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7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次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7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次

发布时间: 2022-12-09 00:06:44

⑴ 除了黄渤主演电影累计票房超150亿,还有谁

吴京

截止10月5日,黄渤的个人总票房超过了150亿,这个记录也成为了他演艺道路上新的里程碑。

黄渤此次个人累计票房破150亿,紧跟在吴京的后面,仅国庆档两部新片的票房就超16亿,可见其票房号召力之大!

之前,黄渤借助《疯狂的外星人》这部电影,一举超越邓超、吴京等人成为华语影坛首个破百亿的男演员,凭借精湛的演技和的票房号召力,黄渤的演艺道路越走越顺,他也在不断地输出优质的作品。

由黄渤出演的献礼剧《我和我的家乡》前期宣传就很吸引人,黄渤在电影中饰演黄大宝一角,看剧照这又是一个很接地气的角色,而黄渤的扮相看起来就很有代入感,淳朴中带着一丝幽默感。

黄渤不是第一次出演国庆档献礼剧了,2019年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黄渤就饰演了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上旗杆的设计者林治远,黄渤生动的表演让人感受了幕后工作者的为国付出的忠诚和不易。

除了这部电影,最近讨论度极高的电影《夺冠》中也有黄渤的身影。

当然在票房大爆的背后,也少不了吴京在影视剧中的摸爬滚打,除了这些典型的硬汉形象,吴京也饰演过混混、体育老师、唐僧等等一系列荧幕形象,有了这些角色的铺陈,才有了吴京越来越出色的表现,也期待未来他会有更多优秀的作品出现。

⑵ 战狼2票房多少天56亿

票房收益

《战狼Ⅱ》2017年7月27日晚8点01分正式上映:上映4个小时过亿,25小时过3亿,46小时过5亿,上映5天突破12亿人民币。上映第一周周末以合计1.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全球票房榜的冠军影片 。仅7月30日一天,就拿下3.597亿,刷新了华语影史单日票房第一的纪录[45-46]。

2017年8月6日15时50分,《战狼Ⅱ》票房已达30.06亿元。8月7日22时15分,《战狼Ⅱ》综合票房超33.92亿元[47-48]。8月8日,第12天的《战狼Ⅱ》观影人次突破一亿,也是中国电影市场自1998年以来的观影人次新高[49]。8月11日凌晨,《战狼Ⅱ》票房(含服务费)突破40亿元,打破2016年周星驰执导的3D喜剧电影,《美人鱼》此前创下的33.92亿元记录,打破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50-51]。截至2017年8月18日,《战狼Ⅱ》在中国市场的累积观影人次也正式达到了1.4亿,成功超越了《泰坦尼克号》北美市场观影人次1.38亿的记录,荣登“单一市场观影人次”全球榜首[52-53]。

《战狼Ⅱ》海外票房100多万美元,全球票房已超过《蜘蛛侠:英雄归来》全球票房成功跻身全球TOP100票房影片榜,也是亚洲电影首次入榜,打破了好莱坞电影对该榜的垄断[54]。2017年10月26日,《战狼Ⅱ》以56.81亿人民币收官,位列全球票房榜第55名。[

战狼2票房91天56亿

⑶ 电影什么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影是19世纪美国国家生活水平上升大众产生新需求的娱乐产物。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电影是一种视觉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有很多类型,也有多种分类方法。

(3)2017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次扩展阅读

中国电影发展史: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着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

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

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震撼》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2012年共生产各类电影893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超170亿,而团购票为国内电影票房贡献了近27亿元,为广大影迷们节省了50.12亿元生活开支。

对于影院团购市场的火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电影票和餐饮婚纱相比,它的标准化程度更高,电影院也比一般餐馆的接待能力更强。其次,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电影票的票价仍然偏高,电影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团购的出现正好释放了这部分的需求,赢得了广泛影众喜爱。

