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美國往事是俄羅斯拍攝的電影嗎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美國往事是俄羅斯拍攝的電影嗎

發布時間: 2022-08-01 01:07:07

❶ 美國往事這部電影講的是什麼

《美國往事》,導演為瑟吉歐·萊昂,1984年2月上映,他所講述的並非是一個邏輯完整的傳統故事,而是他本人對他一生所鍾愛的美國歷史、文化與精神的一次純粹自我的表達。影片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敘述四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童年玩伴之間糾葛的恩怨情仇。《美國往事》是義大利導演瑟吉歐·萊昂 (Sergio Leone)拍攝的「美國三部曲」之一,是指以美國近百年歷史為背景拍攝的三部著名電影,其他兩部為《西部往事》、《革命往事》。
劇情
二十年代的美國,綽號「面條」的紐約少年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克斯。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面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
若干年後面條被釋放出獄,當年的小夥伴們已經變成了成熟健壯的青年。在麥克斯的帶領下,他們重操舊業,開始了一系列的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克斯似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然而,禁酒令的取消使得私酒的生意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為了一步達到最後的目標,麥克斯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有過鐵窗經驗的面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克斯收手。警察與面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面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了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
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面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劃。他借面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伙的巨款,改頭換面之後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並把面條心愛的姑娘據為己有。面對多項指控無法脫身的麥克斯懇求面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逃脫法律的審判,被面條所拒絕。麥克斯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

❷ 誰能給我關於電影《美國往事》的詳細的資料和劇情

中文名稱:美國往事
英文名稱: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別名:四海兄弟,義薄雲天
發行時間:1984年02月17日
電影導演:瑟吉歐·萊昂 Sergio Leone
電影演員:珍妮弗·康納利 Jennifer Connelly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詹姆斯·伍茲 James Woods
喬·派西 Joe Pesci
丹尼·艾洛 Danny Aiello
威廉·弗西斯 William Forsythe
伊麗莎白·麥戈文 Elizabeth McGovern
塔斯黛·韋爾德 Tuesday Weld
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導 演: 瑟吉歐·萊昂 Sergio Leone
主 演: 珍妮弗·康納利 Jennifer Connelly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詹姆斯·伍茲 James Woods
喬·派西 Joe Pesci
丹尼·艾洛 Danny Aiello
威廉·弗西斯 William Forsythe
伊麗莎白·麥戈文 Elizabeth McGovern
塔斯黛·韋爾德 Tuesday Weld
上 映: 1984年02月17日 ( 美國 )
地 區: 美國 義大利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法語 義大利語
評 分: 8.2/10( 15737票 )
顏 色: 彩色
聲 音: Mono
時 長: 139 分鍾
類 型: 犯罪 劇情
分 級: 瑞典:15 西班牙:18 英國:18 西德:16 芬蘭:K-18 西德:18 義大利:VM14 澳大利亞:R

劇情簡介:
以拍攝義大利西部片成名的義大利籍導演塞吉歐里昂,帶領觀眾橫跨四十餘年,以紐約的猶太社區為背景,敘述四個從小一起長大的童年玩伴之間糾葛的恩怨情仇。
金獎影帝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飾演面條,是四位主要人物中的主角,本片以艾隆索與其夥伴的犯罪生涯為主軸,是一部描寫友誼與對立、忠誠和背叛等人性沖突的黑幫史詩電影,時代背景跨越經濟大恐慌、禁酒令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等美國史上的重要大事。
演技派演員詹姆斯 伍茲(James Woods)也在片中出飾一角;本片當年曾入圍金球獎最佳導演,而曾為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配樂,堪稱義大利國寶級大師的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也以本片獲得金球獎的最佳原著音樂提名,顏尼歐以憂傷懷舊的配樂,將觀眾帶回多年前紐約的猶太人區,重溫昔日風情。

http://lib.verycd.com/2005/03/12/0000041973.html

中文名:羅伯特德尼羅
英文名:Robert de Niro
出生日期:1943年8月17日
出生地:美國紐約

羅伯特1943年8月17日出生於美國紐約,父母均是著名的藝術家。因此早在10歲的時候,他已經有機會參演舞台劇《綠野仙蹤》,不過是演那隻害羞的獅子。在通過Stella Adler Conservatory和American Workshop的學習後,羅伯特·德尼羅在美國導演Brian De Palma的影片中得到了一個角色,從此開始了他的水銀燈之旅。1973年,他因在影片《戰鼓輕敲》中飾演了一個頭腦不靈光的棒球手開始得到了美國觀眾的關注。同年,著名大導演馬丁西科塞斯的《殘酷大街》一片,德尼羅在其中扮演一個紐約義大利街區中混食的小流氓,為了出人頭地而不擇手段地打劫殺人,片中的他臉色蒼白,不修邊幅,干壞事時一副自得其樂的表情。由於演得細膩傳神,好萊塢對這位新星是一片贊揚之聲,他也由此片獲得兩項演員大獎。1974年,德尼羅出演科波拉的名作《教父》第二集,扮演年輕時代的教父,再次出色發揮了他的天才演技,結果此片使他獲得了第四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甚至有媒體當時感嘆「《教父II》最幸運的就是以德尼羅代替了馬龍白蘭度」。

