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入圍名單
註:因評選模式不同,金爵獎單元為入圍名單,其他2大獎則為提名名單。 (傳媒大獎只評選中國影片,其餘單元則評審國際影片) 獎項作品最佳影片《十二公民》
《重返20歲》
《煎餅俠》 最佳導演徐昂《十二公民》 陳正道《重返20歲》董成鵬《煎餅俠》最佳編劇李玉嬌、徐昂、韓景龍《十二公民》 董成鵬、蘇彪《煎餅俠》林小革、任鵬《重返20歲》最佳男主角何冰《十二公民》 吳京《戰狼》牛犇《海鷗老人》最佳女主角楊子姍《重返20歲》 余男《戰狼》陳喬恩《既然青春留不住》最佳新人導演董成鵬《煎餅俠》 吳京《戰狼》徐昂《十二公民》最佳新人男演員董成鵬《煎餅俠》 鹿晗《重返20歲》劉輝《十二公民》最佳新人女演員李浩菲《少女哪吒》 袁姍姍《煎餅俠》李嘉琪《少女哪吒》最佳女配角陳瑾《少女哪吒》 施予斐《既然青春留不住》李宜娟《重返20歲》最佳男配角韓童生《十二公民》 錢波《十二公民》王德順《重返20歲》電影頻道傳媒大獎組委會推薦獎《十二公民》《煎餅俠》《既然青春留不住》《大聖歸來》《少女哪吒》《海鷗老人》《戰狼》《一路驚喜》《重返20歲》 本表格內容來自 獎項作品提名人製片地區最佳影片《少年巴比倫》-中國《愛的勞工》-印度《0.5毫米》-日本《13》-伊朗《戰狼》-中國最佳導演《少年巴比倫》相國強中國《0.5毫米》安藤桃子日本《東北偏北》張秉堅中國《鐵原紀行》金泰煥韓國《戰狼》吳京中國最佳編劇《不能說的夏天》徐琨華中國台灣《0.5毫米》安藤桃子日本《海邊的希娣》艾迪·卡尤儂印度尼西亞《少女哪吒》李霄峰、王沐、潘彧中國《照見》喬美仁波切中國最佳男演員《13》雅思那·米塔馬斯伊朗《新的開始》禹智賢韓國《不能說的夏天》黃遠中國台灣《河》格日才旦中國《東北偏北》班贊中國最佳女演員《御宅大冒險》佐倉繪麻日本《少女哪吒》李浩菲中國《歸來》張慧雯中國《新的開始》李慧潾韓國《河》央金拉姆中國最佳攝影《愛的勞工》阿迪亞·森谷浦塔印度《13》阿里·塔瑞茲伊朗《海邊的希娣》尤久·保薩德印度尼西亞《御宅大冒險》小林啟一日本《新的開始》朴仁范韓國表格內容來自
B. 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2014年6月22日晚,持續8天的第十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現佳影片場揭曉了金爵獎8個獎項。評委會將最大獎授予了希臘影片《小英格蘭》。該片導演潘多利·佛加瑞和女主角佩內洛普·特西莉卡還分獲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女主角獎。憑借電影《最後執刑人》,泰國演員維他亞·潘斯林加姆獲得最佳男演員獎。入圍的兩部中國影片《勝利》和《五彩神箭》則分別獲得了評委會大獎和最佳攝影獎。
C. 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入圍名單
《越獄》(阿根廷),導演:納喬·加拉西諾
《扭曲的時光》(葡萄牙),導演:阿爾貝托·西賽斯·聖多斯
《逃亡》(義大利),導演:羅倫·西瓦·瓦拉/馬里奧·加羅法洛
《傷不起的女人》(土耳其),導演:奧爾罕·奧古茲
《星期五殺手》(泰國),導演:由拉特·史帕克
《白兔糖》(日本),導演:薩布
《魂者》(印度/孟加拉國),導演:哥泰·高斯
《我眼中的世界》(德國),導演:安迪·羅格哈根
《明日之丈》(日本),導演:曾利文彥
《雙重罪》(德國),導演:史蒂芬·里克
《瑪婭》(阿爾巴尼亞),導演:普魯桐·瓦斯
《曾經的背叛》(俄羅斯),導演:葉甫蓋尼·謝羅夫
《秘密》(美國/阿根廷/西班牙),導演:羅蘭·約菲
《郎在對門唱山歌》(中國),導演:章明
《Hello!樹先生》(中國),導演:韓傑
《肩上蝶》(中國),導演:張之亮 《臍帶》(日本),導演:橋本直樹
《海上旅途》(菲律賓),導演:謝龍·戴克
《夜來臨》(伊朗),導演:卡文·阿里莫哈默迪、奧米德·伯納克
《每日媽媽》(日本),導演:小林聖太郎
《尋找爸爸的時光》(印度),導演:莫漢·拉瓦
《羅氏沉浮錄》(菲律賓),導演:阿爾伯托·馬丁內斯
《太陽總在左邊》(中國),導演:松太加
《到阜陽六百里》(中國),導演:鄧勇星
《奪命心跳》(中國),導演:張琦 《秋之白華》導演:霍建起
《鋼的琴》導演:張猛
《奪命心跳》導演:張琦
