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中國動作指導的外國電影都有哪些
元奎生或死,非常人販,防彈武僧,X-MAN
2. 電影《海關戰線》是謝霆鋒首次擔任動作指導,你覺得會有怎樣的看點呢
電影《海關戰線》是謝霆鋒首次擔任動作指導,你覺得會有怎樣的看點呢?大家應該都非常的喜歡謝霆鋒,而且能夠看到謝霆鋒近些年的發展還是比較不錯的,那麼他本身長得非常的帥氣,在本次海關展現這部電影中,他擔任的是動作指導,可以看到的是這裡面會有更多的看點。 而且我們大家非常的期待這部影片,對於一些頂峰而言,它確實非常的不錯,而且現在大賽內地回到了香港發展所要拍攝的新的電影韓國呈現。 因為疫情緊張的原因,所以說他會在海關戰線這部電影中作為動作指導,也能夠看到的是,謝霆鋒會知道更多的人動作,所以說我們也非常的喜歡他。謝霆鋒本次主任的演示男主角。 那麼謝霆鋒,其實他本人的發展還是非常的不錯的,我們也非常的喜歡y他。
3. 動作導演的學術世界的「動作導演」
對於武俠動作片而言,武打與動作是其核心場面。
「動作導演」概念
動作導演是指,在武俠動作電影創作中,從劇本、導演、演員、現場環境等主客觀條件出發,進行武打及動作場面的設計、訓練、安排、調度、拍攝、剪輯等的藝術創作活動。
在美國擔任《黑客帝國》系列影片和《蜘蛛俠》系列影片動作導演的林迪安曾在采訪中這樣評價好萊塢電影對動作的分工:第一步是動作設計,對每場打鬥動作先進行設計;第二步是動作指導,就是在動作設計完畢、演員訓練之後,在現場對演員進行具體動作的指導;第三步是動作導演,根據每場動作戲份設計出需要的場景、規定攝影機位置、完成配置燈光等工作。
在此,我們簡單區分一下武術指導、動作指導、動作導演三者的關系:
武術指導一般較為強調對動作場面中武術招式的設計與排練,設計內容主要是專業性較強的武術格鬥,如古裝武俠和民初功夫。從這個意義上看,武術指導的主要工作在於現場套招與排演。當然,這里的套招與排演是一項緊密結合電影劇情、人物、攝影、剪輯等的創作活動。
相對於武術指導,動作指導更強調動作內容的廣泛性,它負責的工作中可包含時裝電影中的追逐、撞車、攀爬、跳躍、雜技、爆破等非常規的動作場面。
動作導演是專職負責武打動作場面的最高職位,是一部電影動作場景的導演。其工作包括古裝、民初、時裝等任何武打動作形式的設計、訓練、安排、拍攝、剪輯、調度,它是動作設計工作的最高階段。從現實創作角度講,動作導演的職權范圍包含武術指導與動作指導。在一部動作類電影中,動作導演手下一般有一位以上的武術(動作)指導,如《赤壁》動作導演元奎下面還有國建勇和桑林兩位武術指導。
武打與動作本屬體育運動形式,其蘊涵的人體美、運動美均屬於體育美學的范疇。然而,經過電影藝術設計後的武打動作則滲透著設計者的思想情感。這種藝術化的武打已不止為打而打、為好看而打,其中蘊涵著設計者與創作對象的交流,是一種「本質力量的再現」①。
武打動作藝術化的理念發端於古代武俠文學中的武功描寫,其形式源於戲曲的「唱念做打」和現代競技武術套路的編排,完善於武俠電影創作中武術師傅與導演、演員、攝影之間的磨合,並伴隨電影技術的不斷發展而走向成熟和多元。
因此,從功能角度講,動作設計在電影表達體系中肩負著娛樂審美、塑造角色、敘述情節、傳遞思想、表達情感等功能。
動作場面的屬性
中國武俠動作片經過近90年的發展演變,動作場面千姿百態,這是動作設計不斷創新的結果。那麼,這些動作場面是否具有某些共同的屬性呢?
