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電影國際女郎女演員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國際女郎女演員

發布時間: 2022-09-11 10:10:55

A. 猴子警長弗蘭熊的配音是誰

弗蘭熊的配音演員丁建華。

丁建華,女,1953年出生於上海,祖籍山東諸城林家村鎮,上海電影譯制廠有限責任公司配音女演員、導演。

197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東海艦隊文工團演員。1976年任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演員兼導演。曾獲「金雞獎」及「政府獎」、上海青年藝術十佳稱號、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學會獎、「我最喜愛的女配音演員」稱號。代表作品有《廊橋遺夢》《追捕》《戰爭與愛情》《遠山的呼喚》《伊麗莎白女王》等。

丁建華獲得榮譽

她擔任主要創作的八部譯製片曾獲「金雞獎」及「政府獎」,如《亡命天涯》《國際女郎》《追捕》等。由於她在美國影片《昏迷》中為女主角的出色配音,獲第三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學會獎」。曾獲上海青年藝術十佳稱號、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學會獎、「我最喜愛的女配音演員」稱號。

超人氣偵探故事——《猴子警長探案記·第三季》重磅回歸!每周四五六日更新!在第二季的結尾,森林都市陷入了一片混亂。大爆炸發生,猴子警長和斑馬經理下落不明,生死未卜……破壞者聯盟還沒被打倒,還有許許多多的謎題等待被解答。

B. 有誰知道寶寶巴士故事裡的《猴子警長探案記》的配音演員是誰

有誰知道寶寶巴士故事裡的《猴子警長探案記》的配音演員是吳磊。

寶寶巴士(BabyBus)是專注打造兒童啟蒙數字產品的APP。寶寶巴士秉承「快樂啟蒙」的理念,用奇妙有趣的方式為兒童提供免費的數字內容,量身定製「好聽」(國學故事)、「好看」(兒歌動畫)、「好玩」(互動APP)等系列內容產品。

寶寶巴士依託於奇奇妙妙的動畫形象(原型:熊貓),寶寶巴士已有200餘款App向全球發布。此外,還有2500多集兒歌動畫視頻、5000多期音頻故事,占據垂直平台首位,在YouTube榜單中,播放量在多個國家位居TOP3。

寶寶巴士產品覆蓋語言、健康、科學、社會、藝術五大領域,支持十餘種語言(漢、日、韓、英、法、德、俄、西、葡、阿拉伯、土、越、泰、印尼、印地等),在全球范圍內擁有5億家庭用戶。

C. 喬榛和丁建華什麼關系

喬榛和丁建華是老搭檔。從《簡愛》到《廊橋一夢》,稱之為完美組合。喬榛是渾厚而富有彈性,陽剛而具有磁性;丁建華的聲音則帶著一絲嬌憨的高貴與真摯,在去歲著名的「唐宋詩篇」里,他們演繹的也正是《長恨歌》。


喬榛基本信息


喬榛,1942年11月17日出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配音演員、導演。 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上海電影譯制廠廠長、中國傳媒大學兼職教授、中華文化促進會朗讀專業委員會名譽主席 ,曾任中國電影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影協主席團委員、上海影協副主席、上海市政協七、八、九、十屆委員(九、十屆)常委 。


曾獲"中國百年電影百位優秀藝術家"稱號及"我最喜愛的男配音演員"稱號。2002年被評為"譯制藝術學科帶頭人" 。2017年榮獲"百年新詩貢獻獎-朗誦貢獻獎" ,2018年榮獲第十四屆"全國德藝雙馨終身成就獎" 、中華文化促進會"華語聲音者終身成就獎" 。2019年9月7日,在第十七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中,獲特別榮譽獎 。



早年經歷

喬榛,1965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同年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

1975年任上海電影譯制廠演員、導演。1984至1986年任該廠廠長。


演藝經歷

曾擔任《魂斷藍橋》 、《葉塞尼婭》、《美人計》、《生死戀》、《寅次郎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等譯製片的主要配音演員,並任《坎貝爾王國》、《羅賓漢》、《湖畔奏鳴曲》、《三十九級台階》等譯製片導演。其中十六部得政府獎、華表獎,兩部同時得金雞獎 。


解說作品有《造手大師--記於仲嘉教授從醫五十周年》 (1995),《資源再生》 (1988),《長江三峽水利工程》 (1988),《夜上海》 (1999) ,《中華文明》(1999)其中《追捕》、《苔絲》、《國家利益》分別獲1979年、1982年、1983年文化部優秀外國譯製片獎。

1980年後曾主演《珊瑚島上的死光》、《R4之謎》等故事片 。


丁建華基本信息:

丁建華,女,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演員、導演。生於上海,祖籍山東諸城林家村鎮。1953年生。1971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東海艦隊文工團演員。 1976年任上海電影譯制廠配音演員兼導演。先後在近二百部譯製片中擔任主要配音及導演。


