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普通人怎么投资电影电影投资好不好投
目前,市场上普遍有以下几种电影投资参与方式:
1、影视基金投资:影视投资基金泛指投资影视项目股权、版权购买的公募、私募基金。包括专项基金和投向中包含影视文化产业的非专项基金。打底是必须拥有500万固定理财,才有资格参与热门影片,而具体投资多少也是根据其公司制定的规则而定。例如:经纬投资投资《后会无期》获6亿票房回报;
2、影视公司:要有雄厚的资源实力,资金实力。例如:《红海行动》由32家公司联合出品均获得2.4倍以上的票房回报;
去年暑期档最大的一匹“黑马”《我不是药神》成本1亿,上映19天,累计票房29亿,预估票房将达到35亿,影片成本回报35倍。而《药神》的身后站着15家出品公司和4家发行公司,将按照份额在这场盛宴中获益。
影视众筹从《大圣归来》到《我不是药神》,从资金众筹延伸到资金方、制作方、出品方,各个环节的众筹模式,以及影片从筹备到发行,各个节点都可发起众筹的灵活性,推动了中国影视文化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与影视行业融合的进一步加剧,电影投资的未来依然可以充满想象。
Ⅱ 大人物的影片协议!冯小刚输掉2.3亿,周星驰也输了8.4亿,你怎么看
在电影市场中,“对赌”这一概念,多见于“票房对赌”,覆盖的范畴在制作方和发行方之间。而在导演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他们也有了参与的资格,这也决定着自己能拿到的票房分红,所以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我觉得冯小刚、周星驰作为娱乐圈知名的导演,对于自己执导拍摄影片足够自信,可见他们都是内心很强大的人,而这也为他们带来了很不错的收入,当然也有失败的时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对赌协议星爷和冯小刚当年可以拍摄那么多经典作品,就是因为那时候没有对赌协议,所以明星创作比较自由。现在不少明星都被对赌协议束缚着,脑子一热就签了对赌协议,但最终因为对自身能力的估计不足,而对赌失败。应该说,资本是资本,明星是明星,艺术创作这种事,还是不可以为了完成而完成的。
Ⅲ 3亿成本的《李娜》被6亿保底,这部电影是讲述什么故事的
相信这两天大家都被一个新闻给刷屏了,那就是“3亿成本的《李娜》被6亿保底”,那么这条新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李娜》是一部电影,现在已经改名为《独自。上场》,这部影片是由陈可辛执导的,由胡歌、郝蕾等人主演的。
这部影片是根据网球运动员李娜的同名自传《独自上场》改编的,讲述了李娜从6岁少年时期、运动员时期到退役之后的故事,并通过她的成长,展现时代裹挟的人生传奇的故事。
她是亚洲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得主,也是亚洲第一位入选国际网球名人堂的球员。在其15年职业生涯中,她21次打入WTA女单赛事决赛,共获得了9个WTA和19个ITF单打冠军。
她在2014年9月的时候选择了退役。她的丈夫就是姜山,两人于2006年的时候结婚了,现在李娜与丈夫姜山生活的十分幸福,并且已经有两个可爱的孩子。
Ⅳ 2016十大亏损电影出炉,什么是压垮国产电影的最后一根稻草
016年虽然已经过去,但影视行业的多项年度盘点才刚刚开始,比如,近日新鲜出炉的2016年度电影票房。从各项数字来看,2016年电影市场遇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去年初许下的600亿票房目标远未达成,甚至连年度票房增长率都未能突破5%。日前,有媒体根据去年电影行业的多项数字,总结出了年度亏损最多的几部电影。从这份表格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去年电影市场的亏损数字从数千万到数亿元不等,而其中亦不乏大制作、大导演、重磅明星加盟的影片。何以这些曾经的“票房灵药”惨变“票房毒药”?而除了票房之外,发行、营销渠道是否也应背负亏损的锅?去年票房亏损的原因究竟在哪里?高成本动画?观众不买账从这些电影中,首当其冲的一类就是以《摇滚藏獒》《小门神》和《精灵王座》为代表的高成本动画电影。