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國外電影什麼游記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外電影什麼游記

發布時間: 2022-07-20 01:59:22

Ⅰ 美國好萊塢根據格列夫游記改編的電影叫什麼

《格列佛游記》是由羅伯·萊特曼執導的喜劇冒險片,傑克·布萊克、艾米莉·布朗特參演。影片講述了作家萊繆爾-格里佛前往百慕大三角,在「小人國」經歷的種種趣事
於2010年12月22日在美國上映
劇情簡介
格列佛(傑克·布萊克)是個郵政室小職員,歲數也不小了,卻事業愛情一無所成。一次陰差陽錯的公派任務,把他帶到了百慕大群島,不想,出海即遭遇到大風暴。風平浪靜之後,格列佛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地圖上沒有的神秘小島Lilliput,這里住著成百上千「小人」,他們把格列佛「釘」在了海灘上。不過隨著故事的發展,格列佛從最開始的俘虜,變成了這里的英雄人物——在小人國的經歷讓他明白了人類的內心的強大與否無關外表

Ⅱ 環游記系列電影有哪幾部

帶有環游記的電影飛屋環游記、冰雪奇緣、機器人總動員、超能陸戰隊

《尋夢環游記》是皮克斯動畫工作室的第19部動畫長片,由華特·迪士尼電影工作室、皮克斯動畫工作室聯合出品,李·昂克里奇、阿德里安.莫利納執導,安東尼·岡薩雷斯、本傑明·布拉特、蓋爾·加西亞·貝納爾、蕾妮·維克多等參與配音。

該片的靈感源於墨西哥亡靈節,講述了熱愛音樂的小男孩米格和落魄樂手埃克托在五彩斑斕的神秘世界開啟了一段奇妙冒險旅程的故事。該片於2017年11月22日在美國上映,2017年11月2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20年7月20日在中國內地重映。

2018年3月5日,該片獲得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

Ⅲ 國外的叫什麼游記電影,在中央一套播過的

格列佛游記

Ⅳ 一部國外電影

你找的應該是第二部

第一部:
地心探險記(1959)

英文名: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外文別名:
Jules Verne's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Trip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中文名: 地心探險記

別 名: 地心游記

導 演: ( Henry Levin )

主 演: ( Pat Boone) (詹姆斯·梅森/占士·美臣 James Mason) (阿琳·達爾 Arlene Dahl) ( Diane Baker) ( Thayer David) ( Peter Ronson) 地心探險記全部演員表

亨利.李文導演,講述的是一個科幻性的故事。正在愛丁堡接受騎士爵位的林登教授,在研究他的學生亞歷克(詹姆斯.梅森飾)寄來的石頭包裹時發現一個驚人的地底秘密,於是便與亞歷克一起去探究竟,同行的還有卡拉夫人隨從漢斯和寵物鴨子,以及學者湯姆。在探險途中,驚險萬分,不斷看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後來發現一座古城,但由於太餓,湯姆生吃了寵物鴨,引起漢斯的不滿,爭斗中,湯姆不慎身亡。一行人歷經千辛萬難,才找到出口,完成地底的奇異旅行。本片故事性強,運用了一些科技手段,令觀眾有耳目一新的感覺。情節銜接緊湊,能夠深深地打動觀眾的心。

第二部

英文名: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中文名: 地心游記

別 名: 地心歷險 | 地心歷險記

導 演: ( T.J. Scott )

主 演: ( Rick Schroder) (維克多莉婭·普拉特 Victoria Pratt) (彼得·方達 Peter Fonda) ( Steven Grayhm) (麥克·道帕德 Mike Dopud) ( Jonathan Brewer) 地心游記全部演員表

上 映: 2008年1月27日 美國 詳細上映地區

地 區: 美國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 英語

根據十九世紀法國作家凡爾納的小說改編,故事發生於1870年間的後期,一個女子聘請一個考古學家兼探險家來找尋她失蹤的丈夫,後者因找尋通往地心的通道而失蹤。

第三部:
地心游記3D(2008) 3D影片:需要到3-D影院觀看,佩戴專用3-D眼鏡

英文名: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外文別名:
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3D (USA) (working title)

中文名: 地心游記3D

別 名: 地心冒險 | 地心歷險3D | 地心歷險記3D

導 演: ( Eric Brevig )

