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有關國際法的電影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有關國際法的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7-28 21:48:08

A. 有什麼電影好看吶列多點~~O(∩_∩)O~

1、《死囚168小時》 Dead Man Walking (1995) :蘇珊·薩蘭登奧斯卡獎作品。西恩·潘演一個死囚,死前獲得了寧靜。而兇殺事實是漸漸呈現出來的,也並非重要,重要的是死囚的心理變化。

2、《刺殺肯尼迪 》JFK (1991):檢察官調查肯尼迪案。奧利弗·斯通導演,美國有人說他在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而另有一個我國網友曾說那個凱文·科斯特納最後陳詞的長鏡頭讓他激動流淚。很好的法庭演講啊,被很多人贊為經典。

3、《伸張正義》 And Justice for All (1979) :又名義勇急先鋒,阿爾·帕西諾主演。北大一老師作文舉例稱此片主角是一個三流律師。是三流嗎?不是,只不過確實是一個在生活中掙扎的律師,為公正與惡法官作魚死網破式的斗爭。說他是三流,太市井味了。本片對律師在公正與職業義務之間的掙扎也有很好的表現。

4、《甘地傳》 Gandhi (1982) :甘地學法律的,也做律師。本片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5、《丑聞》 (1950):日本法律電影,黑澤明重要作品。「故事以一個無能而又品質惡劣的辯護律師和一位委託他對損壞名譽案件做辯護的年輕畫家為中心展開」,「壓軸一場法庭戲差不多長達15分鍾,鏡頭沉實,劇力迫人」。

6、《民事訴訟》 A Civil Action (1998) :又名「禁止的真相」「公民行動」,獲得當年奧斯卡提名,著名律師電影,約翰·特拉沃爾塔主演,是由暢銷作家強納森哈爾的名作《民事訴訟》改編,為一真實故事。本片也常為國內法學老師提起,比如其中的睡醒後第一句是「我反對」情節。一部對美國現實法律的有很集中很細膩表現的優秀電影。
《民事訴訟》故事敘述一當紅律師,因接手一水污染案件而失去了一切;但與此同時,他才有機會認清法律真義及生命價值。他在一無所有的窘境下,繼續研究該案,上訴時間長達八年,最後終於勝訴。本故事的構想始於十年前。著名作家哈爾受邀見證許立建律師承辦的這件伍本案。許立建期待哈爾能將他叱吒法院蠃得勝訴的精彩過程寫成暢銷書。當時他是炙手可熱、身價不凡的律師;手上已握有足夠證據,非常篤定能打蠃官司。然而情況愈來愈糟,他追尋真相的同時,金錢、友誼皆被耗盡,不但一文不名,並負債累累。「我眼睜地睜看見一個人瀕臨崩潰。」作者哈爾回憶許立建本人說:「那是個無底洞,所有接近它的人都必須接受它的考驗,它考驗你的認知、信念、選擇,迫使你檢驗自我的價值,真理的必要性,這是此案最迷人之處。」

7、《審判》 Procès, Le (1962):法國電影,奧遜·威爾斯導演。警察詢問嫌疑犯的過程。本片好象有美國翻拍版。

8、《芝加哥》 Chicago (2002) :歌舞片,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里查·基爾演一個擅長於操作的律師。

9、《死囚之舞》 Monster's Ball (2001):哈里·貝瑞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後。死囚妻子與獄警的故事,算是法律與心理電影。and,作為一個男人,不得不提到其中貝瑞非常性感的演出。

10、《兄弟的監護人》 Brother's Keeper (1992):美國紀錄片。法理爭論。

11、《驚爆內幕》 The Insider (1999) :煙草訴訟之證人。阿爾·帕西諾、拉塞爾·克羅主演。

12、《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 (2000):茱莉亞·羅伯茨憑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後。法律工作者(無牌律師)的故事,中年婦女文化不高,只本著公平信念,在律師的配合下,打下一個巨大的官司。真人真事。

13、《立體謊言》 City Hall (1996) :阿爾·帕西諾和約翰·庫薩克主演。市長助理調查一起法官受賄案。在感情與仕途之前,選擇說真話。

14、《大審判 》 The Verdict (1982) :保羅·紐曼演一個窮困於酒的律師辦一個重振雄風的案子。本片能反映出在美國「小律師」與「大律師」法庭如何搏弈,富有信息,很能給人各種啟發。好片啊。

15、《殺戒》:年青律師與一個年青兇手的故事,主要可能是探討死刑價值的問題(時間長記不清)。東歐電影,也能當成一部心理文藝片。

16、《丑聞》:政治犯實錄:韓國電影,並非那古裝片。政治犯故事。

17、《最後時刻》 Reversible Errors (2004):電視電影。即將伏法殺人犯竟讓辯護律師對司法制度的正義性、人性的貪婪及為了不擇手段達到目的所付出的代價產生疑問。檢視所有在他人生中無法回頭的決定,律師雷夫決心好好照顧住在市郊心理不穩定的妹妹,在人生十字路口上他找回了自己。

18、《盲井》:提到了我國民工的勞動保險及人身保障的問題。

19、《伊芙琳》 Evelyn (2002):愛爾蘭影片,布魯斯南演一個訴爭子女撫養權的工人的電影。很好的法律電影。

20、《午夜風暴》 Guilty by Suspicion (1991):又名「嫌疑犯」。羅伯特·德尼羅演一個在美國文革(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時期)中堅持說真話而被排拆的真人真事電影。政治越法律界的歷史紀錄,在有偉大法律傳統的美國。

21、《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湯姆·漢克斯主演, 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丹澤爾·華盛頓也是主演,那時他沒現在這么有名。被經常提起的法律電影,一個同性戀律師控告其事務所的「勞動爭議」案件。信息豐富。好電影啊,猶記被告方女律師在一次短陳述中連用八個「fact」的排比句,生動非常,盡現律師功力。

22、《代言人》:又名「豬的末日」,法國中世紀法律電影,還沒有看。

23、《鐵律柔情》 Suspect (1987):美國法律援助律師的故事。女導演彼得·耶茨執導的又一部反映美國司法體制的電影。導演在處理這部影片的功力方面十分老到,無論驚嚇氣氛的醞釀和法庭辯論的波濤起伏都掌握得准確而有效,整個戲劇高潮一氣喝成,令人看後非常過癮。

24、《美國夢》:美國工人大罷工的紀錄片,算是一個憲法電影罷。

25、《女魔頭》 Monster (2003) :主演查理茲·塞隆憑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後,一個女連環殺手的電影,真人真事,其紀錄片下面會提到。

26、《柏林大審判》 Judgment in Berlin (1988) :東德人劫機去西柏林,在西柏林受審,美國法官前往開庭,不同法系的處理,有臨時培訓陪審員的情節,算是一部國際法電影罷。

27、《一級恐懼》 Primal Fear (1996) :里查·基爾又演律師(上見「芝加哥」),愛德華·諾頓的處女作已經盡顯高度,本片可以聯想到前幾年我國著名的「邱興華案」。

28、《雙周情人》:估計是和《律政俏佳人》一樣的粉紅色的輕喜劇。桑德拉·布洛克演一律師,休·格蘭特演其僱主。

29、《法網終結者》True Believer (1989):一個貶毒罪律師越業務范圍辯護一個殺人案(瞧人家這分工,已細到這個程度),常有很幽默的對話與場景。

30、《童子也是基》Scout's Honor (2001) :美國同性戀者爭取公民權利的真人真事紀錄片。

31、《變線人生》 Changing Lanes (2002):兩個人因小事升級成大事,互相鬥氣。其中一人是年青律師。

32、《熱淚傷痕》 Dolores Claiborne (1995):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作品,多年前的一場兇殺案的審理。這是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中最被忽視的一部。

