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電影少共國際師觀後感六百字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少共國際師觀後感六百字

發布時間: 2022-09-26 00:34:50

❶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 篇1

這課我也要上。教室里只有一位白發老蘸「一個人。就拿我來說吧它給了我很大啟示,他的課講得仍然那麼認真,也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呀,使他刻骨銘心的一堂課。」我被他這話釘在了板凳上,真心為別人做好每一件事。想到這里,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和不滿,我仍然記憶猶新。後來,只好又回到教室,我也不講,學校組織活動!就算是一個人在上課,正准備去參加一場年紀足球賽。他的虔誠同樣使我感動不已、虔誠。於是,我一直是班上的好學生,只來了四個學生」這件事,以為我是來上課的,才明白要真誠地對待一切,我只管把我的作業拿去讓他抄抄。是呀,「我」被他的誠懇,「我也不例外,也是尊重自己,我們都不應該辜負別人的信任。

直到今天,覺得那樣做耽誤了我的時間和精力,他們有不會的題,一開始,真誠地對待生活,我心不在焉,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我看了這個故事。這篇文章講的是作者以「為培訓中心代課,每一言,忘了拿球鞋,不能辜負你,我的心裡總是有抹不掉的愧疚:一個有堂選修輔導課的周末下午。講完課、每一語都是那樣懇切,誠懇地對待一切,老師經常讓我去幫助那些學習不好的同學,為什麼這樣做。這位教師一絲不苟地講著課,回憶了在上大學二年級時,但一著急,同學們都不願意去上課,對別人的尊重所深深地感動了……

這是一位如此優秀的教師呀,我很不樂意!尊重他人也就等於尊重自己,時時刻刻提醒我,便一字一句地對「我」說,他看我走到座位上去、聲音洪亮,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這不但是尊重別人,望著他那蒼蒼的背影:做事不能辜負別人的信任,那位老師的話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直到現在。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 篇2

3月26日,公益電影《一個人的課堂》在寧都四中開機拍攝。團省委宣傳部部長劉小玲,團市委副書記李志堅,縣委副書記謝文才,縣領導張愛榮,著名演員孫海英、韓三明及劇組人員,新浪網、中國江西網、人民日報海外版、江南都市報、江西晨報等新聞媒體的記者和留守兒童代表參加了開機活動。

寧都縣委副書記謝文才對公益電影《一個人的課堂》在寧都開機拍攝表示熱烈祝賀!他說,近年來,文學采風、人文攝影、美術寫生、影視攝制等藝術創作團隊,紛紛青睞寧都,名家大腕紛至沓來,為宣傳寧都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影視攝制方面,從《翠崗紅旗》、《贛水蒼茫》到《寧都兵暴》、《靜靜的雞籠山》,再到近兩年的《紅色行動隊》、《少共國際師》,都取材於寧都、取景於寧都、拍攝於寧都,把寧都搬上了銀屏,傳播了寧都的美名。今天,又有一部公益之作——電影《一個人的課堂》在寧都開機拍攝,對於宣傳寧都人文、展示寧都風光,又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我們將盡力協助劇組做好拍攝工作。最後,劇組還向寧都縣留守兒童捐贈了4000冊書籍。

《一個人的課堂》講述了偏遠山區小學代課教師宋文化,在家人的反對和親友的質疑中,毅然放棄了優越的工作,始終堅守教學崗位,幫助留守兒童完成學業的真實故事。

本影片由著名表演藝術家孫海英老師和韓三民先生主演,共青團江西省委、江西世界風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時光動力影視公司共同出品。本影片的拍攝得到了江西康輝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贊助。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 篇3

11月30日,第9屆未來影像·亞洲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在福州舉行頒獎典禮,中國青年新銳導演林憑借其處女作、江西電影《一個人的課堂》中對留守兒童和代課教師這些弱勢群體的溫情關注和精彩演繹,毫無懸念地征服了評委和觀眾,榮獲年度亞洲最具影響力最佳新人導演獎。

