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對國際電影節有什麼了解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對國際電影節有什麼了解

發布時間: 2022-08-04 03:49:55

⑴ 北京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北京國際電影節(Beiji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前身為北京國際電影季,創辦於2011年,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具有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開放性和高端化、市場化的大型電影主題活動,旨在融匯國內國際電影資源,搭建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將成為北京市建設世界城市的重點文化活動,打造東方影視之都的核心活動。2012年2月,北京國際電影季更名為北京國際電影節,每年舉辦一屆並設立評獎單元,但由於准備不夠充分直到2013年才進行獎項評選,自此,主競賽單元天壇獎正式設立。

⑵ 能介紹一下電影節嗎

80年代中期,一批上海電影藝術家張駿祥、徐桑楚、謝晉、白楊、秦怡、吳貽弓等,本著對電影的畢生熱愛以及發展中國電影的使命感,提出了舉辦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設想。199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國家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向國務院提出申請,同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批復同意。

第一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經過組委會的努力,電影節得到了國際製片人協會的考察通過,成為中國惟一的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根據國際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電影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國際電影學術研討會。

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的。上海國際電影節的主會場,上海影城的紅地毯上已經留下了許多國際知名電影人的足跡,這其中有奧立佛·斯通、大島渚、索菲亞·羅蘭、艾倫帕克、蘇菲·瑪索和徐克等,他們都曾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評委和貴賓。

到2002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成功舉辦了6屆,每屆電影節吸引著幾百部國內外影片前來參展、參賽,中國影片則因為這得天獨厚的機遇而水漲船高、頻頻得獎。前後有近萬名中外賓客抵達上海,一些國際級巨星的到來使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杯熠熠生輝,它已經成為上海及周邊地區影迷們的重要節日,創辦至今,已經有130多萬人次融入到對電影的朝聖之旅中,現在,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目前共有11個,它們是———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於每年的2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熊獎」;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於每年的5月10日至21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棕櫚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於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水晶球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於每年的7月16日至2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聖.喬治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於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美洲大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於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3年,於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9年,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於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從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

