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小丑玩偶有什麼說頭嗎
「小丑是醫生,笑笑十年少」——莫斯科「小丑節」上的這句口號概括出人們對小丑的喜愛之情。在俄羅斯,無論是高雅的芭蕾還是熱鬧的馬戲,小丑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其中更有一部分小丑的地位非比尋常。如今,他們已經成為俄羅斯特有的文化。
曾上前線慰問官兵
俄羅斯的小丑文化傳統悠久。早在1873年,尼基京兄弟創立了俄羅斯第一個馬戲團時,便有了原汁原味的俄羅斯小丑——「傻瓜伊萬」。隨後,出現了白臉小丑和紅發小丑這一對歡喜冤家,一直深得觀眾的認可和喜愛。而在很多芭蕾舞中,丑角雖然戲份不重,但能擔當的都是技藝出眾的獨舞演員。在經典芭蕾舞劇《天鵝湖》中,一名宮廷小丑就起到貫穿全劇的重要作用。
多年來,小丑不僅娛樂著人們,也擁有深深的社會責任感。二戰期間,蘇聯的著名小丑都趕往前線慰問士兵、鼓舞士氣。他們大都多才多藝,除了馬戲事業,還經常出現在戲劇、電影作品中。
如今,小丑的影響早已滲入俄羅斯人的生活。表演大師杜羅夫的笑話《丑角雙薪》至今仍在俄羅斯廣為流傳,警示後人。在莫斯科被稱為「地下藝術殿堂」的地鐵里,可以看到小丑們的畫像被裝飾在站台的玻璃嵌板上。在俄羅斯馬戲中,沒有小丑的演出更是少之又少。小丑們誇張的啞劇表演總能讓全場笑翻了天。
Ⅱ 1994年挪威自由式滑雪什麼項目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項目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運動員通過助滑坡加速,在跳台上起跳,飛到空中完成空翻、轉體動作後,在著陸坡著陸並滑下至停止區停止。空翻轉體令人眼花繚亂,觀賞性強。動作分為非空翻技術動作和空翻技術動作兩類。空翻中身體姿勢又分為團身、屈體和直體三種。
相關比賽:
國際雪聯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盃俄羅斯雅羅斯拉夫爾站比賽2021年1月17日晚落幕。主場作戰的俄羅斯選手布羅夫成為最大贏家,他不僅獨攬兩個個人冠軍頭銜,同時還帶領俄羅斯一隊獲得團體冠軍。
此次雅羅斯拉夫爾站比賽採用一站雙賽的賽制。在16日進行的第一場男子個人賽中,布羅夫以127.60分奪冠,他的同胞克羅托夫以120.81分排名第二,第三名歸屬瑞士選手羅特。
17日的第二場個人賽中,布羅夫贏得相對驚險,他以125.34分奪冠,只領先排名第二的另一名俄羅斯選手尼基京1.36分。加拿大選手歐文以120.36分獲得第三名。
本站比賽過後,布羅夫在本賽季已經進行的三場比賽中全部收獲冠軍,目前以300分領跑個人積分榜。
Ⅲ 有關俄國作家屠格涅夫作品《阿霞》的評論到哪裡找
《阿霞》完成於一八五七年。
一八五七年,屠格涅夫疾病纏身,與那位他終身眷戀、出生在西班牙、後居住法國的歌唱家維亞爾多夫人的私人關系也發生了危機。為了擺脫痛苦的心境,在這一年的夏天,他孑然一身來到萊茵河東岸、離波恩不遠的小城——津齊格礦泉療養地。在這里,他結識了一些俄國人,其中有著名畫家尼基京及來自莫斯科的薩布洛夫兄妹,並開始創作《阿霞》。在一定程度上尼基京和薩布洛夫兄妹成了《阿霞》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型。小說的女主人公阿霞的身世與屠格涅夫女兒的身世幾乎完全相同。作者似乎把對於女兒的愛、對她的未來命運的思考和憂慮寫進這部小說里去了。他曾在給列夫·托爾斯泰的信中說過:「我寫《阿霞》時非常激動,我差不多是含著眼淚寫的。」這部小說於一八五七年在羅馬脫稿,一八五八年在俄國出版。