這部長片電影由青年導演林執導,孫海英、韓三明、王乃訓等演員聯合主演,是中國首部關注留守兒童和鄉村代課教師的公益電影,由共青團江西省委、北京時光動力國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和江西聚星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製作發行。電影《一個人的課堂》2013年3月在江西寧都開機拍攝,電影取材於江西本土。它關注現代人的真實命運,再現鄉村生活的原初狀態,帶領觀眾找尋人物精神層面的追求。林導演表示,自己試圖以溫情脈脈的方式來敘述一個簡單極致的故事,可能有些落寞但也不乏亮色,希望直指觀眾思考的內心深處。一位名叫吳盈秋的觀影人這樣評價說,留守兒童和鄉村教師都是生命的一種狀態,當人們靜靜地看著這個故事時,看到的也不會只是這個故事,而是對這些生活窘迫的群體的關注。據了解,《一個人的課堂》近來捷報頻傳,陸續應邀參加了第2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第18屆「北京放映」活動和第2屆浙江青年電影節,並成功入圍第10屆中美國際電影節,斬獲了一批國內外大獎,很多學者和評委、製片人在看了《一個人的課堂》後,無論從題材上和藝術上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是一部非常接地氣的作品。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 篇4

電影以寧都四中曾慶平老師為主人公原型,展現了鄉村老師貧困不移、獻身基礎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精神,以期引起全社會對廣大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關注。

電影講述了一位普通鄉村教師宋文化(片中人物名),在山區小學代課逾20年,艱苦的教學環境沒有讓他放棄,即便是沒有編制的工作,他依舊「樂此不疲」地做著。可是,落後的教學環境,家長的質疑,讓生源逐步流失,最後課堂里只剩下一個學生――唐明明(片中人物名)。唐明明自幼命運多舛,被親生母親拋棄,父親又不慎從13樓摔下,面對著一系列的家庭變故,年邁的奶奶無錢治病,父親工資無從討要,熱愛學習的唐明明與老師宋文化(片中人物名)之間發生了感人至深的故事。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 篇5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是一部呼籲全社會關注鄉村教師、關愛留守兒童的愛心之作。

電影講述的是一所山區小學只剩下一個學生和一個代課教師的故事,影片將落寞寂寥的鄉村中二人喜怒哀樂的'生活場景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能看到一個中國底層知識分子的吶喊和無助,這種冷靜的敘事風格更充滿著掙扎與哀傷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5篇讀後感、觀後感。

在采訪中,林誠懇地說到,只願這部電影能引起更多的人去關注和幫助他們。

《一個人的課堂》是一部公益電影,於2013年3月26日在寧都開機拍攝,該縣安福鄉西甲村是主要拍攝場地。影片歷經4年的籌備,3個月的拍攝,6個月的後期製作。

電影一個人的課堂觀後感 篇6

中國首部關注留守兒童和鄉村代課老師的公益電影《一個人的課堂》發布會在北京天健賓館舉行。這部影片由北京時光動力國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江西世紀風文化傳媒聯合出品。近日,片方將發起免費請百萬師生看電影活動,呼籲全社會關注農村留守兒童的受教育問題。

孫海英在影片里飾演一位普通鄉村代課教師宋文化,面對著艱苦的教學環境,不斷流失的生源,以及高薪工作的誘惑,仍堅持了這個代課教師身份。而童星王乃訓飾演了一個父母外出務工,由奶奶照顧的留守兒童,他也是電影里西甲小學最後一名學生。據導演林介紹電影《一個人的課堂》是他的長片電影處女作,能夠邀請到孫海英老師出演宋文化是他這部影片的第一個驚喜。導演介紹,他是通過微博發私信邀請孫海英老師參與演出,孫老師看罷劇本,當即答應自降片酬出演。拍攝時,孫海英對影片傾注了極大熱情,片中背著幾十斤的黑板在山路上行走,連續幾天的拍攝,沒有用替身,都是孫海英老師自己背著黑板,盡其所能將執拗但又可敬的鄉村代課老師形象展現得感人至深。主演韓三明憑借電影《三峽好人》榮獲十四屆智利電影節影帝,他的加盟也為影片增色不少。

此次電影發布會上,片方將發起的「免費請百萬師生看電影活動」,中國現有6000多萬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的受教育問題仍面臨諸多困難,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導演林希望通過這部影片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留守兒童現狀,關注留守兒童的受教育問題。在發布會上,林導演說:「我們社會應該多多關注留守孩子、留守老人、代課老師,他們不是社會的陰暗面,如果遺忘和拋棄他們,我們的內心才是社會的陰暗面,我們必須面對這個社會問題,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❷ 最好的我們耿耿那個長大的弟弟是誰扮演的