这类电影都打着画面精良的旗号,将大把制作费用投入了前期的制作公司。无论是由美国好莱坞团队斥资6000万美金打造的《摇滚藏獒》,还是由7000万人民币支撑了三年漫长制作期的《小门神》,在这些漂亮的投资数字背后都是后期上映时巨大的回本压力。然而,国内观众却似乎并不愿意为这类电影买账。几部高成本动画电影在上映后,无一不是票房低迷,最终惨淡收场。如此低回报率的影片,也就注定了前期高昂的制作费用付诸东流。重金并没有砸出水花,亏损也是在所难免。合拍科幻动作片:披着“洋”皮的国产片而另一类在中国电影市场遇冷的就是中外合拍的科幻动作片了,前文榜单中出现的《勇士之门》和《蒸发太平洋》都属于这一类型。这类电影在投资、演员、上映地区等方面通常是由中外联合,电影类型无一不是故事格局大、后期特效要求高。然而这类中西合璧的产物却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显得水土不服,东方元素与西方科幻的结合差强人意、缺乏诚意,观众自然不买账。《勇士之门》预算4800万美元(折合约3.3亿人民币),然而国内上映后票房仅有2283万,净亏损预估超过3.2亿。《蒸发太平洋》票房收益3500万,但和900万美元(折合6000万人民币)的投资相比,也损失了至少3700万。对赌or保底?投资与票房的较量近年来的国产电影市场,出现了“对赌”和“保底”两项新发行策略。“对赌”往往是资本市场的概念,在电影行业里又被称为“保底发行”。所谓“保底发行”,即制片方与发行方在影片上映前签订的一个对赌协议。根据协议,双方确认一个数额,无论影片票房最终是多少,制片方都能提前锁定一笔高额收益,而发行方则在实际票房超出这个数额的部分,优先获得额外收入。不过,保底发行虽然赢面大,但也是具有极高风险的,一旦失败,也需要承担巨额亏损。《梦想合伙人》就是因保底亏损的一部典型代表。该片由一众明星出演,然而上映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仅获得票房8100万(投资方分账约3000万)。这样一来,为这部电影花了3亿保底的福建恒业影业就损失了一大笔钱。据悉该片电影投资9000万,预估净亏损6000万。同样因保底而惨遭亏本的还有《叶问3》。该片制作成本和发行等费用共计约3亿,保底票房为10亿,然而最终却仅收获了8亿票房,因此保底失败的快鹿投资集团将承担巨额亏损。此外,《叶问3》上映期间还爆出了虚假排场(锁定座位、幽灵场等)的黑幕,涉及虚假票房3200万。因此《叶问3》到底亏损了多少钱,除了投资方心中有数外,外人恐怕无法算清这笔糊涂账。古装武侠IP:市场尽失,春天不再曾经风靡一时的古装武侠电影,近年来逐渐失去了其在电影市场的地位,《三少爷的剑》票房滑铁卢就是最好的证明。这部由博纳和尔冬升打造,原着为古龙的大IP电影,上映之后却因口碑不佳,最终票房收益不足1亿,净亏损达6300万。而另一部同样命运的是《封神传奇》。这部由中国星主控,博纳、阿里巴巴、爱奇艺等联合投资的影片,虽然众星云集,但无奈观众对这类噱头大却不会讲故事的电影早已失去兴趣,上映后口碑欠佳也是可想而知了。最终电影票房仅以2.84亿草草收场,投资方能获得分成约1.1亿。如果成本按4亿算,净亏损达2.9亿。意外亏损:李安效应失灵、主旋律没市场李安的年度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意外反响不佳,最终以3093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收场。虽然李安这面金字招牌在国内的影响力非同凡响,上映后在豆瓣和时光网的评分分别达到了8.6和8.0,但该片在美国本土的口碑欠佳,IMDb评分只有7.2分,烂番茄新鲜度45%。因此在最终的总票房上,美国市场仅收益174万美元,占总票房的5.6%。海外已经在中国两岸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墨西哥、丹麦、挪威等地上映,票房2919万美元,其中中国内地1.63亿元。另一部反响不佳的影片是去年代表中国参加奥斯卡外语片竞选的历史大片《大唐玄奘》。这部影片在题材上贯彻了中央“一带一路”的主旋律,主演黄晓明也凭这部片连续获了意大利中国电影节和长春电影节两个影帝。然而观众却对这类题材兴趣不大,豆瓣评分仅有5.2,票房也只有3300万,这让投资过亿的中影集团亏损预计达到8800万。贺岁档:口碑票房双扑街眼看2016票房目标无法达成,不少人将目标盯紧了年底的贺岁档,期望能最终发力,让惨淡了一年的票房迎来最后一次爆发。