阿霞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和一個女農奴的私生女。女農奴死後,由父親撫養成人;父親死後,由其同父異母的兄長帶著到異國旅行。在德國的小城津齊格礦泉療養地,阿霞與尼·尼邂逅,並愛上了他。尼·尼也熱烈地愛著阿霞。當阿霞主動提出與他約會、向他表白自己的感情時,他卻驚得目瞪口呆,畏懼地退縮了。他對自己說:「如今,幸福來到了——而我卻動搖了,我竟把它推開了,……幸福的突然到來反使我心慌意亂。我承認,阿霞本人,連同她火辣辣的性格、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這一個有吸引力卻又古怪的少女,著實把我嚇住了。」他傷了她的心,也傷害了她的自尊。她決定與他訣別。當尼·尼意識到自己與幸福擦肩而過時,他自責、後悔,追懷不已。
阿霞是個不尋常的姑娘。她有著火熱的感情、堅毅果敢的性格,並且極端的自尊。她想要「去干一番艱苦的事業」,她說:「要不,日子一天天過去,一生也就白過了。」她「想不虛度一生」,「在身後留下痕跡」。正因為如此,在生活中,她需要一個堅強有力、不同凡響的人物。她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了尼·尼的身上。然而尼·尼遠不是女主人公心目中的那種英雄。他毫無目的地漂泊,過著閑散疏懶的生活。他沒有任何事業上的追求,他認為在一生中做出什麼有意義的事業是「不可能的」。他不像阿霞那樣,懷著熾烈的感情去追求理想化的崇高的愛,並不惜為此獻出自己的一切。對於他來說,需要的只是「彼此相戀為伴的歡樂」,他並不準備「履行自己許下的諾言,去了解一項艱難的任務」;他更無法擺脫貴族社會的偏見,不能真正接受「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
男女主人公對於生活、對於愛情所持的不同態度,有如兩條永遠不能相交的平行線。既然如此,他們短暫的愛情以悲劇而告終結,也就成為不可避免的了。
尼·尼是屠格涅夫創作的眾多的「多餘人」畫廊中的一個人物形象。對於這種人物產生的社會原因,車爾尼雪夫斯基在為《阿霞》所寫的評論文章《幽會中的俄羅斯人》中曾作過深刻的剖析。他指出:「一個人生活在除了渺小的生活盤算以外,別無任何嚮往的社會里,他的思想就不能不浸透渺小卑微的東西。」「凡是遇到需要巨大的決心和高尚的冒險精神的事情,他便膽怯心虛,他便軟弱無力地退縮,其原因同樣是生活只訓練他在各方面去應付那些渺小的事物。」男主人公尼·尼正是這樣一個人物。正因為如此,車爾尼雪夫斯基把尼·尼稱之為一個「意志軟弱的貴族羅米歐」。屠格涅夫也認識到,阿霞所需要的英雄,既不是彼得堡上流社會的那些年輕人,也不是在異國漂泊的貴族出身的尼·尼這樣的人物。他在另一篇小說《往來書信》中,借人物之口說過:「在我們的時代,英雄是沒有的……。」
不過,在事實上,屠格涅夫筆下的「多餘人」形象中,有的(如羅亭)也曾具有某種英雄的氣質,盡管他們仍然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只是由於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起,平民知識分子開始登上歷史舞台,貴族知識分子的時代行將結束了。出現在這樣一種歷史環境中的「多餘人」尼·尼,已經不再具有羅亭那種理想主義的光輝,不再具有為履行社會責任而行動的美好願望。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真正的多餘人,成為社會發展中的一種純粹的惰性力量,這是完全合乎歷史發展的邏輯的。