1976年,羅伯特德尼羅主演了美國影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影片之一《出租汽車司機》。德尼羅飾演的一位剛退伍的美國大兵為了拯救一個雛妓(朱迪·福斯特)大開殺戒。影片大受歡迎,德尼羅在其中的朋克發式也引得當時的美國年輕人紛紛仿效,同時正是因為此片日後引出了著名的「刺殺里根」事件。但更為重要的則是德尼羅出演的這一司機形象被後人看作是70年代「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形象,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德尼羅也憑藉此片最終問鼎了第四十九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

羅伯特是當今美國影壇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演員之一,被公認為美國演員中演技派的代表人物

作品

# Chaos (2006)
# The Good Shepherd (2006)
# Bridge and Tunnel (2006)
# 出租 Rent (2005)
# 捉迷藏 Hide and Seek (2005)
# 聖路易斯雷的大橋 The Bridge of San Luis Rey (2004)
# 拜見岳父大人2/拜見福克斯/非常女婿2 Meet the Fockers (2004)
# 舞台麗人/美麗舞台/台上女主角 Stage Beauty (2004)
# 鯊魚故事/沙膽大話王/鯊魚黑幫 Shark Tale (2004)
# 華氏911 Fahrenheit 9/11 (2004)
# 天賜/天賜靈嬰/嬰魂不散/復制兒魂 Godsend (2004)
# 老大靠邊閃2 Analyze That (2002)
# 夜海追凶/疑雲重重/海濱城市 City by the Sea (2002)
# 一個男孩 About a Boy (2002)
# 做秀時刻 Showtime (2002)
# Jackie Brown: How It Went Down (2002)
# Hello, He Lied & Other Truths From the Hollywood Trenches (2002)
# 9/11 (2002)
# 大買賣 The Score (2001)
# 15分鍾 15 Minutes (2001)
# Prison Song (2001)
# 怒海潛將 Men of Honor (2000)
# 非常女婿 Meet the Parents (2000)
# 飛鼠洛基冒險記 The Adventures of Rocky & Bullwinkle (2000)
# 畫家波拉克 Pollock (2000)
# Holiday Heart (2000)
# 完美無暇 Flawless (1999)
# 老大靠邊閃 Analyze This (1999)
# Entropy (1999)
# The Book That Wrote Itself (1999)
# 浪人/冷血悍將 Ronin (1998)
# 遠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1998)
# Witness to the Mob (1998)
# Lenny Bruce: Swear to Tell the Truth (1998)
# Junket Whore (1998)
# 紀念碑大街 Snitch (1998)
# 作大英雄 Wag the Dog (1997)
# 危險關系 Jackie Brown (1997)
# 警察帝國/地頭龍/警察樂園 Cop Land (1997)
# 沉睡者 Sleepers (1996)
# 非常背叛/異常快樂愛妻事件 Faithful (1996)
# 狂迷 Fan, The (1996)
# 馬文的房間/親親環姊妹/一切從心開始 Marvin's Room (1996)
# 盜火線/烈火悍將/熱力/窮追不舍/狂熱 Heat (1995)
# 賭城風雲 Casino (1995)
# 101夜 Cent et une nuits de Simon Cinéma, Les (1995)
# 黑豹 Panther (1995)
# 科學怪人之再生情狂 Frankenstein (1994)
# 布朗克斯的故事 Bronx Tale, A (1993)
# 瘋狗馬子 Mad Dog and Glory (1993)
# 紐約夜月情 Night We Never Met, The (1993)
# 不如重新開始 This Boy's Life (1993)
# 教父三部曲:1901-1980 Godfather Trilogy: 1901-1980, The (1992)
# 幕後情人 Mistress (1992)
# 四海本色 Night and the City (1992)
# 雷霆之心 Thunderheart (1992)
# 烈火雄心/浴火赤子情/回火 Backdraft (1991)
# 恐怖角 Cape Fear (1991)
# 黑暗之心 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 (1991)
# 無語問蒼天 Awakenings (1990)
# 好傢伙 Goodfellas (1990)
# 史丹利與愛莉絲 Stanley & Iris (1990)
# 水手刀 Jacknife (1989)
# 我們不是天使 We're No Angels (1989)
# 午夜狂奔 Midnight Run (1988)
# 天使心 Angel Heart (1987)
# 越南家書 Dear America: Letters Home from Vietnam (1987)
# 義膽雄心 Untouchables, The (1987)
# 教會/傳道 Mission, The (1986)
# 巴西 Brazil (1985)
# 墜入情網/信是有緣/墮入愛河 Falling in Love (1984)
# 美國往事/四海兄弟/義薄雲天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1984)
# 喜劇之王 King of Comedy, The (1983)
# 打不開的鎖/真正的懺悔 True Confessions (1981)
# 憤怒的公牛/蠻牛/狂牛 Raging Bull (1980)
# 獵鹿人/越戰獵鹿人 Deer Hunter, The (1978)
# 紐約,紐約 New York, New York (1977)
# 一九零零 1900 (1976)
# 最後大亨 Last Tycoon, The (1976)
# 計程車汽車司機/計程車司機/的士司機 Taxi Driver (1976)
# 教父續集 Godfather: Part II, The (1974)
# 戰鼓輕悄 Bang the Drum Slowly (1973)
# 窮街陋巷 Mean Streets (1973)
# Born to Win (1971)
# Gang That Couldn't Shoot Straight, The (1971)
# 血腥媽媽 Bloody Mama (1970)
# Hi, Mom! (1970)
# Sam's Song (1969)
# Wedding Party, The (1969)
# 帥氣逃兵 Greetings (1968)