33、《史蒂夫》:美國青少年管教的紀錄片。

34、《刑法第三十九條》 Keiho (1999) :日本法律電影,1997年,神戶一13歲中學生砍掉9歲男童頭顱,因刑法39條而免刑,引起爭議,真相浮現。

35、《重回清白》:關於販賣淫穢物品罪的電影,主要是講一個冤罪的糾正。

36、《完美丈夫》 The Perfect Husband: The Laci Peterson Story (2004):又名「與殺手共枕」,婚內殺人案。

37、《失控的陪審團》 Runaway Jury (2003):講美國陪審團的故事,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有達斯汀·霍夫曼和吉恩·哈克曼兩大老戲骨的精彩對手戲。

38、《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經典法律電影。

39、《細細的藍線 》 the thin blue line (1988):這宗案件發生在1976年美國德州達拉斯市,一名公路警察被車子撞死,警方苦無破案線索。16歲少年慣犯大衛指證並無犯罪前科的路人藍道為嫌疑犯,以至藍道被判有罪而終身監禁。導演埃羅爾·莫里斯採用一種重現事實的半紀錄片手法來追蹤一件殺警冤案,結果成功地發掘出事件真相。讓被冤枉的疑兇坐牢十一年之後討回清白。

40、《被告》 The Accused (1988):朱迪·福斯特憑此片第一次獲得奧斯卡影後,在影片中她飾演的被強奸的婦女入木三分。

41、《黑暗中的哭泣》 A Cry in The Dark (1988):改編自《邪惡天使》一書,系真實事件。影片採用紀錄片風格,冷靜客觀,梅麗爾·斯特里普塑造的人物形象極具層次感。

42、《我要活》I Want to live (1958):影片講述了早年喪偶的中年律師艾傑曼娶了年輕的女孩安妮為妻,雖然艾傑曼深愛著妻子,但婚後過著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安妮其實是和艾傑曼的兒子相愛的。而成為名演員的艾傑曼的舊情人迪塞利則一爵。為了清理這些復雜的情感關系,重新奪回心上人,迪塞利利用一次宴會,進行設計了一個方案,想令有情人終成眷屬,可是卻令她自己進了監獄。

43、《風的傳人》 Inherit the wind (1960):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名鄉下老師在1925年遭警方拘捕,因為他違反了當時的法律禁令,在課堂上公開講授達爾文的「進化論"。此事在平靜的南方小鎮此起轟動,兩位頂尖的律師各據一方代表正反兩面互相抗辯,等於人類直接向上帝的權威挑戰。

44、《紐倫堡審判》 Judgement at Nuremberg (1961):這部電影是社會派製作人斯坦利·克雷默根據赫魯特審判長的回憶錄拍攝的,先前有一個相同題材的電視劇。影片的主題:當整個社會實施暴行時,個人負有什麼責任。影片除了題材突出,演技也無可挑剔,兩位女星更是精彩絕倫。

45、《英倫小霸王》 let him have it (1991):50年代的英倫,頭腦不好的德瑞克和一群小流氓混上了。領著他們的是一個名叫克里斯並迷戀美國黑幫電影的青年。克里斯和德瑞克的友情使得他們捲入了一件將永遠地動搖英國死刑信念的真實案件……

46、《良相佐國》 A man for all seasons (1966):本片改編自羅伯特·鮑特的舞台劇本,獲得第3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六個獎項。影片跟《桂河大橋》一樣,贊頌了英國式的信念,或稱表現了英國式的偏執。男主角斯科菲爾德的表演光彩照人,其他演員也相當精彩。1988年的重拍版陣容更強,由查爾頓·海斯頓主演。對英國歷史或英國國民性感興趣者,本片很有價值。

47、《洋蔥田》 the onion feild (1979):又名「田園劫」,美國電影。

48、《豪門孽債》 reversal of fortune (1990):本片講述一位富豪被控謀殺妻子,一切證據都對他十分不利,陪審團認為罪名成立,將被判刑。他不服上訴,並延請一位法律教授出庭辨護,法律教授通過嚴密的調查分折,將一審有罪的判決推翻。盡管謀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再無指控的法律根據。

49、《雷靈頓10號》 10 rillington place (1971):主人翁約翰·克利斯提是一名外貌和善的禿頭中年漢,誰也想不到他是冷酷無情的連續殺人犯。伊凡因謀殺妻子及尚在襁褓中的女兒而遭起訴,最後被處以極刑,但真正的兇手卻是在法庭上擔任頭號證人的克利斯提。十年後,警方在克利斯提的住處赫然發現多具女性屍體,才揭發了他的滔天罪行。

50、《天使的憤怒》 Rage of Angels (1983) :美國電視電影。

51、《以父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1993):丹尼爾·戴·劉易斯主演。「影片的故事來源於格里·康倫感人至深的回憶錄《證明無罪》,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一位北愛爾蘭青年因莫須有的罪名遭到英國警察當局的逮捕。警方利用逼供的方式逼迫他寫下了認罪書,於一年後被判處終身監禁。格里的父親更是受到無端牽連,最後含冤屈死在獄中。直到八十年代,在女律師皮爾斯的幫助下,格里才重獲自由……導演:吉姆·謝里登,主演:艾利森·克勞斯比、菲利普·金、埃瑪·湯普森、丹尼爾·戴-劉易斯,獲獎:1994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1993年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1995年英國晚間標准電影獎最佳電影。

52、《一個連環女殺手的生與死》Aileen: Life and Death of a Serial Killer (2003) :即上面提到的《女魔頭》一片故事的原型的紀錄片。

53、《大話王》Liar Liar (1997):吉姆·凱利拍的嘲笑律師的喜劇電影。

54、《黑罪風雲》The Hurricane (1999):又名「颶風」。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真人真事改編,拳王冤獄入罪,不斷上訴、申訴的故事。

55、《馬丁·格爾歸來》Le Retour de Martin Guerre (1982) :法國電影,傑拉爾·德帕迪約主演。美國翻拍版本叫《似是故人來》,由朱迪·福斯特和理查·基爾主演,其中有中世紀法庭開庭情形。

56、《法外情》:香港電影,劉德華主演。與那個印度電影《人世間》相似。

57、《終極證人》The Client (1994):蘇珊·薩蘭登主演。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故事講了一個女律師義務幫助小孩子逃避黑幫追殺。

58、《殺戮時刻》A Time to Kill (1996):導演同為《終極證人》的導演喬·舒馬赫。影片描述了律師為一名因憤怒而在法院殺人的父親辯護的故事。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

59、《塘鵝暗殺令》The Pelican Brief (1993):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茱莉亞·羅伯茲與丹澤爾·華盛頓主演。環保訴訟後面的大陰謀。

60、《辛普森的夢之隊》:紀錄片,裡面紀錄了辛案被告律師團的律師背景與履歷,其中包括《最好的辯護》的作者哈佛教授德肖維茨。觀眾能從中看到真實生活中的美國頂尖律師的風采。

61、《律師事務所》 the firm (1993):又名「黑色豪門企業」。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湯姆·克魯斯主演,講了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律師進入一家黑色豪門企業,發現高層的陰謀與之搏鬥的故事。

62、《華爾街》 wall street (1987):奧利弗·斯通執導,邁克爾·道格拉斯憑藉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帝。講了華爾街一個大資本家奉行「貪婪是美德」直到沒落的故事。從當下來看,也具有相當強烈的現實意義。

63、《造雨人》 the rainmaker (1997):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大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執導,馬特·達蒙主演,又是一部描述法學院畢業的學生闖盪律師界的故事。

64、《肖申克的救贖》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史蒂芬·金同名小說改編,太過出名,不予介紹。

65、《迷色布局》The Gingerbread Man (1998):根據約翰·格里森姆又一部律師小說改編。律師認識神秘女子,陷入麻煩之中。「群戲」大師羅伯特·奧爾特曼執導。

