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解說俄羅斯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解說俄羅斯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9-09 09:31:41

❶ 俄羅斯電影的俄羅斯電影簡介

俄國1908年始有電影,第一批藝術片出現於1916年,1919年列寧簽署電影國有化法令,這是蘇聯電影事業的開端。國內戰爭年代占據蘇聯銀幕中心的是新聞紀錄片,主要反映紅軍的英勇戰斗和工農群眾的業績。
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電影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拍攝反映革命歷史和蘇聯現實的新影片。1925年,謝.米.愛森斯坦(1898~1948)導演了,歌頌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電影歷史上首次採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被稱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

❷ 俄羅斯二戰經典電影推薦

最後的前線,斯大林格勒,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 T,,34坦克

❸ 介紹一部俄羅斯經典電影

<<小偷>>,一部非常經典的俄羅斯片子,有劇情,有內容,不會沉悶.這部俄羅斯電影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典範:桑亞從小就失去了父親,與母親卡嘉相依為命,生活的艱辛把這對孤兒寡母和小偷托楊聯系在一起,三人開始過著流浪的偷竊生涯。桑亞崇拜託楊,把他當作精神上的父親,托楊則對桑亞嚴厲,教他成為一個男子漢。然而,溫情外牆隨著電影進程漸漸倒塌:托楊被捕入獄,卡嘉難產身亡,桑亞在孤獨與失落中成長為一個少年……六年後,桑亞遇到了出獄的托楊,然而托揚仍然繼續著他的偷竊行徑,並無情地侮辱了桑亞和他死去的母親卡嘉,現實的殘酷與夢想的破滅擊垮了桑亞,絕望的孩子向心目中的父親舉起了手槍……
影片採取了孩子的視角,透過孩子那清澈透明的純潔眼睛,折射出成人世界的陰暗與虛偽。《小偷》描寫了孩子對「父親」由崇拜到反叛的過程。
這其中的電影音樂我更是喜歡,傳統風情的俄羅斯三角琴和手風琴傷感中透著失落,不愧經典~~

❹ 最近想看俄羅斯的歷史片,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呢,什麼原因讓你推薦了此劇

蘇聯的歷史十分悠久,下面我就寫幾部自己看過的好看的俄羅斯的歷史片。

一、《維京:王者之戰》

電影拍攝於2012年,講述的是二戰時期的真實歷史事件。

大致劇情為:故事發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盪著歡聲笑語,就在一片歌舞昇平之際,幾架飛機飛過投下了炸彈,將一切摧毀殆盡,霎時間,河畔邊成為了鮮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國人的入侵讓位於華沙和莫斯科之間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動盪和戰爭之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八千名蘇維埃紅軍戰士們拿起了武 器,與親人告別,走上了戰場。 草草建立的軍隊中人員情況十分復雜,但是,每個人心中的信念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頑強抵抗賊寇的入侵。糧食短缺,武器簡陋,裝備寒酸,在及其惡劣的條件之下,蘇維埃青年們和裝備精良的敵方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險象環生的激烈戰斗,並且最終獲得了勝利

很不錯的兩部電影,一部在近代,一部歷史較遠

推薦大家看

❺ 介紹俄羅斯車臣戰爭電影

第九連 又名 第九突擊隊

地區:俄羅斯
類型: 動作 / 劇情 / 戰爭
片長:130分鍾
上映日期:2005年9月29日 白俄羅斯
對白語言:俄語
發行公司: Gemini Film...
分級: Finland:K-15
以蘇聯入侵阿富汗事件為背景,電影的故事發生在1987-1989年,當時由於穆斯林的強烈抵抗,蘇聯在阿富汗損兵折將,近15000名蘇聯士兵傷亡,蘇聯特別成立了「第九突擊隊」協助前線戰斗。6名來自西伯利亞的小夥子接受了嚴格的訓練,1987年末這支奇兵被派往阿富汗海拔3234高地的戰爭中心以掩護蘇聯士兵撤退,迎接他們的,除了「第九突擊隊」的前輩,還有生死茫茫的戰場。
2005年俄羅斯的戰爭動作大片,票房挺第一。