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在进口大片特别是好莱坞强大的压力面前,国产电影压产量、提质量,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不断丰富类型品种,受到了市场观众欢迎,以超过54%的份额赢得了市场主体地位,涌现出《智取威虎山》《归来》《亲爱的》等一批优秀影片。同时,一批青年电影导演的作品也引起社会广泛瞩目。中国的电影市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2013-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生产故事影片745部(含电影频道出品的数字电影92部),生产各类电影总量达893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3年2月,我国影院的放映场次达200多万场,环比1月份基本持平;观影人次达5700多万,增长近1000万人次,增幅达19%;共产出票房21亿多元,大增近5亿元,增幅高达近30%。

⑷ 电影技术发展对电影的影响

观影人次扩张,电影票房规模逐年增加

2012年,中国电影观影人次为4.6亿人次,放映场次为2020.6万次,2015年,电影观影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放映场次超过5400万次,2018年,电影观影人次为17.2人次,2019年观影人次为17.3亿次,基本保持稳定发展。



5G技术带来全行业的颠覆

在技术维度,电影的发展和继续存在实际上都依赖技术发展和进步。从照相到摄像,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从2D到3D,这些电影划时代的进步都依赖技术革新和进步。5G技术的核心是“高速度”和“广互联”,这必将深刻影响电影的制作、发行和传播。

在艺术维度,在5G技术的影响下,电影画面的清晰度、电影影像的奇观感、电影欣赏的互动感将加强,电影将变得更加“好看”和“好玩”。导演予安元表示,未来,观众不再是被动的欣赏者,而可以通过VR等设备去体验电影。

在传播维度,在5G技术的影响下,网络速度再次提升,更快的速度必然带来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卡顿和延迟减少,电影宣传中大量的影音资料也将得到更快更广泛的传播。“电影的全球化传播将增加更多路径和可能性,电影产业的跨国、跨城市、跨公司合作将变得更加常态化。

在发行维度,电影宣发及广告渠道将变得更加多元且高效,且可以根据片子受众特点及不同地域等因素采用分众发行或分线发行的方式。既可以丰富片源供给,也利于充分释放每一部影片的潜力。日渐成熟的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让所有的行业都向用户需求倾斜,也即看到每个用户的差异性,更有效率地推荐信息。目前,各大购票APP推送的内容是一样的,这对于挖掘潜在观影群体显然是不利的,5G时代,有了更强大的数据支持,电影的私人订制也将提上日程,过去叫好不叫座的低成本文艺电影,将有可能会被推送给更多精准定位的消费人群。

在制作维度,制作成本降低。以动画电影为例,传统的动画制作模式更多是采用集中的方式去制作和渲染,而5G之后,可以做到高度计算、高度存储,不仅制作成本大幅度下降,而且使得分布式跨领域协同制作成为可能。

比如5G+4k/8k拍摄,将实现实时拍摄、实时传输、云上渲染、云上制作,达到远程处理、多点共制,有效提高电影拍摄效率及效果;5G+VR/AR将充分满足影视娱乐行业的服务新要求;如5G+无人机航拍这样一项业务,都可能开创影视制作/娱乐体验空域经济。

在产业维度,5G技术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参与全球竞争是一次重大机遇。如果中国相关部门和电影从业人员能充分利用中国在5G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大力发展电影产业,重视新技术在电影产业各环节的应用,必将促进中国电影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⑸ 电影类综艺为何极为有限而匮乏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数据,截至2017年11月20日,全国电影票房用324天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观影人次达到14.48亿,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观影人次能够突破16亿,票房有望冲击550亿元。而到2020年,中国电影银幕数量将超过6万块,年产影片约800部,年票房达到700亿元,中国或将成为继好莱坞之后新的世界电影制作中心,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吸人眼球的数字之外,中国电影更需要力攀质量新高峰,拥有“思想重量”和“诗性品格”。但唱衰中国电影的声音也浮出水面,有些影评失去了传播电影文化、引导观众的文化属性,或被资本“绑架”,或被“键盘侠”用以宣泄情绪,部分国产影片甚至被刻意抹黑,有人说中国电影不缺市场、不缺观众、不缺题材,欠缺的是电影文化,欠缺的是属于万千影迷的思想集散地。