自1979~1995年曾獲得文化部或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譯製片獎;《亡命天涯》和《國際女郎》分別獲1993年、1994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譯製片獎;《希茜公主》獲上海市首屆文化藝術獎優秀創作獎;她譯制導演的《哈利波特2》《翻譯風波》獲得第九屆和第十屆華表獎優秀譯製片獎。


此外,還擔任了近六百部(集)電視劇的主配或導演;錄制了大量的朗誦磁帶,如冰心作品朗誦專輯等;主持了各種國家、省市級大型文藝演出和活動。是享受國務院專家特殊津貼的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影協理事、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中國電影表演學會理事、上海電影家協會理事、上海電影譯制廠譯影配音藝術學校校長。

D. 電影《國際女郎》講的是什麼故事

鏈接:

提取碼:hk3p

該片根據前蘇聯作家弗拉基米爾·庫寧同名中篇小說改編,講述了那些在前蘇聯時期各大城市的高級飯店裡出賣自己肉體、為外國人提供特殊服務的青年女性的故事

E. 俄羅斯電影歷史

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對於俄羅斯的電影給予了額外的關注,除了有一部俄羅斯電影入選競賽單元之外,還首次設置了一個完全專注於蘇俄時期電影的平行單元。

「俄羅斯電影秘史」包括18部在1934年到1974年之間拍攝的影片。8月初,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在對莫斯科進行短期訪問時宣布了這一單元的設置,事實上,穆勒本人也曾經參與合拍過好幾部俄羅斯電影,例如亞歷山大·蘇古諾夫的《太陽》。

這一單元的設置是為了向人們展示蘇維埃電影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而這個階段在西方幾乎是不為人所知的。這一單元既包含經典的、幾乎每個俄羅斯電影愛好者都知道的作品,例如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的《快樂的傢伙們》(1934)和《伏爾加河-伏爾加河》(1938),也包含相對不那麼有名的Ivan Pyryev的一系列作品,如《拖拉機駕駛員》(1939),《養豬人和牧羊人》(1941),《戰後傍晚六點鍾》(1944)和《庫班河的哥薩克人》(1950)等。

所有入選影片中年代最近的一部是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於1974年拍攝的《戀人曲》。他在評論「俄羅斯電影秘史」這一單元時說:「作為全球電影歷史的一部分,蘇維埃時期的電影是不可磨滅的,對這個時期的影片進行回顧會讓世界意識到這一點。它將會顯示:盡管處在最嚴格的審查制度之下,蘇維埃的電影仍然是真正的藝術。」

影片名單:

《手風琴》(1934) by Igor Savchenko和Evgenij Sneider

《快樂的傢伙們》(1934)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馬戲團》(1936)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富有的新娘》(1938) by Ivan Pyr』ev

《伏爾加河-伏爾加河》(1938) by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拖拉機駕駛員》(1939) by Ivan Pyr』ev

《音樂故事》(1940) by Aleksandr Ivanovskij和Gerbert Rappaport

《SVETLYJ PUT'》(1940)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養豬人和牧羊人》(1941) by Ivan Pyr』ev

《戰後傍晚六點鍾》(1944) by Ivan Pyr』ev

《春天》(1947) by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庫班河的哥薩克人》(1950) by Ivan Pyr』ev

《Scedroe leto》(1950) by 鮑里斯·巴爾涅特

《狂歡夜》(1956) by El'dar Rjazanov

《我們善良的醫生》(1956) by ?aken Ajmanov

《莫斯科上空的歌》(1956) by Gerbert Rappaport

《拯救溺水者》(1969) by Pavel Ars?nov

《戀人曲》(1974) by 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1903年1月23日生於俄羅斯的葉卡特琳堡。9歲的時候他就成了葉卡特琳堡歌劇院的送報員,他還在那裡當過助理化妝師、電工、油漆工和助理導演等。他在葉卡特琳堡的音樂學校學習小提琴和鋼琴,並於1917年畢業。1917-1920年的蘇俄內戰期間,他是紅軍第三隊「東部前線」劇院的場道經理。內戰結束後,他從葉卡特琳堡工人劇院的導演課程結業,並被任命為葉卡特琳堡地方政府的藝術檢查官。他的工作主要是監管劇院,並選出與新意識形態一致的電影。

阿萊克桑德在1921年遇到了愛森斯坦。1921-1924年間他們合作製作了幾部話劇,並於1924年聯合創作了他們早期的電影《罷工》(1924)和《波坦金戰艦》(1925)的劇本。1927年,他們編劇並執導了宣傳俄羅斯十月革命的影片《十月》。1929-1933年期間,阿萊克桑德夫和愛森斯坦都被派往好萊塢學習和工作。回到蘇聯後,阿萊克桑德夫受斯大林的命令拍攝一部美化其形象的電影《International》(1932)。據說斯大林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1933年,斯大林命令阿萊克桑德為蘇聯人民拍攝一部喜劇,《Veselye Rebyata》於1934年製作完成。強硬路線的蘇聯評論界最初抨擊該片缺少對革命的宣傳,影片被禁映了。幾經周折,馬克希姆·高爾基讓斯大林看到了這部片子,斯大林對其非常喜愛,下令解禁。《Veselye Rebyata》在俄羅斯取得了票房上的大成功,並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該片的演員Leonid Utyosov和Lyubov Orlova也因此一舉成名。阿萊克桑德的喜劇深深影響了好幾代蘇聯影迷.