然而即便是祭出了国师张艺谋的大旗,《长城》依然没能让去年的电影大盘起死回生。不仅如此,贺岁档上映的四部大片还尴尬“领衔”了年度票房亏损榜。贺岁档集体亏损的首要原因,就是票房低迷造成的低回报率。以《长城》为例,预算为1.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如果仅算国内票房,要达到近26亿才能回本。然而目前上映三周,票房才刚刚突破10亿,远未达到预期。《铁道飞虎》也面临同样的窘境。这部主打精美特效制作的动作喜剧,前期投资成本高达2.5亿,加上后期营销、发行等费用,总投资约3亿。虽然微影时代总裁林宁曾信誓旦旦给《铁道飞虎》保底8亿票房,不过目前已上映2周,而且经过了圣诞和元旦两个假期后票房尚不足6亿,日后若要完成这8亿目标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亏损的另一方面原因则是来自电影口碑的集体扑街,无法激发观众贡献票房的意愿。无论是万众期待的《长城》,还是明星云集的《摆渡人》,又或者是成龙领衔一众鲜肉的《铁道飞虎》,上映后豆瓣评分均在5分以下。而唯一一部有口碑的《罗曼蒂克消亡史》却又因为其题材太过文艺、宣传缺少热度、排片率低等原因,大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之嫌。因此,《罗曼蒂克消亡史》总投资在1.5亿,最终票房落在1.19亿,亏损高达1亿。综上而言,去年电影市场的大范围亏损与影片类型、天价投资额、保底分账形式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影视行业表面看似风光无限,不断有资本涌入,然而从这些亏损数字背后却也看到了市场的残酷。若单从票房的角度看,观众逐渐回归理性、明星效应不断减弱、恶意炒作难以吸引眼球,因此,相较于五花八门的炒作和营销途径,拍一部真正好看的电影或许才是提升票房的正途。
Ⅳ 李娜原型电影保底发行6亿,回本票房苛刻谁亏了
饱受瞩目的以着名网球运动员李娜为原型的《独自·上场》(原名《李娜》)电影即将上映。在这时候有消息称《独自·上场》这部影片的保底发行达到了6亿元人民币,回本票房苛刻,谁亏了?影片的发行商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毫无疑问是一场豪赌。
Ⅵ 《你好,李焕英》为何要选择保底发行
2月18日晚,北京文化发公告,其参与出品、制作、发行的《你好,李焕英》上映6日累计票房约27.25亿元(含服务费),该影片已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保底发行,保底票房收入为15亿元。截至2021年2月17日24时,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票房的营业收入约为6000-6500万元。
此前传言,保底发行方是儒意影业与猫眼娱乐。公开信息显示,《你好,李焕英》前三大出品方分别是北京文化、上海儒意影视、天津猫眼微影。第四大出品方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是张苗担任法人的公司,张苗曾是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第六大出品方北京大碗娱乐是导演贾玲(原名贾俞玲)的公司,贾玲持股65%,其合伙人孙集斌持股15%,北京文化持股20%。第九大出品方天津摩天轮文化传媒由北京文化100%控股。主要发行方有四家,分别是中影、猫眼微影、北京精彩时间文化传媒、上海儒意影视。
Ⅶ 宁浩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对于这部剧该如何评价
由宁浩导演,沈腾和黄渤主演的电影《疯狂的外星人》发出了预售海报,由此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预售,这部影片开始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疯狂的外星人》自从登陆春节档以来,票房一路飙升,单日最高票房达到了4亿元人民币,其实这也在预料之中,要知道宁浩导演的疯狂系列的前两部影片是在占据了受众的心智的,大家对后续的作品买单也是顺理成章的。
