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國外電影人工降雨導致災難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外電影人工降雨導致災難

發布時間: 2022-09-27 06:07:22

㈠ 江西人工增雨飛機墜毀,造成了多大的傷亡情況

這起事故造成了五人遇難,一人輕傷。根據新聞報道可以了解到,這起事故的原因還在調查中。這架遇事飛機是農用飛機,在下午正在進行人工增雨的時候,突然在江西吉安縣境內突然墜毀了,然後引起了周邊的民房起火了,在新聞報道出來的時候,著火的民房已經被控制住了,明火已經被撲滅,這起事故造成了三座民房受損,一名村民受了輕傷,目前已經被送到醫院了。飛機上的五名工作人員都已經遇難了。

希望這起事故的原因趕緊被調查出來,給今後的大家一個警示,防止此類事故再次發生。很多事故都可以在發生之前進行預防的,就看準備的充不充分了。

㈡ 關於冰凍的災難片

譯 名急凍末日
片 名 Ice Twisters
年 代 2009
國 家 美國
片 長 01:31:26
導 演 史蒂芬河.夢露 Steven R. Monroe
隨著美國西北沿岸乾旱情況越來越嚴重,國家科學中心的戴蒙博士率領頂尖科學小組執行"祈雨者計畫",操控數千架無人飛行器將液態氮投入大氣層,試圖造雲降雨,但他們沒想到的是,液態氮的作用超過他們想像,降下來的已經不是雨,而是大量銳如利刃的冰雹!強烈冷風及大雪使得交通癱瘓、數千人凍死街頭,更糟的是,這場冰風暴還在持續擴大中,而科學家試盡所有方法卻毫無進展,反而讓情況變的更糟!負責人喬安因緣際會下,意外發現暢銷作家查理的最新小說中描述的科學災害,與此時發生的異常天候竟完全吻合,束手無策的她決定一起跟隨查理書中的冒險角色,肩負起拯救世界的重責大任!

㈢ 人工降雨對環境或大自然有哪些危害嗎

當然會。因為人工降雨改變了自然的自然規律,把本來要降到南方的雨強行強到北方了,另外,降雨是向雲層中播散催化劑(碘化銀),不屬於自然水,碘化銀也會產生污染。
人工降雨對人無害

人工降雨的原理是讓積雨雲中的水滴體積變大掉落下來,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將含有碘化銀的炮彈打入有大量積雨雲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銀在高空擴散,成為雲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圍迅速凝聚達到一定體積後降落。碘化銀由炮彈輸送到高空,就會擴散為肉眼都難以分辨的小顆粒。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銀只是滄海一粟,太多了不僅不會增雨反而會把積雨雲「嚇跑」,所以,在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人們絕不會感覺到碘化銀的存在。

此外,炮彈彈片在高空爆炸後會化成不足30克,甚至只有兩三克的碎屑降落地面,其所落區域都是在此之前實驗和測算好了的無人區,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同時,人工降雨已有一段歷史,技術較為成熟,所以對人工降雨人們不必心存疑慮。

運用雲和降水物理學原理,通過向雲中撒播催化劑(鹽粉、乾冰或碘化銀等),使雲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稱人工增加降水。其原理是通過撒播催化劑,影響雲的微物理過程,使在一定條件下本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受激發而產生降水;也可使本來能自然降水的雲,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撒播催化劑的方法有飛機在雲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將碘化銀炮彈射入雲中爆炸和地面燃燒碘化銀焰劑等。

由於自然降水過程和人工催化過程中的很多基本問題仍不很清楚,人工降水的理論和技術方法還處於探索和試驗研究階段。世界上先後約有8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這項試驗 ,其中美國、澳大利亞、前蘇聯和中國等國的試驗規模較大 。中國一些經常發生乾旱的省、區都開展了這項試驗 ,其中有許多成功的例子。這對於增加降水,緩解乾旱的威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觀點已成為過去。幾千年來人類「布雲行雨」的願望,如今已成為現實。而首次實現人工降雨的科學家,就是傑出的美國物理化學家歐文·朗繆爾。歐文·朗繆爾,1881 年1 月31 日生於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朗繆爾從小對自然科學和應用技術極感興趣。他年輕時就有一個偉大的理想:實現人工降雨,使人類擺脫靠天吃飯的命運。朗繆爾十分理解乾旱季節時農民盼雨的心情。面對農民求雨的目光,面對茫茫無際的藍天,作為一名科學家他進行了理智而科學的探索。他經過深入地研究,終於搞清了其中的奧秘。