电影文化也许是难以捉摸的抽象大概念,关于电影文化,我们应该谈论些什么?电影评论,究竟以怎样的态度才能直击人心?尽管以“编、导、摄、录、美、演、服、化、道”为特质的电影艺术自成体系,但长期以来,能够与电视节目融合而出的综艺类节目却极为有限而匮乏,电影类综艺也成为各大卫视难啃的“硬骨头”。

而随着综艺节目类型多元化拓展,近年来,各方把目光投射到电影类节目的创新当中,在影视资讯、电影评论、电影知识竞答、电影人真人秀等方面打通电影文化与电视艺术表现的壁垒,《中国电影报道》《光影星播客》《第10放映室》《今日影评》《国片大首映》《环球影迷大会》等电影类节目赋予中国电影全新的想象空间。

传统电影类节目如何留住影迷和观众

首先,我们来看资讯类节目《中国电影报道》,作为老牌日播类电影节目,《中国电影报道》主打电影新闻,从新闻的角度看电影,从电影的角度发现新闻。节目时长20分钟,每日18点档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观众们不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当红明星的最新消息,抢先收看最热大片的精彩片段,倾听国内电影焦点事件的独家点评,还可以跟随镜头亲临电影拍摄现场。

目前,《中国电影报道》已经成为广大观众了解国内电影动态的首选栏目,同时也成为了国产影片市场推广的重要平台,这得益于该栏目新鲜的影视资讯、快速的热点直击、丰富的背景展现、深度的现象分析,也是《中国电影报道》多年来一直保持的基本风貌。

《光影星播客》是央视电影频道推出以电影人为主的品牌栏目,每周邀请当前热点和受关注的人物,结合艺人近期宣传重点和电影频道的特色,来向观众介绍和推荐当周重点影片。

《第10放映室》是由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电影文化介绍栏目,主要介绍国内外着名的电影大师、电影史上有代表性的影片,对电影的主要画面进行展示,并同时结合国内权威电影研究专家的讲解和评说,带领观众以专业视角来解读电影和评价导演。

值得一提的是,《第10放映室》以“敢说真话”的风格被网友们誉为“专业吐槽栏目”。该栏目对电影市场充斥的众多烂片,既用调侃语态嘲讽,也用专业电影知识挑刺,使得整个节目呈现出一种冷幽默的气质,深得电影发烧友的钟爱。

上述三档具有代表性的电影类节目开播时间较长,形成了固定的影迷和观众基础,成为中国电影类电视节目的常青树。

此外,还有一些节目以面对面访谈的形式对知名导演或演员进行深入对话,讲述作品制作的幕后故事和访谈者的成长阅历、演艺经历,这类形式一般存在于对明星访谈性节目之中,如《鲁豫有约》《杨澜访谈录》等。

创新型电影节目让视界更多元

当前,电影文化正在步入新常态,形成了一种新的多样形态的影像关系的介入,包括电影和市场逐步协调、广大影迷和观众也在左右电影发展走向等因素,电影评判和分析倘若无视这一新常态,将无法对电影真实性深入把握。

对于电影类电视节目而言,在市场化背景下,电影中的多元文化最终还是要投射到观众身上,让观众能够真切感受得到,且能够从内心真正打动观众,既“悦目”,又“赏心”,还能汲取电影文化营养。