F. 金雞百花電影 

歷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一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大決戰》
最佳紀錄片《我們走過的日子》
最佳科教片《低溫核供熱堆》《企鵝大帝》
最佳美術片(空缺)
最佳兒童片《燭光里的微笑》
最佳編劇 黃亞洲、汪天雲《開天闢地》
最佳導演 孫周《心香》 導演創作集體《大決戰》
最佳男主角 王鐵成《周恩來》
最佳女主角 宋曉英《燭光里的微笑》
最佳男配角 (空缺)
最佳女配角 丁嘉莉《過年》
最佳攝影 姚力《心香》
最佳美術 美術創作集體《大決戰》
最佳音樂 金復載《風雨故園》《清涼寺的鍾聲》
最佳錄音 鄧清華 馮徑生 陸洪《心香》
最佳剪輯 剪輯創作集體《大決戰》
最佳化妝 顏碧君 王希鍾《周恩來》
最佳道具 道具創作集體《大決戰》
最佳煙火 煙火創作集體《大決戰》
特別獎 《周恩來》《開天闢地》

第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周恩來》《大決戰》《過年》
最佳男演員 王鐵成《周恩來》
最佳女演員 趙麗蓉《過年》
最佳男配角 葛優《過年》
最佳女配角 呂麗萍《青春無悔》
特別獎 劉曉慶

第二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秋菊打官司》
最佳紀錄片《天界》
最佳科教片《晝夜節律》
最佳美術片(空缺)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兒童片《三毛從軍記》
最佳編劇 王興東《蔣築英》
最佳導演 夏鋼《大撒把》
最佳導演處女作(空缺)
最佳男主角 葛優《大撒把》
最佳女主角 鞏俐《秋菊打官司》
最佳男配角 魏宗萬《三毛從軍記》
最佳女配角 張力維《人之初》
最佳攝影 李晨聲《離婚》
最佳美術 靳喜武《楊貴妃》
最佳音樂 (空缺)
最佳錄音 詹新《闕里人家》
最佳剪輯 張曉東《站直啰,別趴下》
最佳化妝 殷麗華、沈東生《三毛從軍記》
最佳道具 楊允銘《離婚》
最佳服裝 李建群《楊貴妃》
評委會特別獎 漠風(美術片)

第十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楊貴妃》
最佳男演員 古月《毛澤東的故事》
最佳女演員 鞏俐《大紅燈籠高高掛》
最佳男配角 馮鞏《站直了,別趴下》
最佳女配角 陳小藝《離婚》

第三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四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鳳凰琴》
最佳紀錄片《水中影》
最佳科教片《第十三片綠葉》
最佳美術片《鹿女》
最佳兒童片(空缺)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譯製片《國際女郎》
最佳合拍故事片《炮打雙燈》
最佳編劇 桔生、劉醒龍、卜炎貴《鳳凰琴》
最佳導演 何平《炮打雙燈》
最佳導演處女作 楊韜《燃燒的雪花》
最佳男主角 李保田《鳳凰琴》
最佳女主角 潘虹《股瘋》
最佳男配角 方子哥《無人喝彩》
最佳女配角 (空缺)
最佳攝影 格日圖《東歸英雄傳》
最佳美術 錢運選《炮打雙燈》 呂志昌 楊保成《重慶談判》
最佳音樂 曹•道爾基《東歸英雄傳》
最佳錄音 李伯江《雲南故事》
最佳剪輯 錢麗麗、徐棟《都市情話》
最佳化妝 (空缺)
最佳道具 (空缺)
最佳服裝 (空缺)
評委會特別獎《東歸英雄傳》(故事片)《早春一吻》(兒童片)

第十七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鳳凰琴》《重慶談判》《炮兵少校》
最佳合拍片《獅王爭霸》
最佳男演員 李保田《鳳凰琴》
最佳女演員 潘虹《股瘋》
最佳男配角 孫飛虎《重慶談判》
最佳女配角 丁嘉莉《無人喝彩》
最佳女演員 鞏俐《大紅燈籠高高掛》
最佳男配角 馮鞏《站直了,別趴下》
最佳女配角 陳小藝《離婚》

