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產木偶片《一隻鞋》:老虎「擬人化」手法,在美術電影中是首秀嗎
國產木偶片《一隻鞋》改編自同名的川劇曲目,而該曲目的故事原型,則取材於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故事《毛大福》。影片全長40分鍾,主要圍繞著一起案件展開。一對老夫婦有一天分別外出行醫,老奶奶被一隻老虎請到家中為母老虎接生。第二天,老奶奶的老伴又被請去為母老虎治療腳傷。作為答謝,老虎送給老爺爺一份禮物。而這份謝禮卻使得老爺爺成為了一起謀殺案的嫌疑人。 關鍵時刻,那對老虎夫婦口銜兇手掉落在犯罪現場的一隻鞋,出庭為老爺爺作證,最終,老爺爺洗清了嫌疑,真正的兇手也被捉拿歸案。
老奶奶因為醉酒的緣故,一開始,誤將這只突然出現的老虎當成了自己的老伴,不但催著老虎去給自己弄碗酸梅湯,伸手摸到虎皮的時候,還嗔怪它“清明都過了,怎麼還穿羊皮襖?”;摸到老虎的鬍子,又抱怨它“早上剛給你梳好了,又是亂糟糟的了”。要是一般的老虎,早就大發雷霆了。可是,這只老虎,不但一點也不生氣,還不停搖擺著它那條大尾巴,咯吱老奶奶,甚至是允許老奶奶順勢靠在自己的背上。它還不時地向老奶奶撒嬌賣萌,活像一隻大貓。
當老虎得知,是因為自己送給老爺爺的“謝禮”,而害得救命恩人遭受不白之冤後,居然主動讓官差給它戴上枷鎖,順從地跟著他們回到衙門。
Ⅱ 一雙鞋子的感人故事,豆瓣評讓人羨慕,這樣純真的伊朗人見過嗎
一部伊朗電影《小鞋子》,看的過程中數次哽咽。貧窮帶來的痛感是那麼真實,一雙小鞋子足以讓兩個小孩子的世界充滿了麻煩。可是他們沒有仇恨這些麻煩,他們依然善良地對待生活,真摯地愛著家人們。這樣的善良,宛若天堂般美好。電影很樸素很純潔,真實令人感動。影片的整體評分也沒讓人失望,在豆瓣就有9.2的高分,看來含金量還是很高的。
整部影片沒有一點刻意、展覽、景觀,老老實實地拍,可就是能抓人,這些小演員演得真好,看完想說很多,但又不知道說什麼,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祝福這些善良的孩子們,他們遠比現在的大人做的好很多。最後那個金魚池的場景甚至帶點禪意,又那麼平凡朴實,讓整個片子頓時通透明澈,怎麼會這么好!也難怪會有那麼高的評分了。
Ⅲ 一部關於兄妹穿一雙鞋的電影 不是中國也不是歐美的
是不是小鞋子 伊朗的 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後,在買馬鈴薯的時候,把小鞋子放在塑料袋裡,藏在了菜攤中。但是卻被收垃圾的人誤拿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當時,片中兄妹兩個人當著父母的面,用一個筆記本「交談」。他們小心翼翼,唯恐秘密被發現。就像阿里說的:「爸爸會打我,也會打你,因為他沒錢給你買新鞋。」就這樣,阿里用一隻新鉛筆換來了妹妹的妥協,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
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妹妹看著別的女孩漂亮的小皮鞋,羨慕而無奈;哥哥每天在妹妹跑回家後,拚命地跑去學校仍然會遲到。如果不是因為他學習成績很好,差點因為遲到被主任開除。這樣的孩子,令人心疼的兩個孩子,當發現穿著那雙小粉鞋的女孩家庭窮苦的時候,放棄了要回鞋子的念頭。他們躲在角落,看著小女孩拉著失明的爸爸,出去奔命;他們善良的目光裡面寫滿了理解。也許妹妹要比阿理更希望找回自己的小鞋子,因為她不喜歡哥哥骯臟的球鞋。當兄妹兩個在庭院洗球鞋的時候,兩個孩子珍惜地捧著球鞋,輕輕地吹走上面潔白的泡沫;慢慢地,泡沫變成了透明的肥皂泡,在陽光下,在小兄妹的歡笑中,飛揚。那在陽光下彩色的肥皂泡,就像他們的童年,動盪而美麗,脆弱而堅強。這段在我眼中,確實是電影最「浪漫」的畫面,整部片子看完,我腦子里迴旋的都是他們的笑容,讓我感覺,上帝正從天堂慈愛地俯視他們,他們是天堂的孩子,純凈而勇敢。