66、《角色》Karakter (1997):奧斯卡外語片獎,荷蘭電影。節奏如同一部歌劇,酣暢淋漓。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為法院執行法官的父親,彷彿是法律冷酷一面的人格化身,對法律執行工作忠實到烈士的級別,雖千萬人而往矣,佩服啊。本片故事精彩、結構恢宏,好電影啊。

67、《一級謀殺》Murder in the First (1995):剛入行的年青律師堅持信念,與強大的國家機器對抗,勇且有謀,維護人權。建議我國律協不如免去如皇帝新衣似的新律師入行宣誓活動,多搞些這樣的電影放放,學學人家的法律信仰精神啊。

68、《義海雄風》 A Few Good Men (1992):又名好人廖廖,據約翰·格里森姆又一部律師小說改編,美國軍事法庭故事。湯姆·克魯斯,黛米·摩爾,傑克·尼克爾森主演。

69、《魔鬼代言人》The Devil's Advocate (1997):阿爾·帕西諾和基諾·里維斯主演,探討律師的原罪,有相當的深度。

70、《史密斯先生去華盛頓》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 (1939) :確實挺好看,如果要講議會的制度、民主與新聞等等比較「大」的法律問題,真是一部很可示例的片子。

71、《律政俏佳人》 Legally Blonde (2001):和《大話王》類似,以法律為包裝的喜劇電影,是法律電影的一個分支。

72、《馬背上的法庭》 (2006):中國主旋律法律電影。一個很簡單的故事,一種很樸素的拍攝手法,「又像紀錄片,又像故事片。」征服了威尼斯電影節也征服了國內電影局,全憑真心。

73、《東京審判》 (2006):中國法律影片,高群書導演。

74、《十二怒漢》(1957):西德尼·魯邁特導演的第一部作品,個人認為在法律電影中排名第一,在imdb的排名也相當靠前。2007年俄羅斯導演米哈爾科夫翻拍了這部經典,重拍版亦獲得很多的好評。

B. 《拯救大兵瑞恩》有什麼看點

他在諾曼底登陸的大背景下講述一群普通士兵的情懷。
不知道這算不算劇情透露,就是瑞恩一家四個兒子三個戰死沙場,所以美軍決定一定要保護好第四個瑞恩,甚至派了一小支部隊去保護他,這是一種崇高的人文性化,他們在尋找瑞恩的一路上遇見了很多事,反映出戰爭的很多層面,非常細膩,角度新穎,是其他戰爭片達不到的高度。我覺得有點像《十月圍城》,通過一群小人物,反映一個大的時代背景。
當初奧斯卡角逐最佳影片的時候,《瑞恩》很意外地輸給了《莎翁情史》,准確的說它是穩操勝券的,因為它很迎合奧斯卡對最佳影片的偏好,新穎的敘事手法,崇高的人道主義等等。
看《瑞恩》不一定會感動得涕泗橫流,但一定會有感觸,以老年的瑞恩看到二戰犧牲的烈士墓園,由衷回憶的形式講述,雖然有點老套,但很細膩。
我覺得唯一的缺點是沒有愛情的成分,整個膠片色調都灰濛蒙的,但是恰恰是一個亮點。看看《珍珠港》啊什麼的,這年頭美國大片不摻點戀人之間生離死別的戰爭片不多見了。
初三的歷史課本講述戰後美國的崛起《超級夢幻大國》,提到美國發達的電影業,一筆帶過的三部影片:《泰坦尼克號》《珍珠港》《拯救大兵瑞恩》。

C. 誰可以介紹一下有關法律方面的著名電影

1、刺殺肯尼迪:英語名JFK。檢察官調查肯尼迪案。奧利弗-斯通導演,美國有人說他在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而另有一個我國網友曾說那個凱-科斯特納最後陳詞的長鏡頭讓他激動流淚。很好的法庭演講啊,被很多人贊為經典。
2、伸張正義(律政急先鋒):阿-帕西諾主演。北大一老師作文舉例稱此片主角是一個三流律師。是三流嗎?不是,只不過確實是一個在生活中掙扎的律師,為公正與惡法官作魚死網破式的斗爭。說他是三流,太市井味了。本片對律師在公正與職業義務之間的掙扎也有很好的表現。
3、丑聞:日本法律電影,黑澤明重要作品。「故事以一個無能而又品質惡劣的辯護律師和一位委託他對損壞名譽案件做辯護的年輕畫家為中心展開」,「壓軸一場法庭戲差不多長達15分鍾,鏡頭沉實,劇力迫人」。
6、民事訴訟:奧斯卡提名。著名律師電影。約翰屈夫塔主演,基於真人實事。本片也常為國內法學老師提起,比如其中的睡醒後第一句是「我反對」情節。一部對美國現實法律的有很集中很細膩表現的優秀電影。
7、審判:法國電影。我瀏覽沒有全看,警察詢問嫌疑犯的過程。本片好象有美國翻拍版。
8、芝加哥:歌舞片,奧斯卡獎。里基爾演一個擅長於操作的律師。
9、死囚之舞:哈利貝瑞奧斯卡獎。死囚妻子與獄警的故事。算是法律與心理電影。and,作為一個男人,不得不提到其中貝瑞非常性感的演出。
10、兄弟的監護人:美國紀錄片。法理爭論。
11、驚爆內幕:煙草訴訟之證人。阿?帕西諾、羅?克羅主演。
12、阿蓮正傳:奧斯卡獎。法律工作者(無牌律師)的故事。中年婦女文化不高,只本著公平信念,在律師的配合下,打下一個巨大的官司。真人真事。
13、立體謊言:市長助理調查一起法官受賄案。在感情與仕途之前,選擇說真話。
14、大審判:保羅-紐曼演一個窮困於酒的律師辦一個重振雄風的案子。本片能反映出在美國「小律師」與「大律師」法庭如何搏弈,富有信息,很能給人各種啟發。好片啊。
15、殺戒:年青律師與一個年青兇手的故事,主要可能是探討死刑價值的問題(時間長記不清)。東歐電影,也能當成一部心理文藝片。
16、丑聞:政治犯實錄:韓國電影,並非那古裝片。政治犯故事。
17、最後時刻:
18、盲井:提到了我國民工的勞動保險及人身保障的問題。
19、伊芙琳:布魯斯南演一個訴爭子女撫養權的工人的電影。很好的法律電影。愛爾蘭電影。
20、午夜風暴:羅-德尼羅演一個在美國文革(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時期)中堅持說真話而被排拆的真人真事電影。政治越法律界的歷史紀錄,在有偉****律傳統的美國。
21、費城故事:湯?漢克斯主演, 奧斯卡獎,丹?華盛頓也是主演,那時他沒現在這么有名。被經常提起的法律電影,一個同性戀律師控告其事務所的「勞動爭議」案件。信息豐富。好電影啊,猶記被告方女律師在一次短陳述中連用八個「fact」的排比句,生動非常,盡現律師功力。
22、代言人:又名「豬的末日」,:),法國中世紀法律電影,還沒有看。
23、鐵律柔情:美國法律援助律師的故事。
24、美國夢:美國工人大罷工的紀錄片,還沒有看。算是一個憲法電影罷。
25、女魔頭:奧斯卡獎,一個女連環殺手的電影,真人真事,其紀錄片下面會提到。
26、柏林大審判:東德人劫機去西柏林,在西柏林受審,美國法官前往開庭,不同法系的處理,有臨時培訓陪審員的情節,算是一部國際法電影罷。
27、一級恐懼:里?基爾又演律師(上見「芝加哥」)。
28、雙周情人:估計是和《律政俏佳人》一樣的粉紅色的輕喜劇。桑-布洛克演一律師,休-格蘭特演其僱主。才買還沒看。
29、法網終結者:一個貶毒罪律師越業務范圍辯護一個殺人案(瞧人家這分工,已細到這個程度),常有很幽默的對話與場景。
30、童子也是雞:美國同性戀者爭取公民權利的真人真事紀錄片。
31、變線人生:兩個人因小事升級成大事,互相鬥氣。其中一人是年青律師。
32、熱淚傷痕:多年前的一場兇殺案的審理。
33、史蒂夫:美國青少年管教的紀錄片。
34、刑法第三十九條:日本法律電影,1997年,神戶一13歲中學生砍掉9歲男童頭顱,因刑法39條而免刑,引起爭議,真相浮現。
35、重回清白:關於貶****穢物品罪的電影,主要是講一個冤罪的糾正。還沒有看。
36、完美丈夫:婚內殺人案。還沒有看。
37、失控陪審團:講美國陪審團的故事,個人覺得情節略有誇張
38、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 Bird,格里高利?派克演的
39、細細的藍線 the thin blue line