❻ 為什麼俄羅斯最新戰爭大片斯大林格勒2013網上找到的高清版或藍光版的凡是德語對白都有俄語解說的

因為這是在俄羅斯發行的,俄羅斯人不一定都能聽懂德語的。就好像英文電影到中國上映的話,也會有國語版和英文原版之分。而且一般俄羅斯電影中出現的「非俄語」,都會被旁白配音成俄語的。說實話,俄羅斯電影的配音效果是從最近幾年才開始於國際技術接軌的,看看以前他們翻譯配音的其他語種電影,慘不忍睹啊……一個配音演員從頭到尾啊, 講究一點的才配兩個人,一男一女。

❼ 如何評價俄羅斯根據車臣戰爭而拍攝的電影《煉獄》

《煉獄》是典型的低成本影片,這是俄羅斯人自己拍的關於第一次車臣戰爭的電影。攝影師用寫實手法,刻意拍攝了許多以往戰爭題材片所未描繪過的慘烈場景。車臣僱傭軍把俄軍士兵的頭割下來,掛在火箭彈上射向對方;俄軍坦克手奉命把戰友們的遺體碾碎。這里沒有《黑鷹墜落》里"不丟下每一個人」式的宣言,只有嗆人的硝煙、無限的仇恨以及苦澀的勝利。
血水泡漲的泥土,殘缺的屍體,廢墟的城市,無一不向我們表現出戰爭的殘酷。導演在片中沒有向我們展示以往熟悉的鏡頭:大集團的沖鋒,口喊烏拉的士兵,不堪一擊的敵人。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缺乏訓練的士兵,殘酷的巷戰,血腥,慘烈,自始至終貫穿影片。沒有指揮官的運籌帷幄,沒有個人英雄主義大無謂的表現,也沒有正義對邪惡的藐視,真實表現是本片最大的特點,但片中也有戰友間的情誼不經意的流露。

❽ 俄羅斯經典電影

俄羅斯經典電影

1、《太空救援》

2015年,中國版《十二公民》在國內熱映,即便是在《復聯2》的「排擠」下,仍然票房口碑雙豐收,可見這部影片的故事和情節的設定,是多麼的「驚心動魄」。其實這部電影還有另外兩個版本,分別是1957美國原版《十二怒漢》和2007俄羅斯版《十二怒漢》。

俄羅斯版《十二怒漢》,故事內容和情節與《十二公民》大致相同,但相較於美國原版,更增加了當代的社會問題,包括種族沖突等等。這一版堪稱是三個版本中最「人性」的一版,可以說中國版《十二公民》受這版的影響比美版更大。

❾ 西方鏡頭下的俄格戰爭,俄羅斯屠殺平民,喬治亞八天差點滅國

這個電影牛逼了,用美國記者的視角拍俄羅斯和喬治亞之間的戰爭,活活拍出了紀錄片的感覺。開頭鄭重其事引用美國人自己的名言:戰爭的第一個受害者是真相。開篇第一句就是該劇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然後開始帶節奏說戰地記者死了五百人,謹以此片獻給他們。要不說美麗國就是牛,顛倒黑白的功力也是爐火純青,影片中多以美國記者視角羅列各種俄羅斯人入侵喬治亞過程中的所作所為,包括屠殺平民,無差別轟炸,撕毀停火協議等,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部美國拍的俄羅斯入侵電影《五日戰爭》,感興趣的小夥伴看看我的解說就得了,畢竟原片看了毀三觀。

2008 ,正當北京奧運會如火如荼進行時,俄羅斯和喬治亞卻爆發了南奧塞梯戰爭,自8月1日開始,喬治亞和南奧塞梯發生數次交火,8月8日凌晨喬治亞展開全面軍事行動並很快控制了2/3以上的南奧塞梯地區,包圍了其首府茨欣瓦利。

