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張亞東高圓圓(高圓圓難以成為不敗的虎撲女神)
本文系頭條理娛君X頭條影評團X海南電影節 獨家特約稿件
愛豆們憑借顏值讓迷妹蜂擁,12月9日,一個個子不高、還有點微胖的男人讓海南島電影節有點瘋狂,數百人的會場擠滿了他的擁躉,人氣遠超這幾天所有的活動。
這個人,叫 王小帥 。
對於電影人們來說,這個名字的含金量比華麗皮囊可有分量多了。
如果沒有他,或許高圓圓的美貌會止步於廣告,詠梅的美可能至今只屬於欒樹個人,秦昊和周迅也要更晚一點才會被發現。而中國電影在柏林、戛納的光芒也要暗淡許多。
蹭劇組床位的北漂傳奇
王小帥生在上海,但是出生兩個月就跟著父母去了貴州,成長的漂泊從周歲前就已註定。
父母下到三線忙於基層,但王小帥骨子裡還是有著娘胎里帶來的文藝,他年少時痴迷畫畫,15歲就考上了中央美院附中,1985年考上了北電導演系。
王小帥進入大學的前一年,他的師兄陳凱歌執導了處女作《黃土地》,在洛迦諾電影節、愛丁堡電影節等大放異彩,逐漸為中國電影人登上國際大舞台埋下伏筆,也成為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
整個大學期間,王小帥也以為自己會有機會接棒第五代導演,沿著這條路走得很順。但事實是,他畢業後分配到了福建電影廠,一身的創作欲卻拿不到拍攝的指標。
輾轉三年,王小帥重新開始北漂,當上獨立電影人。比起大學時很明白自己夜晚可以回宿舍,重回這座城市的他已經沒有了容身之所。當年有兩個選擇提供給他,要麼去當美術老師,可以快速賺溫飽;要麼繼續發電影夢,也許會撞到頭破血流。
如今54歲依然形容自己是「愣頭青」,王小帥自然選了後者。當年能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作品,對王小帥來說,就像後來《十七歲的單車》中的小貴對自行車的渴望,這就物化標簽像他們在這座城市的通行證,提供了內心的安全感。
拍電影要錢,王小帥荷包空空,連住都需要靠四處蹭。那段時間,他總打聽哪個攝制組的劇組有床位空出來,找准機會就去蹭一宿,跟著攝制組開工再離開;聽到10塊錢一個床位的旅館里,也總有他的身影。
連住宿都要蹭,拍電影也只能靠蹭來實現。把五萬塊錢都用在了買膠片、租設備上,王小帥邀請校園時期的朋友們一起拍電影。拍電影是個洋氣的活,大家都很熱情,但是王小帥分文酬勞都給不出,友情在利益面前顯得很蒼白。
12月9日,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上,王小帥回憶這段青春時笑言還恰是這種拼湊的模式找到了一群夥伴。如今已經是導演的劉傑就是其中一員,一瓶酒下肚,那年還是攝影師的他拍著胸脯就跟著王小帥扛著機器走了。
王小帥蹭到了攝影師,還從蹭到了畫家劉小東和喻紅來當男、女主角,故事就是瞄準了一對藝術家的故事,在理想的豐滿和現實的骨感間充滿了無奈和失望。
整個劇組只有8個人,連婁燁都幫忙演了個配角。但是這部極小製作的《冬春的日子》卻讓王小帥揚名國際影壇,還被BBC選為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
《冬春的日子》讓王小帥終於有能力不再蹭朋友們的幫助來拍電影,1996年,他執導的《扁擔姑娘》入選戛納電影節一種注目欄目,開始登陸國際三大電影節。
一年之後,他再度交出了《極度寒冷》,賈宏聲演活了偏執狂熱的藝術家齊雷,誰也沒料到這個文藝氣十足的演員在43歲時會從高樓一躍而下,和戲里的齊雷在人生上多處神奇的重疊。
賈宏聲對於王小帥來說不僅是創造了齊雷這個角色,還影響了他在國際影壇大放異彩的代表作——《十七歲的單車》。
還好有他,才沒錯過高圓圓和詠梅
2000年,王小帥籌拍《十七歲的單車》,他把自己曾經對電影的夢想暗喻在男主角小貴對單車的嚮往裡。
賈宏聲演完齊雷後,變成了婁燁鏡頭里的馬達,戲里愛上了女孩牡丹,戲外情迷了新人周迅。為了證明自己的愛,賈宏聲四處給周迅拉人脈,不僅介紹她給李少紅,也引薦給了王小帥,本是希望她能出演女主角瀟瀟。
不過靈動的周公子並不是王小帥內心的制服少女,拍口香糖廣告而揚名的「花瓶女孩」高圓圓站在他面前時,才叩開了導演的靈感源泉。
最終,周迅最終變成了女二號紅琴。
「眼睛裡可以看到一座少年世界。」 是王小帥對高圓圓的評價。
在北京牡丹園一個特別破舊的招待所里,20歲的高圓圓在面試過程中,靜靜的在房間中看著漂浮在陽光里的灰塵,那個畫面刻入了王小帥的腦海,也進入了他的鏡頭。
