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國外電影中美術造型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外電影中美術造型

發布時間: 2022-09-09 21:07:17

⑴ 拍攝電影時,攝影師手中有哪些主要的造型手段

(1)光線表現手段。光,是再現被攝對象的立體形態、輪廓形式、明暗和色彩關系的最基本的條件。攝影師通過自然光、人工光或兩種光的綜合運用,可以營造出多種多樣的光效氛圍,並根據藝術意圖改變景物和人的形象。

(2)色彩表現手段。欣賞色彩表現手段要看色彩基凋的確立,即每一部電影應有的一種色彩總體感,或以一種色調為主創造影片的總體氛圍情緒;要看色彩氣氛的營造,每一場景的情緒意境,都有相應的色彩氣氛;此外還要看具體形象的色彩塑造,景物和人、膚色、穿著和道具的色彩,看上去像是與生俱少卻完全可以在攝影師的手下妙筆生花,特別是它們之間的色彩對比,更是一種無法言說的藝術語言。

(3)光學表現手段。比如各種焦距的鏡頭改變著畫面上的空間透視關系,可以用來創造不同的空間——心理氛圍。

(4)動向表現手段。鏡頭的運動性是電影攝影最顯著的特徵。推、拉,升、降及其不同形式的綜合運動,創造出不斷變化的多構圖畫面,形成了銀幕上活生生的空間世界。

張藝謀於1984年拍了《一個和八個》,這部影片在中國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被列為「第五代」電影人的第一部作品,它在導、攝、美等各個方面較以往各類片子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一個巨大的突破。作為該片的攝影之一,張藝謀開始受到電影界的注意。同年張藝謀獨立擔任影片《黃土地》的攝影,在該片中他充分調動攝影手段,以獨特的造型表現出黃土高原渾朴、雄偉的獨特美。該片的攝影在電影界褒貶不一,引起熱烈爭論,但評論者普遍認為像這樣在美學上有開拓性的攝影創作甚為鮮見。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審委員會特授予張藝謀最佳攝影獎。張藝謀由此開始跨入一流攝影師的行列。