阿霞是「屠格涅夫少女」畫廊中的一個非常動人的女性形象。作者成功地刻劃出了阿霞的復雜、矛盾甚至帶有幾分神秘色彩的性格。她熱情、善良、純真、坦率,同時又任性、多變和怪異。作者用了許多筆墨交代她那怪異的性格形成的社會原因,即她的特殊的身世。這種身世,使她在社會上蒙受屈辱,使她的自尊心過度的膨脹,使她形成了多疑的性格。「處在她的境地,要麼得學會討好別人,要麼就孤芳自賞。」而她選擇了後者。這就是說,她的獨特的性格,是需要由她所處的獨特的社會地位、由世俗對於這種地位的偏見所造成的巨大精神壓力來加以說明的。尼·尼其實並沒有真正能夠超越這種偏見,所以他也就不能真正理解和同情阿霞,而他與幸福失之交臂也就是情理中的事了。
由此可見,在阿霞的愛情悲劇中,是隱含著作者對於世態炎涼的感嘆和對於封建社會那種等級關系的譴責的
Ⅳ 請問電影<阿霞>是誰的小說改編的
屠格涅夫長篇小說 《阿霞》完成於一八五七年。
一八五七年,屠格涅夫疾病纏身,與那位他終身眷戀、出生在西班牙、後居住法國的歌唱家維亞爾多夫人的私人關系也發生了危機。為了擺脫痛苦的心境,在這一年的夏天,他孑然一身來到萊茵河東岸、離波恩不遠的小城——津齊格礦泉療養地。在這里,他結識了一些俄國人,其中有著名畫家尼基京及來自莫斯科的薩布洛夫兄妹,並開始創作《阿霞》。在一定程度上尼基京和薩布洛夫兄妹成了《阿霞》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型。小說的女主人公阿霞的身世與屠格涅夫女兒的身世幾乎完全相同。作者似乎把對於女兒的愛、對她的未來命運的思考和憂慮寫進這部小說里去了。他曾在給列夫·托爾斯泰的信中說過:「我寫《阿霞》時非常激動,我差不多是含著眼淚寫的。」這部小說於一八五七年在羅馬脫稿,一八五八年在俄國出版。
阿霞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和一個女農奴的私生女。女農奴死後,由父親撫養成人;父親死後,由其同父異母的兄長帶著到異國旅行。在德國的小城津齊格礦泉療養地,阿霞與尼·尼邂逅,並愛上了他。尼·尼也熱烈地愛著阿霞。當阿霞主動提出與他約會、向他表白自己的感情時,他卻驚得目瞪口呆,畏懼地退縮了。他對自己說:「如今,幸福來到了——而我卻動搖了,我竟把它推開了,……幸福的突然到來反使我心慌意亂。我承認,阿霞本人,連同她火辣辣的性格、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這一個有吸引力卻又古怪的少女,著實把我嚇住了。」他傷了她的心,也傷害了她的自尊。她決定與他訣別。當尼·尼意識到自己與幸福擦肩而過時,他自責、後悔,追懷不已。
阿霞是個不尋常的姑娘。她有著火熱的感情、堅毅果敢的性格,並且極端的自尊。她想要「去干一番艱苦的事業」,她說:「要不,日子一天天過去,一生也就白過了。」她「想不虛度一生」,「在身後留下痕跡」。正因為如此,在生活中,她需要一個堅強有力、不同凡響的人物。她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了尼·尼的身上。然而尼·尼遠不是女主人公心目中的那種英雄。他毫無目的地漂泊,過著閑散疏懶的生活。他沒有任何事業上的追求,他認為在一生中做出什麼有意義的事業是「不可能的」。他不像阿霞那樣,懷著熾烈的感情去追求理想化的崇高的愛,並不惜為此獻出自己的一切。對於他來說,需要的只是「彼此相戀為伴的歡樂」,他並不準備「履行自己許下的諾言,去了解一項艱難的任務」;他更無法擺脫貴族社會的偏見,不能真正接受「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