另外 聖丹斯電影節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獨立製片電影節。一年一度的聖丹斯電影節每年1月18日-28日在美國猶他州的帕克城舉行,為期11天。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⑶ 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北京國際電影節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北京國際影視交流促進中心承辦的大型電影活動,自2011年創辦。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為活動主旨,定位於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和高端化、市場化,是促進中國電影事業、產業發展,增進中外電影交流、交易、合作,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創辦以來,北京國際電影節累計吸引萬余名嘉賓、百萬人次群眾參與其中。北京展映活動共放映影片近800部,放映場次達1600場;共舉辦11場主題論壇,邀請到馬克·穆勒、詹姆斯·卡梅隆、呂克·貝松、吳宇森、陳可辛、基努·里維斯、韓三平、保羅·哈尼曼等眾多知名電影人作為主講嘉賓,分享經驗;電影市場累計吸引了約1800家電影公司和機構的近7000名業內人士,總計167.98億元的市場簽約額創下中國電影節展交易額紀錄,已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電影交易市場,超過了亞洲僅有的三個國際A類電影節東京、印度和上海,交易額緊追世界最大歐洲的戛納電影節電影交易市場。 ;近300家國內外媒體的2000餘名記者對北京國際電影節進行了深度報道。
活動的宗旨為「融匯中國國內與國際電影資源,搭建展示交流與交易平台」。 2013年3月21日,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京發布了主競賽單元「天壇獎」獎杯、第三屆電影節海報,並為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26家指定展映影院舉行授牌儀式。
「天壇獎」獎杯正式發布
製作歷時5個月,創意設計60多款方案
天壇獎獎杯的設計思想,源於天壇獎「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核心價值理念,它集中
體現了北京國際電影節「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的主旨,體現了「天壇獎」的評獎定位和目標,充分表達了北京電影和中國電影與全球電影交流與對話、互利共贏、共同促進世界電影和諧發展的美好理想。
獎杯的創意、設計與製作過程歷時5個多月,共創意設計60多款方案,經過了十幾輪篩選修改,先後得到國內10多位著名的設計、雕塑、工藝等方面的專家幫助和指導,經過反復研討論證,以及對獎杯造型精雕細琢製造出這個獎杯成品。獎杯整體高度為45厘米,其中基座高9厘米,杯身高36厘米,都是「9」的倍數,喻指天壇獎的至高榮譽。「9」諧音「天長地久」也是人們崇尚吉祥之涵義。 2013年4月舉辦, 從本屆開始設立了主競賽單元「天壇獎」,它將成為北京電影節的常設主體活動,每年一屆,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共10個獎項。
這屆共收到了56個國家、地區的531部影片報名參賽,有15部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角逐「天壇獎」十個獎項。 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交易在中華世紀壇舉辦。據統計,本屆電影節市場活動實現簽約項目32個,簽約總額逾105億元,比上屆增長20%,洽商金額再創新高。
在本屆電影節上,來自法國、韓國、捷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電影機構和展商共舉辦了13場推介活動,圍繞後期特效及技術和電影外景地拍攝進行宣傳推介。32個簽約項目涵蓋電影產業鏈各個環節,其中投資製作38.03億元,影視院線、影視基地、文化地產建設項目34億元,影視素材庫等項目10.17億元,電影基金項目累計簽約額23億元。
據悉,本屆電影節電影市場的參展展商數量達248家,同比增長20%。其中國際展商125家,數量首次超過國內展商。主辦方首次提出「電影要素」的概念,在關注版權交易的同時,將展示交易主體延展到電影策劃、製作、發行、院線、宣傳等電影全產業鏈 。 2015年3月16日上午,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上,組委會公布了本屆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會評委名單、介紹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籌備情況、特色亮點、「北京展映」單元的進展情況以及嘉年華活動概況,同時公布了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海報。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定於2015年4月16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開、閉幕式將移師懷柔雁棲湖景區。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整體活動包括主競賽單元「天壇獎」評獎、開幕式、北京展映、北京策劃·主題論壇、電影市場、電影嘉年華、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七大主體活動。 2016年4月19日至4月21日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辦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2016年4月16日18:00,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在北京懷柔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式。
《夢想合夥人》、《紐約紐約》、《長江圖》、《快手槍手快槍手》、《我的戰爭》、《誰的青春不迷茫》、《冒牌卧底》、《我們的十年》、《東北往事之破馬張飛》、《紐約人在北京》 、等劇組主創亮相開幕式紅毯,全程直播。

⑷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每年6月,為期9天的電影節如約而至,已經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創辦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已經吸引了150多萬中國觀眾,總計吸引近萬名中外影人造訪上海。
電影交易市場,不斷發揮吸引世界各地買家、投資人聚焦、合作中國電影的集聚功能。電影項目市場的中國電影項目創投成為華語電影力量的一次集結,自覺將項目置身於國際電影產業的競爭格局中,講述海內外觀眾看得懂、聽得懂的故事。電影論壇也已成為產業風向標,自覺對焦中國電影,會聚世界業界精英,務虛與務實並重,頭腦風暴與方法引領並舉,已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專業服務的品牌旗幟。國際影展是亞洲規模最大、也是最多元的電影展映活動,每年都會集中展映數百部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優秀影片,成為最受大眾熱捧的觀影嘉年華。 宗旨是呈現並鼓勵多元藝術創作,創辦以來在專業架構及服務、社會影響力等方面迅速提升,被譽為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國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開幕紅毯不僅集聚世界各國著名電影人,同時完整呈現華語影壇的最新風貌,成為展示年度華語電影力量的最佳窗口,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把參加上海電影節作為重要的影片推廣機會。
金爵獎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核心,是電影節賦予優秀電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榮譽。
亞洲新人獎則推動亞洲原創力與生產力的結合,同時向世界推薦亞洲電影產業新生力量,關注中國乃至亞洲電影的未來。

⑸ 國際電影節有哪些新特點

電影節設立的最初目的,在於評選優秀的電影作品,獎勵優秀的電影人,促進國際電影文化交流。隨著時代的變化,電影節之間的競爭開始變得激烈,單純的電影評獎已經不能支撐電影節本身的發展。