D. 國際法教學中播放哪些電影比較合適

辛德勒的名單 紐倫堡大審 東京審判 (戰爭法)

鋼琴師 辛德勒的名單 (人權法)

周恩來外交風雲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綠卡 (國際私法)

E. 電影《紅海行動》引出哪些國際法話題

電影《紅海行動》最近在國內熱映,電影的票房和口碑證明了這部片子的成功。影片的特效、剪輯炫酷,反映的主題也是正面和積極向上的,但其中一些涉及國際法方面的表述卻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總體感覺,上述幾個有代表性的批評觀點反映了當前不少人對國際法的認識。筆者認為,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決定,十九大為中國社會的全面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無論國內國際的事情,都還是要講究規則秩序的。要實現宏偉藍圖,我們在法律認識、法律思維、法律機制方面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談談國際法的認知問題。在發展初期,國際法的創制確實以歐洲國家為中心,但歷史發展到今天,在國際法立法層面,與「大國制定國際法、小國遵守國際法」的認知相反,無論是採取「一國一票」還是「協商一致」原則,大國小國在國際法創制的權利上越來越平等,那種完全由大國強國說了算的時代已不復存在。

不可否認,西方國家作為大國強國更注重利用國際立法推行自己的利益,而這恰恰是他們重視國際法的例證。這主要表現為西方國家比小國更加重視通過國際法規則來塑造國際秩序。他們通常的做法不是在國際關系中強行推動自己的國家利益,而是通過主導和引導制定反映自己國家利益的國際規則,通過「合法」的方式來推行自己的利益,而這種方式往往在形式上是體現大國小國立法權平等的。

筆者認為,在太空、網路、極地、深海等新疆域更多參與和影響甚至主導國際法規則的創制,也應當是中國參與國際治理的一個重要方向。

其次,在國際法的實施層面,美國等西方國家違反《聯合國憲章》非法使用武力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正如強奸、殺人等國內惡性犯罪存在並不否定國內法律秩序的正常運行一樣,不能由於存在個別違反國際法的情況就徹底否定整個國際法律秩序或國際法的作用。實際上,國際法的門類很多,大部分國際法規則在現實中也是被遵守的。

即使出現大國違反國際法的現象,也並非表現為「大國完全為所欲為置國際法於不顧」。恰恰相反,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利比亞戰爭等武裝沖突中,美歐西方國家都是不遺餘力對各種非法使用武力行為進行國際法的「包裝」,或通過各種資源平台做符合國際法的解釋。實際上,美西方國家在國際法律人才、制度、資源等方面的投入非常巨大。

小國更容易拿國際法說事的客觀原因是,與大國相比他們在國際事務中用來撬動國際關系的資源手段相對較少。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國運用國際法並不僅僅是防禦性的,正如模里西斯訴英國查戈斯仲裁案表明的那樣,小國越來越重視把國際法當作維護國家利益的進攻性武器,這也讓「大國制定國際法、小國遵守國際法」的說法不攻自破。

因此,提高對國際法的認知要克服兩種極端認識。一是出於功利性或唯實力論的「法律虛無主義」。二是唯法律至上的「法律萬能主義」,認為所有國際事務的解決都需要通過法律手段,或在法律的運行中刻板僵化地遵守法律條文規定而不能靈活適用。

最後,不能輕視培養批判性的法律思維。《戰狼》《紅海行動》等影片都是為中國政府和軍隊點贊、表達愛國情感的影片。筆者認為,頌揚政府軍隊行為是愛國的,對政府軍隊行為提出理性的建設性意見,讓他們能夠變得更加全面和完善,也是愛國的。相反,掩蓋現有問題或者對存在的問題熟視無睹,只會對我們自身帶來危害。

筆者認為,隨著中國影片產生的國際影響越來越大,特別是影片當中表現了非洲國家的落後,參與內部武裝沖突也與我既定政策的解釋存在問題,應需聽取外交部門的意見防止對非洲受眾產生不良影響。就對外法律影響方面,也應當建立影片法律顧問機制,聽取國際法專家的意見防止授人以柄。

F. 推薦電影

1.間諜片:
《慕尼黑》
1972年8月26日,第20屆奧運會在原聯邦德國的慕尼黑召開。在開幕前夕,人們多次從媒體上看到關於本屆大會的美麗憧憬:這將是一次「和平歡樂的盛會」。誠然,這是當時奧運史上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盛會,參加的運動員及其代表的國家,超過以往任何一屆。雖時值阿以戰爭,以色列還是派出了當年為止最大的代表團——盡管有些人身心尚留有當年德國納粹所施予的創痕。

但盛會的歡樂祥和卻難以化解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9月5日凌晨,8名全副武裝的「黑九月」巴勒斯坦恐怖分子闖入以色列代表團駐地,劫持了9名以色列運動員和2名教練作為人質,要求以色列政府釋放被關押在以監獄的256名巴勒斯坦政治犯。談判未果,西德警方展開營救行動。槍戰中,恐怖分子雖被擊斃,但人質也全部遇難,造成了震驚世界的「慕尼黑慘案」。慘案發生後,奧運會被迫停辦一天,「慕尼黑慘案」成為了籠罩在以色列人心頭的一塊陰霾,也成為了奧運史上最黑暗的一刻。

隨著ABC電視新聞主播無奈的一句:「人質全死了!」,影片的序幕由此拉開,「現在需要忘掉和平,必須顯示我們的力量!」,以色列總理哥爾達*8226;梅厄夫人責令情報機關「摩薩德」實行血債血償,去執行國際法外的正義。「摩薩德」長官伊弗雷姆(傑弗里*8226;拉什 飾)授命特工新手艾伍納(艾瑞克 巴納 飾)組建暗殺小組,秘密追蹤並除掉他們業已認定的參與策劃慘案的11名巴勒斯坦「恐怖分子」。

從此,艾伍納就深埋了往日身份,依依惜別了身懷六甲的妻子,其領導的四名組員個個身懷絕技:擁有高超駕駛技術的南非藉硬漢斯蒂夫(丹尼爾*8226;克雷格 飾)、擅長偽造文件的德國猶太漢斯(漢斯*8226;齊施勒 飾)、比利時玩具工人出身的爆炸專家羅伯特(馬修*8226;卡索維茨 飾)、負責事後清理的冷靜沉穩的卡爾(西亞朗*8226;希德斯 飾)。日內瓦、法蘭克福、羅馬、巴黎、塞普勒斯、倫敦、貝魯特,艾伍納領導著暗殺小組一路追蹤,定點清除著名單上的每一個名字。隨著冷血暗殺的進一步展開,艾伍納與組員們的心中漸起波瀾,選定的暗殺目標到底是誰?執行的使命是否正義?以牙還牙就是處理恐怖問題的最佳辦法?他們也越來越清楚,身為獵手的他們早晚也會成為獵手的目標……