原來,地面上的水蒸氣上升遇冷凝聚成團便是「雲」。雲中的微小冰點直徑只有0.01 毫米左右,能長時間地懸浮在空中,當它們遇到某些雜質粒子(稱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現冰晶,水汽就會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結,使小冰晶長成雪花,許多雪花粘在一起成為雪片,當雪片大到足夠重時就從高空滾落下來,這就是降雪。若雪片在下落過程中碰撞雲滴,雲滴凝結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冰球稱為雹。如果雪片下落到溫度高於0℃的暖區就融化為水滴,下起雨來。但是,有雲未必就下雨。這是因為雲中冰核並不充沛,冰晶的數目太少了。當時,在人們中流行著一種觀點:雨點是以塵埃的微粒為「冰」,若要下雨,空氣中除有水蒸氣外還必須有塵埃微粒。這種流行觀點嚴重地束縛著人們對人工降雨的實驗與研究。因為要在陰雲密布的天氣里揚起滿天灰塵談何容易。朗繆爾是個治學嚴謹、注重實踐的科學家。他當時是紐約州斯克內克塔迪通用電氣公司研究實驗室的副主任。在他的實驗室里保存有人造雲,這就是充滿在電冰箱里的水蒸氣。朗繆爾想方設法,使冰箱中水蒸氣與下雨前大氣中水蒸氣情況相同。他還不停地調整溫度,加進各種塵埃進行實驗。

1946 年7 月中的一天,驕陽當空,酷熱難熬。朗繆爾正緊張地進行實驗,忽然電冰箱不知因何處設備故障而停止製冷,冰箱內溫度降不下去。他決定採用乾冰降溫。固態二氧化碳氣化熱很大,在-60℃時為87.2 卡/克。常壓下能急劇轉化為氣體,吸收環境熱量而製冷,可使周圍溫度降到-78℃左右。當他剛把一些乾冰放進冰箱的冰室中,一幅奇妙無比的圖景出現了:小冰粒在冰室內飛舞盤旋,霏霏雪花從上落下,整個冰室內寒氣逼人,人工雲變成了冰和雪。朗繆爾分析這一現象認識到:塵埃對降雨並非絕對必要,乾冰具有獨特的凝聚水蒸氣的作用,即作為「種子」的雲中冰晶或冰核。溫度降低也是使水蒸氣變為雨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不斷調整加入乾冰的量和改變溫度,發現__只要溫度降到零下40℃以下,人工降雨就有成功的可能。朗繆爾發明的乾冰布雲法是人工降雨研究中的一個突破性的發現,它擺脫了舊觀念的束縛。有趣的是,這個突破性的發明,是於炎熱的夏天中在電冰箱內取得的。朗繆爾決心將乾冰布雲法實施於人工降雨的實踐。1946 年時他雖已是66歲的老人,但他仍像年輕人一樣燃燒著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1946 年的一天,在朗繆爾的指揮下,一架飛機騰空而起飛行在雲海上空。試驗人員將207千克乾冰撒入雲海,就像農民將種子播下麥田。30 分鍾以後,狂風驟起,傾盆大雨灑向大地。第一次人工降雨試驗獲得成功。

朗繆爾開創了人工降雨的新時代。根據過冷雲層冰晶成核作用的理論,科學家們又發現可以用碘化銀(AgI)等作為「種子」,進行人工降雨。而且從效果看,碘化銀比乾冰更好。碘化銀可以在地上撒播,利用氣流上升的作用,飄浮到空中的雲層里,比乾冰降雨更簡便易行。

「人工降雨」行動在戰爭中作為一種新式的「氣象武器」屢見不鮮。美越戰爭時期,由柬埔寨通往越南的「胡志明小道」車水馬龍,國外支援越南人民抗擊美帝侵略者的作戰物資,靠這條唯一的通道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但那裡常常出現暴雨,特大洪水,沖斷橋梁,毀壞堤壩,大批運輸車輛掙扎在泥濘的山路上,交通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其破壞程度不亞於轟炸。開始越方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暴雨茫然無知,後來,經多方偵查才知道,這是由美國總統約翰遜親自批准並實施了6 年之久的秘密氣象行動,即美國在那條路上空進行了「人工降雨」行動。

「天有可測風雲」其含義不僅在於「人工降雨」,它還啟發人們能合理地進行人工控制天氣。朗繆爾對此也作了研究,他希望在暴風雨來臨之前,運用人工控制的方法,將它消滅在萌芽狀態。這一設想不僅合理而且可行,現在已得到了廣泛應用。

㈣ 「人工驅雨」可以防止洪澇災害它的原理是什麼

每當到了夏季就意味著汛期即將到來,一旦夏季的汛期降水量超過一定限值就會造成全國各地尤其是南方地區的洪澇災害。

有人會想,現代社會的科學技術已經很發達了,能不能想個辦法在受災嚴重的地區進行“人工驅雨”呢?


