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上海國際電影節馮小剛哈維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上海國際電影節馮小剛哈維

發布時間: 2022-09-12 08:16:32

❶ 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獎項 獲獎人及作品 金爵獎主競賽單元 金爵獎最佳影片 《傷不起的女人》(土耳其) 導演:奧爾罕·奧古茲 金爵獎最佳導演 韓傑《HELLO!樹先生》(中國) 金爵獎最佳編劇 章明《郎在對門唱山歌》(中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賽武凱特·埃穆拉《傷不起的女人》(土耳其)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呂星辰《郎在對門唱山歌》(中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 提瓦·馬泰松《星期五殺手》 (泰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 文子《郎在對門唱山歌》(中國) 評委會大獎 韓傑《HELLO!樹先生》(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星期五殺手》(泰國) 導演:由拉特·史帕克 亞洲新人獎單元 亞洲新人獎最佳影片獎 《每日媽媽》 (日本) 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 鄧勇星《到阜陽六百里》 (中國) 亞洲新人獎評委會大獎 《臍帶》 (日本) 亞洲新人獎 STAR HUNTER入圍20強中朱亞文,唐振剛、朱琳、董姿彥等6位新人獲得稱號 電影頻道傳媒大獎 電影頻道最佳影片 《鋼的琴》 電影頻道最佳導演 張猛《鋼的琴》 電影頻道最佳編劇 江濤《無底洞》 電影頻道最佳男主角 王千源《鋼的琴》 電影頻道最佳女主角 秦海璐《鋼的琴》 電影頻道最佳男配角 馮國慶《郎在對門唱山歌》 電影頻道最佳女配角 空缺 電影頻道最佳新人導演 韓傑《Hello!樹先生》 電影頻道最佳新人男演員 空缺 電影頻道最佳新人女演員 呂星辰《郎在對門唱山歌》 電影頻道最佳攝影 孫明《秋之白華》 電影頻道組委會特別獎 《秋之白華》 其他獎項 傑出電影貢獻獎 蘇珊·薩蘭登(美國)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馮小剛(中國)

❷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

6月17日,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7日晚在此間開幕,「亞洲第一紅毯」迎來了馮小剛、秦怡、劉亦菲、霍建華、古欣娜塔、斯蒂芬·馬布里等400多位中外明星和《烽火芳菲》《中國葯神》等30多個海內外劇組。

除了備受矚目的「金爵獎」主競賽單元和「金爵二十」、「一帶一路」亮點,本屆電影節還特別開設了「中華戲曲電影」單元,將展映《趙氏孤兒》《穆桂英掛帥》等多部京劇影片,讓廣大戲迷也能加入這場觀影盛宴。

本屆電影節共將展映500多部中外影片,場次達1500場左右。其中,新開設的「橋」單元將介紹國際電影潮流中的獨立電影,「午夜驚奇」單元則將讓年輕觀眾嘗試全球流行的觀影體驗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影節代表將相聚簽訂「一帶一路」電影文化交流合作機制備忘錄。本屆電影節圍繞「一帶一路」主題推出圓桌論壇、國別推介活動、電影市場主題館等,積極推動沿線電影文化的交流。

