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國外電影角色刻畫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外電影角色刻畫

發布時間: 2022-08-04 17:56:48

❶ 想問一些外國電影中出名的,酷的反派角色

樓上說的《疤面煞星》確實是不可復制的經典,但那是從正面角度去刻畫一個反面人物,給觀眾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錯位,反而會同情主角,恨不起來。
要說經典反派角色,我覺得《變臉》中的約翰特拉華達飾演的角色亦堪稱經典,壞到家了而且聰明絕頂。還有《這個殺手不太冷》里的壞警察,《老無所依》里的殺手安東尼,都是變態的鎮定冷酷。
說到這些成功的角色,其實還是不能不提他們的扮演者,正是這些優秀的演員准確把握了劇本角色的定位,賦予了這些角色鮮活的生命力與表現力。怎麼能光談角色而不提演員呢?

❷ 求一些刻畫人物性格,凸顯人性特點突出的情感電影。

英國病人很好,真的,對於人性的刻畫真的很棒
開心鬼上身 韓國的 也很不錯
你丫閉嘴
海上鋼琴師
大話王
小武 雖然被內地禁了 其實拍的是蠻透徹心靈的
落葉歸根
很多很多的電影 細細品味都很不錯的

❸ 好看的國外電影

安德的游戲
暮光之城

❹ 如何分析電影中的人物刻畫

不用將三部影片內容放進一篇文章 影片刻畫人物一般都是通過一些動作特徵 語言特徵 以及一些體現人物性格的事情 得以完備角色整個人格 所以你分別整理一下這些刻畫人物的方法 有什麼共同點?最後再說一下你影片使用這些方法的看法 你又從中得到了一些什麼思考就可以了

❺ 電影中的人物刻畫方法技巧語言工具

你這是在問什麼啊?問題我都看不懂!自己讀讀看通不通!汗都讀出來!
將電影攝影機的鏡頭,當做電影中某一角色的眼睛,去觀看(攝制)其他人物、事物活動的情景,即為主觀鏡頭。主觀鏡頭是代表劇中人物視線的拍攝角度,攝像角度就是觀眾的視點,如果有意從劇中人物的視線角度拍攝,意味著讓觀眾從劇中人物的視線看發生的事情。和客觀角度相比,主觀角度著重表現主體人物的視覺心理,往往出現不尋常的視覺印象。
在這里主觀鏡頭就成了一雙可以隨處「旅行」的眼睛,用以代替劇中人物的主觀視野和感受,在此主要看看這雙「眼睛」是如何刻畫人物心理(眼鏡會說話)和製造懸念氛圍(眼鏡會騙人)的!

主觀鏡頭的運用讓觀眾身臨其境地參與到劇中人的活動場景,感同身受的獲取電影人物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從而設身處地的為其著想,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劇情發展。
隨便復制下!

❻ 好萊塢電影是如何刻畫「戰斗民族」形象的

我看過的覺得非常好的外國經典電影《朗讀者》《公眾之敵》《決戰猶馬鎮》《朱諾》《教父》《飛越瘋人院》《洛奇》《獵鹿人》《走出非洲》《雨人》《沉默的羔羊》《殺無赦》《辛德勒的名單》《阿甘正傳》《勇敢的心》《泰坦尼克號》《無間道風雲》《夢幻女郎》《百萬寶貝》《費城故事》《假如愛有天意》《七宗罪》《加勒比海盜》《這個殺手不太冷》《肖申克的救贖》《現代啟示錄》《斷背山》《廊橋遺夢》《理發師陶德》《太陽淚》《木乃伊》《燃情歲月》《卡薩諾瓦》《瑪歌皇後》《紅與黑》《末路狂花》《珍珠港》《風語者》《碟海計中計》《極限特工》《王者之心》《征服者》《斯巴達三百勇士》《十一羅漢》《搏擊俱樂部》《拳壇暗影》《世貿中心》《海嘯之後》《完美風暴》《霧都孤兒》《義海雄風》《贖罪》《哈特之戰》

❼ 英語影片中人物的刻畫方法

希斯菲爾德《電影劇本創作方法》,不太好買、

你的提問太模糊了,什麼叫英語影片?

