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及提名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及提名

發布時間: 2022-09-26 16:23:37

A. 電影節獎項對應獎杯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esarcinema.com/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官方網站:http://www.goldenglobes.org/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afi.com/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獎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地方網站:http://nsfc.zap2it.com/nsfc/cda/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家及電影藝術系學者等。它的各個獎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產生。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brmp.org/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lafca.net/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yfcc.com/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hicagofilmcritics.org/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razzies.com/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ifp.org/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B.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亞洲獲獎

亞洲獲獎

華人獲獎(主競賽單元)
1988年:第38屆最佳影片金熊獎:張藝謀《紅高粱》(首部「金熊獎」華語電影,首部華語片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
1989年:第39屆銀熊獎:吳子牛《晚鍾》
1990年:第40屆銀熊獎:謝飛《本命年》
1992年:第42屆最佳女演員銀熊獎:張曼玉《阮玲玉》(首位華人柏林影後,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華人最佳演員)
1993年:第43最佳影片金熊獎:李安《喜宴》、謝飛《香魂女》(並列)
1995年:第45屆最佳女演員:蕭芳芳《女人四十》 、銀熊獎(最佳視覺成就)李少紅《紅粉》
1996年:第46屆金熊獎:李安《理智與情感》 、最佳導演:嚴浩《太陽有耳》
1997年:第47屆銀熊獎:蔡明亮《河流》
2000年:第50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
2001年:第51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最佳導演:林正盛《愛你愛我》,最佳新進男演員:崔林、李濱《十七歲的單車》,最佳新進女演員:李心潔《愛你愛我》
2003年:第53屆阿爾弗雷 德·鮑爾特別創新獎:張藝謀《英雄》,特別藝術貢獻獎:李楊《盲井》[16]
2005年:第55屆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顧長衛《孔雀》,特別藝術貢獻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特別創新獎、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蔡明亮《天邊一朵雲》
2006年:第56屆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金培達《伊莎貝拉》
2007年:第57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王全安《圖雅的婚事》
2008年:第58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小帥《左右》[17]
2010年:第60屆最佳編劇銀熊獎:王全安、金娜《團圓》
2014年:第64屆《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獎(導演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廖凡,第一位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的中國男演員),最佳藝術成就獎《推拿》(曾劍,攝影師)
2016年:第66屆《長江圖》攝影師李屏賓獲得最佳藝術成就獎。

C. 柏林國際電影節

1.柏林國際電影節,每年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2.今年是第59屆,當地時間2009年2月5日-15日舉行。第一屆是在1951年舉行的。
3.第59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片單:
《電光冷霧中》(導演:貝特朗-塔維涅)
《甜蜜的沖動》(導演:安傑依-瓦依達)
《瑞奇》(導演:弗朗索瓦-歐容)
《梅蘭芳》(導演:陳凱歌)
《朗讀者》(導演:史蒂夫-戴德利)
《謝利》(導演:斯蒂芬-弗雷斯)
《喜悅之淚》(導演:米切爾-利希藤斯坦)
《倫敦的河》(導演:拉契德-波查拉)
《長毛象》(導演:盧卡斯-穆迪森)
《斯圖姆》(導演:漢斯-克里斯蒂安-施米特)
《希甘特》(導演:阿德里安-貝尼茲)
《關於伊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
《卡塔琳-瓦爾加》(導演:彼得-斯特克蘭德)
《信使》(導演:歐容-莫維曼)
《傷心的奶水》(導演:克洛蒂亞-洛薩)
《小士兵》(導演:安妮特-歐森)
《其他人》(導演:瑪倫-阿德)
《皮帕-李的私人生活》(導演:麗貝卡-米勒)
《憤怒》(導演:薩利-波特)
《我的唯一》(導演:理查德-隆克瑞恩)

獲獎名單:
金熊獎:《傷心的奶水》
評審團銀熊獎:《暗戀》、《其他人》
最佳導演獎: 阿斯哈·法哈蒂Asghar Farhadi (《關於伊麗》)
最佳編劇獎:《信使》
最佳男演員:塞米·鮑亞吉拉 Sami Bouajila(《倫敦的河》)
最佳女演員:貝吉特-米妮克美爾Birgit Minichmayr(《其他人》)
最佳藝術成就:《卡塔琳-瓦爾加》
終身成就獎:莫里斯-雅爾
電影處女作:《暗戀》
阿爾弗萊德獎 《暗戀》

