽全歐洲。
Tel. (00)36 13188111
義大利
7. Scuola nazionale di Cinema (義大利國家電影學校,簡稱SNC)
義大利國家電影學校創辦於1935年,是義大利新寫實主義派大師米開朗基羅· 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和著名女演員歌迪亞·卡汀娜(Claudia Cardinale)的母校。該校以嚴格的招生標准而聞名,一年僅招生50人。
Tel. (00)39 0672294319
http://www.snc.it
波蘭
8. Lodz(波蘭羅茲國家美術學院)
該校是波蘭唯一一所實行歐洲LMD學制的電影學院,師資力量強大。另外它還是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安傑伊·瓦依達(Andrzej Wajda),克日什托夫·基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等波蘭知名導演的母校。
Tel. (00)48 426748139
http://www.filmschool.lodz.pl
捷克
9. Filmova a Televizni fakulta akademie (布拉格電影學院, 簡稱Famu)
該校成立於1947年,擁有極高的學術聲譽。它不但提供大學和碩士階段的教育,還開設了博士階段和短期培訓(英語授課)的課程。
Tel. (00)42 221197211
http://www.amu.cz
英國
10. The 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 (英國國家電影電視學院,簡稱NFTS)
英國國家電影電視學院成立於1971年,由英國政府一手創辦。目前由歐洲電影學院(European Film Academy, EFA)的院長Pik Powell擔任校長,提供MA教育和短期培訓課程。
Tel. (00)44 1494731425
http://www.nftsfilm-tv.ac.uk
11. The London film school (倫敦電影學院,簡稱LFS)
倫敦電影學院始建於1956年。該校最大的特色在於實行與眾不同的管理體制:它讓所有學生都成為該校旗下一家非營利性公司的成員,進行實踐式學習。在這種體制下,由於至少每三個月就能參加一次電影製作,它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很高的實踐水平。
Tel. (00)44 2078369642
http://www.lfs.org.uk
法國公立大學/學院
12. 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des metiers de l\'image et son (國立高等音像職業學院,簡稱Ensmis或Femis)
'國立高等音像職業學院成立於1943年,下設劇本、導演、製片、剪輯、圖像、聲音、布景七大分部,培養了如諾埃米·勒維沃斯基(Noémie Lvovsky)、萊提希雅.馬松(Laetitia Masson)、阿諾德-德斯普里欽(Arnaud Desplechin)、弗朗索瓦·奧宗(Francois Ozon)等知名導演。
Tel. (00)33 153412100
http://www.femis.fr
13. L\'Ecole nationale superieure Louis-Lumiere (國立高等路易盧米耶學院, 簡稱Ensll國立高等路易盧米耶學院是由盧米耶兄弟製片公司和萊昂·高蒙電影公司於1926年聯合創辦的。該校以對學生的要求嚴格聞名,它在追求教育專業化的同時,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全才」型的電影人才。
Tel. (00)33 148154010
http://www.ens-louis-lumiere.fr
14. Le Studio des arts contemporains-Le Fresnoy (勒弗諾瓦當代藝術學院)
依託該校龐大的客座藝術家群,勒弗諾瓦當代藝術學院致力於填補影視後期製作領域的空白。勒弗諾瓦當代藝術學院被認為是技術圖像領域高等學業的權威。
Tel. (00)33 320283800
http://www.le-fresnoy.tm.fr
15. L\'Institut europeen de cinema et d\'ausiovisuel (南錫二大歐洲音像電影學院,簡稱Ieca)依託南錫二大的師資力量和硬體環境,Ieca自1973年以來就一直致力於培養兼具技術能力和影視藝術的復合型人才。
Tel. (00)33 383177979
http://www.univ-nancy2.fr/IECA/
法國私立大學/學院
16. L\'Ecole superieure libre d\'etudes cinematographiques (高等自由電影研究學院,簡稱Esec)
高等自由電影研究學院成立於1973年,它的目標是培養「創作輔助」型的人才,使學生能夠憑借扎實的本領和專業資格,加入視聽職業行業,並能很快晉升到頂級職位。 文憑得到法國國家承認。
Tel. (00)33 143424322
'http://www.esec.e
17. L\'Ecole internationale de creation audiovisuelle (Eicar)
由著名導演兼製片人VULIN先生創建的EICAR國際電影學院成立於1995年,前身為Actorat電影學院。該學院位於巴黎十三區的義大利大道,與國家博物館為鄰。富有遠見的VULIN先生在創院之初即將之定格為國際化,因為他懂得多文化的碰撞融合將成為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EICAR是一所專門培訓影視人才的專業院校,由法國教育部負責實施教學計劃,招收法國及世界各地的學生。畢業生文憑得到業內認可,就業前景看好。
Tel. (00)33 153791000
http://www.eicar.fr
18. L\'Ecole superieure de realisation audiovisuelle (法國影視視聽技術學院,簡稱Esra
法國影視視聽技術學院是一所成立於1972年的私立學校,致力於培養影視專業人才。下屬聲音技術學院、三維動畫製作學院及繼續教育學院。該學院畢業生文憑得到業內領域的一致認可。本學院在巴黎、雷恩、尼斯有三家分校
Tel. (00)33 144252525
http://www.esra.e
19. Le Conservatoire libre cinema francais (法國自由電影學院,簡稱CLCF)
法國自由電影學院成立於1963年,是一所提供導演助理、場記員和剪輯師3個專業培養課程的影視學院。學院專長為攝影平台實踐,在學校畢業生中,有許多都已成了當今法國影視界製片、後期製作和監制方面的專業人士;而學校的國外留學生在回國後也都成了他們本國影視業界的高級管理人才
Tel. (00)33 140361919
http://www.clcf.com
20. L\'Institut international de l\'image et son (國際音像學院,簡稱IIIS)
Tel. (00)33 130690017
http://www.iiis.fr