《重來》導演:王超
《無底洞》導演:江濤
《消失的村莊》導演:林黎勝
《百年情書》導演:金舸
《郎在對門唱山歌》導演:章明
《Hello!樹先生》導演:韓傑
D. 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官方片單公布,電影從來不是孤城
作者 / 無念
萬眾期待,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終於公布了它的官方片單。
對於一個電影節展活動而言,四歲無疑還處於剛剛萌芽的初期。但雖然年輕,平遙國際電影展卻以其專業性、開放性、成熟度以及出色的選片質量,在國內外迅速積累下扎實的口碑基礎,無論是對電影人、媒體,還是影迷觀眾來說,都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
今年的疫情讓世界范圍內的電影行業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很多國際節展不得不取消和延期。然而賈樟柯導演卻卻早早地公布了平遙的舉辦時間,既是一份美好的期待,也像是和所有人立下了一個約定:當影院的那束光重新亮起時,也是你我重逢之時。
和往年一樣,這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依舊有五個單元,其中「卧虎」和「藏龍」均為競賽單元,分被針對外國影片和中國影片兩個類別。「首映」單元選來了一些已經入圍過其他各大電影節展的優秀作品。「從山西出發」單元一如既往地鼓勵並扶持本土電影和影人的創作;而「回顧」單元選擇了向南斯拉夫時代的塞爾維亞新電影致敬,而且都是修復版,相當厲害。
據官方信息,「卧虎」、「藏龍」、「首映」、「從山西出發」、「回顧」等5個官方單元展映的53部影片里,其中43.4%(23部)為全球首映,88.7%(47部)為亞洲首映,而中國首映率達到了100%。這對於今年這么一個艱難的年份來說,可謂是相當出色的成績。
接下來,就讓我們依次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屆的選片情況吧。
首先是「卧虎」單元的影片,這些影片雖然聽起來相對小眾,但是整體的風格特色都十分明顯,且多為其他國際電影節展次級單元的入選者。這也可以看作是平遙的一種選片策略,努力挖掘一些冷門佳片和國內外的新銳作者,並讓它們被更多人們看到。
這其中,有來自今年柏林新生代單元的《雅爾達》、來自釜山新浪潮單元的《由宇子的天平》、來自聖塞的《古憶屋》、來自翠貝卡的《愛莎》,還有組團來自威尼斯各個單元的多部影片,光是威尼斯日單元就選了五部,還有地平線單元的《里程碑》,以及影評人周單元的《幻覺之書》。
值得一提的是,《里程碑》的導演伊凡·埃爾,他的處女作《索妮》就曾經入圍過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卧虎」單元,並最終獲得了最佳影片,想必這部新片的質量也同樣令人期待。
再來看「藏龍」單元,這是大家最關心的一個單元,也是全部針對華語片的競賽單元。
在這其中,我們看到了一些此前預料到的作品。比如王晶執導,賈樟柯監制的《不止不休》,這部影片在威尼斯首映後獲得了超高的口碑,這也是本片在亞洲的首映。再比如同樣由賈樟柯導演監制的《平靜》,這是女導演宋方暌違八年後的新作,在今年的柏林國際電影節進行了首映。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驚喜面孔。去年從最終片單上消失的《小事兒》今年終於現身,導演寧元元為第六代著名導演張元的女兒,執導本片時年僅21歲。被今年的戛納選入官方推薦的華語片《野馬分鬃》、入選進威尼斯日最佳影片的《媽媽和七天的時間》、入選釜山新浪潮單元的《漢南夏日》,也都驚喜地出現在了片單上。
而像《裂流》、《荒野咖啡館》、《伊比利亞的派對》、《他與羅耶戴爾》等片,這些都是從平遙創投單元走出來的項目,如今又回到了影展上進行放映。由此可見,雖然平遙十分年輕,但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個極為成熟的孵化體系。一些項目從這里出發,再回到這里,電影本身和影展之間形成了一個積極的創作供給循環,並持續不斷地給整個電影行業注入新鮮的動力。