很多人都說《美國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是一部出色的黑幫電影,可是我個人卻覺得這部由義大利著名導演塞爾喬·萊昂內於1984年執導的影片,以其豐富的內涵表達、鮮明的人物刻畫和近乎完美的結構,超越了黑幫類型片的范疇。影片在3小時45分鍾的時間里,通過主人公諾德斯(羅伯特·德·尼羅飾演)對往事的回憶,講述了幾個年輕人的友誼、愛情和他們的生活,史詩般地展現了作為個體的小人物們在時代變遷中的掙扎和浮沉。影片那宏大的氣勢,舒緩的節奏,感人的情節,在我心中激盪回響,「於我心有戚戚焉」。
影片開頭部分的故事圍繞著諾德斯和他的好友邁克斯以及諾德斯暗戀的少女黛布拉展開,用詩意的鏡頭描繪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紐約猶太人聚居區中孩子們的生活。他們出身貧寒,終日靠小偷小摸和給黑幫辦些小差事來賺零花錢,日子雖然清苦卻也充滿了友誼和快樂,充滿對未來的憧憬。年少的諾德斯心中更是懷著對黛布拉純潔美好的愛戀,一如我們每個人青春最開始的那段日子。但是人生不會永遠這樣單純歡樂,生活最終露出了猙獰冷酷的本來面目。當9歲的小兄弟多米尼克被對頭開槍擊中倒在紐約陰濕的後街,當諾德斯憤怒的匕首刺入對頭的身體並刺傷趕來的騎警,那些美麗的日子就毫無預兆地突然宣告結束了。坐在囚車里被帶往監獄的諾德斯,和他的那幾個等在監獄門口的好夥伴們,都明白他們再也沒有回頭路可走了,而未來還有無數的艱難在等待著他們。監獄的大門緩緩關上,隔絕了諾德斯與他的兄弟,也隔絕了他的青春。漫漫人生,茫茫塵世,年少輕狂時,誰沒有做過令自己追悔莫及的事情?而又有誰能回頭呢?正如影片中監獄上方出現的那段碑文 (後來這段話也成為諾德斯三個好朋友的墓誌銘)所言:「Your youngest and strongest will fall by the sword」。這里所謂的sword,我想指的就是時間和社會這兩把無情的劍吧,斬斷最單純的夢想,刺傷充滿希望的心靈。
後來的故事則講述了當初的少年成為冷酷無情的黑幫後的故事,在大蕭條時期,禁酒令的頒布讓邁克斯他們找到了生財之道--販賣私酒,再加上搶劫和黑幫火拚,猶太區的窮小子們漸漸成了城市裡的風雲人物,諾德斯出獄後也加入了他們的團伙,他們再也不缺錢了,可日子卻並不比以前受窮時更快樂些。此時黑幫事業春風得意的諾德斯,失望地發現,黛布拉無法接受作為黑幫分子的他。黛布拉告訴諾德斯,她的夢想是成為好萊塢的女明星,雖然她愛諾德斯,可她不願意嫁給一個罪犯, 「You have locked me up, but you lost the key」。之後不甘心失去愛人的諾德斯在汽車里粗暴地強奸了黛布拉,但當他走出汽車,卻又無比的失落,他終於「得到」了最愛的女人,也失去了她,失去了與美好往昔的唯一聯系,現在的他,再也沒有什麼可以失去了。鏡頭里的諾德斯面無表情,身後是紐約冰冷的海灣,幾個少年在海灘上跑過,四周寂靜無聲。
心灰意冷的諾德斯拒絕了邁克斯要他投身政界的建議,為了阻止邁克斯因搶劫聯邦儲備銀行而送命,他提前通知了警察,但三個兄弟並沒有如他所願被警察逮捕,而是因為拒捕在大雨滂沱中被打死在銀行門口。心存愧疚的諾德斯決心離開紐約這個傷心地,離開這個埋葬了他的青春、愛情和友誼的城市。一走就是三十五年。
當年華老去,皺紋爬上曾經年輕的臉,白發蒼蒼的諾德斯又回到了紐約,他發現了一個更大的陰謀:原來邁克斯還活著,當年出賣兄弟,捲走錢財的其實是邁克斯,現在他已經成了政界的貝萊部長。更讓他驚訝的是,已經成為大明星的黛布拉竟是邁克斯的情人!邁克斯對諾德斯心存愧疚,希望諾德斯親手殺了他,可是此時的諾德斯早已心如死水,不願再提往事。他默默地走出了邁克斯家的大門。邁克斯自殺。曾經的那段時光,那段美國往事也就此塵封......