國際電影節近年發展還有另一大特點,那就是越來越注重電影節的運營。電影節從本質上講是會展活動,隨著電影節發展的成熟,作為經濟組織的電影節也越來越重視戰略運營,更重視專業服務。比如戛納電影節每年會在上一屆電影節閉幕當天就開始下一屆的運營,了解參展商的需求,組委會還建立了戛納村,方便參展商進行發布、交易、簽約。多倫多電影節以電影為核心開發旅遊項目,遊客可以參觀古堡、釀酒廠等電影拍攝地,效益可觀。而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定位是亞洲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2018年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交易總金額達260億元。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⑹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介紹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是創辦了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1946年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其最高獎是「棕櫚獎」。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

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從1951年開始戛納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的「金鴨獎」在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

⑺ 北京國際電影節8月舉辦,這樣的活動有什麼存在意義

作為一個日漸盛譽的國際電影節,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每年都有N國內外優秀作品或尚未上映的電影提前在這樣的活動中上映。對於觀眾來說,他們可以提前享受到這樣的好處,也有利於口碑的積累。對於演員、導演甚至劇組來說,可以獲得「天壇獎」這是對他們付出的最大肯定,當然也是很好的激勵!舉辦國際電影節,有利於促進國內電影審查的進一步開放或電影分級的形成。

在這個電影節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也是一個文化盛會。向外國電影人推薦我國電影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通過電影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藝術作品是了解和打開世界的窗口。我認為這很有意義。當然,電影節是促進電影藝術發展的活動,需要創作更多高質量的電影。

⑻ 什麼是國際電影節

國際電影節是展覽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的盛會,它的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藝術的發展。其通常都設立有一個國際評選委員會,對正式的參展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接、服裝、美工和特技等)授予獎品和獎狀等。但也有隻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展覽。

⑼ 8月6日國際電影節的來歷是怎樣的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 1932年8月6日,貝尼托. 墨索里尼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創辦,它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通常都設立一個國際評選委員會,對正式參展的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接、服裝、美工、特技等)授予獎品或獎狀等。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設立的最佳導演獎——金獅獎 早期類似的國際電影節還有1935年的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國際電影節日漸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有1946年法國創辦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和捷克斯洛伐克創辦的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另外,在40年代先後創辦的還有義大利的聖萬桑國際體育片電影節、瑞士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英國的愛丁堡國際電影節等。 進入50年代,國際電影節更加引人注目、迅速發展起來,從歐洲擴展到北美洲、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非洲。由40年代的幾個,猛增到50多個。 到了60年代末,國際電影節又增加了一倍,總數超過了 100個。70年代是高峰時期,十年時間又翻了一番,達到200多個。 80年代以來,又增設了50多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世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單獨舉辦或輪流舉辦過各種名目繁多的國際電影節 300多個(其中包括國際電影周、國際電影展、國際電影比賽等)。而且還有不斷增長的趨勢。 目前分布情況 歐洲是國際電影節的發源地,又是重點地區。現在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超過200個,約佔全世界總數的60%。在數量上居世界的首位。其中義大利、法國、西班牙3個國家占歐洲總數的一半以上,成為歐洲的重點。 其次是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這兩個國家舉辦了40多個國際電影節,約佔全世界總數的18%,居第二位。美國雖然從50年代才開始舉辦國際電影節,比歐洲晚一些,但後來居上,發展很快。30多年來,美國先後在20多個城市舉辦過30多個各種不同形式的國際電影節,其中主要集中在紐約、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等大城市。現在美國是世界上舉辦國際電影節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亞洲雖然不如歐洲和北美洲,但至今也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後舉辦過20多個國際電影節。另外,還有60個國家和地區雖未單獨舉辦國際電影節,但參加了輪流舉辦的一些國際電影節。亞洲舉辦的國際電影節約佔全世界總數的9%。 拉丁美洲和亞洲一樣,發展得很快。有10多個國家共舉辦了20多個國際電影節,約佔全世界總數的7%。 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舉辦8個國際電影節,約佔全世界總數的2%。 非洲雖然發展得慢一些,但也在迎頭趕上,已有8個國家先後舉辦過16個國際電影節,約佔全世界總數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