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當阿里坐著父親破舊的自行車,在伊朗城市裡面的高速公路上看風景的時候,我有些震驚。我查資料才發現片子拍攝於1997年,我以為在幾十年前。我沒想到阿理生活的破舊小巷的外面,就是如此發達的城市。當那輛破舊的自行車與呼嘯而過的機動車形成鮮明對比的時候,我突然覺得那對身影那麼單薄而膽怯。在富人區,小阿里用流利的介紹「我們是園丁」解了木訥的爸爸的圍。當他們問了很多別墅以後,終於被一個小男孩和他的爺爺請進了豪華的別墅。站在別墅的花園中,爸爸和阿理目瞪口呆。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國家。阿理在電影中從頭到尾,沒有換過一身衣服;而身邊的小男孩衣著光鮮;爸爸拚命地工作,每天都要加班,媽媽重病;而身邊的別墅主人穿著絲綢睡衣,誇贊自己的樹。在爸爸整理花園的那幾個小時,阿里和別墅小主人快樂地玩耍,他們盪鞦韆,玩蹺蹺板。那段電影中,運用了相當多的慢鏡頭,兩個不過9歲的孩子,在陽光下的花園洋房裡面盡情歡笑,雖然他們的生活天差地別。當最後要離開的時候,阿里把毛絨玩具輕輕放回睡著的小男孩手裡,戀戀不舍地走開。那一刻,我心裡很疼。他們都是孩子,本不該經歷太多的磨難。阿里本應該有無憂無慮的童年,享受上帝的恩寵,但是現實奪走了他的一切,包括一雙破舊的小鞋子。
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比賽開始前,眾多的參賽選手為不同的目的而來。有的孩子身著名牌運動服,穿著合腳的運動鞋;而阿里穿著老師發的運動服,默默看著腳下馬上就要破爛的球鞋。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當無數的閃光燈在眼前閃耀時,阿里第一次抬起低垂的頭,眼睛裡充滿自責的淚水!只因為他得了冠軍,而不是季軍,他失去了他送給妹妹的小鞋子!電影中,阿里經常落淚;這個瘦弱的小男孩,堅強,寬容;而當他此時眼睛晶瑩的時候,我被深深地刺痛了。
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泡在涼水裡的這雙堅強的小腳丫,因為疼痛而失去孩童的稚嫩;魚兒在腳邊輕輕地游,一片紅色的金魚圍繞著阿里的小腳。我看不到他的小臉,也許還有淚水的失望的小臉,但是我知道,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一雙潔白的球鞋和一雙妹妹夢寐以求的紅色小皮鞋……
Ⅳ 泰國同志微電影《never again 》ost《愛情是什麼》天府泰劇
Ⅳ 泰國的一個微電影,兒子問他媽要錢沒要到就離家出走,母親就去找兒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Ⅵ 想問一部超感人的微電影。
片名:時光教會了你什麼
類型:微電影
演員:呂樹廷 岩林
上映時間:2012年
內容提要
《時光之書》同名微電影,講述的是在外工作的小東,由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導致與妻子之間的矛盾,而年邁的父母,更是不經意的被冷落。在影片中,老人不時的拿起兒子小時候的照片,思念和關愛之情不覺油然而生。兩位老人想要去海邊旅遊,那也許是承載他們年輕時記憶的地方,但是又怕打擾子女生活,堅決兩人前行。我們看到了兩位老人在旅途中相互攙扶,或許導演想講述對愛情而言,最珍貴的人就是你現在身邊那個人!
