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7年文管生必看微电影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7年文管生必看微电影

发布时间: 2022-06-16 07:12:09

⑴ 文管是什么职业

文管是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简称,是针对于高考的一门新兴专业,类似于美术、音乐等专业。

这类专业是国家计划内四年制本科,部分院校附设专科;属艺术类提前招生专业,归艺术类,俗称艺管或文管。

文管专业毕业以后从事影视文化传播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在报刊、杂志、出版社、电台、电视台、电影制作部门等做记者、主持、策划或行政主管、业务主管以及编辑、编导等专业人员。



文管专业划分主要为:

公共管理类:文化管理、制片管理、媒介管理、艺术管理、设计策划与管理。

大众传播类:影视传播、戏剧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学、戏剧文学、广电文学类。

创作编导类:影视编导专业、文艺编导、戏剧编导、舞蹈编导、音乐编导、节目制作。

公关主持类:涉外文秘、空中乘务、酒店管理、国际文化交流。

⑵ 文管是干什么的文官还是文管

【文管】是文化艺术管理专业的简称,是针对于高考的一门新兴专业,类似于美术、音乐等专业。
它的优势是高考过关率与录取率要高于上述两个专业。此专业刚刚诞生,有五六个年头,但是发展趋势很好,现在全国很多高校都陆续开设此专业,前景是很好的,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文管是属于管理工程系,播主是属于艺术系。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也能在宣传文化系统、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产业各个行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艺术演出、文化贸易与投资、文博事业等)的综合管理层中,从事相关的实际工作,也能到海关、银行等部门从事国际文化贸易管理及文化投资咨询等工作。

【文官】
所谓“文官”,是同“武官”、“政务官”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严格意义上的文官,就是通过公开资格考试进入政府部门的公务人员(publicservant)。在西方国家,公务员主要是指国家行政系统中非经政治过程产生的常任职业官僚(careerbureaucrats),他们的工作报酬和福利待遇全部由国家财政支付。

⑶ 搜一步国产老电影

难道是

峨眉飞盗
故事梗概:
一个月黑风高的秋夜,峨眉山文物管理所珍藏的一批文物突然被盗。其中我国原始社会的"绿松石耳坠"和"玉石皮璜"均为稀世珍宝。嘉山市公安局刑警大队长鲁培民和侦察员赵海、徐汶根据罪犯留在现场的痕迹,迅速查明并抓获了深夜潜入文管所的盗窃犯小三娃。小三娃惊恐万状,供出了他是受窝赃犯邬家贵的指使作案。然而,邬家贵却突然死去。他窝藏的所有文物中独独少了"绿松石耳坠"和"玉石皮璜",破案的线索中断了。这天晚上,一个满脸胡子的黑大汉住进了下河村有名的坏女人"两吨半"家。他的到来引起了渔民阮大爷和霞妹的警惕。公安局立即派侦察员老雷扮成"阉鸡匠"跟踪黑大汉……与此同时,公安人员决定通过小三娃把这件迷离混沌的疑案捋出头绪来。经过再审,罪犯终于吐出了真相:小三娃作案后仓皇返城途中,一蒙面大盗突然从路边跃出,欲劫持文物。小三娃做贼心虚,又畏其力大无比,能腾善飞,深知自己不是对手,只得将两年最珍贵的宝物拱手相让……鲁培民根据种种迹象判断,杀死邬家贵的就是从小三娃手中劫走文物的"草上飞"。"草上飞"牵涉到多起大案,是全国通缉的要犯,一定要活捉他。无形的法网向"草上飞"悄悄张开。然而,嘉山宾馆、钉子镇的两次交锋,"草上飞"都凭借其高超的武艺,击伤赵海,镖刺鲁培民,逃遁而去。赵海从"飞盗"的拳路和飞镖上猛然想起了自己的武术教师马啸天。果然,"飞盗"曾从师马啸天,后窃走师傅的护身飞镖,到处为非作歹。马老痛心疾首,痛斥忤逆弟子,决定亲自出山,协助公安部门捕获"飞盗"。中秋佳节,"草上飞"突然来到钉子镇钦江茶馆与黑大汉秘密接头取货,公安人员追踪而至。但是,马啸天的露面惊动了"草上飞",他骑车仓皇逃跑,徐汶和赵海驾车紧追。经过一场生与死的激烈搏斗,"飞盗"最终没能逃脱正义的惩罚。珍贵的文物终于回到人民的手中!