《美國往事》是塞爾喬·萊昂內的代表作之一。與大多數的黑幫片不同,本片並沒有充斥大量打鬥槍戰的驚險場面,整部電影的畫面明亮而又陰冷,節奏舒緩,採用了不少長鏡頭來表現人物安靜緩慢的動作,尤其在回憶往事的鏡頭中,特意配上淡黃的底色,猶如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加之以憂傷安靜的口琴聲作為配樂,使人彷彿在翻閱一本舊相冊,拂去灰塵,揭開一段往事,重溫曾經的舊時光,隨著那群少年同悲同喜,並從這些異國少年身上,看到曾經同樣年少輕狂的自己的影子,令人唏噓不已。
導演通過影片講述了三個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諾德斯看重義薄雲天的兄弟友誼,看重美好的愛情,可結果他什麼都沒有得到,除了背叛和拋棄;邁克斯野心勃勃,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出賣了兄弟,結果三十多年來一直無法擺脫負罪感,最後落得自殺的下場;而黛布拉一心想出名,想得到主流社會道德觀的認可,但一生得不到真正的愛情,除了美好的回憶,一切盪然無存。影片的基調始終是悲觀的,但導演並沒有因此表現得很絕望,影片很多地方都表現出了人性的閃光點:無論是少年們的快樂生活,還是諾德斯和邁克斯多年不變的友誼,以及少年諾德斯和黛布拉的美好感情。
當然,影片本身所蘊涵的,絕不僅限於此。不同的人在看這部電影時,產生的感受不盡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影片最大的韻味,正在於讓人慾說還休,正如影片的結尾(也是我最喜歡的鏡頭):
中國煙館里煙霧繚繞,彷彿時間停滯,不知世事。年輕的諾德斯抽了口鴉片煙,慢慢地轉過身來,面對著天花板,露出一個似乎意味深長又似乎不知所雲的微笑,笑世事如煙。

❸ 《美國往事》改編自什麼

影片《美國往事》改編自大衛·阿森朗的自傳體小說《流氓》,電影大師塞爾喬·萊昂內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看到這部小說時,就立刻被這部精彩的作品所吸引,同時他也發現小說本身的故事很有「電影感」。於是,當派拉蒙電影公司在1971年邀請他執導《教父》一片的時候,當時的塞爾喬·萊昂內卻正全身心地投入於《美國往事》的劇本改編,並因此婉轉地拒絕了這一邀請。但就在塞爾喬·萊昂內將一切籌備完畢之際,影片《教父》卻已經在上映後大獲好評。看到這一情況,製片人立刻就對同為黑幫題材的這部《美國往事》失去了信心,並因此開始無限期地拖延拍攝工作。

直到1983年,塞爾喬·萊昂內才在一個十分崇拜他的製片人那裡得到了這筆投資。盡管如此,當影片在歷經磨難終於拍攝完畢後,電影公司卻對近4個小時的片長能否帶來商業成功非常擔憂。無奈的塞爾喬·萊昂內只好決定先把影片送到戛納放映,並希望在得到影評人的認可後再予以發行。但令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是,這部被自己傾注了太多情感和精力的影片卻遭到了幾乎是所有的評論者和影迷們的一致攻擊,以致連電影公司也因此決定對影片進行大幅度的剪輯,最終將影片長度刪減為可憐的139分鍾。而這樣的結果更是造成了整部電影的語焉不詳甚至是殘破不全,所以上映後的票房慘敗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當《美國往事》作為當年最差的10部電影之一而被世人所唾棄的時候,這個巨大的打擊終於使一代大師塞爾喬·萊昂內心力交瘁,此後再也沒有拍攝過任何一部電影,直到1989年鬱郁而終。但歷史終究會證明一切。當影片的完整版本終於在日後得以上映之際,人們才終於發現並重新認識了這部堪與經典影片《教父》相比肩的曠世傑作,不僅重新將其評價為20世紀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十佳作品之一,甚至還有影評人認為這是大師塞爾喬·萊昂內畢生創作出的最好的一部作品。

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綽號「面條」的紐約少年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邁克斯。從此以後,他們開始從事見不得人的非法走私活動。直到不久後,「面條」在一場械鬥中傷了人命,並因此被關進了監牢。

若干年後,當「面條」釋放出獄的時候,他與夥伴們重操舊業,開始了一系列的搶劫、盜竊和敲詐等罪惡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邁克斯似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竟然把搶劫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自己的行動目標。直到這時,「面條」因為不忍眼看著自己的好友們走向毀滅,才偷偷地把電話打給執法部門報警,並想以此逼迫已經陷入瘋狂狀態中的邁克斯停止接下來的更大、更嚴重的犯罪活動。可是讓他做夢也想不到的是,當警察與自己的這些朋友展開激烈的槍戰後,邁克斯等人竟然全部被打死。看著他們橫屍街頭的那一幕慘劇,「面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只好選擇離開了自己生長的這個地方,孤身一人遠走他鄉。

幾十年後,已近垂暮之年的「面條」窮困潦倒地回到了自己最為熟悉也從來不曾忘記的故鄉,卻意外地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竟然都是邁克斯精心策劃的結果。而他本人則得以金蟬脫殼,獨吞了本該與夥伴們一起分享的巨款,並在隨後的歲月里改頭換面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一位名流。當兩個人終於面對面地站在一起的時候,多年來已被悔過之情折磨得痛不欲生的邁克斯竟然懇求「面條」殺死自己,幻想著以此來贖回自己曾經犯下的罪孽,但卻遭到了「面條」毫不猶豫的拒絕。看著「面條」轉身而去的決絕背影,走投無路的邁克斯只好跳進了垃圾粉碎機,用自殺結束了這個令人不堪醒來的噩夢……