1. 審美的獨立性。武打動作在銀幕上的展現,從電影本體的動作性而言,具有強烈的觀賞性和娛樂性,武打動作在觀眾與銀幕之間建立起了一種純粹的感官關系。正如卓別林的無聲片,透過其滑稽的身體語言,觀眾一樣可以讀懂劇情和人物。武俠動作片中的武打動作與光、影、聲、畫結合後,同樣具有了審美的獨立性。也正是由於這一屬性,武打動作才成為國際通用的電影語言。
2. 武打的雙重性。電影是虛假性與逼真性的結合,這決定了武俠電影中的武打動作也具有虛假與逼真的雙重性。就其虛假性而言,武俠電影中的武打動作基本都是事前套招、排練後的再現,是一種模擬性表演,所謂完全不套招、不設計的真打實斗只是一種創作觀念;就其逼真性而言,武俠電影中的動作打鬥均以真實性為追求,企圖通過藝術和技術的加工,達到一種藝術化的真實感。因此,動作導演必須平衡好真實與虛假的關系,力求在故事情節的邏輯關系中將武打動作合情合理地「鑲嵌」在人物與情節之中,盡可能地讓影片中的所有武打動作發生得理所當然又精彩奪目。
3. 武打的戲劇性。在電影實踐領域,動作場面統稱「打戲」或「武戲」。矛盾沖突產生的戲劇性是主流電影敘事的根本,因此所謂打戲的關鍵是「戲」。正如資深動作導演董瑋所說:「『打』是必然的元素,『為什麼打』是戲劇的張力。」①只不過相對於文戲而言,武戲更強調表達方式上的動作性以及人物之間的對抗關系。從根本上講,動作設計的創作原理是戲劇性,這是評價武戲導演水平高低的核心。
4. 形態的多變性。動作場景廣泛存在於各種類型的電影中,尤其在武俠動作片中,它更是一種標志性場面。《中國武俠電影史》一書中將傳統武俠片的動作場景分為「盤腸大戰、竹林大戰、飛檐走壁、凌波微步、劍光鬥法、客棧大戰、舞獅大戰、擂台比武、英雄取義、雙雄對決」②10種常見類型。實際上,從發展的角度看,不同社會背景和創作方向以及不同題材類型與人物情境會派生數不勝數的動作場景,武打動作形態的多變性與所有藝術創作活動一樣,具有無限的開拓空間。而動作場面的創新本身也是一部優秀動作片的重要標志。
4. 誰能告訴我電影中的慢動作用於哪些場景各有哪些意味
「電影是每秒鍾24畫格的真理。[1]」而當電影的拍攝速度超過了24畫格/秒時,我們便稱之為升格拍攝,升格拍攝的畫面到了銀幕上以正常速度放映,自然也就造成了電影時空上的延展放大,這便是我們口中常說的慢鏡頭。相比於國外的電影來,香港電影對慢鏡頭的使用顯然更加頻繁,更加細碎,也更少限制和顧忌,下面便對之做一個小小的概括,看看香港電影人是如何靈活多變地運用這一拍攝手段的!
一.「暴力美學」與慢鏡頭:
早期的香港動作片中,慢鏡頭用得並不是很多。一般是兩個人進行對打,打到關鍵時刻正面人物施出絕招,一個飛腿或一記重拳打得反派跌倒在地,這時為了突出正面人物的神勇,而故意對動作場面進行時間上的誇大處理,音效上再配以人物的叫喊聲,真的非常有氣勢。但畢竟這是一種非常老套的拍攝手法,如今看起來實在有些好笑,於是很快便隨著「香港新浪潮」運動所帶來的先進手法而被淘汰。淘汰舊事物的同時,新的「暴力美學」觀也在逐步形成。這批才華橫溢的動作片導演,用他們手中的攝像機為我們營造出了一個個浪漫詩化的江湖世界。吳宇森、徐克以及他們的御用武術指導程小東便是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可以說沒有他們,也就沒有香港動作片的「黃金十年」(1986-1995)!