近年来电视荧屏也涌现出了一批创新型电影类电视节目,如电影文化评论类节目《今日影评》以权威的声音为好片点赞,为“烂片”号脉,每天只聊8分钟,分享新锐电影观点。

《今日影评》每期节目以一张评论员快刀利嘴做为评论载体,用评论员与嘉宾的快问快答做为话题起点,引出一个热门的电影话题或新闻事件,拿出一套严谨的数据图表,读出一篇专家的相关评论,播放一段解析的资料视频,总结一个独家的新闻观点。

还有将电影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和一张国家名片,与电视节目结合衍生而出的电影类栏目,如《世界电影之旅》介绍和推广世界电影文化多样性,以中国视角“跟着电影旅行”,向中国观众生动介绍各国由电影而呈现的独特的历史传统、地域风貌、旅游资源等,形式和内容上更加宽泛。

国产电影无论从品质、数量等方面都在飞速发展。但从目前的电影市场来看,仍有不少强劲分账的大片霸屏,如何将国产片的宣推做到极致,推动国产电影的发展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定位为首档星素互动电影主题综艺秀的《国片大首映》助力国产电影的宣传推广,同时,节目对素人的挖掘也令人惊喜,耀眼的“星素”互动使节目变得出彩且接地气。

此外,《国片大首映》融入新媒体元素,补缺了电影在电视端口与大众的互动诉求,将小荧屏优势运作于大银幕。从行业内来看,《国片大首映》对于电影与电视的“双屏互动”具有破冰之意。

当下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与几代电影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影迷也是电影票房的最大贡献者。《环球影迷大会》作为全球首档以影迷为主角,电影知识为题目,全民参与的大型文化益智类节目,节目旨在普及电影知识,激活观影思维,提高观赏水平,从而使观众有多维度的观影视角。

《环球影迷大会》以电视节目的形式搭建了电影文化内容与观众消费需求的桥梁,好的视听形式能够带给观众一场“视听盛宴”,在满足影迷、观众感官需求的同时也达到文化传输的效果。

