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末日电影2018剧评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末日电影2018剧评

发布时间: 2022-09-14 11:46:16

⑴ 世界末日电影赏评谁有啊、急

有这样一部电影,它首映于1998年。10年时间里我欣赏了数十次、回味了数十次、感动了数十次。其实这部电影并不是某位大师或晦涩难懂,或饱含哲理的艺术之作,影片也不是以独特的悬念设置而吸引着我不断思索。实际上它是一部地道的美国好莱坞商业片,但就是这样一部商业影片,却深深的打动了脆弱的神经!以至于每次听到它的主题歌《I do not want to miss a thing》时眼前很快便会浮现出片中的许多经典镜头。这部电影的名字就叫《世界末日》!

说到10年前的布鲁斯威利斯,大致可以用“所向披靡”这个词来形容。那个时候的布鲁斯威利斯,其商业价值在全世界范围内恐怕无人能敌。在这段巅峰时期,布鲁斯威利斯用了3年时间连续与吕克贝松、迈克尔贝以及沙雅马兰这些世界级导演合作了《第五元素》、《世界末日》和《第六感》3部超现实主义经典影片,而这“黄金布鲁斯”三部曲在全球范围内也创下了超过10亿美元的票房神话!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与《拯救大兵》同年的这部《世界末日》,最终以5亿6千万美元的票房成绩赢了斯皮尔伯格1亿美元而最终拿下了当年的好莱坞票房冠军!

说完布鲁斯我们再来谈谈本阿弗莱克。虽然10年前年轻的阿弗莱克在演技上还略显稚嫩,但在《世界末日》中的表现却亦是可圈可点的。迈克尔贝似乎也非常钟爱于这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两人在《世界末日》中愉快的合作后,本阿弗莱克便成了迈克尔贝手中的一员爱将。在后来的《珍珠港》里,阿弗莱克跃然主角的位置并且为自己的恩师一举取下了4亿5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为师徒二人的这段知遇传奇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电影《世界末日》投资巨大,许多爆炸性的视觉效果也极为真实震撼。在陨石一颗颗砸向地球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幕幕气势恢宏、惨绝人寰的灾难场景。美国的纽约、波士顿等大城市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世界名城法国巴黎与日本东京陷入了一片火海......在情节上《世界末日》亦是环环相连、高潮迭起、紧扣观众的心弦。太空陨石、色情酒吧、摇滚音乐、大腕巨星、灾难、爆炸、拆弹.......包含着诸多娱乐商业元素的《世界末日》几乎成了一场视觉杂烩的盛宴大餐一波又一波的向我们脆弱的心理防线袭来。但是,我个人觉得《世界末日》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其先进逼真的特技效果,亦不是其豪华到配角的演员阵容,而是在于《世界末日》这部经典好莱坞影片对“末日”来临前各个角色人物之间感情上细腻丰富的描写与拿捏。我想,这也是导演迈克尔贝之所以大获成功的原因。一部灾难科幻类影片如果过于偏重技术上的运用而丢掉了角色刻画与感情表露这块阵地,那么电影也就失去了立足的根本。观众没有了情感上的共鸣,电影也就成为了一场“高成本的烟火秀”,所以这样的电影其结局也必将惨淡!《世界末日》与以往以灾难为主题的影片有所不同,导演迈克尔贝着力刻画了“哈瑞”(布鲁斯威利斯饰)这个铁腕英雄的角色!哈瑞一生都在海上钻井挖石油,不可否认他是个粗人,喜欢用暴力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当他得知自己的工程师杰克(本阿弗莱克)与自己的女儿发生了性关系时,怒发冲冠的哈瑞二话没说就拿起了猎枪去找那小子算帐!但是,他亦是个很有责任心的老板和父亲。他了解自己每一个员工并培训他们成为最好的海上石油钻井工人,他深爱自己的女儿并一直留女儿在身边不舍得让她去别的地方。哈瑞亦是一个钻井勘探方面的天才,他运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和经验设计出了一种酷似坦克的钻井机!而NASA(美国太空总署)的拯救计划是派飞船登录陨石,由哈瑞的小分队负责挖掘打洞,然后安装核弹,最后引爆陨石以防止它与地球的撞击发生。于是就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哈瑞竟意外的被选为拯救者来承担起拯救世界的责任。

