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2017中美电影票房对比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017中美电影票房对比

发布时间: 2022-11-05 04:42:22

‘壹’ 电影票房的票房纪录

2015年2月24日,2015年春节假期结束,内地影市在7天中总计收获超过17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亿。大盘最高点依旧出现在大年初一,当天的单日票房高达3.4亿,创造了内地影史新纪录。
春节档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7部初一放映的电影功不可没。然而如此大规模扎堆上映,也让这些影片深陷惨烈的排片争夺。最终,《天将雄师》6天累计4.5亿问鼎春节档票房总冠军,《澳门风云2》以4.16亿的成绩紧随其后,《狼图腾》吸金近3亿,排在第三位。
单日票房破6.6亿
2016年大年初一中国内地单日电影票房达到了6.6亿元,观影人次为1900万左右,远超去年大年初一的3.75亿。其中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以单日2.76亿的成绩成为国产片中单日票房的冠军。而《澳门风云3》、《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也分别以1.78亿和1.7亿的佳绩双双破亿。
单日票房排名TOP20
数据截止2016年2月18日

排名影片名单日票房(万)播放日期上映天数1速度与激情7346342015年4月12日12美人鱼314442016年2月14日73美人鱼269942016年2月8日14美人鱼248142015年2月10日35美人鱼247732015年2月11日46港囧246962015年9月26日27美人鱼243302016年2月12日58美人鱼239682016年2月13日29美人鱼239092016年2月9日610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238362015年5月16日511速度与激情7228472015年4月18日712港囧226572015年9月27日313寻龙诀226442015年12月19日214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223102014年6月28日215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213352014年6月29日316寻龙诀203802015年12月20日317港囧199292016年9月25日118星球大战原力觉醒196052016年1月9日119速度与激情7187262015年4月13日220速度与激情7187162015年4月19日8
单月破40亿首超美国

2015年2月份刷新了多项国产电影的纪录。19日大年初一当天,7部新片同时上映造就了超过3.5亿的单日最高成绩,初一到初六的春节档总票房更达到史无前例的17亿。而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2月内地电影市场高达40.5亿,成为内地首个突破40亿大关的月份,更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票房最高点。
中美市场走势在春节档前走势较为稳定,不过大年初一开始,春节期间中国单日产出基本都在2.5亿以上,稳定性领先于北美市场。最终北美市场2月份产出了大概44.6亿人民币的票房,刨去加拿大市场占据的10%的比例,美国影市2月约收40亿元人民币,比内地票房约少5000万。
一季度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国内累计票房95.84亿,刷新历史最高增幅同比上涨41.65%。预计到4月第一个周末将突破百亿关口,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电影将首次创造百天内(95天)突破百亿关口的最快纪录。
截至3月31日,2015年第一季度(1月1日-3月31日)累计票房95.84亿,刷新历史最高增幅同比上涨41.65%,累计放映场次1228.10万场,较去年同期上涨39.95%,观影人次2.66亿,较去年同期上涨38.11%。国产电影票房与进口影片票房呈65:35的格局。
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62.2亿,同比增长47.91%,共计放映7681800场,同比增长49.27%;观影人次1.72亿,同比增长41.68%。
进口片总票房33.61亿,同比增长32.79%,共计放映457.28万场,同比增长29.83%,观影人次0.94亿,同比增长34.72%。统计期内共计4部影片跻身6亿影片队列,23部影片突破亿元大关,刷新历史同期值。
刷新月度票房纪录
2015年7月份,中国电影票房为54.9亿元,在连续打破日票房纪录和周票房纪录后,再次刷新中国电影市场月度票房纪录。这一数字超过了2002年至2005年中国电影票房总和。此外,7月份观影人次达到1.59亿。2015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已累计票房258.53亿元,国产片占比57.2%。
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440.69亿
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其中,国产影片票房271.36亿元,占总票房的61.58%,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美人鱼》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
截至2016年2月19日晚22点,周星驰导演新作《美人鱼》总票房达到24.68亿,超过了《捉妖记》的24.39亿,创造了中国电影史票房新纪录,创下新纪录仅用了12天。