這就是《美國往事》所講述的故事,不僅時間跨度長達40年,而且其中又融入了相當多的時代特徵,從20世紀20年代的移民熱潮和幫派混雜,直到20世紀60年代肯尼迪遇刺後日益高漲的民權運動和反戰呼聲,其間美國各個時代的滄桑變遷盡收其中。事實上,它確實是電影大師塞爾喬·萊昂內包含了最多野心的一部作品,也許一切正像他自己所說的那樣:「美國的問題,是全世界的問題,因此拍攝《美國往事》是我做了11年的一個夢。」與大部分的黑幫電影基本相似的是,《美國往事》也的確是一個關於破碎的美國夢的深刻寓言。塞爾喬·萊昂內沒有對黑幫進行任何的美化,但也沒有進行任何意義上的直接批判,只是靜靜地講述了一個與黑幫人物有關的夢,一個充滿虛幻色彩的夢。當這個夢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跌得粉碎的時候,塞爾喬·萊昂內才異常平靜地告訴你:這就是那個真實的美國。

❹ 美國往事什麼時候拍攝

1984年出品

除了塞爾喬·萊昂內的《美國往事》,我還想不到能有什麼作品,能與《教父》相提並論。

——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

導演

塞爾喬·萊昂內

Sergio Leone

1921-1989

義大利

主演

詹姆斯·伍茲

James Woods

羅伯特·德尼羅

Robert De Niro

類型犯罪

顏色彩色

一生只拍攝了不到10部作品的義大利導演塞爾喬·萊昂內,卻是義大利式西部片中的開山鼻祖,他以黑澤明的武士影片和美國西部片作為基礎開創出了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電影風格。就像中國武俠世界中所一再標榜的那個「江湖」一樣,在塞爾喬·萊昂內所打造出的電影疆土中,同樣也沒有什麼教條的法律控制或是明確的善惡之分,這里只有一份豪俠之氣,和一種以武力、決斗、復仇來解決恩怨與區分成敗的驚世之舉。

我們今天所津津樂道的「靜態暴力美學」,如北野武的《花火》,昆汀·塔倫蒂諾的《落水狗》,杜琪峰的《槍火》、《PTU》,或者是寫武俠小說的古龍,他們的創作根源其實都來自塞爾喬·萊昂內的電影。作為靜態暴力美學影片的一代宗師,塞爾喬·萊昂內對義大利電影以及美國獨立電影都曾經產生過巨大的影響,無論是我們熟悉的北野武或是吳宇森,還是杜琪峰或是昆汀·塔倫蒂諾,他們的電影中總是能在不經意間流露出這位大師留下的痕跡。

至於1984年問世的這部《美國往事》,則是塞爾喬·萊昂內的「往事三部曲」(前兩部為《西部往事》、《革命往事》)中的最後一部,也是他整個電影生涯中的最後一部作品。對於塞爾喬·萊昂內來說,以這部影片來作為自己的收山之作確實應該是最合適的。因為這部作為整個20世紀80年代中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的曠世傑作即便在今天看來,也絕非只是用一句「完美無瑕」就可以概括定論的,它的舉世無雙不僅使它成為幾乎是所有的電影院校在講授課程時所尊奉的教科書式的範本,更是毫無爭議地得到了全世界的充分肯定。

❺ 《美國往事》的評價怎麼樣

《美國往事》這部片子是在1984年上映的,目前在豆瓣的評分有9.1分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曾經有一位網友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國在1984年就能拍出這樣的片子,中國在2084年也拍不出來,這句話毋容置疑有點誇張,但我覺得1984電影拍出這效果確實拍得不錯,中國電影界可能還需要努力一些。