《最好的我們》耿耿那個長大的弟弟林凡是由演員藍天飾演的。

藍天,男,畲族,1998年2月8日出生於江西,中國內地童星演員。四歲少林寺學武,五歲登台演出,多次國外巡迴表演。

2009年,藍天開始接觸影視,一直以來,一個背後默默教導他支持他的「恩師、益友、親人」,推動著小藍天一步步穩步前行。《五湖四海》《甲午大海戰》出色的表演,贏得了眾多喝彩。2011年得到電視劇《少共國際師》導演賞識,提拔出演男一號葉立秋。

2016年在《最好的我們》中出演耿耿的弟弟大林帆一角。

(2)電影少共國際師觀後感六百字擴展閱讀

相關劇情:

2015年,路星河第56次向耿耿求婚失敗。而耿耿決定辭職回家,開一個攝影工作室。九年來,耿耿窮盡一切可能尋找余淮,余淮始終沒有出現。

耿耿爸爸給耿耿安排相親,路星河突然出現,幫耿耿解了圍。路星河決心幫耿耿找到余淮,但依然沒有結果。路星河再次表白,耿耿動搖。林帆踢球受傷入院,耿耿去照顧。但耿耿怎麼也沒想到,竟然在醫院遇見了以為永遠找不到的人。

❸ 少共國際師中陳自瑤的扮演者

一、《少共國際師》中陳子遙(「子遙」不是「自瑤」)的扮演者是鄭好。

1、角色介紹

陳子遙,少先隊幹部,「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的一員。是國軍少將師長陳一儒的兒子。毅然選擇了這條跟父親相對立的道路。在蘇區土地革命熱潮和反「圍剿」斗爭中經受了考驗。


2、演員簡介

鄭好,1998年8月16日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中國內地男演員。

曾出演過電視劇《重返二十歲》《海上牧雲記》《武則天秘史》、《德藝雙馨》、《護士站的故事》等多部電視劇和電影。

代表作品:《蛋神奇蹤》、《少共國際師、《武則天秘史》、《德藝雙馨》、《護士站的故事》、《陸貞傳奇》、《勇士》、《海上牧雲記》、《鄉里彩虹城裡雨》等。

主要成就:2004年鄭州童星寶貝大賽獲最具人氣寶貝獎 、2007年第七屆全國電視希望之星全國大賽河南賽區形象代言人 、2007年第七屆全國希望之星電視大賽總決賽少兒器樂組十佳 。

二、《少共國際師》簡介

《少共國際師》是由李俊岩執導的作品,張琛參加演出。該劇於2011年8月在江西寧都等地拍攝完成。

《少共國際師》通過故事情節、人物服裝、逼真場景、紅色音樂等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再現了一段極其壯烈的真實歷史故事。講述了中央蘇區的這支少年紅軍部隊在血與火的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他們響應中央的號召,走向保衛蘇區的戰場,成為「少共國際師」的少年紅軍,用他們的青春和熱情,在革命斗爭史中寫下了光輝而悲壯的一頁。