俄羅斯正式入侵喬治亞,並率先發動進攻,俄羅斯的軍隊,坦克,武裝直升機越過邊境。向格魯基亞發起了全面進攻,四架俄軍戰斗機掠過村莊上空,目標精準鎖定民房,直接轟炸。緊接著,大量的俄羅斯僱傭軍闖入村莊,僱傭軍將村民集中到一起。揪出村長和警長直接割喉示威,然後澆上汽油,放火焚燒,武裝直升機在空中肆意轟炸。驚慌失措的平民四處逃命,女人被搶走,男人被當場槍殺,士兵還站在屍體前拍照炫耀。村莊被洗劫一空,在武裝直升機的轟炸下成了一片廢墟。

為了美化喬治亞,影片強行加了一段戰地記者被喬治亞維和部隊營救的蹩腳故事,並以此成為戰地記者安德魯冒著生命危險記錄俄羅斯暴行的原始動力。

此時的安德魯與同事正在參加當地婚禮,突然四架俄軍戰機突然飛速襲來。對著民房一頓轟炸,轟炸過後,婚禮現場一片狼藉,許多賓客都倒在了血泊之中,新娘抱著被炸死的新郎痛苦哀嚎,這一切都被攝影師記錄了下來,而這僅僅才剛剛開始,隨後安德魯開車將傷員送往當地的醫院。

第二天,安德魯遇到了尋找失散家人的塔利亞,並在交談後決定協助塔利亞前往家人所在的北方村落。在路上,軍官警告他們,如果看見帶著白色臂章和黑色頭套的人,千萬不能拍攝,一定要逃跑,否則只有死路一條。因為這些人都是俄羅斯軍方支持的外籍武裝,安德魯和軍官告別之後驅車來到了一家旅館,成功找到了塔利亞的妹妹和父親。然而還沒來得及高興,幾架俄羅斯戰機就呼嘯地劃過天空目標,精準鎖定民房,直接轟炸。

第二天一切恢復平靜,安德魯從睡夢中醒來,他獨自走了出來,在一處果園里,享受著周圍難得的寧靜。就在這時,地面上突然發生輕微的顫抖,緊接著遠處的山坡上,一大批的軍隊正越過邊境線,正是帶著白色臂章和黑色頭套的士兵。身後是數量坦克以及武裝直升機,氣勢洶洶地朝著村莊的方向一步步逼近,安德魯頓時意識大事不妙,連忙趕回去,叫醒眾人躲藏起來。很快俄軍闖入村莊,士兵用機槍掃射,將附近的村民都驅趕了出來,所有人被聚集在一條河邊,長官要見他們的村長和治安官,但沒人敢承認。

隨後長官將一位老婦拖了出來,並朝她的腿上連開三槍,老婦倒在小溪中痛苦地哀嚎著。這時村長和治安官主動走了出來,士兵上前將兩人直接割喉,然後澆上汽油,放火焚燒,熊熊燃燒的大火將屍體化為灰燼。而這一切都被躲在遠處的安德魯幾人拍了下來,隨後長官下令殺光所有村民,村民們四處逃竄。空中的直升機將目標對准平民瘋狂掃射,並發射導彈進行轟炸。接著士兵們開始掃盪村莊,只要有用的或者能換錢的都通通帶走。女人被搶走,男人被當場槍殺,村裡的牲畜也是他們搶奪的目標。一個女孩被迫騎上自行車供他們娛樂消遣,所有的民房也被直升機大肆轟炸破壞,街道上逃跑的村民毫無藏身之處。手無寸鐵的村民命如螻蟻,無處不在的坦克和士兵隨時都有可能要了他們的命。安德魯慌亂中躲進了一處房子,士兵在周圍四處搜查,這時一名年輕的士兵進來搜查。他突然聽到了孩子的哭聲,掀開衣服一看,發現了藏在裡面的一對夫婦,看著驚慌失措的眼神,年輕的士兵心軟放過了他們。可當他剛走出去報告沒人時,孩子的哭聲卻驚動了其他僱傭軍,他們立即開槍威脅裡面的人。安德魯幾人只好走了出來,表明自己是記者的身份,結果卻被對方一槍砸倒在地,軍官走過來也發現了他們拍攝用的攝像機。隨後他們被帶到俄軍指揮官面前,指揮官在網上查到了安德魯之前報道過伊拉克戰爭。