㈡ 哪些美國大學的藝術博物館值得去

美國人評選的最好的大學藝術博物館包括:

  • 哈佛藝術館

  • 佛羅里達大學的Harn

  • 密歇根大學的UMMA

  • Indiana的藝術館

  • 耶魯的Art Gallery

  • 明尼蘇達的懷斯曼藝術館

  • UT Austin的布蘭通藝術館

  • 諾特丹的Snite

  • 羅德島設計學院藝術中心

  • 曼荷蓮

  • 楊百翰藝術館

  • Ole Miss的密西西比館

  • 瓦薩學院的弗朗西斯·萊曼藝術中心

  • UVa的Fralin

  • 達特茅斯的Hood

  • UCLA的Hammer博物館

  • Michigan State U的藝術館

  • 埃默里的米歇爾·卡洛斯博物館

  • 堪大的Spencer

  • 阿默斯特學院的Mead

  • 威斯康辛麥迪遜的Chazen

  • 杜克的Nasher

  • 史密斯學院的藝術館

  • 斯坦福的Cantor

  • UC Berkeley的藝術館兼太平洋電影藏館

㈢ 外國電影本國電影哪個有趣

與其直接回答哪個有趣哪個沒趣,不如給你看一些數據,讓你自己感覺一下:
美國1776年成立。1893年,發明電影視鏡愛迪生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大眾放映。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 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這些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當時的產量是每月400部,主要的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

好萊塢的製片公司是自1912年開始相繼建立的,各公司大多經歷了初建、合並、更名、鞏固的過程。隨著1928年雷電華影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組建,1929年美國製片公司體制的結構明確形成。它們包括 5家較大的影片公司,即派拉蒙(組建於1914)、20世紀福克斯(始建於1915,合並於1935)、米高梅(合並於1924)、華納兄弟(1923)和雷電華(1928);3家較小的公司,即環球(1912)、哥倫比亞(1924)和聯美(1919)。這便是通稱的「八大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少歐洲導演陸續來到好萊塢,為美國電影繼續佔領歐洲市場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10月 6日又首映了由A.克羅斯蘭導演、A.喬生主演的有歌唱、對白、聲響的《爵士歌手》,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故事片。
在整個30年代,盡管電影觀眾的人數時有起伏,但總的趨勢是上升的,其中大多數觀眾把看電影當作一種逃避和解脫。為了滿足觀眾不斷增長的需求,好萊塢的影片生產從以製片人為中心改變為以製片人為單元的製片模式,各大公司的組織結構大同小異。這種「製片人單元」的模式保證按照既定的配方和規格生產出供應全國影院的合格產品。

1946年電影觀眾的人數創造了紀錄,這使好萊塢在戰後一兩年間表現得十分樂觀,許多演員、導演(包括他們在戰爭中培養出的助手)回到好萊塢,以新的熱情投入影片製作。從戰後開始直至50年代初期,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最後一段繁榮時期。

美國電影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和挑戰。到1953年,電影觀眾人數與1946年相比減少了一半。為爭奪觀眾,早在20年前即已發明出來的寬銀幕電影此時開始成為與電視競爭的手段。自1947年起,「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開始調查好萊塢左翼人士。1948年,華盛頓特區聯邦法院判處好萊塢十君子,1951年又繼續加深和擴大對電影界人士的迫害。許多人被指控為共產黨,800 餘人被列入黑名單。這場迫害極大地損傷了美國電影的創作元氣。

60年代後期以後,美國的專業電影製作和理論教育有了發展。許多綜合大學里陸續設置了電影學院、電影系或專業,著名的有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電影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的影劇系和紐約大學的電影製作、電影理論、影劇劇作 3個系。只就電影理論學科來說,獲得電影博士學位的人數由60年代中期的 200人激增至2000人。各種理論研究機構和學會的發展,各種電影學術性刊物(如《美國電影》、《電影季刊》、《廣角》、《電影雜志》)的繁榮,為美國電影研究提供了條件。

票房巨片是從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1975)和盧卡斯的《星球大戰》(1977)開始的。他們運用當代工藝技巧製作的傳統類型片(災難片、科學幻想片)引起強烈的反應,並導致美國電影的製作和票房收入直線上升。

長期以來,美國只把電影看作是娛樂手段,把好萊塢當成生產故事和幻想的工廠,因此首先注意影片的商業價值。但是,70年代前後,美國電影學術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1967年,在華盛頓和洛杉磯兩地成立了美國電影研究院(AFI)。電影資料館遍布全美。8大影片公司於60年代先後解體或轉產之後,影片和檔案大量捐贈給上述資料館和各大學的電影研究中心,對研究本國電影傳統、保護本國電影文物起著很大作用。