❹ 少共國際師是干什麼的

是紅軍時期的一支部隊。
<br>「少共國際師」,1933年8月5日成立於江西博生縣(今寧都縣),由周恩來親自授旗。全師共一萬餘人,黨團員佔70%,下轄三個團,歸紅一方面軍總部直接指揮。
<br>
<br>第五次反「圍剿」前,為了擴大紅軍,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軍參戰的熱情,在紅軍總政治部和共青團中央的倡議下,經黨中央批准,建立「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中央蘇區1萬多名青少年踴躍報名。
<br>
<br>為了把這些初離家門的娃娃培養成能征善戰、作風過硬的戰士,「少共國際師」成立後,隨即投入了戰斗訓練。中央軍委任命陳光為師長(後為吳高群、曹里懷、彭紹輝),馮文彬任政治委員(後為肖華、羅華明)。部隊中許多紅小鬼,人還沒有槍高,起初是用各自帶來的紅纓槍,後來才陸續開始練習射擊、投彈、刺殺等技術。
<br>
<br>兩個月的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剛結束,「少共國際師」便投入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第一仗是在閩北拿口與國民黨軍周志群部的遭遇戰,「少共國際師」奉命配合紅三軍團和紅五軍團在東線抗擊敵人。發現敵情後,陳光和肖華商定,以1個營分兵迂迴,布成口袋,將敵人團團圍住。槍聲一響,戰士們勇敢地沖入敵陣,展開肉搏,不到兩個鍾頭,就干凈利落地全殲敵軍一個連。隨即揮師渡過閩江,又擊潰敵軍200多人,還在蓮花山殲敵一個排哨,前後共殲敵300多人,繳獲了不少槍支彈葯。
<br>
<br>初次遇敵,就打了勝仗,「少共國際師」的士氣更加高昂。朱德、周恩來和楊尚昆特電祝賀,稱贊他們這次戰斗是「鐵拳初試」,勉勵他們在勝利中要更百倍地提高軍事技術,迎接更加艱巨的戰斗,爭取更大的光榮。
<br>
<br>1933年12月,在黎川東南的團村戰斗中,敵人以三個師的兵力發動了進攻。「少共國際師」和三師一部從左翼鉗擊敵人。肖華和師長吳高群冒著敵人的炮火,深入前沿指揮。傍晚,戰斗將要結束時,吳高群正在指揮所旁的一棵大樹下觀察敵情,忽然一顆炸彈在附近爆炸,他的頭部和腰部七八處負傷,英勇犧牲,年僅二十三歲。肖華熱淚盈眶,他帶領戰士們向烈士宣誓:為犧牲的戰友們報仇!把「少共國際師」的光榮旗幟永遠打下去!
<br>
<br>
<br>此後,「少共國際師」又在將軍殿、邱家隘等地進行過幾十次戰斗,其中石城保衛戰一役傷亡過半,一萬多人的部隊只剩下5000餘人。1934年春,他們改稱第15師,由在第四次反「圍剿」中丟掉左臂、日後被稱為「獨臂將軍」的彭紹輝出任師長,但人們仍習慣地稱之為「少共國際師」。7個月後,紅15師開始長征,擔負掩護和殿後任務。
<br>
<br>湘江戰役中,紅15師奉命在湘西延壽圩一帶抗擊敵人4個團的追擊,掩護主力渡過湘江。他們以一個團直撲全州東南的魯塘圩,配合紅五軍團佯攻以牽制全州敵人,另以兩個團和尾追的敵人死打硬拼,保衛湘江界首渡口。敵人沿湘桂公路猛攻,情況十分緊急,紅15師有被敵人切斷的危險,於是全師趕快收縮兵力,跑步渡河。彭紹輝和肖華率領主力渡河以後,發現還有一個團沒有過來,而敵人已逼近渡口。根據軍團部的命令,又不容許他們回頭去接應這個團。當他們翻越了大王山到達油榨坪集結時,這個團竟神奇地出現在面前。原來,他們被敵人切斷後,從層層包圍中殺開一條血路,奮勇搶渡湘江,甩開了敵人的尾追,並連夜強行軍趕上了師主力。湘江戰役中,面對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紅15師拚死實現了戰略意圖,但官兵傷亡慘重,僅剩下2700餘人。
<br>
<br>1935年遵義會議後不久,為了提高部隊戰鬥力,軍委決定對全軍進行整編。「少共國際師」和紅一軍團主力合並,分別編入紅1師和紅2師。至此,這支存在不到一年半的「少共國際師」走完了短暫而光輝的戰斗歷程。陳正湘、谷廣善、何廷一、黃定基、江擁輝、李景瑞、彭盛、宋景華、孫文采、譚雲開、吳岱、謝明、楊思祿、袁佩爵、趙復興……這些從「少共國際師」走出來的「紅小鬼」們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成長為共和國的開國將領。

四方面軍又一支類似的部隊,叫少共國際團。
<br><a href="http://ke..com/view/628016.htm" target="_blank">http://ke..com/view/628016.htm</a>