男女主人公對於生活、對於愛情所持的不同態度,有如兩條永遠不能相交的平行線。既然如此,他們短暫的愛情以悲劇而告終結,也就成為不可避免的了。
Ⅳ 俄羅斯蘇-35戰斗機的名字由來是什麼
蘇-35是第4~5代重型戰機,具有遠程,多用途,空優和打擊等特性。和蘇-30有同樣血統設計,有相似性能特徵和零件;也可說是蘇-30的一種特製版。更助長了蘇-35BM型的研發。目前蘇-35隻有少量的五架服役於俄羅斯空軍。
基本信息
機長:21.9米;機高:5.9米;翼展:15.3米;最大起飛重量:34.5噸;最大戰斗載荷:8噸;最大航速:2.25馬赫;最大航程:3600公里、4500公里(帶副油箱);最大加速度:9克;外掛點數量:12個;發動機最大推力:29000公斤力(帶推力矢量雙發渦扇發動機);設計單位:蘇霍伊設計局;北約綽號:超側衛。
基本介紹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蘇-27戰斗機的橫空出世,「側衛」家族的各個成員開始頻繁現身於世界各國的航空航天博覽會,不斷地展示自身的獨門絕技,並陸續成為了多個國家空軍的主力作戰飛機。然而,隨著國際戰斗機市場的不斷變化,尤其是一些第五代戰機的相繼推出後,蘇-30系列戰斗機已經逐漸失去了競爭優勢,難以再現昔日輝煌。
為了今後10年內在戰斗機市場上占據一定份額,蘇霍伊公司又不失時機地利用了正在研製之中的第五代戰斗機的一些尖端技術,在確保空戰性能明顯優於世界上所有的第四代戰斗機的基礎上,正在竭盡全力打造一種號稱第4++代的多用途戰斗機,它就是「側衛」家族的最新也是最後一名成員——蘇-35超機動性多用途戰斗機。
更名始末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最新推出的蘇-35戰斗機是一種在蘇-27戰斗機基礎上通過大幅度升級改進的衍生型,並非在90年代初期大出風頭的蘇-35戰斗機。
盡管二者在發展過程中許多設計理念和先進技術一脈相承,但在布局上的一個顯著區別在於:前者仍然採用傳統氣動布局,而後者採用了三翼面布局。
因此,為了行文方便,這里按照俄羅斯空軍的叫法,將後者稱為蘇-27M戰斗機,避免出現前後混亂的現象。下面,先粗略介紹一下蘇-27M戰斗機的研製過程,有助於進一步了解蘇-35戰斗機的來龍去脈。
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蘇霍伊設計局的尼古拉?尼基京就率領一個研製小組,開始研究一種蘇-27M單座型多用途戰斗機,希望其綜合作戰性能優於截擊機、殲擊機和攻擊機,從而彌補或替代已經在蘇聯空軍中服役的蘇-27S戰斗機。
從設計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十分苛刻的要求,因為按照多用途設計的戰斗機在許多方面根本無法超過任何一種單一用途的作戰飛機。
蘇-27M戰斗機需要同時配備適合於空中作戰和攻擊導航的航空電子設備,攜帶激光或電視制導的智能彈葯來攻擊地面目標,此外還要求採用一種先進的電傳操縱系統來實現超機動性。
於是,蘇-27M戰斗機安裝了鴨翼和增加燃油的「濕」垂直尾翼,加裝各種新設備,這意味著直接增加戰斗機的空重,相應地降低了作戰性能。蘇霍伊設計局認為,重量增加的問題有可能通過改進後的AL一31FM或AL一35發動機來解決,同時還可以通過採用復合材料和鋁合金來減輕重量。
實際上,蘇-27M戰斗機與其說是蘇-27戰斗機的多用途型,不如說是一系列技術優化的驗證機。這個系列中的第一架是由蘇-27S戰斗機改裝而成,被命名為T10M-1型,早在1988年1月28日就已經實現首飛。它與標准蘇-27戰斗機之間的區別不大,只是增加了空中加油探管和採用了新型「玻璃」座艙。