美國電影評獎活動中除影響最大、歷史最久的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奧斯卡金像獎以外,重要的還有各大影評人學會獎和好萊塢外國新聞記者協會「金球獎」等。主要的國際性電影節有芝加哥國際電影節、洛杉磯國際電影展覽、紐約國際電影節和舊金山國際電影節。…………………………………………………………………………………………………………………………………………………………………………………………………………………………………………………………………………
中國1949年成立。中國電影誕生於1905年。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1925~1927年間,上海先後成立140家中小型電影公司;廣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攝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開拍《火燒紅蓮寺》後又形成一股武俠片熱潮。此後的4年間上海各公司拍攝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燒」、「武俠」、「神怪」之類光怪陸離、粗製濫造影片。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聯影片公司試製成功蠟盤發音有聲影片《歌女紅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華光片上有聲電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國第一部片上發音影片《雨過天晴》。到1935年,中國完成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的過渡。

1930年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先後於上海成立了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的抗日戰爭爆發,電影界的有識之士深感時代需要反映現實的影片。繼「國防文學」口號提出後,1936年2月,「國防電影」作為電影創作口號也被提出。1936~1937年7月,上海各電影公司拍攝出一批不同題材樣式和內容的國防電影。

在國民黨統治區,1938年,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黨參加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的領導工作 ,直接地推動了抗戰電影的發展。中國電影製片廠在政治部三廳領導下,迅速投入抗戰電影的攝制及其他工作,拍攝多部表現軍民英勇抗戰的影片。國民黨直接領導的中央電影攝影場和1935年成立於太原的西北影業公司也拍攝了宣傳抗日的故事片和新聞紀錄片。香港到1937年6月底為止,成立了南洋、大觀等50多家拍攝粵語片的電影公司。隨著抗日戰爭爆發,香港愛國電影工作者拍攝了抗戰題材的影片。1941年,時裝片取代古裝片,新華、藝華、國華、金星等10幾家影片公司,出品80多部影片,時裝片有60部。

在日本佔領區,日本帝國主義1937年8月21日在長春成立「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簡稱「滿映」)。後在北平(今北京)成立華北電影股份有限公司。1939年於上海成立中華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偽將新華等幾家影片公司合並,成立中華聯合製片有限公司(簡稱中聯)。1943年5月12日將以上電影機構合並 ,成立中華電影聯合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影)。中聯和華影在4年中拍攝近130部故事片,有宣揚所謂「中日親善」、「共存共榮」的等影片,為迷惑中國觀眾,也拍攝了不少以戀愛為中心的影片。在抗日根據地,1938年,在八路軍總政治部領導下,延安電影團用僅有的兩部攝影機拍攝長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1942年又完成長紀錄片《生產與戰斗結合起來》。新四軍淮北根據地於1942年購得16毫米攝影機 ,拍攝了有關新四軍生活的影片素材,1946年剪接完成長紀錄片《新四軍的部隊生活》。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宣傳部和國防部分別接管了上海、北平、長春、南京等地的電影產業。在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的領導下,一部分革命和愛國的電影工作者進入由中央電影攝影場改組的中央電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電)各廠,利用國民黨的電影基地,拍攝進步影片;另一部分參加進步電影的基本陣地昆侖影業公司,對文華、國泰、大同等民營影片公司也採取團結、支持、爭取和協作的方針,使之拍出進步影片。這一時期上海共有20多家小電影公司,拍攝了約40部影片,其中大部分渲染謀殺、間諜、偵探、心理變態或描寫所謂家庭愛情糾葛等。在解放區,1946年成立延安電影製片廠。1946年10月成立東北電影製片廠(簡稱東影),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17輯大型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以及木偶片《皇帝夢》、科教片《預防鼠疫》、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動畫片《瓮中捉鱉》、翻譯片《普通一兵》。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時期。50年代初期,上海原各私營電影製片廠聯合組建為公私合營的上海聯合電影製片廠,於1953年並入上海電影製片廠。這樣,故事片的生產完全由長春、北京、上海3家國營廠承擔。為了培養人才,上海、北京先後成立電影學校,北京的電影學校後成為中國唯一的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但是,由於在電影創作指導思想方面過分強調電影的政治宣傳作用,造成題材單一的傾向。
1956年,毛澤東同志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文學藝術和科學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故事片生產由1951年年產10多部逐漸增加到1957年年產40多部。1957年文化部舉辦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一次優秀影片評獎 。

1957年,隨著反右派斗爭的擴大化,對一些影片和藝術家也進行了錯誤的批判。1958年又拍攝了許多報道性宣傳大躍進中某些虛假的「新事物」的影片,又一次干擾了電影的創作。不久,中央逐步糾正了大躍進中「左」的錯誤,周恩來對電影界也提出了注意影片質量的要求,促使中國電影事業在1959年形成一個繁榮時期。但是不久,在反右傾運動中,電影界又批判所謂的資產階級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加之三年自然災害,膠片、器材等嚴重短缺,電影生產又逐步下降。1961年,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傳部重申堅決貫徹雙百方針,糾正了違背藝術規律,對文藝創作進行簡單粗暴的批評干預的「左」的思潮,制定了改善文藝工作和電影工作的一些管理條例。使60年代初期的電影走入正軌,到1965年,形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第二個電影創作高潮。與此同時,電影放映單位從1949年的400多個發展到1965年的20363個 。到1965年為止,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共發行1213部長短影片。但在1966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電影界百花凋零,萬馬齊喑。粉碎四人幫後,電影事業獲得發展。1979年10月鄧小平代表黨中央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文藝路線基本是正確的,總結了歷史的經驗教訓,糾正了過去提出的「文藝服從政治 、文藝從屬政治」的偏頗提法 ,重申執行雙百方針。1977年電影生產開始復甦,1980~1984年平均年產量達120部左右。