❸ 12個A類國際電影節都是什麼

1、柏林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1年,於每年的2月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熊獎」,很多著名的導演和演員都視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獎為榮譽的象徵,是世界電影藝術家嚮往的獎項之一。 顧長衛來之不易的銀熊中國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備受青睞,獲得銀熊獎的有《三個和尚》《本命年》《紅粉》《太陽有耳》《我的父親母親》,《香魂女》、《喜宴》同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2005年顧長衛憑借電影《孔雀》獲得了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2007年,大年初一,之前名字只為少數圈內人所知的中國導演王全安,憑借影片《圖雅的婚事》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戛納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9年,於每年5月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棕櫚獎」。戛納國際電影節以充滿藝術氣氛且不受政治左右而著名,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是最受關注的世界資深電影大獎。 《無極》主創亮相戛納中國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結緣許久。1956年導演蔡楚生到戛納參加電影節,但是沒有參賽影片。1975年電影《俠女》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陳凱歌的《孩子王》《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張藝謀的《菊豆》《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王家衛的《春光乍泄》、《花樣年華》,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都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摘得重要獎項。而中國著名影星鞏俐應邀擔任評委會委員。05年,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3、威尼斯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8月底到9月初舉行,是世界上年頭最久的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以「新、奇、快」發掘導演而著稱,被稱作「電影大師的搖籃」。它挖掘過黑澤明、溝口健二、薩蒂亞吉特·雷伊這些亞洲電影泰斗。 1956年,《神筆》獲得中國第一個威尼斯獎項。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大獎。1994年,夏雨因在姜文執導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成功表演而摘得影帝。此外,張元的《過年回家》、田壯壯的《小城之春》以及蔡明亮執導的《不散》均獲得獎項肯定。05年,是中國電影人在威尼斯大火的一年,李安的《斷臂山》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關錦鵬的作品《長恨歌》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交流獎,李玉導演的影片《紅顏》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獎。 由賈樟柯執導的《三峽好人》在(07年)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擒獲」金獅獎。
4、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1946年創辦於捷克,於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水晶球獎」(分為大獎和主要獎),但因為該獎項帶有很濃厚的政治色彩,近來不太為人所知。 《鋼鐵戰士》《白毛女》《新兒女英雄傳》《人民的戰士》《祝福》《聶耳》《良家婦女》《女兒紅》等均在該電影節上有所斬獲。
5、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9年,兩年一屆。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 《老兵新傳》《小鯉魚跳龍門》《革命家庭》《鹿鈴》《出嫁女》等影片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過大獎。
6、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1977年創辦於加拿大,於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美洲大獎」。1983年《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邊城》、《黃河謠》、《山水情》、《黑駿馬》、《太陽鳥》等均得到過電影節大獎。2000年,鞏俐憑借《漂亮媽媽》獲最佳女演員獎。06年9月,由楊亞洲執導,倪萍、劉威主演的電影《雪花那個飄》獲得第30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7、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53年創辦於西班牙,於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舉行,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城市聖塞巴斯蒂安。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最高獎名稱為「金貝殼獎」、「銀貝殼獎」。
8、東京國際電影節 1985年創辦於日本,兩年一屆。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目的在於藉助電影節的影響促進日本電影市場的發展。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
9、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1989年創辦於阿根廷,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10、開羅國際電影節 1976年創辦於埃及,於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是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 2000年,馮小剛的《一聲嘆息》獲第24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字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特別提及獎等諸多大獎。
11、上海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93年,從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惟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
12.瑞士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是瑞士舉辦的最早、最大的一個電影節,也是與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等同級的國際A類電影節。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豹獎。

