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歡愛2016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歡愛2016

發布時間: 2022-09-24 10:13:28

❶ 孫怡曬照為女兒慶祝五歲生日,抱起大福開心對鏡比耶,她的狀態如何

孫怡曬照為女兒慶祝五歲生日,抱起大福開心對鏡頭比耶,她的狀態如何?

在前幾日,孫怡曬照片,為自己女兒慶祝五歲生日,抱起大福開心對著鏡頭比耶,從照片當中,可以看出她的狀態還是很好的,在照片當中,看出孫怡很用心在為自己女兒設計了五歲生日現場。

孫怡出演過很多電視劇,她給觀眾的形象很清純,而她對於自己孩子也給予全身心的心思,讓其能夠健康成長。孫怡曾出演《羋月傳》,之後主演的青春片《我的青春期》在全國上映,而且這部影片,在當年成功入圍第2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華語作品;在同年,她主演的愛情片《歡愛》同樣成為入圍第32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唯一的中國影片。

❷ 如何參加聖丹斯電影節

首先要經過總局的批准 不過不批准也可以,很多導演都有先例,但是又的會被禁幾年,像婁燁就是如此,只要在官方主頁下個報名表就可以了`和一般比賽報名區別不大
美國聖丹斯國際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

官方網站:http://festival.sundance.org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曾在北京舉辦。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❸ 電影節獎項對應獎杯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oscar.com/
當前世界上影響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獎,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院頒發。

獎項由來: 1927年5月,在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成立的宴會上有人建議,為了推動電影藝術的發展,對有成就者應給予獎勵。與會者一致同意並由當時參加會議的米高梅公司美工師塞德里克.吉本斯在桌布上畫了個草圖,後由剛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青年藝術家喬治.斯坦利塑成銅像。這尊銅像是個手握長劍、站在一盤電影膠片上的男性人體塑像,高10.25寸,表面鍍金,所以叫金像獎。當時叫這個獎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年度獎,簡稱「學院獎」。

名稱由來: 1931年的一天,學院的新任圖書管理員瑪梅麗特.赫麗發現辦公室里的金像很象她叔叔奧斯卡。一個記者把她的話在第二天報導了。從此「奧斯卡」之名逐漸被人們運用,學院獎反而很少被人提及。最初奧斯卡獎的授予,採取宴會形式,以後改為發獎大會,後又在發獎大會上增加了文娛節目,自第一屆以來,除了1930年和1933年外,都是每年舉行一次。

歷史記錄: 1929年1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就1927年下半年至1928年上半年的電影創作進行了評選,5月16日在好萊塢的羅斯福飯店舉行了第一次授獎典禮,共頒發了十五尊金像。1928年製作的《翼》是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影片;第一位獲得最佳女演員獎的是珍妮.蓋諾;第一位最佳男演員獎獲得者是埃米.詹寧斯,他於1950年在德國去世。

主要項目:最佳影片獎,最佳女演員和男演員獎,最佳導演獎。其他還有最佳攝影、美工、服裝設計、原劇本、改編劇本、改編配樂、剪輯、視覺效果、作曲、音響獎。此外還頒發一些特別榮譽獎。每次競選都分兩個階段:提名和投票階段。投票由電影藝術與科學院的三千餘會員進行。他們從集體投票中選出最佳影片,然後分門別類按專業選舉最佳演員、導演、編劇、攝影等,表決揭曉後進行授獎儀式。由名演員作司儀,由前奧斯卡獎獲得者授獎。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europeanfilmacademy.org/
1988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第一次頒發歐洲奧斯卡---歐洲電影獎。該獎的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意在喚醒全球觀眾對歐洲藝術人文電影的信心及支持。原來歐洲電影獎總部一直設在德國柏林,進入90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1988年1996年德國電影導演WimWenders接替瑞典導演IngmarBergman擔任擁有1000名成員的歐洲電影學術學院主席。最初的獎座---持葡萄的男子,由柏林藝術家Markus Lupertz設計,1997年原獎座被一位身著歐洲星長裙的長發美女取代,由英國設計家TheoFennell設計。很湊巧此美女身高和美國奧斯卡完全一樣,一對兒般配的驕傲冤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bafta.org/
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1947年,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相當於英國的奧斯卡獎,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提名,獎項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獎類似。1959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1975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1947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獎。第2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3屆增設聯合國獎。第6屆增設最佳英國女演員、最佳英國男演員、最佳外國女演員、最佳外國男演員、最有前途的新人5項獎。以後幾乎每幾屆就有新的獎項產生。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電影節的大致內容如下:第一,評獎活動。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中國電影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經過這些年的積累,這個美國本土的小電影節已成為獨立製片業的重要精神支柱,許多好萊塢的新銳導演都視其為執導主流商業大片的跳板。而好萊塢大製片公司要找新秀,「聖丹斯電影節」又是不容錯過的人力資源庫。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柏林國際電影節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份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份,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份,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份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esarcinema.com/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評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巴勒達西尼·凱撒命名(因凱撒獎獎座由他設計)。始於1976年,每年一屆。首屆設13個單項獎,即最佳法國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1982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作獎。1984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Golden Globes)

