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熊出没·重返地球》首映获赞,这部影片的特效有多燃
一部动画片的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
做为一部优秀的动画片,熊出没在影片的后期制作上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可以说熊出没之重返地球这部影片的首映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但是它的最终结果如何,还需要等到大年初一上映的那一天,有电影院的小朋友们进行评论。毕竟作为一部动画片,对于成年人来说,这部作品并没有过多的吸引力,倘若能够在影院里面获得广大小朋友的喜爱和欢迎,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就已经获得了成功。我们也期待熊出没可以领衔国内动画各种各样的IP继续创造出更多出色的动画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够将中国动画的名声打的响亮。
㈡ 成龙坐飞机旅游没走成是什么电影
这部电影应该是《我是谁》。
这部电影是成龙1998年主演的,在农历新年上映,属于贺岁片。
影片讲述了三名科学家发现了神秘矿石被追杀,成龙主演的角色与内鬼斗智斗勇找回自己身世的故事。
㈢ 2018年农历新年共有哪些贺岁档电影上映
2018春节期间将会有这么多新片上映:
1、西游记女儿国
《追捕》是由吴宇森执导,陈嘉上、陈庆嘉、阮世生担任监制、编剧,张涵予、戚薇、福山雅治、河智苑等人主演的一部动作片。
㈣ 为什么很多的电影,都会选择在春节档的时候上映
每年的春节档一直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说白了谁抢到了春节档的首发,那票房基本就稳了。
春节档是属于贺岁档的一个部分,而贺岁档一般是从元旦一直延续到春节。
因为农历新年的缘故,一般春节档还会紧挨着情人节档期,这段期间观众们的假期是最多最长的,使得春节档上映的电影也拥有一个超长的播放时期。
㈤ 春节档电影你最喜欢哪一部
《长津湖之水门桥》
去年国庆期间的《长津湖》大家看了吗?
今年新年档的《长津湖之水门桥》算是《长津湖》的后续。
仍旧是讲述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但第二部详细讲述了其中的三炸水门桥的故事。
由《长津湖》原班人马倾情演绎,吴京、段奕宏、易烊千玺、胡军、朱亚文等,个个都是票房保障。
作为主演之一的四字弟弟还特别演唱了电影的主题曲《雪花》,他说这也是自己要唱给五万里的歌,期待的姐妹可以先听起来。
但是回忆《长津湖》,前期宣传效果直接把观众的期待值拉满,最后片子的剪辑、视觉特效等都不尽如人意,造成了高开低走的局势。
但由于电影的主旋律摆在这了,自1月21日开启预售至26号,短短6天《长津湖之水门桥》已经拿到了预售票房9000万+的成绩,可谓势如破竹。
无论如何都希望电影不再单纯卖情怀,而是真正能够达到观众的预期。
㈥ 喜剧电影《我不是酒神》即将上线,大家期待这部电影吗
现在呢也是很快就到了我们农历新年的时候了,那么在这个时候呢,往往都会有很多贺岁档的电影上线。近期就有一部即将上线的喜剧电影叫做我不是酒神,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关注到没有?我在刚看到的时候呢,也是十分的好奇,并且也有很大的兴趣。
那么我在网上也发现,其实有很多人对这部电影都是比较关心,并且也是十分期待,上映后都会立马去看的,那么这部电影究竟讲了些什么内容呢?
首先他的标题和我不是药神十分相似。
电影名和一部热门电影,我不是药神有几分相似,这也是我最初注意到他的一个原因。那么这也就会面临着两个问题,如果他的故事情节足够完整,内容足够丰富的话,大家看完之后就会觉得他可以与我不是药神所媲美。但是相反的一旦他的内容过于苍白单薄,大部分人在看完之后都会觉得遭受了欺骗。所以说这个名称也算是一把双刃剑。
㈦ 2022年春节档电影有哪几部
2022年春节档电影有《狙击手》、《四海》、《超能一家人》、《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奇迹》、《唐刀记》、《戏如人生》、《我心飞扬》、《熊出没·重返地球》等等。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岁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具有重要的意义,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节俗文化,在历史发展中虽然使用历法不同而岁首节庆日期不同,但是其节庆框架以及许多民俗沿承了下来。
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春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㈧ 有哪些和“过年”相关的电影值得推荐
特别推荐王宝强和徐峥演的老电影《人在囧途》,这部电影全程笑点,讲述的是一个打工仔和老板奇遇,在回家的途中发生了各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的火车停了以后在旅馆的时候发生的故事,徐峥丢了钱,然后他们两个挤在一个床上睡觉,徐峥受折磨受了一宿。
㈨ 72家过新年的每集介绍
第1集 - 情 播出日期: 2010.02.08 (一)
《72家租客》是一部充满人情味及香港情怀的电影,以轻松搞笑手法带出亲情、友情、街坊邻里的人情味,中国人过年是一家团聚的日子,离不开一个“情”字,三大主角曾志伟、张学友及袁咏仪又认为过新年最重要是什么?