很多人看到這部電影肯定會覺得這是一部非常夠爺們,非常鐵血的電影,但我告訴你這是一部關於人的電影,人的一生都在這四個小時裡面,喜怒哀樂,七情六慾裡面都在,都有。

❻ 戰爭與和平的電影劇情

這部由俄羅斯、義大利、英國、法國、波蘭和西班牙6國斥資2600萬歐元拍攝的新版《戰爭與和平》具有鮮明的國際化色彩。導演羅伯特·多恩海姆是羅馬尼亞裔美國人,主要演員則分別來自法國、德國、義大利和俄羅斯等國。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女主角娜塔莎·羅斯托娃的扮演者、24歲的法國女演員克萊芒絲·波西,此前她因出演《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的芙蓉·德拉庫爾一角已在世界各地擁有不少「粉絲」。
俄羅斯文學泰斗列夫?托爾斯泰的鴻篇巨制《戰爭與和平》再次被搬上屏幕。這部由俄羅斯、義大利、英國等歐洲六國傾力打造的四集同名電視電影在俄羅斯電視台黃金時間與觀眾見面。盡管兄弟台「第一頻道」為此專門推遲了由另一位大文豪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改編的電視劇,新版《戰爭與和平》仍未能逃脫兵敗滑鐵盧的厄運:不但4%的收視率差強人意,更是遭遇國內民眾一片惡評。
國際化創作陣容
拍攝新版《戰爭與和平》是義大利電視台的主意,後來得到了俄羅斯、英國、法國、波蘭和西班牙同行的支持。製作方雄心勃勃,為此心甘情願投下2600萬歐元的巨資,耗時兩年,轉戰波蘭、立陶宛、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四國進行拍攝。
盡管新版《戰爭與和平》不如由奧黛麗·赫本、亨利·方達等好萊塢明星主演的1956年版那樣星光熠熠,卻也招募了不少歐洲一線明星。女主角由出演《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法國女演員克萊芒絲?波西扮演,而兩位男主角分別由義大利性感男星阿列西奧·波尼和出演過《再見,列寧》的德國演員亞歷山大?拜爾飾演。
本片導演是羅馬尼亞裔美國人羅伯特·多恩海姆,他曾與斯皮爾伯格有過合作,而編劇之一正是《美國往事》的編劇義大利人恩里科·邁蒂奧里則。
眾口難調做妥協
國際化的創作陣容雖可讓新版《戰爭與和平》博採眾長,但也易令其陷入眾口難調的尷尬境地。影片製片人之一謝爾蓋·丘馬科夫抱怨道:「我們想讓劇本盡量地忠於原著,但後來明白,和所有人達成協議是不可能的事情。」
俄羅斯人原本做了妥協,只要求拿掉那些「非常愚蠢」的情節,但就是如此卑微的願望也未獲滿足。克里姆林宮附近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是為紀念1812年戰爭犧牲者而修建的,但在新版《戰爭與和平》里,這座還沒興建的教堂已赫然矗立在熊熊燃燒的莫斯科城中。
對此,歐洲同行的解釋是,在他們國家,沒有人知道這一史實,為忠於原著就把如此凄美壯麗的畫面去掉實在可惜。俄羅斯方面希望劇本愈接近原著愈好,但意、法和德等出資大國卻希望將新版《戰爭與和平》拍成通俗易懂的現代華美大片。
一邊罵,一邊捧
新版《戰爭與和平》在俄羅斯電視台播放後,遭致俄媒體一片罵聲。俄新社認為,失實於原著的情節、提綱挈領式的敘事和頗富爭議的選角是影片的三大敗筆。《生意人報》建議,如果要看這部電影,最好先完全忘記原著。該報十分驚訝於影片「令人氣憤的大膽妄為」,竟然將深色頭發的娜塔莎變成了金發女郎。而《共青團真理報》則對有著像007一樣性感面容的安德烈和長著讓施瓦辛格萬分嫉妒的發達胸肌的皮埃爾大表不解。
托爾斯泰的玄孫弗拉基米爾?托爾斯泰也對新版《戰爭與和平》大為不滿:「托爾斯泰的主人公都不像他們自己。娜塔莎本來是樂觀的,情感豐富的,但在這里,她卻面色蒼白,冷漠,而且理性。」
與俄羅斯人「平淡乏味、簡直無法看下去」的反應形成鮮明反差,新版《戰爭與和平》在法、意等國大獲成功。在法國播放時收視率逼近24%。觀看此劇的華人留學生董銘告訴記者:「拿破崙在劇中不是正面人物,驕橫無理,本來很浪漫的愛情就被戰爭毀滅了,法國人看得都很揪心。」而在義大利的收視率高達26%,每集有600萬觀眾收看。
俄新社報道對此不無戲謔地說,從前西方人把俄羅斯當作「野蠻的地方」,如今他們親眼見識了俄羅斯人自古就精神高尚、心靈豐富,這也算是安慰了。

❼ 關於電影《美國往事》劇情

義大利籍導演瑟吉歐·萊昂以拍攝義大利西部片成名,金像獎影帝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飾演面條,是四位主要人物中的主角,本片以艾隆索與其夥伴的犯罪生涯為主軸,是一部描寫友誼與對立、忠誠和背叛等人性沖突的黑幫史詩電影,時代背景跨越經濟大恐慌、禁酒令及第一次世界大戰等美國史上的重要大事。 美國往事演技派演員詹姆斯·伍茲(James Woods)也在片中出飾一角;本片當年曾入圍金球獎最佳導演,而曾為多部膾炙人口的電影配樂,堪稱義大利國寶級大師的埃尼奧·莫里康(Ennio Morricone)也以本片獲得金球獎的最佳原著音樂提名,埃尼奧·莫里康以憂傷懷舊的配樂,將觀眾帶回多年前紐約的猶太人區,重溫昔日風情。

這是瑟吉歐·萊昂內「美國三部曲」之一,是義大利人眼中的20-60年代的美國形象。導演一改好萊塢傳統西片的格局,以獨特的視角塑造了美國黑社會人出生入死的人物形象。

二十年代的美國,綽號「面條」的紐約少年和幾個同齡朋友一起認識了聰明狡黠的麥克斯。他們開始從事走私活動。不久,面條在一場械鬥中殺傷人命,被關進監牢。

若干年後面條被釋放出獄,當年的小夥伴們已經變成了成熟健壯的青年。在麥克斯的帶領下,他們重操舊業,開始了一系列的搶劫、盜竊、敲詐活動。隨著犯罪活動的不斷深入,麥克斯似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然而,禁酒令的取消使得私酒的生意在一夜之間化為烏有,為了一步達到最後的目標,麥克斯竟然把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也列入了行動目標。有過鐵窗經驗的的面條不忍眼看好友走向毀滅,偷偷打電話報警,想逼迫麥克斯收手。警察與面條的朋友展開激烈槍戰,麥克斯等人全部被殺。面條在極端的悔恨與痛苦之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地方,離開了心愛的姑娘,遠走他鄉。