第四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爺》
最佳紀錄片《往事歌謠》
最佳科教片《果實蠅》
最佳美術片《白色的蛋》
最佳兒童片(空缺)
最佳戲曲片《木蘭傳奇》
最佳譯製片《亡命天涯》
最佳合拍故事片《背靠背、臉對臉》
最佳編劇 畢必成、范元《被告山杠爺》
最佳導演 黃建新、楊亞洲《背靠背、臉對臉》
最佳導演處女作 范元《被告山杠爺》 寧海強《彈道無痕》
最佳男主角 李仁堂《被告山杠爺》
最佳女主角 艾麗婭《二嫫》
最佳男配角 (空缺)
最佳女配角 劇雪《永失我愛》
最佳攝影 鮑肖然《南中國1994》
最佳美術 楊鋼《征服者》
最佳音樂 常宏宇《征服者》
最佳錄音 (空缺)
最佳剪輯 孫惠民《絕境逢生》
最佳化妝 (空缺)
最佳道具 (空缺)
最佳服裝 (空缺)
評委會特別獎 張建亞《絕境逢生》(導演)

第十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爺》《留村查看》《一個獨生女的故事》
最佳合拍片《天與地》
最佳男演員 李仁堂《被告山杠爺》
最佳女演員 沈丹萍《留村查看》
最佳男配角 謝園《天生膽小》
最佳女配角 李媛媛《天生膽小》