官方網站:http://www.goldenglobes.org/
金球獎,始終籠罩在奧斯卡的陰影之下,更像是奧斯卡前的一次預演。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金球獎頒獎晚會的舉辦地點曾多次變動,不過近幾年似乎已經固定在貝弗利山的希爾頓飯店。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作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近十幾年來二者結果的對比似乎也能很好地證明這一點。

美國電影學會獎(AFI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afi.com/
美國電影協會創辦,2002年1月15日頒發第一屆學會獎。簡稱AFI Awards(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Awards),每年一屆。美國電影學會1996年為慶祝電影誕生一百年,舉辦了美國影史百大經典電影的票選活動,博得良好口碑,因此之後每年都針對不同主題舉辦盛大票選,2001年起更設立了年度十大美國電影,表揚這十部電影的幕前幕後所有主要電影工作者,不細分獎項,皆大歡喜。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地方網站:http://nsfc.zap2it.com/nsfc/cda/
作為美國五大影評人協會中歷史最悠久的獎項,國家影評獎歷來被視作奧斯卡最重要的風向標之一。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有95年歷史,成員包括電影歷史家及電影藝術系學者等。它的各個獎項是由一個150人的委員會以及12人的審查小組票選產生。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brmp.org/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Los Angel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lafca.net/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始自1975年,與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稱之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創始人是當時任洛杉磯時報影評人的查理卓別林和自由撰稿人魯斯巴切勒。目前,該協會擁有53名會員,涵蓋洛城當地報紙、雜志、電台、電視頻道的有名影評人,是所有影評人協會中會員成分最廣泛的。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從來不像紐約同行們一樣標榜品味,該獎根本無懼於選擇那些票房巨片,同時也願意肯定那些藝術性高的小成本影片。除了評獎外,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成員還積極參與電影相關事物當中。在過去三十多年來,該協會曾資助和舉辦了很多電影界的盛事,並捐贈了不少基金給洛城的電影機構,特別是那些涉及到電影資料保護的項目。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nyfcc.com/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chicagofilmcritics.org/
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金草莓獎(RAZZIE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razzies.com/
由約翰.威爾遜在1981年設立,由「金草莓獎基金會」組織評選,是與奧斯卡唱對台戲、專評好萊塢最差影片和最差演員的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得獎名單在每年3月24日即奧斯卡頒獎前夜公布。得獎名單有時並非該年度最爛(但多半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是以〔虧〕為主旨,因此一些大成本電影或大牌歌手跨界演出,往往會因樹大招風而中獎!每年還故意選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前一天公布得獎名單。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官方網站:http://www.ifp.org/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創刊於1919年的《電影旬獎》於1924年開始進行年度佳片評選,最初只選出最佳外國電影;1925年起對外國片分藝術片、娛樂片兩類開展評選;1930年起又分「日本現代電影」、「日本古裝電影」、「外國無聲電影」、「外國有聲電影」進行評選;之後,固定為年度10部最佳日本電影、10部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日本影片導演、最佳外國影片導演四個項目的評選,

「年度十佳」是戰前最權威的電影獎項。隨著戰後電影繁榮時期的到來,電影旬報年度評選項目越來越多,漸趨「奧斯卡化」,分為最佳日本影片、最佳外國影片、最佳導演、編劇、男女主演、男女配角、新秀男女演員等,並擴大了讀者參與程度,上述獎項,由讀者同樣選出一遍。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❹ 求電影《歡愛》的百度雲資源,謝謝!