如果是好萊塢的話,假設以90分鍾電影為例,0-30是鋪墊,30分鍾出情節點,30-60是對抗,60分鍾出高潮,90分鍾結束。

電影是以劇本為基礎,劇本就是文學。
戲劇的重要之處就是戲劇沖突,怎麼設置情節沖突,塑造什麼樣的人物性格是通過他的行為反應出來的。

希望有點幫助。

❽ 怎樣刻畫電影人物

一、人物性格的發現與構成

性格的刻畫,貴在獨具慧眼的發現,貴在透過「這一個」揭示出時代、社會、人生脈搏的跳動,給人以某種思想的啟迪。電影劇作所不同於其他敘事性文學作品的地方僅僅在於,它是用電影訴諸視聽的特殊藝術手段來塑造性格的。

二、個性化與典型性的和諧一致

從「人學」的角度來探討,藝術中性格的美,主要在於它反映現實矛盾的無限多樣性和對於「人的本質」的獨特發現。電影劇作中性格刻畫的藝術意義集中體現為,它既不是從屬於情節的「木偶」,也不是「按圖索驥」的主題符號,而是對於活生生的現實關系、現實矛盾的形象再現。

❾ Benedict Cumberbatch 對《星際迷航:暗黑無界》反派角色 Khan 刻畫得如何在影史壞人榜中能否排得上號

關於 Benedict Cumberbatch 對《星際迷航:暗黑無界》反派角色 Khan 刻畫得如何的問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因為一個反派的刻畫很難做到飽滿。但是,放在影視來看,這樣的刻畫顯然與一寫經典角色存在差距


首先,對於一個角色,不管是正面角色,還是反面角色,一個優秀的角色,首先應該是飽滿的,我們不能因為他是正面角色而對他的描寫全都是積極地,向上的,沒有一點缺點,不做一點壞事,也不因為他是一個反面角色而只寫他的壞處,不寫為什麼會變壞,變壞以後心裡有沒有糾結,有沒有惶恐,有沒有掙扎。


所以,作為一個反派,一個成功的反派,你自己本身不能弱,一旦你本身弱了,就算電影里的額主角想去打到你,觀眾恐怕也不會買單。畢竟強強對抗才有看點。

❿ 《死亡詩社》電影中的典型人物分析

1、查理則是天生的自由者的化身。

查理從出場到最後都貫徹著代表自我的思想之風。他心中藏著自由,只是等待時機將它釋放。在影片中,他經常做些離經叛道的事情,他抽點小煙,一副玩世不恭的樣子,在校方威脅他簽字誣陷基廷時,他拒絕簽字,然後被開除了。

2、陶德則是保守的自由渴望者。

他天生敏感,內心保守,開始就背負著哥哥是上屆畢業生最優秀學生的巨大壓力。陶德其實是影片中反差最大的人,最開始的他由於自卑敏感的心態,拒絕參與集體活動,可是受尼爾和基廷老師的影響,他漸漸改變。

3、尼爾是熱烈的浪漫主義者。

他內心清楚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他說自從他有記憶起就想要做表演。尼爾非常出眾,他的成績名列前茅,他始終是班級里最有力量的那個人,領導著大家去打破傳統的思想禁錮,帶領大家建立死亡詩社,幫助陶德釋放自己,尋找自己心底真正的聲音。

影片評價

影片9分40秒的開場,由103個鏡頭組成,其中80%為特寫或近景鏡頭。通過典禮中反復出現的人物動作和表情,為觀眾營造出學校所特有的嚴肅呆板的氣氛。典禮結束,人物開始走動,鏡頭也不再像之前一樣固定。

通過人物和鏡頭的綜合運動,劇情發展到宿舍內部階段,鏡頭語言已經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精闢的對話,劇作的功力得以展現。整部電影充滿張力詩意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