影片中黄渤饰演的耿浩这个角色,一直都是一个落伍的人,可以说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但他坚持人人平等,并且用自己看似陈旧、落伍的方式,把很多事情都解决了,所以说人千万不能高傲,我们应该让自己有更多的文化上的自信
Ⅷ 6亿大手笔保底“李娜传”:起底华文映像急速进阶史
作者|乔小凡
编辑|友 子
“6亿这么高的保底,到时候票房被嘲的话,胡椒们可是不想吵架的。”
按照公告,《独自·上场》成本约人民币3.04亿元。6亿保底发行费用意味着票房可能至少要18亿甚至冲击20亿,华文映像才有机会回本。票房压力之下,影片主演之一胡歌的粉丝们表现出了担忧。
去年,同为 体育 传记片、同为陈可辛导演的《夺冠》,历经考验后在国庆档拿下了8.4亿票房。如果《独自·上场》要想打出远超这一水平的翻身仗,影片质量、宣发以及档期的配合缺一不可。
作为保底发行方,华文映像在业内并非明星公司。然而数娱梦工厂梳理后注意到,过去三四年,华文映像先是参与各类国产/进口片的联合出品,很快上升到独立操盘《起跑线》《海蒂和爷爷》等中小批片和参投《哥斯拉2》《巨齿鲨》等好莱坞大片,到近两年批量参投了《疯狂的外星人》《我和我的家乡》《唐人街探案2、3》《你好,李焕英》等一系列春节档、国庆档头部大片。
《独自·上场》将成为其首次大手笔主控的头部项目。一纸公告,让成立不到五年的华文映像高调亮相在大众视野中。
就在3月19日,由华文映像出品、发行的喜剧奇幻片《日不落酒店》两年内四度改档后终于公映。截至19日晚20点,影片首日票房刚过500万,这样的主控成绩显然不足以给外界太大信心。
(《日不落酒店》豆瓣影评)
这家不久前还“查无此人”的华文映像,究竟是什么背景?此番耗资6亿保底发行《独自·上场》,算是明智之举吗?
迅速冒头:从国产片拿份额到操盘批片
打开华文映像官网,简约的功能页中滚动显示,《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焕英》《我和我的家乡》……众多头部影片的海报轮番展示。
这些都是近两年华文映像参与出品或联合出品的项目,其中不乏中国内地票房TOP10的入围者。无论是官网还是媒体采访,很显然这些项目都成为华文映像引以为傲的成功投资案例。
然而翻看其过往参与的作品可以发现,华文映像的 历史 不过短短四五年。
2016年,华文映像参与出品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绝地逃亡》,当时公司名为华文风泽(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两部影片当年票房均在8亿左右,前者还获得五一档内地票房冠军。
2018年是华文映像开始腾飞的一年,批量投资了全年各大档期的头部作品。先是首次参与到春节档中,其联合出品的《唐人街探案2》票房达到33.97亿元。
不仅如此。这一年华文映像还接连操盘了《起跑线》《流浪猫鲍勃》《完美陌生人》三部批片,并且成为《巨齿鲨》《寂静之地》两部好莱坞大片的联合出品,从原先国产片拿份额的角色升格为进口片的参与方甚至是操盘方。
或许受益于前一年《摔跤吧!爸爸》的现象级热度,同为教育、亲子题材的印度批片《起跑线》在4月的冷档期取得了2.1亿的高票房。
华文映像总裁贾淕在前不久黑白文娱的采访中提到,将《起跑线》作为第一部批片收到了积极的投资回馈,而后续的几部进口片收益也不错,尤其事前不被看好的合拍片《巨齿鲨》大超预期,在中国获得了10.53亿的票房成绩。
2019年开始,华文映像开始向大档期头部和主旋律大片进军,2019和2020两年投资的影片超过16部。
2019年国庆档的《攀登者》、2020年国庆档的《夺冠》和《我和我的家乡》、国庆档后的《金刚川》、贺岁档《紧急救援》等主旋律大片,以及2019年的《疯狂的外星人》和今年《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等春节档爆款,悉数被华文映像收入囊中。
尤其是今年投中《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两部春节档冠亚军,足以在业内吸收一波羡慕。
高调进阶:
大片网剧全要、闪购华桦传媒
不难发现,自2019年以后,华文映像正在逐渐往中国影视业中心战场靠拢。
天眼查信息显示,华文映像法定代表人为栗飞,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为46家,具备实际控制权的企业则高达88个,包括影视的内容创作、生产制作、整合营销、设备租赁、影城管理、宣传发行等上中下游多个环节,可谓影视全产业链业务都有布局。以影视设备租赁为例,这一偏B端、后端的业务华文近年是作为重要业务在持续推广。