1985年,由陳凱歌指導,張藝謀擔任攝影的《黃土地》革新了中國電影敘事語言,標志著第五代導演真正崛起。中國第五代導演正式開始登上歷史舞台,帶領中國電影迅速發展。由此可見,20世紀90年代初是中國電影和中國電影人第一次在國際影壇大放光彩的時期,優秀影片和優秀演員不斷涌現,短短五、六年間多部作品和多位影人獲得國際大獎。2002年12月14日《英雄》的公映終結了內地電影市場近十年的低靡期,拉開了中國商業大片的帷幕,被認為是中國電影「大片時代」的里程碑,對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張藝謀的《英雄》還能在媒體引發廣泛的價值觀層面上的嚴肅批評和爭論,這種情況今天難以重現。一是互聯網的速食文字使爭論大多停留在意氣和口水,二是國產電影在商業道路上越發「成熟」,早早摘除了可能在意識形態上帶來的麻煩。…………………………………………………………………………………………………………………………………………………………………………………………………………………………………………………………………………

1、從電影的發展來看,美國的基礎就比我們扎實,完善的體系比我們早了好多好多年。此乃中國電影先天不足。
2、有一部分政治原因。導致電影不能很純粹的電影。某局躺槍。
3、電影從業人員水平參差不齊。
4、我們總想一年趕超歐美,三年世界第一,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到蛋。
5、大家拍電影都是為了掙錢,但是我們純粹為了錢,導致其他的不太在意,吃相有點難看啊喂。
6、大家從最早就被美國大片洗腦,導致我們認為大片就應該是這樣的,不得不說,美國的文化戰爭玩的確實牛逼。

㈣ 國外自然博物館有哪些

外國博物館外國博物館,主要是西方博物館,一般劃分為藝術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和特殊博物館四類。 ▲藝術博物館,包括繪畫、雕刻、裝飾藝術、實用藝術和工業藝術博物館。也有把古物、民俗和原始藝術的博物館包括進去的。有些藝術館,還展示現代藝術,如電影、戲劇和音樂等。世界著名的藝術博物館有盧浮宮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等。 ▲歷史博物館,包括國家歷史、文化歷史的博物館,在考古遺址、歷史名勝或古戰場上修建起來的博物館也屬於這一類。墨西哥國立人類學博物館、秘魯國立人類考古學博物館是著名的歷史類博物館。 ▲科學博物館,包括自然歷史博物館。內容涉及天體、植物、動物、礦物、自然科學,實用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博物館也屬於這一類。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巴黎發現宮等都屬此類。 ▲ 特殊博物館,包括露天博物館、兒童博物館、鄉土博物館,後者的內容涉及這個地區的自然、歷史和藝術。著名的有布魯克林兒童博物館、斯坎森露天博物館等。 ▲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自然保護區、科學中心和天文館以及圖書館、檔案館內長期設置的保管機構和展覽廳都劃入博物館的范疇。 ■中國博物館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在1988年前都是被劃分為專門性博物館、紀念性博物館和綜合性博物館三類,國家統計局也是按照這三類博物館來分別統計公布發展數字的。 中國博物館事業的主管部門和專家們認為,在現階段,參照國際上一般使用的分類法,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將中國博物館劃分為歷史類、藝術類、科學與技術類、綜合類這四種類型是適合的: ▲歷史類博物館以歷史的觀點來展示藏品,如中國歷史博物館、中國革命博物館、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景德鎮陶瓷歷史博物館、北京魯迅博物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等。 ▲藝術類博物館主要展示藏品的藝術和美學價值,如故宮博物院、南陽漢畫館、廣東民間工藝館、北京大鍾寺古鍾博物館、徐悲鴻紀念館、天津戲劇博物館、聚通源刺綉博物館等。 ▲自然、科學類博物館以分類、發展或生態的方法展示自然界,以立體的方法從宏觀或微觀方面展示科學成果,如中國地質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台灣昆蟲科學博物館、中國科學技術館、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等。 ▲綜合類博物館綜合展示地方自然、歷史、革命史、藝術方面的藏品,如南通博物苑、山東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內蒙古自治區博物館、黑龍江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等。

㈤ 成龍電影藝術館的場館展示

藝術館將運用先進的展示技術和手段,形象生動地展示相關內容。成龍從影以來悉心收藏的大量道具、服裝、劇照、獎品和榮譽證書、聲像資料等實物原件或復製品將在藝術館中展示,還將設立成龍的藝術工作室和慈善工作機構,具備小型文藝演出活動、電影動作設計工作空間和新聞發布會等功能。

㈥ 世界知名的藝術展都有哪些

o.1

威尼斯雙年展 La Biennale di Venezia
成立時間:1895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將於2017年5月13日至11月26日期間舉行
該屆策展人:Christine Marcel(2017年)
追溯雙年展的發展歷史,首先要提的是創始於1895年的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它開啟了世界藝苑中雙年展的大門,成為義大利對外的藝術窗口,是世界眾多雙年展中規模最大的。

No.2

卡塞爾文獻展 Documenta
成立時間:1955
舉行周期:5年
近期展覽:第14屆卡塞爾文獻展將於2017年6月10日至9月17日期間舉行
該屆策展人:Adam Szymczyk(2017年)
文獻展的起緣原只是當時德國聯邦園藝展的一個周邊活動,卻由畫家卡塞爾及大學教授 阿諾德·博德(Arnold Bode) 及其友人的提議,將「藝術朝聖者的麥加」的想法,以回顧、文件及改造形式呈現二十世紀初,近五十年藝術歷史的進程,展覽「1945年後的藝術」(Art After 1945)包括野獸派及未來主義等大師作品回顧,第一次便吸引了超過十三萬人潮,展覽空前成功。