然后志伟与戏中演员吴家乐、梁嘉琪及袁伟豪更会跳出戏外,回到现实,走访饼店、海味铺及时尚服饰连锁店等,直击各行各业迎接虎年的热闹气氛,分享箇中人情味;“施比授更有福”,王祖蓝、张嘉儿和高钧贤等一班演员,更会探访低收入家庭,邀请他们共晋“人情味”十足的团年饭之馀,更扬言会为他们带来惊喜,到底他们想“搞边科”?节目内当然少不了电影的精采片段。
第2集 - 贵 播出日期: 2010.02.09 (二)
“朋友贵乎真情,礼物贵乎心思而非价值,各行各业贵乎款客之道,电影贵乎情味!”《72家租客》的两位主角张学友及袁咏仪一致认为拍档志伟“最宝贵”,因为他是整部电影凝聚力所在,志伟当然认为“友情”最宝贵,电影演员阵容已是最佳证明!
香港特色之一凉茶铺,亦是“72家租客”其中一员,这个曾经是72行人气最旺的行业,今日虽然无复旧观,但依然不乏捧场客,志伟今集与梁嘉琪及袁伟豪带大家走访这位“租客”,了解老板怎样创新应变?体会乐观面对逆境的可贵“香港精神”!
迎接农历新年当然少不了办年货,但购买年货亦非越贵越好,志伟以二百元为本钱上限,考考《72家租客》一班年青演员:郑欣宜、梁靖琪、陈自瑶、洪天明及姚莹莹,看看他们如何精打细算办得最多年货?他又会带同一班演员往街坊食堂大“擦”团年饭慰劳他们,更与异族好友交流贺年菜,所到之处均碰到老友,足证“人情味可贵”!
第3集 - 聚 播出日期: 2010.02.10 (三)
过年期间总会是一大班亲朋好友聚头的日子!为香港人而拍的贺岁电影《72家租客》汇聚本港歌、影、视红星饰演街坊,可谓没有茄喱啡的电影,重演香港重要大事,带出戏中一班街坊的互助精神,反映香港人的凝聚力!
过年最开心当然是收到利是,今集梁嘉琪、袁伟豪及吴家乐,特别走访一间百家姓氏利是封专门店,为大家介绍“至型”、“至潮”利是封,连少见的姓氏都可以特别订造服务周到!志伟则会拜访日本菜专家Ricky,介绍富有特色的日本贺年菜,更邀约一班好朋友吴家乐、高海宁、张国强、张嘉儿、洪天明等人吃这餐另类团年饭,不过要他们各自再带一个朋友到来,到底这些贵宾是谁?难得“聚”首一堂,当然少不了世纪大合照,留住珍贵一刻!
第4集 - 乐 播出日期: 2010.02.11 (四)
过年是一家团聚享受天伦之乐的日子,志伟除了要与家人共度佳节,还有“第二个家”,今集他会与“第二个家”的家人一起过节!
贺岁片《72家租客》既是喜剧,自然有不少搞笑场面,占戏最重的志伟、学友及“靓靓”又认为什么是“乐”事?志伟与两位美女演员周家蔚及高海宁,今集会带大家到二手手袋店,选购新款手袋过年之馀,请教一下掌舵人经营之道!
