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7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7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发布时间: 2022-11-26 01:13:24

A. 第57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

第57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金熊奖 《图雅的婚事》(中国,王全安导演)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 《其他》
最佳导演银熊奖 约瑟夫-希达(《波弗特》)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 胡里奥-查维兹 Julio Chávez (《其他》El otro)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 尼娜-霍斯 Nina Hoss(《耶拉》 Yella)
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 《哈勒姆》
杰出艺术成就银熊奖 《牧羊人》 The Good Shepherd
最佳电影处女作奖 《Vanaja》导演:Rajnesh Domalpalli
阿尔弗莱德奖(敢斗奖) 《电子人也无所谓》 I'm a Cyborg,But That's OK
最佳影片金熊奖(短片) 《Raak》 导演:Hanro Smitsman 荷兰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短片) 《Decroche》 导演:Manuel Schapira 法国
《美》 导演:陈骏霖(Arvin Chen) 中国台湾/美国
终身成就奖 阿瑟·佩恩赞同4| 评论

B. 第72届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公布,都有哪些艺人获得奖项

每一届的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都会受到大家的关注,在2月16号,这次第七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各大奖项也随之公开

西班牙女导演卡拉西蒙在柏林电影节夺得最佳影片的金熊奖,所凭借的是她拍摄的这部影片阿尔卡拉斯,这部电影主要描写的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一个果农家庭,由于土地被征用,而被驱逐威胁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女性电影人接连在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获得的最高奖项,卡拉西蒙是一位80后,年纪轻轻,未来不可限量

另外,还有非常多的奖项,法国导演克莱尔德尼他拍摄的影片双刃剑获得最佳导演奖,柬埔寨的潘礼德凭借他的影片一切安好,获得艺术贡献奖,我值得一提的是,库尔勒资诉小布什的编剧莱拉斯蒂勒最佳剧本奖

除了这些奖外,还有一些没有获奖的导演和影片,并不是因为不好,也许是当时评委的喜好或者各方面的因素,那么我们也期待以后会有更多好的影片呈现给全世界

C. 柏林金熊和银熊的区别

柏林金熊和银熊的区别是性质不同和奖励对象不同。
1、性质不同:金熊奖是最佳故事片,最佳美术片,最佳纪录片最佳科教片。银熊奖是最佳男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美术编剧音乐摄影,青年作品,以及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
2、奖励对象不同:金熊奖是柏林国际电影节授予电影的最高荣誉,他评选出来的是最佳影片,并不是最佳演员。而银熊奖是授予最佳演员最佳导演的的奖项,这个是授予人的奖项。

D. 柏林金熊和银熊的区别

等级,颁发对象。
1、银熊奖是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要奖项,等级仅次于最高奖项金熊奖。
2、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

E. 柏林电影节获奖文学作品改编电影大盘点!

2月19号柏林电影节刚刚落幕,趁着这个热乎劲我来盘点一下,曾在柏林电影节获奖的国内文学作品改编电影。

01.《红高粱》

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1988年,根据莫言中篇小说改编、张艺谋导演《红高粱》在第38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登顶金熊奖,成为首部荣获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语电影。电影由姜文、巩俐主演,是老谋子的导演处女作。

电影以回忆“我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九儿的视角,叙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曲悲歌。此片中张艺谋对黄色和红色的运用是片中的一大看点,同时也表明了人物的身份给整个影片一个一气呵成的基调。

而莫言也成为这部电影背后的功臣。《红高粱》是对深厚沉淀的文化肯定,也是对生命赞美传统文化的共鸣。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小说中“寻根”元素着重体现在中国劳动人民那种传统的坚韧的“生命意识上。通过文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和舒展。

02.《本命年》

第4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杰出个人成就奖)

由谢飞执导,根据刘恒小说《黑的雪》改编,姜文、程琳、蔡鸿翔等人主演的《本命年》获1990年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杰出个人成就奖)。影片讲述了姜文扮演的亡命青年李慧泉在本命年,遭遇爱情、友情和生活等多方面挫折,最终在街边被少年抢劫刺死的悲惨经历。

它是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代表作,其中长镜头跟拍、还原真实的布景和黑色电影似的布光十分鲜明,反映了一代年轻人心中对没有归宿感的焦虑和挣扎。

