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白匪是指什麼人
「白匪」是指白軍,白匪亦是中共對白崇禧部隊的稱呼。「白匪」或「白軍」是中共於1927年至1937年的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對國民黨軍隊的稱呼。
「白匪」源於俄羅斯(前蘇聯),俄國十月革命後,布爾什維克黨為保衛新政權創建了紅軍,與紅軍對壘的、受列強支持的軍隊中有一支叫做白衛軍,與紅軍相對的被稱為白軍。但中共使用「白軍」或「白匪」的稱呼比較集中於上世紀30年代前期,長征後,特別是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開始合作後就比較少見了。
俄國「白匪」代表人物介紹:
弗蘭格爾,1920年4月,進攻莫斯科的鄧尼金白衛軍慘敗,在蘇俄紅軍猛烈進攻下,面臨著崩潰的邊緣。協約國逼著鄧尼金交出了兵權,交給了弗蘭格爾,妄想在他帶領下白衛軍能夠「起死回生"。弗蘭格爾擔任總司令後,採取了不少補救措施,但並未贏得當地居民信賴。
隨著部隊人力物力資源逐漸耗盡,弗蘭格爾殘忍殺害紅軍戰俘,為了收買軍心允許士兵公開搶劫強奸,弗蘭格爾因此臭名遠揚,被指是最兇殘的「白匪」頭子。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白匪
❷ 聽說這是以為俄羅斯的軍人,有誰知道他的名字和經歷,謝謝
曾為沙俄軍隊准尉,1918年參加蘇俄海軍。畢業於掃雷布雷指揮員訓練班(1919)和海軍學院高級首長進修班(1928)。1917年2月起在「伊賈斯拉夫」號驅逐艦上服役,為海軍准尉。參加過國內戰爭。1918年波羅的海艦隊冰區航行時任「伊賈斯拉夫」號協長。1919年7月起任「青鷹」號護衛艦第一協長,英國魚雷艇和航空兵向泊於喀琅施塔得的艦艇進攻時,該艦參加了反擊作戰。1920年3月任裏海區艦隊掃雷布雷業務長兼「活動」號驅逐艦艦長。在裏海參加了對白衛軍和英國干涉者的作戰。1920年6月調到波羅的海艦隊,任「錨」號掃雷艦艦長,在芬蘭灣執行掃雷任務。1922年11月起任參謀職務,稍後在黑海任驅逐艦艦長,1926年起先後任黑海海軍參謀長助理、作戰部部長、副參謀長。1930—1936年先後任總參作戰部副處長,海軍學院主任教員、波羅的海艦隊參謀長。1933年曾領導特種作業隊,沿白海—波羅的海運河,把艦艇從波羅的海調往白海。1937年1月任波羅的海艦隊參謀長,8月任該艦隊司令。1938年1月起任副海軍人民委員,1939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39年4月—1946年4月任第一副海軍人民委員(1938年6月—1939年8月兼海軍學院院長)。1941年初—1943年任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
衛國戰爭
衛國戰爭一開始,伊薩科夫就留在列寧格勒,在該城保衛戰中,負責協調波羅的海艦隊、拉多加湖和楚德湖區艦隊與陸軍的戰斗行動。1941年10月同黑海艦隊和外高加索方面軍的指揮員一起,准備了刻赤半島登陸戰役。1942年4月起先後任北高加索方向和北高加索方面軍副總司令兼軍事委員會委員,協調黑海艦隊和陸軍的行動,領導塞瓦斯托波爾的供應工作。1942年8月起任外高加索方面軍副司令兼軍事委員會委員。在高加索戰役中參與領導黑海艦隊和裏海區艦隊的作戰活動。1942年10月—1945年,遭轟炸後受重傷,接受截肢手術後,仍然堅持工作,雖然不能沖鋒陷陣,但是他高超的統帥技巧和豐富的經驗,為蘇聯海軍在偉大衛國戰爭期間的作戰,起到了重要作用,1944年5月31日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
二戰後