在這些華語片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八月》導演張大磊的新作《藍色列車》。自從《八月》爆冷拿下金馬獎之後,所有人都對張大磊的下一步動向表示出強烈的期待。如今,經過兩年多的籌備、拍攝以及後期,這部影片終於要揭開神秘的面紗了。
看完華語片,我們再來看一下「首映」單元的片單。
在這個單元里,出現了三部今年柏林主競賽的影片,分別為《所有死者》、《逃走的女人》和《我想藏起來》,後兩者分別拿下了今年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值得期待。另外還有深田晃司的電影版《真心的符號》,這也是入圍今年戛納「官方推薦」的影片之一。
除了這些早已有國際A類電影節背書的藝術佳作外,這個單元還選擇了幾部戲劇性較強的類型片,比如韓國電影《清白》是一部注重反轉的懸疑片,俄羅斯電影《衛星》則融合了科幻和恐怖元素、阿根廷的《世紀大劫案》則是一部充滿黑色幽默的犯罪喜劇片。
另外,「首映」單元里還有幾部華語片,分別為《不期而遇的夏天》、《冰下的魚》、《肋骨》和《紙騎兵》。
這其中,《肋骨》是一部關注LGBT人群的現實主義作品,這在大陸的華語片語境里是鮮少被觸及的一個題材。而剩下三部都是全球首映。《不期而遇的夏天》導演易寒的前作《遙望南方的童年》在豆瓣評分高達9.4;《冰下的魚》之前入圍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WIP創投單元;而《紙騎兵》是改編自蘇童的小說《騎兵》和《紙》。這么看來,來頭各個都不小,但最終的成片質量如何,還要拭目以待。
「從山西出發」單元里,有賈樟柯導演執導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這也是本片在中國大陸的首映。而特別展映的部分,還選擇了李霄峰導演的新作《風平浪靜》。本片此前入圍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並已定檔今年的11月6日全國公映。
最後,今年的「回顧」單元對於喜歡看經典影史老片的朋友們來說,也是一場豐盛的光影盛宴。
從1918年成立SHS王國,到1929年南斯拉夫王國的建立,再到上世紀末南聯邦的解體,以及本世紀初黑山的公投獨立,南斯拉夫這個國號在 歷史 上短暫地存在了80餘年的光陰。那部膾炙人口的南斯拉夫電影《橋》,曾令無數人感動震撼。即便你沒有看過,也一定聽過那段熟悉的旋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
這次的修復回顧展,選擇了九部誕生於上世紀60-70年代間誕生於南斯拉夫的作品,其中有戰爭片,有愛情片,也有紀錄片。相信這些經典老電影對於觀眾了解南斯拉夫時期的塞爾維亞 社會 ,會是一個極佳的窗口。
除了以上介紹的五個單元,本屆影展還將展映刁亦男導演去年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導演也將擔任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青年導師,對優秀的電影人提供幫助和支持。
另外,今年的東西方交流榮譽貢獻獎,將頒發給第五代導演的田壯壯,這也是繼去年的張藝謀之後,又一位獲此殊榮的大陸第五代導演。因此,影展也將放映他的《小城之春》。
說了這么多,大家對於本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的展映片單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雖然組委會提醒「一切以開幕當天官方片單為准」,所以仍然不排除到時候仍然有幾部片子臨時消失的情況。但就目前這個片單質量和策展水平,平遙仍然以其專業性和獨立性,超過了國內的很多其他電影節展。僅僅第四年,平遙就能夠收獲一批忠實擁躉,實力有目共睹。
昨天,今年的平遙發布了影展的主題海報——「電影,從來不是孤城。」
的確,在全球范圍內抗「疫」之戰仍未結束的當下,電影的存在顯得更加重要。在沒有電影的日子裡,我們懷念它的存在;而當電影院的門再次打開時,人們涌進黑暗中,去探尋那束光的終點,去體會復雜萬物的深刻 情感 。疫情把人們拆開,經歷困難挫折,電影再將人們重新聚在一起,共同面對未知,迎接挑戰。
燈光暗下,銀幕亮起,讓我們影院見!