03.《香魂女》

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中国第四代导演谢飞继《本命年》后的又一力作,改编自周大新的同名中篇小说,斯琴高娃、伍宇娟、雷恪生、陈保国等实力派演员出演,塑造了围绕在事业、家庭和情人间的传统妇女香二嫂的悲情故事。电影蕴含了浓厚的东方神韵,同时流露出对传统女性的同情,它和《喜宴》一起夺得了第43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04.《红粉》

第45届柏林电影节最佳视觉银熊奖

根据苏童同名小说改编,由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独具特色的女将李少红导演。讲述了由王姬和何赛飞饰演的一对青楼姐妹花,因为王志文饰演的男主角的缘故,阴差阳错地衍生出不同的人物命运。通过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勾勒出一个时代的轮廓,电影获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视觉成就银熊奖,李少红同时凭借此片获得第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05.《太阳有耳》

第46届柏林电影节导演银熊奖

香港导演严浩执导《太阳有耳》,根据莫言的作品《姑奶奶披红绸》改编,由尤勇、张瑜主演,这也是张瑜归国后第一次投资制作并主演的影片。它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黄土高原上,被黄埔军校除名后当上土匪头子的潘好和年轻农妇油油间爱恨交织的往事。在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太阳有耳》在众多参赛影片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导演银熊奖”和“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同年获得金熊奖的电影是李安的《理智与情感》。

06.《我的父亲母亲》

第50届柏林电影节导演银熊奖

张艺谋执导的《我的父亲母亲》根据鲍十小说《纪念》改编,由章子怡、郑昊、孙红雷主演。影片通过优美的乡土画面,诉说了一段难以割舍、跨越年代的爱情故事,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导演用黑白表现现实,用彩色代表回忆,将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回忆区分开来。这也是章子怡登上国际舞台的开山之作,她在片中梳着辫子、穿着棉袄一路小跑的镜头十分经典。电影获得了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导演银熊奖,还在金鸡奖、百花奖中有所斩获。

07.《盲井》

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贡献银熊奖

海归导演李杨的处女作,根据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改编,讲述了两个靠骗人赚钱的矿区闲人,因对谋杀一个小男孩产生异议,最终反目成仇自相残杀。剧组条件十分艰苦,甚至会连续在地下工作二十余个小时。李杨几乎用纪录片的方式去叙述故事,获得了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艺术贡献银熊奖的肯定。被导演戏称为“原生态”的憨头憨脑的王宝强,摘得当年金马奖的最佳新人奖。

08.《白鹿原》

第62届柏林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

根据茅盾文学奖力作、陈忠实的同名小说改编,在王全安的再创作下,电影变得乡土味十足,而且欲望横流。不管是段奕宏与张雨绮的偷情戏,还是张丰毅、刘威及吴刚等一众老戏骨飙演技的桥段,都让这部灾难味道浓厚史诗之作显示出香艳感。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对传统中华文化秦腔的展示十分独特。2012年,《白鹿原》获得第62届柏林电影节杰出艺术贡献摄影银熊奖。

根据以上文学和电影的关系总结了以下几条,仅供参考。

1、经典小说为影视提供了创作蓝本

将当下备受关注的经典小说搬上荧幕是如今众多电影制作人乐于做的事,有很多作家兼职编剧、制作人、导演等,同时很多导演、编剧也都在写小说,这正是反映了小说等文学作品与影视剧越来越密切的关系。

2010年—2014年《盗墓笔记》、《鬼吹灯》以连载的形式在80、90年的心中确立了地位。随后,2014年——2016年其电影、电视剧等以不同形式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2017年,这两部小说转化势能还在持续上升。电影技术的发展也同步促进了文学作品转化为电影的范围,在形式上呈现内容的多样性。