“责任”这个词在美国人眼里可以说无比重要,哈瑞这个角色之所以数十年来一直被我们尊敬,就是因为他真正担负起了属于自己的责任并且最终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使命,捍卫了人类的生存权利。当他决定代替自己的未来女婿杰克引爆核弹的那一刻,他是一个慈爱的父亲。当他撕下NASA的徽章时,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士。为了全人类,不战斗到最后一口气绝不放弃的战士!或许,你会觉得《世界末日》展现了太多太多美国人自负、自豪的一面;或许,你会觉得《世界末日》强烈的表达着种族优劣的观点。更有甚者,以“独立号”与“自由号”两个飞船的名字为话柄对“人权高于主权”的美国政治纲领提出了强烈的批判。而实际上,这些负面言论我早就听说过,这些负面言论对于这部电影来说也只停留在流言蜚语的层面上而永远不可能成为主流!因为,当我们以一个大眼光、一个放眼世界荣辱与共、生死存亡的大视野来从新看待《世界末日》时,我们便会发现政治、宗教、纷争、伦理似乎都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类的生存,重要的是人类面临危机时的镇定与勇敢。在这个层面上来说,《世界末日》这部电影只是在讲述一个“英雄梦”式的传奇故事!

男人都有英雄梦!为了这一梦想就算丢掉生命也会再所不惜。英雄,其实不完全取决于“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时”,而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内心的自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志来担当。倘若你还是个男孩这部《世界末日》可能只是迈克尔贝这个“好莱坞爆炸王”给你带来的一套周末视觉大餐罢了,而倘若你已是个男人就应该能够褪却此片外表的浮华看到其对勇气,责任,爱和英雄主义深度剖析的刚硬本质。对布鲁斯威利斯来讲这部电影是他事业的顶峰,对本阿弗莱克来讲这部电影是他星光熠熠的开始,对史密斯飞船乐队来讲这部电影的主题歌开创了他们摇滚事业的第二春,而对我们这些多情的影迷来讲这部电影是我们重树“英雄梦”,找回内心里那个散失已久的“英雄自我”的一座指引路向的灯塔。

伴随着《I do not want to miss a thing》难以抗拒的经典旋律,《世界末日》落下了帷幕。伴随着千头万绪的聚集,这部《世界末日》在我心中最终成为了永恒的记忆!

⑵ 《世界末日》北美定档,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世界末日》北美定档,这部电影讲述的故事是:

首先,介绍一下《世界末日》吧!《世界末日》是由詹姆斯·格雷执导,安妮·海瑟薇、杰瑞米·斯特朗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与忠诚的故事;影片基于格雷自己的童年记忆创作,讲述了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正要选举罗纳德·里根为总统的背景下,一个关于友谊与忠诚的故事。格雷当时在纽约皇后区邱森林学校学习和成长,而唐纳德·特朗普是该校校友,特朗普的父亲弗雷德·特朗普是这所私立学校的董事会成员。



⑶ 末日逃生电影好看吗

链接: https://pan..com/s/1X3G7_muayXt9m8GB7McVtg

提取码: fb3p

作品介绍:

导演: 里克·罗曼·沃夫 编剧: 克里斯·斯帕林 主演: 杰拉德·巴特勒 / 莫蕾娜·巴卡琳 / 大卫·丹曼 / 霍普·戴维斯 / 罗杰·戴尔·弗洛伊德 / 安德鲁·巴切勒 / 梅林·邓盖 / 霍特·麦克卡兰尼 / 斯科特·格伦 / Randal Gonzalez / 里克·帕斯夸隆 / Nicola Lambo / 阿兰·皮特鲁塞泽维斯基 / 斯科特·波伊思雷斯 / Claire Bronson / Madison Johnson / 加里·维克斯 / 特雷西·邦纳 / Brandon Miller / 海耶斯·梅居尔 / 库尔特·岳 / 克米特·罗里森 / 布兰登·奎因 / 约书亚·米克尔 / 詹姆斯·罗根 / 兰达尔·阿切尔 / 凯特·琼斯 / 肯德里克·克罗斯 / 莉安·特威登 / 阿·米切尔 / 亚当·克罗南 / 艾琳·法萨诺 / 迈克·加萨威 / 帕蒂·舍尔哈斯 类型: 剧情 / 科幻 / 灾难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20-11-20(中国大陆) / 2020-07-29(比利时) / 2020-12-18(美国网络)
片长: 119分钟 又名: 末世绿洲(港) / 天劫倒数(台) / 格陵兰陷落 / 格陵兰 / 地球陷落(豆友译名)