⑵ 人物造型設計的造型特點

電影美術造型具有三大特點,
逼真性由於攝影機鏡頭的如實復現現實的功能,一切被攝的景物都可以達到逼真的程度。觀眾也要求逼真感。一切服飾化裝必須是真的,或者能以假亂真的。在時代感、地域感、身份感上,在式樣、新舊、深淺的程度上,都必須准確,不能訛錯。在鏡頭前,一切景物,如山水房屋、花草樹木,一切動作,如風吹雨打,火燒轟炸,都必須顯得和生活中的一樣。電影美術家所設計的景物必須能與在生活中選用的實景天衣無縫地穿插在一起。新現實主義興起以來,強調電影的紀實性,更提高了逼真的要求。《雅馬哈魚檔》所布置的魚攤所在地廣州小街,是一幅濃郁的廣州市井風情畫,甚至令人彷彿聞到濃重的魚腥味。這樣的布景為影片創造了一個可信的生活環境,可以博得觀眾的信任感。相反,任何一點虛假或不準確都會破壞影片的真實,例如一個現代的熱水瓶會破壞一個抗日戰爭故事的可信性。電影觀眾是用攝影機的鏡頭做眼睛的,到了中近景、特寫,他就宛然置身景中,而且可以隨著攝影機的移動東張西望。因此景物的任何角落都須經得起觀眾的審視。
假定性
但是,電影美術又具有假定性。布景是攝影棚搭置的景片,項鏈珠寶是贗品;車禍、轟炸、海上風暴等驚險場面是假造的,許多夢幻天地、未來世界也是假造的。因此,電影所要求的逼真只是從攝影機的鏡頭看出來,以及將來通過放映機的鏡頭放映出去,象是真的,觀眾看到的永遠不是設計的景物本身,而是通過攝影機鏡頭看到的景物的影像,是在鏡頭的不同角度、焦距、速度等等的控制下拍攝的人物或景物的影像;因此,電影造型的逼真性不是現實的真實性,而是藝術的真實性。它不要求自然主義地復制生活,而要求藝術地再現生活。
虛實性
這種逼真性要求電影美術工作者不僅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歷史知識,能夠設計出真實的環境和服飾,還要有藝術的修養,能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有所選擇,有所提煉,有所概括,創造出更典型、更美、更有表現力的藝術的真實,將生活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融合為一,以實帶虛,以有限的有形的景物把觀眾帶入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豐富的意境,使原來訴諸觀眾視覺的景物所傳達的信息,更直接地訴諸觀眾的感情和思維。例如《烽火年代的故事》的主人公在戰場上負傷昏迷過去了,銀幕上出現了他幻想的童年時代家鄉的景色:小河邊樺樹林的樹根淹沒在水中,一隻斷了纜的小木船在水面上隨風緩緩飄流。這些景色生動地說明了戰士對家鄉、對童年、對和平、對生活的渴望和眷戀。更多時候,不必出現這樣的主觀幻想鏡頭,而在情節發展過程的具體景物中,以實帶虛,使觀眾看到景物後面的豐富含意。《吾土吾民》的開場是某歐洲國家的一個街頭廣場,空寂無人,鏡頭推見一座無名戰士的雕像,像前刻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年月,接著是納粹佔領軍軍官和摩托車隊開入。這就告訴了我們:第一次世界大戰20年後,歐洲人民又遭受了法西斯的踐踏,無名戰士的血白流了。接下去是附逆的偽市長歡迎納粹軍官下車,鏡頭出現了相握的兩只手,一隻是市長脫了手套的手,另一隻是軍官戴著手套的手,表現出了軍官的傲慢和偽市長的卑躬屈膝。
運動性電影是運動的藝術,電影美術造型要與電影的 3種運動形式相結合。首先要與電影演員的動作配合。美術工作為演員提供活動的環境,提供符合角色身份、性格的裝扮。這些環境和裝扮不僅不能妨礙或限制演員的動作,還要為演員的動作提供支點和憑借。樓台門窗、陳設道具的布置,服飾的穿戴,力求有利於演員的表演,有利於導演的場面調度。其次,要與攝影師相互理解、密切合作,在設計的場景中要為攝影機的推、拉、搖、 跟、 升、降的移動提供方便,為多距離、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攝提供可能,分清前景後景層次,使畫面有更多的縱深感。還要為各種拍攝方法的照明工作提供條件,如在礦井狹長的井道中拍攝,須為照明別出心裁地搭置布景。第三要與鏡頭組織的運動結合。要充分理解導演的蒙太奇構思,並且與剪輯師密切合作,使多距離、多角度、多方位拍成的鏡頭與各種不同的組織方法與蒙太奇節奏協調一致。
演員的調度、攝影機的運動與鏡頭組織處理 3種運動是相輔相成的,美術師的造型表現,須與 3者緊密結合,相得益彰。蘇聯影片《帶槍的人》中,士兵謝德林在斯摩爾尼宮的狹長走廊里見到忙碌著的列寧,跟著列寧邊走邊談。為了不間斷地拍完這場列寧與士兵的戲,美術師拆去了走廊的一面牆,只保留了一排廊柱,又把走廊加出一段,抬高了幾級。這樣,攝影機就能在很長的軌道上移動,跟著演員不間斷地拍完這段談話。拍出的鏡頭有縱深感,觀眾覺得接近了列寧,同時也拍出了後景中斯摩爾尼宮中的忙碌景象。當列寧走上台級的時候,更顯得突出,顯得崇高了。時時在鏡頭前閃過的廊柱顯示了斯摩爾尼宮的庄嚴,廊柱造成的光影變化突出了謝德林熱切的心情。
調度有動的一面,也有靜的一面。影片有時用靜止的場面來突出景物的空間造型。英片《簡愛》中數次拍攝羅徹斯特庄園靜止的全景,開始是以靜寂空曠的環境來襯托簡愛的孤寂心情。最後在她拋棄不平等、不光彩的愛情而毅然離去時,那空曠的大廳伴隨著羅徹斯特叫喊簡愛的聲音,更顯出景和人物的交融。
綜合性電影是綜合藝術,各藝術部門一經參加到電影工作中來,就失去了原有的獨立性,服從綜合藝術的要求,協同地再現生活、表現生活。例如,繪畫本是可以直接欣賞的藝術品,但布景設計師的作品卻失去了獨立欣賞的價值,然而又從另一方面獲得繪畫所沒有的價值:雖然景物也是拍攝在平面的膠片上,放映在平面的銀幕上,但是所設計的景物在攝影光線的處理下,隨著鏡頭方位、距離的變化,不再是靜止的、二維的,而具有三維空間的效果??生了時間值,由靜止的空間藝術成為動態的時空復合藝術。這時候,美術上的透視學、構圖學、色彩學、畫面空間處理等基本美學法則還是適用的,但又是不夠的,電影美術有了更為復雜的要求,也有了更為豐富的表現力。