2、影视作品有着文学反思的作用

这里的文学反思指的是对小说文学中一些不合理的情节、感情或理念的一种反思。小说与影视剧的相互作用,小说为影视剧提供了素材,影视剧也为小说充当了一个反省思考的媒介。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影视作品相对于文学作品更有群众性,它对画面的表现和对情感的震撼突破了小说文字的限制,影视剧可以结合现实社会,比小说等文学更精准和敏锐,能合理的反映复杂的生活现象。影视剧的拍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说的关注度。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影视剧就是把能被广大观众接受的一个“哈姆雷特”展现出来。期待未来会有更多的文学改编的电影不仅获奖更多的是给大众带来身心灵各不同的观感。

F.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亚洲获奖

亚洲获奖

华人获奖(主竞赛单元)
1988年:第38届最佳影片金熊奖:张艺谋《红高粱》(首部“金熊奖”华语电影,首部华语片获得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
1989年:第39届银熊奖:吴子牛《晚钟》
1990年:第40届银熊奖:谢飞《本命年》
1992年:第42届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张曼玉《阮玲玉》(首位华人柏林影后,首位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华人最佳演员)
1993年:第43最佳影片金熊奖:李安《喜宴》、谢飞《香魂女》(并列)
1995年:第45届最佳女演员:萧芳芳《女人四十》 、银熊奖(最佳视觉成就)李少红《红粉》
1996年:第46届金熊奖:李安《理智与情感》 、最佳导演:严浩《太阳有耳》
1997年:第47届银熊奖:蔡明亮《河流》
2000年:第50届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
2001年:第51届评审团大奖银熊奖: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最佳导演:林正盛《爱你爱我》,最佳新进男演员:崔林、李滨《十七岁的单车》,最佳新进女演员:李心洁《爱你爱我》
2003年:第53届阿尔弗雷 德·鲍尔特别创新奖:张艺谋《英雄》,特别艺术贡献奖:李杨《盲井》[16]
2005年:第55届评审团大奖银熊奖:顾长卫《孔雀》,特别艺术贡献奖、阿尔弗雷德·鲍尔特别创新奖、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蔡明亮《天边一朵云》
2006年:第56届最佳电影音乐银熊奖:金培达《伊莎贝拉》
2007年:第57届最佳影片金熊奖:王全安《图雅的婚事》
2008年:第58届最佳编剧银熊奖:王小帅《左右》[17]
2010年:第60届最佳编剧银熊奖:王全安、金娜《团圆》
2014年:第64届《白日焰火》摘得最佳影片金熊奖(导演为刁亦男)和最佳男演员银熊奖(廖凡,第一位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的中国男演员),最佳艺术成就奖《推拿》(曾剑,摄影师)
2016年:第66届《长江图》摄影师李屏宾获得最佳艺术成就奖。

G.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设置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到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罗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标志物是一只抬起手臂向人们致意的柏林熊。
金熊像雏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于1932年设计而成的,自1951年开始为获奖者颁发的的金银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创基础上制作而成并一直沿用到1959年。从1961年开始,原先柏林熊抬起致意的右臂变为左臂,和其他各处那些欢迎来到柏林的大熊塑像一致起来。电影节的熊像原铸制模型由在弗雷德诺的诺阿克铸制厂所拥有。他们曾与辛特尼斯有过密切的合作,至今仍在为电影节提供熊像。
金熊奖 金熊奖最佳影片-自1951年起开始颁发 终身成就奖/荣誉金熊奖(Honorary Golden Bear)-自1982年起颁发 银熊奖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自1965年起 最佳导演银熊奖-自1956年起 最佳男演员银熊奖-自1956年起 最佳女演员银熊奖-自1956年起 最佳剧本银熊奖-自2008年起 最佳短片银熊奖-自1956年起 杰出艺术成就奖-自1978年起 最佳电影配乐-自2002年起 其他奖项 水晶熊奖(Crystal Bear) 泰迪熊奖-最佳同志电影 流星奖(Shooting Stars Award)-颁给有才华的年轻欧洲演员 阿弗雷鲍尔奖(Alfred Bauer)-纪念创立电影节的阿弗雷·鲍尔