D. 請問這是什麼電影

譯名:上帝之國/上帝之鄉/上帝的國度(台)

片名:God's Own Country

年代:2017

產地:英國

類別:劇情/愛情/同性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17-01-23(聖丹斯電影節)/2017-09-01(英國)

片長:104分鍾

導演:弗朗西斯·李 Francis Lee

主演:喬什·奧康納 Josh O'Connor

亞力克·塞克雷亞努 Alec Secareanu

傑瑪·瓊斯 Gemma Jones

哈利·萊斯特·史密斯 Harry Lister Smith

伊恩·哈特 Ian Hart

梅拉尼·基爾伯恩 Melanie Kilburn

利亞姆·托馬斯 Liam Thomas

帕齊·費倫 Patsy Ferran

莫伊·哈桑 Moey Hassan

納維德·喬杜里 Naveed Choudhry

莎拉·懷特 Sarah White

劇情概要:

約克郡一位牧羊人因為愛上新來的羅馬尼亞移民工人,決心改變生活的故事。兩人在產羊羔季節一起勞作、同吃同住,曖昧的感情在粗曠的土地上慢慢綻放。

獲獎情況:

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2017)

泰迪熊獎 最佳電影(提名) 弗朗西斯·李

第7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2018)

電影獎 最佳英國影片(提名)

第20屆英國獨立電影獎 (2017)

最佳英國獨立電影

最佳導演(提名) 弗朗西斯·李

最佳新人導演(提名) 弗朗西斯·李

最佳編劇(提名) 弗朗西斯·李

最佳男主角 喬什·奧康納

最佳男主角(提名) 亞力克·塞克雷亞努

最佳男配角(提名) 伊恩·哈特

最佳新人編劇 弗朗西斯·李

製片突破(提名)

最佳選角(提名)

最佳音效

第22屆金衛星獎 (2018)

電影部門 最佳影片(提名)

E. 求柏林電影節歷屆最佳影片的名單。

柏林電影節歷屆最佳影片金熊獎獲獎名單


屆次 獲獎電影 獲獎者
54 勇往直前 費斯·阿金
53 塵世之間 邁克爾·溫特博特姆
52 血色星期天 各格林格拉斯
51 千與千尋 宮崎駿
50 木蘭花 保羅·托馬斯·安迪生
49 紅色警戒線(細紅線) 特倫斯·馬利克
48 中央車站 阿瑟·柯恩
47 性書大亨 米洛斯·福爾曼
46 理智和情感 李安
45 新鮮的誘惑 Frederic Bourboulon
44 以父親的名義 吉姆·謝里登
43 香魂女 謝飛
42 大峽谷 勞倫斯·卡斯丹
41 微小之家 歐格斯提奧卡米尼托
40 被拴住的雲雀 吉里·曼澤爾
40 八音盒 科斯塔·加夫拉斯
39 雨人 馬克·約翰遜
38 紅高粱 張藝謀
37 主題 格列布·藩菲洛夫
36 大審判 雷諾·霍夫
35 韋瑟比 大衛·海爾
34 愛的激流 約翰·卡薩維茲
33 蜂巢 馬里奧·卡繆
33 權勢 愛德華·班奈特
32 維羅尼卡·福斯的慾望 托馬斯·舒赫力
31 快!快! Tony Moliere
30 巴勒莫或沃爾夫斯伯格 韋納修赫特
29 戴維 Joachim von Vietinghoff
28 鮭魚 Jose Luis Garcla Sanchez
27 上升(升華) Larisa Shepitko
26 西塞英雄譜 羅伯特·奧爾特曼
25 養女 Marta Meszaros
24 迪達·克拉維茨的學徒 約翰·凱梅尼
23 遠方的雷聲 薩蒂亞吉特·雷伊
22 坎特伯雷故事 皮爾·保羅·帕索里尼
21 悲慘的青春(芬齊——康蒂尼斯的花園) Artur Brauner
19 開始工作 Zelimir Zilnik
18 誰看見他死了 楊·杜里爾
17 出發 西史柯林摩斯基
16 死胡同 羅曼·波蘭斯基
15 阿爾伐維爾城 安德烈·米什林
14 乾旱的夏天 David E.Durston
13 惡魔 Glian Luigi Polidoro
12 一種愛意 Joseph Janni
11 夜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10 托梅斯的盲人犬 Cesar Fernandez Ardavin
9 表兄弟 克勞德·查布羅
8 野草莓 英格瑪·伯格曼
7 十二怒江 悉尼·魯曼特
6 邀請參加舞會(舞伴的邀請) 吉恩·凱利
5 鼠 羅伯特·西奧德梅克
4 霍布森的選擇 戴維·里恩
3 恐怖的代價 亨利——喬治·克魯曹
2 一個幸福的夏天 Arne Mattsson
1 吉普車上的四個人 Leopold Lindtberg
1 灰姑娘 沃爾特·迪斯尼
1 裁判結束 安德烈·耶特
1 沒有留下地址 尚保羅李塞諾華