1946年的一天,斯大林打電話給他,說考慮任命他為海軍參謀長。伊薩科夫回答:「斯大林同志,我得向您報告,我有嚴重缺陷,有一條腿在戰爭中受重傷被截掉。」「這是您認為必須報告的唯一缺陷嗎?」「對。」 「我們原先那位參謀長連頭腦都沒有,還照樣工作。您不過就缺條腿,沒什麼了不起。」斯大林這樣說。就這樣他成了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1947—1950年任海軍副總司令。1950年3月—1956年2月退役,任蘇聯海運部副部長。1955年3月3日被授予蘇聯海軍元帥的軍銜。1956年2月—1958年4月,再度到蘇聯國防部總部機關擔任領導職務。1958年4月起任國防部總監組總監。伊薩科夫為提高海軍戰斗威力、發展戰役戰術學、研究總結衛國戰爭的經驗,貢獻了力量。寫有許多學術著作。由於他對海軍建設功勛卓著,一艘大型反潛艦以他的名字命名。曾當選為蘇聯第一屆最高蘇維埃代表。1951年獲得蘇聯國家獎金。榮獲列寧勛章6枚,紅旗勛章3枚,一級烏沙科夫勛章2枚,一級衛國戰爭勛章和紅星勛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勛章多枚。
著作
著作:《潛艇作戰》,第1卷,列寧格勒1933年版(與亞歷山德羅夫合著);《登陸戰役》,莫斯科—列寧格勒1934年版;《1914年日軍進攻青島戰役》,莫斯科—列寧格勒1941年第3版;《衛國戰爭年代的蘇聯海軍》,莫斯科—列寧格勒1944年版;《航海史》,莫斯科1970年版;《裏海1920年》,莫斯科1973年版。
評論
伊薩科夫比尼古拉·格拉西莫維奇·庫茲涅佐夫年長8歲,資格也老。1918年列寧提議初創蘇聯海軍時他就是首批海軍人員。十月革命後,歷任驅逐艦掃雷艦艦長,黑海艦隊參謀長助理、作戰處長,波羅的海艦隊參謀長等職。1936年後進入蘇聯海軍首腦機關,任副海軍人民委員、第一副海軍人民委員、海軍學院院長。二戰中任海軍總司令部參謀長,成為庫茲涅任夫的得力助手。戰後他又任海軍副總司令,繼續協助庫茲涅佐夫工作。1950年伊薩科夫退出現役,改任海運部副部長一直到1956年,此間他以不在任軍職的身份獲得蘇聯海軍元帥軍銜,這種情況在蘇聯中屬不多見。這顯然是取決於他在衛國戰爭中指揮海軍所創下的功績。1956年後,伊薩科夫重返國防部工作,任國防部總監。1967年去世。伊薩科夫一生獲6枚列寧勛章,多權各種勛章獎章,並有蘇聯科學院通信院士學位,這在蘇聯海軍高層將帥中是唯-一位。他為提高蘇聯海軍戰鬥力,發展戰役戰術學,研究蘇聯海軍在衛國戰爭中的經驗寫有大量學術著作。
❸ 蘇聯國內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1917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崩潰,新的俄羅斯共和國成立,但不久後即遭遇布爾什維克發動暴力武裝政變,推翻民選的立憲會議,並在十月革命之後,於俄國境內成立了蘇維埃政府,而期間內並未有任何一方國家對蘇維埃政權表示認可。1918年3月6日,布爾什維克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宣布退出一戰並和德意志帝國停戰。此舉激怒了國內和國外各種反對布爾什維克的民族主義者們,俄羅斯因此條約而喪失了大片國土。溫斯頓·丘吉爾就曾經說過必須把布爾什維克「扼殺在搖籃里」。俄國社會革命黨領導人將布爾什維克政府視為德意志帝國的代理政權,他們考慮和自由主義黨派憲政民主黨聯合,然而最終發生分歧。
1918年初,日本和英國的軍艦就開進了海參崴港,3月,英法美三國軍隊佔領摩爾曼斯克,後又佔領了阿爾漢格爾斯克,成立了白衛軍的「俄國北方政府」,英軍還從伊朗侵入士爾克斯坦和外高加索。5月,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發動叛亂,由於大批白衛軍的加入,叛軍增至6萬名裝備精良的士兵和軍官,他們佔領了西伯利亞廣大地區及伏爾加河流域和烏拉爾山脈的西部地區,成立了反革命政權。在北高加索和科爾尼洛夫,鄧尼金和阿列克謝也夫等沙皇軍官組成了「志願軍」,宣布討伐蘇維埃政權。德國也違背《布列斯特和約》,進兵烏克蘭,哥薩克軍首領克拉斯諾夫在德國支持下,糾集大量兵力進攻察里津和沃羅涅什。國內外的敵人佔領了蘇維埃國家3/4的土地,包圍了它的中心地帶。
但危急的形勢並沒有嚇倒蘇俄人民,紅軍自1918年初建立起,迅速擴大,到當年10月已經發展到80萬人,在東、南、北各條戰線的寬闊正面頑強阻擋著敵人的進攻。