No.3

惠特尼雙年展 The Whitney Biennial
成立時間:1932
舉行周期:2年(某段時間為1年)
近期展覽:第78屆惠特尼雙年展將於2017年春季舉行
該屆策展人:Christopher Y. Lew,Mia Locks(2017年)
成立於1930年的惠特尼美術館,被譽為「美國當代藝術風向標」,以推廣美國當代藝術為宗旨。在1932年由葛楚·范德伯爾特·惠特尼女士(Gertrude Vanderbilt Whitney)創立,為求表現出亞美利堅共和國的多種族社會型態,惠特尼雙年展以廣義的「美國藝術家」來規范參展者的名單。

No.4

歐洲宣言展 Manifesta
成立時間:1996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11屆歐洲宣言展將於2016年舉行
該屆策展人:Christian Jankowski(2016年)
宣言展在創始之時並沒有選擇一個固定的地點為展覽的展場,而是每一屆都在不同的歐洲城市舉辦。由此,宣言展也被稱為「游牧(Nomadic)」的雙年展,其意圖是要從歐洲當代藝術和文化集中的中心城市出走,去發掘更多的可能性。這一個嶄新的雙年展的設想,旨在鼓勵推動歐洲的青年藝術,宣言展暨歐洲當代藝術雙年展。

No.5

光州雙年展 Gwangju Biennale
成立時間:1995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10屆光州雙年展已於2014年9月5日至11月9日期間舉行
該屆策展人:Jessica Morgan(2014年)
該屆主題:Burning Down the House(燒掉房子)
在一定意義上,光州雙年展地創立是對1980年「光州慘案」悲劇事件的一種紀念。(1980年5月光州市民在一次針對軍政統治地示威遊行中與軍人發生沖突,導致了成百上千手無寸鐵的市民的死亡。這個事件被稱作「光州慘案」。)不僅對韓國的藝術界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樣也是這座城市對於整個國家的所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的體現。

No.6

卡耐基國際藝術展 Carnegie International
成立時間:1896
舉行周期:3到5年
近期展覽:第56屆卡耐基國際藝術展已於2013年10月5日開幕,於2014年3月16日落幕
該屆策展人:Daniel Baumann,Dan Byers,and Tina Kukielski(2013-2014年)
卡耐基國際藝術展在美國匹茲堡的卡內基藝術博物館(Carnegie Museum of Art)舉行,創始於1896年,僅僅在第一屆威尼斯雙年展後一年。此展覽每隔三到五年一屆,旨在對當代藝術世界的新的進展進行考察,呈現植根於歷史、空間感和趣味性之中的新的聲音。

No.7

聖保羅雙年展 Bienal de Sao Paulo
成立時間:1951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32屆聖保羅雙年展將於2014年9月10日至12月12日期間舉行
目前策展人:Jochen Volz(2016年)
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由1951年義大利實業家馬塔拉佐(Francisco Ciccillo Matarazzo Sobrinho)所創立。自1957年第四屆開始,聖保羅雙年展便固定在這座由建築師尼邁亞設計的雙年展館舉行。 "聖保羅雙年展"承襲威尼斯雙年展的組織模式,同樣以"國家館"、"國際展"和"巴西藝術"作為雙年展架構的三大樑柱。聖保羅雙年展自成立以來,一直是巴西最重要的藝術活動,被視為聖保羅藝術文化現代化與國際化的重要像征,是巴西極少數具有世界格局與國際聲望的藝術展覽。

No.8

沙迦雙年展 Sharjah Biennial
成立時間:1993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13屆沙迦雙年展將於2017年舉行
該屆策展人:Christine Tohme(2017年)
沙迦,距離迪拜僅9公里車程,是唯一一個在阿拉伯海灣及阿曼海灣均有海岸線的酋長國,其首府沙迦市,是該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曾授予沙迦「阿拉伯世界文化之都」的稱號。經過10年的努力,沙迦影響了整個海灣地區的藝術格局,這里擁有成功的藝術家居留計劃、充足的資金、五個展覽場所和常規公共項目。

No.9

伊斯坦布爾雙年展 Istanbul Biennial
成立時間:1987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14屆伊斯坦布爾雙年展已於2015年9月1日至11月1日期間舉行
該屆策展人: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2015年)
第一屆(1987)國際藝術展即邀請國際名藝術家Marcus Lupertz, Michaelangelo, Pastoletto, Gilberto Zorio等蜚聲國際的藝術家。參展作品國內部分來自土耳其藝術家、畫廊及收藏家,國外部分則為奧大利、瑞士、波蘭、南斯拉夫等國。

No.10

里昂雙年展 La Biennale de Lyon
成立時間:1991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13屆里昂雙年展已於2015年9月10日至2016年1月3日期間舉行
該屆策展人:Thierry Raspail(2015-2016年)
1991年由里昂當代藝術館館長Thierry Raspail創立,現已成為法國最重要的藝術展覽。