H. 柏林电影节获奖的中国电影

柏林电影节获奖的中国电影有:三个和尚、鹬蚌相争、红高粱、晚钟、本命年、阮玲玉、香魂女、喜宴、红粉、女人四十等。

1. 三个和尚

导演:徐景达/马克宣

片长:20分

参赛时间:1982年

荣誉:第32届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最佳编剧银熊奖。

2.鹬蚌相争

导演:胡进庆

参赛时间:1984年

荣誉:第3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短片奖银熊奖。

3.红高粱

导演:张艺谋

片长:91分

参赛时间:1988年

荣誉: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4.晚钟

导演:吴子牛

片长:90分

参赛时间:1989年

荣誉:第3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银熊奖。

5.本命年

导演:谢飞

片长:107分

参赛时间:1990年

荣誉: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个人成就奖银熊奖。

6.阮玲玉

导演:关锦鹏

片长:154分钟

参赛时间:1992年

荣誉:第42届柏林国际电影届最佳女演员奖银熊奖(张曼玉)。

7.香魂女

导演:谢飞

片长:105分

参赛时间:1993年

荣誉: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8.喜宴

导演:李安

片长:106分

参赛时间:1993年

荣誉: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9.红粉

导演:李少红

片长:110分钟

参赛时间:1995年

荣誉: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视觉效果奖银熊奖。

10.女人四十

导演:许鞍华

片长:101分钟

参赛时间:1995年

荣誉: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届最佳女演员奖银熊奖(萧芳芳)。

I. 如何评价斩获银熊双奖的电影《地久天长》

《地久天长》是一部反思计生横跨30多年的时代史诗,影片有几个大的时间背景:“1977/1978年知青返乡”、“计s时期”、“跳舞被认为是聚众淫乱的严打”、“90s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工厂大下岗”。个体悲剧在于人如浮萍,只得在不同形态的国家机器下不断被消耗。很多人提到《活着》,或者莫言的《蛙》,然而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期待去看《地久天长》的时候,你会喟叹,如今的时代书写终究还是隔靴搔痒,有着女店员式形而上学的忧愁。那些厚重的宏大叙事只是元素符号,整整三个多小时的编排铺设,却还是落到了两户人家的生死纠葛、虚无缥缈的大团圆。主题先行和人物先行,是创作者的常规思路,成败都于此。

这部影片是存在硬伤的,即使导演被观众提问的时候,提到整个剧本都是经过精细打磨,前半程很有成熟之气,而后半程的拖沓将前半段积累的情绪全部消散。

首先是人物的失真,耀军这个人物足够真实吗?塑造人物的时候,为了体现出这个人物的复杂和立体,会设置“动力”“恐惧”“优缺点”“真实自我”“阴暗面”“性格弧线”等等,于是耀军是个好人,他的好是在明线上的,因为在明线上的“好”太过强烈,这可能归功于王景春的表演,而使得隐藏在暗线的“道德污点”不再是人物的复杂性,反而是分裂。他在计生时期,所有的欲望与愤怒都被结扎了,痛失爱子下却被砍去了该有的愤怒与憎恨,而被硬加上不符合人物的“道德过失”。而在结局处这个过失也还是被隐藏了,于是这样一个没有自我认知和情绪释放的人物,不断地被剧情消解了其正向的形象。

另外,导演在他的陈述里在赞扬纵使遭遇一辈子颠沛流离也还是坚强活下去并满怀善意的寻常人。如果一个人打了你,你忍下来了,再打一拳也还可以,然后他叫了一帮人来揍你,你还可以说没关系我原谅你,这不是善意,这是纵容恶意。

那如何塑造一个真正立体的人物呢?影片其实有一个很好的主题,丧子之痛下的憎恨与原谅,自己的两个孩子的死亡,是一个 社会 性的结果,对于这个结果,耀军也存在一个自我反观的空间,他是个好丈夫吗?他又是个好父亲吗?甚至是个男人吗?影片没有往下深入,甚至都不再表现耀军这个人物,他抽烟,他脸色铁青,他愁苦,却仅仅成为情绪片段,既不在人物选择中,也不在人物转变中。

而且对于人物台词,导演太有表达欲了,他急于抛出金句,所以从耀军和丽云嘴里,我们听到不属于他们的语言:

“用她(丽云)的话来说,时间已经停止了,剩下的就是慢慢变老”

“我跟丽云现在是为了对方活着, 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都这样了,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面对的呢?”