主 演: (布蘭登·弗雷澤 Brendan Fraser) (喬什·哈切森 Josh Hutcherson) (阿妮塔·布萊姆 Anita Briem) (塞斯·梅耶斯 Seth Meyers) ( Jean Michel Paré) ( Jane Wheeler) 地心游記3D全部演員表

上 映: 2008年7月11日 美國 詳細上映地區

地 區: 美國 更多詳細拍攝地

對 白: 英語 冰島語

本片根據儒勒·凡爾納1864年創作的《地心游記》(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改編,講述一位現代的科學教授(布蘭登·弗雷澤)由於提出違背傳統的科學假想而成為學院里的笑柄,但當他和侄子(喬什·哈徹森)前往冰島探險時意外發現,自己的假說其實是對的,地球內部的確有一個別有洞天的世界!他們按照《地心游記》的指引,經過艱難的旅行,歷盡艱險和種種奇觀,終於完成了到地心的探險。

《地心游記》曾經多次被搬上電影或電視屏幕,對以後的同類地心小說產生重大影響。最為經典的版本是1959年拍攝的,曾經獲得3項奧斯卡提名。這次《地心游記》再度登上銀幕,在技術上採用最新的3D立體影像技術,力圖把凡爾納筆下的地心世界「活生生」的再現在銀幕上,觀眾帶上特製眼鏡後即可身臨其境的體驗地心旅程。該片導演是初執導筒的Eric Brevig,他此前是一名視覺效果人員,曾憑借為施瓦辛格的科幻片《全面回憶》(Total Recall)製作特效而獲得奧斯卡獎。影片計劃在北美3000家影院上映。

Ⅳ 有一個電影叫做什麼游記四個字的外國的

地心游記,也叫地心歷險記

Ⅵ 動畫電影《尋夢環游記》(Coco)怎麼樣

因為不信鬼神之說,小時候的我很抗拒上墳。每年春節,父母都要生拉硬拽,才能把我帶到祖輩的墳塋前,即使到了墓碑跟前,我卻還是沒有太多敬畏之心。

父母見我無精打采,便怒目而視,我這才裝腔作勢地燒幾沓紙錢,有氣無力地喊上幾句:「太奶奶,過年了,回家吃飯了。」年年如此。那時我不理解這一系列程序的意義。直到長大了一些,我突然有些明白了。我漸漸不再排斥去給祖輩上墳,站在他們的墓碑前,我總是會生出幾分暖意。那是種奇妙的感覺,雖然有的祖輩我從未見過,但心裡知道有那層血緣關系,就似乎能感知到他們的存在。產生這種思想上的變化,不是因為我開始篤信鬼神了,而是因為我開始思考生與死的關系。我們去祭奠祖先,很大程度並不是因為我們相信靈魂的存在,而是因為我們堅信逝者和生者之間存在著某種關聯。這不是鬼神幽冥之說,而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生與死本就是一種周而復始的循環,我們給死亡賦予儀式感,正是因為我們熱愛生命。

我們出於對逝去親人的懷念,所以在節日前去祭拜,這是寄託哀思。這份哀思其實也是雙的,它不只「寄」了出來,更化為某種力量回到了我們自己的身上。死其實正是對生的一種補充,生老病死,只有經歷了死,一個人的一生才算完整。放大來說,千千萬萬人的人生,正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生死的循環。說了這么多生呀死呀的,正是因為這部《尋夢環游記》。

乍一看到這個片名,我其實不太喜歡。國內對好萊塢動畫片的譯名常常沒有新意。

看完電影,我覺得這個中文譯名其實還挺不錯的。不知道是湊巧還是有心,這個「環游記」中的「環」字,正好就說明了生與死之間的奧秘。生與死不是相互隔絕,而是循環往復。這是我看完本片腦海中出現的話語。本片的英文原名是「Coco」,也就是片中小主人公那位太奶奶的名字。這個角色正是生者與死者之間的橋梁,所以英文片名也體現出了這部電影最想表達的意思。說這部電影,我就不給大家詳述故事了。看過的當然知道它講了怎樣一個故事,沒看過的最好去看一看,因為故事雖然不繁復,卻也有反轉有波折。它的故事依然用的是莎士比亞式的戲劇套路,經典的沖突點百試不爽,夠煽情,但要說新意,在故事上談不上。很多人說本片對生死的詮釋很有新意,但其實片子里的一些思考,不只國外的思想家、文學家反復地提出過,我們的老祖宗更是將道理說的再明白不過了。

老子在《道德經》里講:「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我們現代的解讀多是做「精神不死」來討論。誠然,高尚的精神固然可以「死而不亡」,「愛」何嘗不能呢?

