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7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7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

发布时间: 2022-06-09 06:47:36

㈠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559亿元了吗

据报道,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上年13.72亿增长18.08%,电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电影走出去”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金砖国家电影节等活动顺利举办,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累了重要经验。

㈡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2017年全国电影 总票房达559亿元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当然是《战狼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动画电影32部、科教电影68部、纪录电影44部、特种电影28部,总计970部;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11.19%;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
据介绍,全年共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5亿元,6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影片《战狼2》以56.83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创造了多项市场纪录,成为国产电影的突出亮点,中国电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数据对比 观影人次同比增长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国内总票房已达559亿元。2017年的电影票房最终实现了高位收官。经历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仅为4%的“冷静期”,2017年的增幅,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将步向稳健。
票房的欣欣向荣当然值得高兴,但2017年统计算法的变更不能忽视。从2017年开始,网络购票时产生的电商服务费被统计在票房中,每张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务费的综合票房为537.7亿元,分账票房为504.47亿,也就是说全年的电商服务费已超33亿元,这几乎等同于淡季一个月的票房进账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仅有27亿元。
相比票房总量,观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关注。2017年观影人次达到了16.2亿,同比增长了18.08%。影院方面,由于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影院建设持续增长,让全国影院数达到了9169家,银幕数达到了50776块,稳坐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一核心数据证明,中国影市增长的根基较为牢固,内容制作和观众热情双双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绝对的含金量。
贡献主力
国产片收入占总票房54%
从整体上看,2017年国产片还是票房主力军,376部国产片贡献约54%的票房,98部进口片贡献约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国产片占4席,进口片则有6席,不过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国产片,分别是《战狼2》(56.8亿元)、《羞羞的铁拳》(22亿元)、《功夫瑜伽》(17.5亿元)和《西游伏妖篇》(16.6亿元)。票房前十影片总票房为203亿元,占年度总和近四成。
大片势头虽猛,但纵观近三年,国内前十名影片总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30%以上;北美市场前十名电影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25%到35%之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整体来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结构是良性市场规律的表现,较少影片贡献主力票房,能带动整个社会对电影行业关注。也有观察人士表达了担忧,中国电影市场过于一直处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撑80%的票房成绩,“未来中国电影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支持‘八二定律’,支持并推动优质中小成本电影成为票房中坚。”
2017年3月实施的我国首部《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国产片和进口片播放占比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在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票房占比上,进口片的单片票房是国产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显。2017年98部进口片中,64部批片贡献了26%的票房,单片平均票房过亿元。
从进口片的表现来看,除了大IP扎堆外,优质口碑的进口批片成为了国内影市的“香饽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高于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过其过硬口碑支撑票房逆袭,最终落定12.91亿元票房,体现出非好莱坞大片强劲的市场号召力。不过,下半年进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体现出影市的盲目跟风。
有业内人士分析,进口片红利的增强,无疑对于中小成本国产片的制作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对于带有实验性质的中小成本国产片来说,面临的市场挑战将更大。
观众变化
小众电影成逆袭黑马
曾几何时,业内曾抱怨,某些“垃圾”电影有为数众多的拥趸,可一些优质却缺乏话题效应的影片被院线冷落,观众寥寥。让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众题材的纪录电影,均票房口碑双丰收。纵观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诀多离不开口碑效应。圈内人和广大观众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遗余力地给予好评,倒逼院线增加排片,进而使得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场中逆袭成为“黑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价版权改编的作品却票房折戟,再次证明了曾经“大IP+小鲜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无条件成立,也反映出观众不再愿为质量不高的作品买单。对此,业内人士的态度也有着明显的转变:从当初的趋之若鹜,到后来的闻之色变,对于IP的开发,业界开始回归理性,且积极找寻更为科学的开发方法。
国内观众对于影片审美喜好的变化,还能从进口影片得以证明:《速度与激情8》《蜘蛛侠:英雄归来》等模式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在中国都不复当年勇,反倒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以及泰国的《天才枪手》,都在中国取得令人惊喜的票房成绩。某媒体近日关于“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对比”的调查显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后续增长乏力,口碑对影片开画后的票房走势影响非常明显。这也足以提醒创作者——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
尽管《二十二》等电影的票房成绩,在动作、喜剧电影霸屏的市场中显得十分渺小,但让我们看到了口碑引领的观影热潮,看到了成熟观众提供的成长环境,这股力量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体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上。
相关新闻
元旦档累计票房11.9亿
根据初步统计,元旦大盘报收3.69亿;《前任3:再见前任》1.25亿,累计4.19亿;《妖铃铃》5050万,累计3.01亿;《二代妖精》3740万,累计2.06亿;《解忧杂货店》3240万,累计1.84亿;《妖猫传》2120万,累计4.89亿。
元旦假期最后一天大盘环比回落27%,全国市场在元旦小长假三天累计收入11.9亿,较2017年同期暴涨80%,创下历史最强元旦档。
《前任3:再见前任》环比仅跌4.5%,跌幅远低于另几部国产电影,累计综合票房已破4亿,超过两部前作最终票房之和。
《妖铃铃》和《二代妖精》累计综合票房也分别跨过3亿和2亿。