甚至隐在背景的关键人物浩浩有着一大段极度非口语的台词:

“身体里有一棵树,要撑破了……(大致意思)”

这几段台词,成为演员表演的阻碍,甚至成为阻碍整个情绪流动的结石。就像导演在点映的时候不断抛出人生感悟,这些适合回忆录而非电影的话语,不是生发自每个观者的内心也必将走不进观者的心。

另外,莫名引入的茉莉视角,使得本该是主角的丽云处在尴尬的失语位置。咏梅虽然摘得了影后,然而却惊讶地发现,影片似乎想要把丽云推向背景人物,反而引入了茉莉的视角。不排斥视角转换,茉莉是具有“见证人”作用的角色,类似观众视角,在“回忆”里是合理的,但在“现在”的叙事里就不该喧宾夺主。想必是因为耀军和丽云的对抗力量太弱,茉莉成为角色阵营较量的一个补充。但出国之前打一泡然后怀孕想把孩子生下来的设置,甚至在影片最后一刻还让耀军紧张了一下,简直狗血到匪夷所思。让人想起《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的基督徒二姐,她是全家最清楚最平静的一个人,她不具备改变世界的能力,她目击了一切,并做出了自我的选择。这是一个“见证人”作用的人物该有的位置。

其次是情节比重的失调。试做影片线索的整理:

耀军:

1.现在的耀军和假“星星”的父子线。

情节做得并不好,流量与角色的不适配让这条线整段垮掉。

2.耀军和茉莉的师徒出轨线。

使得耀军的人设变味,如此呈现一个男人的欲望是否符合他的人设?

3.耀军不原谅海燕为了完成工作而打掉自己的孩子。

4.耀军为了保护浩浩不让他爸爸提起害死星星的事。

这是正常的人之 情感 吗?煽情嫌疑严重。

5.耀军和妻子丽云的多年 情感 与陪伴。

最应该呈现的两人 情感 却缺乏浓度。

丽云:

1.打掉孩子导致自己不能受孕,计划生育在她身上产生的恶果。

2.耀军的出轨,传宗接代观念对女性的压迫。

其他人物:

1.茉莉对耀军的好感,对他们家的遭遇愤懑不平,愿意给耀军生孩子。

2.浩浩一生背负害死星星的真相。

3.海燕一生背负为了工作打掉丽云孩子害她不能受孕的事。

4.新建和美玉的爱情。

过去和现在的交织在前半段是密丝合缝的,增加了影片的阅读性。但情节线也还是有冗余的部分,如果不是群像戏,那宏大叙事中最重要的可能是主线人物视角不能做偏移,围绕着主线人物的支线要有相关性。新建和美玉这条支线,和主线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而茉莉的爱慕和出轨甚至都有些喧宾夺主。特别是最后一个小时内,年老的耀军和丽云坐着飞机回到包头,这段的内容在结构上没有和前面做关联,而显得拖沓冗长,也看到了导演始终在找合适的结束点,找不大到,也就给个大团圆吧。

当然在《地久天长》里,前一个小时节奏和气氛都是到位的,那两段隧道戏也是最闪光时刻:耀军抱着溺亡的星星,和抱着自杀的丽云,喘气声成为语言,跑过人生的至暗时刻,火车呼啸,视听情境动情力都到位了,这成为耀军最有力量的段落。让人想起在达内兄弟的《他人之子》里,同样有着丧子之痛的父亲,沉默和呼吸成为一种语言,一种情绪的压力叠加就在这安静中完成。

拍全家福那段也是不错的段落,曾经封存的旧照片从柜子下漂出来,想起当年丽云清白文静,两家人相处融洽,这一定格,就成了永远的过去。地久天长,是讲曾经的友谊,讲时代洪流中彼此原谅的人间 情感 ,讲一对夫妻的相濡以沫。

但影片在主题的拆解和层次的铺陈有所欠缺。计划生育的议题,也恐怕只有在“二胎政策”的当下才能被呈现,戴着镣铐的影像作为大众媒介产品反思和批判始终是苍白无力的。现代国家的统治者将生命这一看似自然和本真的存在纳入政治逻辑中,不再仅仅拥有“死”的权力,而是拥有“生命权力”。这一对中央权力的服从和恐惧,应该作为这些悲剧人物的内里。两家人的生死结怨,就去贯彻那罪与罚,这其中便有力量,而不是靠一段曾经回忆里的伦巴和其乐融融的家庭聚会来软化甚至消弭矛盾。