❺ 8月1日發生的重大事件

1291年——瑞士獨立。

1498年——哥倫布在第三次航行中於奧里諾科河口附近發現了南美洲。

1647年——清朝順治皇帝晉封多鐸為輔政叔德豫親王。

1655年——清立內十三衙門鐵碑,嚴禁宦官干政。

1894年——中日兩國宣戰,甲午戰爭全面爆發。清政府被迫對日宣戰,中日甲午戰爭全面爆發。由於清廷賣國投降及中國經濟技術落後,最終導致戰爭失敗。甲午戰爭之後,中國加速了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1895年——古田教案發生。

1896年——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電影放映,也是外國電影商人在華活動之始。

1896年——弗雷德里克•布喇開誕生,美國物理學家

1915年——「袁大頭」成為唯一法定國幣

1916年——國會復會,段祺瑞出任總理

1916年——黎元洪就任大總統

1920年——甘地發起第一次不合作運動

1923年——陳光甫創辦中國最早的旅行社

1927年——南昌起義。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領導北伐軍在江西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南昌起義後,1933年6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關於決定「八一」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的命令。8月1日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1928年——國民黨中央廣播電台正式播音

1929年——上海反帝大同盟成立

1929年——國民黨編遣實施會議召開

1933年——中央蘇區組成中央警衛師和少共國際師

1935年——中共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紅軍在長征途中,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中共中央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6年——紅四方面軍三過草地

1936年——第11屆柏林奧運會開幕

1936年——中國派團參加第十一屆奧運會

1938年——蘇軍在中蘇邊境擊退日軍進攻

1942年——東北抗日聯軍撤入蘇聯境內

1944年——波蘭華沙軍民5萬餘人舉行大規模武裝起義,反抗納粹佔領軍。起義者浴血奮戰63天,終因力量懸殊而遭鎮壓。起義中約有1.8萬名戰士犧牲,18萬華沙市民死亡。

1945年——陳納德告別中國

1950年——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民航局決定民用航空正式開航。首先開辟的是天津—漢口—廣州、天津—漢口—重慶兩條直達線和4條支線的班機飛行。同時開通的還有中蘇民用航空的3條直達航線。民航開航,是新中國民航建設事業的重要開端。

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領導機構在北京成立,陳錫聯任司令員。

1952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創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所屬八一電影製片廠在北京成立,原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影製片廠,1956年7月1日改今名。八一廠第一部影片是1952年拍攝的軍事教育片《河川進攻》,1955年開始生產故事片。

1952年——「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正式動工興建。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決定在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並舉行了奠基儀式。紀念碑於1958年4月建成。

1955年——中國與尼泊爾王國建交。尼泊爾位於亞洲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南麓,素有山國之稱。首都加德滿都。

1956年——中國與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建交。敘利亞位於亞洲大陸西部,首都大馬士革。

1958年——天津師范學院(天津師范大學前身)成立。

1958年——新中國第一條穿越沙漠的鐵路——全長1000公里的包(頭)—蘭(州)鐵路建成通車。

1958年——第一輛「紅旗」牌高級轎車在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誕生。

1960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在北京開館。該館於1958年開始修建,1959年建成,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個專門陳列軍事史料、軍事文件和武器的博物館。

1974年——核動力潛艇正式裝備海軍。

1986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所有大中型艦艇從即日起,以國內的山川、河流、城市名稱命名。

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正式施行。

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正式施行。2002年10月1日新修訂的正式施行。

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正式施行。

199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正式施行。

2001年——出口收匯系統正式運行。

2004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公布新修訂的《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該條例自2004年10月1日起施行。

出生

逝世

1943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
1979年——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李濟逝世

❻ 少共國際師還存在嗎

少共國際師不存在。

紅軍時期僅存在一年多的少共國際師。

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簡稱少共國際師)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由一群平均年齡不到18歲的青少年組成的武裝部隊。

紅軍長征途中曾有過一支幾乎全部由「娃娃兵」組成的特殊部隊,戰士們大的有十七、八歲,小的才十四、五歲。這支部隊擁有完整的部隊建制、正規軍番號,叫做「少共國際師」(後改為紅十五師)。

為了更好地抗擊和粉碎敵人的瘋狂進攻,保衛革命根據地,在當時的「擴紅」背景下,1933年5月20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局正式作出《關於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8月5日,少共國際師在江西省博生縣(今寧都縣)成立。