其實說到香港電影的「暴力美學」,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導演吳宇森。作為邵氏「陽剛暴力美學大師」張徹的弟子,吳宇森在其1986年的「咸魚翻身」作《英雄本色》中,非常果斷地將中國傳統武術中動作的柔美和諧融入到緊張激烈的槍戰戲當中,並採用了大量的慢鏡頭來淡化暴力上的血腥,更多突出的卻是動作上的美感。此後的《英雄本色2》、《喋血雙雄》和《縱橫四海》更是將這一手法運用得爐火純青,比起師父張徹來,顯然在自成一派的同時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而他最具實驗色彩的嘗試還是在《辣手神探》的醫院走廊槍戰中,使用動作場面非常罕見的長鏡頭來表現周潤發和梁朝偉穿行在迷宮一樣的走廊里,不斷擊斃敵人,進入電梯後又來到另一個樓梯的走廊。這個長鏡頭中五次將正常速度轉換為升格速度,基本是在兩人擊斃敵人前後身體位置互換的時候。這種速度的變化形成了槍戰場面一張一弛的節奏感,而升格放大兩人互換位置時的動作,既表明這兩人配合默契,又象徵著他們每個人心態的變化和情感的交流。鏡頭始終沒有切換,一種盡在不言中的患難真情逐漸飽滿膨脹,彌散在很少台詞的緊張環境中,傳遞出微妙的浪漫氣氛[2]!
香港電影就是這樣無時無刻不製造浪漫,徐克和程小東的合作更是體現了這一點(當然吳宇森不少作品中的武指也是程小東)。作為動作指導,程小東在當時的這個圈子裡絕對算是個另類。他不像袁家班、劉家班那樣注重硬橋硬馬的真功夫,也不像成家班、洪家班那樣專攻妙趣橫生的諧趣打鬥,而是充分利用快慢鏡頭的相互交叉,遠景近景的不停切換來表現出一種更加富有張力的動作語言。在他的影片中,非常注重造型美學的運用。他能把林青霞、王祖賢、張曼玉和梅艷芳等不會武功的美女變為一招一式煞有模樣的武林高手,就是通過對人物造型的塑造來完成的。《東方不敗》中的黑木崖之戰以及《風雲再起》中的海船之戰,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舉手投足之間便是一代武林梟雄之風范,而《新仙鶴神針》中更是運用慢鏡將武林高手靜時的長衫飄飄和動時的天馬行空表現得靈氣十足,充分體現了武俠小說字面上所蘊含的意境。而最具小東特色的還是利用慢鏡來表現人物被對方擊敗後倒地時的動作,特別是像《武俠七公主》和《東方三俠》中多人的倒地動作,則採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對每個人物的動作造型在時間上逐一進行放大展示,使得本應狼狽不堪的倒地變成了優美飄逸的舞蹈。如此具有浪漫氣息的暴力展示,自然成了此後不少動作指導競相模仿的對象!
雖然袁家班走得比小東要傳統,但也並非一成不變的。特別是像《太極張三豐》這樣需要表現中國最柔拳法最強戰鬥力的影片,慢鏡頭的使用也就成了影片武戲成敗的關鍵所在(同樣是表現太極拳,袁和平的《太極張三豐》就遠比洪金寶的《魔教教主》要好得多)。無論是張三豐練拳時抱葉成團的神來之筆,還是張三豐大戰董天寶時揮灑自如的套路展示,都成了西方的動作指導一百年都無法炮製出來的經典!