⑷ 学文管能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吗

可以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化产业管理和文化经纪人属于文管,文化课分数线在二本左右。

⑸ 文管是什么

通常理解下高考有三大类专业:
1、艺体(音乐美术舞蹈器乐体育,都是技术活,要求技能),
2、普通专业(语言物理化学金融财会工商法律......就是普通大学)
3、文管(属于艺术范围,但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技能,只涉及管理、研究、评论、理论)

文管专业内有很多独立的专业:文化产业管理、文化遗产保护、艺术管理、文物修复、艺术批评、影视评论、艺术史论、播音主持、编导、文化经纪人、艺术营销、演艺管理、空乘......很多,可以理解为介于艺术和普通专业之间的、技能特征相对不明显的专业。

文管的就业方向很宽,属于学得较全的万金油之类,像电视台主持人、编剧、导演、剧务、采编、艺术品经营、艺术品鉴定、活动策划、宣传推广、文化项目创意、文化市场监管、事业单位文艺岗位、企业宣传、演艺团体、广告公司、音像出版公司、社会福利事业、会展行业......都是文管专业的就业方向。

文管专业的报考流程与艺术类相同,多数也需要参加校考或省统一艺考,获得专业合格证后,再参加普通文化课高考,成绩达到填报志愿的要求后,即可投档录取。
多数艺术院校面向全社会招生,并不必须是应届毕业生,但都必须通过考生所在县区级教育招生部门的高考报名流程。

文管专业也和艺术类专业一样,也需要事先参加专业培训,学习艺术常识、了解考试流程,但不像技能类的那样得经过多年,仅参加十几天至几十天的短期培训就能应对校考,一般利用高三前的暑假报班即可。甚至其中多数专业完全可以靠自学,在被录取的大学生内,仅有40%是经过艺考培训班的。

文管专业的文化课分数线比普通专业低50到100分,但比技能类艺术专业要高不少,相当于:普通大专的成绩能上文管三本二本、普通三本的成绩能上文管二本一本、普通二本的成绩能上文管一本甚至全国一流的院校(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文化课门槛多在普通二本以下)。非常适合文化课成绩稍差、且艺术基础又不足的考生选择。很多在高中只是中下游的考生,通过文管“捷径”进入大学门,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成就远远比普通专业的大学生好得多。

但是,文管专业甚至纯艺术专业高考,到最后拼的还是文化课成绩,几乎90%以上的艺考落榜生都败在文化课上,特别是一些专业优秀的苗子,因文化课一分之差就无缘大学门,葬送了自己的天赋和前途,学校和家长都深感惋惜。因此,选择文管高考,必须坚持文化课复习,才能享受到文化课低门槛的优惠

⑹ 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梗概

《三傻大闹宝莱坞》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y7DBR60cXCJdQSctJ2RYFw

提取码: wwiq

《三傻大闹宝莱坞》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由拉库马·希拉尼执导,阿米尔·汗、马德哈万、沙尔曼·乔什和卡琳娜·卡普等联袂出演。2011年12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

⑺ 文管应看的电影

不一定考这两年的,我是大一文管学生。推荐几部,暖、那山那人那狗 城南旧事 走着瞧 霸王别姬 遥望查理拉 故宫 圆明园 可可西里 蓝色爱情 生活秀 集结号 红高粱 不能没有你 我和爸爸 看车人的七月,这些基本都考过

⑻ 文管学生必看的电影

没有什么必看,只是一些电影很重要张艺谋所有的,陈凯歌的,霸王别姬,黄土地,梅兰芳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王家卫的花样年华,2046冯小宁的黄河绝恋,红河谷冯小刚的一声叹息,天下无贼,还有他的一些商业片,了解一下具体风格还有卧虎藏龙,孔雀,那山那人那狗,阳光灿烂的日子,东邪西毒,看上去很美,茉莉花开盲井,凤凰琴,开国大典,周渔的火车,太阳照常升起,青花,青红,可可西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云水谣等等

⑼ 文管包括哪些行业

我也是文管生啦,学编导。文管包括影视编导、播音主持、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航空和模特。确实是比纯文纯理分数要低。专业方面还是要靠个人努力的。如果你要学编导的话、要背很多东西的。文学、电影、电视、广播、音乐、美术。基本的文艺常识都要知道。还要学写戏剧故事、叙事散文、影评、分镜头剧本、栏目策划、栏目评析、广告词、热点分析很多事情。艺考的时候还有面试。不过像是三本的那种正是很好拿的。想考一个好的名牌大学也不是特别容易。还是要个人努力。在大学里面当然可以选修其他学科。到时候考个双学位就行。

