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第74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幕,都有哪些中國明星現身紅毯
因為它每年都在法國夏納舉行,所以命名為法國夏納國際電影節。從1946年就已經開始舉辦,在每年的五月中旬舉行。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之一,與柏林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我國有多部電影入圍過競賽單元,也有多部電影獲得過獎項。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棕櫚獎採用符合標準的原料進行製作,具有環保意義,它的外形設計也獨具匠心,有五位大師花費40個小時以上時間進行手工雕琢,是電影節最令人夢寐以求的最高獎項。
法國迦納電影節雖然有延遲,但是能夠順利開展也說明疫情在法國以及國際上其它國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但是,全世界人民還是應該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防控疫情。
『貳』 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什麼時候開幕
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幕在即。
5月6日,工作人員在法國戛納懸掛一張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官方海報。
本屆電影節的紅毯流程也將比往屆更為嚴格,弗雷莫此前數度強調本屆電影節將明確禁止紅毯自拍,以免造成「不合時宜的混亂」,影響走紅毯及整個電影節流程。
本屆電影節將於5月19日閉幕。澳大利亞女星、奧斯卡獎得主凱特·布蘭切特將出任評委會主席。
來源:華夏經緯網
『叄』 戛納電影節在哪個國家舉行
戛納電影節在法國舉行。
戛納電影節這個一年一度的影壇盛事,每次持續兩周,放映20多部競選影片和幾百部其它影片,世界各國的幾萬名電影界人士、記者雲集於此。
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
獎杯標志
作為戛納國際電影節無可爭議的標志,最新的金棕櫚獎由卡羅琳-舍費爾(Caroline Scheufele)於1998年在時任電影節主席皮埃爾-維奧(Pierre Viot)的邀請下重新設計。
自2014年起,金棕櫚獎便採用符合標準的「公平采礦」認證金原料製作,具有了環保的寓意。
201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迎來70周年之際,為紀念此盛事,為戛納國際電影節製作金棕櫚獎的瑞士珠寶品牌蕭邦創作了一座帶鑽石的奢華版金棕櫚獎。
『肆』 70戛納電影節放的什麼電影
第70屆戛納電影節放的電影:
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魯本·奧斯特倫德《自由廣場》 瑞典
評委會大獎 羅賓·卡皮洛《每分鍾120擊》 法國
70周年特別獎 妮可·基德曼 美國
最佳導演獎 索菲亞·科波拉《牡丹花下》 美國
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70th Cannes Film Festival)於法國時間2017年5月17日至28日在法國戛納舉辦。
電影節期間,競賽和展映活動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法國時間2017年4月13日,戛納電影節組委會宣布了第70屆戛納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及主競賽單元的首批片單。電影節組委會在報名參賽的1930部電影中,選出了49部影片,其中18部影片角逐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
法國時間2017年5月28日(5月29日),魯本·奧斯特倫德《自由廣場》(瑞典)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羅賓·卡皮洛《每分鍾120擊》(法國)獲得評委會大獎;妮可·基德曼(美國)獲得70周年特別獎。
『伍』 2017年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影片
1.《快樂結局》(主競賽單元) 邁克爾·哈內克,奧地利
這是一個標準的受歐洲三大電影節熱愛的題材,講述了位於一個生活在法國北部中產階級家庭,對於生活環境外的廣闊世界皆是迷茫,他們也因此受到穆斯林難民帶來的種種物理或精神攻擊上的困擾。作為兩次摘取金棕櫚獎的導演,邁克爾·哈內克是否能三摘金棕櫚也是備受關注。
4.《路過未來》(一種關注單元) 李睿珺,中國
最值得一提的一部片子——《路過未來》,它是李睿珺自編自導的,由楊子姍、尹昉主演,是楊子姍的第一部文藝片,也是唯一入圍2017年戛納電影節的華語長片。《路過未來》從異鄉人的角度出發,講述的是楊子姍飾演的楊耀婷在深圳出生長大。作為甘肅人的她,當她陪父母離開打工二十多年的深圳回老家後,看到回到家鄉生活艱辛的他們,她決定用自己的努力讓父母再次回到深圳的故事。影片聚焦了當下農民工及子女背井離鄉下的壓力與困境,通過他們的生活狀態傳遞出一種社會共鳴。
『陸』 2017年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的舉辦時間分別是什麼時候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於每年8月至9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麗都島舉行。
戛納電影節於每年5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
柏林電影節於每年2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因舉辦時正值寒冬而顯得格外特別。
『柒』 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會花落誰家
不知不覺,5月已經進入中下旬了,意味著2017年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金棕櫚獎也即將揭曉,對此,我比較看好的是《快樂結局》這部入圍作品。
《快樂結局》是一個標準的受歐洲三大電影節熱愛的題材:講述了法國北部中產階級家庭,對於生活環境外的廣闊世界皆是迷茫,他們也因此受到穆斯林難民帶來的種種物理或精神攻擊上的困擾。
在早前發布的黑白倒置海報中,歐洲難民營地照片被倒置,「happyend」字樣出現在醒目位置。此次海報一改以往的陰郁風格,蔚藍的天空和海面十分清新,「happy end」在海報中間,故事裡的這家人是否會有一個快樂的結局還有待揭曉。
與海報同時發布的將近90秒的片段,是一場晚餐戲,讓·路易·特蘭蒂尼昂、於佩爾和馬修·卡索維茨等在進行對話,近景鏡頭在人物對話過程中切換,視覺上給人以一種壓抑感,從人物的神情中就可看出穆斯林難民帶來的困擾。
而作為導演的邁克爾·哈內克,也是戛納電影節的常客了。早在2001年他的影片《鋼琴教師》獲得就評審團大獎,2005年憑借《隱藏的攝像機》拿下戛納最佳導演獎,2009年與愛將蘇珊娜·羅莎合作的戰爭片《白絲帶》摘得金棕櫚,2012年他的《愛》再次拿走金棕櫚,與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今村昌平、達內兄弟、艾米爾·庫斯杜力卡齊名。此次的《快樂結局》是於佩爾和讓·路易·特蘭蒂尼昂繼《愛》後的再次合作,該影片能否成為哈內克第三部摘得金棕櫚的影片?值得期待。
至於最後究竟花落誰家,就讓我們坐等戛納電影節的最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