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豆瓣評分7.4的《五個撲水的少年》,這部青春片本土化改編成功嗎
今年國慶檔除了《長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輩》兩部大作外,還有一部青春熱血的電影作品《五個撲水的少年》,它改編自日本的2001年的票房冠軍電影,原版電影是日本同名電影《五個撲水的少年》,五個平凡普通但性格各異的高中少年,因為一次意外的事故必須完成一場男子花樣游泳表演。
影片本土化改編整體還算成功
這部影片的本土化改編還算成功,整體還是很不錯的。本土化改編其中就包括角色的選擇和適配度。男主角張偉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回頭細數我們的青春時代,記憶里總有那些閃閃發光的人,但大部分人回望中學時代,自己都是像張偉一樣的普通人。成績不好不壞,長相不好不壞,在學習上也不是不努力,而是我好想已經努力過了最後也只是普通人,父母對自己沒有期望,平凡的自己就註定平凡的過完這一生。
雖然在劇情銜接上,《五個撲水的少年》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影片最後主辦方取消活動太刻意,像是在故意升華主題,引出五位少年的花樣游泳表演,但總體而言瑕不掩瑜,這部青春片改編整體是成功的。
2. 獲四座奧斯卡的韓國電影《寄生蟲》,究竟優秀在哪裡
寄生蟲》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它的觀賞性應該是今年所有類型片里最強的。寄生蟲》是一部指向明確的電影,電影講述的是韓國社會的階級、尤其是階級固化的問題,光看到這一點其實對導演意圖掌握得尚不夠精確,在這種固化的階級社會下,綁在被剝削階級那些奴隸們身上的「精神鐐銬」——「成功學」,才是導演真正的聚焦點。
要理解這個核心主題,需要從電影中讀懂三個隱晦的伏筆。
1、主角一家實際上是破產中產階級
2、主角一家深受成功學荼毒
3、韓國社會嚴重的階級固化和就業困難
理解了這三個伏筆,故事劇情就會通順起來。主角一家成功混入了朴社長家,生活都陽光了起來。他們的成功學夢想更加熾熱起來,最終,還是爆發了階級矛盾,誰也無法置身事外。
3. 如何評價影視作品《五個撲水的少年》
《五個撲水的少年》情節雖然老套卻是合理。一個開會打瞌睡的老師誤解了校領導意思,成立了一個只有五個少年的男子花樣游泳隊。(也是看這部片子才知道,原來男子也有花游,而且要八人才成隊。)五個少年中僅有一個人的體育是過關的,還有一個還不會游泳。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到花游隊。第一天訓練,,指導老師就受傷住院了,他叮囑懵懵懂懂的隊長張偉,一定要把花游隊搞下去。
就是這個幹啥啥不行的隊長懵懵懂懂、魯魯莽莽地找到一個過氣教練,然後把大家團結到了一起。當訓練漸進佳境的時候,爆出那個「教練」其實只是省花游隊一個廚子。隊友們因此爭執、受傷、住院。隊長在醫院里崩潰大哭。
就是這個大哭的場面被抖音紅人拍到,紅人發起「支持夢想」的短視頻。一時間,花游隊起死回生、發展壯大。
可是臨到比賽的時候又出了波折。由於比賽時長太長,高中游泳大賽只能取消男子花游的表演賽,准備了一個多月的花游隊沒法上場,少年們很受打擊。但是,他們沒有氣餒。他們想盡一切辦法,終於在大賽即將結束的時候登上了大賽的賽場。干凈漂亮的演出贏得在場所有觀眾的歡呼。他們閃閃發光的模樣就是青春的模樣。
4. 印度電影體現出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哪些印度電影是貼近現實生活的
印度現實主義題材電影比較推薦阿米爾·汗,米叔的作品很多都以抨擊現實問題為核心,但是他又處理的非常戲劇化,不必讓你看得特別難受。觀後會意識到問題又不會絕望而是抱著會打破這個問題的興奮感,這跟韓國、日本的一些現實題材看完讓人絕望相比還是很值得推崇的。
1、《三傻大鬧寶萊塢》,教育制度與階級差距。
伊西亞有著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夢想成為一名歌手。但是伊西亞生活在一個不自由的家庭之中,性格爆裂獨斷專橫的父親經常對母親拳腳相向,並且禁止伊西亞唱歌追求理想。 疼愛女兒的母親鼓勵她帶上面罩在網路上唱歌,這個主意讓她獲得許多粉絲。然而就在這時候,父親調換工作,要求他們跟著自已到另一個地方去。
5. 《唐人街探案》又搞笑又懸疑,大家是如何評價這個電影的
是《唐人街探案》讓我認同了陳思誠是才子的這一事實,這部電影情節緊湊酣暢淋漓,完美的糅合了懸疑與喜劇電影的閃亮因素,也因此得到了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在16年年初上映斬獲8億多票房,就夫妻檔電影來說不論票房數還是口碑都完勝同期的喜劇電影《惡棍天使》。
每個精巧構思的殺人背後必定隱藏著惡意的深淵,影片中沒有交待小女孩處心積慮的動機有點拙劣;頌帕的兒子丹只是失蹤,到底死了沒有,這個也有些說不過去。不過瑕不掩瑜,整體來看《唐人街探案》既符合商業電影的要求又有堅持自我、展現自我的用心,畢竟一部好的片子才會衍生出第二部,《唐探2》的精彩上映就是對《唐人街探案》的莫大肯定。
6. 哪些電影翻拍後超越了原版本
一、《誤殺瞞天記》,去年肖央主演的《誤殺》大受好評,不少觀眾都看出來這部電影是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不過有點值得表揚的是,在翻拍的過程中做了很大的本土化,對於國內的觀眾來說,更便於接受。但鮮少有人知道的是印度原版的誤殺瞞天記其實是翻拍於印度2013年的電影《較量》,而且目前這個電影翻拍過四次,其中三個版本是印度自己翻拍自己。
四、《聞香識女人》這部電翻拍自1974年的義大利版電影《女人香》,原版側重於呈現情感和義大利獨特的文化特徵。而翻拍後聞香識女人則是將重點放在了兩個男人互相拯救的故事。盲人維護了男主的尊嚴,而男主也讓盲人重新“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之光。此電影看過多次,每次都能給我不同的能量!