‘贰’ 《头号玩家》票房远超北美,究竟什么样的电影中美票房

1、中国观众看电影,种类很重要。观众第一喜欢看动作片(例如战狼2、红海),第二喜欢看喜剧片(例如捉妖记、羞羞的铁拳等)。那些悬疑片、恐怖片、侦探片、科幻片基本没有好票房。例如湮灭。
2、中国观众看电影,不喜欢看挠头的、剧情绕的电影,最好是好人坏人一目了然,剧情直白简单的。例如速度7、速度8、变形金刚、生化系列、复仇者联盟、头号玩家等票房火爆,而星球大战、蝙蝠侠大战超人等中国票房很差。
3、中国观众看电影,与中国审美相悖的票房差。例如黑豹,男女主角都乌漆墨黑,与中国以白为美观点相悖,票房很差;例如水形物语等。

‘叁’ 中国才十四亿人,为什么有的电影票房,动不动就是十几亿

新片上映前几天票房数据和好评一定要靠公关狠狠狠狠在公众平台刷上去。

中美市场走势在春节档前走势较为稳定,不过大年初一开始,春节期间中国单日产出基本都在2.5亿以上,稳定性领先于北美市场。最终北美市场2月份产出了大概44.6亿人民币的票房,刨去加拿大市场占据的10%的比例,美国影市2月约收40亿元人民币,比内地票房约少5000万。

单月破40亿首超美国:

2015年2月份刷新了多项国产电影的纪录。19日大年初一当天,7部新片同时上映造就了超过3.5亿的单日最高成绩,初一到初六的春节档总票房更达到史无前例的17亿。

而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2月内地电影市场高达40.5亿,成为内地首个突破40亿大关的月份,更首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票房最高点。

‘肆’ 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

1、长津湖(57.74亿)

自2021年9月30日公映以来《长津湖》屡破影史记录,10月5日《长津湖》凭借19.56亿的票房成绩成为中国影史国庆档票房冠军;10月19日《长津湖》总票房突破50亿,成为了中国影史票房最快破50亿的电影。11月24日16时43分《长津湖》正式超越2017年上映的《战狼2》摘得中国影史票房榜冠军,同时成为全球影史战争题材票房冠军、全球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伍’ 2.美国电影在中国的影视市场发展现况以及趋向