❹ 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2011年6月19日晚,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頒獎,相比開幕式上張國立「申討」馮小剛,顯然閉幕式缺乏亮點,缺乏大牌的紅毯也頗為冷清。最終,4部影片包攬了所有獎項,三部中國影片中除了《肩上蝶》顆粒無收,另兩部都收獲頗豐,《郎在對門唱山歌》斬獲3獎,《hello,樹先生》獲得含金量較高的評委會大獎及最佳導演獎。此外,土耳其影片《傷不起的女人》獲得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男演員獎,泰國影片《星期五殺手》則獲得評委會獎與最佳攝影兩獎。
閉幕缺亮點紅毯無大牌 張靜初徐若瑄拼英文
開幕式雨中來,閉幕式總算放了晴。然而,步上紅地毯的明星雖然數量不比開幕式少,卡司遜色不少。除了競賽單元的劇組成員及評審團,還有不少中小成本的新片演員扎堆亮相。打頭陣出場的評委會成員巴瑞·萊文森、克里斯托弗·漢普敦、崔洋一、陳英雄、帕茲·維嘉、王全安、張靜初等算是最具風採的。
為了《第33張明信片》到來的好萊塢明星蓋·皮爾斯、英國著名導演兼編劇克里斯托弗·漢普頓、《挪威的森林》的主演松山研一、《純真年代》的韓國新生代偶像金俊浩等海外明星紛紛走上紅毯。此外,徐若瑄、楊千嬅、惠英紅、馬楚成、王小帥、彭於晏、Angelababy、寧靜、翁虹、黃渤、江一燕、黃維德、周顯欣、吳秀波、羅家英、王千源、徐嬌等近百位明星只能說數量可觀。
開幕式上,張國立公開「討伐」馮小剛的一幕成為當晚的亮點,到了閉幕式最亮眼的只能算張靜初徐若瑄拼英文功底了,可看性自是沒那麼強。在紅毯上,張靜初以一襲黑色露背禮物亮相,與穿著透明黑紗裙裝的徐若瑄爭艷了一番。兩人在同台頒發「最佳音樂獎」時,又互相較勁起來。眼見張靜初以大段英文開場,徐若瑄也不甘示弱,鏗鏘有力地說,「好像今天有很多外賓啊,我再來點英文好了。Good evening everyone, I'm XU RUO XUAN。」隨後,徐若瑄還大贊一旁的張靜初漂亮,「我覺得張靜初今天特別漂亮,你們給她點掌聲」,更現場秀了一段英文歌。
2部中國影片成大贏家 《樹先生》獲評委會大獎
三部入圍的中國影片中,除了《肩上蝶》顆粒無收,另兩部都大豐收。中國影片《郎在對門唱山歌》成為了本屆金爵獎的大贏家,從最佳音樂、最佳編劇到最佳女主角盡收囊中。首次「觸電」的呂星辰憑借這部處女作拿到影後,在台上她緊張地說不出話,「太驚訝了,真的沒想到,想都不敢想」,現場,她還獻唱了一段主題曲,展示了不俗的唱功。
青年導演韓傑剛剛憑借《hello,樹先生》獲得傳媒大獎最佳新人導演獎,又在當晚的頒獎禮上獲含金量較高的評委會大獎及最佳導演獎。起初獲得最佳導演獎時,韓傑頗為感動地說,「我年紀還小,你們就給我這個獎,我做這行特別苦,做導演一定是這樣,有時候會人格分裂,有時候要好好控制自己,既能吃苦還能管好精神問題。我向恩師賈樟柯先生表示感謝,我的夢想本來是做個攝影師就夠了,有一天碰到賈老師讓我主要精力試試做導演,從那天起我開始了導演生涯。」兩天之內連獲三獎,他自嘲是農民,「像是農民進城撿了三個彩。」男主角王寶強也難掩激動之情,「心裡非常開心,挨凍的兄弟姐妹們在東北零下30多度拍攝,現在樹終於開花結果了,啞巴也會說話了。」
此外,土耳其影片《傷不起的女人》斬獲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男演員獎。評委會評語說:「影片嚴酷真實、毫不畏懼地將鏡頭對於農村走向大城市的女性,至始至終體現著創作初衷。」不過,男主角賽武凱特·埃穆拉因生病缺席頒獎禮,該片導演代其上台領獎,並希望這個獎杯可以讓其康復。泰國影片《星期五殺手》也獲得評委會獎與最佳攝影兩獎。

❺ 細數馮小剛經典語錄

細數馮小剛經典語錄

馮小剛經典語錄之一:“退票制”是狗屎

在談到“電影退票制”時,馮小剛導演表示,“完全是胡說八道,我覺得王晶說得對,你退票,你把電影退給我。全世界弄了這么多年這事了,也沒見哪個國家弄這個。中國人民這發明創造沒有什麼,凈弄些沒有名堂的發明,比如‘請注意倒車’什麼的。你說這近代一百多年來中國人發明什麼了,凈發明這不靠譜的事了。拍爛片肯定要受到輿論的譴責,但是推行‘爛片退票制’這不是一個市場的行為”。