减小字体

㈢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多少元

1月1日报道,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上年13.72亿增长18.08%,电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顺利实施,“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引擎。“电影市场规范年”活动深入开展,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电影走出去”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金砖国家电影节等活动顺利举办,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累了重要经验。

㈣ 大年初一电影票房破纪录 哪些电影领跑

你好,今年的大年初一电影大部分撤档了。

有报道称:春节7部电影撤档,业内人士分析:可能五一或暑期上映。

从《熊出没·狂野大陆》,到《急先锋》,1月23日中午开始,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2020年春节档7部电影全部宣布撤档。

就在当天早上,1月25日大年初一的预售票房突破了4亿元,整个春节档的预售更是达到了5亿元左右。各大片方在宣布撤档的同时,纷纷表示将会与各大售票平台和院线积极妥善处理退票事宜。

春节档电影票可免费退款。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数据显示,在1月23日上午8时56分,1月25日大年初一的预售票房突破了4亿元大关。

因为《熊出没》《囧妈》《夺冠》等电影的提档,2020年春节档将于1月24日率先开启,但就在距离春节档开始还有20个小时的时候,撤档的消息陆续传来。

㈤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多少亿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电影局负责人称,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顺利实施,“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引擎;“电影市场规范年”活动深入开展,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电影走出去”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我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金砖国家电影节等活动顺利举办,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累了重要经验。

㈥ 电影类综艺为何极为有限而匮乏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数据,截至2017年11月20日,全国电影票房用324天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观影人次达到14.48亿,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次能够突破16亿,票房有望冲击550亿元。而到2020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量将超过6万块,年产影片约800部,年票房达到700亿元,中国或将成为继好莱坞之后新的世界电影制作中心,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吸人眼球的数字之外,中国电影更需要力攀质量新高峰,拥有“思想重量”和“诗性品格”。但唱衰中国电影的声音也浮出水面,有些影评失去了传播电影文化、引导观众的文化属性,或被资本“绑架”,或被“键盘侠”用以宣泄情绪,部分国产影片甚至被刻意抹黑,有人说中国电影不缺市场、不缺观众、不缺题材,欠缺的是电影文化,欠缺的是属于万千影迷的思想集散地。

电影文化也许是难以捉摸的抽象大概念,关于电影文化,我们应该谈论些什么?电影评论,究竟以怎样的态度才能直击人心?尽管以“编、导、摄、录、美、演、服、化、道”为特质的电影艺术自成体系,但长期以来,能够与电视节目融合而出的综艺类节目却极为有限而匮乏,电影类综艺也成为各大卫视难啃的“硬骨头”。

而随着综艺节目类型多元化拓展,近年来,各方把目光投射到电影类节目的创新当中,在影视资讯、电影评论、电影知识竞答、电影人真人秀等方面打通电影文化与电视艺术表现的壁垒,《中国电影报道》《光影星播客》《第10放映室》《今日影评》《国片大首映》《环球影迷大会》等电影类节目赋予中国电影全新的想象空间。

传统电影类节目如何留住影迷和观众

首先,我们来看资讯类节目《中国电影报道》,作为老牌日播类电影节目,《中国电影报道》主打电影新闻,从新闻的角度看电影,从电影的角度发现新闻。节目时长20分钟,每日18点档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观众们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当红明星的最新消息,抢先收看最热大片的精彩片段,倾听国内电影焦点事件的独家点评,还可以跟随镜头亲临电影拍摄现场。

目前,《中国电影报道》已经成为广大观众了解国内电影动态的首选栏目,同时也成为了国产影片市场推广的重要平台,这得益于该栏目新鲜的影视资讯、快速的热点直击、丰富的背景展现、深度的现象分析,也是《中国电影报道》多年来一直保持的基本风貌。

《光影星播客》是央视电影频道推出以电影人为主的品牌栏目,每周邀请当前热点和受关注的人物,结合艺人近期宣传重点和电影频道的特色,来向观众介绍和推荐当周重点影片。

《第10放映室》是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电影文化介绍栏目,主要介绍国内外着名的电影大师、电影史上有代表性的影片,对电影的主要画面进行展示,并同时结合国内权威电影研究专家的讲解和评说,带领观众以专业视角来解读电影和评价导演。

值得一提的是,《第10放映室》以“敢说真话”的风格被网友们誉为“专业吐槽栏目”。该栏目对电影市场充斥的众多烂片,既用调侃语态嘲讽,也用专业电影知识挑刺,使得整个节目呈现出一种冷幽默的气质,深得电影发烧友的钟爱。

上述三档具有代表性的电影类节目开播时间较长,形成了固定的影迷和观众基础,成为中国电影类电视节目的常青树。

此外,还有一些节目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知名导演或演员进行深入对话,讲述作品制作的幕后故事和访谈者的成长阅历、演艺经历,这类形式一般存在于对明星访谈性节目之中,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