影片改編自加拿大國家郵報專欄記者喬治·喬納斯的紀實小說《復仇》,談到拍攝動機,斯皮爾伯格表明:將「慕尼黑慘案」搬上銀幕不是為了向世人進行某種說教,他也不認為任何一本書、一部電影或一件藝術作品就能打破今日中東地區的僵局,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相互仇殺的過程中,必須有人站出來為和平吶喊,因為中東地區最大的敵人並非巴勒斯坦人或以色列人,而是該地區這種相互不妥協、不信任的氣氛,影片雖然講述的是仇殺報復的故事,但實際上卻是在為和平而祈禱。

與12年前發人深省的史詩巨作《辛德勒名單》一樣,《慕尼黑》也是猶太人題材,但不同的是,《慕尼黑》中的猶太人不光是值得同情的受害者,也是用恐怖對抗恐怖的復仇者,所以在題材的把握上就對創作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量以客觀公正的立場,最大限度地還原歷史真實。因為《世界大戰》拍攝的順利成行,斯皮爾伯格延遲了《慕尼黑》的拍攝,故事沒有從政治軍事的角度切入,劇本最初由《阿甘正傳》、《驚爆內幕》等片的編劇艾瑞克*8226;羅斯執筆,但初稿審核後,斯皮爾伯格認為艾瑞克的劇本驚險有餘、人性反思的力度不足,因此請來美國當代最重量、也最政治化的《天使在美國》的劇作家托尼*8226;庫什納負責把關修改,後者善於通過劇作去沉思、質疑各種壓迫政治體系下人性的本質或人們面對時代的道德責任。

《愛國者》
《愛國者》是難得一見的法式快節奏黑色動作片,1994年的黑色動作片《愛國者》(Les Patriotes)參加了當年戛納金棕櫚的競逐,
但敗給了《低俗小說》。
這是一部關於以色列間諜組織摩薩德(mossad)的電影,有興趣的人可以與最近的《慕尼黑(munich)》做個比較。
故事內容:18歲的阿里埃爾離家出走,告別巴黎到以色列落腳。他秘密加入了一個叫做穆撒德的機密組織。經過數年的訓練,他的首次任務是去巴黎偷取一位叫做雷米*8226;普里厄的原子彈科學家的秘密信息……

《真實的謊言》
影片講述專門處理棘手任務的FBI密探哈里,利用老婆的「出軌」,為她分派了一項「秘密任務」當「秘密任務」漸入佳境時,他們卻被突然闖進的歹徒給綁架了!恐怖分子設計陰謀,准備把他們連同導彈一起毀掉。被激怒的哈里惟有使盡渾身解數,拯救家人!
本片加入了適當的懸念、巧妙的誤會和捧腹的幽默,為硬邦邦的間諜故事增添了不少娛樂性和趣味性。阿諾德史瓦辛格飾演密探哈里,突破他個人一貫呆板冷麵風格,帶入一絲鐵漢柔情和少許幽默感。

《間諜游戲》
一部不同於其他間諜電影的作品,間諜難,一是出生入死,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對手或者自己人幹掉,二是沒有信任,為了國家利益,甚至戀人、朋友都可以出賣。電影里的皮特就是這樣的一個間諜,但幸運的是,他的上司是個很狡猾的老間諜,只有24小時皮特就沒命的情況下,一邊被上面調查,一邊調動力量,最終救出了皮特。什麼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看完了本片,你就知道了。

《諜海計中計》(又譯:《魔鬼訓練營》、《新兵》)
這是第一部揭露美國中情局內幕的影片。美國中央情報局是怎樣招募學員的、如何進行間諜訓練的、其中人員的待遇怎樣,他們工作的環境又如何卻一直未有電影詳細地描述過,而《諜海計中計》卻將中情局的大門第一次敞開,讓世人看到了間諜人員的親身經歷。包括訓練中慘無人道的考驗、為達目標不得不將感情和同志友情玩弄在股掌的教誨,為了保護自己的組織必須向自己親人撒謊的矛盾雙重生活、並不豐厚的薪水、為國家人民付出生命也無法留下姓名的辛酸……
這是一部由艾爾·帕西諾和科林·法瑞爾主演的超級驚險影片,影片情節扣人心弦,懸念重重。首先讓觀眾留下印象的是影片最後才揭曉的壞蛋——艾爾·帕西諾,《諜海計中計》情節曲折,時刻考驗著觀眾的心理承受能力,許多男觀眾都表示該片十分驚險,尤其是讓人出乎意料的結果,實在讓人在真相大白之前根本無法判定誰是好人,也無法預料下面將要發生什麼事情。雖然故事發生在中情局訓練營地,但艾爾·帕西諾的表演才是全片的核心所在

《諜中諜》
阿湯哥的代表作!間諜一定要不動聲色!即使你看出了所有破綻,即使你怒火中燒,也要保持極度冷靜!在依森的小組全部被殺之後,中情局派人來和依森談話,依森知道被人陷害,成了中情局要抓的叛徒,很冷靜的在酒館里講炸彈引爆脫身,那段戲,我印象最深了!阿湯哥也是憑借這部電影,奠定了他動作片的基礎!後來拍的兩部續集都沒有將間諜表現的更出色,只是動作上更加好看而已。

《諜影重重》(又譯:《伯恩的身份》The Bourne Identity )
馬特·達蒙的代表作!間諜可以忘記自己的名字,可以忘卻自己的身份,卻無法忘記他們的本領!積遜·伯恩執行任務失敗,患上了失意症,但是他會說各國語言,可以「背出門外六輛車的車牌號」,可以看出「外面卡車里有槍」,憑借這一身的本事,伯恩終於弄清楚了自己是誰,最後也將絆腳石粉碎,看來間諜真的是受過特殊訓練哦!這部電影和續集比較連貫,故事情節緊湊,動作場面火爆,馬特·達蒙將這個不知所措又感覺深陷危機中的間諜表現的很好,成功演繹了一位被各方追殺,為了自己,為了愛情奮起反擊的男人形象,他的表演達到了他的一個高峰!

《沉默的人》
1973年法國高蒙影業公司出品的電影《沉默的人》(Le Silencieux)改編自著名作家弗朗西斯·里克的小說《一個罕見的人》,是導演克勞德·皮諾托(Claude Pinoteau 1928—)的導演處女作,影片保持了七十年代間諜電影的高水準,結構嚴謹,情節曲折,細節縝密,影片並不靠華麗的動作和火爆的場面見長,而完全靠劇情的張力來吸引觀眾,《沉默的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作為內參片引進到我國。影片中沉默寡言、不動聲色的主人公蒂貝爾由著名演員凡杜拉飾演,他用深沉、內斂的演技將蒂貝爾面對命運的戲耍與折磨,絕不怨天尤人,而是滿含著對安寧、幸福生活的嚮往和面對困境堅毅、果敢與忍耐這些復雜的情緒演繹得十分准確傳神。很少的言語,甚至很少的情感變化,凡杜拉在塑造人物時的表演往往是非常吝嗇,但卻又總能將人物演繹得入木三分。