E.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歷屆回顧
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之最入圍最多的導演霍建起2002年第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陶紅)、 最佳攝影(孫明)《生活秀》
2005年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趙薇)《情人結》
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石欒)《蕭紅》
2015年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入圍《1980年代的愛情》
四部影片兩個影後、兩個最佳攝影、一個最佳影片,也是截至2015年第18屆以來唯一一位獲得最佳影片的中國內地導演。 獲獎最多的導演 高群書 2008年第1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最佳男主角(馬國偉)《千鈞一發》、
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神探亨特張》,其中馬國偉還是一位非職業演員,其本質工作是警察,他也是迄今(2012年)為止第一位中國籍影帝。 克斯羅·馬素米 2004年第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代價》、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熊》先後兩次獲得最佳影片獎 年紀最小的影後李馨巧2013年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馬來西亞籍小演員憑中國香港影片《激戰》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年僅10歲。同時,該影片男主角張家輝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是第一位中國香港籍影帝,也是目前為止第一次影帝影後出自同一部影片。 同一屆獲獎最多的電影人(3獎)尤里·貝科夫2013年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俄羅斯籍導演憑借《警界黑幕》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成就(原創音樂)三項大獎,在該電影中,他一人身兼導演、編劇、剪輯、電影配樂等多職。 影帝影後多黃蛋影帝篇2015年第18屆最佳男演員獎由鄧超、段奕宏、郭濤三位中國男演員憑借電影《烈日灼心》獲得,評委給出的評語是:他們個個表現優秀,缺一不可式的表現,讓影片完美呈現,讓人刮目相看;此外,該片導演曹保平還獲得最佳導演獎。影後篇2007年第10屆最佳女演員獎由科琳娜·哈弗奇、達格瑪·曼澤爾、科斯騰·布勞克、克莉斯汀·施恩四位德國女演員憑借電影《完美計劃》獲得,同時該片還獲得最佳影片金爵獎,加上同樣身為女性的製片人及導演,本屆電影節完全成了六個女人的天堂。年紀最小的評委黃軒2015年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是85後第一個評委。
F. 上海國際電影節有哪些優秀電影參展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將有500多部中外優秀電影參展,老牌經典單元"一帶一路"、向大師致敬、SIFF經典、官方推薦、地球村等單元,將集中展映眾多中外優秀佳作。《龍日一,你死定了》主創攜劇組成員也受邀出席此次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和「一起拍電影之夜」的盛會。
G. 2011上海國際電影節有哪些中國影片
第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總共有三部中國影片入圍呢,是《郎在對門唱山歌》、《肩上蝶》還有一個什麼電影來著我怎麼忘了,呵呵。
我好期待《郎在對門唱山歌》這部電影啊,這個片子第一次將完全不同於陝北和關中風情的陝南風光,展現了出來。由曾獲首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加拿大國際電影節等多項大獎的著名導演章明擔任導演、編劇。由陝西地區相當有實力的「陝西一路陽光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監制發行的。