⑽ 文管电视栏目怎么评论

电视栏目评析
考试内容:
试卷中给出命题,要求考生评析中央电视台或考生所在地区省级电视台的某个栏目。评析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性的。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栏目编排、栏目设计方法了解把握的能力。
应试指导:
对栏目编排、栏目设计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是电视节目制作人员的基本功,对影视素材如何处理,如何将散乱的影视素材组合成一个雅俗共赏的栏目,这是颇见制作人员功力的。这一考试科目,也会让考生自己设计一个栏目,与考生对一些经典栏目评析一起,考察考生对栏目编排、栏目设计的感悟把握能力。

电视栏目评析要到位,首先要了解电视栏目的一般知识。
1、 电视栏目的性质
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吸引人,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电视栏目的丰富多彩。打个比方,电视栏目化将电视变成了一本流动的书,栏目就是书的目录。电视栏目是电视节目编排、播出的一种方式,即将反映同一内容或同一类型的节目归为一栏,使其有固定的栏目名称、片头和时间长度,并安排在固定的时段内播放。
2、 电视栏目化是电视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是电视走向成熟的标志。电视发展的初期,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播出的电视节目都只是一些简短的新闻、零碎的文艺节目和大量的电影等。电视台被称为“空中影院”。到了40年代末,世界上最早的专栏节目,像《骆驼新闻大篷车》等新闻栏目的出现,才打破了电视播出的原始格局。到了80年代初,栏目化播出已经进入了发达时期。我国电视真正进入化阶段,是80年代以后的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实话实说》、《夕阳红》已成为王牌栏目,在全国观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3、 电视栏目的特征
A固定化是电视栏目最基本的特征,也是最直观的特征。它要求有固定的栏目名称、固定的播出时间、固定的片头、固定的节目长度,固定或相对固定的节目主持人等,便于观众定期、定时收看。
B综合性是电视栏目的另一个显着特征,这种综合性体现在栏目中节目里具体内容与表现的形式上。
C观众高度参与性是电视栏目的第三个特征,与其他电视节目形态相比,专栏节目最具观众色彩,因为它是一种极为开放的节目形态,许多节目是在观众直接参与下才完成的。
4、 电视栏目的分类
关于电视栏目的分类标准较多,又一栏目内容划分的,又一栏目的节目形式划分的,也有以对象的类型划分的。按现行一般的分类方法,电视栏目可以划分为以下几大类,大类里又可以细分为几小类。
(1) 新闻类栏目。大体包括口播新闻、录像新闻、专题新闻以及访谈新闻、调查等小栏目。
(2) 教育类栏目。大体包括文化教育类、社会教育类等小栏目。
(3) 文艺类栏目。大体包括专题文艺、综合文艺、晚会节目以及各种文艺专栏等小节目。
(4) 体育类栏目。大体包括体育比赛、体育新闻、体育知识、体育欣赏、健身健美等小栏目。
(5) 服务类栏目。大体包括衣食住行、卫生保健、就业、征婚、气象、交通旅游、购物烹饪、家庭工艺、房间布置等小栏目。
5、 在了解了电视栏目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评析电视栏目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析:
(1)、 评栏目内容。主要看栏目内容定位是否贴近栏目受众,是否自身的特点。例如《东方时空》的栏目定位是鲜明的,各小栏目风格各异,各有侧重,构成一个立体的较全面的“时空报道”。栏目的内容定位表现为栏目的主旨、性质、内容、功能、受众范围、文化品位、民族与地方特色等。评析时可就其中一个侧面着重加以论述。
(2)、 评栏目结构。主要看栏目怎样开栏、怎样发展、怎样结束的逻辑过程。栏目的起承转合是否严密,线索是否清晰,实际反映该栏目编导的才情。
(3)、 评栏目主持人。主持人是构成栏目风格的重要因素,它跟栏目的定位相得益彰。有些电视栏目以某一位名主持人为标志而设置,往往根据主持人的学识、风格来选题或设计节目,甚至以主持人的名字来给栏目命名。这就可以评析主持人是如何体现栏目定位、主持人有何特色等内容。
(4)、 评栏目制作。主要看栏目制作是否大气精致。具体而言,可评析下列几方面的制作艺术。
(a) 摄像。看摄像师是否善于运用镜头取景,并掌握镜头的运动规律,是否取得合乎要求的节目素材。
(b) 照明。看照明师是否掌握电视与舞台上照明的不同要求,并按照导演的意图布光,能否使摄像机准确地拍摄到多情调场景。
(c) 录音。看录音师是否能针对每一种不同性质的节目,恰当的运用录音设施,使录音的节目能反映其精华。