《十七歲的單車》在第51屆柏林電影節斬獲評審團大獎銀熊獎杯,高圓圓雖然沒有提名女演員獎杯,但是給美貌注入了文藝氣質,清新的短發搭配紅色蝴蝶結,為此後如今屹立不倒的虎撲女神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時間已經過去19年,那個穿著校服的瀟瀟依然是宅男們的心頭肉。
許多文藝片導演總能把女演員拍得面色滄桑,高圓圓在王小帥的鏡頭里永遠又欲又純,徹底走出了口香糖廣告女郎的模子。
2005年,王小帥讓高圓圓變成了青紅,讓她變成了自己童年記憶里的女孩,跟著父母在小城市裡生長。因為已經把小城當家鄉,不願意回上海的她看似柔弱,卻和生活搏鬥。
這一次,王小帥把高圓圓送上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讓她在「花瓶」的名號里開出了花。
王小帥對高圓圓的偏愛肉眼可見,但和鞏俐與張藝謀的配搭不同,他們只有工作交集,高圓圓在戛納紅毯宣布和張亞東秘戀五年時,他滿臉祝福的看著她。
那年,即將40歲的王小帥也終於成為了第五代導演們之後,國際上最認可的中國第六代電影導演領頭羊,他離開原單位嘗試走上獨立電影的路,也殺出一個全新模式。
《青紅》三年之後,王小帥請成泰燊、 劉威葳、張嘉譯和余男主演新作《左右》,已經成為一線花旦的高圓圓還特別來幫忙客串。
沒有走紅後翻臉不認人,只有在王小帥的鏡頭下,高圓圓的美才格外文藝。也只有王小帥,能讓她帶著作品走上戛納紅毯。
也因為王小帥,即便她被詬病沒演技,但始終有提名戛納「影後」的資歷撐腰。
一部《青紅》照亮了高圓圓的美貌背後,王小帥還拉扯了一個失意的男演員——秦昊。畢業於中戲96明星班,看著章子怡、劉燁、袁泉、秦海璐等走出校門都已經大放異彩,他一度把自己藏了起來,處在半隱退的狀態。
2004年的一次聚會上,王小帥遇上了秦昊,因為看上他臉上的陰郁氣,請他來演戲里的李軍。雖然給的片酬很少,但秦昊就像在泥潭裡抓到了救命稻草。
畢業五年後,秦昊終於如願的跟著劇組去了一次戛納紅毯,雖然沒有如同預期中迅速比肩老同學們,甚至連媒體都不關心他到底走沒走紅毯,但是王小帥的老友婁燁看到了,就足夠。
因為被王小帥和婁燁的攜手加持,秦昊即便沒有拿獎也熬成了「戛納無冕之王」,為張東升努力爬山埋下伏筆。
高圓圓和秦昊算是王小帥鏡頭里的金童玉女,詠梅是意外的驚喜。
48歲都沒有演過女主角的演員,用娛樂圈的概念推算,基本等於商業價值死亡。但是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卻讓她變成了王源的媽媽,讓她搭檔戲骨王景春。
終於,49歲的詠梅憑借人生第一個女主角和王景春在柏林雙雙擒熊,又攜手在金雞獎集體摘獎,在娛樂圈遍地中年危機中,為中年演員們正名了一回。
如果沒有王小帥,詠梅或許最大的標簽就是嫁給了王菲初戀男友的不知名女演員了。當各路精修照片風靡時,如今50歲的她在才過去的金雞獎上請求工作人員不要修平了她的皺紋,因為那是好不容易才長出來的。
當凍齡白嫩成為審美的標准時,詠梅的突圍不僅是一個中年女人的勝利,也打破了固化的審美。
因為有了王小帥,這個寶藏的女演員終於不再只是欒樹獨自欣賞。
54歲的中年危機
如果沒有王小帥,娛樂圈的節奏會大亂,而華語文藝片的架構則要重新洗牌。和許多的文藝片的陰暗灰色調不同,王小帥的作品裡總有一種默默的人文關懷,高圓圓飾演的青紅在抗爭著時代留下的傷疤,詠梅和王景春飾演的失獨夫妻詮釋了人生的無常和關愛的缺失,小人物的身上映射出的是時代的變遷。
對比50代的導演們許多都為商業低頭,他坐擁一張A4紙都列印不完的獲獎記錄,但也被冠以「王百萬」的外號。
這個稱號不是贊許他富足,而是票房基本 不過百萬。即便是風頭最足的《地久天長》,國內總票房也剛過4400萬元。獎杯和市場不對等也成了煩人的事情。
在三亞和年輕電影人交流,王小帥被問對於票房和市場的看法,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後才說「獲得市場認可是一種能力,表達好自己的故事也是一種能力,多元化看待就可以。」
外界看起來已經是傳奇導演,擁有一堆可以拿出手的作品,還有一眾因他的作品飛升的演員,但王小帥也感言: 54歲,正處在最難的時候。
外界看到他用獎杯堆出獨立電影人的金光大道,影視人頂禮膜拜之外卻很少有人看到他的中年慌張。自認不再年輕,因此創作更不允許時間浪費,也因為名聲太大,生怕晚節不保。
「我現在拿東西出去放都很緊張,最初拍的幾個片子拿獎,多拿了幾部後,大家就開始審視你了。隨著年齡變化,我現在也是壓力最大的時候。」