二.文藝片與慢鏡頭:
其實文藝片更多還是同長鏡頭結合在一起的,許多世界聞名的電影大師,像小津安二郎啊,特呂弗啊,阿巴斯啊,安哲羅甫洛斯啊,侯孝賢啊,都是玩弄長鏡頭的好手。香港電影素以快速剪輯聞名,長鏡頭的運用方面自然也就忽略了許多,即使是文藝片,節奏也比其他地區的文藝片要快得多。當然慢鏡頭並不是長鏡頭,有的時候為了體現出詩意的效果,導演們還是願意提高攝像機的拍攝速度,將銀幕時間盡可能地放大,這在王家衛的文藝片中表現得更為突出。比如說《阿飛正傳》吧,阿飛離開生母庄園時那個反復出現的奔跑慢鏡頭,則體現了人物「無腳小鳥」般的無根性,他渴望有個歸宿的夢想破滅了,只有繼續「飛呀飛,飛呀飛」,直到自己生命終結的那一天才落下地來。而到了《東邪西毒》的幾場動作戲中,更是採用了「抽格加印」的手法,即在升格鏡頭中平均去掉動作的一部分畫格(在1-2-3-4-5-6的畫格順序中去掉1、3、5),但是並不壓縮整個鏡頭的時長,而是在空出來的地方加印動作的其他部分(變成2-2-4-4-6-6的序列)[3],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慢鏡頭表現。其實這種手法並不是為了突出打鬥的激烈,而是為了傳達片中人物的內心感受,特別是西毒內心的無盡孤獨和失落,更是在一頭一尾地兩場打鬥中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自從九七回歸以來,香港電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那些為了吸引觀眾而常用的快速剪輯手法漸漸減少了,代之而來的是多種景別,多種鏡頭的交互運用。比如杜琪峰《大事件》中那個長達七分鍾,極具寫實色彩的長鏡頭,在徐克吳宇森時代可是想都不敢想的。於是,在這種風潮下,許多商業定位的影片都體現出濃郁的文藝色彩,採用起大量的長鏡頭和慢鏡頭來。像葉錦鴻《半支煙》中對舒淇的描繪,就是通過了升格鏡頭的運用,給人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數十年過去了,她依然那麼年輕而有風韻,這到底是豹哥(曾志偉)腦海中的幻覺,還是實際物象的客觀呈現,我們與其仔細考究,還不如就這樣迷迷糊糊地沉醉於「電影魔術」所構造的銀幕幻像中。而《金雞2》的結尾處,年邁的阿金眼前浮現出一幕幕的往事畫面全都是以慢鏡來表示,非常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一種「時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的唏噓感慨。既然商業片如此注重鏡頭美學的運用,文藝片就更不用多說了,在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中,伴隨著舒緩的歐式音樂旋律,西裝筆挺的周慕雲和旗袍裹身的蘇麗珍在狹窄的弄堂過道里徐徐擦肩而過,這是一個非常具有小資情調的場景,不知迷倒了多少痴男怨女。這種風格一直延續到《2046》和短片《愛神——手》中,成了王家衛新世紀繼續叱吒於香港影壇的殺手鐧!
三.惡搞慢鏡頭:
比起動作和文藝來,香港電影人最愛做的恐怕還是惡搞了。當他們惡搞起來,從最低俗的「屎尿屁」到最高雅的貝多芬音樂,可是什麼類型品種都不願意放過的,而慢鏡頭這樣一種拍攝手法自然也就被納入了惡搞的范疇之列。周星馳絕對是這方面的好手,像《賭聖》中他模仿賭神出場時的風光無限,便是通過慢鏡頭來實現的,這種手法到了《審死官》中再次被搬用,宋世傑出場時所得到的民眾歡呼根本不亞於賭神。而《龍過雞年》(又名《撞財神》)就更加離譜了,因為根本就沒採用任何升格鏡頭,而是故意將周的出場動作放慢,從而製造出一種更加強烈的喜劇效果,像是對原先這種模式化出場方式的一種嘲諷。當然最有趣的還是《行運一條龍》中何金水慢鏡出場時,身後激盪而起的氣流和樹葉,本以為這是一個普通的裝酷鏡頭,沒想到卻是他花錢僱人用鼓風機所製造出來的效果,再次狠狠地惡搞了一把!
其實這種惡搞並不是星爺的專利,像《東成西就》中的「眉來眼去劍」,就是沒採用升格鏡頭而形成的「特殊」效果,張國榮所飾演的東邪和王祖賢所飾演的小師妹你眉來我眼去地相互放電,敵人的打鬥速度也不自覺地放慢了下來,「心甘情願」地被他們逐個痛宰,多麼有趣的創意啊!類似的還有《鍾無艷》中鍾無艷同放屁將軍的一場比試,為了不讓將軍因放屁而分心,兩人故意將打鬥速度放慢了下來,給人的感覺卻像是一種慢鏡頭的回放!