在影片的最後,小東和妻子終於體會到真正的愛情,以及對父母這一代人感情的深刻理解--因為經歷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珍惜。當他們四處尋找,當他們看到父母坐在沙灘生彼此相依偎的時候,他們已然不再有往日的爭吵,當他們微笑的看著彼此,這一刻已經不需要言語和行動來解釋,短短十分鍾從腦海中流過的卻是那些流年裡匯聚而成的感情經歷,影片的主旨因而躍然紙上
Ⅶ 另一隻鞋的觀後感
[觀後感怎麼寫]
要將重點放在一個感字上 不少同學開始寫觀後感,往往將觀的內容寫得很長,總愛把故事情節從頭到尾加以介紹,生怕讀者不知其內容,而發表感的文字卻很少,如一個同學在寫《一個獨生女的故事》觀後感時,先將整個故事從頭到尾講述了一遍,先寫張鳴鳴如何品學兼優,再寫張鳴鳴的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承受不了這一打擊而重病纏身;接著寫張鳴鳴從自己學梳頭開始,怎樣擔負起繁重的家務,接受一個個嚴酷的考驗,然後寫她在社會的幫助下一天天長大,觀後感開頭怎麼寫。最後結尾時才寫到:我要向張鳴鳴學習,不被困難所屈服,從小要學做自己能做的事。針對這樣一篇結構的觀後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認真,記住了影片的情節,但從觀後感的文體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後一句感,雖然這句感的內容貼切,但文章沒抓住感這個重點,寫偏了,好像一篇電影內容簡介。我強調學生應以感為主,從文字上看,感的內容大約占影片主要內容的四、五倍。文中適當引用影片內容,是為感服務的。因此,引用電影內容只要三言兩語,不要具體敘述,更不要什麼細致的描寫。
Ⅷ 有一部電影裡面寫一個很窮的小男孩想要一雙跑鞋的故事是什麼電影
《天堂的孩子》(小鞋子)
小阿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
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 阿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治病花去了本來 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
後來,阿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苦苦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阿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
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阿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
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阿里和妹妹的新鞋子,而此時,阿里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阿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阿里把滿是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散出一陣陣淡紅色,一群魚向他游來,圍繞在他腳邊。這可以看出阿里是多麼想得到一雙鞋啊。
Ⅸ 泰國演員Fluke Pongsatorn Sripinta福多多拍過哪些電影或微電影例如愛不變,
電影
《我的兄弟情人》《深夜的紅酒》《痞客青春》《靈晨3點——鬼三驚2》
電視劇
《LOL積極的生活》《Feel
Goodรู้สึกดีที่มีกัน》
短片
《徒勞的真愛》
微電影
《改變:愛未變》
滿意請採納。
Ⅹ 有一部印度電影講的是鞋子的事叫什麼名字