這個壓力,王小帥認定不是因為票房的數字,而是對於電影質量的自我要求,每次看到電影節上的人來人往都會感覺到敬畏:「你的東西不能差,得對得住大家穿得這么漂亮工整,不然丟死人了。」
聽完王小帥這番話,回頭再看他的前半生,如果不是電影,他和許多中年男人並沒有兩樣,歲月剪短了他的長發,還催發了他的肚腩,但是西裝配搭黑框眼鏡卻不顯油膩,因為這個中年男人的內心從未退熱。
王小帥說,如今每次開機都還是「愣頭青」,依然會擔心失去水準。這種自省也決定了他即便偶有小失誤,也不會錯到荒唐。
來今日頭條,看更多影視深度好文~
B. 電影烏海結局
《烏海》結局:楊華輾轉於家庭與事業,城市滋生出的慾望,將他與妻子苗唯裹挾至愛恨邊緣,最後結局楊華和苗唯都幡然醒悟了,兩個人的家庭情感矛盾得以解決,都成長了。
觀影過後,隨即收獲了國內超前口碑。現場的媒體、影評人、觀眾們被影片所傳遞的現實壓力下的真摯情感所打動,紛紛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觀後感:「《烏海》這片子太美了。各種美,各方面很有層次感。」 、「徹底而決絕,一黑到底,佩服創作者們勇氣」。
此外,業界導演同樣不吝美詞,李霄峰導演評論到「現實主義力作,很驚喜能拍到這種程度,故事寫實到極致,主題深植於生活,久久發人深思。」,高則豪導演也表示「美學體系、人物關系的建立,跟《老獸》非常像,連貫性,深切感受到人物內心的復雜性。」
該片是導演周子陽繼《老獸》後全新力作,黃軒、楊子姍主演,塗們、王韶華特別出演,講述短短三天內,楊華和苗唯這對夫妻原本恩愛平靜的生活漸漸失控的故事。電影《烏海》曾獲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金貝殼獎提名,並拿下費比西影評人獎。
電影《烏海》以生動寫實、貼近生活的鏡頭,呈現了城市男女在情感、慾望、金錢、事業中的境遇,融合了多種類型,比如愛情、懸疑、犯罪、家庭。
海南島電影節越來越走向一個成熟穩定的方向,導演周子陽說:這是一部有力量的作品,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是對一年最重要的好電影的一個總結。
C. 我不是葯神編劇是誰
《我不是葯神》的編劇:文牧野。
文牧野:
2010年,拍攝了劇情短片《石頭》。2011年,編導了短片《金蘭桂芹》,文牧野憑借該片獲得了第五屆山東青年微電影大賽優秀導演及優秀編劇獎 。
2012年,執導了劇情短片《BATTLE》,該片獲得了第七屆FIRST青年電影展評委會特別獎和2013年度FIRST青年電影展拍片季優秀影片獎 。
2014年,執導了短片《安魂曲》,由此獲得了第6屆澳門國際電影節微電影大學生組澳天龍微電影導演大獎。2015年,參與執導了愛情電影《戀愛中的城市》。
2018年,執導了劇情片《我不是葯神》,憑借該片獲得了第1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青年編劇獎、第55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獎 。
(3)海南國際電影節獲獎擴展閱讀
2018年,執導了由徐崢、周一圍、王傳君等共同主演的劇情片《我不是葯神》,文牧野憑借該片獲得了2018微博電影之夜微博最受期待青年導演獎、第14屆中國長春電影節最佳青年編劇獎,以及第55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
該片還獲得澳大利亞影視藝術學院獎最佳亞洲電影獎,這是中國電影首次獲得該獎。12月17日,憑借《我不是葯神》獲得第1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年度導演,該片獲得第1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年度影片。
D. 胡偉,黃蘭聽是什麼電視劇
摘要 胡偉,曾執導的《酥油燈》獲得奧斯卡最佳真人短片提名,其電影作品先後入圍過包括戛納、威尼斯、紐約、芝加哥、鹿特丹等300餘個國際電影節,包攬70多個國際獎項。[1]
E. 《酷爸俏媽》孫大雷是誰演的 孫大雷的扮演者叫什麼
《酷爸俏媽》孫大雷的女兒扮演者叫陳文淇。
人物介紹:
陳文淇,兒童演員、童星。
因飾演電視劇《淑女之家》方曉曦一角,《酷爸俏媽》孫笑一角而被觀眾所熟知,2011年新絲路中國少兒模特兒大賽大蘇州區最佳上鏡獎,2011年新絲路中國少兒模特兒大賽大蘇州區冠軍,