他要求攝影師說出儲存卡的密碼,攝影師如是告訴了對方指揮官打開攝像機卻只是之前拍攝的婚禮片段。牢房裡的攝影師悄悄告訴安德魯,俄軍之所以沒發現自己屠殺平民的證據,是因為他提前換掉了攝像機上面的儲存卡,而那張儲存卡現在就藏在之前藏身那間房子。指揮官將安德魯和攝影師兩人分開審訊,就在他准備言行逼問攝影師時,喬治亞的一支突擊小隊突然破窗而入。現場武裝人員全部被打死,他們正是之前護送安德魯幾人來這里的小隊。接著小隊迅速沖進了地下室解救塔利亞等人,全副武裝的俄軍精銳竟然被直接秒殺,果然爽的就是好啊。

隨後小隊連忙逃出去准備撤離,外面的僱傭軍拚命攔截,雙方展開了激烈的交戰。眼看敵人越來越多,僱傭軍的坦克也在飛速前進。緊急之下,他們發動汽車逃了出去,這時坦克一發炮彈襲來,所幸汽車拐彎順利躲了過去。但僱傭軍並沒有善罷甘休,他們在後面窮追不舍,小隊只能一邊撤退一邊還擊。這時安德魯才突然想起來,儲存卡還沒拿回來,這是將俄軍的罪行公之於眾的有力證據。安德魯不得不返回原來藏身的房子拿回儲存卡,僱傭軍就像瘋子一樣咬住小隊不鬆口,小隊與僱傭軍展開周旋,一輛坦克再次發射炮彈,隊長架起肩扛式火箭筒,一發火箭彈下去,後方車輛直接被炸翻。

與此同時,安德魯順利拿回了那張儲存卡。然後迅速與小隊匯合,這時兩名武裝人員將塔利亞的父親帶了出來,就在他的小女兒起身呼喊時,一發子彈正中腹部,接著又是一發,直接將她打下車,然而汽車並沒有停下,看著妹妹的屍體漸漸離自己遠去,塔利亞此刻悲痛萬分卻又無能為力。

戰火過後,僱傭軍將汽車點燃慶祝勝利,士兵舉槍射擊,高喊口號,而無辜的村民則拖家帶口離開了村子。從此過上了流離失所的生活。在格里士,八架武裝直升機在空中盤旋,安德魯幾人跟隨小隊來到了這里,他們看見喬治亞的軍隊以及平民紛紛都撤出了格里士。隊長詢問士兵什麼情況,士兵告訴他們總統已經下令單方面停火,所有軍隊將會退回到蒂比利斯保衛首都。隊長十分憤怒,他表示不會輕易撤離,拋棄自己的國家,他要繼續戰斗下去,現在他們必須要找到有媒體中心的地方,將拍到的所有罪證公布在世界人民面前。隨後小隊逆行進到城裡,現在這里所有移動的車輛都成了俄軍打擊的目標,俄軍的直升機正在掃盪城市。地面部隊很快就要趕到這里,他們要趕緊找地方避難,然而就在逃亡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另外一夥戰地記者,正好他有一輛衛星通訊車讓他們使用。這時僱傭軍的地面部隊開進了城市,利用坦克進行轟炸,雙方發生了激烈的交戰。

安德魯幾人迅速將錄下上傳出去,但還需要幾分鍾的時間。就在這時,俄軍的武裝直升機發現了他們,眼看錄像快要上傳完畢,但武裝直升機已經將他們鎖定,攝影師不得不拔下儲存卡躲避危險。直升機立即發射火箭彈,通訊車瞬間被炸毀,武裝直升機也發現了其他幾名同事,馬上朝他們又發射一枚。火箭彈直接擊中身旁的車輛,兩名同事瞬間被大火吞噬,看著俄軍的直升機如此囂張,小隊隊長立即架起火箭筒瞄準對方,火箭彈准確發射,直升機當場墜毀。圍觀的士兵們無故欣喜若狂,慶祝著階段性的勝利。就在安德魯離開時,他身後的建築物遭到了大量火箭彈的襲擊,整棟大樓被全部摧毀,僱傭軍的大部隊裝甲坦克也趕到了這里,城市廣場已經被他們包圍,僅存的政府軍和平民相互攙扶在一起,坦克緩緩逼近,最終在他們面前停了下來,僱傭軍指揮官說道,快離開這里,這里的殺戮已經夠多了。安德斯等人拍的視頻曝光後,成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最終,在國際各方的協調下,喬治亞和俄羅斯停止了戰爭,持續了五天的戰斗終於結束。安德魯的同事也被安排到醫院進行救治,影片到此結束。