No.11

哈瓦那雙年展 Bienal de La Habana
成立時間:1984
舉行周期:2年或3年
近期展覽:第12屆哈瓦那雙年展已於2015年5月22日-6月22日期間舉行
該屆策展人:Wifredo Lam當代藝術中心的8位策展人
哈瓦那雙年展以聚焦非西方藝術家而獨樹一幟,首屆哈瓦那雙年展僅僅邀請了來自加勒比和拉丁美洲的藝術家,而後才逐漸將邀請范圍擴展至中東、非洲和亞洲。哈瓦那雙年展另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它的策展策略,每一屆都是由哈瓦那Wifredo Lam當代藝術中心的團隊策展,這一團隊式的策展方式也導致了雙年展經常延期,如原本計劃於今年舉辦的第12屆雙年展已被推遲至2015年舉行。

No.12

柏林雙年展 Berlin Biennale
成立時間:1998年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8屆柏林雙年展已於2014年5月29日開幕,於8月3日閉幕
該屆策展人:Juan A. Gaitán(2014年)
德國柏林當代藝術雙年展是由柏林當代藝術雙年展公司舉辦、KW當代藝術研究院的藝術總監、班收藏家及贊助人創辦;宗旨在開放空間中實驗、辨認、批判藝壇的最新趨勢,給予年輕藝術家機會去接觸更廣闊的觀眾層面。

No.13

悉尼雙年展 The Biennale of Sydney
成立時間:1973年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20屆悉尼雙年展將於2016年3月18日-6月5日期間舉行
該屆策展人:Stephanie Rosenthal (2016年)
悉尼雙年展的前身是一項「當代澳洲藝術獎」的選拔和展覽活動,由著名企業家Franco Belgiorno-Nettis創建並資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相當活躍。作為南半球歷史第二悠久的雙年展,悉尼雙年展現已發展為大規模且極具國際影響力的盛會。

No.14

達喀爾雙年展 DAK』ART
成立時間:1990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12屆達喀爾雙年展將於2016年5月開幕
該屆策展人:Simon Njami(2016年)
達喀爾雙年展最初的構想為視覺藝術和文學主題交替的展會,而後於1996年確立為主要關注非洲當代藝術,旨在鼓勵和推動非洲年輕藝術家的發展。

No.15

利物浦雙年展Liverpool Biennial
成立時間:1998年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九屆利物浦雙年展將於2016年7月9日至10月16日期間舉行
該屆主題:時光與年代
利物浦雙年展以「英國當代藝術雙年展」自居,並強調主辦地利物浦的城市特徵,要求參展作品與該城市息息相關,並邀請藝術家為當年雙年展量身定製新作品,體現作為港口城市的超地域性的文化特徵。

No.16

上海雙年展 Shanghai Biennale
成立時間:1996年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十屆上海雙年展於2014年11月22日開幕,於2015年3月31日閉幕
該屆策展人:Anselm Franke (2014年).
該屆主題:Social Factory 社會工廠
地點: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雙年展自1996年誕生,經過18年的歷練,不僅成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展示,更受到了國際藝術界的廣泛肯定,被公認為是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雙年展之一。它不僅在學術層面上向世界展示當代藝術的最新成果,而且也在當代藝術與大眾間構建起了一座溝通交流的平台。上海雙年展始終以上海城市為母體,依託上海獨特的城市歷史和文化記憶,來思考當代都市文化建設中的諸種問題,建立起一座交往互動和展示的橋梁。

No.17

橫濱三年展 Yokohama Triennale
成立時間:2001年
舉行周期:3年
近期展覽:第五屆橫濱三年展已於2014年8月1日至11月3日期間舉行
該屆策展人:Yasumasa Morimura (2014年)
該屆主題:「ART Fahrenheit 451: Sailing into the sea of oblivion」 (藝術華氏451度:向遺忘的海洋航行)
日本目前最大規模的國際當代藝術展,橫濱三年展旨在鼓勵日本的年輕藝術家能和國際藝術家進行直接交流,並為橫濱的城市建設做出貢獻,將新的價值觀傳播到世界各地。

No.18

馬拉喀什雙年展 Marrakech Biennale
成立時間:2005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6屆馬拉喀什雙年展將於2016年2月24日至5月8日期間舉行
該屆策展人:Reem Fadda (2016年)
馬拉喀什雙年展的一大獨特性在於其多學科性,展覽分為電影、視頻、表演藝術和文學幾大板塊,每一板塊由專門策展人負責。另外,展覽一致由三種語言呈現,分別為阿拉伯語、法語和英文。

No.19

台北雙年展 Taipei Biennial
成立時間:1992年
舉行周期:2年
近期展覽:第13屆台北雙年展將於2016年9月10日至2017年2月5日期間舉行
該屆策展人:Corinne Diserens(2016-2017年)
自1998年台北市立美術館首度以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的規格辦理台北雙年展以來,經營數年有成,發展至今,所建立的藝術網路,逐年擴散,是台北與國際之間透過當代藝術文化進行交流的重要資產。

No.20

新奧爾良雙年展 Prospect New Orleans
成立時間:2008年
舉行周期:2-3年
近期展覽:第三屆新奧爾良雙年展已於2014年10月25日開幕,於2015年1月25日閉幕
該屆策展人:Franklin Sirmans (in 2014–15).
該屆主題:Prospect.3: Notes for Now
2008年年底,新奧爾良Prospect.1雙年展首開序幕,那時正是經濟危機剛開始最艱難的時候。但在那樣艱難的情況下,Prospect.1雙年展還是給這個遭到颶風重創的城市帶來了超過1000萬美元的旅遊消費,同時也獲得了媒體的積極關注。

㈦ 請問大佬有佛羅倫薩與烏菲茲美術館3D2015年上映的由馬可·恰蒂主演的百度網盤資源嗎

《佛羅倫薩與烏菲茲美術館3D》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RI9OSMARcyyNonDFaRd74w