我们知道临终时海燕会说些什么,但没想到是这么一句,“我们有钱了,可以生了”,让人膈应。因为逻辑不通,归其原因,“计划”这一词是对人的看法的错误,海燕始终没有正视自己的错误而在 历史 推责。过去有政策,当下有资本,夹缝中的人,从来都没有真正幸福过。所以结尾是个虚假的结尾,因为当下人的 情感 体验都是被虚假的幻象构筑和欺骗,被情节性的煽情和无度的音乐所自我感动。这让人讨厌起片名,地久天长,从来都没有过。

而另一边的浩浩企图用坦白来化解多年的负罪,仅仅因为自己承受不了了,所以祈求受害者的原谅,我认为这种动机是更为可恶的。影片企图说,海燕和浩浩都受到惩罚了,他们一生都不得安宁。只有求得原谅的动作,却没有赎罪。耀军和丽云没有义务原谅任何人,憎恨是合理的,因为那些人,不是为了工作 ,不是为了面子,而是那一刻,生而为人是真的起了恶意,这是本源,致死只是结果。

于是,回到绕不开的胡波,这部电影里也有孩子死了。死亡有很多原因, 社会 性的,个人的,言语的,未出生的孩子因为海燕“为了工作”(计划生育)而胎死腹中,儿子星星被海燕的儿子浩浩“推了一把”而害死。有人会把这部电影和胡波的死亡作对照,“为了工作”和“推了一把”,创作者选择的立场也就成为他对某些事件的态度,就算有负罪、也有原谅,但死亡是一个很严重的事。

长达3个小时的放映,或许只有获奖的电影以及《复联》这种超级大制作才能让院线接受这么长的放映时间吧。而这3个小时,却叙述了一个长达30年的故事,一个充斥着时代变迁对人生影响的故事。

知青返乡,是告别,也是重新开始,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当《友谊地久天长》的音乐响起,刘耀军夫妇和沈英明夫妇都以为彼此之间的情分真的可以地久天长。他们一起在工厂里工作,同时生了孩子,两家人一起拍照就像温馨的全家福,两个孩子如同兄弟般一起成长,那个时候的他们都以为这样的生活真的可以地久天长。

耀军和丽云想要二胎,向身为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的海燕隐瞒了怀孕的事实,然而肚子一天天长大,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丽云在一次下班的时候突然晕倒在地,怀孕的事情被海燕知道了。

因为职务的关系,海燕连劝带拖的把丽云带到了手术台上,然而在手术过程中却出现了状况,丽云 再也没有办法怀孕了

失去了怀孕的机会,却得到了一个具有极大讽刺的“先进”称号,而这个“先进”称号又让两个人的名字出现在了下岗工人的名单中。

无奈、讽刺、又可笑。

星星死后,耀军和丽云再也没有办法开怀大笑,海燕和英明备受内心愧疚折磨,而亮亮成了所有人保护的对象,但是他却一直无法原谅自己。

当所有人都在庆贺新年的时候,那个冰冷的屋子里,暗的看不到对方的表情。茉莉送来了海燕包的饺子,三个人有一句每一句的聊着,谁都不敢提星星的事,但是话又都在彼此的嘴边,最终只能一起沉默。

耀军和丽云选择了离开这间黑暗的屋子,离开这个拥有自己所有痛苦回忆的地方,到了遥远的南方,在那个方言堪比外语的地方生活着,领养了一个孩子,给了他星星的名字。

星星知道自己是替代品,所以 逃学、打架、离家出走

留下耀军和丽云独自面对被雨水淹了的破旧房屋,两个人吃饭、工作、找星星,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任何情绪上的起伏。

耀军和丽云是让人同情的, “失独” 的人生只能靠着彼此才敢继续活下去,生活没有了任何的激情,时间仿佛停止了,两个人可以做的,就只有 慢慢的等着变老

耀军和丽云需要面对“失独”的残酷事实,却自私的让星星成了自己孩子的替代品。英明和海燕要承受亮亮“害死”星星的事实,愧疚了一辈子,海燕直到最后,依然忘不了对耀军和丽云的亏欠。一句“我们现在有钱了,你可以生了”却亮出了困了她一生的枷锁。在亮亮的心里,那个越长越高的大树,何尝不是他的悲伤。