⑶ 影視藝術中包含了哪些藝術種類

1、電影藝術

電影藝術是由活動照相術和幻燈放映術結合發展起來的一種連續的影像畫面,是一門視覺和聽覺的現代藝術。

2、電影與戲劇的結合。戲劇藝術是一種綜合藝術。它融文學、美術、表演、音樂、舞蹈等多種藝術於一爐,由語言、動作、場景、道具等組合成為表現手段。

通過編劇、導演、演員的共同創造,把生活中的矛盾沖突,十分尖銳、強烈、集中地再現於舞台之上,使觀眾猶如親眼目睹或親身經歷戲劇中發生的事件一樣,從而獲得具體生動的藝術感受。

3、電影與文學的結合。電影、電視藝術從文學中吸取了敘事的方式和結構,對於電影來說,文學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作用。與此同時,文學的各種體裁都曾經直接對電影產生過巨大影響。

4、電影與繪畫的結合。電影從繪畫中吸取了構圖和色調,由於表現手段不同,繪畫種類非常豐富,而寫實與表現是兩種最主要的方式。

寫實性繪畫直接模仿自然和現實事物形象,多用逼真的手段達到特定的具象效果;表現性繪畫側重強調主觀精神,多採取誇張、變形、象徵、抽象等手法直接表達主體情感體驗與審美需要,實現藝術形象的創造。

5、文學與音樂的結合。電影與音樂一開始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音樂成為電影概括主題、抒發情感、渲染氣氛的重要藝術手段,尤其是廣為傳唱的影視歌曲更是成為影視藝術美的重要組成部分。

⑷ 電影中各個職位是做什麼的

主要有以下幾種職位:

1、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

2、製片人:一般指影視劇製片生產製作人。

3、顧問:為專業題材的影片提供必要的指導及幫助。

4、導演:狹義上的導演負責指導表演和設計鏡頭;廣義上的導演要負責電影拍攝的所有藝術創作部分。

5、副導演:兼具導演及監制的角色,是導演的左右手。

6、監制:主要是針對劇本,為維護劇本原貌給導演的拍攝工作提意見。

7、演員:根據導演及劇本的要求演繹劇本內容。

8、場務(劇務):是電視劇攝制過程中的日常事務負責人,其主要工作任務是協助節目助理維持現場環境; 配合現場,對人員的控管與場地的支持。

9、布景師:主要負責畫幕布景或構築式布景的設計和搭建任務的設計人員。

10、燈光師:按照劇本及導演的要求布置燈光效果。

11、造型師:影視化妝師不同於其它化妝師,它的主要目的是為影片服務。

12、化妝師:按照劇本及導演要求給演員化妝,同時還要考慮到造型的要求。

13、後期處理:按照導演的要求,對後期選擇的鏡頭進行編輯和特效製作。

14、作曲:為影片編配合適的曲子。

15、剪輯:把拍攝好的素材剪輯成成片的人。

(4)國外電影中美術造型擴展閱讀

職位英文

1、副導演assistant director

2、男女主角leading actor and actress

3、配角supporting role

4、攝影 photographer

5、劇務 scripter

6、服裝 designer

7、道具 property manager

8、化妝dresser

⑸ 電影造型與美術造型最大的區別在於

電影造型與美術造型最大的區別在於:

