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葉甫蓋尼·奧涅金的人物介紹
奧涅金
奧涅金是個利己主義者,他沒有勇氣向朋友承認自己的錯誤,他本想拒絕決斗,但又伯人嘲笑和誹謗,最終殺死了連斯基,在連斯基死後到處流浪。
在對待愛情上奧涅金是個自欺欺人者,他擺出一副道學家的面孔教訓達吉亞娜,對她說不願意把自己禁銅在家庭的圈子裡,天生不會享受幸福,拒絕了達吉亞娜的愛情。可是後來,在奧涅金回到彼得堡後,他又愛上了達吉雅娜,身為人婦的達吉雅娜拒絕了他。達吉亞娜走了,只留下奧涅金一個人,在這里普希金結束自己的小說,關於奧涅金以後的命運如何普希金什麼也沒寫,一個普希金的熟人說按照詩人的意思「奧涅金應該犧牲在高加索或十二月黨人武裝起義中」。
奧涅金的「多餘感」是俄國舊文化與歐洲新文化撞擊融合的產物,註定了他的悲劇性命運。一方面,貴族階級即將退出歷史的舞台,特別是黑暗腐朽的專制政體、愚昧落後的農奴制以及適應這種制度的舊文化;另一方面,歐洲啟蒙思想文化的傳播促使俄國的知識者去思考。在這場俄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博弈中,西方文化以壓倒優勢撞擊俄國文化。
奧涅金厭惡舊文化並不採取行動,認同新文化也無力去實踐。這樣無法脫離舊文化,又不能紮根於新文化,根本找不到生活的定位,感到時代的風暴即將來臨,不甘心和貴族階級一道滅亡,但階級的局限又使他沒有勇氣與能力去參加革命斗爭。也看不見社會發展的前景,因此終日訪徑苦悶、焦躁不安,社會不需要他,他也在社會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苦苦尋求俄羅斯的出路,但是不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只會渾渾噩噩地混日子。在時代矛盾日益尖銳、社會問題層出不窮的歷史大背景下,具有「多餘感」的「多餘人」是時代與社會的產物。
奧涅金作為這種特定社會條件下的一個貴族青年的典型代表,具有貴族出身帶來的各種缺點,並不是當時貴族青年的先進人物。作者從奧涅金身上體現了—個時代的重要問題,即俄羅斯進步的知識分子脫離人民的問題,這也是十二月黨人之所以失敗的原因。
奧涅金的性格是真實的,他不僅代表了貴族知識分子的苦悶與彷徨,憂郁而又無能為力,而且反映了整個時代的情緒,真實地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命運。從這個意義上說,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多餘人」心中的「多餘感」具有民族性特徵。
達吉雅娜
達吉雅娜是詩人心目中理想女性的化身。別林斯基在評價這部作品時指出;「普希金的偉大功績,是他在這篇長篇小說里詩意地再現了當時的俄國社會,並且以奧涅金和連斯基為代表,顯示了它主要的一面,也就是男性的一面,可是,這恐怕是我們詩人更大功績:他首先第一個以達吉雅娜為代表,詩意地再現了俄國的婦女。」在評論作品的人物形象時,別林斯基進一步肯定達吉雅娜是「俄國婦女的典型」。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評論中,則把達吉雅娜稱作「俄國婦女的聖像」。可見,達吉雅娜不僅是詩人的「理想」,而且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達吉雅娜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20年代,當時的俄羅斯正處於貴族革命的前夕。鄉村少女達吉雅娜,外貌上遠不及妹妹漂亮,「一點兒也不引人注意」,但她極富思想個性,具有理智的精神、崇高的心靈美、真實而深刻的情感、對責任的忠誠、純而又純的天性。她從小就厭棄女孩子的針線活計;她拒絕父母的溺愛,更不習慣貴族家庭對女孩的一般教育;她不滿外省地主的平庸生活,熱愛俄國自然景物和民間故事;她讀過理查生和盧梭的著作,受西歐啟蒙主義思想的熏陶,有模糊的個性解放的要求。但在當時的俄國社會里,婦女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她們沒有任何經濟或文化地位,傳統賦予她們的角色只能是社交的、家庭的、被愛的、被征服的和性的角色。達吉雅娜作為一個女性,身處當時的社會,「為女——為妻——為母」是她必經的也是唯一可能的一種生命程式。作為女兒的她,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婚姻(為妻),於是,她渴望著愛情,渴望著找到一個理想的丈夫能幫她擺脫這種孤獨的處境,給她以新生。孤傲不群的奧涅金出現了,達吉雅娜一見鍾情,像是看到了一根救命的稻草,她熱情地幻想著,並被幻想不停地追逐著……終於決定拋棄一切傳統的上流社會女性虛偽的種持和矯揉的束縛,拋棄父母的意見,主動出擊,勇敢求愛。詩人把鄉村少女達吉雅娜塑造成為一個勇敢、主動追求愛情和要求個性解放的形象,女性因此逾越了當時貴族上流社會的道德規范,具備了現代的愛的能力,這與傳統的規則是背道而馳的。因為傳統的積習認為「兩性必然是有差別的,一方是主動的,另一方是被動的,女性當然屬於被動的一方」,而文本中達吉雅娜一反傳統的被動而變為主動,其現代性非常明顯。詩人充分肯定並贊揚了她的這種愛情和行為。