(来自华文映像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天眼查的股权信息,栗飞本人则持有华文映像98.03%的股权,拥有绝对的话语权。
至于公司其他高管:董事刘仪伟、天天乐道总裁王焰、大鱼互动总裁三木、华文行者总裁范兴超,具有央视、东方卫视等媒体从业背景,也为华文映像提供了在国内影视行业的人脉资本。
在电影主业之外,华桦映像近两年开始试水网络电影和剧集,参与出品了《守卫恶魔镇》和《机械画皮》等奇幻类型的网大,不过从已推出作品来看,影片口碑一般。未来其参投的重要项目包括《庆余年2》《雪中悍刀行》等头部IP,可见其也在将紧抓头部项目的思路借鉴到剧集投资领域。
与此同时,华文映像的好莱坞大片资源也没有间断——除了前文提到的《巨齿鲨》,2019年派拉蒙的“变形金刚”系列外传《大黄峰》和华纳、传奇的《哥斯拉2:怪兽之王》其均参与了国内出品,派拉蒙尚未公映的《壮志凌云2》也是其参与的好莱坞项目之一。
这背后可能与一笔并购有关系——名噪一时的华桦传媒已被华文映像收至麾下。
天眼查信息显示,早在2018年9月,华文映像入股华桦传媒,不久后与华桦传媒的法定代表人王克非分别承担一半股权,接管上海易晴投资有限公司,用于运作华桦系其他子公司。
彼时的华桦传媒已经不复当年风光。在接连拿下《变形金刚5》《极限特工3》等进口大片后,2017年初华桦官宣与上影联手10亿美元巨资投派拉蒙片单,当时在中美两国影视圈都引发了震动,但这笔交易很快随着监管收紧资本外流告吹。
根据天眼查信息,早在2016年11月起,原本东方时代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经启动了并购华桦传媒的计划。然而两年后的2018年6月,东方网络称因不能及时支付收购价款决定终止收购。
仅仅不到3个月后,华文映像便接替东方网络并完成了收购,其资金能力和大胆决策引人遐想。
在最近的采访中,贾淕还透露,华文映像正在扶持内容创作,对新人作者们有一定质量的作品不计较投资亏损。相比投资同行作品,如何自行发掘和培养新人、推进自有项目开发,对华文映像来说更大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6亿保底《独自·上场》
冒巨大风险只为入场券?
保底一部话题性极高的国产片,或许正是华文试图继续在中国影视圈进阶的开始。
和欢喜传媒提前锁定6亿的收入不同,在许多人看来,《独自·上场》在华文映像手中似乎是枚不定时炸弹:或炸出烟花,或一片狼籍,而前者概率很小。
不被看好的原因确实有许多。
首先,6亿保底是一笔大投入。华文出资6亿保底,意味着这部影片至少要有18亿甚至20亿的票房才能回本,而且按照欢喜的公告超出保底对应票房的部分双方还会分成,这样的成绩显然对档期的选择要求极高。
上一部被高调保底的大片《囧妈》也是欢喜的作品,保底票房是24亿,但影片因为疫情转投线上,逃过一劫。再往前,同样是欢喜的《疯狂的外星人》保底票房28亿,最终影片票房21.83亿,保底失败。
可想而知,《独自·上场》只能进入国庆档、春节档、暑期档这样的大档期,并且一定要确保档期前两名的票房成绩,才能保证保底成功。
其次,和去年的《夺冠》一样,这部《独自·上场》注定受到争议。
《独自·上场》原名《李娜》,改编自法网大满贯得主李娜的真实故事,筹备多年。
国内 体育 电影还在孕育初期,受众喜好、舆论风向如何把握,全靠电影人“摸着石头过河”。《夺冠》被迫更名、大量删减等风波,陈可辛声称“拍得最累的一部”的表态,足见在中国拍知名人物传记片的难度、风险之大。
其次,相比全民爱戴的女排,电影原型李娜的言论和行为曾经引发过争议,一些网友表示抵制的声音至今存在。即使主演有胡歌、郝蕾两位高人气、演技靠谱的演员助阵,也很难预测其票房号召力。
公开资料显示,《独自·上场》最早于2015年7月中旬正式立项,剧本打磨了三年才正式开拍,2019年2月全部戏份杀青,至今未定档,项目周期远远超过了《夺冠》。
而此前因牵扯到多方力量的博弈,《夺冠》的删减风波是否会再次出现在《独自·上场》中,又会如何影响最终成片内容,目前还不得而知。
当下的国内观众,对 体育 题材国产片的认知,暂时固定在弘扬 体育 精神和国家荣誉感层面,这对影片的宣发策略提出较高的要求:如何从新的角度挖掘影片内容的立意、给观众以新鲜感?