过去20年,美国电影市场发生了什么?
研究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未来的趋势和变化,我们不得不说说美国市场,毕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电影生产和消费市场。我们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电影票房数据,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1、通胀调整后的电影票房基本上没有太大增长。我们的第一个结论让人感觉有些震惊,1995到2018年经过通胀调整后的电影票房基本上没有太大增长。1995年全美电影票房总收入是53.15亿美元,经过通胀调整后折算到今天大约是108.74亿美元。
2017年全美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09.72亿美元,和22年之前几乎一样。我们从电影票销售数量的角度能够更加清楚看到这个特征。1995年全美总共消费了12.2亿张电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费的电影票数量居然也是12.2亿张,几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电影票的价格伴随着通胀水平而上涨。1995年看一场电影的均价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场电影的均价是8.97美元。所以,进入成熟期的美国电影市场并没有出现量价齐升,而是依靠通胀带动了电影票价格的上涨。
2、市场集中度是分散的。这一点也和我们的常识完全不同。我们仅仅从电影发行的数据来看,全美六大电影公司(华纳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环球影业)在1995年发行了110部电影,非六大电影公司的产品在1995年的发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电影公司当年发行了79部电影,非六大的发行数量为46部。虽然电影制作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更多的独立第三方制作方起来,包括着名导演George Lucas成立的卢卡斯影业。
3、什么类型的电影最卖座?我们按照不同的风格做了划分。冒险类(Adventure)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27.26%,排名第一;动作类(Action)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9.20%,排名第二;剧情类(Drama)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6.36%排名第三;喜剧类(Comedy)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5.3%,排名第四。之后是惊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剧(Romantic comedy)。
4、市场份额最高的电影制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节前)票房份额最高的公司,总计票房330亿美元,制作了543部电影,平均票房6087万,累计市场份额15.65%。关于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对超级英雄系列的商业化分不开,我们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业化,对迪士尼整体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紧随其后的是老牌制作公司华纳兄弟,总计票房321亿美元,制作了707部电影,平均票房4543万,累计市场份额15.21%。其实华纳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业老大,但最近几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后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别拥有12.31%和11.59%的累计市场份额。不过索尼单片平均票房3850万美元,低于福克斯的4997万美元。
5、卖座的超级大IP。最后我们罗列了过去10年美国票房最高的电影,从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他们分别是:2007年的蜘蛛侠3(全美票房3.36亿),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全美票房5.31亿),2009年的变形金刚(全美票房4.02亿),2010年的玩具总动员3(全美票房4.14亿),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结局(全美票房3.81亿),2012年的复仇者联盟(全美票房6.23亿),2013年的钢铁侠3(全美票房4.08亿),2014年的银河护卫队(全美票房3.33亿),2015年的星球大战前传(全美票房7.42亿),2016年的寻找多利(全美票房4.86亿),2017年的星球大战前传2(全美票房5.17亿)。
我们发现每年票房最高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超级大IP,而且都是系列电影。
未来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靠内容推动
看了美国过去20年的电影票房发展趋势,我们大致能得出一个结论:从总量的角度看,中国电影市场逐渐进入饱和阶段。高增长肯定是过去了,未来电影票房的波动更多依靠当年的优质内容。我们发现1995到2017年,美国电影票消费的数量是没有增长,票房的增长源于票价提高,所以通过通胀调整后的电影市场基本上饱和不增长了。某些年份的增长主要依靠这一年的一大批超级电影。所以逐渐的电影市场不再是一个趋势增长的模式,而是看单独每个年份的产品。
中国电影过去10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两个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
春节我们看到三四五线的人都在看电影,因为渠道已经完成了下沉,这些地方也都有设备精良的电影院,能看到最新的电影。渠道下沉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因为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信息鸿沟。
现在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通过互联网也知道一二线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关注些什么,再看哪些电影。我们再看看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现在互联网成为了电影票购买最主要的渠道,这一点已经超越了美国人民。我们可以提前购买好电影票,然后算好时间来到电影院。不再需要排队购票,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打印电影票。这让电影观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这些,都推动了电影在国内的高速发展。
过去几年电影屏幕数的增长是超过了观影人次的增长,未来几年电影屏幕的更新换代也接近尾声,更多是存量的增长了。那么整个国内电影票房也逐渐会进入相对成熟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票房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还是需要看电影本身的质量。
好消息是,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让中国电影制作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包括这次火爆的几部国产电影,制作能力已经相比过去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三四五线城市的生活方式开始向一二线城市靠拢,这也是受益于过去10年的城镇化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前去三四五线城市,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线差异比较大。现在这些三四五线的人也上网买东西,也去看电影,也逛大商场,也买车。
基本上和一二线的人消费差异不大。所以过去一年我们看到微博,阿里,京东,甚至美团和快手的增长都是来自这些三四五线城市,背后也体现了这种消费结构越来越接近的趋势。
总结: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趋势
我们不应该因为此次春节电影票房的爆发,就对2018年整体中国电影票房市场过于乐观。毕竟没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业发展最快的那一段也过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优秀的电影集中在春节档期上映。对比美国,我们看到其实行业进入饱和阶段,电影票数量就不太增长了,票价的提高还是要和通胀挂钩。
比电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三四五线城市人口的生活发生出现了一二线化的特征。这也符合城镇化的规律,越来越多人被同化。消费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输出,高纬度打低纬度。这几年消费最大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带来广义的渠道下层,不仅仅是物理渠道,还有线上的信息渠道下层,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质化。