1、前者是動態造型,後者是靜態造型。

2、前者是間接造型,後者是直接造型。

在造型藝術的領域中,由於所使用的物質材料和表現手段的不同,不同的藝術種類的美學特點各有差別,其主體則是以靜態綜合藝術來發揮。

造型具有三大特點:

逼真性:由於攝影機鏡頭的如實復現現實的功能,一切被攝的景物都可以達到逼真的程度。觀眾也要求逼真感。一切服飾化裝必須是真的,或者能以假亂真的。在時代感、地域感、身份感上,在式樣、新舊、深淺的程度上,都必須准確,不能訛錯。

運動性:電影美術造型要與電影的 3種運動形式相結合。首先要與電影演員的動作配合。美術工作為演員提供活動的環境,提供符合角色身份、性格的裝扮。這些環境和裝扮不僅不能妨礙或限制演員的動作,還要為演員的動作提供支點和憑借。

綜合性:各藝術部門一經參加到電影工作中來,就失去了原有的獨立性,服從綜合藝術的要求,協同地再現生活、表現生活。

⑹ 有哪些電影里有很多美術作品,比如畫、雕塑。

我手裡的畫家電影很多,例如《波洛克》《畫魂》《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安德烈•盧布耶夫》《萬世千秋》《戈雅》《渴望生活》《情慾克林姆》《卡拉瓦喬》《魯本斯的生活》等等