再來看看星爺的《唐伯虎點秋香》,當片尾唐伯虎滿以為自己抱得美人歸時,映入眼簾的卻是石榴姐那張不堪入目的丑臉。兩人徐徐旋轉下落,氣氛也由剛才的喧鬧轉入現在的平靜,更加體現出唐伯虎此時萬般失落的無奈心情。男抱女下落的場景倒是很平常,而女抱男下落的場景也隨著新世紀「小男人」喜劇的泛濫而屢見不鮮,2002年的《河東獅吼》中,柳月紅將下墜的程季常緩緩接入懷中的慢鏡頭,則象徵了影片中女人對男人的一種徹底征服!
好了,說了這么多。但香港電影中的慢鏡頭數以萬計,絕不是我的一篇小文所能囊括的,在這里只是拋磚引玉,引發大家的一些思考,看看如何能夠通過慢鏡頭使得香港電影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5. 《金色腰帶》電影里幕後的動作指導是誰看了片子感覺各方面造詣比較高
動作指導:朱澤
6. 誰是全球最棒的武術指導在動作電影中武術指導是很重
動作指導:袁和平 王家衛探班袁和平《蘇乞兒》拍攝 邀請袁和平出任《一代宗師》武術指導一代宗師》由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梁朝偉、章子怡、張震、宋慧喬等主演,講述的是一代武術宗師葉問的傳奇故事。2013年1月8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13年1月10日在中國香港上映。 一代宗師一代宗
7. 他是中國第一武術指導,5個兒子全是演員,大兒子紅過周星馳,他是誰呢
他就是袁小田,早年出演過很多經典角色。他的5個兒子全部都是娛樂圈裡的演員,有的是老戲骨,有的是導演,有的是武術指導可謂是十分優秀,據悉他的大兒子袁和平名氣是最高的,早年的時候拍攝過很多作品,後來他就轉行做了導演。袁和平雖然後來不演戲了,但他在娛樂圈裡的人脈以及知名度是完全不遜色與周星馳的,而且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很大。
袁小田簡介吳京是李連傑接班人,早期進入影視圈,剛出道就有幸跟八爺袁和平合作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太極宗師》為吳京今後拍攝功夫電影打下了堅實基礎,吳京的動作跟師哥李連傑很相似,同樣動作瀟灑飄逸,干凈利落,很有觀賞性,可說跟八爺袁和平分不開。
八爺自幼在父親袁小田開明的教育下積極學習各派功夫這讓他有了集百家之長的基礎,同時多年的電影創作經驗也使他對動作和電影的關系有了非常精準的拿捏。他往往以自己對電影的理解為根本,將導演的思想作為依據,同時又充分發掘演員自身的潛質,量體裁衣式的設計動作。與其他武指個人風格強烈的設計思路相比八爺這種創作手法無疑更符合電影創作的藝術規律,較之眾人也多了份靈動。
8. 有中國動作指導的外國電影都有哪些
還真不是太清楚
除了上面的朋友說的這幾個電影外
還有於仁泰在美國發展時候拍了部《五行戰士》,劇情有點坑,適合小孩看,裡面是5個袋鼠用中國功夫,裡面的所有武打場面完全是香港功夫片的風格,各種拆招,大量騰空翻身以及打鬥時候產生的煙霧效果,不過劇情好像不是你說的
另外,後來又出了一部續集,五行戰士2,,,,好像不是於仁泰導的了,我看過,但是印象中更垃圾,武打場面嚴重的縮水,我懷疑不是中國的武術指導,而且劇情我是一點也想不起來了(如果劇情好,肯定有印象),只記得裡面的5個袋鼠全部人形化了(第一集里5個袋鼠是5個武打演員化妝的,劇情不好但是化妝沒啥問題,表情和說話的口型都是英語口型),壓根就沒化妝,樓主你找找看,是不是五行戰士2
9. 曾經活躍在香港電影的外國武林高手有哪些
1、空手道世界冠軍——查克·諾里斯