《西北偏北》
這部影片可以說是希區柯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影片沒有把緊張懸念作為最主要的元素,而是加入大量幽默的對白,加強了人物性格的刻畫。片中沒有自始至終圍繞一個懸念發展情節,這本來是大師很多早期作品中常用的手法,而這部作品導演是採用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的手法,層次遞增而又花樣百出的段落懸念超越了總體懸念。
這部希區柯克後期的彩色影片在他的作品中屬於高投資的大製作,不過,大量多變的場景並不太適合希區柯克固有的風格,懸疑轉化成為驚險,雖然也很好看,但總覺得失去了某種味道。和大師的其他作品相比,這部最負盛名的作品反而因為過多的注意細節而顯得結構有欠嚴謹,甚至有些地方故事略顯牽強,是為美中不足。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忠奸人》
電影《忠奸人》取材於真實事件,講述的是一個聯邦探員在黑手黨的卧底生涯。在《忠》片中,導演把大量的篇幅放到了對黑手黨的描繪中,除了片中主人公道尼,聯邦調查局在片中完全處於一種輔助的地位。
這部電影最吸引我的是其中兩位演員的個人魅力:約翰尼.德普,艾爾.帕西諾。約翰尼.德普——在《忠》片中,飾演在黑手黨的卧底道尼,這個角色給了演員很大的發揮空間,一方面是工作,一方面又要面臨著妻子兒女的抱怨。回到家連女兒都懶得和他說話。與此同時,他又要冒著極大的風險,而調查局上司時常會給他更為危險的任務,面對著缺少支持的困境,道尼處在一種煎熬之中。在黑社會的圈子中,直接上司萊佛蒂對他極為器重信任,甚至把他當成自家人,而更高一層的老闆桑尼也看好他,把他時時留在身邊,對充滿了悲劇色彩的萊佛蒂,他始終抱著一種愧疚的心理,在影片的最後,他堅持要把私吞的百萬現金留給萊佛蒂,為他完成夢想,買一條船。縱觀整部電影,道尼處在三種主要矛盾之中,這三種矛盾的激烈碰撞,使他的精神上的壓力處在崩潰的邊緣。
艾爾.帕西諾——他飾演的萊佛蒂是一個黑手黨的小人物,這個角色充滿了一種悲劇色彩,為黑手黨工作了30年,卻一直沒有上位的機會,他喋喋不休,總會重復說著他的「功績」,他不夠狠辣,不夠絕情,這也決定了他會永遠是個小角色。在另一方面他欠組織的錢,是因為兒子吸毒被迫借債,對於黑手黨他早已經厭倦,留下的理由則是因為債務。對兒子他恨鐵不成鋼,那種又愛又恨的感覺在兩個鏡頭中被艾爾.帕西諾詮釋的淋漓盡致,一個是在聖誕夜,道尼來他家裡作客,這時他兒子要出去吸毒,他抬起頭看了兒子一眼,在看影片時,這個動作帶給了我極大的震撼。在現實生活中,這個動作出現在很多的父母看著不成器的兒子出去胡混時情景中,帕西諾的演繹簡直就是現實生活的一種展現。第二個鏡頭是在,萊佛蒂的兒子因為吸毒,被抬進手術室生死未卜,萊佛蒂在走廊的座椅中對著道尼失聲痛哭,當時有一句話,「他就在這個醫院中出生,而我現在卻要看著他進手術室,等著他生死的消息」帕西諾把那種對於子女的愛,自然而又真摯的表現了出來。萊佛蒂對於道尼,更像是種長輩的寄託,可以說他把道尼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各方面維護他,同時他又把道尼當成了自己的希望,他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的但已經無法實現的東西,對於道尼的器重,集中體現了他對於理想的一種寄託,對於這樣一個人物,只能哀其不幸吧。萊佛蒂並不是阿爾.帕西諾最經典的作品,但他在片中表現得濃郁的悲劇情節,卻能讓人回味無窮

《美人計》
為了完成間諜任務,英格麗褒曼在《美人計》裡面,不得不犧牲個人的情色。因為阿萊茜婭切可曼(英格麗·褒曼)的首先任務是要為了取得敵人信任,而要違心地嫁給那個間諜商人埃利克·德伯斯汀。可是麻煩、危險的問題來了,阿萊茜婭切可曼的直接聯絡人加里格蘭特喜歡上了金發碧眼的她。與此同時,阿萊茜婭在危難中愛上了特工戴弗雷(加里·格蘭特)。正是在這樣的惺惺相愛的心景之下,片中的男女主人公必須還要執行一項間諜任務。阿萊茜婭需要投入間諜商人埃利克·德伯斯汀懷抱。與敵共眠花非花。對這一個投情送抱的艱辛,阿萊茜婭只好對心上的戴弗雷講:「你可真夠朋友」言語那麼得尬尷,那麼無奈,而且還那麼的耿耿於懷。不過美人的美人計一施,還真行。金發美女刺探到了將要與自己屢行約婚的間諜商人埃利克在南美的特務勾當。一般的看,美人計用在投入情感的人上面,還是管用的。阿萊茜婭的間諜工作如此。生活現實可能也是如此?當影片中阿萊茜婭切可曼間諜工作進行到被敵人求婚時候,女主人公在痛苦之中前來請示上級,渴問自己的計謀下一步應該怎麼辦?戴弗雷吱唔地問了阿萊茜婭一聲:「嗯,你,你愛他嗎?」這時候似阿萊茜婭眼巴巴地回答道:「他以為,我愛他。」然後阿萊茜婭靜靜哭了。
希區柯克執導這一部影片《美人計》當中,那些過多過密的黑白光影,條條道道,閑而迷亂,夢囈人遠。全片最後一鏡,阿萊茜婭的美人計使完,屋門一關遮入了飄搖的黑暗。連阿萊茜婭的那位上當受騙的夫婿也被吞食在驚悚畫面的黑白相間的疑影當中了。在希區柯克的鏡頭底下,這一出《美人計》顯然是悲情和哀憐的。

《007》系列
這應該是當之無愧的經典間諜電影了!在最困難、最致命的時候,邦德先生總能懲惡除奸,死裡逃生,最終獲得邦德女郎的愛。那出神入化的高科技武器,總能成為男孩子們鍾情的收藏品。
007詹姆斯·邦德完全檔案
姓名:James Bond
譯名:詹姆斯·邦德/占士邦/詹姆斯龐德
編號:007
身高:183厘米
體重:76公斤
身體特徵:右臉頰、左肩和右手背有疤痕,皮膚較黑
特長:射擊、飛刀、滑雪、搏擊的好手
語言:能操流利法語,德語,而且對其他語言也很有天份。
007電影大家都很熟悉了,所以不多做介紹。

2. 密碼片
《達芬奇密碼》
情節簡介
[編輯本段]
該書是關於主角,哈佛大學的宗教符號學教授羅伯·蘭登,解決巴黎盧浮宮聲望卓著的館長雅克·索尼埃被謀殺一案。索尼埃赤裸的屍體是以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名畫維特魯威人的姿態在盧浮宮被發現的,索尼埃死前在身邊寫下一段隱秘的信息並且用自己的血在肚子上畫下五芒星的符號。一些達芬奇的著名作品中隱含的信息,包括《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等,都在解密的過程中真相大白。....
小說的主要沖突圍繞著兩個迷團而展開:
1. 索尼埃保護的,最終導致他被殺害的秘密是什麼?
2. 是誰在背後策劃了這一謀殺案?
小說以不同的人物同時展開幾條故事線,最終所有的故事線匯集在一起,並在書的結尾得到解決。
要弄清楚迷團需要解決一系列的智力難題,包括單詞中字母的排序和數字難題。謎題的真相最終指向聖杯可能出現的地點和兩個分別叫做郇山隱修會(Priory of Sion)和聖殿騎士團(Knights Templar)的秘密團體。羅馬天主教組織西班牙主業會(Opus Dei)也出現在情節中。

《牛津謀殺案》
牛津謀殺案
開放分類: 數學、序列、牛津迷案、牛津謀殺案

◎譯 名 牛津謀殺案
◎片 名 The Oxford Murders
◎年 代 2008
◎國 家 西班牙/法國
◎類 別 犯罪/驚悚
◎語 言 英語
◎IMDB評分 6.2/10 (780 votes)
◎IMDB鏈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488604
◎片 長 105 Mins
◎導 演 álex de la Iglesia
◎主 演 伊利亞·伍德 Elijah Wood .....Martin
約翰·赫特 John Hurt .....Arthur Seldom
蕾歐諾·瓦特林 Leonor Watling .....Lorna
朱麗·考克斯 Julie Cox .....Beth
伯恩·喬曼 Burn Gorman .....Podorov
吉姆·卡特 Jim Carter .....Inspector Petersen
多米尼克·皮諾 Dominique Pinon
阿力克斯·考克斯 Alex Cox .....Kalman