電影五日戰爭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以美國記者的視角,講述了2008年8月俄羅斯與喬治亞雙方為了爭奪南奧賽梯的控制權而爆發的戰爭。這是一部美國拍的戰爭片,其目的就是為了抹黑俄羅斯。

戰爭持續了5天,參與軍事行動的有俄羅斯軍隊,但是南奧塞梯志願軍是燒殺劫掠的主體。因為在外界看來俄羅斯軍隊沒有做這種事的意願。可是面對比自己弱小很多的喬治亞軍隊,俄羅斯軍隊的本次軍事行動並不是非常成功。經常因為各兵種的配合問題導致行動失敗。這是俄羅斯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的。

而在戰爭中,喬治亞各方盟友都沒有參與援助,譴責在實際的軍事行動面前是無比的蒼白無力,弱國無外交是非常明白的道理。

本片以紀實的攝影方法把觀眾們帶回到2008年夏天那個不受世界關注的角落。作為電影本片值得稱道的地方不多,可是其揭示的真相需要我們每個人去思考。戰爭是政治家的游戲,卻是平民百姓的人道災難。

❿ 看看俄羅斯世界的電影五百字

俄國1908年始有電影,第一批藝術片出現於1916年,1919年列寧簽署電影國有化法令,這是蘇聯電影事業的開端。
國內戰爭年代占據蘇聯銀幕中心的是新聞紀錄片,主要反映紅軍的英勇戰斗和工農群眾的業績。
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電影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拍攝反映革命歷史和蘇聯現實的新影片。1925年,謝.米.愛森斯坦(1898~1948)導演了無聲影片《戰艦波將金》,歌頌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電影歷史上首次採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被稱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的優秀影片有根據高爾基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母親》、《土地》等。 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出現是電影史上的轉折點,蘇聯的一批作家開始創作電影劇本,作曲家開始為電影譜曲,戲劇演員轉而從影。20年代電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輯、節奏和群眾場面上,30年代則轉向劇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運用語言、音樂、歌唱、音響等表現手法。蘇聯第一批有聲影片中較好的有《迎展計劃》和首次搬上銀幕的古典戲劇名著《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導演的根據富爾曼諾夫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夏伯陽》,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繼該影片後出現了一系列較好的革命歷史影片,有《馬克辛三部曲》、《波羅的海代表》、《肖爾斯》、《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寧的形象連續出現在銀幕上,這是蘇聯電影藝術的一項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和《帶槍的人》等。
20世紀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蘇聯電影在主題、體裁和風格方面趨於多樣化。有描寫歷史活動家的大型史詩影片《彼得大帝》、《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當代生活的《政治委員》、《燦爛的生活》等。此外,還拍攝了一些動畫片、喜劇片、紀錄片和科普片。 衛國戰爭年代用以鼓舞戰鬥士氣的電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間共拍攝了489部新聞紀錄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著名的藝術片有《區委書記》、《她在保衛祖國》、《虹》、《卓婭》等。戰爭年代還創造了文獻紀錄電影形式,紀錄下了從德國法西斯入侵到他們徹底失敗的許多重大事件。這類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戰後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衛軍》、《易北河會師》、《鄉村女教師》、《西伯利亞交響曲》等,反映衛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回顧重要的歷史事件,表達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的嚮往。傳記片在戰後的蘇聯電影片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爾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戰前蘇聯已有彩色片,戰後進一步提高了色彩技術,並在完善立體聲、環幕電影和全景電影技術方面取得進展,1955年蘇聯拍攝了第一批寬銀幕影片,立體影片。