在港片中活躍的美國動作影星,查克·諾里斯算是較早的一位了。查克·諾里斯原名Chuck Norris,他的名字在中國也經常被翻譯成查克·羅禮士。早年的查克·諾里斯,曾是世界空手道擂台上的霸主。年輕時的他,曾多次在空手道的世界大賽上取得冠軍榮譽,還四度入選了「黑帶群英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的下降,查克·諾里斯也在70年代初離開了擂台,並逐步向影壇進軍。
1972年,查克·諾里斯受到了好友李小龍的邀請,參與了電影《猛龍過江》的拍攝。而他與李小龍在片中的打鬥橋段,也成為了動作影史之上的一段經典。《猛龍過江》之後,查克·諾里斯還先後出演了《黃面老虎》、《以眼還眼》、《死亡游戲》等動作經典。而在片中出色的表現,也讓查克·諾里斯在動作影壇名噪一時。
2、從橄欖球運動員到動作影星——吉姆·凱利
吉姆·凱利和查克·諾里斯一樣,都是因為李小龍在影壇走紅。不過相對於查克·諾里斯,吉姆·凱利在武術界的表現則平淡了許多。早年的吉姆·凱利曾有過一段橄欖球運動員、田徑運動員的職業生涯。然而在體壇成績平凡的他,在退役後選擇學習空手道,並在獲得黑帶之後轉型影壇。
1973年,嘉禾與好萊塢合作拍攝《龍爭虎鬥》時,吉姆·凱利以動作演員的身份,加盟了影片的拍攝,並出演了片中的武術家「威廉士」。在該片中的出色表現,讓不少香港電影人對吉姆·凱利青睞有加。《龍爭虎鬥》之後,吉姆·凱利也參與了不少動作港片的拍攝,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李作楠導演的《鱷魚頭黑煞星》。
3、自由搏擊輕量級世界冠軍——賓尼·尤奎德茲
賓尼·尤奎德茲也是港片迷們十分熟悉的一位美國打星。在《快餐車》里,賓尼·尤奎德茲與成龍的一段硬派打鬥表演,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好評,還被美國《黑帶》雜志評為「歷史上最精彩的影視劇打鬥場面第二名」,僅次於《猛龍過江》中李小龍、諾里斯的打鬥表演。而隨後的《飛龍猛將》、《渾身是膽》等經典港片中,賓尼·尤奎德茲也都有不少精彩的表現。
早年的賓尼·尤奎德茲,在格鬥擂台上也曾名噪一時。賓尼·尤奎德茲出生在一個格鬥世家,他的父親是職業格鬥冠軍、母親是職業摔跤冠軍。受到家庭的熏陶,賓尼·尤奎德茲也在長大後成為了一名職業格鬥選手,並先後6次獲得世界自由搏擊大賽的輕量級冠軍。隨著年齡的增長,賓尼·尤奎德茲也在80年代初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並向影壇轉型。在影壇之上,他凌厲的身手也獲得了不少影迷的喜愛。
4、五屆空手道器械組冠軍——羅芙洛
在80年代中期的港片銀幕之中,打女題材的電影曾風靡一時,而來自美國的實力派動作女星羅芙洛,也受到了不少觀眾的喜愛。早年的羅芙洛,也是搏擊賽場上的悍將。從1981到1985年之間,羅芙洛憑借自己過硬的實力,在世界空手道大賽上連續五年蟬聯女子套路組、器械組的冠軍。也正是因此,羅芙洛受到了香港資深電影人吳思遠的關注。
1985年,羅芙洛被吳思遠簽入旗下,並來到香港影壇發展。在吳思遠的介紹下,羅芙洛參與了電影《皇家師姐》的拍攝,並出演了片中的女二號。精彩的打鬥表演,讓許多影迷對這位美國打女記憶猶新。而隨後的《執法先鋒》、《富貴列車》、《霸王花》等作品中,羅芙洛的表現再度驚艷了不少觀眾。在80年代的港片銀幕之中,羅芙洛的名號,完全不遜於楊紫瓊、胡慧中、李賽鳳等動作女星。
5、從職業搏擊選手到電影動作指導——蓋瑞·丹尼爾斯