最近,洪澇災害的新聞不斷刷屏,希望每個人都能平安無事。

㈤ 高溫災難籠罩歐洲,西歐國家是如何應對高溫天氣的

首先,是歐洲人非常喜歡的海灘度假。就比亞里茨而言,那裡的氣溫已達到創紀錄的水平,熱浪導致人們紛紛湧向海灘,以保持生命。不僅僅是海灘,只要有水的地方,無論是河流還是山澗,歐洲人一定會湧向那裡。如果他們不能去海灘或河流,城市裡的水就成了第二根稻草,一些歐洲人喜歡在噴泉或有水龍頭的地方閑逛,只要能粘到一點水,一切都顯得很好。

氣象因素往往對電力生產有較大影響,就直接影響而言,炎熱的天氣通常伴隨著降雨量的減少和河流水量的不足,水電的供應將減少。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mber的數據,水電在2021年將占歐洲地區電力供應的近16.2%,成為繼天然氣和核能之後的第三大電力來源。高溫對發電的間接影響是:一方面,核電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熱,這就需要冷卻水來支持冷卻過程。在歐洲,內陸核電站主要由河水冷卻。如果河流水位過低,無法滿足冷卻要求,核電站就不得不降低負荷,甚至關閉;另一方面,德國等國家的燃煤電廠依靠萊茵河等水路用駁船運輸燃料。

㈥ 既然能人工降雨,為什麼不能人造台風

在1960至1970年代,美國政府曾嘗試以人工的方式使熱帶氣旋減弱。方法是以碘化銀使熱帶氣旋螺旋雲帶的水分過度冷卻,令內部眼牆崩塌而降低其強度。1969年的颶風黛比(Hurricane Debbie)風速因此而下降了30%,但在人工減弱後,該颶風的強度很快便恢復。在1947年,一個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以東的颶風被人工減弱後,突然改變路徑,吹襲了喬治亞州的沙瓦納,釀成災難。因為被人工減弱的風暴有太大的不定性,聯邦政府禁止對在48小時內有10%以上機率登陸的熱帶氣旋進行人工減弱,因而大大減少了此後可能的實驗風暴數目。因為發現眼壁置換會在較強的熱帶氣旋自然發生,此計劃最終被放棄。因為被過度冷卻的水分比例太少,以碘化銀人工減弱熱帶氣旋的成效不是十分的大。

其他曾被提出的人工減弱熱帶氣旋的方案包括:
* 以巨大的冰塊降低熱帶氣旋所經過海面的海水溫度;
* 在風眼結構形成的初期向其丟下大量冰塊以吸收熱帶氣旋放出的潛熱,阻止潛熱轉化為動能;
* 以抑制蒸發的物質覆蓋海洋;
* 用核武炸掉熱帶氣旋;
* 向熱帶氣旋丟下乾冰。

但這些方案都面對一個問題:熱帶氣旋的體積太大使它們難以實行

並且台風是大氣循環其中一個組成部分,能夠將熱能由赤道地區帶往較高緯度。沒有了台風,氣候也會出現問題。收起
引用「dexter85」的精彩回答。
望採納

㈦ 現如今的極端天氣,是因為人工控制失敗導致的嗎

人工控制天氣的歷史可以追溯到越戰時期,美國為了切斷越共在胡志明小道上的運輸通道,不惜以多種手段破壞這條貫通越南北部到南部的交通運輸線,施以B-26轟炸,空中佈雷以及落葉劑等化學戰,唯一奏效的是碘化銀人工降雨,通車數量銳減到高峰期的10%,但仍未能徹底切斷!


世界氣象組織已經多次重申,人類的活動加劇了全球變暖,而全球變暖導致了極端氣候數量的增加,2016年11月8日在日內瓦總部發布了題為《全球氣候2011-2015》報告,通過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的全球氣候以及極端天氣事件中的人類活動進行分析後發現,創紀錄的溫度伴隨著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范圍縮小、大陸冰川和北半球積雪減少;所有這些氣候變化指標都確認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長期變暖趨

㈧ 切爾洛貝利核事故是世界的災難,當年這一次事故究竟有多大影響

切爾洛貝利核事故是第一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

本來一個寧靜的夜晚,一聲劇烈的轟鳴聲響徹切爾諾貝的上空,4號核反應堆機組廠房因為高溫直接被掀翻成渣,沾染了大量核反應放射物質的鋼筋混凝土四處飛濺,軍事化第二消防站的28名消防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對影響毫不知情的消防員到達現場開始撲救工作,只穿著簡單的防護鉛衣,不到一個小時,他們的皮膚全部發紅甚至潰爛。

現今爆炸廠房上覆蓋了一座新石棺,它由歐洲27個國家參與,耗資21.5億歐元,跨度165米,重達2.5萬噸,歷時兩天,石棺通過軌道滑動到位。而石棺的內部,仍舊是會持續千年的輻射,需要天文數字的善後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