(d) 剪辑。看剪辑师画面镜头组接是否合理,各种特技画面是否到位。
(e) 合成。看图像、语言、美术、音响、音乐等多种电视元素是否按照一定的章法,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所列的电视元素哪些该强化,哪些要淡化,何时此显彼隐,何时此强彼弱,都要经过合成才能把各种表现要素的作用组织起来,产生整体效应。所以,合成是节目制作的终端,带有定型作用,是最终体现栏目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重要工序。评合成最能评析出栏目的制作技艺。
在评栏目制作时,要特别关注片头片尾部分。看片头是怎样出现的,片尾是怎样结束的。两者的画面构图有何寓意,色调如何,节奏感如何,音乐与主题关系如何,其创作手段怎样。
(5)、失误评析:在这一考试科目的应试中,考生常见的毛病主要是评析不到位。有些考生学了一些有关制作的知识,但尚未理解透彻,因此在评析时运用这些知识不是很准确,专门术语使用有些夹生,因而评析不到位。根据这种情况,考生除了在平时多学习多试评以外,在实际应试时评析要集中到栏目创作的某一个侧面,或镜头,或音响,或主持人等,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元素来评析,评析时要集中力量,不要面面俱到。(中国传媒大学 浙江传媒学院 重庆大学 重庆邮电学院)
怎样写看片分析
看片分析,是近年艺术类招生运用得十分普遍的一种考试形式。它先让考生观看一部电视片的录相或光盘,然后按要求写文章。这充分体现了电视的专业特色,有利于发现具有初步电视意识的好苗子。同时,它又避免了命题作文的偶然性,有利于考出真实水平。也因为这样,它最能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与“面试”的印象分不同,笔试的成绩更加具体、客观、过硬,所以在专业考试中,它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每个考生都必须认真准备。
6、 那么,怎样写好看片分析呢?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几条建议。
第一、 不要写成观后感。
第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
第三、 要提炼出小论点。
第四、 要全面考虑,掌握分寸。
具体来看:
第一、 不要写成观后感
写好看片分析文章,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把握文章的体裁。考生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审题不当,完全不符合考试要求,体裁不合,把它写成心得体会、观后感了。这样,哪怕文章再有文采,哪怕你“自我感觉良好”,得分也不会高。所以有必要弄清观后感于看片分析有何不同。
首先是文章的体裁不同。观后感、心得体会一类文章基本属于抒情文范畴,抒情色彩浓;二看片分析则是文艺评论,属于议论文范畴,理论色彩浓。前者重在感,而后者重在议。前者常有喜怒哀乐的句子,如“看了这部作品后我很感动”、“我很气愤”、“我心潮澎湃”之类;而后者态度比较冷峻,一般用各种议论手段,夹叙夹议,分析阐述,而不追求情感和“文采”。
其次是作者的身份不同。写观后感时,作者的身份是普通观众;而写看片分析时,作者的身份却变成了“评论员”和“业内人士”,至少应是个“准电视人”即将来可能进入电视行业的后备队。既然来报考,就应该有一定的准备,有潜在的素质,就应该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他们在看电视时,就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观众,而必须多一个心眼,多一番思考:假如我是专家、评委,我该如何评价它?假如我是同行、同事,我该向他学习什么?假如让我来拍摄,我该怎么做?总之,你必须寻找电视内行人的感觉,逐步培养专业眼光,逐步完成角色的嬗变:观众——准电视人——电视人——专家。
再次是针对的目标不同。观后感针对的是“这件事”,即作品的内容; 二、看片分析针对的则是“这部片子”,即作品本身。前者回答的问题是:你知道这件事后有什么感想?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而后者回答的问题是,这部作品该怎么理解?哪些地方比较成功?如《难圆绿色梦》,这部片子讲述一位植树造林模范的事,他辛勤种树几十年,数却被人砍光了。如果写观后感,应针对这件事,当然表示痛心、谴责。而写看片分析时,则针对这部作品,分析它获奖的原因,成功的经验,应表示出赞叹、欣赏。这二者的基调是明显不同的。
最后是文章的侧重点不同。观后感重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重在教育意义;而看片分析则重在作品的创作经验,包括艺术形式。前者要求紧扣主题,联系实际抒发感受;而后者要求紧扣创作特色,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它的形式是如何为内容服务的。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简而言之,所谓看片分析,就是要你以“内行”的眼光,讲出作品的“门道”来。