2013年搜狐網蘇州少兒好舞蹈晉級總決賽
2015年6月15日參加中央電視台少兒頻道和國家林業局聯合製作的一檔大型季播兒童野外真人秀節目,第二季作為2015年央視重點季播節目將在央視熒屏亮相,同年由文淇領銜的電影《過山車》獲得了第四屆海南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獎。
F. 四川導演旦真旺甲《隨風飄散》摘得金雞最佳導演處女作獎,是否實至名歸
12月30日晚從在廈門舉行的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傳來好消息:四川導演旦真旺甲憑借《隨風飄散》獲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獎,該片由峨眉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四川洛巴康珠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由著名作家阿來的小說《狗孩格拉》改編,著名編劇、導演蘆葦擔綱總監制,謝麗、蘇明晴擔綱製片人。
製片人、編劇蘇明晴對記者說:「我家鄉山東淄博也有許多好故事,目前我也正在考察,希望有機會也能通過影像將家鄉推到世界舞台,講好山東故事,塑造山東人物。」
G. 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哪落幕
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三亞落幕。根據海南網報道,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與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12月8日在海南三亞圓滿落幕。
本屆電影節歷時8天,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495部影片參加了首次設立的 「金椰獎」10大獎項的角逐,共有來自61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部影片參加了展映。中國影片《氣球》獲得最佳影片獎,中國導演王麗娜獲得最佳導演獎,法國演員塞米·鮑亞吉拉和日本演員松田龍平獲得最佳男演員獎,中國藏族演員索朗旺姆獲得最佳女演員獎,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4K超高清直播電影《此時此刻——共慶新中國70年華誕》獲頒組委會特別獎。
H.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如期開幕,如何評價各位明星大咖的裝扮
每次舉辦電影節,最受矚目的除了期待誰獲獎之外,還有就是各大明星的紅毯造型了,當然,男星一般都是西裝革履,女明星的造型相對而言就豐富多了,這次舉辦地點在海南,氣溫溫暖,不用懼怕寒冷,女明星們可以盡情地穿搭,下面來盤點一下各大女明星的裝扮。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創設於2018年,是中國最年輕的國際電影節。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盛況空前,共吸引了來自114個國家和地區的4376部影片報名。189部中外佳片將在海口、三亞、儋州、瓊海4座城市15家影院展映。其中,包括了世界首映、亞洲首映、中國首映的影片97部,新片首映率高達92.5%。 本屆電影節將首映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精心製作的4K紀錄電影《2020,中國戰疫》,用電影鏡頭生動展現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以鋼鐵意志和人間大愛奮力抗擊疫情的感人場景。 讓我們共同期待一下吧。
I. 電影《氣球由藏族》導演誰指導
藏族電影《氣球》由萬瑪才旦導演。