⑺ 電影中的造型元素指什麼

造型元素在電影中的表現力 電影是一門綜合的視聽藝術,她最主要的組成就是劇作、導演、攝影和美術。在一部影片中,美術的作用尤為重要,是影片造型的基礎,其優劣直接關繫到影片的整體視覺效果。電影美術師要依據影片整體的構思、主題和劇本的要求,為導演和攝影、表演等部門通過場景、道具、服裝、化裝、特技等等造型基本元素,提供強有力的敘事空間和運動空間以及心理空間,為人物性格的塑造和刻畫提供保障。這些元素運用的得當,有助於整部影片的劇情的發展、主題的體現、人物性格的表達,並且使畫面視覺效果得到很好的表現。反之,如果造型元素運用得不恰當或只是一味強調個體的突出,而忽視了整體的表達,將大大削弱影片的整體效果破壞了主題的表達。下面僅就場景、服裝、特技三種造型元素的表現力做簡略的說明。場景 場景是展開電影單元場次的特定空間環境。是美術設計中的基本概念之一。眾所周知每一部影片在進入正式的拍攝之前都會由導演、攝影和美術根據劇本提供的具體要求,比如:時代背景、地域特徵、影片風格等等進行選景、制景的工作,這可以說是影片創作的第一個重要環節。場景的選擇直接關繫到劇情展開的具體地點,關繫到影片整體風格的確立。比如《紅磨房》和《巴黎最後一班地鐵》這兩部片子雖說都是以巴黎這個大環境為背景,但根據劇情的不同,時代的不同,《紅磨房》是表現巴黎十九世紀社會底層的藝術家,舞女、畫家、舞台設計師、詩人等等生活的一部帶有寫意風格的歌舞片,並帶有一種輕喜劇的特色。所以選擇了巴黎著名的蒙馬特區的歌舞廳紅磨房為主要場景,在場景的布置和色調的調配上著意強調非寫實的誇張和強烈的色彩對比,利用華麗但略現俗氣的舞台及舞女化妝間和寢室的裝飾、道具等等這些造型元素來營造氣氛,表現特定時代和特定人群的特徵。相反《巴黎最後一班地鐵》因其故事發生在二次大戰巴黎被德軍佔領期間,主人公活動和生活的主要場景是劇院而且是被德國人查封的猶太導演的劇院,所以在色調上採用一種灰暗的光效,營造出一種陰霾而壓抑的效果。場景的布置上簡陋而破舊,體現時代的特點反映主人公的處境。試想如果兩部影片的場景顛倒,那將完全違背了劇本的要求,產生了不倫不類的效果,而現在恰恰是表達得很到位、恰當,因而使兩片均成為受到好評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見場景造型元素表現力的重要。 又比如:影片《城南舊事》《霸王別姬》《老店》雖然反映的均為老北京的生活場景,但因其劇情內容的不同,在場景選擇上就有很大的差異,側重點都不一樣。《城南舊事》多選取富有老北京地方特色的胡同、井窩子、門洞、垂花門、四合院、門墩等普通百姓市井生活的場景;《老店》則根據劇情要求選擇了全聚德作為該片的主要場景。《霸王別姬》的眾多場景中除了胡同、四合院、小街道其中最主要的場景是老北京的戲園子,這些場景的選取帶有濃郁的地區特色,體現了特定時期的社會風尚和景象。為劇情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環境。服裝 俗話說人靠衣裝馬靠鞍,具體到電影美術中,服裝不單單是人們個人的穿衣打扮的愛好和興趣這么簡單的問題了。服裝的選擇和穿著要根據劇作對人物的要求反映其性格特徵和身份,以及時代地域、民族等情況。因而服裝是電影美術造型的一個重要元素。 《花樣年華》是一部精彩的愛情經典。其中女主角張曼玉在115分鍾的片長中所穿的旗袍數量多達26套之多,普通的觀眾可能只是會驚嘆於那些美麗旗袍的色彩和花樣,但作為電影美術的一個重要元素,這些旗袍在這部電影中所起的作用不光是展現演員嬌好的身材、愉悅觀眾的視覺,更是起到點題的作用。正如女主人公身著的多姿多彩的旗袍一樣,她年輕貌美花樣的年華,但卻被現實的殘酷、愛侶的背叛、生活的孤獨、寂寞、無聊所淹沒。旗袍在這里起到了反襯的藝術效果。60年代的香港,太太小姐們大多穿著西式衣裙,而本片的設計者恰恰讓女主人公穿著傳統款式的旗袍,這些旗袍色調高雅、圖案美麗而不俗氣,正是要表明她是一個有知識文化和涵養並崇尚這種中華傳統文化的女性,因此在其遭遇感情的失落之時,面對個人的名譽、家庭的責任和對愛情的忠貞觀念,她無法擺脫現實,更不敢尋求個人的幸福。在此部片子里旗袍這個造型元素的表現力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馬小軍、劉憶苦們穿著的綠色軍便裝,背著的軍挎,腳蹬的片鞋這一切無疑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米蘭的淺蘭色連衣裙代表著她的純潔和脫俗,成為馬小軍心中的偶像。特技 隨著電腦二維、三維技術的不斷發展完善,電影特技美術的領域不斷拓展,已經成為電影美術造型元素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三維電腦特技的參與,銀幕上出現了史前侏羅紀時代的活著的恐龍,當巨大、兇猛、強悍的霸王龍張著血盆大口沖向鏡頭的一刻,它們的「復活」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強烈的視覺沖擊和震撼,大大加強了畫面的張力。無論是三維模擬的恐龍、外星戰士和即將沉入大海的巨輪還是表情誇張的金·凱利、在空中飛舞的羽毛亦或是眾多的迪絲尼動畫片中的二維人物、動物他們都是靠著電影特技的手段才在銀幕上大放異彩的。成為影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從而使得特技這個造型元素在影片中的表現力達到了更加完美的境地。綜上所述造型元素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是塑造影片的藝術形象,直接參與表現主題的強有力的手段。

⑻ 求奧斯卡獲獎短片《丹麥詩人》的美術風格

《丹麥詩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原創的愛情故事,然而它不是由導演Torill Kove所作的,而是由Torill Kove的父母用親身經歷「編劇」而成的。或許,這正是《丹麥詩人》擁有一種神秘的感人之處的原因吧。也正是這種充滿奇跡、偶然和巧合的愛情打動了奧斯卡的評委們,《丹麥詩人》榮獲了今年奧斯卡最佳短片動畫獎。

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離奇故事呢?