F. 古天樂施南生頒發金像獎最佳電影獎,他們曾獲得過哪些獎項

2022年7月11日,在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現場,由古天樂、施南生為金像獎最佳電影獎頒獎。在這場頒獎典禮中,有人歡喜也有人落寞,為了彌補疫情帶來的遺憾,金像獎還十分用心的為第39屆金像獎獲得者補發了”女神“獎杯,充滿了儀式感。本次由古天樂、施南生頒發金像獎最佳電影獎,這二人也曾經獲得過許多獎項。

每一屆的金像獎都會受到業界人士和觀眾朋友們的廣大關注,因為金像獎對於演員們來說是一項意義非常重大的獎項,而且含金量很高,是對於自身實力的認可。在第40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中,不僅有各路人才獲得獎項,而且頒發金像獎最佳電影獎的古天樂和施南生也是諸多獎項加身,希望有更多優秀的演員能來到金像獎的頒獎現場。

G. 如何評價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由盧卡·瓜達尼諾導演,艾米·漢莫、蒂莫西·柴勒梅德、邁克爾·斯圖巴、阿蜜拉·卡薩、艾斯特·加瑞爾等演員出演,是一部同性愛情電影。曾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影片提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泰迪熊獎 最佳電影提名、第75屆金球獎 電影類 最佳劇情片提名。

H. 柏林電影節獲獎的中國電影

柏林電影節獲獎的中國電影有:三個和尚、鷸蚌相爭、紅高粱、晚鍾、本命年、阮玲玉、香魂女、喜宴、紅粉、女人四十等。

1. 三個和尚

導演:徐景達/馬克宣

片長:20分

參賽時間:1982年

榮譽:第32屆柏林電影節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銀熊獎。

2.鷸蚌相爭

導演:胡進慶

參賽時間:1984年

榮譽:第3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短片獎銀熊獎。

3.紅高粱

導演:張藝謀

片長:91分

參賽時間:1988年

榮譽: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4.晚鍾

導演:吳子牛

片長:90分

參賽時間:1989年

榮譽:第3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5.本命年

導演:謝飛

片長:107分

參賽時間:1990年

榮譽:第4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傑出個人成就獎銀熊獎。

6.阮玲玉

導演:關錦鵬

片長:154分鍾

參賽時間:1992年

榮譽: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屆最佳女演員獎銀熊獎(張曼玉)。

7.香魂女

導演:謝飛

片長:105分

參賽時間:1993年

榮譽: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8.喜宴

導演:李安

片長:106分

參賽時間:1993年

榮譽: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9.紅粉

導演:李少紅

片長:110分鍾

參賽時間:1995年

榮譽: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視覺效果獎銀熊獎。

10.女人四十

導演:許鞍華

片長:101分鍾

參賽時間:1995年

榮譽: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屆最佳女演員獎銀熊獎(蕭芳芳)。

I. 這10部電影拿下了國內外幾乎所有大獎

終於寫完,2019年個人總結的第4篇文章,即這篇年度電影推薦。另外三篇分別是:全球暢銷,豆瓣9.3,你真不該錯過這些好書;豆瓣9.0,奧斯卡最佳,要看就看這些一流紀錄片;恕我直言,這些動畫片才最好看。

好電影不僅讓人回味無窮,久久難忘,更值得與人分享,不該被雪藏。廢話不多扯,下面看片!