第五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六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紅櫻桃》
最佳紀錄片《長城》
最佳科教片《種子正傳》
最佳美術片《自古英雄出少年》
最佳兒童片《孫文少年行》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譯製片《阿甘正傳》
最佳編劇 (空缺)
最佳合拍故事片《變臉》
最佳導演 吳天明《變臉》
最佳導演處女作 霍建起《贏家》
最佳男主角 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主角 宋春麗《九香》
最佳男配角 趙軍《吳二哥請神》
最佳女配角 鄭衛莉《吳二哥請神》
最佳攝影 肖風《人約黃昏》 最佳美術 陳紹勉《人約黃昏》 最佳音樂 趙季平《孔繁森》 最佳錄音 李嵐華《紅櫻桃》 最佳剪輯 張建華《悲情布魯克》 最佳化妝 超英《悲情布魯克》 最佳道具 呂光、程天、施化林《七七事變》 最佳服裝 (空缺) 優秀兒童表演獎 任瑩《變臉》 集體表演獎 巴音、董娉、契•那日圖、塗門、穀子、鄂爾登木圖、達烈力汗、巴特爾、沙傑《悲情布魯克》 特別獎《孔繁森》(故事片)《較量-抗美援朝戰爭實錄》 第十九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紅櫻桃》《七七事變》《混在北京》 最佳合拍片《大辮子的誘惑》 最佳男演員 張國立《混在北京》 最佳女演員 郭柯宇《紅櫻桃》 最佳男配角 方子哥《混在北京》 最佳女配角 何賽飛《敵後武工隊》 第六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鴉片戰爭》 最佳紀錄片《山樑》 最佳科教片《介入療法》 最佳美術片《百衣鳥》 最佳兒童片《我也有爸爸》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譯製片(空缺) 最佳劇本 王東興《離開雷鋒的日子》 最佳導演 韋廉《大轉折》 最佳男主角 劉佩琦《離開雷鋒的日子》 最佳女主角 於慧《喜蓮》 最佳男配角 林連昆《鴉片戰爭》 孫淳《緝毒英雄》 最佳女配角 馬曉晴《我也有爸爸》 最佳攝影 侯詠《鴉片戰爭》 最佳美術 崔登高、孫永印、張飆《大轉折》 最佳音樂 金馥載《紅河谷》 最佳錄音 來啟箴、王學義《鴉片戰爭》 最佳剪輯 馮四海《紅河谷》 最佳道具 張先春《鴉片戰爭》 最佳煙火 於澤、魏新才、邱必奎、王其軍、楊奎《大轉折》 最佳導演處女作 蘆葦《西夏路迢迢》 周波《捕狼人生》 最佳合拍故事片《宋家三姐妹》 評委會特別獎《埋伏》 第二十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紅河谷》《大轉折》《離開雷鋒的日子》 最佳男演員 高明《孔繁森》 最佳女演員 寧靜《紅河谷》 最佳男配角 牛犇《夫唱妻合》 最佳女配角 宋春麗《離開雷鋒的日子》 第七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八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安居》 最佳紀錄片《周恩來外交風雲》 最佳科教片《基因與轉基因動物》 最佳美術片《蝶雙飛》 最佳兒童片《花季雨季》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譯製片《泰坦尼克號》 最佳劇本 陸柱國《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最佳導演 胡炳榴《安居》 塞夫、麥麗絲《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最佳男主角 馮鞏《沒事偷看樂》 最佳女主角 陶虹《黑眼睛》 最佳男配角 葛存壯《周恩來-偉大的朋友》 最佳女配角 白雪雲《安居》 最佳攝影 穆德遠《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最佳美術 陳耀功《長征》 最佳音樂 章紹同《相愛在西雙版納》 最佳錄音 章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最佳剪輯 程瓏《紅色戀人》 最佳道具 (空缺) 最佳化妝 (空缺) 最佳置景 (空缺) 最佳煙火 (空缺) 最佳導演處女作 張揚《愛情麻辣燙》 最佳合拍故事片 《半生緣》 評委會特別獎 《大進軍-席捲大西南》(故事片) 潘予 《安居》(演員) 第二十一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甲方乙方》《鴉片戰爭》《長征》 最佳男演員 葛優《甲方乙方》 最佳女演員 劉蓓《甲方乙方》 最佳男配角 李保田《有話好好說》 最佳女配角 張路《這女人這輩子》 第八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十九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那山那狗那人》 最佳紀錄片《共和國主席劉少奇》 最佳科教片《征服病毒病》 最佳美術片《寶蓮燈》 最佳兒童片《草房子》 最佳戲曲片(空缺) 最佳譯製片(空缺) 最佳劇本 曹文軒《草房子》 最佳導演 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 最佳男主角 滕汝俊《那山那狗那人》 最佳女主角 寧靜《黃河絕戀》 最佳男配角 杜源《草房子》 最佳女配角 袁泉《春天的狂想》 最佳攝影 趙非《荊軻刺秦王》 最佳美術 屠居華、林琦《荊軻刺秦王》 最佳音樂 李戈《黃河絕戀》 最佳錄音 陶經《荊軻刺秦王》 最佳剪輯 杜媛、劉小琴《網路時代的愛情》 最佳道具 易振洲、朱明《荊軻刺秦王》 最佳化妝 張邦寵、尹瀟瀟、夏小玫《國歌》 最佳置景 沈忠培、侯福興《上海紀事》 最佳煙火 尹星雲、白存平、岺大松、靳文年、申起進《鐵血大動脈》 最佳特技美術 馮小寧《黃河絕戀》 最佳導演處女作 金琛《網路時代的愛情》 最佳合拍故事片 (空缺) 評委會特別獎 《國歌》(故事片)《春天的狂想》(故事片)《黃河絕戀》(故事片)《揮師三江》(紀錄片) 榮譽獎 謝添《紅娘》(演員) 第二十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男婦女主任》《紅娘》《一個都不能少》 最佳男演員 趙本山《男婦女主任》 最佳女演員 劉欣《紅娘》 最佳男配角 牛犇《媳婦你當家》 最佳女配角 李曉紅 《銀幕戀情》 第九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二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生死抉擇》《我的父親母親》《橫空出世》 最佳導演獎: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陳國星(《橫空出世》) 最佳男主角獎:陳道明(《我的一九一九》中飾顧維鈞) 最佳女主角獎:鞏俐(《漂亮媽媽》中飾孫麗英) 最佳男配角獎:雷明(《生死抉擇》中飾郭廠長) 最佳女配角獎:陳瑾(《橫空出世》中飾王茹慧) 最佳女主角特別獎:丹增卓嘎(《益西卓瑪》中飾老年益西卓瑪) 最佳故事片特別獎:《緊急迫降》(上影廠) 最佳導演特別獎:路學長(《非常夏日》) 最佳合拍故事片獎:《西洋鏡》 最佳美術獎:曹久平(《我的父親母親》)、林潮翔(《橫空出世》) 最佳錄音獎:鄭春雨(《橫空出世》) 最佳攝影獎:張黎、池小寧(《橫空出世》)、侯詠(《我的父親母親》) 最佳劇本獎:賀子壯、宋繼高(《生死抉擇》) 最佳劇本特別獎:扎西達娃、謝飛(《益西卓瑪》) 最佳兒童片獎:空缺 最佳電視電影獎:空缺 最佳科教片獎:《宇宙與人》 第二十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獎:《我的父親母親》《黃河絕戀》《國歌》 最佳男演員獎:潘長江《明天我愛你》 最佳女演員獎:章子怡《我的父親母親》 最佳男配角獎:尤勇《緊急迫降》 最佳女配角獎:陶虹《說好不分手》 第十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二十四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獎:《生死抉擇》、《漂亮媽媽》和《芬芳誓言》 最佳男演員獎:《生死抉擇》中飾李高成的王慶祥 最佳女演員獎:《漂亮媽媽》中飾孫麗英的鞏俐 最佳男配角獎:朱旭憑《刮痧》 最佳女配角獎:《留住心中的月亮》中飾月蘭的閻青妤 寧波市民評選出的最受歡迎演員獎:鞏俐 第二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毛澤東在1925》 最佳導演獎:霍建起--《藍色愛情》 最佳男演員獎:戈治均--《押解的故事》 最佳女演員獎:宋春麗--《相伴永遠》 導演處女作獎:齊星--《押解的故事》 最佳編劇獎:王曉棠、王宸--《芬芳誓言》 最佳男配角獎:傅彪--《押解的故事》 最佳女配角獎:彭玉--《月圓今宵》 最佳電視電影獎:《王勃之死》、《上車走吧》 最佳美術片獎:空缺 最佳記錄片獎:《東方巨響》(八一電影製片廠) 最佳戲曲片獎:《生死淚》(安徽電影製片廠) 最佳攝影獎:《紫日》、《血性山谷》 最佳錄音獎:《劉天華》 最佳美術獎:《相伴永遠》 最佳音樂獎:《刮痧》