1918年夏,捷克軍團和薩馬拉政府的軍隊佔領了辛比爾斯克和喀山以後,繼續向莫斯科推進。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分析這一形勢後,確認東方戰線是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線,並動員五分之一的黨員奔赴前線。在短短的兩個月里,東線成立了五個軍。10月初,東線司令加米涅夫率領紅軍解放了喀山和薩馬拉,把敵人趕到烏拉爾地區。烏法的五人執政內閣見形勢不妙,逃往西伯利亞。在南方,斯大林領導紅軍於8月和10月兩次打退克拉斯諾夫對察里津(1925年改名為斯大林格勒,1961年後稱伏爾加格勒)的進攻。
到1920年底,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基本上結束了,只有遠東地區仍被日本干涉軍和白衛軍佔領。蘇俄為了避免同日本發生直接武裝沖突,決定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建一緩沖國家。1920年4月,遠東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它不是工農蘇維埃國家,而是勞動人民的民主共和國。它接受俄共(布)中央遠東局的領導。遠東共和國成立後,把紅軍和游擊隊改組為人民革命軍。1922年2月,布留赫爾率軍攻克伯力,肅清濱海省的白軍。10月25日,人民革命軍開進海參崴,把最後一支外國干涉軍趕出國境。1922年11月,遠東共和國並入俄羅斯聯邦共和國。
具體可見網路
❹ 白衛軍怎麼樣
很長的一部電影,但是卻越看越起勁...看到最後心裡堵的難受...很贊!是俄羅斯真實社會的寫照!
❺ 鄧尼金的結局是什麼
繼高爾察克之後,鄧尼金成為反蘇維埃的白衛軍首領,他是協約國第二次武裝干涉蘇俄的急先鋒。
十月革命後,鄧尼金與科爾尼洛夫等人在北高加索組織「志願軍」,1918年4月出任「志願軍」司令。同年秋,他在協約國扶植下任南俄武裝力量總司令,在其盤踞的地區建立地主資產階級軍事獨裁統治。
1919年,當高爾察克向蘇維埃政權發動進攻時,鄧尼金也同時呼應。高爾察克失敗後,協約國給鄧尼金大量的人力物力援助,幫他訓練了15萬軍隊。1919年6月,鄧尼金兵分三路佔領塞瓦斯托波爾和察里津。7月3日,鄧尼金發布進攻莫斯科的命令, 10月中旬佔領圖拉,離莫斯科只有200多公里。
布爾什維克中央於7月9日了發布列寧起草的公開信《大家都去與鄧尼金作斗爭!》,組織了20多萬名工農分子入黨並奔赴前線。10月11日,蘇俄紅軍集中優勢兵力轉入全線反攻。1920年,鄧尼金率殘部逃往克里米亞,然後流亡國外。
1920年4月5日,鄧尼金攜家人來到英國,8月來到比利時,開始編寫五卷本著作《俄國內亂史》。1926年,鄧尼金定居法國繼續從事寫作。1936年,他主辦一份名為《志願軍》的報紙,被視為世界各地200萬白俄流亡者的精神領袖。
當時正值希特勒上台,鄧尼金多次發表演說和文章,譴責希特勒的罪惡行徑,稱其為「俄國最險惡的敵人」。他除了號召旅居歐洲的白俄為遭受苦難的西班牙平民募捐外,還默許蘇聯(1922年蘇俄改稱蘇聯)情報部門秘密組織在法國生活無著的白俄參加國際縱隊,到西班牙與法西斯作戰。
1939年9月1日,二戰全面爆發,鄧尼金開始撰寫《俄國軍官之路》,該書被認為是《俄國內戰史》的續集。1940年6月22日,法國維希政府向納粹德國投降,鄧尼金再次開始流亡生活,並在法國小城布爾歇完成了《俄國軍官之路》。
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偷襲蘇聯,衛國戰爭爆發。鄧尼金以個人名義呼籲全球的俄羅斯人團結起來,為民族而戰。為此,蘇聯在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歷史教科書中開始改變對鄧尼金的看法,出現了「愛國將領」的字眼。
但這並不意味著鄧尼金改變了敵視蘇維埃政權的態度。1945年二戰結束後,他多次致信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呼籲他停止向蘇聯移交前俄國軍官,停止與蘇聯政府的合作。此後,他移居美國,1947年8月7日病逝。
2005年10月,鄧尼金以愛國將領的身份被重新安葬在莫斯科,俄政府還為此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此舉被認為是俄羅斯全國和解的一部分。