隨後,蘇霍伊設計局又改裝了4架並預生產了6架蘇-27M戰斗機,分別命名為T10M-2~T10M12,值得注意的是,T10M-11編號在序列中遺漏。
針對出口市場需要,蘇霍伊設計局將這種型號命名為蘇-35型戰斗機,主要目的是希望爭取到潛在用戶。1992年,T10M-3原型機在英國范堡羅航展上公開飛行表演。當時,西蒙諾夫總設計師在新聞發布會上樂觀地表示,蘇-35戰斗機有可能在1995年正式投入生產。
接著,蘇霍伊設計局再次改進了一架T10M-11原型機,並命名為蘇-37戰斗機(711號)。該機的最特別之處在於採用了具有推力矢量的AL一31FU發動機,同時還採用了由3個多功能顯示器組成的先進「玻璃」座艙、側桿操縱和非移動的壓敏型油門桿。蘇-37戰斗機在1996年4月2日首飛,當年9月在范堡羅航展上表演了令人眼花繚亂的超機動動作。
當時,蘇-37戰斗機採用的AL一31FU推力矢量發動機是原型機,矢量噴管的工作壽命十分有限,因此,該機又重新換裝了AL一31F發動機,藉助於新型航空電子設備和新型電傳操縱系統,仍然具備了同樣的超機動能力。此後,蘇-37命名不再使用,T10M-11原型機也於2002年12月19日在一次事故中墜毀。
今天,蘇-35戰斗機的問世完全是需求牽引的直接結果。90年代,蘇霍伊設計局將3架蘇-27M戰斗機陸續交付給契卡洛夫國家試飛中心,期望通過全面試飛後贏得俄羅斯空軍的青睞。
事與願違,蘇-27M戰斗機並未得到俄空軍的認可,一直未能投產。但是,這種改進方案為俄空軍現役蘇-27戰斗機的升級計劃鋪平了道路。
蘇聯解體時,大約已經製造了700架早期型蘇-27戰斗機,其中俄羅斯空軍大約裝備12個飛行團。由於訓練經費十分拮據,俄空軍飛行員駕駛蘇-27戰斗機的飛行時數明顯減少,客觀地延長了其機體壽命,使其服役時間可以進一步延長。
時至今日,這些戰斗機已經明顯呈現出設備老化的態勢,總體性能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空戰環境。因此,俄空軍決定分步驟對現役蘇-27戰斗機進行大幅度升級,以確保這些戰斗機具備更加高效的作戰能力,可以一直服役到第五代戰斗機出現。
然而,俄空軍蘇-27戰斗機升級計劃的前景一直不太明朗,至少考慮過7種不同的升級方案,各種各樣的概念可以實現不同程度的性能提升。其中,蘇霍伊設計局充分利用近年來研製蘇-30MKK多用途戰斗機的經驗,提出了將一部分蘇-27戰斗機升級為蘇-27SM型。
直到2000年,俄空軍內部才基本達成了一直意見,採納了蘇-27SM型方案,決定在有限的改進經費內,首先改裝服役時間較短的蘇-27S戰斗機。
2002年12月27日,第一架蘇-27SM原型機實現首飛。據稱,該機主要改進了機載電子設備,採用了「玻璃」座艙、相控陣雷達、光電瞄準吊艙和數字式電傳操縱系統等,能夠有效地完成空對空和空對地攻擊任務,總體作戰性能已經優於蘇-30MK系列出口型戰斗機。
俄空軍計劃將25架蘇-27戰斗機升級為SM型,單機改裝成本大約為400萬美元。按照合同,加加林飛機製造廠在2003年改裝了4架,2004年又改裝了12架,2005年改裝了9架。
然而,俄羅斯空軍對於初露鋒芒的蘇-27SM戰斗機並不完全滿意,希望進一步提高機動性能和攻擊威力,於是提出了在此基礎上,通過採用更多成熟的先進技術,甚至盡可能地利用第五代戰斗機上的一些技術,來研製一種蘇-27SM2型戰斗機。
考慮到第五代戰斗機還處在研製階段,俄空軍已經在「俄羅斯2015年前國家武器規劃」中,將蘇-27SM2戰斗機作為重點,並列出了相應的采購預算。