當時從江西征調四千人、福建征調二千人、閩贛二千人等等,組成了這支部隊。部隊成立時由周恩來親自授旗,隸屬紅五軍團建制,歸紅一方面軍總部直接指揮,下轄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3個團,幹部、戰士70%以上都是共青團員、共產黨員,全師官兵共一萬餘人。

少共國際師,是由一群平均年齡不到18歲的青少年組成的一支紅軍部隊。這支部隊雖然年齡小,但是卻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沖勁,在反圍剿斗爭中展現出了令人驚嘆的表現。

何廷一

少共國際師參謀,建國後任空軍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江擁輝

少共國際師通訊員,抗美援朝時期任38軍政委、軍長,曾任福州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除了前面列舉的這些,還包括著名的殺敵英雄黃定基,開國少將李景瑞、楊思祿等等,都是從少共國際師走出來的。

❼ 寧都縣人民政府網

寧都縣,隸屬江西省贛州市,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北部,總面積4053平方公里,是原中央蘇區核心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西部大開發政策延伸縣、羅霄山脈特困片區縣。 [9]  截至2021年10月,寧都縣下轄12個鎮、12個鄉。 [10]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寧都縣市常住人口為702394人。 [8] 

寧都歷史悠久,是中原先民南遷的早期居住地和集散中心,是贛閩粵客家民系的重要發祥地,屬純客家縣,被譽為客家祖地;寧都人文薈萃,涌現了清代聞名全國的散文家魏禧、清代江西山水畫始祖羅牧等名人大家。自宋至清,中榜進士132人,其中狀元2人、探花1人,居贛南之首,被譽為文鄉詩國;寧都革命熱土,是中央蘇區前期的政治軍事中心,是中央蘇區五次反「圍剿」戰爭的指揮中心、主要戰場、鞏固後方,爆發了震驚中外的「寧都起義」,成立了少共國際師,被譽為蘇區搖籃;寧都資源豐富,有耕地80多萬畝,年產糧食8億斤以上,占贛南總產的五分之一,是國家首批商品糧基地縣,被譽為贛南糧倉;寧都生態優美,縣內主幹河梅江河是贛江流域最長、面積最大支流,592.02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納入贛江源頭保護區范圍,是實至名歸的贛江源頭。 [9] 

2020年,寧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19.31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5.45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59.06億元,增長2.2%;第三產業增加值114.80億元,增長5.2%。三次產業結構由2019年的19.7:28.0:52.3(修訂數)調整為2020年的20.7:26.9:52.4。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❽ 觀《少共國際師》電影有感

《少共國際師》是由李俊岩執導的作品,張琛參加演出。
1919年的柏林就有成立少年國際師,1933年8月5日在中國江西博生縣(今寧都縣),由周恩來親自授旗,為響應黨和蘇維埃政府的號召,擴大紅軍隊伍,壯大武裝力量,粉碎敵人的瘋狂「圍剿」,保衛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在博生縣組建了一支全部由模範青少年組成的特殊部隊——「中國工農紅軍少共國際師」。全師共一萬餘人,黨團員佔70%,下轄三個團,歸紅一方面軍總部直接指揮。
《少共國際師》通過故事情節、人物服裝、逼真場景、紅色音樂等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再現了一段極其壯烈的真實歷史故事。講述了中央蘇區的這支少年紅軍部隊在血與火的斗爭中成長的歷程,他們響應中央的號召,走向保衛蘇區的戰場,成為「少共國際師」的少年紅軍,用他們的青春和熱情,在革命斗爭史中寫下了光輝而悲壯的一頁。該劇於2011年8月在江西寧都等地拍攝完成。

❾ 電影《少共國際師》觀後感500字,急需!!

紅軍長征中曾有過一支幾乎全部由同齡人組成的部隊:全師平均年齡18歲,歷任師長都是20多歲,師政委肖華上任時年僅17歲。 這支部隊叫做「少共國際師」,即紅五軍團第15師,1933年8月5日成立於江西博生縣(今寧都縣),全師共一萬餘人,下轄三個團,歸紅一方面軍總部直接指揮。 1935年遵義會議後不久,為了提高部隊戰鬥力,軍委決定對全軍進行整編。「少共國際師」和紅一軍團主力合並,分別編入紅1師和紅2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