普希金無法跳出時代的局限去給奧涅金和達吉雅娜一個光輝的結局。所以面對奧涅金,面對自己曾經的愛情理想,達吉雅娜表面上冷若冰霜、無動於衷,私下裡卻悲痛欲絕。於是,當我們看到她獨坐在豪華的起居室里,讀著奧涅金寫給她的信,心酸無言,淚如泉涌時,我們終於也體會到了她在愛情和婚姻權衡中的悲哀與無奈。達吉雅娜是「俄羅斯婦女的典型」,她再一次以俄羅斯婦女們所特有的犧牲和隱忍承擔了個人命運的一切悲哀。
連斯基
如果說奧涅金是冷漠、自私的現實主義者,那麼外省的貴族青年連斯基就是充滿激情、富於幻想的浪漫主義者。雖然他和奧涅金也有一些相似之處,但他們的性格迥異。連斯基沉醉於脫離現實生活的哲學學說和多愁善感的浪漫主義詩歌,不諳世事,把一切都加以理想化。像他這樣的人根本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最終要麼妥協於現實,要麼就被現實碾得粉碎。
連斯基在決斗中死於奧涅金的槍下,這一事件構成了小說情節的高潮,普希金對連斯基之死做了濃墨重彩的描述。
奧爾加
奧爾加精神上非常貧乏,毫無個性,但她很漂亮。美色是她的價值籌碼,在男性視野中,奧爾加就是他們理想中「洋娃娃」式的大美女。詩人連斯基因此而瘋狂地迷上了奧爾加。然而,普希金讓奧爾加使兩個親密的好友反目成仇,奧爾加是個間接兇手。從某種意義上說,詩人對奧爾加的責備態度,反映出了他作為一個傳統的男性作家對於女性恐懼心理的原始狀態。這一點,精神分析學家霍妮說得很中肯;「男人總是通過對女性的攻擊,使自己從對女性的恐懼中掙脫出來。」連斯基愛上了頭腦愚鈍、感情膚淺、水性楊花的奧爾加,對頗有個性思想的達吉雅娜卻視而不見。當連斯基對婚姻無限神往和陶醉的時候,詩人普希金則把「我」與奧涅金封為「豪門的叛逆」。顯然,普希金借「我」之口傳達了自己的婚姻理念;理想的男性該自由自在的享受單身生活,享受天拘無束的愛情,而不應像連斯基那樣將婚姻當成生命的目標,讓婚姻束縛自由;男人屬於自由的愛情,女人屬於責任的婚姻,婚姻只是用來束縛女性的。舞會風波後,連斯基為了未婚妻奧爾加而決斗,最終付出生命的代價。然而,自始至終,奧爾加對連斯基生死攸關的重大行動,毫無覺察,她對連斯基的生命感念也非常短暫,在連斯基屍骨未寒之際,她使被一位驃騎兵用情場上幾句獻媚的話所俘虜,在神壇前羞答答頭戴花冠作人家的新娘去了。無疑,奧爾加的見異思遷、另覓新歡,也是普希金對於連斯基婚姻理念的一個極大諷刺。
㈡ 奧涅金的背景介紹
由國家大劇院與馬林斯基劇院聯合製作的歌劇《葉普蓋尼·奧涅金》作為2014年第六屆國家大劇院歌劇節的開幕大戲隆重上演。指揮大師捷傑耶夫將率領其俄羅斯「御用」主創團隊打造這版原汁原味的「奧涅金」。毫無疑問,這次他將首次作為歌劇指揮登上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舞台,指揮這部由兩家劇院聯合製作的柴科夫斯基歌劇《葉普蓋尼·奧涅金》。 這部經典的俄羅斯歌劇加以世界最著名的俄羅斯指揮,一定會帶給觀眾最完美最純正的俄式視聽大餐。此外,《奧涅金》中,俄羅斯組演員和中國組演員都經過捷傑耶夫大師甄選確認。俄羅斯組演員是在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同班人馬,屆時將首次亮相北京,相信一定會帶給北京觀眾一個驚喜。中國演員組由國內外優秀歌劇表演藝術家組成。
㈢ 為何說《葉甫蓋泥,奧涅金》是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
葉甫蓋尼·奧涅金》(也譯作《歐根·奧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這部詩體小說廣闊地反映了19世紀20年代俄國的社會生活,真實地表現了那一時代俄國青年的苦悶、探求和覺醒,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因此別林斯基把它稱為「俄羅斯生活的網路全書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
㈣ 為什麼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是「俄羅斯生活的百
別林斯基(Бели́нский )把《葉甫蓋尼·奧涅金》(Евге́ний Оне́гин)稱為「俄羅斯生活的網路全書」( историзм в воспроизведённой картине рус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葉甫蓋尼·奧涅金》所描述的俄國生活,從俄國首都到外省,從城市到鄉村,視角廣闊,展現了俄國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文化思潮、世態人情、風土傳統、自然景色等等。應該說該小說反映的是當時俄國整個歷史時代的風貌。
㈤ 為什麼說《葉甫蓋尼·奧涅金》是「俄羅斯生活的百科全書」