《歡·愛》是黃堯歷經十二年編劇、執導,郭曉東、余男、孫怡、應岱臻主演的愛情電影。該片講述了成熟女人胡雅婕和青澀男孩江南的虐戀倫理故事,以及中年熟男江南和小蘿莉胡雅婕的忘年戀。該片於2016年1月22日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

❺ 世界著名電影節及獎項分別是什麼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威尼斯電影節的獎項很多,主要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聖丹斯電影節是專為沒有名氣的電影人和影片設立的電影節,由羅伯特·雷德福於1984年一手創辦。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至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始於1985年,由東京國際映象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是亞洲最大的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1951年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主要獎項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戛納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主要獎項有金棕櫚獎和評委會特別獎,金棕櫚獎屬於最佳影片大獎,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擇一到三部優秀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

美國電影金球獎:始自1943年,由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主辦,是美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金球獎共設有24個獎項,金球獎的被提名者名單通常是在聖誕節前公布,頒獎晚會則選在一月中旬舉行。作為每年第一個頒發的影視獎項,金球獎被許多人看做是奧斯卡獎的風向標。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創建於1993年,是中國每年始於春季的第一個電影節。以「青春激情、學術品位、文化意識」為宗旨,以「大學生辦、大學生看、大學生評」為特色。於每年的4月20日至5月4日之間召開。參賽影片幾乎囊括最新優秀國產影片,學生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

❻ 郭曉冬、孫怡演的歡愛,在哪裡能看到

第一部:《我的青春期》
講述了生於80年代的小鎮青年趙閃閃(包貝爾飾)在青春期里和初戀李春霞(孫怡飾)一些不得不說的事兒。電影里描寫了青春萌動、性幻想、打架等有關青春期的事兒,也有悲傷、迷茫、憤怒以及夢想和現實等每個人在青春期都會經歷的情緒,導演用最朴實,最有力量的鏡頭表達情感。
第二部:《歡·愛》
這部電影是由黃堯導演執導,郭曉東、余男、孫怡、應岱臻主演的文藝愛情電影,講述了中年熟男江南和小蘿莉胡雅婕的忘年戀,以及成熟女人胡雅婕和青澀男孩江南的不倫之戀。人物之間錯綜的關系通過蒙太奇的敘事手法跨越時間與空間維度,直擊人心中最隱秘的慾望。新人演員孫怡在影片中飾演小蘿莉胡雅婕,古靈精怪中透露出清純可人的形象神似剛出道的周迅。
這部電影是2016年唯一一部入圍聖丹斯國際電影節「世界劇情片」單元的華語電影,並獲得了「在聖丹斯的首映之後仍值得一生去留戀的影片」的高度評價。
第三部:《十五年等待候鳥》
《十五年等待候鳥》是根據盈風同名小說改編的都市青春偶像劇,由張若昀、孫怡、鄧倫、張雪迎、朱元冰、李宗霖、劉美含等聯袂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一個平凡的女孩黎璃(孫怡 是啊一年)用十五年時間暗戀一名叫裴尚軒(張若昀 飾演)的男生的故事。孫怡飾演的黎璃性格比較強勢一些,甚至說是有些倔強,但在感情方面卻比較羞於表達,內斂且無私,愛得不求回報,只能做一個暗戀者。
第四部:《因為遇見你》
電視劇《因為遇見你》是由周曉鵬執導,孫怡、鄧倫、吳優、代超、劉敏濤、李智楠、潘儀君、郭虹等聯袂主演的一部都市情感勵志劇。孫怡飾張果果,一面是刺綉名家的金家大小姐,一面是霸道粗糙的餛飩店「泡麵頭女孩」。鄧倫飾李雲愷,逗痞浪盪的「緋聞發動機」,卻也是為民發聲的正義律師。

❼ 她是孫儷親侄女,素顏丑成大媽,是什麼讓她閃婚帥老公

孫怡是一位近年來出道的青年演員,曾在《羋月傳》中扮演過孫儷的親侄女羋瑤,一個單純善良的惹人愛惜的角色,最後卻成了復仇工具。2015年孫怡主演的青春片《我的青春期》在全國上映,該片曾入圍2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華語作品。


如今這個世道,不管什麼女子,都要把自己裝扮的,美若天仙才敢出門,孫怡也不例外,只要稍微化下妝,美的就如同仙女,對女星來說,形象非常重要,在任何時候,都應該把自己最美麗的的形象,展現給觀眾,讓人們欣賞電影的同時,也能欣賞女星美麗的形象。