當問馮導是否支持時,馮小剛當即表示:“我完全不支持,我不僅不支持,我可以給倆字——狗屎!現在就是不斷地造謠,每天地造謠,然後也沒有人去澄清,然後直接把一個瞎話當真話說。讓我說就沒好聽的話”。

馮小剛經典語錄之二:在票房上我特別獨孤求敗

在電影《唐山大地震》的預告片發布會上,當有記者問到馮小剛一直導演喜劇片,對於《唐山大地震》票房有沒有信心時,馮小剛反駁道“我確實拍過很多喜劇片,但我不是一直都只拍喜劇。”馮小剛導演列數了自己拍的《集結號》、《夜宴》、《一聲嘆息》等片子,稱“我什麼都能拍,拍什麼都有票房,這一點上誰的票房能比過我?我特別獨孤求敗。”

《唐山大地震》首映開始票房五天超過兩億,也確實證明了馮小剛在國內票房上無人可及的強大號召力。

馮小剛經典語錄之三:國外的發行商都是騙子

上海電影節上,馮小剛指責國外、發行商低價格收購中國電影,更直指中途離場的哈維·蒂恩斯坦,稱其在購買中國電影時,標高價格擊退其他買家後,再壓價。

馮小剛的電影,在國內票房“獨孤求敗”,而在海外的影響力微乎其微。他表示“我拍的是給中國觀眾看的故事。要是拍的時候老想著讓法國的觀眾也能看懂,那估計台詞都寫不利落了。”

對於那些在國際電影節上出風頭、在國內卻沒有什麼觀眾緣的影片,馮小剛十分不以為然。“有的導演,去歐洲放個片子,看到有三五分鍾的鼓掌,就覺得了不起。提醒那些去歐洲的導演,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我不會英文,但我問過美國人。人家說你的`片子interesting,只是客氣話,其實是說‘ 這哥們兒有病,不知道怎麼想的,拍的是什麼呀’。”

馮小剛經典語錄之四:看盜版的人連狗都不如

作為大學生電影節的評委之一,在頒獎禮上馮導為學生頒獎的時說,“想鼓勵他們短片的創意,我說‘在看盜版這件事上,說那些看盜版的人‘連狗都不如’是非常正確的。我也看過盜版,如果說我連狗都不如的話,我也沒有意見。’”

馮小剛語錄之五:中國電影百分之九十不說人話

在《集結號》宣傳的時候,馮小剛直言“90%的影視作品不說人話”。他解釋道:“很多編劇平常語言都很鮮活,但是往電腦前面一坐,一變成文字馬上就不是我們生活中的語言了。電影這個東西,就是要跟觀眾貼得比較近,你電影里頭人物說的台詞比較鮮活,比較真切的話,觀眾就不會產生隔閡。”

馮小剛語錄之六:娛樂圈是婊子的行業

馮小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再拍5部戲就退休。對於厭煩娛樂圈的原因,除了“這圈特沒勁”之外,馮小剛認為自己拍電影就是“當婊子”。

他說:“比如說我拍這電影,好多演員跟著我干呢,我拍一弄成這樣,可能很多人為了報復我,同時也就把我們演戲的演員報復了,就是我覺得,哎,你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你就忍一忍吧,你就當自己就是一婊子吧,你就早點脫離這婊子的行業,這也是我想我對拍電影感覺到厭煩的一個原因。”

他稱自己再拍5部電影就休息,脫離“這婊子”的行業。他說,當年那叫“文藝界”,多受尊重,而今轉叫“娛樂圈”,其實挺爛的,誰還當回事。

馮小剛語錄之七:中國電影像中國足球,缺的不是錢,是技術。

上海電影節上,馮小剛說“十年前,如果有投資人,不管是做什麼的,跟我說要投資我的電影,我一定會很高興。但現在,我會反問:我為什麼要把這個賺錢的事情給你做呢?”