《葉甫蓋尼·奧涅金》是普希金的代表作。這部詩體小說廣闊地反映了19世紀20年代俄國的社會生活,真實地表現了那一時代俄國青年的苦悶、探求和覺醒,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社會問題,因此別林斯基把它稱為「俄羅斯生活的網路全書和最富人民性的作品。」 作品的中心主人公是貴族青年奧涅金。奧涅金有過和一般的貴族青年相似的奢靡的生活道路,但是當時的時代氣氛和進步的啟蒙思想、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拜倫頌揚自由和個性解放的詩歌,都對他產生了影響,使他對現實的態度發生了變化。他開始厭倦上流社會空虛無聊的生活,抱著對新的生活的渴望來到鄉村,並試圖從事農事改革。但是,華而不實的貴族教育沒有給予他任何實際工作的能力,好逸惡勞的惡習又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加之周圍地主的非難和反對,奧涅金到頭來仍處於無所事事、苦悶和彷徨的境地,染上了典型的時代病--憂鬱症。奧涅金與達吉雅娜和連斯基的關系,進一步顯示了主人公身上的深刻矛盾。如果說奧涅金誤解和拒絕達吉雅娜對他的真摯的感情還多少帶有不滿上流社會庸俗習氣的因素的話,那麼他為了維護個人的虛榮而輕率地與連斯基進行的決斗則暴露了唯我主義的靈魂。奧涅金後來對已成為貴夫人的達吉雅娜的追求雖不乏真情,但其中更多的已是貴族子弟的虛榮。作品留給奧涅金的依然是迷惘的前程和一事無成的悲哀。作者在奧涅金身上准確地概括了當時一部分受到進步思想影響但最終又未能跳出其狹小圈子的貴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劇命運,從而成功地塑造出了俄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多餘人」形象。《葉甫蓋尼·奧涅金》在藝術上也頗有特色。作品生活場景廣闊,人物形象鮮明,語言優美,體裁別具一格。它用詩體寫成,兼有詩和小說的特點,客觀的描寫和主觀的抒情有機交融。獨特的「奧涅金詩節」(每節十四行,根據固定排列的韻腳連接)洗練流暢,富有節奏感。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365564.htm
㈥ 有那些俄羅斯名著被拍成了電影
你好!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罪與罰,卡拉馬佐維耶兄弟,葉甫蓋尼·奧涅金,母親,白痴等等
如果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㈦ 俄羅斯哪些經典小說被拍成電影,語言較通俗自由的影片又有哪些
歐根.奧涅金——(美國導演ANTONE FUQUA根據俄國作家普希金的同名長詩改編)
游吟詩人——(喬治亞/亞美尼亞導演帕拉傑諾夫根據俄國作家萊蒙托夫的故事改編)
紳士之家——(貴族之家)(俄國導演康恰洛夫斯基根據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改編)
戰爭與和平——(美國導演KING VIDOR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改編)
戰爭與和平——(俄國導演邦達爾丘克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同名小說改編)
安娜.卡列尼娜——(英國導演Bernard Rose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改編)
安娜.卡列尼娜——(英國導演David Blair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改編)
安娜.卡列尼娜——(美國導演Clarence Brown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改編)
金錢——(法國導演布萊松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小說《假鈔》改編)
白夜——(義大利導演維斯康蒂根據俄國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改編)
白痴——(日本導演黑澤明根據俄國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改編)
罪與罰——(美國導演Joseph Sargent根據俄國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改編)
公共女人——(波蘭導演勞祖斯基根據俄國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說《群魔》改編)
西伯利亞的麥克白夫人——(波蘭導演瓦依達根據俄國作家列斯科夫的小說《姆岑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改編)