‘陆’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2017年全国电影 总票房达559亿元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当然是《战狼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动画电影32部、科教电影68部、纪录电影44部、特种电影28部,总计970部;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11.19%;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
据介绍,全年共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5亿元,6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影片《战狼2》以56.83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创造了多项市场纪录,成为国产电影的突出亮点,中国电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数据对比 观影人次同比增长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国内总票房已达559亿元。2017年的电影票房最终实现了高位收官。经历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仅为4%的“冷静期”,2017年的增幅,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将步向稳健。
票房的欣欣向荣当然值得高兴,但2017年统计算法的变更不能忽视。从2017年开始,网络购票时产生的电商服务费被统计在票房中,每张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务费的综合票房为537.7亿元,分账票房为504.47亿,也就是说全年的电商服务费已超33亿元,这几乎等同于淡季一个月的票房进账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仅有27亿元。
相比票房总量,观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关注。2017年观影人次达到了16.2亿,同比增长了18.08%。影院方面,由于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影院建设持续增长,让全国影院数达到了9169家,银幕数达到了50776块,稳坐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一核心数据证明,中国影市增长的根基较为牢固,内容制作和观众热情双双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绝对的含金量。
贡献主力
国产片收入占总票房54%
从整体上看,2017年国产片还是票房主力军,376部国产片贡献约54%的票房,98部进口片贡献约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国产片占4席,进口片则有6席,不过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国产片,分别是《战狼2》(56.8亿元)、《羞羞的铁拳》(22亿元)、《功夫瑜伽》(17.5亿元)和《西游伏妖篇》(16.6亿元)。票房前十影片总票房为203亿元,占年度总和近四成。
大片势头虽猛,但纵观近三年,国内前十名影片总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30%以上;北美市场前十名电影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25%到35%之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整体来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结构是良性市场规律的表现,较少影片贡献主力票房,能带动整个社会对电影行业关注。也有观察人士表达了担忧,中国电影市场过于一直处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撑80%的票房成绩,“未来中国电影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支持‘八二定律’,支持并推动优质中小成本电影成为票房中坚。”
2017年3月实施的我国首部《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国产片和进口片播放占比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在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票房占比上,进口片的单片票房是国产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显。2017年98部进口片中,64部批片贡献了26%的票房,单片平均票房过亿元。
从进口片的表现来看,除了大IP扎堆外,优质口碑的进口批片成为了国内影市的“香饽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高于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过其过硬口碑支撑票房逆袭,最终落定12.91亿元票房,体现出非好莱坞大片强劲的市场号召力。不过,下半年进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体现出影市的盲目跟风。
有业内人士分析,进口片红利的增强,无疑对于中小成本国产片的制作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对于带有实验性质的中小成本国产片来说,面临的市场挑战将更大。
观众变化
小众电影成逆袭黑马
曾几何时,业内曾抱怨,某些“垃圾”电影有为数众多的拥趸,可一些优质却缺乏话题效应的影片被院线冷落,观众寥寥。让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众题材的纪录电影,均票房口碑双丰收。纵观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诀多离不开口碑效应。圈内人和广大观众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遗余力地给予好评,倒逼院线增加排片,进而使得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场中逆袭成为“黑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价版权改编的作品却票房折戟,再次证明了曾经“大IP+小鲜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无条件成立,也反映出观众不再愿为质量不高的作品买单。对此,业内人士的态度也有着明显的转变:从当初的趋之若鹜,到后来的闻之色变,对于IP的开发,业界开始回归理性,且积极找寻更为科学的开发方法。
国内观众对于影片审美喜好的变化,还能从进口影片得以证明:《速度与激情8》《蜘蛛侠:英雄归来》等模式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在中国都不复当年勇,反倒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以及泰国的《天才枪手》,都在中国取得令人惊喜的票房成绩。某媒体近日关于“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对比”的调查显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后续增长乏力,口碑对影片开画后的票房走势影响非常明显。这也足以提醒创作者——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
尽管《二十二》等电影的票房成绩,在动作、喜剧电影霸屏的市场中显得十分渺小,但让我们看到了口碑引领的观影热潮,看到了成熟观众提供的成长环境,这股力量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体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上。
相关新闻
元旦档累计票房11.9亿
根据初步统计,元旦大盘报收3.69亿;《前任3:再见前任》1.25亿,累计4.19亿;《妖铃铃》5050万,累计3.01亿;《二代妖精》3740万,累计2.06亿;《解忧杂货店》3240万,累计1.84亿;《妖猫传》2120万,累计4.89亿。
元旦假期最后一天大盘环比回落27%,全国市场在元旦小长假三天累计收入11.9亿,较2017年同期暴涨80%,创下历史最强元旦档。
《前任3:再见前任》环比仅跌4.5%,跌幅远低于另几部国产电影,累计综合票房已破4亿,超过两部前作最终票房之和。
《妖铃铃》和《二代妖精》累计综合票房也分别跨过3亿和2亿。