電影以安康紫陽為環境背景,以青年男女劉小漾、馮岡、張學鋒等的愛情遭遇為主線,以對於紫陽民歌的弘揚和開掘為輔線,表現了當代青年在人生轉折時期、面對社會和事業、情感與婚姻的艱難選擇。以《郎在對門唱山歌》作為主題音樂貫穿始終,表現了年輕一代對伴隨他們長大的紫陽民歌及其家鄉的熱愛。
因為我是陝南人,所以很期待這部講述家鄉故事的電影,嘿嘿,推薦給你哦,說不定你看完很想來我們這邊旅遊哩~
H. 歷屆上海電影節獲獎名單
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名單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3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 《無言的山丘》(中國台灣)
金爵獎最佳導演: 林權澤《悲歌一曲》(韓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簡·德克萊爾 《達恩斯教授》(比利時)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吳貞孩 《悲歌一曲》(韓國)
評委會特別獎:《 籠民》(中國香港)
第二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5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打破沉默》(瑞士)
金爵獎最佳導演 :埃里克·克勞森《我童年的交響樂》(丹麥)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讓·皮埃爾·馬瑞勒 《自由列車》(法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郭柯宇 《紅櫻桃》(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火屋》(阿根廷) 《美國女兒》(俄羅斯)
第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7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門德爾》(挪威)
金爵獎最佳導演: 菲爾·阿格蘭德《叢林人》(英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米歇爾·比高利《旅伴》(義大利)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潘予《安居》(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安居》(中國) 《門德爾》(挪威)
第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1999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小鎮里的國界線》(土耳其)
銀爵獎最佳影片:《幕後的演員》(挪威)
金爵獎最佳導演: 山田洋次 《新的旅程》(日本)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阿曼德·贊基《笑一笑,你會更動人》(埃及)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艾麗婭 《一代天嬌成吉思汗》(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野女》(奧地利)
金爵獎最佳技術:《仲夏夜之夢》(美國)
評委會特別獎:《懸情瘋人院》(紐西蘭)
第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1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 《反托拉斯行動》(美國)
金爵獎最佳導演: 《反托拉斯行動》(美國)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丹尼爾·奧特沃爾 《下崗風波》(法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彭玉《月圓今宵》(中國)
斯坦尼拉娃·塞林斯卡《富則思變》(波蘭)
金爵獎最佳音樂: 《鳳囚狂沙》(烏茲別克)
金爵獎最佳技術: 《奪標奇緣》(美國)
第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2年)
金爵獎最佳影片:《生活秀》(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 岩井俊二 《豆蔻年華》(日本)