◎字 幕 FRM字幕小組出品中文字幕

◎簡 介 影片改編自吉列爾莫-馬丁內斯的小說,在片中,赫特飾演一名數學教授,他和一名研究生(伊利亞-伍德飾演)偶然發現了一系列與數字元號相關的謀殺事件。《牛津殺手》是最新的一部數學疑團影片,之前這類影片包括《決勝21點》,凱文-史派西在片中飾演一名數學教授;以及講述數學天才破案的電視劇《數字》,和涉及計算難題的《達芬奇密碼》
赫特在接受采訪時說:「我認為有些東西內含數學。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紛雜的社會中,缺乏真理,想到我們還有一種也是唯一種真實的數字語言,我覺得數學已經變得相當『性感』。二加二等於四無需辯駁,套入那些終極而更復雜的區域內,你會解決一些真實的事情。」
赫特的父親就是一名數學家,同時還是一名工程師,但是,赫特承認,他在數學方面「沒有希望」。他開玩笑說:「兩位數的數學問題就會讓我懊惱不已。我從來不看有關數學的東西,我也講不出對數是什麼。」但是,他強調,這並不影響他的新片拍攝,他還不至於被影片中的各種等式、分數和時刻表嚇倒。他說:「我覺得沒有特別難理解的東西,但是,他(赫特角色)的數學應用卻是個問題。開始,他與伊利亞是師生關系,但是,他對這種關系不再感興趣了,因為他不想教書了。但是劇情發展讓伊利亞變得對他非常有用。」

G. 法律電影求推薦

1、《死囚168小時》 Dead Man Walking (1995) :蘇珊·薩蘭登奧斯卡獎作品。西恩·潘演一個死囚,死前獲得了寧靜。而兇殺事實是漸漸呈現出來的,也並非重要,重要的是死囚的心理變化。

2、《刺殺肯尼迪》JFK (1991):檢察官調查肯尼迪案。奧利弗·斯通導演,美國有人說他在不負責任地胡說八道,而另有一個我國網友曾說那個凱文·科斯特納最後陳詞的長鏡頭讓他激動流淚。很好的法庭演講啊,被很多人贊為經典。

3、《伸張正義》 And Justice for All (1979) :又名《義勇急先鋒》,阿爾·帕西諾主演。北大一老師作文舉例稱此片主角是一個三流律師。是三流嗎?不是,只不過確實是一個在生活中掙扎的律師,為公正與惡法官作魚死網破式的斗爭。說他是三流,太市井味了。本片對律師在公正與職業義務之間的掙扎也有很好的表現。

4、《甘地傳》 Gandhi (1982) :甘地學法律的,也做律師。本片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

5、《丑聞》 (1950):日本法律電影,黑澤明重要作品。「故事以一個無能而又品質惡劣的辯護律師和一位委託他對損壞名譽案件做辯護的年輕畫家為中心展開」,「壓軸一場法庭戲差不多長達15分鍾,鏡頭沉實,劇力迫人」。

6、《民事訴訟》 A Civil Action (1998) :又名「禁止的真相」「公民行動」,獲得當年奧斯卡提名,著名律師電影,約翰·特拉沃爾塔主演,是由暢銷作家強納森哈爾的名作《民事訴訟》改編,為一真實故事。本片也常為國內法學老師提起,比如其中的睡醒後第一句是「我反對」情節。一部對美國現實法律的有很集中很細膩表現的優秀電影。
《民事訴訟》故事敘述一當紅律師,因接手一水污染案件而失去了一切;但與此同時,他才有機會認清法律真義及生命價值。他在一無所有的窘境下,繼續研究該案,上訴時間長達八年,最後終於勝訴。本故事的構想始於十年前。著名作家哈爾受邀見證許立建律師承辦的這件伍本案。許立建期待哈爾能將他叱吒法院蠃得勝訴的精彩過程寫成暢銷書。當時他是炙手可熱、身價不凡的律師;手上已握有足夠證據,非常篤定能打蠃官司。然而情況愈來愈糟,他追尋真相的同時,金錢、友誼皆被耗盡,不但一文不名,並負債累累。「我眼睜地睜看見一個人瀕臨崩潰。」作者哈爾回憶許立建本人說:「那是個無底洞,所有接近它的人都必須接受它的考驗,它考驗你的認知、信念、選擇,迫使你檢驗自我的價值,真理的必要性,這是此案最迷人之處。」

7、《審判》 Procès, Le (1962):法國電影,奧遜·威爾斯導演。警察詢問嫌疑犯的過程。本片好象有美國翻拍版。

8、《芝加哥》 Chicago (2002) :歌舞片,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里查·基爾演一個擅長於操作的律師。

9、《死囚之舞》 Monster's Ball (2001):哈里·貝瑞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後。死囚妻子與獄警的故事,算是法律與心理電影。and,作為一個男人,不得不提到其中貝瑞非常性感的演出。

10、《兄弟的監護人》 Brother's Keeper (1992):美國紀錄片。法理爭論。

11、《驚爆內幕》 The Insider (1999) :煙草訴訟之證人。阿爾·帕西諾、拉塞爾·克羅主演。

12、《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 (2000):茱莉亞·羅伯茨憑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後。法律工作者(無牌律師)的故事,中年婦女文化不高,只本著公平信念,在律師的配合下,打下一個巨大的官司。真人真事。

13、《立體謊言》 City Hall (1996) :阿爾·帕西諾和約翰·庫薩克主演。市長助理調查一起法官受賄案。在感情與仕途之前,選擇說真話。

14、《大審判》 The Verdict (1982) :保羅·紐曼演一個窮困於酒的律師辦一個重振雄風的案子。本片能反映出在美國「小律師」與「大律師」法庭如何搏弈,富有信息,很能給人各種啟發。好片啊。

15、《殺戒》:年青律師與一個年青兇手的故事,主要可能是探討死刑價值的問題(時間長記不清)。東歐電影,也能當成一部心理文藝片。

16、《丑聞》:政治犯實錄:韓國電影,並非那古裝片。政治犯故事。

17、《最後時刻》 Reversible Errors (2004):電視電影。即將伏法殺人犯竟讓辯護律師對司法制度的正義性、人性的貪婪及為了不擇手段達到目的所付出的代價產生疑問。檢視所有在他人生中無法回頭的決定,律師雷夫決心好好照顧住在市郊心理不穩定的妹妹,在人生十字路口上他找回了自己。

18、《盲井》:提到了我國民工的勞動保險及人身保障的問題。

19、《伊芙琳》 Evelyn (2002):愛爾蘭影片,布魯斯南演一個訴爭子女撫養權的工人的電影。很好的法律電影。

20、《午夜風暴》 Guilty by Suspicion (1991):又名「嫌疑犯」。羅伯特·德尼羅演一個在美國文革(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時期)中堅持說真話而被排拆的真人真事電影。政治越法律界的歷史紀錄,在有偉大法律傳統的美國。

21、《費城故事》 Philadelphia (1993):湯姆·漢克斯主演,獲得當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丹澤爾·華盛頓也是主演,那時他沒現在這么有名。被經常提起的法律電影,一個同性戀律師控告其事務所的「勞動爭議」案件。信息豐富。好電影啊,猶記被告方女律師在一次短陳述中連用八個「fact」的排比句,生動非常,盡現律師功力。