❽ 孫怡的人物經歷

孫怡,1994年6月4日出生於中國吉林省,中國內地新生代演員。2013年,進入演藝圈發展,主演了電視劇《愛情上上簽》;2014年,參演了電影《男歡女愛》、《我的春夢》;2015年,參演電視劇《羋月傳》、《大貓兒追愛記》、《十五年等待候鳥》得到更多關注;同年主演青春電影《我的青春期》;2016年,主演《歡·愛》,憑藉此片獲得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女演員,第11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新銳女演員。同年,與韓東君主演《人生若如初相見》,劇中飾演秦桑,2017年,與鄧倫主演《因為遇見你》,飾張果果,並憑借該劇獲得2017國劇盛典年度新晉演員獎。

❾ 孫怡董子健怎麼認識的

東京電影節,孫怡的微笑吸引了董子健。

其實有關注他們的人就會知道據董子健稱2015年他去參加東京電影節的時候,在他下車准備走紅地毯的時候就看到了孫怡,當時的孫怡微笑著,就是這樣的一瞬間董子健就被孫怡深深的吸引住了。據說當時孫怡並未發現董子健注意到了她自己。

董子健雖然不是高富帥,但也是娛樂圈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年紀輕輕就拿過不少的重量級獎項,而且他拍攝的作品都是票房和口碑雙優的,2013年憑借電影《青春派》入圍「第5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2014年,獲得「第21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新人獎 。2015年,主演青春校園喜劇電影《少年班》,在劇情電影《山河故人》中飾演張到樂,獲得「第15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學會新人獎 。隨後,主演劇情電影《乘風破浪》等等。

孫怡在娛樂圈的發展

孫怡出演了古裝劇《羋月傳》進入娛樂圈正式出道,2015年,孫怡主演的青春片《我的青春期》在全國上映 ,而該片則成為入圍第28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華語作品;同年,其主演的愛情片《歡·愛》同樣成為入圍第32屆聖丹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唯一中國影片 。

2016年,孫怡因主演青春劇《十五年等待候鳥》贏得更多關注 ;同年,她還憑借《歡·愛》獲得第1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女演員 ,第11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年度新銳女演員 。2017年,其主演的愛情劇《因為遇見你》獲得全國同時段電視劇收視冠軍。雖然說戰果也不錯,但是相比較於董子健還是十萬八千里。

兩人的愛情就像一部文藝片

董子健把和孫怡的愛情形容成一部文藝片,當浪漫起來後自己會情不自禁地踮起腳尖親她,瞬間就能融化老婆的心。

曾經兩個人在微博有過親密互動,孫怡曾在微博上發文「再見難嗎」,而董子健卻疑似回復「難,原來生活和電影不一樣,我只想好好地享受平凡,有人願意和我一起嗎?」

之後,又有人爆料在機場偶遇董子健和孫怡,在飛機上兩人相鄰而坐,下飛機後也一起相伴而行,這一舉動讓不少人猜測董子健和孫怡當時在談戀愛。

兩人公布戀情,次年女兒出生

2016年10月,孫怡與男演員董子健在微博公布戀情 。次年9月22日,孫怡與董子健的女兒出生。據了解孫越和董子健是在一個電影節刪認識的,認識以後下飛機兩人同行,不久後兩人就被拍到在一起。

兩人感情發展得非常快,不久後就確認了戀情,並且孫怡被證實懷孕,後來才在微博上公布了戀情,到現在結婚有了女兒。

孫怡喜歡董子健可能是被董子健的才華吸引了,也可能被董子健的家庭背景吸引了,總之有很多種原因,但是小編相信最重要的是愛情,兩人從傳出戀情到現在無論出現在什麼場合都表現得非常的恩愛。

日前有人拍到董子健和孫怡北京現身機場。剛剛生完寶寶的孫怡身材恢復得很好,一雙大長腿吸睛無數,她與董子健旁若無人地私語,狂撒狗糧,董子健主動推著行李車,讓孫怡休閑地跟在一旁,男友力十足。

❿ 孫怡主演的電影歡愛百度雲

可能出現的高頻嘯叫。

艶銫,祛 7 4 z z f 。 c om 。

諧振電容:用在LC諧振電路中的電容器稱為諧振電容,LC並聯和串聯諧振電路中都需這種電容電路。

旁路電容:用在旁路電路中的電容器稱為旁路電容,電路中如果需要從信號中去掉某一頻段的信號,可以使用旁路電容電路,根據所去掉信號頻率不同,

有全頻域(所有交流信號)旁路電容電路和高頻旁路電容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