《小鞋子》小哈里取回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時,不慎把這雙妹妹僅有的鞋子丟失了,為了免除父母的懲罰,他央求妹妹與他達成協議:每天妹妹上學時穿他的鞋子,然後下學後再換給他去上學。於是兄妹僅有的這雙鞋子每天就在兩個人的腳上交換著,能夠找回丟失的鞋子或者再擁有一雙鞋子的渴望在兩個稚嫩的心中與日俱增地堆積著,因為他們既要逃避父母以及遲到可能帶來的懲罰,又要承受換鞋帶來的種種不便,還要躲避對於他人鞋子的羨慕所帶來的折磨。哈里試圖和父親去城裡打工掙錢,父親卻意外受傷,花去了本來答應給妹妹買鞋的錢治病。後來,哈里看到全市長跑比賽的通知時,終於哀求老師批准他參加比賽,因為比賽季軍的獎品中有一雙鞋子。在比賽中,哈里奔跑著,他的眼前晃動著妹妹放學後奔回來與他換鞋以及他換好鞋後奔向學校的腳步,他要取勝,他要獲得那雙鞋子,他在奔跑,在極度疲勞中奔跑,後來他跌倒了,為了勝利,他又不顧一切地爬起跑向終點並在混亂中率先撞線。當人們向小冠軍表示祝賀時,哈里抬起的卻是一雙充滿失望的淚眼。回到家中,妹妹難過地走開了,哈里脫下了自己的鞋子——它已經徹底地磨爛了,哈里把打滿水皰的腳泡在院內的池中,一群魚向他游來。而此時,他的父親正在回家的途中,在他的自行車上,放著買給哈里和妹妹的新鞋子……
這就是伊朗電影《小鞋子》。二十世紀末,伊朗電影以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情結合現代的人文意識而在國際影壇引起注目。可以說,他們的電影是把西方電影意識和自己的民族傳統結合的最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
在很多情況下,這部電影都被當作一部兒童電影來看待,這是一種誤讀。讓一個幼小的心靈去承受一個並不奢侈的渴望的沉重的折磨,這已經不是以童趣為主要特徵的兒童電影所能承受的主題了。但是這種分類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電影極其完美動人。
最感人的是電影里的人文關懷氣息,導演以一種極其溫情的目光關注了一個普通兒童去以一種掙扎的方式實現一個夢想的全過程,這種溫情反映在導演以蹲下來的姿勢在平視一個孩子的眼睛,傾聽他的聲音,所以哈里和妹妹的語言是幼稚的,思維是幼稚的,行為也是幼稚的,但又是最自然真實的,這種自然使他們的夢想呈現出最純凈的色彩,也使他們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當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同哈里一起在渴望那雙鞋子時,有一個念頭會突然闖進你胸膛:我們不都在不同的境況下丟失過不同的「鞋子」嗎?我們這樣渴望過嗎?我們這樣不懈過嗎?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哈里這樣一個在窘迫景況下生存的兒童,導演沒有表現出廉價的同情,而是體現出了尊重,在哈里那雙清澈的大眼睛中,始終有一種倔強的光芒,這種倔強使哈里始終保持著對目標不懈努力的激情,也詮釋著他的許多品質,他對妹妹的關愛,對父母的體貼,對學習的熱愛,對善良的尊重以及自己應有的聰明機智,無不發乎內心,出於自然。這種自然是如此的水到渠成,以至在結尾,導演可以大膽地把失望留給哈里,而把驚喜留給了觀眾。也正是這種結尾,我們才會讓哈里在我們心中燙出了印記,也才能回味出導演對哈里最深處的溫柔撫摩。
這種溫情還表現在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肯定和如詩地贊美上,在哈里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決定這個故事發展的人文背景:他們對自己信仰的虔誠和知足,哈里父母的善良,周圍老師和其他人的寬厚,都使這個故事充滿了溫暖的氣息。即使是哈里兄妹在換鞋過程中的奔跑,導演也選擇了許多充滿本土風情的畫面作為底襯,使你有時產生是在看一部紀錄片的幻覺。這種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和自然的吟唱,才使得電影關於人文主題的表現有了最寬廣而又厚實的舞台。而這對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電影無疑都是一種啟迪。
當然,電影的成功更離不開扮演哈里的小演員的出色表現。他的那雙豐富的大眼睛儼然已經成為伊朗電影的一個經典性標志。
關於這部電影的獲獎情況並不清楚,但這並不影響我把它作為世界一流的電影來看待。至少,它可以伸直腰驕傲地對好萊塢電影說:對於真正的電影來說,那些炫目的特技實在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