创新型电影节目让视界更多元

当前,电影文化正在步入新常态,形成了一种新的多样形态的影像关系的介入,包括电影和市场逐步协调、广大影迷和观众也在左右电影发展走向等因素,电影评判和分析倘若无视这一新常态,将无法对电影真实性深入把握。

对于电影类电视节目而言,在市场化背景下,电影中的多元文化最终还是要投射到观众身上,让观众能够真切感受得到,且能够从内心真正打动观众,既“悦目”,又“赏心”,还能汲取电影文化营养。

近年来电视荧屏也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型电影类电视节目,如电影文化评论类节目《今日影评》以权威的声音为好片点赞,为“烂片”号脉,每天只聊8分钟,分享新锐电影观点。

《今日影评》每期节目以一张评论员快刀利嘴做为评论载体,用评论员与嘉宾的快问快答做为话题起点,引出一个热门的电影话题或新闻事件,拿出一套严谨的数据图表,读出一篇专家的相关评论,播放一段解析的资料视频,总结一个独家的新闻观点。

还有将电影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和一张国家名片,与电视节目结合衍生而出的电影类栏目,如《世界电影之旅》介绍和推广世界电影文化多样性,以中国视角“跟着电影旅行”,向中国观众生动介绍各国由电影而呈现的独特的历史传统、地域风貌、旅游资源等,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宽泛。

国产电影无论从品质、数量等方面都在飞速发展。但从目前的电影市场来看,仍有不少强劲分账的大片霸屏,如何将国产片的宣推做到极致,推动国产电影的发展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定位为首档星素互动电影主题综艺秀的《国片大首映》助力国产电影的宣传推广,同时,节目对素人的挖掘也令人惊喜,耀眼的“星素”互动使节目变得出彩且接地气。

此外,《国片大首映》融入新媒体元素,补缺了电影在电视端口与大众的互动诉求,将小荧屏优势运作于大银幕。从行业内来看,《国片大首映》对于电影与电视的“双屏互动”具有破冰之意。

当下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与几代电影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影迷也是电影票房的最大贡献者。《环球影迷大会》作为全球首档以影迷为主角,电影知识为题目,全民参与的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节目旨在普及电影知识,激活观影思维,提高观赏水平,从而使观众有多维度的观影视角。

《环球影迷大会》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搭建了电影文化内容与观众消费需求的桥梁,好的视听形式能够带给观众一场“视听盛宴”,在满足影迷、观众感官需求的同时也达到文化传输的效果。

㈦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了吗

据报道,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上年13.72亿增长18.08%,电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7年,“电影质量促进年”取得实质性成果。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纪念建军90周年为契机,一批优秀献礼影片取得了可喜突破,树立了主旋律影片创作的新标杆。多题材、多类型、多样化的创作格局更加巩固,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全年共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5亿元,6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影片《战狼Ⅱ》以56.83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创造了多项市场纪录,成为国产电影的突出亮点。中国电影新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㈧ 2017年国产片票房比进口片更高吗

据报道,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其中,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2017年共有15部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其中有3部超过20亿元。票房过亿元的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战狼2》以56.8亿元的成绩成为当之无愧的年度冠军,《速度与激情8》(26.7亿元)、《羞羞的铁拳》(22亿元)分获年度票房亚军与季军。在2017年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中,国产片和引进片各占5部。

希望更多国产电影可以产出!

㈨ 中国电影票房突破550亿的原因

2017年的全国电影总票房成绩让人眼前一亮。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上年13.72亿增长18.08%。某种意义上来说,2017年的中国电影发展态势步入理性轨道。

㈩ 国庆档票房总共有多少

2020年国庆档(10月1日-10月8日)落下帷幕,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中国电影票房APP”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24时,2020年国庆档票房达39.2亿元,取得中国影史国庆档票房第二的成绩。

在今年国庆档超39亿票房中,《我和我的家乡》以18.5亿票房居首,《姜子牙》13.7亿票房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国庆档期间,《我和我的家乡》连续8日实现单日票房过亿。此外,该片在猫眼和淘票票评分均为9.3,实现了票房口碑双丰收。

(10)2017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扩展阅读

国庆档票房对比情况

数据显示,2016-2019年,中国内地国庆档电影票房分别为15.8亿、26.29亿、19.04亿、43.86亿。另据国家电影资金办“中国电影票房APP”数据,截至10月8日24时,2020年国庆档票房39.2亿元。

从历年国庆档观影人次来看,2017-2019年国庆档期间观影人次分别为7720.36万、5395.46万、1.1亿,截至10月8日20时,今年国庆档观影人次超0.99亿。

从单日票房来看,2016-2019年国庆档首日票房分别为2.83亿、3.85亿、3.63亿、8.15亿。今年国庆档首日票房超7.4亿,创年内单日票房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