金爵獎最佳導演: 大衛·凱撒 《鯔魚》(澳大利亞)
金爵獎最佳男演員: 科林·法瑞爾《哈特的戰爭》(美國)
金爵獎最佳女演員: 陶紅《 生活秀》(中國)
金爵獎最佳編劇: 朱京中 《童僧》(韓國)
金爵獎最佳攝影: 孫明 《生活秀》(中國)
金爵獎最佳音樂: 小林武史 《豆蔻年華》(日本)
第七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4年)
最佳影片:《代價》(伊朗)
評委會特別獎:《茉莉花開》 (中國)
最佳導演: 李在容 《丑聞 》(韓國)
最佳男演員: 安德魯斯·威爾遜《校園規則》 (瑞典)
最佳女演員: 顧美華 《美麗上海》 (中國)
最佳編劇: 艾撒·伊里 《兄弟》 (芬蘭)
最佳攝影: 馬瑞塔·豪福斯 派卡·歐提拉 《兄弟》 (芬蘭)
彼德·莫克羅辛斯基 《校園規則》 (瑞典)
最佳音樂: 李炳宇 《丑聞》 (韓國)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結伴同行》(日本)
最佳導演: 朱文 《雲的南方(中國)
《我記憶中的女孩》(泰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茉莉花開》(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丑聞》(韓國)
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5年)
最佳影片:《鄉村寫真館 》 (日本)
評委會特別獎:《求求你,表揚我》(中國)
最佳導演: 拉姆爾·哈默里克 《年青的安徒生》 (丹麥)
最佳男演員: 藤龍也 《鄉村寫真館》 (日本)
最佳女演員 :趙薇 《情人結》 (中國)
最佳編劇 :黃欣 一凡《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最佳攝影: 斯徒安·瑞伯《我父親的小屋 》(紐西蘭)
最佳音樂: 鄧右福 《變遷的年代》(越南/法國)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造雨者》 (印尼)
最佳導演: 哈桑·葉塔潘 《有話未講完》(伊朗)
最受歡迎影片:《綠草地》 (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探戈》(阿根廷)
最佳服裝造型:《年輕的安徒生》(丹麥)
探索精神獎:《求求你,表揚我》 (中國)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張藝謀(中國)
成龍(中國)
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6年)
最佳影片:《四分鍾》(德國)
評委會大獎:《天狗》(中國)
最佳導演:法比安娜·戈代《心力交瘁》(法國)
最佳男主角:奧力維耶·古爾梅《心力交瘁》(法國)
最佳女主角:埃爾斯·多特曼斯《愛無專屬》(比利時)
最佳編劇獎:雨果·凡·萊爾《愛無專屬》(比利時)
最佳攝影獎:《土地》(義大利)
最佳音樂獎:《河道女王》(紐西蘭)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獎:《活在驚恐中》(越南)
最佳導演獎:萬瑪才旦《靜靜的嘛呢石》(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光榮的憤怒》(中國)
大學生最喜歡的電影:《光榮的憤怒》(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佳劇情片: 《天狗》 (中國)
最佳視覺效果: 《理發師》(中國)
探索精神獎: 《黑衣女人的香氣》 (法國)
華語電影海外貢獻獎:李安(中國)
傑出藝術成就獎:凱瑟琳·德納芙(法國)
第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2007年)
最佳影片: 《完美計劃》 (德國 )
評委會大獎: 《逃往瘋人院》(瑞典)
特別獎: 《雲水謠》(中國)
最佳導演: 田壯壯《吳清源》(中國 )
最佳男演員: 胡安-約瑟-巴勒斯塔《瘋狂的薩姆埃爾》(西班牙)
最佳女演員: 卡里娜-哈夫、戴格瑪-曼佐、克斯汀-布洛克、克里斯汀-肖恩
《完美計劃》(德國 )
最佳編劇: 謝米-扎林《艾維瓦,我的愛》 (以色列 )
最佳攝影: 王昱《吳清源》(中國 )
最佳音樂: 富田勛 《武士的一分》 (日本 )
亞洲新人獎
最佳影片: 《浮生》中國
最佳導演: 拉姆-拉班尼-比普洛《竹籃打水》 (孟加拉國 )
大學生最喜歡的電影: 《箱子》(中國)
CCTV6傳媒大獎