22、《代言人》:又名「豬的末日」,法國中世紀法律電影,還沒有看。

23、《鐵律柔情》 Suspect (1987):美國法律援助律師的故事。女導演彼得·耶茨執導的又一部反映美國司法體制的電影。導演在處理這部影片的功力方面十分老到,無論驚嚇氣氛的醞釀和法庭辯論的波濤起伏都掌握得准確而有效,整個戲劇高潮一氣喝成,令人看後非常過癮。

24、《美國夢》:美國工人大罷工的紀錄片,算是一個憲法電影罷。

25、《女魔頭》 Monster (2003) :主演查理茲·塞隆憑此片獲得當年奧斯卡影後,一個女連環殺手的電影,真人真事,其紀錄片下面會提到。

26、《柏林大審判》 Judgment in Berlin (1988) :東德人劫機去西柏林,在西柏林受審,美國法官前往開庭,不同法系的處理,有臨時培訓陪審員的情節,算是一部國際法電影罷。

27、《一級恐懼》 Primal Fear (1996) :里查·基爾又演律師(上見「芝加哥」),愛德華·諾頓的處女作已經盡顯高度,本片可以聯想到前幾年我國著名的「邱興華案」。

28、《雙周情人》:估計是和《律政俏佳人》一樣的粉紅色的輕喜劇。桑德拉·布洛克演一律師,休·格蘭特演其僱主。

29、《法網終結者》True Believer (1989):一個貶毒罪律師越業務范圍辯護一個殺人案(瞧人家這分工,已細到這個程度),常有很幽默的對話與場景。

30、《童子也是基》Scout's Honor (2001) :美國同性戀者爭取公民權利的真人真事紀錄片。

31、《變線人生》 Changing Lanes (2002):兩個人因小事升級成大事,互相鬥氣。其中一人是年青律師。

32、《熱淚傷痕》 Dolores Claiborne (1995):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作品,多年前的一場兇殺案的審理。這是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中最被忽視的一部。

33、《史蒂夫》:美國青少年管教的紀錄片。

34、《刑法第三十九條》 Keiho (1999) :日本法律電影,1997年,神戶一13歲中學生砍掉9歲男童頭顱,因刑法39條而免刑,引起爭議,真相浮現。

35、《重回清白》:關於販賣淫穢物品罪的電影,主要是講一個冤罪的糾正。

36、《完美丈夫》 The Perfect Husband: The Laci Peterson Story (2004):又名「與殺手共枕」,婚內殺人案。

37、《失控的陪審團》 Runaway Jury (2003):講美國陪審團的故事,改編自約翰·格里森姆的同名法律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有達斯汀·霍夫曼和吉恩·哈克曼兩大老戲骨的精彩對手戲。

38、《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 (1962):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的經典法律電影。

39、《細細的藍線》 the thin blue line (1988):這宗案件發生在1976年美國德州達拉斯市,一名公路警察被車子撞死,警方苦無破案線索。16歲少年慣犯大衛指證並無犯罪前科的路人藍道為嫌疑犯,以至藍道被判有罪而終身監禁。導演埃羅爾·莫里斯採用一種重現事實的半紀錄片手法來追蹤一件殺警冤案,結果成功地發掘出事件真相。讓被冤枉的疑兇坐牢十一年之後討回清白。

40、《被告》 The Accused (1988):朱迪·福斯特憑此片第一次獲得奧斯卡影後,在影片中她飾演的被強奸的婦女入木三分。

41、《黑暗中的哭泣》 A Cry in The Dark (1988):改編自《邪惡天使》一書,系真實事件。影片採用紀錄片風格,冷靜客觀,梅麗爾·斯特里普塑造的人物形象極具層次感。

42、《我要活》I Want to live (1958):影片講述了早年喪偶的中年律師艾傑曼娶了年輕的女孩安妮為妻,雖然艾傑曼深愛著妻子,但婚後過著有名無實的夫妻生活,安妮其實是和艾傑曼的兒子相愛的。而成為名演員的艾傑曼的舊情人迪塞利則一爵。為了清理這些復雜的情感關系,重新奪回心上人,迪塞利利用一次宴會,進行設計了一個方案,想令有情人終成眷屬,可是卻令她自己進了監獄。

43、《風的傳人》 Inherit the wind (1960):本片改編自真人真事。一名鄉下老師在1925年遭警方拘捕,因為他違反了當時的法律禁令,在課堂上公開講授達爾文的「進化論"。此事在平靜的南方小鎮此起轟動,兩位頂尖的律師各據一方代表正反兩面互相抗辯,等於人類直接向上帝的權威挑戰。

44、《紐倫堡審判》 Judgement at Nuremberg (1961):這部電影是社會派製作人斯坦利·克雷默根據赫魯特審判長的回憶錄拍攝的,先前有一個相同題材的電視劇。影片的主題:當整個社會實施暴行時,個人負有什麼責任。影片除了題材突出,演技也無可挑剔,兩位女星更是精彩絕倫。

45、《英倫小霸王》 let him have it (1991):50年代的英倫,頭腦不好的德瑞克和一群小流氓混上了。領著他們的是一個名叫克里斯並迷戀美國黑幫電影的青年。克里斯和德瑞克的友情使得他們捲入了一件將永遠地動搖英國死刑信念的真實案件……

46、《良相佐國》 A man for all seasons (1966):本片改編自羅伯特·鮑特的舞台劇本,獲得第3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六個獎項。影片跟《桂河大橋》一樣,贊頌了英國式的信念,或稱表現了英國式的偏執。男主角斯科菲爾德的表演光彩照人,其他演員也相當精彩。1988年的重拍版陣容更強,由查爾頓·海斯頓主演。對英國歷史或英國國民性感興趣者,本片很有價值。

47、《洋蔥田》 the onion feild (1979):又名「田園劫」,美國電影。

48、《豪門孽債》 reversal of fortune (1990):本片講述一位富豪被控謀殺妻子,一切證據都對他十分不利,陪審團認為罪名成立,將被判刑。他不服上訴,並延請一位法律教授出庭辨護,法律教授通過嚴密的調查分折,將一審有罪的判決推翻。盡管謀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再無指控的法律根據。

49、《雷靈頓10號》 10 rillington place (1971):主人翁約翰·克利斯提是一名外貌和善的禿頭中年漢,誰也想不到他是冷酷無情的連續殺人犯。伊凡因謀殺妻子及尚在襁褓中的女兒而遭起訴,最後被處以極刑,但真正的兇手卻是在法庭上擔任頭號證人的克利斯提。十年後,警方在克利斯提的住處赫然發現多具女性屍體,才揭發了他的滔天罪行。

50、《天使的憤怒》 Rage of Angels (1983) :美國電視電影。

……

H. 什麼是國際公法,屠殺俘虜是國際公法嗎是哪一部電影

你好,你說的

是2014年

這個電視劇

張嘉益、宋佳、胡歌等主演

I. 剛看了湄公河這電影,這種境外抓捕有沒有違反國際法啊

電影里也講了一點關於幾國間的國際刑事司法及執法合作發展的問題。有涉外因素的犯罪,比如對糯康,緬甸國籍,殺害中國籍船員在寮國被抓犯罪結果發生在泰國,中緬老泰四個國家都有管轄權,一般會根據之前簽署的雙邊條約或者協商達成協議,和國際法或引渡或起訴原則,決定如何對其審判。
對於抓捕,一般兩國的對口部門會協商的,比如去幾個警察,能不能卧底,能不能技術偵查,什麼時間段對誰可以偵查。湄公河的境外抓捕是國際合作,也就是有協議的,因為確定引渡給中國審判,所以肯定有中國警方進入寮國進行雙方甚至多方警務合作。另外,境外抓捕即使違反也很難是國際法問題,最多是缺少充分協議的情況下,一方擅自到他國境內開展抓捕行動,這樣則會違反該國的國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