第二、要有以论文的框架
明确看片分析是议论文这一定位后,接下来就是谋篇布局的问题了。常见的毛病有以下几种。
1、 全文只有一段。有些根本没有段落概念,不会分段,往往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天马行空,东拉西扯,思维跳跃,胡子眉毛一把抓,这当然不行。
2、 “串讲式”,或曰“赏析式”。它往往从电视片第一个镜头讲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一边叙述内容,一边作些评点,还美其名曰“夹叙夹议”。这好比语文老师串讲课文,念一段,讲一段。这种写法缺乏宏观的锻炼,没有形成小论点,没有上升为理论,没有总结,也不符合要求。它还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叙述太多,议论太少,往往头重脚轻,开头十分啰嗦,结尾又草草收场。
3、 “杂文式”。这经常发生在擅长写作的同学身上。他们不满足议论文的一般套路,斥之为“条条框框”、“八股文”,很想展示自己的文采,于是把它写成文艺性论文,即杂文。当然不排斥少数尖子可以写出优秀的杂文来,但在考试时一般不要用。
正确的写法,应该按照议论文的一般框架,既有论点、论证、结论三大部分。
开头是提出问题,即论点部分。它应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分析的对象(即这部作品)做个简单的介绍:叫什么名字(标题),作者是谁(那个台拍的),属什么体裁(栏目),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什么主题等。二是对这部作品做个总的评价,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如“这部片子拍得很成功”等等。
中间是主体,是提出问题,既论证部分。它要求具体分析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有哪些创作经验。建议至少讲三个方面的优点(或特点),而且每个方面分别写一小段,每个方面应该提炼出一句评语(即小论点)。小论点应该精辟、整齐、醒目,最好归纳的句式比较整齐。为了突出小论点,应该把它们放在各小段的开头,或改成粗题字排版,或省为小标题。还可在前面加上“第一、第二、第三”,或“首先、其次、再次”,或用排比句。这之后,在围绕这个小论点作分析,“摆事实、讲道理”。应该结合片子的内容,举出具体例子,夹叙夹议,边叙述有关情节或镜头,边分析他们的表达效果,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里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光叙述内容,变成讲故事了;二是光发议论,或空洞抒情,没结合具体内容,与作品完全脱节,空对空,那也不行。请注意,这一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决定了文章水平的高低,篇幅要站全文的绝大部分,短了不行。
最后是结尾,是解决问题,即结论部分。这部分很短,主要对全文作总结,或指出其不足,或提出希望,或补充说明,或照应开头。有了这部分,文章就有头有尾,完整无缺,并形成一个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是论文的常规写法,当然可以灵活掌握,不要把“框架”当成“框框”,束缚了思路。但就中学生而言,一般按这个格式去写较为妥当。建议先写好段落提纲,至少要想好要讲哪几层意思,然后按照提纲,一段一段写来。这样,论文的框架就很稳,就可以做大段落清楚,层次分明,小论点突出。
第三、 要提炼出小论点
解决了题材和结构问题后,下一个难点就是,从那几个方面去分析?如何提炼出小论点?这个问题普遍感到头痛,我们不妨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学会提炼。
我们可以从观后评片中得到启发。可闻前后有什么阅读提示和思考题?老师对你们的作文有何批语?从这里往深处想,就能学会抓主题(中心思想)、结构(段落)、手法(写作特点)等。
建议大家学一点文艺理论常识。这样才能找到理论武器,提高鉴赏品位。如:文艺与生活,文艺与xxx,文艺的典型性,文艺批评,创作方法,流派,体裁,风格等。特别是“典型”这个概念应用很多。
还建议学一点电视常识。电视有自己的特点,如:形声兼备,视听合一,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用镜头语言说话,用蒙太奇手法等。如果能了解一些电视创作的手法,熟悉它的工作程序,就能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