幾十年後,幾近垂暮的面條潦倒回鄉,意外發現原來當年的一切都是麥克斯的精心策海報(12張)劃。他借面條和警察之手除去夥伴,自己則金蟬脫殼,吞沒了團伙的巨款,改頭換面之後躋身政界,成為上層社會的名流,並把面條心愛的姑娘據為己有。面對多項指控無法脫身的麥克斯懇求面條殺死自己,幻想以此贖回自己的罪孽,逃脫法律的審判,被面條所拒絕。麥克斯走投無路之下跳進垃圾粉碎機自殺。

1. 電影開始:1933年
一群殺手在到處尋找「面條」。在他住處打死他女人,在友人「肥摩」的餐館殺手們里得知面條在唐人街的皮影劇院。皮影劇院樓上是煙館。抽大煙的面條在新聞上看到他的三個同夥被打死:曼克斯,斜眼和派翠。虛幻中他聽到電話鈴聲,腦海里出現一個狂歡酒會。在酒會上他曾給警察局打過個電話,那個電話導致三人喪生。
從煙館出來後他在街上看到三具屍首。從死者面部他可以清楚認出斜眼和派翠。曼克斯的臉被嚴重燒毀,難以辨認。他來到肥摩的餐館,放開反綁在地上的肥摩,他打死留在那裡的殺手,從立式大鍾里拿走一把鑰匙,說他現在有了花不完的錢。
面條來到紐約中心火車站,打開一個小件寄存廚,從中取出一個重重的行李包。打開包,裡面全是舊報紙,讓他感到震驚。迷茫之下不知何去。他胡亂買了一張車票離開了紐約。

2. 1968年。年邁的面條再次出現在紐約中心火車站。租了一輛車來到一座猶太人墓地,那裡施工人員正在搬移墓碑。面條又來到友人肥摩的餐館。他告訴肥摩他收到一封寄自猶太教堂的信,通知他教堂的墳場遷址,讓他來處置親友墳墓。但三個友人的墳墓在此之前都已經搬遷到一個很漂亮的新址。教堂說他收到的通知是八個月前發出的,而他上禮拜剛剛收到,說明寄信給他的不是教堂。他告訴肥摩這說明有人找到了他的下落,邀請他回紐約另有目的,他有一種不祥預感。
在肥摩的餐館裡面條看到兒時一群朋友的照片,還有肥摩妹妹黛比拉的照片。他走進熟悉的廁所,牆上的磚孔把他帶回到遙遠的過去。

3. 1921年。在音樂聲中一個美麗的小女孩在廁所後面的雜屋裡跳芭蕾。少年的面條常在廁所里偷看黛比拉跳舞。一次被她發現,把他奚落了一頓。女孩也喜歡他。但很不滿他的骯臟和無聊。
那時的面條是一個街混子。跟另外三個同伴掏醉漢腰包,並受雇於一個叫霸哥的混子,勒索商販。一個偶然機會結識了一個比他大一點的混子,名叫曼克斯。他們幾個從此一起靠偷搶掙錢。趁一個不光彩的機會制服了街上的巡警,在當地胡作非為。曼克斯帶他們在火車站藏了一個行李箱,大家同意每次作案收入的1/2存在箱內共用。因為不想聽命於霸哥,他們被霸哥一幫人揍了一頓。因此面條發誓要殺死霸哥報仇。
他們剛從火車站存錢出來,被霸哥開槍追逐,最小的多米尼格被當場打死。面條瘋狂的殺死了霸哥,還刺傷了一個警察,並因此下獄。

4. 1968年。年邁的面條來到新墳地,看到一座嶄新的紀念堂,裡面放了三個漢白玉石棺,分別刻有35年前死去的三個朋友的名字:斜眼,派翠和曼克斯。在門後的牆上看到一個銅牌,上面說明這座紀念堂是由死者的友人面條出資興辦的。他很吃驚。還看到那裡有一把鑰匙,正是打開小件寄存箱的鑰匙。面條拿了鑰匙再次來到火車站,打開寄存的皮箱,裡面裝滿了現金。上面還說明這是預付報酬。付款人在雇他完成一項大事,但並無細節。
面條拿了現金回家。路上熟悉的街景又把他帶到過去:那時他剛被刑滿釋放,曼克斯開了一輛黑色運棺車來接他出獄。

5. 20年代末。曼克斯把他拉到肥摩餐館的後面,遠離界面的樓房。外表平淡的樓房裡是一個不夜樂園。在禁止賣酒的時代他們酒天花地,紙醉金迷。曼克斯他們已經干大了:開賭場,地下夜總會,妓院,橫發黑財。因為這里是肥摩飯店的後樓,面條在這里見到已經成人的黛比拉。黛比此時已經是初有成就的演員。
在後面的密室面條被引見給一個黑社會老大,對方告訴他們在底特律有一檔交易請他們幫忙,可以搶到一大筆鑽石。他們搶了珠寶店,面條還強奸了店裡的一個女人。回來之後在交貨時一箭雙雕,打死前來取貨的一幫人。曼克斯主張跟此事背後的黑手老大聯手,面條不以為然,這使曼克斯感到尷尬不快。