末完成的機械曲——(俄國導演米哈爾科夫根據俄國作家契訶夫未完成小說《沒有父親》改編)
黑眼睛——(俄國導演米哈爾科夫根據俄國作家契訶夫小說《帶叭兒狗的女人》改編)
櫻桃園——(希臘導演卡柯尼斯根據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同名戲劇改編)
萬尼亞在42街口——(法國導演路易?馬勒根據俄國作家契訶夫的戲劇《萬尼亞舅舅》改編)
我的童年——(蘇聯導演米?頓斯闊依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戲劇改編)
在人間——(蘇聯導演米?頓斯闊依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戲劇改編)
我的大學——(蘇聯導演米?頓斯闊依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戲劇改編)
底下層——(法國導演雷諾阿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戲劇改編)
底下層——(日本導演黑澤明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戲劇改編)
母親——(俄蘇導演普多夫金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小說改編)
白衛軍/任務——(蘇俄導演Aleksandr Alov,Vladimir Naumov根據俄蘇作家布爾科夫的《白衛軍》改編)
盧金的防守——(荷蘭電影導演格瑞斯根據俄國作家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改編)
洛麗塔——(美國導演庫布里克根據俄國作家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改編)
洛麗塔——(美國導演Adrian Lyne根據俄國作家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改編)
靜靜的頓河——(俄國導演Sergei Gerasimov根據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同名小說改編)
一個人的遭遇——(俄國導演邦達爾丘克根據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同名小說改編)
他們為祖國而戰——(俄國導演邦達爾丘克根據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同名小說改編)
第四十一——(蘇聯導演丘赫萊依根據蘇聯作家鮑?拉甫列涅夫的同名小說改編)
日瓦戈醫生——(英國導演大衛?里恩根據俄國作家帕斯特爾納克同名小說改編)
新版日瓦戈醫生——(義大利導演Giacomo Campiotti根據俄國作家帕斯特爾納克的小說《日瓦戈醫生》改編)
德爾蘇.烏扎拉——(日本導演黑澤明根據俄國作家阿爾謝尼耶夫同名小說改編)
㈧ 奧涅金男主角叫什麼
俄羅斯歌劇《奧涅金》扮演男主角奧涅金的是謝爾蓋·萊福庫斯均
謝謝
哦 的確是拉爾夫-費恩斯,我疏忽了 我說的那位是在上海大劇院演出的那位
不好意思
㈨ 葉甫蓋尼·奧涅金的作品評價
從1823年5月到1831年秋,偉大的俄國民族詩人普希金用了8年多的時間,寫成了他的代表作——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傑出的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對這部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說:「首先我們在《葉甫蓋尼·奧涅金》種看到一幅描繪俄羅斯社會的詩的圖畫,並且選取了這社會發展種最有意義的一段時期。」他稱這部詩作是「俄羅斯生活的網路全書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詩人以精湛的現實主義藝術手法塑造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表達了那個時代俄羅斯青年的思想和苦悶,探求和覺醒,不幸和悲劇,並且通過人物的生活和遭遇,展現了俄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揭示了沙皇主義專制制度下俄國社會生活的種種矛盾和丑惡,使《葉甫蓋尼·奧涅金》成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對當時和以後的俄羅斯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俄國批評界中的普希金》中曾評價此書「幾乎是俄國社會覺醒的第一個行動,然而對這個社會來說,是向前跨越的多麼巨大的一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