第十一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二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法官媽媽》《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大腕》
最佳男演員:葛優(飾演《大腕》中尤優)
最佳女演員:周迅(飾演《煙雨紅顏》中趙寧靜)
最佳男配角:英達(飾演《大腕》中路易王)
最佳女配角:袁立(飾演《絕對情感》中安然)

第二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沖出亞馬遜》、《美麗的大腳》
最佳導演獎:陳凱歌(《和你在一起》) 楊亞洲(《美麗的大腳》)
最佳男主角獎:寧才(《天上草原》中飾雪日干)
最佳女主角獎:陶紅(《生活秀》中飾來雙揚)
倪萍(《美麗的大腳》中飾張美麗)
最佳男配角獎:王志文(《和你在一起》中飾江老師)
最佳女配角獎:袁泉(《美麗的大腳》中飾夏雨)
最佳編劇獎:思蕪(《生活秀》)
最佳攝影獎:董亞春(《沖出亞馬遜》)
最佳錄音獎:呂家進(《小城之春》)
最佳美術獎:金榮哲(《沖出亞馬遜》) 最佳音樂獎:三寶(《天上草原》) 最佳剪輯獎:周影(《和你在一起》) 最佳科教片獎:《深淵—邪教的本質》 最佳兒童片獎:《六月男孩》 最佳外國影片譯制獎:《珍珠港》 最佳電視電影獎:《法官老張軼事》 導演處女作獎:黃宏(《二十五個孩子一個爹》) 評委會特別獎:馬恩然(《法官老張軼事》中飾老張) 最佳合拍故事片獎:空缺 第十二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百花獎獲獎名單 最佳女演員:徐靜蕾 最佳男演員:盧奇 最佳女配角:袁泉 最佳男配角:王志文 最佳故事片獎:《沖出亞馬遜》《英雄》 《鄧小平》 金雞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驚濤駭浪》、《暖》 最佳故事片特別獎:《鄧小平》 最佳紀錄片獎:《鋼琴夢》 最佳合拍故事片獎:《英雄》 最佳美術片獎:《回想》 最佳電視電影片獎:《馬世清離婚》 最佳編劇獎:秋實(《暖》) 最佳導演獎:張藝謀(《英雄》) 導演處女作獎:烏蘭塔娜(《暖春》)、徐靜蕾(《我和爸爸》) 最佳男主角獎:夏雨(《警察有約》中飾趙六安) 最佳女主角獎:余男(《驚蟄》中飾關二妹) 最佳男配角獎:趙君(《看車人的七月》中飾劉三) 最佳女配角獎:徐靜蕾(《我的美麗鄉愁》中飾雪兒) 最佳攝影獎:穆德遠、董亞春、姜力軍、陳遠良(《驚濤駭浪》) 最佳錄音獎:陶經(《英雄》) 最佳美術獎:霍廷霄、易振洲(《英雄》) 最佳音樂獎:章紹同(《台灣往事》) 最佳特技獎:孟浩(《驚濤駭浪》) 最佳化裝獎:徐廣端(《鄧小平》) 最佳置景獎:姜述義、楊印華(《驚濤駭浪》) 最佳表演新人獎:李敏(《婼瑪的十七歲》中飾婼瑪) 評委會特別獎:李丁(《家有轎車》中飾老李)
第1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24屆金雞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美麗上海》
最佳導演獎:彭小蓮(《美麗上海》)
最佳男主角獎:劉燁(《美人草》中飾劉思蒙)
最佳女主角獎:章子怡(《茉莉花開》中飾茉、莉、花)、
鄭振瑤(《美麗上海》中飾母親)
最佳男配角獎:馮遠征(《美麗上海》中飾阿榮)
最佳女配角獎:(空缺)
最佳兒童片獎:《上學路上》
最佳科教片獎:《黑臉琵鷺》
最佳美術獎:霍廷霄
終生成就獎:湯曉丹
評委會特別獎:《女生日記》
最佳電視電影片獎:《曾克林出關》
最佳編劇獎:趙冬苓(《上學路上》)
最佳攝影獎:梁明(《兩個人的芭蕾》)
最佳音樂獎:趙麟(《電影往事》)
最佳錄音獎:張磊、萬仲平、黃文祥(《驚心動魄》)
導演處女作獎:方剛亮(《上學路上》)
第27屆百花獎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獎:《手機》
優秀故事片獎:《驚心動魄》、《暖春》
最佳男演員獎:葛優(《手機》中飾演嚴守一)
最佳女演員獎:范冰冰(《手機》中飾演武月)
優秀男演員獎:李幼斌(《驚心動魄》中飾演乘警長)
優秀女演員獎:張妍(《暖春》中飾演小花)
第1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二十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完全獲獎名單
最佳故事片 《太行山上》、《可可西里》
最佳電視電影片 《我們》
最佳記錄片 《走進毛澤東》
最佳美術片 《梁山伯與祝英台》
最佳編劇 劉恆(《張思德》)
最佳導演 馬儷文(《我們倆》)
導演處女作獎 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
最佳男主角 成龍(《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主角 金雅琴(《我們倆》)
最佳男配角 唐國強(《張思德》)
最佳女配角 黃梅瑩(《孔雀》)
最佳攝影 李屏賓(《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最佳錄音 張磊 李安磊(《太行山上》)
最佳美術 曹久平(《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最佳音樂 葉小綱(《太行山上》)