5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拍攝了不少以衛國戰爭為題材的影片,這些影片的思想藝術傾向幾經變化。50年代著重表現下級官兵的戰壕生活;戰爭中人們的悲劇性命運和表現戰時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導演的《士兵之歌》,邦達爾丘克根據肖洛霍夫同名小說自導自演的《一個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導演的《雁南飛》等。60年代以後逐漸轉向表現蘇聯官兵的英雄行為,並把激烈的戰斗和前線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影片著力表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關鍵時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這也是70年代戰爭題材的影片的鮮明特性之一。這方面著名的影片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熱血》等。70年代戰爭片的另一特徵是展現戰爭全景,對反法西斯的歷史進程進行客觀的概述。奧澤羅夫導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詩片,它從蘇、德兩軍統帥寫到普通戰士、從蘇軍開始反攻寫到德軍全軍覆滅,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文獻性故事片。類似的影片還有《圍困》(原著恰科夫斯基、導演葉爾紹夫)。80年代初問世的戰爭片,如《勝利》、《岸》(原著邦達列夫,導演阿洛夫、納烏莫夫)具有更加強烈的政治色彩。他們把過去的戰爭同當代蘇聯的對外政策聯系起來,涉及到諸如戰爭與和平、東西方緩和等重大國際政治問題。另外,根據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他們為祖國而戰》(導演邦達爾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現當代生活的影片題材廣闊、形式多樣,道德題材影片有《湖畔》、《熱愛人》、《紅莓》、《稻草人》、《懷戀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紅莓》展現了一個刑滿釋放人員重新做人卻遭黑社會殺害的經歷,在蘇聯評論界引起了長時間的討論。根據舞台劇改編的電影《辦公室的故事》、《兩個人的車站》受到觀眾的歡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編自導的影片《有這樣一個青年》獲全蘇電影節嘉獎和第16屆威尼斯電影節「聖馬克金獅獎」。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生產題材的影片有《最熱的一個月》、《獎金》等。
蘇聯的電影工作者注重將國內外的文學名著搬上銀幕。蘇聯銀幕上的文學名著優秀影片有科靜采夫導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凱維奇導演的《奧賽羅》、羅沙里導演的《苦難的歷程》、謝.阿.格拉西莫夫導演的《靜靜的頓河》、扎希爾導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亞.培利耶夫導演的《白痴》和《卡拉馬佐夫兄弟》、庫利讓諾夫導演的《罪與罰》等。
戈爾巴喬夫時期放寬了文化限制,電影界發生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⑴出現反對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喬治亞電影製片廠攝制、堅吉茲.阿布拉澤導演的影片《懺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電視紀錄片《再揭露》。⑵重新審查過去發行的影片。蘇聯影協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調查近20年來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導演的《垂死掙扎》等影片。在赫魯曉夫時期曾轟動一時,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於1987年在中央電視台播映。1971年攝制的影片《途中考驗》(根據尤.格爾曼的小說《「祝賀新年」行動》改編,阿.格爾曼導演),1986年開禁。同時,蘇聯政府以個別情節「嚴重失實」為由,把《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等其他9部電影列為禁片,不得在影院、電視台播映。⑶放寬進口電影的標准,過去被嚴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蘇聯導演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的作品《鄉愁》和《犧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開禁了許多影片外,隨著國家對電影監控的取消,出產影片數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繪社會的陰暗面並充斥著暴力與色情。這類影片有《克萊采奏鳴曲》(1987,施維策爾導演),《小維拉》(1988, B.B.皮丘爾導演),《僕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導演),《衰弱綜合症》(1989,穆拉托娃導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維約夫導演)以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產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維奇內導演),《太陽灼人》(1994,米哈爾科夫導演),《高加索的俘虜》(1996,C.博德羅夫導演)。
蘇聯有電影從業人員30萬人,電影製片廠39個,其中拍攝故事片的製片廠19個。蘇聯設有國家電影委員會,負責領導電影事業。1965年成立的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是電影藝術工作者的專業聯合組織。蘇聯從1958年起以舉辦全蘇電影節的形式展映所有製片廠的影片。 蘇聯電影從《戰艦波將金》開始登上國際影壇,30年代以後經常參加戛納、卡洛維伐利、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屢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蘇聯電影在134個國家上映,在世界影壇上享有盛譽。從1959年開始隔年舉行一次莫斯科電影節,放映來自五六十個國家的幾百部影片。80年代,蘇聯每年攝制故事片約150部,電視片約100多部,科普片約1000多部,動畫片約130部。