在丹麥,住著一位叫Kasper的詩人,有一天他突然沒有創作靈感了。大多數詩人在這時候可能會心灰意冷、卧床不起,可Kasper卻選擇去找心理醫生,他知道他們對失去創造力的藝術家們很有辦法。一位醫生告訴他,他需要一次遠行。因為Kasper不懂法語,所以他選擇了向北走,或許是朝著挪威的方向——挪威也是Torill Kove的故鄉。Kasper前往圖書館查找資料,在那裡他讀到了一篇關於Sigrid Undset的文章。她是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其著作就是Kristin Lavransdatter三部曲。在三部曲小說中,Kristin是一位中世紀的農家女,她拋棄了約定的婚姻而嫁給了一個她所愛的人。但是她因此而失去了父親的疼愛,並最終死於絕望和羞愧。Kasper讀了整個小說,並寫信給住在挪威的Sigrid表示非常想去拜訪,不久他收到了回信,Sigrid同意了他的請求。於是他高興地出發了。

Kasper乘坐渡船來到挪威,當他步行在鄉間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大雨,Kasper到一個農庄去避雨。他告訴農場主,等雨停了他就繼續出發去找Sigrid,可實際上雨一直也沒有停。Kasper在毫無意識中已經在農場呆了一個夏天了,而且他和農場主的女兒Ingeborg相愛了。他愛她那樣的深,以至於他無法不提出婚約就離開;當然,她也愛他那樣的深,可是她卻無法接受Kasper的婚約,因為她已經和當地的一個農民訂婚了,並且在8月就將舉行婚禮。

Kasper拍打著自己的額頭,他試圖勸說Ingeborg,可是Ingeborg卻告訴他,她也讀過Sigrid的小說,知道如果違抗父親的命令會得到怎樣的結局。Kasper無法說服Ingeborg,於是他傷心地離開了,臨走前,Ingeborg送給他一縷頭發,並且許諾,在他們重新團聚之前,她不會再剪頭發。

Kasper回到自己的家,他無法再繼續寫作。Ingeborg呆在自己的家,一直在牽掛著Kasper。直到有一天,一頭牛撞倒了她的丈夫,Ingeborg自由了。她馬上寫信給Kasper。郵遞員來了,收走了信,裝在了他那大口袋裡,可是信卻在半道滑落出來,並且被一隻飢餓的山羊發現,吞到了肚子里。

年復一年,Ingeborg一直沒有剪發,村裡的孩子們幫助她梳理頭發;Kasper也一直寫不出高興的詩歌,他只能寫些悲傷的詞句。直到1949年,Sigrid去世了,挪威人要為她舉行一個葬禮。起初,Kasper不想去,但後來他還是決定前去參加葬禮;起初,Ingeborg也不想去,但她覺得自己和Sigrid有關,於是也決定前往。就這樣,這兩個身處異地卻互相思念著對方多年的人,在Sigrid的葬禮上再次相見……

這是一個經得起品味的、充滿巧合的短片。Kasper和Ingeborg的愛情與Sigrid小說故事的巧合顯然是最外在的一個。雖然類似的情節我們並非沒有在先前的其他影視作品中見過,可每當我們看到Ingeborg那飄逸的長發隨風飄舞、她和Kasper一同乘坐在前往丹麥的油輪上的時候,我們還是免不了要為他們純朴而忠誠的愛情所感動。我們知道,如果沒有沒有心理醫生給Kasper提出的旅行建議,沒有圖書館里關於Sigrid小說的介紹,沒有那場大雨,Kasper可能根本無法與Ingeborg相識;而倘若沒有那個粗心的郵遞員,沒有那隻飢餓的山羊,沒有Sigrid的葬禮,Kasper與Ingeborg可能也不會有那樣讓人感動的重逢。當我們父母的愛情是基於那樣一連串偶然才最終得以實現的時候,我們自己是否會感到生命的可貴和生活的神奇呢?