减小字体

‘柒’ 2017年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不论中国还是外国

2017年电影票房排名:

  1. 战狼2。(中国内地)票房56亿,中国年度票房总冠军,世界单一市场电影票房总冠军,中国票房破亿速度最快电影(上映4小时后破亿),好莱坞电影100强,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鹤奖最佳影片。

  2. 速度与激情8。(美国)票房26亿。

  3. 羞羞的铁拳。(中国内地)票房19亿。

  4. 功夫瑜伽。(中国内地)票房17亿。

  5. 西游伏妖篇。(中国内地)票房16亿。

  6. 变形金刚5。(美国)票房15亿。

  7. 摔跤吧爸爸。(印度)票房12亿。

  8. 加勒比海盗5。(美国)票房11亿。

  9. 金刚:骷髅岛。(美国,中国,加拿大)11亿。

  10. 极限特工3。(美国)票房11亿。

‘捌’ 2017上半年中国票房最高的十部电影 国产电影就三部!

2017上半年的电影市场可谓喜忧参半,截止2017年6月30日,中国内地影市累计票房高达271.37亿元,同期增长10.34%,共上映影片221部,其中国产片169部,进口片52部,然而就票房吸金能力来看,国产片(103.94亿元)却远不及进口片(167.43亿元)。今天,鹿豹座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上半年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其中进口片便占了七成。

Top10《乘风破浪》

票房:10.48亿元


《速8》是今年国内电影市场无可争议的一支强心剂。上映首日起,即狂飙在打破和创造票房纪录的快车道上。该片以6280万元的零点场票房,创造内地零点场票房纪录;上映首日狂揽5.057亿元,一举刷新内地影史首日和单日最高票房双项纪录。自上映后票房一路呈碾压之势,成功打破系列前作《速7》在内地创下的24.26亿元总票房纪录,成为国内影史进口电影票房新冠军。

这十部Top10电影,大家为那几部贡献了票房呢?

‘玖’ 全球票房2.4亿美元,中美两国年度票房前十,《尖峰时刻》有多强

1998年《尖峰时刻》拍摄完成,参加过宣传之后的成龙立刻回到了香港,错误的剧本,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对白,错误的决定!成龙说这是他拍过最烂的电影,好莱坞从此以后有多远滚多远,但在不久后,导演布莱特·拉特纳就给成龙打来了电话,《尖峰时刻》全球累计票房2亿4千万美元,他们成功了。《尖峰时刻》也是有史以来,第一部由华人明星主演,在中美两国都拿到年度票房前十的影片,但也许只有成龙自己知道,这部影片的拍摄究竟多么艰难,过程有多痛苦,甚至让连死都不怕的他一度想要放弃,1994年一部《红番区》,让成龙收获了在美国的知名度,无数好莱坞公司看到了商机,开始物色成龙拍新片。

而最有意思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影评聚合网站烂番茄,最早收录的一部电影就是《尖峰时刻》,因为烂番茄的一个联合创始人是成龙的粉丝。

‘拾’ 《金刚狼3》首日破亿背后的“中国资本”,谁会是最大赢家

《金刚狼3:殊死一战》于昨日在北美和内地同步上映,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首日以38.8%的市场排片比开画,最终取得了1.02亿的首日票房。而随着《金刚狼3》口碑持续走高,这部影片在首周末夺冠毫无悬念,甚至有望在单日票房上达到第二名的4倍之多。

另外,据北美票房吧数据显示, 《金刚狼3》北美周四提前夜场票房高达950万美元,创R级片第三高提前夜场票房! 这部影片在北美的票房预期不断调高,首日票房有望达到8000万美元。

除此之外,《金刚狼3:殊死一战》在韩国上映首日动员35万5244名观众,创下了国外R级电影在韩国的最高首映纪录。虽然据外媒报道,《金刚狼3》的制作成本达到了9700万美元。因为该片被定位R级,在观影人次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如今全球火爆的 《金刚狼3》有望首周票房达到2.2亿美元,回本几乎并没有悬念。

1

惊现万达2016片单,能否弥补“《长城》之伤”?