而他認為目前這卻是中國電影的症結所在。“中國電影的技術就跟中國足球的技術一樣,跟世界差距非常大。以前是既缺技術又缺錢,現在不缺錢了,可是仍然缺技術。”

馮小剛語錄之八:我的商業片是一個怪胎

馮小剛認為,商業片是沒有導演的痕跡的,也不會反映導演的聲音,但是他的商業片是個例外,“我的商業片是一個怪胎,因為觀眾從中能夠看到我的影子。”

馮小剛語錄之九: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

這是2001年馮小剛電影《大腕》中的一句台詞,擅長以幽默直指現實的馮小剛讓角色在戲中對白道“什麼叫成功人士你知道嗎?成功人士就是買什麼東西,都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所以,我們做房地產的口號就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該片票房3500萬元,但對馮小剛來說並沒有太大突破,但是片中對於房地產等行業的諷刺一針見血。

;

❻ 第十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嘉賓名單

第1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參加開幕式劇組人員名單:
《建國大業》的陳凱歌、馮小剛、唐國強、張國立、李幼斌、黃聖依、侯勇、
《風聲》的演員黃曉明、李冰冰、張涵予、周迅、
《十月圍城》的導演陳可辛、演員黎明、范冰冰、王學祈、甄子丹、曾志偉、謝霆鋒、方力申、鄧紫棋、苗圃、宋春麗、廖京生、李宇春、
《麥田》的范冰冰、
《非常完美》的章子怡、
《劍雨江湖》的楊紫瓊、
《通天帝國》的劉德華、
《花木蘭》的趙薇、陳坤、房祖名、徐嬌、胡軍、
《竊聽風雲》的劉青雲、張靜初、方中信、吳彥祖、古天樂、
《熊貓人》的周傑倫、余文樂;
《風雲Ⅱ》的郭富城、鄭伊健、蔡卓妍、
《愛情三結義》的導演葉念琛、演員側田、鄧麗欣、周筆暢、吳雨霏、鍾舒漫、黎耀祥、邱勝翎、高文竹。

❼ 馮小剛的個人簡介有人知道嗎

馮小剛出生於1958年3月18日中國著名電影編劇、導演。是中國大陸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


11月26日,憑借《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2017年9月16日晚,馮小剛憑借電影《我不是潘金蓮》獲得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

❽ 第14屆上海電影節閉幕式暨金爵獎頒獎禮 節目主持人是誰呀,那個女的

陳辰,人名,東方衛視主持人。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曾主持浙江衛視中學生節目(1996-1998)。上海大學生APEC雙語電視競賽。上海電視《小太陽俱樂部》2001生活時尚頻道。上海電視《生活一級棒》5集2002生活時尚頻道。上海東視《娛樂在線》2002新聞娛樂頻道。上海東視《娛樂新聞網》2002新聞娛樂頻道。