7. 南京南京電影簡介
簡介: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時為國民政府首都的南京,部分官員棄城逃亡。但仍有許多官兵留守,誓死保衛這個大廈將傾的城池。宋希濂部軍官陸劍雄(劉燁飾)協同戰友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他們微弱而頑強的抵抗最終被壓制,數以萬計的中國軍民成為俘虜,在槍炮聲中血染長江。
在抵抗最終失敗之後,數十萬中國軍民遭到殘忍殺戮,南京全城淪為一片死地。唯一尚有生機存留的,就是位於金陵女子學院的「安全區"。大量的難民涌到這里尋求救助。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拉貝,歸國女教師姜淑 雲(高圓圓飾),金陵女子學院魏特琳女士,積極營救中國難民,用他們的勇敢和堅毅與日本人周旋。
但獸性大發的日軍早已虎視眈眈盯上了藏身於此的中國婦女。於是舞女小江(江一燕飾),雖然生存在社會的最底層,但在國家危難的時刻,為了拯救其他婦女,她堅定地站了出來。唐先生(范偉飾)這樣懦弱的知識分子,雖然對凶暴的日軍小心應付,委曲求全,為了保護家人而出賣同胞,但在痛失愛女和小姨子後,難掩良心的詰問,最終選擇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
日兵角川(中泉英雄飾),在這場戰爭中,作為佔領者,在日軍對中國人的殺戮中,他從一個士兵變成一個麻木的機器,沒有靈魂的人是可悲的,他活在空虛和罪惡之中,逐漸走向崩潰。最後,他在痛苦的折磨中把槍口對准了自己。
(7)國外本土化的電影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
1、陸劍雄。
陸劍雄,中國國民黨最精銳部隊的下級軍官,在破城之際,連同十萬名沒有來得及撤離的士兵一起陷入了日本軍隊的包圍之中。他和那些不希望投降的士兵組織了一場沒有希望而慘烈的抵抗。抵抗失敗後他親身經歷了最終蔓延至全城的大搜捕和大屠殺。
2、姜淑雲。
美麗的中國女性,拉貝的秘書。姜淑雲和所有難民營的領導共同奮斗,希望能保全難民營里二十萬人的生命,但是她們發現,她們的身軀和生命難以阻擋每天前來搜捕男人,強奸婦女的日本軍人。對於姜淑雲而言,這位在歐洲學習回來的女老師內心中還有一個隱秘的願望:記錄下這段慘烈的歷史,讓全世界的人知道。
3、唐天祥。
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他的生活徹底陷入了黑暗和恐慌。他有美麗的妻子,妹妹和女兒,城破的時候,他相信拉貝對他的保護,對日本軍隊抱有幻想,他覺得日本軍隊會帶來秩序。他甚至因此而學起了日語,並協助日本軍隊在南京城中開設慰安所,他甚至出賣了陸劍雄等潛伏在難民營中的士兵。當他已然失去了一切時,他決心反抗。
8. 《情聖》如何將國外經典電影成功地進行本地化
「好久沒在電影院這么開懷過了」,想必這是很多觀眾看完《情聖》後發出的第一聲感嘆。
爆笑喜劇《情聖》無疑是2017年熒幕上的第一匹黑馬。元旦三天小假期,《情聖》以票房總計接近 1.7 億的成績,力壓同檔大片《長城》、《鐵道飛虎》成為檔期冠軍,並且在臨近春節檔,仍然無視《太空之旅》等好萊塢大片,每日以1000多萬的頑強生命力在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最終斬獲6.56億票房。
此前,【話娛】記者專訪到發行界的「老司機」李寧,從發行的角度深度剖析了影片獲得成功的原因。李寧認為,從製作上來看,《情聖》其實不是黑馬,而是斑馬。那麼主創團隊究竟在影片製作上花了哪些功夫,才讓這匹斑馬在眾多大片中實現逆襲。近日,【話娛】記者采訪到《情聖》的導演宋曉飛,與這位新晉導演兼資深攝影師,聊了聊《情聖》創作上的種種。
9. 憤怒的小孩的影片評價
《憤怒的小孩》最大的特點在於主創的童心,所有笑點都屬於「可愛」型,這種東西的受眾沒有年齡界限,大人孩子看了都喜歡。而本片和之前看過的兒童電影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在孩子身上看到非常單純、真實的特質,孩子就是孩子的樣,一點沒有大人教出來的痕跡。難得的是把國外成功的電影模式進行了本土化,而且沒有山寨感。影片中的明星多元化是合家歡喜劇的要素之一,「他們飾演的角色要麼就是無傷大雅的怪咖,像范偉演既是不敬言笑的爺爺也是難舍軍旅情結的老兵,陶澤如演的面館老闆也是酒鬼,江珊飾演的電視劇迷,陳坤、張譯則飾演帥得像漫畫的型男正角,還有就是笨到又可恨又可愛的壞蛋,吃盡苦頭的笨賊三人組,有點類似動畫片中的反派,極盡誇張、壞而不惡。」(新浪)
對於這樣一部兒童電影而言,《憤怒的小孩》是足夠有趣的;在有趣之餘,又能讓大人們思考一下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夕陽紅之戀等等社會問題,也算是做足功課了。(大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