早在开拍之前,已经有外媒披露《金刚狼3》的预算成本为1.27亿美元,加上宣发费用,最终成本预算很可能高达1.9亿美元。如此一来,这部一开始就定位于R级的动作片只有在全球票房达到5亿以上才能勉强回本。不过,从最新的媒体披露来看,这部影片的实际制作成本和预算有着很大的差别,“狼叔”此前也承认在这部影片中自降片酬。

9700万的制作成本在整个系列中都排名相对靠后,而如今高口碑引发的票房走势,让其回本并不困难。

从2000年第一集《X战警》算起,“狼叔”在该系列7部电影中饰演该角色,此前6部系列影片全球票房超过20亿美元。狼叔也被认为是“一人扛票房”的典型案列。而如今“终极篇”的火爆程度,或许好创造这一系列的一个票房惊喜。

近日,外媒报道中美合拍大片《长城》最终亏损可能会超过7500万美元,对于投资达1.5亿美元的《长城》,曾一度被寄希望于改变中美合拍片规则。然而从实际效果来说,中美双方的票房和口碑都无法令人满意。而关系最为紧密的几家公司,传奇影业创始人托马斯·图尔似乎因此离职;而乐视去年频频陷入危机,作为乐视影业业绩对赌的“救命稻草”最终也并未扭转干坤,如今乐视危机并未完全消失,而乐视影业估值也出现下滑。而环球影业作为投资和北美发行方,也因《长城》会亏损1000万美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长城》、《金刚狼3》都是万达2016片单中的影片。2016年6月12日,万达影视在上海电影节举办“万达影夜”活动,并公布了2016年最新片单。其中除了华语片万,还包含9部好莱坞大片。其中4部在去年登陆内地院线,累计票房为31.6亿。

但是从万达整体2016年的片单完成度来说,并无法让人满意。30部影片的超级片单,最终只有7部电影在院线上映。其中与好莱坞合作的9部大片,《魔兽》、《长城》、《佩小姐的奇幻城堡》都与其他公司有着密切的联系,万达究竟可以从中捞到多达的比例不得而知。

不过 万达不停的通过“买买买”在好莱坞、内地乃至欧洲完成了多笔收购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几次院线的并购 。由此一来,虽然万达经历了叶宁离职,其发行能力出现了下滑,但凭借其突出的市场份额,仍然牢牢掌握着内地院线第一的宝座。

《金刚狼3》作为“狼叔”的“谢幕之作”,虽然被定位为R级影片,但凭借其超高的人气以及万达在背后的全力支持,最终如愿同内地观众见面。而如今《长城》亏损大势几乎无法扭转,2016遗留的《金刚狼3》却在内地掀起观影热潮,凭借其突出的口碑和强劲的票房走势,不知能否弥补万达在《长城》这一项目中的亏损。

2

捆绑IP成热点,中国资本打上了“好莱虎”的顺风车?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熙颐影业、卓然影业、华桦传媒等名字并不太熟悉,而近来《血战钢锯岭》的署名权之争让熙颐影业在国内知名度飙升,《爱乐之城》打破内地歌舞片票房纪录让卓然影业名气大增。

尤其是有中国资本参与的《爱乐之城》、《血战钢锯岭》、《降临》三部影片成为奥斯卡的焦点,也更加刺激了许多中国资本参与到进口片的“生意”当中。

目前,参与到进口片的方式主要为投资和发行两种。 例如五大民营电影公司近几年都会和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进行合作,越来越多的进口片有着中方资本的参与。内地34部分账片的配额规定来自于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协议,但去年明显超过了这一数字。除了较为知名的几大电影公司纷纷出海,例如福建世纪长龙这样较为“冷门”的电影公司也能拿到《降临》的投资份额。

而发行则更为普遍,《极限特工3》、《生化危机6》这样的“爆米花”电影让背后的发行方收 获了非常可观的收益。而《极限特工3》除了华桦传媒和上海电影集团参与投资,1905影业也协助推广,多个中国资本捆绑IP成为了目前最为“流行”的选择。