《氣球》以上世紀90年代的藏區為背景,講述信仰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該片未上映時,便獲第76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獎最佳影片提名,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提名,第3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之最受歡迎影片提名及第2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金椰獎(最佳影片獎)。電影上映後,它拿下了豆瓣7.9的高分,引發觀眾的思考和熱議。
近年來,隨著藏語電影相繼上映,「藏地新浪潮」在文藝片的環境中異軍突起,以萬瑪才旦為代表的藏族導演,開始被越來越多觀眾看到。
有影評人曾評價,《氣球》是萬瑪才旦迄今拍攝的最好看的影片。相較於大量文藝作品的晦澀難懂,《氣球》通俗流暢的敘事,即便是非文藝片愛好者,也不會難以理解故事內容。
萬瑪才旦
作為一位風格獨樹一幟的導演,萬瑪才旦在文藝領域佔有一席之地。他的藏族身份,為他的作品增加了神秘感。他始終關心著傳統信仰和現實之間的矛盾,關乎著人性之美。萬瑪才旦作品通常故事簡單,卻立意深刻,在他的作品中,永遠把人擺在第一位。
個人經歷
萬瑪才旦,1969年12月出生於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先後畢業於西北民族大學、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製作人,中國導演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
1991年,萬瑪才旦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97年,撰寫小說《誘惑》,獲得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屆文學作品創作評獎二等獎。
1999年,撰寫小說《崗》,獲得第5屆中國當代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新秀獎。2002年,編導個人第一部短片《靜靜的嘛呢石》,而他也憑借該片獲得大學生電影節第4屆短片競賽單元專業組劇情類優秀獎。
2004年,編導35mm彩色短片《草原》,該片獲得第3屆北京電影學院國際學生影視作品展中國學生最佳短片獎。2005年,自編自導劇情片《靜靜的嘛呢石》。2008年,拍攝紀錄片《巴顏喀拉的雪》。
2011年,執導劇情片《老狗》,該片獲得布魯克林電影節最佳影片。2014年,執導劇情片《五彩神箭》,該片為第8屆FIRST青年電影展的開幕影片。2015年,憑借執導的劇情片《塔洛》獲得第5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2016年,監制劇情片《清水裡的刀子》。2018年,憑借執導的劇情片《撞死了一隻羊》獲得第75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劇本獎。2020年9月「2020南方文學盛典」頒出,萬瑪才旦摘得「年度小說家」。
J. 電影節越來越多了,這只是圈內人的狂歡嗎
一度被疫情所影響的業界各類活動和獎項都逐步恢復。過去的國慶檔,8天39.5億票房創造檔期歷史第二的成績,我們熟悉的電影市場好像回來了。而大大小小的電影節,似乎來得更加集中一些。
在陝西西安,開幕的第七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已經進行到了後半段,周冬雨受邀擔任本屆電影節青年大使,而在開幕式上,閆妮也攜電影作品《我和我的家鄉》受邀亮相。
(舉辦了一屆之後就“隱退”了的上合組織電影節)
的創始初衷就是持續發現與推選青年電影人首作及早期電影作品。選片質量也很高,近幾年,《心迷宮》導演忻鈺坤、《八月》導演張大磊、《北方一片蒼茫》導演蔡成傑等優秀導演也是從FIRST走出。雖然業內已經有一定口碑和影響力,但仍處於圈地自萌的狀態,難以出圈。
無論如何,電影節的公信力和權威性依舊要靠獨特創新的理念,和堅持對優秀作品的渴求和鼓勵來逐步建立,希望層出不窮的電影節都能發現自己特色。在這個狂飆突進的時代里,如何使電影節不落入沉痾,為電影正名,還電影人尊嚴,才是一個專業電影節應有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