❻ 蘇聯紅軍與白匪爭奪的白匪指什麼
白匪指保皇派。
或稱「白軍」。1918-1920年蘇俄國內戰爭時期的一隻武裝力量。以忠於沙皇的反動軍官為骨幹,並得到外國支持。最後被紅軍消滅。
歷史學家普遍認為白軍沒有一個統一組織,是一系列與紅軍相對立的軍事組織的統稱,主要由支持沙皇的保皇黨、軍國主義者、自由民主分子和溫和社會主義者組成。在十月革命爆發後,白軍聚集各方面力量,試圖打垮剛剛建立的蘇維埃政權,但歸於失敗。
❼ 無畏上將高爾察克,是一部俄羅斯的電影,票房很高,不知道好不好看
對歷史的描述還是比較真實的,演員演得也不錯,可以看看.
❽ 俄羅斯哪些經典小說被拍成電影,語言較通俗自由的影片又有哪些
歐根.奧涅金——(美國導演ANTONE FUQUA根據俄國作家普希金的同名長詩改編)
游吟詩人——(喬治亞/亞美尼亞導演帕拉傑諾夫根據俄國作家萊蒙托夫的故事改編)
紳士之家——(貴族之家)(俄國導演康恰洛夫斯基根據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改編)
戰爭與和平——(美國導演KING VIDOR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改編)
戰爭與和平——(俄國導演邦達爾丘克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同名小說改編)
安娜.卡列尼娜——(英國導演Bernard Rose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改編)
安娜.卡列尼娜——(英國導演David Blair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改編)
安娜.卡列尼娜——(美國導演Clarence Brown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同名小說改編)
金錢——(法國導演布萊松根據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小說《假鈔》改編)
白夜——(義大利導演維斯康蒂根據俄國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改編)
白痴——(日本導演黑澤明根據俄國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改編)
罪與罰——(美國導演Joseph Sargent根據俄國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說改編)
公共女人——(波蘭導演勞祖斯基根據俄國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說《群魔》改編)
西伯利亞的麥克白夫人——(波蘭導演瓦依達根據俄國作家列斯科夫的小說《姆岑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改編)
末完成的機械曲——(俄國導演米哈爾科夫根據俄國作家契訶夫未完成小說《沒有父親》改編)
黑眼睛——(俄國導演米哈爾科夫根據俄國作家契訶夫小說《帶叭兒狗的女人》改編)
櫻桃園——(希臘導演卡柯尼斯根據俄國作家契訶夫的同名戲劇改編)
萬尼亞在42街口——(法國導演路易?馬勒根據俄國作家契訶夫的戲劇《萬尼亞舅舅》改編)
我的童年——(蘇聯導演米?頓斯闊依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戲劇改編)
在人間——(蘇聯導演米?頓斯闊依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戲劇改編)
我的大學——(蘇聯導演米?頓斯闊依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戲劇改編)
底下層——(法國導演雷諾阿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戲劇改編)