《金刚狼3》看似较为低调,但除了出现在万达2016年片单,其参与投资以外。此次在内地上映,天天影业担任该片的协助推广方。,暴风分体电视也选择和《金刚狼3》深度合作, 将发布55X金刚狼3定制版电视,新电影也会在第一时间独家上线暴风片库。

值得注意的是,暴风分体电视此前便与《星际迷航》、《X战警》进行过此类合作,产品捆绑IP也成为了目前互联网电视竞争的重点。此外暴风分体电视的竞争对手乐视电影和小米电视,也多次捆绑IP提高其关注度。

如今,国产片处于一个相对羸弱的阶段,3月份更是没有一部国产大片定档。目前进口片包揽单日票房的前八位,国产片在市场份额上已经处于“边缘”状态。而从整体大势来看,从去年年末开始,国产片口碑不佳一直难以扭转,这样的情况下会让更多的中国资本选择加入到进口片的合作大军当中。

3

口碑燃爆,为何“情怀比拼”仍不敌同期《生化危机6》?

早在《金刚狼3》上映之前,《生化危机:终章》就以“15年生化情”提前“试水”,事实证明所谓的情怀营销仍然有着非常强大的票房号召力。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这部影片首日以48.4%的市场排片比开画,最终单日票房达到了2.07亿,成为了2017年引进片单日票房最高纪录。 而首周末票房走势保持良好,随后进入工作日,《生化危机:终章》票房走势有所崩塌。但上映9天仍然可以产出近9亿的超高票房,很有可能刷新2017年新开画批片的票房纪录。

不过《生化危机》的口碑并非理想,豆瓣评分6.8分,大多网友认为这只是一部较为合格的爆米花电影,远远没有达到《金刚狼3》上映时所出现的口碑盛景。如今《金刚狼3》的豆瓣评分高达8.5分,“泪别狼叔”不仅是片方的宣传口号,也是影迷最为真实的观影体验。

而且相比北美口碑,《金刚狼3》自柏林电影节首映后,好评不断。烂番茄新鲜度一度高达97%,metacritic上也有73分。在超级英雄大片越来越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今天,《金刚狼3》带着“人味儿”的西部片+公路片的模式赢得了全球叫好。而《生化危机:终章》却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北美首日票房却报收510万美元,创下了该系列历史最差纪录。与此同时,影片在IMDB上的分数仅为6.4,烂番茄的新鲜度更是只有41%。

可是单从首日票房的表现来看,《金刚狼3》要远远落后于《生化危机6》甚至不敌《极限特工3》,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余两部影片上映时,内地正处于好莱坞大片的“空窗期”,春节档影片口碑不佳一定程度上让影迷的观影热情需要释放,两部好莱坞大片选择在这一个档口进入,成功抓住了影迷的观影热情。

而如今《金刚狼3》不仅要面临这两部影片的追击,还要面对同日开画的《乐高蝙蝠大电影》和《一条狗的使命》的挑战,这两部影片此前在北美也有着非常高的口碑。与另外两部影片相比,虽然《金刚狼3》在动作画面上更加炫酷,但从观影情绪上并没有另外两部轻松。从风格上来说,另外两部电影可能更容易获得“路人影迷”的关注。

除此之外, 电影删减+分级提示,的确会对观影人次产生影响。 对于一些胆小乖巧且对影片本身观影兴趣不高的女性观众来说,过于血腥暴力的动作场面会大大削减其观影热情。而对于一部分狼叔的“死忠粉”,其大幅度的删减或许也会让其静等网络资源,毕竟一方面在于中国盗版资源难以根治,另一方面也是许多粉丝并不愿意以阉割版的形式来送别狼叔。

无论是同类型影片还是和同日开画竞争对手对比, 《金刚狼3》赢在了口碑传输和知名度上,但是从观影体验和风格上可能并没有绝对的优势 ,虽然《金刚狼3》首日破亿,但是仍然无法赶超《生化危机:终章》的首周末票房。

这部影片赢得了非常突出的口碑,而票房预期也不断调高。但最终能取得多少成绩从而让背后的中国资本盈利,或许还得看这部影片究竟有多大的票房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