6. 1968年。面條住在肥摩的店裡。電視上正在播講紐約州商務秘書長的「貝利丑聞」,說在此案件調查中已經有兩個人神秘喪命。電視上又出現一個他們認識的面孔,此人是全美運輸工會領袖。這使面條想起當年認識此人的經歷。
30年代初。工會正在組織罷工時,工會領袖吉米被資本家走狗綁架,要挾他簽署復工協約。面條和曼克斯綁架了資本家,迫使對方放出工會領袖。紐約警察局長破壞罷工,讓警察進駐工廠。就在警長得意時發現有人在醫院把他的寶貝兒子掉了包。面條和曼克斯通過嬰兒調包要挾警長,迫使他把警察撤出工廠,罷工得以繼續。一位政客因此建議他們跟政府官員們和實力雄厚的工會聯手,在禁酒令終止後大幹一票。面條不喜歡政客,主張不要涉政。從此他和曼克斯結下疙瘩。

7. 1933年。在地下夜總會的後屋,黑幫四兄弟再次見到了底特律珠寶店的女人凱露。此女很留戀當時強奸過他的男人,但沒認出面條,只希望和曼克斯親近。她建議跟曼克斯、面條一起來一次三人樂。面條拒絕,因為他「不是那種人」。
原來他特意約了黛比拉出去見面。因為發了財,他獨自包下一家淡季停業的海濱飯店,請黛比拉吃飯。單獨交談中他得知黛比拉仍然單身,而且仍然懷念兒時的朋友。面條向黛比示愛。黛比也說他是她一生唯一在乎的男人。她所以答應獨立見他,是因為她次日要啟程到好萊塢,正好道別。在離開飯店的車上黛比吻了面條。面條強暴了黛比。不歡而散。
1933年12月,禁酒令就要解除。黑社會老大仍然在盯著這四兄弟,希望他們聯手介政,干更大的交易。面條不幹。曼克斯說他或許應該從此甩掉面條。他們一起到弗洛里達度假。此時他們已經存有一百萬元積累,面條覺的應該就此洗手了。曼克斯說他要干到兩千萬、五千萬時才會洗手。他告訴面條他已經想好一個主意,去搶劫聯邦儲備銀行。
曼克斯的女人凱露勸面條向警察告密曼克斯砸銀行的計劃。這樣可以把他關進監獄,不致在作案時喪命。面條認為這是好主意。為了保護朋友的性命,在結除禁酒令當晚的狂歡會上面條向警方打電話告密。很快發現曼克斯等人仍然行劫,三人喪命,自己從此避禍他鄉。

8. 1968年。面條由於認出了跟 「貝利丑聞」有關的工會領袖吉米,覺得自己的處境跟這個事件或有關聯。他開始調查貝利其人。首先走訪了豪華的貝利基金會。基金會的主持人是當年曼克斯的女人凱露。她說基金會是十五年前由富商政客貝利發起的,但貝利本人沒有到場。在基金會開幕式上代表貝利揭幕的是一個漂亮的女演員。面條認出那是他當年的戀人黛比拉。
面條收到貝利秘書長的邀請,次日前往長島貝府參加一個宴會。面條到大都會劇場後台拜訪黛比拉,希望知到貝利到底是誰,為什麼請他赴會。交談中得知貝利是從洛杉磯搬過來的富商;黛比拉雖然仍舊未婚,但已經跟貝利同居多年。黛比拉不知道貝利為什麼邀請面條赴宴,但勸他不要去,不然會很失望。她勸他離開,那樣還可以保留對往事的記憶。
離開劇院時面條無意中看到一直很禮貌的在門外等候的黛比拉的兒子,跟少年曼克斯長得一模一樣。這才恍然認識到貝利不是他人,正是35年前的故人曼克斯。

9. 知道了是曼克斯的邀請,面條按時赴會。就在黛比拉焦急等待面條出現時,曼克斯已經把面條請到書房單獨會談。曼克斯說他已經活不了幾天,因為很多政客跟目前的丑聞有關,自己一定會被他們除掉。曼克斯認為只有面條有權利殺死他,因為他欠了面條一生債務:獨吞了當年的百萬資金,還搶了他的女友黛比拉。
原來曼克斯才是從外地請面條到紐約的神秘人物,目的是了還債。他告訴面條當年砸銀行的行動從一開始就是騙局。連讓面條告密都是他一手操縱的周密計劃。讓面條親自殺死他就可以了結這一生恩怨。
但面條拒絕動手,因為他早已洗手,更不想介入政界是非。他從貝府離開。貝利默默消失在垃圾粉碎車背後。

結尾:1933年。面條在煙館過足了癮,想像著自己一個人將擁有一百萬,笑著進入夢鄉……編輯本段

❽ 電影美國往事 劇情介紹

劇情簡介:
以拍攝義大利西部片成名的義大利籍導演塞吉歐里昂,帶領觀眾橫跨四十餘年,以紐約的猶太社.
曾經的那段時光,那段美國往事也就此塵封..
《美國往事》是塞爾喬·萊昂內的代表作之一。與大.

❾ 電影美國往事拍的是什麼時期的電影

上個世紀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