按照Torill Kove所說,她本來一直在寫關於父母如何相遇的傳記,但是她感覺那種東西太過於個人化,於是她將其用虛構的方式來表達。把父母的愛情故事用童話展現出來,對自己真是一件尤其浪漫的事情,因為自己就好像是童話的果實一樣。丹麥詩人這個人物,非常合適地寄託了這種情感的轉達,事實上,詩人——而不是其他任何職業,本來就足以承載這種浪漫。當然,我們或許還應當尋找一些更深層次的巧合,比如Kasper是在追求藝術靈感的路途中找到了愛情的,這難道不是巧合嗎?如果這樣說不夠明確的話,那麼或許我們可以換一個角度,就是Kasper本來寄希望於通過與著名的作家Sigrid交流來獲取藝術靈感,可他並沒有成功,最終他還是從自己的身上發現了靈感,這種靈感來自於愛情。這就是為什麼導演把丹麥詩人設計成為一個尋找藝術靈感之人的原因,因為藝術的靈感和愛情的靈感最終被「巧合」地統一了。

當我們沉浸在這無數關於巧合與偶然的連綿遐想中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導演另一個神奇的構思,一個讓整個愛情故事充滿浪漫和童話氣息的絕妙的點子——Ingoborg的長發。如果沒有這長發之約,丹麥詩人的故事至少要失去一般色彩。我甚至認為,正是這長發讓丹麥詩人的故事從一個普通的、真人既可出演的劇情片變成了一部地地道道的動畫片。事實上,動畫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用來幫助我們實現想要表達的東西。當我們思索一個故事是否值得或者適合用動畫的形式來表現的時候,我們的標準是什麼呢?那就是我們是否要極大地動用我們的想像力來完成我們對某種觀念的表達。世界上有兩種想像,一種是小說中的敘事性想像,它的目的是盡量描繪貼近生活的場景,讓我們意識不到那是虛構的東西;另一種是動畫中的修辭性想像,它的目的是盡量描繪意想不到的場景,讓我們明知那是不可能的卻寧願相信它。動畫藝術的魅力就體現在讓觀眾獲得一種「明知假卻寧願以為真」的心理滿足感上。想像對於動畫導演來說不是用來編劇情的,而是用來當作表意的手法來用的:Ingoborg的長發是一個想像的符號,它表達了愛情的忠貞。當導演想要表達兩個人對彼此愛意之深的時候,她選擇了藉助這樣一個關於長發的想像符號,雖然觀眾們知道那肯定是假的,但卻寧願相信它是真的。

《丹麥詩人》中還有一些其他細致的情節,比如一隻總是被農場主人踢的狗,一頭老也爬不到坡上去的奶牛等等,它們為整個故事增加了情趣,使得每一個畫面都不枯燥乏味。

在《丹麥詩人》中,地面上的場景和所有的人物都是採用傳統二維動畫的方法,先手繪輪廓,再用電腦上色來完成的。而天空背景卻採用了油畫的風格,由蒙特利爾的藝術家Anne Ashton繪制,體現出一種立體感和三維藝術效果。可以說,這種二維和三維的結合給整個短片帶來一種清新的和諧之感。

這部影片中,那些擁有針孔似的小眼睛和瘦挑身材的人物,不禁讓人回想起上世紀70年代Ken Kirkwood為兒童創作的漫畫作品。對於這種極其簡練的線條風格,導演Kove表示這來自於她繼承了父親建築師的繪圖風格。Kove出生於挪威,在她後來前往加拿大生活和發展之前,她一直在挪威接受教育;並且在她成為一名動畫家之前,她做過很多年城市設計的工作,那幫助她形成了簡潔明快的藝術風格。Kove在2000年就憑借《My Grandmother Ironed the King's Shirt》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的提名,她表示在那部影片中,所有的繪圖工作幾乎都是她一個人做的,而在《丹麥詩人》的製作過程中,她只是進行了關鍵幀的繪制,而中間的過渡動畫都是由在奧斯陸的Mikrofilm AS工作室的團隊完成的。起初,她對大家能否保持其干凈、簡練的統一風格而感到不放心,但是後來的結果卻讓她非常滿意。