評分 :7.2

榮譽 :第71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金豹獎(提名),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配角(提名),第2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之最單元最受歡迎影片(提名),第58西班牙希洪國際電影節作品獎、劇本獎等

劇情 :一位老詩人在江邊旅館居住時,想起了兩個久未聯系的兒子。一個被同居男人背叛的年輕女人也入住了這家旅館,為了尋求安慰,她請了朋友來陪她。在旅館里,人們相互凝視,來去匆匆,生活於每個人來說都很艱難,而這樣的日子每天都在不知疲倦地重復。

鑫影視說:

《江邊旅館》的文藝氣息在此片單中最為濃厚。黑白的畫面,緩慢的節奏,簡單的台詞,固定的鏡頭,極為普通的生活片段。 可就在勾起我們的觀影高潮時,電影戛然而止,留下了足夠的想像空間。

看完此片,只記得片中的大雪和叫不出名字的人物。前幾年看導演洪尚秀的《之後》,也有相似感受。 不過此片很容易讓人平靜,要想一次性看完,需具備足夠的耐心。


評分 :6.6

榮譽 :第7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最佳編劇獎

劇情 :著名伊朗女演員收到一段視頻,視頻中一個年輕女孩請求她的幫助,以逃離保守家庭的支配。女演員向好友賈法爾·帕納西(Jafar·Panah,該片導演)求助,以確定這是否是惡作劇。兩人一同動身前往與世隔絕的山區,尋找年輕女孩所在的村莊。

鑫影視說:

《三張面孔》是著名伊朗導演帕納西的又一力作,全片採用了偽紀錄片的拍攝方式,逼真且直擊人心。電影展示了伊朗農村中的落後環境,農村家庭中重男輕女的現存殘念,交通的不便利,女性的不公平待遇等。

整個農村與世隔絕,女人要想走出村子也變得異常艱難。 農村環境的改變只需要一段時間,但村人思想上的改變則是長路漫漫。 固然,我們的國家至今也存在類似的山村,但很少有能如此描繪它們的類似電影。


評分 :8.3

榮譽 :入圍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單元,第四屆澳門國際影展新華語映像最佳女演員,第6屆豆瓣電影年度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提名)、評分最高的愛情片(提名)

劇情 :陳念(周冬雨飾)遭到了校園霸凌,一次偶然中,陳念邂逅了名為小北(易烊千璽飾)的混混,小北答應陳念在暗中保護她,沒想到引發了連鎖反應。負責調查命案的警官鄭易(尹昉飾)察覺到了校園里的古怪氣氛,可他的調查卻屢屢遭到阻撓。

鑫影視說:

《少年的你》讓我想起了兩年前的《我不是葯神》,同樣是反映 社會 現實和關注特殊群體,口碑和票房也都有豐收,不禁讓我對國產現實主義電影有了新的期待。

片中大部分場景都發生在陰暗的環境,鏡頭內封閉的小空間,那種直視於血淋淋的特寫,給人很大的視覺沖擊。 彷彿只有出現死亡,才能讓校園霸凌得到足夠的關注。

男女主的愛情戲份讓人感動,但不是每位女生都能遇到一位小北。希望此片能讓我們在規范校園管理和教育制度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們的防範意識,比如學個拳啥的。


評分 :8.6

榮譽 :第6屆豆瓣電影年度評分最高的韓國電影(提名)

劇情 :表面上,金智英(鄭有美飾)是一位幸福的家庭主婦。實際上,金智英的內心早就發生了天崩地裂的變化。在婆婆面前,她要扮演逆來順受的好兒媳。在丈夫面前,她是無條件支持的賢妻。面對女兒,她必須隱藏脆弱,做無堅不摧的母親。在長久的壓抑和掙扎中,金智英終於病了······

鑫影視說:

金智英在家有忙不完的家務,在外會受到陌生人的無端指責,在親友面前故作堅強,最後只好在自我內心中人格分裂。家庭與工作無法兼顧, 妻子與丈夫總有一方要委曲求全,而女性往往天生處於劣勢。

這幾年我也接觸了不少北漂女生,她們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都有著不小於男生的壓力,所受到的待遇又往往不高於男生,加上今後生育期備受抑鬱的煎熬,讓人無法不同情。當然, 也不能因為突然同情女性的處境而忽略男性更是身負重擔的事實。


評分 :7.4

榮譽 :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泰迪熊獎最佳電影(提名)、第34屆西班牙戈雅獎最佳西班牙語外國片(提名)、第35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第67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地平線大獎(提名)、第22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外國獨立電影(提名)等

劇情 :八名被稱為「猴子」的哥倫比亞少年在山頂上進行非法軍事活動,同時看守一名美國女人質。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對這項任務的意見發生了沖突,隨之而來的是彼此之間的信任危機。