英明的妹妹茉莉,成了这个事件中尴尬又真实的存在,在耀军失去了所有激情和希望的时候,她的出现,又燃起了心头那一点欲望,给一个如白纸般善良又令人同情的角色增加了一些污点,茉莉怀上了他的孩子。

丽云看透了一切,却从来没有戳破,她知道如今两个人都只是为了彼此活着而已,但是如果有机会,她希望可以少一个人承受痛苦,所以她选择了放手。但是耀军也深知丽云内心的痛苦与绝望,也深知他和茉莉之间的鸿沟,如果丽云没了,他就真的一点希望都没了。

还好,丽云抢救回来了,耀军也没有接受茉莉的孩子,这或许是他最后一次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的机会,这个时候,比起孩子,丽云对于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人。

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以为自己是这个时代的宠儿的时候,却会发现在这洪流中,我们不过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中的一个,时代在往前走,而我们,却必须要承受各种变迁带给自己的所有喜怒哀乐。

时间就像一个魔术师,他带给每个人伤痛,又让这些伤痛一点点结疤,最后只剩下一个伤痕。 星星带着周永福的本名成为了最真实的自己,一个叩首,无言胜前言,一声“爸”,让耀军和丽云再次获得了父母的身份。

亮亮的坦白,让自己获得了新生,也打开了耀军和丽云内心最后一道心结, “说出来就好了” 和他们之前所说的 “只要活着,就不能说出来”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这些年他们对生活,对现实的看透。茉莉的混血儿子,让耀军和她之间,再也没有了牵绊,海燕的去世,似乎将所有的伤痛都一并带走了,留下的是一群仍然在跟着时代在跑的人。最后耀军和丽云在星星的坟前,终于可以笑出来了。

王小帅导演没有使用过于煽情的情节和台词,就平平淡淡的叙述者那个时代的故事,熟悉的工厂,熟悉的制服,熟悉的老式街道和员工宿舍楼,还有直到现在仍然带有情怀的广场舞,所有的时代色彩都那么真实。所有的人物简单的过着自己的生活,可是看着他们的日子,我们却总是忍不住自己的眼泪。

当耀军抱着星星跑到医院的时候,护士们习以为常的表情和病患们好奇的眼神,让“ 死亡 ”变的举足轻重。当丽云被迫上了手术台要拿掉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耀军在接受自己孩子必须要被拿掉的事实的时候,身边却是正期待自己孩子降生的夫妻,当耀军再一次抱着吃了安眠药的丽云奔向医院的时候,耀军的整个世界崩塌了,而观众们被压抑的情绪也得到了最大的释放。

我们会感叹耀军和丽云这样的家庭,可是最悲伤的是,这个时代的洪流中可能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王小帅导演由小及大,用3小时的影片描绘出了可以打动世界的故事。 柏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 的加冕,让这部影片有了更加沉重的时代意义。

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获奖名单在2月17日凌晨公布,中国影片《地久天长》获得了最佳男演员与最佳女演员两个银熊大奖。该影片由王小帅执导,王景春和咏梅担任男女主。在为该部影片颁奖时,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与其他评委都对其给予了极大的评价:“荧幕上几乎没有另外一对夫妻可以像王景春和咏梅一样演的如此自然!”



《地久天长》是一部文艺片,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凝缩的中国 社会 变迁的三十年。还电影主要是讲了两个家庭因为一次意外而生了间隙,其中一家从北南下,远走他乡,然而三十年后两家又再次聚首。这其中发生了很多事,充分提现了当时 社会 的浪潮和人为的意外对一些平凡的人的打击。当然,演员们的演技也都是可圈可点的。



《地久天长》这部影片是王小帅的“家园三部曲”中的第一部。2016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他说在未来十年要完成一系列伟大的时代叙事影片,就是刚刚提到的“家园三部曲”,如今他在第一步就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相信接下来的两部也不会差。