最受關注男演員:趙文煊(《夜·明》)
最受關注女演員:趙 薇(《夜·上海》
最具票房潛力獎:《夜·上海》
最具潛力新人獎:吳越(《夜·明》)
最具探索精神獎:《革命到底》
最具視聽效果獎:《剃頭匠》
最具流行潛力電影歌曲:「星光伴我心」《老港正傳》
最受關注導演獎:田壯壯《吳清源》
特別獎:靖奎老人《剃頭匠》
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張曼玉 (中國)
傑出藝術成就獎: 謝晉(中國)
張瑞芳(中國)
I. 誰有歷屆上海電影節的參賽影片名單。
第九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名單
《我的父母》(美國)導演:雷蒙·狄費利拉
《清醒》(加拿大)導演:肖恩·加瑞提
《愛無專屬》(比利時)導演:希爾德·凡·米根
《少女的釋懷》(加拿大)導演:尚·波丹
《天狗》(中國)導演:戚健
《咖啡吧》(伊朗)導演:薩姆·穆哈德姆
《尼娜的旅行》(瑞典/波蘭)導演:莉娜·尹赫
《你是我的命運》(韓國)導演:朴鎮杓
《愛在城市》(阿根廷)導演:特睿莎·克斯坦提尼
《土地》(義大利)導演:塞吉奧·魯比尼
《四分鍾》(德國)導演:克里斯·克勞斯
《河道女王》(紐西蘭)導演:文森特·沃德
《夢想商店》(愛沙尼亞/芬蘭)導演:彼得·俄布拉
《靈感的色彩》(阿根廷)導演:諾曼·魯茲和莉莉安娜·羅梅羅
《心力交瘁》(法國)導演:法比安娜·戈代
《黑衣女子的香氣》(法國)導演:布魯諾·波達里德斯
《理發師》(中國)導演:陳逸飛
第八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參賽影片
中文片名 英文片名 製作國家/地區 導演
鄉村寫真館 THE VILLAGE ALBUM 日本 三原光尋
未來海岸 FUTURE BEACH 德國 彼特·利希特費爾德
年輕的安徒生 YOUNG ANDERSEN 丹麥 拉姆爾·哈默里克
求偶二人組 JUST FRIENDS 法國 艾力克·托蘭達/奧利維·那卡什
變遷的年代 A TIME FAR PAST 越南/法國 胡全明
幸福背後 SHADES OF HAPPINESS 芬蘭 格列斯·奧爾森
「探戈」 GARUA 阿根廷 古斯塔沃·科拉多
黑夜中的視線 A SHOT IN THE DARK 葡萄牙/巴西 萊昂內爾·維埃拉
我父親的小屋 IN MY FATHER'S DEN 紐西蘭 布拉德·麥甘
求求你,表揚我 GIMME KUDOS 中華人民共和國 黃建新
大地有眼 THE LAND HAS EYES 美國/斐濟 維爾索尼·赫倫尼科
尋找亞歷山大 LOOKING FOR ALEXANDER 加拿大 弗朗西斯·勒克萊爾
尼亞加拉旅館 NIAGARA MOTEL 加拿大 加里·耶茨
現在和永遠 NOW AND FOREVER 義大利 溫森左·維德施
情人結 A TIME TO LOVE 中華人民共和國 霍建起
失控的雪橇 RUNAWAY SKIDDING 俄羅斯 格奧爾吉·申格利亞
爸爸 THE FATHER 法國 莫希斯·巴代勒密
上海第七屆電影節參賽影片名單
《美麗上海》中國
《兄弟》芬蘭
《校園規則》瑞典
《父親與他的兒子們》法國
《回家》德國
《天堂書屋》日本
《母親》英國
《蛇之戀》日本
《我的父親》義大利
《還俗》泰國
《瑪麗亞的懺悔》克羅埃西亞
《戰爭陰雲》加拿大
《特瑪拉》匈牙利
《代價》伊朗
《丑聞》韓國
《溫森特之迷》德國
還有一部中國影片待定
第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參賽影片名單
1、韓國影片《童僧》
2、美國影片《舞蹈時刻》
3、日本影片《豆蔻年華》
4、英國影片《夏洛特·格蕾》
5、波蘭影片《愛的渴望》
6、瑞典影片《最後期限》
7、保加利亞影片《鼠輩之命》
8、美國影片《哈特的戰爭》
9、芬蘭影片《愛與離別》
10、法國影片《尼羅河情人》
11、中國影片《面對生命》
12、澳大利亞影片《鯔魚》
13、中國影片《生活秀》
14、波蘭影片《加油站》
15、韓國影片《回家路上》
J. 上海國際電影節哪些影片入圍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再別天堂》(瑞士/蒙古)
評委會大獎:《阿拉姜色》(中國)
最佳導演:羅德里戈·巴里魯索、塞巴斯蒂安·巴里魯索《翻譯家》(古巴/加拿大)
最佳男演員:泰伊·謝里丹《星期五的孩子》(美國)
最佳女演員:伊莎貝拉·布萊斯《塔杜薩克女孩》(加拿大)
最佳編劇:扎西達娃/松太加《阿拉姜色》(中國)
最佳攝影:傑夫·比爾曼《星期五的孩子》(美國)
藝術貢獻獎:《食肉動物》(法國 /比利時)
最佳紀錄片:《漫長的季節》(荷蘭)
最佳動畫片:《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