做惯“奖门人”的志伟,十多年为观众带来不少欢乐,今次趁新春前夕,他特别相约他的“家人” - 一众新旧“奖老”:王祖蓝、钱嘉乐、陈小春,以及台柱嘉宾汤盈盈、姚乐怡、邓兆尊等,五代同堂聚首吃团年饭。《72家租客》演员继第一集为低收入长者家庭送上惊喜后,今集乔宝宝、吕慧仪及赵希洛亦再度出击,探访服务基层家庭儿童的志愿机构,更会邀请这些“小贵宾”一齐欣赏电影首映,并由戏中一班红星亲自招待他们,汽水爆谷“任食任装”,希望为他们创造一个最欢乐、最难忘的晚上!
㈩ 贺岁片的发展过程
贺岁片最早起源并流行于香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到岁末香港演艺圈内的一些明星都会自发地凑到一起,不计片酬地拍几部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影片献给观众。这些影片大多以“恭喜发财”、“家有喜事”、“福禄寿喜”等象征吉祥如意的词来命名,内容上也基本满足以下两点:首先是喜剧,其次有一个相对圆满的大团圆结局.1995年成龙的《红番区》是第一部以“贺岁片”的名义引进中国内地的影片,当年的票房收入仅次于好莱坞大片《真实的谎言》。1997年着名导演冯小刚拍出了中国内地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开启了中国内地的贺岁片市场。该片获得当年“百花奖”最佳男、女主角和最佳故事片三项大奖。《甲方乙方》在票房上的成功引出此后几年的贺岁片大战:投拍的贺岁电影一年多过一年,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加入执导贺岁片的行列。其中影响最大、票房最高的要属1999年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特邀冯小刚赴美拍摄的《不见不散》。
在中国,香港是最会制造娱乐神话的地方。贺岁片在香港的出现和成长不仅在意义上创造了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档期,更让中国电影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现在香港贺岁片形成和发展,不少电影大腕也都是与“香港贺岁”一起成长。80年代初,是香港贺岁档的形成时期。虽然一开始贺岁的概念还比较朦胧,但是1981年许冠文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摩登保镖》的成功,无疑让后来的“贺岁片”立了一个标榜,于是大家便把其卖点集中到了喜剧这一类型上。
从20世纪80年代的贺岁片演员阵容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参与演出的,基本是一些擅长演绎喜剧的本色艺人。比如 《富贵逼人》系列里的董骠、沈殿霞,还有内地观众最早接触到的由香港导演洪金宝执导的贺岁片《福星高照》里的吴耀汉、曾志伟等。这个时期的香港贺岁片卖点完全是搞笑的内容和演员的演技,而非艺人的人气。8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由当红人气偶像担纲的贺岁片。像周润发所主演的《八星报喜》、《吉星拱照》、《花旗少林》等。张曼玉曾参与《富贵吉祥》、《家有喜事》、《东方三侠》、《东成西就》等贺岁片的演出,那几年也正是它在香港影坛渐入佳境的时期。
到了20世纪90年代,是香港贺岁片的成熟和鼎盛时期,贺岁片几乎成了可以一窥艺人当年人气的试金石。贺岁片的演员阵容,不仅可预期影片的票房,甚至成为港产贺岁片运作的潜在规则。而说到90年代的香港贺岁片,不得不提两个人,一个是无厘头之王周星驰,另一个是动作喜剧之神成龙。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贺岁市场是周星驰的天下。那会无厘头喜剧迅速走红,周星驰自然也成为贺岁片的常客,几乎每年农历新年期间都有作品问世。像1993年获4000万票房的《唐伯虎点秋香》,1995年4500万的《大话西游》,1996年3600万的《大内密探零零发》,1997年4800万的《家有喜事》,1999年3000万的《喜剧之王》等等,都是星爷为观众献上的新年贺礼,而且每部都是堪称当年最卖座的香港影片之一。
一直是香港电影顶梁柱的成龙大哥介入贺岁档领域的时间比星爷要晚一些,但是他的介入,却让贺岁片出现了一个新转机。1995年岁末,成龙大哥的《红番区》成为第一次被正式引进内地的“贺岁片”。80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让一直以来票房低迷的内地电影市场为之一振。1996年、1997年,成龙借着《红番区》的成功,在内地接连推出了《白金龙》、《义胆厨星》等贺岁片,也频频得手。这都给内地电影人极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