蓋瑞·丹尼爾斯也是一位讓港片迷們臉熟的美國打星。早年的蓋瑞·丹尼爾斯因為受到了李小龍的影響,對武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加入美國職業空手道協會,進行了多年的學習。1992年,蓋瑞·丹尼爾斯因為出演成龍的《城市獵人》而進入影壇,他在片中精彩的動作表現,也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
除了《城市獵人》,動作港片《金三角群英會》里,蓋瑞·丹尼爾斯的表現也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好評。不只是在幕前活躍,蓋瑞·丹尼爾斯對幕後動作指導的工作也十分熱衷。蓋瑞·丹尼爾斯曾以動作指導的身份,參與過不少電影的拍攝,其中最為知名的就是1992年的動作電影《捍衛美國》。
6、「袁家班」的肌肉壯漢——邁克爾·伍茲
80年代,隨著動作港片在國際影壇的風靡,不少外國演員也都踴躍加入到了港片的拍攝之中,邁克爾·伍茲便是這樣一位。邁克爾·伍茲憑借自己壯碩的體型、矯健的身姿,在80年代進入香港影壇,並加入了當時的「袁家班」成為了一名動作指導。在《皇家師姐4》、《洗黑錢》、《特警屠龍》等影片中,他與甄子丹有不少精彩的打鬥表演。80年代的動作港片之中,邁克爾·伍茲也是讓不少動作影迷倍感熟悉的美國面孔。
7、從「袁家班」到「甄家班」的動作指導——約翰·薩爾維蒂
早年的約翰·薩爾維蒂和邁克爾·伍茲一樣,都是在「袁家班」中活躍的美國動作演員。約翰·薩爾維蒂原名John Salvitti,在中國他還有另一個名字,那便是庄沙維。早年的約翰·薩爾維蒂也是一名自由搏擊的職業運動員,80年代末他來到香港,並加入了袁和平的「袁家班」,成為了一名動作指導,並在《皇家師姐4》、《洗黑錢》、《獵豹行動》等作品中有精彩表現。
隨著甄子丹的自立門戶,約翰·薩爾維蒂也離開了袁家班,加入了甄子丹的「甄家班」,並跟隨甄子丹拍攝了不少經典電影作品。《導火線》、《特殊身份》等作品中,約翰·薩爾維蒂也都曾以動作指導的身份出現。
8、重量級拳擊世界冠軍——邁克·泰森
拳王泰森的名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1986年,邁克·泰森打敗伯比克奪得WBC拳王,成為了拳擊史上最年輕的世界重量級拳王。而後的9年裡,泰森9度衛冕冠軍寶座。2005年泰森退役,退役後的拳王也開始向影壇轉型。《宿醉》三部曲、《驚聲尖笑5》中,泰森都有出色表現。而2016年的《葉問3》里,他更是與甄子丹上演了一場「拳頭對決」。值得一提的是,因為出演《葉問3》,泰森還獲得了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新演員的榮譽。
10. 有哪些國外電影有中國元素
《末代皇帝》,《功夫熊貓》,《花木蘭》。
《功夫熊貓》是一部以中國功夫為主題的美國動作喜劇電影,影片以中國古代為背景,其景觀、布景、服裝以至食物均充滿中國元素。故事講述了一隻笨拙的熊貓立志成為武林高手的故事,於2008年6月6日在美國上映。
劇情介紹:
阿波是一隻圓滾滾,笨手笨腳的熊貓,但是他也是天底下最熱血的中國功夫迷,只可惜他每天得在老爸開的面館幫忙打工。
但是萬萬沒想到,他竟然被選中,要靠他來實現一個古老預言,而且他的夢想終於成真,因為他可以和他的偶像武林的蓋世五俠:悍嬌虎、靈鶴、快螳螂、俏小龍、以及猴王,一起向他們的師傅功夫大師習武。
但是這時候卻傳來消息,一心一意想要報仇,天生狡猾的殘豹准備殺過來,而阿波必須保護每個人的生命。他到底能不能實現夢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武林高手呢?阿波義不容辭,接下這份任務,但是這個功夫菜鳥必須把他最大的弱點,轉換成他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