提取碼: hnh7

《佛羅倫薩與烏菲茲美術館3D Florence and the Uffizi Gallery(2015)》

導演: 盧卡·維奧托

編劇: 勞拉·阿列維

主演: 馬可·恰蒂、阿圖羅·加蘭西諾、西蒙·梅雷爾斯、安東尼奧·納塔利

類型: 紀錄片、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語言: 義大利語、英語

上映日期: 2017-07-08(中國大陸)、2015-11-03(義大利)

片長: 97分鍾

又名: 佛羅倫薩與烏菲茲美術館、Firenze e gli Uffizi、Firenze e gli Uffizi 3D/4K

《佛羅倫薩和烏菲茲美術館》遠不止是一部關於經典藝術的紀錄片,而是一段以多維度、多媒體視聽盛宴的方式,通過剖析當時最美最具代表性的藝術作品,深度探尋義大利文藝復興的旅程。

在世界電影史上,我們首次迎來了一部關於真正的露天美術館——佛羅倫薩的藝術電影。3D技術為我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身臨其境的視覺體驗:藝術作品通過三維視覺效果得到增強,那無與倫比的美感躍然而出。影片中激勵人心、情感充沛的解說來自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領軍人物,我們的導游主持人,偉大的洛倫佐,由西蒙·米瑞爾斯飾演。在永恆的無涯之境,伴隨著精心挑選的壯麗的背景音樂,洛倫佐帶領我們游覽「他的」佛羅倫薩——文藝復興時期文明的搖籃。

㈧ MOVIE PARK 天影電影藝術生活館怎麼樣

經營模式獨樹一幟。綜合餐廳、咖啡廳的電影院,整體裝修精緻小資范兒,和諸多其他影院有所區別,很適合情侶約會的好去處。餐廳提供的自助餐不錯,買茶送自主的套餐搭配有性價比,自助水準頗高,菜品都很精緻,消閑的下午,伴著陽光點壺茶就可以賴著不走。影院提供3D眼鏡夾,似乎還看到了毛毯之類,服務員算得上溫和大氣。還喝過一次咖啡,最近半價只要15米,還是合適。