鑫影視說:

八位青年從團結一致到奶牛死後的各自慌亂,再到隊長死後的分崩離析,最後互相猜疑和傷害,甚至濫殺無辜。相比之下, 他們被訓練成士兵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各自的無知和同情心的匱乏。

人類有人性,也有獸性,在統一的規定和秩序下,人性會克制住獸性。可是一旦失去規定和秩序,人類的獸性往往容易被放縱,直至壓倒人性。而這時候的我們便從智人變回到了最原始的猴子。


評分 :8.7

榮譽 :第7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第7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影片(提名)、最佳非英語片(提名),第40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影片、第44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觀眾選擇獎(提名)、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等

劇情 :基宇因朋友介紹來到了朴社長家中做家教,沒多久,基宇的妹妹和父母也如同寄生蟲一般進入了朴社長家裡工作。然而他們的野心並沒有止步於此,基宇更是和大小姐墜入了愛河。隨著時間的推移,朴社長家裡隱藏的秘密漸漸浮出了水面·····

鑫影視說:

韓國的影視作品一直有著揭露國家醜態的能力和勇氣,近些年更是接連爆發。到了導演奉俊昊這一棒,商業片與藝術片都曾在他手上大放光彩,如《殺人回憶》和《漢江怪物》,《母親》和《玉子》。這次的《寄生蟲》更是他的集大成之作。

女管家的丈夫長年寄住於豪宅內的地下室;男女主人在沙發上你儂我儂時,另一家人躲在桌子底下不敢出聲;大雨淹沒了窮人一家時,馬桶內噴出的排泄物漂浮在整個家中······ 片中溢出的緊張感和驚悚感讓人又愛又恨,看似被誇大的劇情也未必沒有在現實中發生過。


評分 :7.9

榮譽 :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劇情長片(提名)、最佳電影文本,第6屆豆瓣電影年度評分最高的喜劇片(提名)

劇情 :普通農村大叔超英翻蓋新房,好朋友占義和樹河前來幫忙,沒想到樹河因意外車禍入院,司機肇事逃逸。超英和占義化身「平原偵探」,踏上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荒誕追凶之旅。

鑫影視說:

《平原上的夏洛克》無疑是去年國產電影的一大黑馬,緊貼日常生活的小段子,對現實問題的揭示和抨擊,主打的懸疑偵探風格,都讓人印象深刻。如男主在賣馬時因為不舍,結果不賺反虧;男二吐痰時為避免被罰款,突然抹在頭上當潤發劑;男主用偷情視頻威脅肇事者給錢,途中又反悔惹得肇事者親自上門送錢·····

中國農村的故事能被拍的如此接地氣,且走心,實不多見。雖然故事的格局不大,但 導演在鬧劇中注入了平凡人的五味陳雜,以及不平凡的道德仁義,讓不少人看到了國產電影的更多可能性。


評分 :7.3

榮譽 :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提名)、銀獅獎最佳導演、銀獅獎最佳處女作,第44屆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影片,第90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五佳外語片,第65屆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觀眾獎等

劇情 :米里亞姆跟丈夫安托萬離婚後,希望12歲的兒子朱利安能夠遠離擁有暴力傾向的父親,故向法庭申請單獨扶養權。然而丈夫在庭上成功說服法官,讓雙方擁有共同監護權。面對水火不容的雙親,身處夾縫中的朱利安不得不想盡辦法,阻止家庭危機,然而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鑫影視說:

家暴一直在發生,近些年才被高度關注。此片沒有提供具體的解決辦法,但呈現了不堪入目的家暴場景。父親在外有著一臉憨厚的好人相,在家卻粗暴兇狠;母親有心無力,幫不了孩子更救不了自己;孩子們長期在精神上和身體上備受折磨。演變到最後,父親竟拿起了獵槍試圖殺人。

電影也揭露了產生家暴的部分原因,例如片中父親的父親也是一位脾氣暴躁的人, 因為上一代人的教育方式有直接影響 。此片不僅可以讓強勢者們檢視自己的行為並引以為戒,弱者也應該學會用正確的方法保護自己,而國家與 社會 更應該給予及時的幫助。


評分 :8.2

榮譽 :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提名)、第13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導演、第25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最佳編劇、第21屆義大利烏甸尼遠東電影節觀眾票選金桑獎等

鑫影視說:

2017年香港出了一部《一念無明》,揭露躁鬱症患者在生活中的尷尬處境,片子很喪,但廣受好評。《淪落人》與前者異曲同工,講述了菲佣在香港的生活困境。電影以現實中的絕望和夢想中的希望作為對比,加入了生活中又笑又哭的段子,讓人容易想起法國名作《觸不可及》。

同是 社會 邊緣的小人物,從相互排斥到相互理解和鼓勵,男主人原本一灘死水般的生活慢慢綻放出耀眼的光彩,菲佣原本單調且辛苦的工作也散發出無盡的溫暖。 他們尚且如此,幸運的我們更不能放棄啊。


評分 :9.1

榮譽 :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第71屆戛納電影金棕櫚獎(提名)、評審團獎,第76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非英語片(提名),第44屆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等

劇情 :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贊恩的父母在無力撫養和教育的狀況下,依然不停生育,作為家中的長子贊恩,弱小的肩膀早已承擔了生活的無數重壓······

鑫影視說:

終於有電影能把不幸家庭中孩子的苦難,拍的如此犀利和真實,雖然現實比電影更要殘酷,但直面家庭中的不幸,關注下一代人的成長和教育,是當今世界無法輕視的事實。如果暫時沒有能力關照他人, 那麼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孩子的榜樣,也是一個像樣的選擇。

小男孩的妹妹被迫嫁給商販大哥;黑人母親為拿下簽證日夜操勞;人販子為了金錢罔顧性命······這些聽起來荒唐又荒誕的事情,在他國卻遍地可見。電影最後給出了一個些許溫暖的結局,像是在告訴大家: 哪怕再難,終有微笑來臨的那一刻。

J. 求第67屆奧斯卡全部獎項提名名單

最佳影片:《阿甘正傳》

最佳男演員:湯姆.漢克斯《阿甘正傳》

最佳女演員:傑西卡.蘭格《蔚藍色的天空》

最佳導演:羅伯特.澤梅基斯《阿甘正傳》

最佳男配角:馬丁.蘭多《埃德.伍德》

最佳女配角:黛安娜.維斯特《飛越百老匯的子彈》

最佳劇本原作:昆廷.塔蘭蒂諾,羅傑.阿瓦利《通俗小說》

最佳劇本改編:埃里克.魯里《阿甘正傳》

最佳外語影片:俄羅斯《被太陽燃燒》

最佳藝術指導:肯.亞當和卡羅琳.斯科特《喬治國王的瘋狂》

最佳電影攝影:約翰.托爾《秋天傳奇》

最佳服務設計:利齊.加德德和蒂姆.查普爾《沙漠王後普里斯希拉歷險記》

最佳紀錄長片:弗賴達.李.莫克和特里.桑德斯《馬雅.林:十分清楚的洞察力》

最佳紀錄短片:查爾斯.古根海姆《需要正義的時刻》

最佳影片剪輯:阿瑟.施米特《阿甘正傳》

最佳化裝:里克.維.尼爾和約蘭達.圖辛《埃德.伍德》

最佳原音樂作曲:漢斯.齊默《獅子王》

最佳原音樂歌曲:埃爾頓.約翰和蒂姆.賴斯影片《獅子王》插曲《你能感到今晚的愛嗎?》

最佳短動畫片:艾莉森.斯諾登和戴維.法恩《勃博的生日》

最佳真人真事短片(兩片得票數相等):彼得.卡帕爾迪和魯恩.肯利萊茨《弗朗茨.卡夫卡的生活是美妙的生活》,佩吉.拉吉斯基與蘭迪.斯通《特雷弗》

最佳音響:格雷格.蘭達克,史蒂夫.馬斯洛,勃博.比默和戴維.R.B.麥克倫《速度》

最佳音響效果剪輯:斯蒂芬.亨利.弗利克《速度》

最佳視覺效果:肯.拉爾遜,喬治.默.斯蒂芬,羅森鮑姆和艾從.霍爾《阿甘正傳》

在此之前宣布的獲獎者有:

榮譽獎:義大利製片人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表彰其終身獲得的成就。

歐文.撒爾伯格紀念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表彰他一貫製作最高質量的影片

瓊.赫肖爾特獎:昆西.瓊斯詞,表彰它研製出伊士曼EXR彩色中間膠片5244

優秀技術獎:佩特羅和保較.弗拉豪兄弟,表彰其關於電子藍影幕基本構成法的設想和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