⑹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2017年全国电影 总票房达559亿元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当然是《战狼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动画电影32部、科教电影68部、纪录电影44部、特种电影28部,总计970部;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11.19%;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
据介绍,全年共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5亿元,6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影片《战狼2》以56.83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创造了多项市场纪录,成为国产电影的突出亮点,中国电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数据对比 观影人次同比增长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国内总票房已达559亿元。2017年的电影票房最终实现了高位收官。经历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仅为4%的“冷静期”,2017年的增幅,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将步向稳健。
票房的欣欣向荣当然值得高兴,但2017年统计算法的变更不能忽视。从2017年开始,网络购票时产生的电商服务费被统计在票房中,每张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务费的综合票房为537.7亿元,分账票房为504.47亿,也就是说全年的电商服务费已超33亿元,这几乎等同于淡季一个月的票房进账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仅有27亿元。
相比票房总量,观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关注。2017年观影人次达到了16.2亿,同比增长了18.08%。影院方面,由于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影院建设持续增长,让全国影院数达到了9169家,银幕数达到了50776块,稳坐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一核心数据证明,中国影市增长的根基较为牢固,内容制作和观众热情双双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绝对的含金量。
贡献主力
国产片收入占总票房54%
从整体上看,2017年国产片还是票房主力军,376部国产片贡献约54%的票房,98部进口片贡献约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国产片占4席,进口片则有6席,不过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国产片,分别是《战狼2》(56.8亿元)、《羞羞的铁拳》(22亿元)、《功夫瑜伽》(17.5亿元)和《西游伏妖篇》(16.6亿元)。票房前十影片总票房为203亿元,占年度总和近四成。
大片势头虽猛,但纵观近三年,国内前十名影片总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30%以上;北美市场前十名电影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25%到35%之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整体来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结构是良性市场规律的表现,较少影片贡献主力票房,能带动整个社会对电影行业关注。也有观察人士表达了担忧,中国电影市场过于一直处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撑80%的票房成绩,“未来中国电影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支持‘八二定律’,支持并推动优质中小成本电影成为票房中坚。”
2017年3月实施的我国首部《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国产片和进口片播放占比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在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票房占比上,进口片的单片票房是国产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显。2017年98部进口片中,64部批片贡献了26%的票房,单片平均票房过亿元。
从进口片的表现来看,除了大IP扎堆外,优质口碑的进口批片成为了国内影市的“香饽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高于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过其过硬口碑支撑票房逆袭,最终落定12.91亿元票房,体现出非好莱坞大片强劲的市场号召力。不过,下半年进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体现出影市的盲目跟风。
有业内人士分析,进口片红利的增强,无疑对于中小成本国产片的制作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对于带有实验性质的中小成本国产片来说,面临的市场挑战将更大。
观众变化
小众电影成逆袭黑马
曾几何时,业内曾抱怨,某些“垃圾”电影有为数众多的拥趸,可一些优质却缺乏话题效应的影片被院线冷落,观众寥寥。让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众题材的纪录电影,均票房口碑双丰收。纵观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诀多离不开口碑效应。圈内人和广大观众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遗余力地给予好评,倒逼院线增加排片,进而使得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场中逆袭成为“黑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价版权改编的作品却票房折戟,再次证明了曾经“大IP+小鲜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无条件成立,也反映出观众不再愿为质量不高的作品买单。对此,业内人士的态度也有着明显的转变:从当初的趋之若鹜,到后来的闻之色变,对于IP的开发,业界开始回归理性,且积极找寻更为科学的开发方法。
国内观众对于影片审美喜好的变化,还能从进口影片得以证明:《速度与激情8》《蜘蛛侠:英雄归来》等模式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在中国都不复当年勇,反倒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以及泰国的《天才枪手》,都在中国取得令人惊喜的票房成绩。某媒体近日关于“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对比”的调查显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后续增长乏力,口碑对影片开画后的票房走势影响非常明显。这也足以提醒创作者——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
尽管《二十二》等电影的票房成绩,在动作、喜剧电影霸屏的市场中显得十分渺小,但让我们看到了口碑引领的观影热潮,看到了成熟观众提供的成长环境,这股力量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体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上。
相关新闻
元旦档累计票房11.9亿
根据初步统计,元旦大盘报收3.69亿;《前任3:再见前任》1.25亿,累计4.19亿;《妖铃铃》5050万,累计3.01亿;《二代妖精》3740万,累计2.06亿;《解忧杂货店》3240万,累计1.84亿;《妖猫传》2120万,累计4.89亿。
元旦假期最后一天大盘环比回落27%,全国市场在元旦小长假三天累计收入11.9亿,较2017年同期暴涨80%,创下历史最强元旦档。
《前任3:再见前任》环比仅跌4.5%,跌幅远低于另几部国产电影,累计综合票房已破4亿,超过两部前作最终票房之和。
《妖铃铃》和《二代妖精》累计综合票房也分别跨过3亿和2亿。

减小字体

⑺ 中国电影在世界也占据一席之地,至今为止国内票房最高的电影是那个

中国电影在世界也占据一席之地,至今为止国内票房最高的电影是《战狼2》,其总票房为56.39亿元;紧随其后的是《哪咤之魔童降世》,其总票房为49.34亿元;名列第三名的是《流浪地球》其总票房为46.18亿元。

一、《战狼1》

在海外票房超过100万美元的电影中,《战狼2》的全球票房超过了《蜘蛛侠:英雄归来》,成功跻身TOP100票房影片排行榜,这也是首次亚洲电影进入排行榜,打破了好莱坞电影对此的垄断地位。《战狼2》在2017年10月26日以56.81亿元票房名列全球票房第55位。

⑻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多少亿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电影局负责人称,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顺利实施,“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引擎;“电影市场规范年”活动深入开展,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电影走出去”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我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金砖国家电影节等活动顺利举办,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累了重要经验。