㈨ 荷蘭的當代藝術(最好帶有高質量的圖片)謝謝大家

荷蘭的當代藝術:
自由、創意與革新
荷蘭在藝術領域領先世界。在這樣一個擁有著名博物館以及一批風格各異的古典和創新音樂和劇院的國家,藝術正以各種形式不斷蓬勃發展。許多重要的國際藝術節每年都在荷蘭舉辦。
博物館
荷蘭擁有近 1,000 個博物館,是世界上博物館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有阿姆斯特丹的國立博物館和文森特•梵高博物館、鹿特丹的 Boijmans-Van Beuningen 博物館,海牙的 Mauritshuis 博物館以及阿培爾頓的 Het Loo Palace 博物館。
在阿姆斯特丹的 Stedelijk 博物館、Otterlo 的 Kröller-Müller 博物館、Maastricht 的 Bonnefanten 博物館以及 Eindhoven 的 Van Abbemuseum 博物館中都能見到現當代傑出的藝術收藏。
類似倫勃朗畫展(1999 年)以及「黃金時代展」(2000 年)等特別的活動也吸引著眾多遊客,鞏固了荷蘭作為藝術文化中心的地位。
視覺藝術
荷蘭在繪畫方面擁有古老的傳統。倫勃朗特、法蘭斯·哈爾斯、維梅爾、梵高以及蒙德里安的作品都享有世界盛譽。而現代的荷蘭畫家和雕塑家們也極為成功地繼承了這一傳統。荷蘭的當代藝術家在國際藝術展活動中通常也有較好的表現,比如威尼斯雙年展和卡塞爾的 Documenta 藝術展。Karel Appel 和 Corneille 是戰後最知名的藝術家,兩人同是「眼鏡蛇」團體的成員,並且仍然非常活躍。其他優秀的當代藝術家還包括,Ger van Elk、Jan Dibbets、Peter Struyken、Rob Scholte、Marthe Röling 和 Marlene Dumas 等。
設計
De Stijl 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一批先鋒派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其作品以極簡抽象手法著稱,為荷蘭設計的一個代表。Piet Mondrian、Theo van Doesburg、當然還有 Gerrit Rietveld 是這一個運動中最知名的代表。
荷蘭設計的簡單風格在各種日常用品中都有體現,無論是郵票、廢物箱、交通路標,還是火車、辦公設備。阿姆斯特丹設計院在設計領域內為世界一流,它負責推動創新並促進不同流派間的對話。Eindhoven 工業設計院是一個專業培訓學院,其聲望也正在日益擴大。
荷蘭被視為是藝術家的麥加聖地,吸引了許多年輕的設計師、建築師和藝術家。他們為了自由、對話和創新的藝術氣氛專程來到阿姆斯特丹工作。創新意識,而不是其名望,是對他們最大的吸引力。
建築
荷蘭在建築和城市發展方面也享有聲望。荷蘭有不下 50,000 幢建築被列為古跡。政府負責對這些古跡進行保護並出資進行維修保養。
阿姆斯特丹 17 和 18 世紀的運河沿岸建築世界聞名。其 20 世紀所完成的城市發展項目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例如,由建築師、城市規劃師 Berlage 設計的南阿姆斯特丹的街區、以及鹿特丹市中心的戰後大樓等。此外,荷蘭還擁有大量現代建築,並在其新興市鎮和商業中心為年輕的建築師提供了眾多嘗試新穎構思的機會。
政府作為客戶之一,對建築潮流也有著深刻的影響。最近的一些項目包括 Hoogstad 設計的國家住房空間規劃環境部的現代辦公大樓、以及由 Graves 和 Soeters 設計的具有後現代主義風格的國家衛生福利體育部辦公大樓。
其它著名的建築師還包括 Aldo van Eyck、Herman Hertzberger、Wim Quist、Pi de Bruyn、Rem Koolhaas 以及 Jo Coenen 等。Coenen 為荷蘭建築和城市規劃研究院在鹿特丹的辦公大樓進行了設計。阿姆斯特丹的貝拉罕建築研究所還為來自荷蘭和海外有才能的年輕建築師和園林建築師開設工作室。
音樂
荷蘭在全國各地的小鎮和城市擁有許多管弦樂團。最為著名的是阿姆斯特丹的皇家音樂廳交響樂團。較小型的阿姆斯特丹巴洛克管弦樂團和 Schönberg Ensemble 作為十八世紀管弦樂團也很有名。
荷蘭的歌劇發展非常繁榮。尤其是位於阿姆斯特丹的荷蘭歌劇院,享有國際盛譽。它每年製作大約十部劇作,多數在阿姆斯特丹上演。當代歌劇是該劇院的重要保留劇目。
每年六月在阿姆斯特丹舉辦的荷蘭藝術節是一個著名的國際音樂節。1997年是其十五周年紀念。每年在烏特勒支舉辦的「Early Music Festival」音樂節則以世界各地優秀音樂人的中世紀和巴洛克音樂為主。爵士樂、流行樂以及即興樂也吸引了大批觀眾。北海爵士會是歐洲最大最著名的爵士音樂界。著名的流行音樂節包括 Pinkpop、Parkpop 音樂節以及 Dynamo Open Air 音樂節。
舞蹈
荷蘭在現代舞方面為引領世界。海牙的荷蘭舞蹈劇院(NDT)的作品享有國際聲譽,其中多數由 Anders Hellström 設計舞蹈動作。在許多小型的現代舞蹈團中,較為知名的有 Introdans。
鹿特丹的 The Scapino Ballet 芭蕾舞團近幾年已將注意力轉向現代舞。阿姆斯特丹的國家芭蕾舞團在主要表演古典芭蕾舞保留劇目的同時,也上演一些20世紀舞蹈設計師,如 Van Dantzig、Van Maanen 和 Van Schayk、以及美國人 Balanchine 等人的作品。在海牙兩年舉行一次的荷蘭舞蹈藝術節匯集了世界上一些最傑出的舞蹈作品。
一年一度在烏特勒支舉行的「Springdance festival」舞蹈節和在海牙舉行的「Cadance festival」舞蹈節,則是展示現代舞最新潮流的舞台。
戲劇
荷蘭擁有眾多職業劇團,包括傳統多劇目劇團以及一些致力於開發新戲劇形式,將音樂、啞劇和新傳媒技術相結合的小型劇團。Dogtroep 劇團即為其中之一,定期在國外上演大型劇目。
每年戲劇旺季都有荷蘭語和佛蘭德語劇的精品在阿姆斯特丹和比利時安特衛普的戲劇節中上演。荷蘭音樂劇是荷蘭的一個新的潮流。類似《Joe and Chicago》這樣的劇作都有滿座的佳績。
電影與攝影
荷蘭的電影業規模相對較小,每年製作約20部電影,部分影片與其它國家聯合製作。其中的一些作品曾贏得國際聲譽。1996年,Marleen Gorris 曾因《Antonia's Line》獲得奧斯卡獎,Mike van Diem 則於 1998 年因《Character》獲得同樣獎項。荷蘭人導演的電影,如 Paul Verhoeven 的《Robocop》(機械戰警)和《Basic Instinct》(本能)以及 Jan de Bont 的《Speed》(生死時速)和《Twister》(龍卷風暴),都曾在國際上獲得成功。一些荷蘭影星,如 Rutger Hauer、Jeroen Krabbé 和 Renée Soutendijk 也都成為世界各地影迷家喻戶曉的名字。《Left Luggage》(失落的行李),是 Jeroen Krabbé 導演的一部電影,曾在 40 多個國家上映。
幾個主要的電影節也都在荷蘭舉行,包括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每年二月)、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每年十二月)、萬維錄像節(每年四月)以及烏特勒支的荷蘭電影節(每年九月)。
荷蘭以其優秀的紀錄片而著名。Johan van der Keuken 的藝術電影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1975 年第一屆國際新聞攝影展在荷蘭舉行。年輕一代的攝影師特別熱衷於紀錄片攝影,其中許多人擅長刻畫人物肖像、自然風景或都市風光。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收藏有許多傑出的攝影作品,尤其是 19 世紀的攝影作品,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以及萊頓大學的印刷室也有收藏。
荷蘭的畫家梵高的畫: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cpep&_dir=%2F14040101
荷蘭的自然主義藝術家的作品: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oona218&_dir=%2F12142524
荷蘭著名畫家Anton Pieck插畫:
http://photo.163.com/openalbum.php?username=lkjrl&_dir=%2F10327811

㈩ 求部電影的名字。關於偷畫的國外電影,男主角在藝術館工作,遭到了搶劫還是偷竊,一幅畫找不到了!

電影名《恍惚》,也叫《索命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