俄羅斯的電影產業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電影製片廠」、「高爾基兒童與青年中心電影製片廠」、「聯盟木偶電影製片廠」、「中央科學電影製片廠」。在聖彼得堡的有「列寧電影製片廠」、「文獻和科普電影製片廠」、在葉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電影製片廠。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電影業陷入了困境。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的10多年間,俄羅斯電影業發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攝430部電影,而1996年產量僅為26部。近年來影片產量有所回升。進口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占據著俄羅斯的市場。以1995年為例,俄羅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國電影就佔了111部。
近幾年來,俄羅斯大力加強對國產電影的扶植,通過了《電影法》,為發展「民族電影」鋪平了道路。從政府組織機構上也進行了調整:撤銷了主管電影的電影委員會,電影歸文化部管理;政府設專項電影基金;製片廠設備得到更新;電影院逐步改建,採用最新的放映設備;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改為一年一次,並且由政府撥款資助。俄羅斯電影正在逐漸走出困境。
近兩年最新拍攝的《戰爭》、《小狗與流浪兒》、《他妻子的日記》、《布穀鳥》、《情人》、《致艾麗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當代俄羅斯電影的發展水準,反映俄羅斯現代社會和民俗風情。
《西伯利亞理發師》以1885~1905年沙皇俄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凄婉美麗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羅斯各界觀眾的喜愛。該片導演尼.米哈爾科夫拍攝的《太陽灼人》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謝爾蓋.索洛維約夫(1944~)1968年畢業於莫斯科電影學院導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過後一百天》(1973年,獲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救生員》(1979年,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溫柔年華》(2001年)以蘇聯解體前後15年的生活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種種際遇。
近年來,俄羅斯私營電影公司發展迅速,私人資本投資於電影業,完全進行商業化運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羅曼諾夫王朝》(1997年,潘菲羅夫導演)、《小偷》(1997年,巴維爾.朱赫萊導演)、《聾者之國》(1998年,瓦.塔達洛夫斯基導演)、《伏羅希洛夫的槍手》(1999年,斯.加沃羅辛導演)、《寶馬》(2003年,彼.布斯洛夫導演)等。
動作片的數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達尼拉從部隊復員後來到聖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職業殺手,故事在俄美兩國展開,以當代為背景。這是俄羅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動作片模式拍攝的電影。
阿.羅果什金從1995年到2000年這五年中,連續拍了三部以俄羅斯民俗為背景的喜劇片──《民族狩獵的特點》(1995年)、《民族捕魚的特點》(1998年)、《冬日民族狩獵的特徵》(2000年)。
2003年,俄羅斯年輕導演安德烈.茲維亞金采夫的導演處女作《回歸》奪得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回歸》描寫的是一對兄弟如何面對1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突然歸來的故事。這部影片的獲獎對俄羅斯電影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這是40年來俄羅斯電影首次獲此殊榮。此前,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伊萬的童年》和尼.米哈爾科夫的《庫倫》分別於1962年和1991年贏得威尼斯電影節大獎。
近年來,戰爭題材的影片不僅把鏡頭對准50年前的那場大戰,譬如阿.羅果什金的《布穀鳥》(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展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語言不通,最後卻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羅果什金導演)、《戰爭》(2002年,阿.巴蘭巴諾夫導演)以最近的車臣戰爭為背景,直接反映了內戰給人民生活帶來的不幸。
歷史題材的《小牛犢》(2001年,亞.索庫洛夫導演)描述列寧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對列寧的形象進行了全新的詮釋。
故事片《寡頭》(2002年,巴.魯金導演)反映俄羅斯近20年暴富起來的人及其為此付出的高昂代價。
總體而言,近年來隨著經濟情況的改善,俄羅斯電影的數量與質量在不斷提高,電影業正在逐步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