《丹麥詩人》的音樂由爵士樂作家Kevin Dean完成,他的另一身份是Kove的丈夫。樂器主要是小銅喇叭和鋼琴,簡單的復調音樂採用了大量挪威傳統式音階,悠揚的樂曲讓人不禁回憶起往事。

《丹麥詩人》的旁白邀請了挪威演員Liv Ullmann。Kove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時曾經表示:「Liv Ullmann的畫外音非常動人,十分符合這部影片。我認為她就是這個故事的聲音,我非常感謝她所做的貢獻。」

第79屆奧斯卡將榮譽授給了Torill Kove和她的《丹麥詩人》,我覺得至少有這樣幾個意義:一,在三維動畫猶如狂潮一般席捲全世界和各大電影節的時候,傳統二維動畫依然有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力。正如布魯塞爾ANIMA動畫節創辦者菲利普�6�1莫安斯先生所說,三維應該朝著更加逼真的方向去發展,也就是讓人們看不出這是三維。其實三維技術的出現也恰恰是為了逼真地模模擬實的人和環境。二維還將長期是動畫的主流,還將是動畫藝術家們最適合表現其想法和想像的方式。因為二維是創作的,是畫出來的,人類是永遠需要畫畫的,是需要按照自己的想像來畫畫的,那才是創作;如果你只是模仿一個真人,那隻能是「玩」得非常真實,而不是創作。更重要的是,二維可以表現真人沒法實現的一些動作和想法,在商業片中二維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是在一些藝術家的短片中,肯定還將大量使用二維的表現形式。二,敘事型短片依然有發展空間。現在,越來越多的動畫短片傾向於一個特殊背景下的片斷性情節,或者是更具有實驗性質的新媒介、新表現手法的嘗試,而像《丹麥詩人》這樣的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故事的主題又是傳統的愛情話題的敘事型短片非常少見了。這有可能是因為要在10分鍾甚至更短的時間內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相當富有挑戰性的一件事。如何能讓故事重點突出、情節引人、立意新穎、表現手法恰當,又不能淪為流水賬,這是需要深厚的功底和對影片極高的把握力的。從這個意義上看,《丹麥詩人》的確是一部相當出色的作品。

最後,我們還需要對本片的導演做一點小小的補充介紹:

Torill Kove出生於挪威,後來遷居加拿大。她從小喜歡繪畫,在從事了幾年城市設計的工作以後,她的興趣開始轉向動畫領域。她在蒙特利爾的肯考迪婭大學學習動畫設計,就讀期間依靠《All You Can Eat》、《Fallen Angel》和《Squash and Stretch》贏得了柯達公司設立的獎項。Torill Kove在加拿大電影管理委員會(NFB)投資的很多動畫影片中擔任了不同的職務,包括劇本、原畫等等。Torill Kove自己導演的第一部專業的動畫影片是《My Grandmother Ironed the King's Shirt》,該片獲得了很多獎項包括當年奧斯卡獎的提名。《丹麥詩人》,Torill Kove最新的動畫短片作品,同樣獲得了很多的獎項,並且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或許,我們應當記住這位才華橫溢的、幸運的導演的一段話:「在我看來,動畫最大的魅力,從技術的角度講,就是它沒有任何的限制。我最近聽說一些人用融化的巧克力來做動畫片,是啊,為什麼不呢?在動畫領域工作的人們都有一種內在的性格,那就是尋求不同,不同的外觀、不同的技術、不同的途徑。但同時,我想說,我們應當去除掉那樣的思想,就是只是為了不同而不同,我們應該鼓勵那些真正具有革新意義的作品。」

⑼ 推薦一些獲影視美術獎的電影,最好是人物造型特別出色的~

《300勇士》行不,《阿凡達》呢

⑽ 幫忙介紹幾部和美術有關的電影啊

至愛梵高·星空之謎
劇情簡介
2015年是梵高的125年誕辰,為了紀念梵高,英國著名的電影工作室BreakThru Films(曾獲得奧斯卡獎)和Trademark Films從2012年開始籌拍一部名叫《Loving Vincent》的動畫電影,通過動畫師手繪的120幅梵高畫作,試圖探索梵高的精神世界與死亡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