Ⅶ 網友給出《尋夢環游記》99.99%好評,影片中最讓你觸情的是哪一幕

《尋夢環游記》可能是我在動畫電影中看到的最最感動人的影片了吧。裡面的情節也都很感動,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最後小男孩米格爾從死亡之地回來時給他太奶奶唱歌的那段,他說他的父親並沒有忘記他,而且太奶奶的父親非常愛她,在米格爾不顧禁止音樂的一家人的反對下,拿出吉他給太奶奶唱她父親的歌時,太奶奶的記憶一切都在被打開,他又重新記起了自己的父親,並且從抽屜里拿出了她們一家人照片缺失的一角,嘴裡面還說著「爸爸」,這兒無疑是讓我最感動的地方,家人是最重要的。
而且米格爾也做到了,在太奶奶快要忘機她的父親時,米格爾又讓他的太奶奶找回了記憶,米格爾真的是一個很優秀很努力的小男孩,他對音樂的矢志不渝也幫助了她的太奶奶。看到這兒我整個是哭了的,影片的遺忘與懷念,親情與夢想。讓我們了解了死亡從來都不是終點。
真正的親情與夢想,是不會被遺忘的,所以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最想擁抱的那個人,而只有遺忘,才是終極死亡。 ​

Ⅷ 求 羅伯-萊特曼 的《格列佛游記》電影 觀後感

在前段時間看過電影《格列佛游記》之後,主人公格列佛的那種無畏的探索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給了我深深的感觸。
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與誇張,描述了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度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首先講到格列佛被流落到了一個小人國,身處於小人國的格列佛對於這個國家的人來說就是一個巨人,在飲食、居住、活動等多方面都給小人國的人們帶來諸多的不便,經過長時間的討論決定,國王大臣們決定將他處死,當格列佛被告知這消息後他慌忙地逃離了這個小人國度。真是一波未平另波又起啊,剛從小人國逃離出來的格列佛又來到了一個名稱巨人國的國家,在這個國家,他被一個農家所收養,並將他成為一個小玩偶,然後供獻給皇宮貴族們欣賞,他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小人國、大人國里光怪離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訪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和友誼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眼,人們更不理解它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麼叫「懷疑」、什麼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里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國里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他完全融入這個社會,以致於與暗喻人類的耶胡交往時形成強烈的反差,因為他們總是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誠實,使他感到失落,對人類產生了極度的厭惡。

我很羨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國,慧因國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的世界,有著太多我們不願看到的事情常常發生。、、、、、、

理想終歸是理想,現實才是現實,我們都只能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盡管現實中有太多的不美好但我們還是無法逃避,而是應該學會更堅強地去面對,讓自己活出一片精彩。現實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格列佛那種無畏的探索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同時,我也期盼著我們的社會也會像游記中所談到的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真心的希望這個社會可以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Ⅸ 電影尋夢環游記是美國的嗎

簡單回答:是。因為是迪斯尼的作品

Ⅹ 如何評價電影《尋夢環游記》

前陣子看完《尋夢環游記》之後,再次感嘆,很多動畫片,都不是給孩子看的,小孩子能夠看懂那「尋夢」?能夠看懂那「親情」?能夠理解那「生死之間」?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尋夢環游記》

而最後一個亮點,則是「生死之間」。

我們都知道,人死如燈滅。但是導演跟編劇,卻呈現給我們一個不同的世界,人死了之後,還有亡靈世界,每年亡靈節還可以「回家探親」。而一旦真的被人徹底遺忘,就連在亡靈世界立足的機會都沒有,徹底消失了。

那麼,我們應該如果看待我們的生存與死亡呢?我們又應該怎麼樣去做出讓人記住的事情呢?

很多人在電影院聽到小男孩給自己的老奶奶唱《Remember Me》曲子的時候,會感動得流淚。我想,感動我們的,不是歌曲,而是我們已經逝去的親人了吧。

總而言之,這部動畫電影,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兒童故事,更是要引起我們關於「夢想」、「親情」、「生死」之間的思考,值得我們好好看,好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