而从保底发行方华文映像的过往历程来看,无论是进口片还是国产片,绝大部分时候都只是项目的普通投资方,唯一主控的院线电影《日不落酒店》上映首日遇冷——既没有建立自身的内容生产线,也暂时还没体现出主导大项目的能力,除了资金充足外很难看出华文映像目前在影视行业不可替代的竞争优势在哪。
天眼查信息显示,今年2月,华文映像首次进行了股权出质。尽管目前尚未触及公司的主控权,但出质的举动发生在上述大手笔保底公告前夕。
也就是从今年2月以来,华文映像先后接受了多家媒体采访,业内对华文映像的认知正在逐渐提升。而本次保底发行的公告一出,更像是一道惊雷过后,令世人注意到这家年纪轻轻但已无处不在的厂牌。
当然这笔保底的价值也可从另外一种角度理解:即使未来保底失败出现亏损,华文映像也一举买到了和头部影视公司同台竞争的入场券,这样的行业地位,在影视行业逐渐复苏的时刻,意味重大。
Ⅸ 周星驰《美人鱼2》被看好,获得资方40亿保底,你期待吗
《美人鱼2》但后来周星驰亲身出面辟谣,自己很垂青《美人鱼2》这部电影,所以要求比较高,无论是电影的特效制作仍是艺人们的扮演表现,所以这部电影才会拖了这么久,制片方和出品方与我相同,都很看好这部电影,以为这部电影会得到我们的喜爱。
随后《美人鱼2》剧组的艺人田启文,林允等也纷繁向媒体泄漏,《美人鱼2》的摄影很顺畅,周星驰对电影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故事布景设置在外太空,所以特效画面会比较多,天然拉长了制作周期。并且制作完毕以后,周星驰精雕细镂,以为有些片段还有一些小瑕疵,所以后来又在深圳进行了补拍。
尽管近来几部电影口碑不佳,并且现已很长时刻没在公共场合频频出面,但周星驰依旧是华语电影商场最受欢迎的金字招牌。只需有周星驰的电影要在内地上映,必定会得到院线和观众的大力支持,可是电影票房能否继续走高,还要依靠电影的全体质量和口碑走势。在这里不由要问,那些年你欠周星驰的电影票,还清了吗?
Ⅹ 保底发行什么意思
保底发行,就是发行方和制片方在合约中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票房数字,即使影片上映后票房没有达到这个数字,发行方也要按这个数字分账给制片方,如果实际票房高于保底数字的话,发行方就会分得比平时更多的金额。
简单来说,这样做制片方稳赚不赔,在上映前就将票房压力转移给了发行方,发行方虽然承担了压力,但是也有机会享受到额外票房收益。
对于发行方来说,保底发行就像一次赌博,电影本就是高风险的产品,为一部电影的票房担保,相当于给赌博的人在做担保,风险加倍。
保底发行案例介绍:
2013年贺岁档,周星驰当时就《西游降魔篇》和华谊签署的保底协议。华谊为《西游?降魔篇》票房保底3亿,并提前支付周星驰8800万保底金。如影片票房最终低于3亿,亏损由华谊承担;当影片票房超过3亿后,华谊将分得超出部分盈利的70%。结果《西游》最终票房豪取12.46亿,华谊净收入1.4亿,远超制片方。
《美人鱼》在未上映之前就已经有18亿保底发行的传言,很多人把这称为中国电影业史无前例的一举。到2016年 6月8日,《美人鱼》正式收官,上映122天,累计票房超过了33.92亿,稳坐内地影史票房榜冠军之位,发行方大捞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