與此同時,蘇霍伊設計局再次考慮到出口市場的需要,研究如何為蘇-27SM2戰斗機命名一個頗具影響而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型號序列,目的是突出第4++代多用途戰斗機的定位。或許是期望711號蘇-27M戰斗機曾經的名氣能夠帶來好運,蘇霍伊公司在2003年初步決定將蘇-27SM2出口型稱為蘇-37戰斗機。
同時,蘇-27M戰斗機在國際市場上也屢次碰壁,一直無人問津,生產前景十分渺茫。於是,蘇霍伊公司經過深思熟慮,毅然決定將蘇-27M戰斗機多年來在世界各國航展上精心打造的蘇-35品牌正式用於蘇-27SM2出口型戰斗機。
Ⅵ 電影<阿霞>是誰的小說改編的
屠格涅夫長篇小說《阿霞》完成於一八五七年。
一八五七年,屠格涅夫疾病纏身,與那位他終身眷戀、出生在西班牙、後居住法國的歌唱家維亞爾多夫人的私人關系也發生了危機。為了擺脫痛苦的心境,在這一年的夏天,他孑然一身來到萊茵河東岸、離波恩不遠的小城——津齊格礦泉療養地。在這里,他結識了一些俄國人,其中有著名畫家尼基京及來自莫斯科的薩布洛夫兄妹,並開始創作《阿霞》。在一定程度上尼基京和薩布洛夫兄妹成了《阿霞》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型。小說的女主人公阿霞的身世與屠格涅夫女兒的身世幾乎完全相同。作者似乎把對於女兒的愛、對她的未來命運的思考和憂慮寫進這部小說里去了。他曾在給列夫·托爾斯泰的信中說過:「我寫《阿霞》時非常激動,我差不多是含著眼淚寫的。」這部小說於一八五七年在羅馬脫稿,一八五八年在俄國出版。
阿霞是一個富有的地主和一個女農奴的私生女。女農奴死後,由父親撫養成人;父親死後,由其同父異母的兄長帶著到異國旅行。在德國的小城津齊格礦泉療養地,阿霞與尼·尼邂逅,並愛上了他。尼·尼也熱烈地愛著阿霞。當阿霞主動提出與他約會、向他表白自己的感情時,他卻驚得目瞪口呆,畏懼地退縮了。他對自己說:「如今,幸福來到了——而我卻動搖了,我竟把它推開了,……幸福的突然到來反使我心慌意亂。我承認,阿霞本人,連同她火辣辣的性格、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這一個有吸引力卻又古怪的少女,著實把我嚇住了。」他傷了她的心,也傷害了她的自尊。她決定與他訣別。當尼·尼意識到自己與幸福擦肩而過時,他自責、後悔,追懷不已。
阿霞是個不尋常的姑娘。她有著火熱的感情、堅毅果敢的性格,並且極端的自尊。她想要「去干一番艱苦的事業」,她說:「要不,日子一天天過去,一生也就白過了。」她「想不虛度一生」,「在身後留下痕跡」。正因為如此,在生活中,她需要一個堅強有力、不同凡響的人物。她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了尼·尼的身上。然而尼·尼遠不是女主人公心目中的那種英雄。他毫無目的地漂泊,過著閑散疏懶的生活。他沒有任何事業上的追求,他認為在一生中做出什麼有意義的事業是「不可能的」。他不像阿霞那樣,懷著熾烈的感情去追求理想化的崇高的愛,並不惜為此獻出自己的一切。對於他來說,需要的只是「彼此相戀為伴的歡樂」,他並不準備「履行自己許下的諾言,去了解一項艱難的任務」;他更無法擺脫貴族社會的偏見,不能真正接受「她的身世、她受的教育」。
男女主人公對於生活、對於愛情所持的不同態度,有如兩條永遠不能相交的平行線。既然如此,他們短暫的愛情以悲劇而告終結,也就成為不可避免的了。
Ⅶ 如何評價2022北京冬奧會跳台滑雪混合團體決賽輪屬於什麼水平
是非常有含金量的一場比賽!
雖然失去金牌很遺憾,但相信失去金牌的賈宗洋能夠很快調整心態,在以後的個人比賽中爭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