❾ 中國哪位導演曾經罵過美國導演哈維是騙子

6月13日,上海電影節舉行電影產業論壇第一場:中國電影與好萊塢合作新疆域,導演馮小剛在發布會上「金句」迭出,他表示中國電影很像中國足球,在技術上比國際水平差很多。他還直接表示,參加這一論壇的嘉賓之一,溫斯坦公司聯合創始人哈維-溫斯坦已經被國內導演當作騙子了。
《卧虎藏龍》《英雄》是個案
馮小剛一開始表示,昨晚剛剛看完了世界盃,因此腦子還有點空白,要求晚一點發言。面對現在與好萊塢合作的形勢,馮小剛導演坦言,中國電影還是應該立足於國內市場,不要幻想能去海外賺多少。哈維-溫斯坦表達了相反的態度,「中國的電影在美國也有成功的,《卧虎藏龍》《英雄》都很好,我不同意馮小剛的觀點。」
由於需要趕飛機,哈維在論壇剛剛開始不久就離開了會場,主持人熊曉鷗剛剛談到哈維的觀點,馮小剛就直接了當地說:「他說的這兩部電影是從屍骨里爬出來的,死掉的太多了,而且這兩部不是嚴格意義的中國電影。」
本以為馮小剛導演會放下話筒,但他突然又開始說:「我得和你們說說哈維這個人,他經常和中國電影人打交道,慣用伎倆就是買我們電影的北美發行版權。他一開始出價800萬,別人一看這個就不和他搶了,他當時給20萬美元定金。等到最後拍完了,他說,這電影我不要了,退貨,你想賣給別人就晚了。他這時候找你,就出100萬美元。」馮小剛顯得有些激動:「你知道中國當時有多少人把他當作救世主嗎?現在一聊到他,就說『哦,騙子』。」
在一旁的IMAX公司投資總裁理查德-格爾非德表示,「其實哈維在我們那邊名聲也不太好,但是我想讓馮小剛知道,外國的電影製作人不都是這樣的。」
用國足比喻中國電影
談到中國電影和好萊塢的合作,馮小剛認為最好的方式是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但現在已經不缺錢了,「中國電影很像中國足球,從技術的角度和世界的差距很大,過去既缺技術也缺錢,現在不缺錢了。今天有人來投錢,我就會問,我為什麼把賺錢的機會給你呢?」
「拍《唐山大地震》,我都不敢把製作的關鍵部分交給中國人,中國的國營電影廠做特效的能力很落後,而且沒有發展。因為他們工資就那麼多,不思進取。」馮小剛坦言,「我們和好萊塢合作,更多的是和好萊塢的技術和工業合作。《大地震》我們找韓國合作,韓國的電影也比我們強,好像韓國的足球比中國好一樣。」
「另外我要說的是,好萊塢市場給你誘惑,目的是讓你犧牲利益。好萊塢之所以買中國電影,是為了賣電影給我們。他們就是象徵性地買幾部中國電影,目的是把電影賣到中國。我們的片子他們幾十萬美元買了,放到庫里,根本不發行,何平、黃建新他們心裡最清楚。」
電影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懂
談到電影內容的國際化,馮小剛強調,「把中國的故事講給中國人就挺好了。非得想著讓法國人和南方的、香港的都聽懂,這我就不會說話了,一句很幽默的話,變成了一杯白開水。美國的編劇寫劇本的時候,真的沒想中國的觀眾也能聽懂。伍迪-艾倫拍電影真的沒想讓北京觀眾能聽懂,紐約能聽懂就好了。國際上確實對我們有排斥,漢語在全世界不是主流,在全世界,漢語是少數民族語言,美國的觀眾不希望看字幕,看字幕的觀眾是少數的知識分子。」
對於內容審查的限制,馮小剛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天下無賊》老外看不懂,他們不明白兩撥賊打仗為什麼要**,在好萊塢電影,**早就被扔到行李房了。但是我們的審查制度就不能讓**不作為呢?兩撥賊打,**是搗亂的,但我必須要放在裡面。帶著這種問題去國外,人家不理解也正常。」
「別跟我玩戰略,我就玩戰術」
對於新片《唐山大地震》,馮小剛把電影的期待再度提高到一億美元,「這部電影投資1000萬美元,如果可以賣到一個億,那我們就可以拍一部3000萬美元的電影,那就像樣了。」說到這里,一旁的嘉賓紛紛點頭。
對於電影在海外的宣傳,馮小剛也非常務實,「戛納電影節,我們的海外發行要做推廣,費用是100萬人民幣,因為他們要在那邊辦酒會。他們還告訴我,如果我們在戛納會刊來個封面要花5萬歐元,做一個海報掛在外面35萬美元。我問可以回報多少的銷售呢,他們說俄羅斯可以賣1.5萬美元,某某國家可以賣7000美元……那我說這錢咱們別花了,我不用了,你們幫推推徐克的電影吧。我的總結,別跟我玩戰略,我就玩戰術。」
外國人給掌聲不說明什麼
馮小剛還認為,不能一味地迷信國外電影節觀眾的反應,「有些中國導演,以為自己的電影去美國巡展,全體鼓掌就是喜歡了。他們不知道這是一個禮貌,在戛納多沒勁的電影都鼓掌,也好幾分鍾,中國導演不能享受這個鼓掌的過程。還有幾件事,很多外國人說我們的電影『interesting』,那不是什麼好話,我不懂英文,後來他們告訴我,這其實是說『不知道丫怎麼想的』。外國人誇你的電影『牛×』應該是『kick ass』