G. 喬臻和丁建華的詳細資料

從《簡愛》到《廊橋一夢》,丁建華、喬榛這對老搭檔幾乎可以被稱為完美組合,喬榛是渾厚而富有彈性,陽剛而具有磁性;丁建華的聲音則帶著一絲嬌憨的高貴與真摯,在去歲著名的「唐宋詩篇」 里,他們演繹的也正是《長恨歌》。

他們又各有特點:

丁建華生於1953年、籍貫山東,曾在海軍東海艦隊及文工團任話劇演員。1976年考入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現在任該廠配音演員兼譯制導演。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在近800部(集)影視譯製片中擔任主要創作。

代表作品:《戰爭與和平》、《魂斷蘭橋》、《我兩歲》、《茜茜公主》、《廊橋遺夢》《諾丁山》等。其中10 作品獲「政府獎」、「華表獎」「金雞獎」, 曾獲「上海青年藝術十佳」稱號,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學會獎」、「我最喜愛的女配音演員」稱號。

「唐宋名篇」今年國慶在京熱演。演出排練時,坐在台下的肖雄對剛排完《長恨歌》從台上走下來的丁建華說:「又哭了一把?」丁建華雙眼微腫、淚痕未乾,淡然露出一絲禮貌的微笑。我曾在正式演出時仔細觀察過丁建華的表演,感覺她簡直就像一塊海綿似的,從音樂一響起,便在不停地「吸收」能讓自己感動的因素……這塊「海綿」隨著詩句的流淌膨脹、飽滿,丁建華的情緒也不斷積累,一觸即發。

「唐宋名篇」里的「哭戲」不少,但很少有人能像丁建華那樣哭得如此恰到好處。

如果派一個人每場專門守著她,看她何時熱淚盈眶、何時流出第一滴眼淚的話,結果一定相差無幾。我曾在采訪中質疑:「唐宋名篇」一演便是十場,演員每場都要哭一兩回,而且還須哭得「准確」,他們流出的這許多眼淚中真情投入和「摻水」

的比例究竟是多少呢?丁建華坦然答道:由於「唐宋名篇」短期內重復表演率高,又涉及到與現場樂隊配合的問題,許多語氣上的停頓、詩句的重復甚至是情緒的變化都不自覺地被納入一種既定模式中,但是,演員的表演應該都還是真誠的。就拿我和喬榛朗誦的《長恨歌》來說吧,故事本身已足夠感人,音樂又寫得那麼美,沒有理由不感動涕零。

說到「哭」,丁建華似乎並不以為然,她認為「哭」本身在表演中應該算是一種比較「討巧」的做法。觀眾總認為一個演員能根據劇情需要隨時哭出來不易,其實有時控制力比爆發力更為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講,讓演員笑比讓他們哭難,因為哭通常會博得憐憫,而笑卻很容易使人覺得假。丁建華用發生在她身上的實例證明了「控制」在配音中的重要性:

1998年,美國電影《廊橋遺夢》作為「大片」引入中國,為片中女主角弗朗西絲卡配音的是丁建華。影片結尾弗朗西絲卡與羅伯特·金凱告別時的大段對白既是全片的高潮,又是譯制的重頭戲。在配這段戲之前,丁建華的感情已經醞釀得非常飽滿,錄音時剛一開口,眼淚便流了出來;隨著台詞的密度加大和感情力度的加深,她越來越激動,到後來,簡直泣不成聲了。在場的導演和其他演員都為她動情的表演所感動,她卻突然停了下來,問導演能否再錄一遍;第二遍錄到中間,又停下了,她請求導演給她五分鍾。在這五分鍾里,她努力使自己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並在心中默默地對自己說:「你要表現的是弗朗西絲卡,而不是你丁建華。丁建華可以毫無顧忌,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但是弗朗西絲卡不行,她的感情熾熱如火,但是這團火是燃燒在她內心深處的。」五分鍾過後,她再次回到錄音間。這一回,情緒依然飽滿如初,只是少了幾分誇張外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沉含蓄的力量。

在同丁建華的接觸中我發現,她其實是一個非常情緒化的人,有時安靜得讓人意識不到她的存在,有時又熱鬧得讓人只顧注意她,而忽略了別人的存在;剛剛還在舞台上哭成淚人一般,轉眼間到台下又不知被誰逗得爆笑不止。拿她自己的話說:

那才叫女人呢———真正的女人都是淚與笑的完美結合體。

喬 榛:男,出生於1942年11月17日,籍貫上海,漢族,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歷任中國影協第五屆理事、中國影協主席團委員、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影協主席團委員 現任第六屆代表、第六屆理事候選人。擔任主配演員的譯製片:《安重根擊斃伊藤博文》《苔絲》《斯巴達克思》《國家利益》《謎中謎》;《亡命天涯》(獲第十五屆「金雞獎」最佳譯制獎);《戰爭與和平》(因塑造彼埃爾的聲音形象,獲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第二屆「學會獎」);

擔任導演的譯製片:《追捕》《追尋鐵證》《真實的謊言》;《國際女郎》(獲第十四屆「金雞獎」最佳譯制獎);

擔任演員的故事片:《珊瑚島上的死光》中飾陳天虹(79年,上影廠);《R4之謎》中飾路沙(西影廠)

他的聲音總是與一些英俊正直的角色結合在一起。而在配起種類型的人物來,也確實是聲形合一,駕輕就熟。然而喬榛的聲音也有另一面。喬榛配的《斯巴達克斯》中的克拉蘇就較好地體現出了他的聲音中的另一面,一種收斂後的霸氣,而在《寅次郎的故事》系中為寅次郎的配音,憨厚而富於喜感,顯示出了他在駕馭喜劇人物方面的能力。這一人物的成功,使得後來由長影譯制的另一部《寅次郎故事》相形見絀。而在《廓橋遺夢》的表現,則說明喬榛的聲音與感情的結合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喬榛現任上譯廠廠長,最近他還為《角鬥士》的男一號馬克西莫斯配了音。

H. 王靜文是那一年出生的

王靜文,女性配音演員。1969年10月出生。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1993年10月進入上海電影譯制廠,任配音演員。1999年6月離廠。曾擔任紀錄片《生命的奧秘》的解說。並配有大量廣告。

編輯本段
電影作品

《國際女郎》、《飛來艷福》、《幽幽戀情》、《美味佳餚》、《真實的謊言》、《難斷絲絲情》、《舞廳王子》、《女扮男裝》、《死亡獵手》、《苦兒流浪記》、《特警護送》、《生死倒計時》

編輯本段
電視劇作品

《刁蠻公主》文媚兒(陳秀麗飾)

編輯本段
配音特點

王靜文的長處是能夠自如地控制和運用自己的聲音,恰當地處理一句話的輕重緩急能夠給她來一定的收入,比如:「×××(品牌),我值得擁有!」這收入能換來自由自在的生活。

當然,破繭成蝶把握自由需要積蓄大量的勇氣。

編輯本段
配音道路

王靜文從小就喜歡朗誦,常常躲在家裡的馬桶間自言自語、繪聲繪色地朗誦,或者發出奇怪的動物叫聲。平常致力於航空設備研究的父親和搞財務的母親對小靜文的愛好,也幫不上什麼忙,盡管如此,她還是順順當當地考上了北廣播音系。畢業後,只為了童年做配音演員的小夢想,她拿了系裡的介紹信愣愣地投考上海電影譯製片廠,考試後第三天,她就史無前例地被錄取了。

「6年了!」王靜文輕輕地感慨。6年裡,每月只拿不到1000元的工資,由於個性直爽,不善處理領導關系,她被冷落一旁,默默地做著「口形員」。王靜文很仔細地跟我解釋:「每部片子進來,我們就呆在口形房,和翻譯一起看劇本,數一數這句話翻成中文有幾個字,標出在哪裡斷句,語速是多少。」覺得工作太枯燥了,王靜文會一遍一遍地看經典片子,有時候入迷了會看到被人關在裡面,這些經歷倒是讓王靜文打下了扎實的業務基礎,那一段時間她進步神速。

1999年5月,王靜文帶著對這個行業的失望,心神疲憊地揮別了自己的兒時夢想,從譯製片廠辭職。忽然間,心裡空落落的。好歹幹了些年配音工作,圈子裡還有些朋友,索性做起了自由職業,今天給這個劇配一個角色,明天給那個廣告做一個甜美的獨白。空下來,可以待在家裡看看書、DVD,或者出去旅遊。這樣的日子還是滿愜意的,王靜文想。沒有固定的工作,沒有固定的收入,雖然活得不算差,可是,畢竟是太先鋒的作派,剛開始,王靜文的老父老母接受不了,時間長了,也沒了辦法。

編輯本段
目前狀態

自由職業,就當是悠長假期一樣給自己放個假。煥發生活的熱情需要支點,空下來的時間我可以好好考慮一些問題。

作為一個自由職業者,我覺得實力很重要。將來這個社會大的方向是有才能就會有空間,不怕沒有工作,就怕你沒有自己的特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