底下層——(日本導演黑澤明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戲劇改編)
母親——(俄蘇導演普多夫金根據俄國作家高爾基的同名小說改編)
白衛軍/任務——(蘇俄導演Aleksandr Alov,Vladimir Naumov根據俄蘇作家布爾科夫的《白衛軍》改編)
盧金的防守——(荷蘭電影導演格瑞斯根據俄國作家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改編)
洛麗塔——(美國導演庫布里克根據俄國作家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改編)
洛麗塔——(美國導演Adrian Lyne根據俄國作家納博科夫的同名小說改編)
靜靜的頓河——(俄國導演Sergei Gerasimov根據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同名小說改編)
一個人的遭遇——(俄國導演邦達爾丘克根據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同名小說改編)
他們為祖國而戰——(俄國導演邦達爾丘克根據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同名小說改編)
第四十一——(蘇聯導演丘赫萊依根據蘇聯作家鮑?拉甫列涅夫的同名小說改編)
日瓦戈醫生——(英國導演大衛?里恩根據俄國作家帕斯特爾納克同名小說改編)
新版日瓦戈醫生——(義大利導演Giacomo Campiotti根據俄國作家帕斯特爾納克的小說《日瓦戈醫生》改編)
德爾蘇.烏扎拉——(日本導演黑澤明根據俄國作家阿爾謝尼耶夫同名小說改編)
❾ 布爾加科夫是誰
布爾加科夫(1891~1940) Михаил Афанасьевич Булгаков 俄羅斯作家。1891年5月14日生於基輔一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神學院副教授。1940年3月10日卒於莫斯科。 作者的一生命途多舛 1909年至1916年期間就讀於基輔大學醫學系,畢業後還沒拿到證書,便作為紅十字志願者奔赴西南前線,很快又從前線被派往了斯科爾斯克鄉村醫院(位於斯摩棱斯克省),成為一名醫生。這一時期的生活反映在作家後來的《少年醫生札記》一書中。 1919年,布爾加科夫回到基輔一年後,被征入鄧尼金的志願軍任醫生,開始在北高加索報紙上發表作品,1920年徹底棄醫從文。 1921年,作者「身無分文的來到了莫斯科並想留下來」(自傳中所寫)。在莫斯科,作者為許多的報紙撰稿,固定的服務單位是鐵路工人的報紙《汽笛報》,在《汽笛報》報社,他解釋了許多有威望的人。1922年至1923年間,布爾加科夫有許多小品文、特寫和短篇小說不斷見報,還發表了中篇自傳體小說《袖口上的筆記》的片斷。 1923年至1925年間短篇小說集《魔鬼》、《不祥的蛋》和《狗心》(1987年才在蘇聯發表),諷刺現實中的反常現象,引起文壇注意。1925年,《俄羅斯》雜志刊載了長篇小說《白衛軍》的前幾章,後來雜志停辦,使讀者沒能看到小說的結尾。1927年至1929年才得以見到《白衛軍》的全貌,在蘇聯出版則是1966年的事了。 1926年,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了根據布爾加科夫的長篇小說《白衛軍》改變的話劇《土爾賓一家的日子》,該劇時而被禁演,時而又開禁。劇作者被扣上了一項十惡不赦的罪名。此後作者創作、改編的許多劇本都被禁止上演。 1930年3月28日,絕望重的布爾加科夫致函蘇聯政府提到,輿論界關於其創作的301條評論中,「贊揚的有3篇,仇恨漫罵的有298篇。」兩天後他有致信斯大林說,「在蘇聯我成了俄羅斯文藝曠野上唯一一匹文學惡狼。有人勸我將皮毛染一下,這是一個愚蠢的建議。狼無論是染了顏色還是剪了毛,都絕對不會成為一隻捲毛狗」。 創作上被迫沉默,令作家難以忍受,但是他仍筆耕不輟,潛心於他最優秀的長篇小說《大師與瑪格麗特》的創作。這部小說幾乎是從1928年開始,一直持續到1940年2月,到作家逝世前一個月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