❿ 第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

評獎單元
電影節評獎單元包括「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亞洲新人獎」,邀請國際電影業界的知名人士組成評委團對參賽影片進行評選。
作為主競賽單元的「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旨在體現電影節的權威性和影響力,評委會由國際知名電影專業人士組成。「亞洲新人獎」致力於發現、推出亞洲電影新人,激發亞洲電影創作活力。
2010年,共有來自81個國家和地區2327部影片報名金爵獎、亞洲新人獎以及國際學生短片大賽,其中的長片1299部,短片928部,又一次刷新歷屆最高紀錄。
電影市場
電影市場包括電影交易市場、中國電影項目創投以及合拍片項目洽談三部分。
電影交易市場是中國最專業的電影交易平台,每年吸引國內外重要的電影製作、發行公司以及上百位國際買家進行交易。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及合拍片項目洽談則是電影項目與資本對接的橋梁,也是發掘電影新銳的重要平台。
2010年電影交易市場場面火爆,吸引了韓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北歐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100多家電影機構,銷售影片300多部,3天內有6000多人次入場參觀,接待專業買家800多人,達成700多個交易意向。而項目創投和合拍片洽談吸引來自中國、美國、日本、韓國等19個國家和地區的219個項目,35個項目入圍,包括9個中國電影創投項目和26個合拍片項目,6月14日至16日,有527位投資人、買家到現場洽談,經過453 場洽談會議,35個項目均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電影論壇
電影論壇秉承「中國道路,世界價值」的宗旨,為業界提供專業服務,是世界電影節中最具特色與影響力的業界話語交流平台,每年的論壇由「主席講壇」、「產業論壇」、「電影圓桌」和「電影大師班」四大板塊十多個專場組成,為業內交流合作搭建平台,為產業發展提供風向標。
2010年的電影論壇共邀請到60多位國內外業界精英在9場論壇上發言,圍繞中國電影產業大發展和3D技術等重磅話題,邀請來美國韋恩斯坦創始人哈維·韋恩斯坦,美國電影協會首席執行官羅伯特·皮薩諾、任仲倫、於冬等業界巨頭、馮小剛、何平、姜帝圭、王小帥、彭浩翔、戴立忍等知名導演,共同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電影產業和電影新人「指點江山」,為參會人員提供超值服務,體現電影節對產業關注的責任與使命感。
國際電影展映
電影展映單元設官方特別推薦、向大師致敬、全景中國、地球村、多元視角等單元。影片風格各異,為全球業界認識提供展示交流平台、為公眾和媒體了解世界電影動態提供窗口。
2010年的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25家放映影院滿場超過140場。9天里,組委會還精心組織了80多場高質量的觀眾見面會,其中《海洋天堂》、《阿黛拉的非凡冒險》等全部爆滿,現場氣氛熱烈,觀眾掌聲不斷。
此外,2010年電影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近500家媒體1300多名記者參與報道,不僅為歷屆以來之最,而且媒體的報道力度實現歷史性突破,中央電視台每天熱點報道電影節,為提高電影節的國際影響力,推動電影產業發展和促進電影文化交流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