该部影片的男主角王景春,在获得奖项后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谈到了这个角色,我们才知道影片中的“刘耀军”与王景春简直是太符合了。因为王景春也透露到,在他身上发生了很多与剧中相似的事情,总的来说,这个角色真的是选对了人。而且剧中的“刘耀军”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对他来说都不会有太大的角色反差。而王景春就是通过细节来展现了一切,生活中的一切小细节都可以体现出很多,这也是他获奖的一个重要原因。



女主角咏梅今年已经49岁了,但她1995年就出道了,不过一直在演配角,这次也是她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她获奖时表示特别不敢相信,49的她还能斩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女主角。但激动之时,她也说到了以后不能再像从前那么“懒”的生活了。



《地久天长》这部影片真的很棒,剧情以及演技都算是一流,而且这部影片除美国正在竞价外,在全世界的版权都已经售空了!

首先很荣幸为你解答这个问题。最初觉得饰演海燕的艾莉娅,表演过于拿腔拿调,但转念一想,海燕作为工厂领导,深受体制影响,她的“官腔”是与人物契合的。而这个角色在忏悔和自责中痛苦了近20年,艾莉娅在仅有的两场老年戏中发挥惊艳,将背负一生无法解脱的命运枷锁都表现出来了。 美玉的扮演者李菁菁和英明的扮演者徐程,在一场医院重逢戏中,流着泪抱紧耀军夫妇,沉默无言却藏满了千言万语。更难得的是,李菁菁还在青年戏份中,透露出超越年龄的少女感。 杜江和王源在老戏骨们面前,也并没有拖后腿。尤其是前者在片中最高潮的一场“诉罪”中,“我就推了他一下”的“推”字出口之前,数度哽咽,对台词的拿捏十分到位。 整体而言,王小帅的《地久天长》无关乎贩卖时代的凄苦,它只是记录下一段长长的生活,还有 历史 对生活印刻下的悲和穿过悲伤后的一点光亮。以下我为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见解,同时我希望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我认为只要你喜欢这部电影,无论别人如何评价,你喜欢就是喜欢,不必改变,也不必解释。反之,你不喜欢也是如此。 以上我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在这里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同时我希望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在这里,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有一个美好的开始,还有美好的生活,还有每天开开心心的生活,还有快快乐乐成长,谢谢!

这部已经获奖的电影获得了两个奖项,这部电影获得了奖项的背后是《地久天长》久违的制作时间,从2015年就开始制作,并且该电影是王小帅家园系列中的一部。相信这样接地气的东方电影能更多的在荧幕上展现,毕竟中国人的生活是最接地气的。

我文章中就有介绍《地久天长》的。

J. 柏林电影节最高奖项

1、最佳影片金熊奖(Golden Bear for Best Film)

金熊奖是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创立于1952年,一般仅颁发给一部电影作品。金熊奖与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均为电影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

金熊奖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金熊奖奖杯雏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于1932年设计的,一直沿用到1959年。从1961年开始,原先柏林熊抬起致意的右臂变为左臂。

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电影第一次获得金熊奖。

2、评审团大奖银熊奖(Silver Bear Grand Jury Prize)

评审团大奖银熊奖,又名评委会大奖银熊奖,旧称评审团特别奖银熊奖,于1965年设立,是柏林国际电影节仅次于最高奖项金熊奖的二等奖。

3、最佳导演银熊奖(Silver Bear for Best Director)

最佳导演银熊奖,于1956年设立。

4、评审团奖银熊奖(Silver Bear Jury Prize)

评审团奖银熊奖,于2021年设立。

5、最佳主角银熊奖(Silver Bear for Best Leading Performance)

最佳主角银熊奖,又名最佳主演银熊奖,于2021年设立。

6、最佳配角银熊奖(Silver Bear for Best Supporting Performance)

最佳配角银熊奖,于2021年设立。

7、最佳剧本银熊奖(Silver Bear for Best Screenplay)

最佳剧本银熊奖,又名最佳编剧银熊奖,于2008年设立。

8、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Silver Bear for Outstanding Artistic Contribution)

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于1978年设立。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 柏林电影节(柏林电影节)一般指柏林国际电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