⑼ 电影票房的票房纪录

2015年2月24日,2015年春节假期结束,内地影市在7天中总计收获超过17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亿。大盘最高点依旧出现在大年初一,当天的单日票房高达3.4亿,创造了内地影史新纪录。
春节档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7部初一放映的电影功不可没。然而如此大规模扎堆上映,也让这些影片深陷惨烈的排片争夺。最终,《天将雄师》6天累计4.5亿问鼎春节档票房总冠军,《澳门风云2》以4.16亿的成绩紧随其后,《狼图腾》吸金近3亿,排在第三位。
单日票房破6.6亿
2016年大年初一中国内地单日电影票房达到了6.6亿元,观影人次为1900万左右,远超去年大年初一的3.75亿。其中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以单日2.76亿的成绩成为国产片中单日票房的冠军。而《澳门风云3》、《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也分别以1.78亿和1.7亿的佳绩双双破亿。
单日票房排名TOP20
数据截止2016年2月18日

排名影片名单日票房(万)播放日期上映天数1速度与激情7346342015年4月12日12美人鱼314442016年2月14日73美人鱼269942016年2月8日14美人鱼248142015年2月10日35美人鱼247732015年2月11日46港囧246962015年9月26日27美人鱼243302016年2月12日58美人鱼239682016年2月13日29美人鱼239092016年2月9日610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238362015年5月16日511速度与激情7228472015年4月18日712港囧226572015年9月27日313寻龙诀226442015年12月19日214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223102014年6月28日215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213352014年6月29日316寻龙诀203802015年12月20日317港囧199292016年9月25日118星球大战原力觉醒196052016年1月9日119速度与激情7187262015年4月13日220速度与激情7187162015年4月19日8
单月破40亿首超美国

2015年2月份刷新了多项国产电影的纪录。19日大年初一当天,7部新片同时上映造就了超过3.5亿的单日最高成绩,初一到初六的春节档总票房更达到史无前例的17亿。而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2月内地电影市场高达40.5亿,成为内地首个突破40亿大关的月份,更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票房最高点。
中美市场走势在春节档前走势较为稳定,不过大年初一开始,春节期间中国单日产出基本都在2.5亿以上,稳定性领先于北美市场。最终北美市场2月份产出了大概44.6亿人民币的票房,刨去加拿大市场占据的10%的比例,美国影市2月约收40亿元人民币,比内地票房约少5000万。
一季度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内累计票房95.84亿,刷新历史最高增幅同比上涨41.65%。预计到4月第一个周末将突破百亿关口,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电影将首次创造百天内(95天)突破百亿关口的最快纪录。
截至3月31日,2015年第一季度(1月1日-3月31日)累计票房95.84亿,刷新历史最高增幅同比上涨41.65%,累计放映场次1228.10万场,较去年同期上涨39.95%,观影人次2.66亿,较去年同期上涨38.11%。国产电影票房与进口影片票房呈65:35的格局。
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62.2亿,同比增长47.91%,共计放映7681800场,同比增长49.27%;观影人次1.72亿,同比增长41.68%。
进口片总票房33.61亿,同比增长32.79%,共计放映457.28万场,同比增长29.83%,观影人次0.94亿,同比增长34.72%。统计期内共计4部影片跻身6亿影片队列,23部影片突破亿元大关,刷新历史同期值。
刷新月度票房纪录
2015年7月份,中国电影票房为54.9亿元,在连续打破日票房纪录和周票房纪录后,再次刷新中国电影市场月度票房纪录。这一数字超过了2002年至2005年中国电影票房总和。此外,7月份观影人次达到1.59亿。2015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已累计票房258.53亿元,国产片占比57.2%。
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40.69亿
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美人鱼》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截至2016年2月19日晚22点,周星驰导演新作《美人鱼》总票房达到24.68亿,超过了《捉妖记》的24.39亿,创造了中国电影史票房新纪录,创下新纪录仅用了1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