该剧讲述了科学家们发现,宇宙中的两颗彗星正在急速向地球逼近,不出意外的话,它们终将撞上地球,给地球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为了避免造成世界级的恐慌,政府封锁了这一消息,偷偷在格陵兰岛建造了非常坚固的堡垒,只有躲进堡垒的人们才能够获得一线生机,而进入堡垒的条件非常的苛刻。杰夫(杰拉德·巴特勒 Gerard Butler 饰)是一名建筑工程师,他得到了进入堡垒的机会,于是决定带着妻子艾莉森(莫瑞娜·巴卡琳 Morena Baccarin 饰)和儿子内森(罗杰·戴尔·弗洛伊德 Roger Dale Floyd 饰)一起前往格陵兰岛。哪知道旅途进行到一半,察觉到了事件真相的军方开始了暴乱行动。



⑷ 终结者2018观后感。

下面是我找的,你可以整合一下
终结者2018是未来片三部曲的第一部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个人认为终结者2018(以下简称:救世主)表现还是中规中矩的。影片全片画面灰暗,这是预示在人类和“天网”早期的对抗是处于明显的下风,人类处于绝望之中。(画面选择灰暗这种格调是正确的)影片开始给我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前几部中提到的1997年是审判日,但为什么到2003年马库斯被判死刑的时候,审判日感觉还没有来到呢。后面导演用了简短的文字叙述告诉了观众,我认为导演这点做的不是太好故事叙述的跳跃性太强,也就是这个原因导演直接跳过“天网”是怎么样启动的,“天网”是如何开始对人类开始屠杀对人类世界开始毁灭的缘故吧,导演直接把我们带到人类与“天网”直接对抗的初期阶段。站在导演的角度来说他可能是想这未来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重点应该放在未来发生的事情上而不是已经发生事件上。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国外媒体评论为什么“救世主”票房斗不过“博物馆2”的原因是导演对人物方面刻画虚弱,情节画面时刻都充满了血腥,屠杀,绝望。这点我稍许有点不同的意见,那就是“天网”前期过于强大,人类过于渺小。胜利的天平很明显的倾向于“天网”机器人这边,这些就要通过“天网”机器人冷血的屠杀人类让人类从思想上出现绝望,最终放弃抵抗人类灭亡。影片中有几句台词可以说明这点:1.被“天网”机器人抓住的人中有人说:我们会被屠宰场的牛一样一个一个的被宰杀。2.马库斯在路上遇到一小部分散兵游勇中人说的那样人类是不可能打败“天网”的我只有放下武器放弃抵抗才会有活路。所以我个人感觉导演这样拍片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我认为人类就是在这种绝望中就快要放弃的时候,我们的主角未来反抗军领袖康纳给人类带来生存的希望,告诉全体人类“天网”机器人是可以打败的。这更加符合影片标题“救世主”,正如康纳在“村村通小广播站”宣传的那样,他给了人类以希望,在影片后面人类相信康纳就是“救世主”相信他的话放弃了指挥部下达的进攻命令。
在影片人物上面我不想多说什么,正如导演最初的想法那样马库斯才是第一部真正主角,“天网”正是由于他出逃,回归让我们了解马库斯的真正使命是什么,(剧透不能说看了就知道)人类正是由于他给了我们的康纳“救世主”第二次生命,人类应该感谢他的存在和伟大的牺牲精神,马库斯他始终相信自己是人而不是机器,就是这种信念才体现出了他的伟大和牺牲的价值。我个人认为在人物方面导演和编剧在这点上做的不是太好,其实在第一部中康纳其实只要做好他“ 村村通小广播站”站长的工作就好了,因为后面两部才是你康纳“救世主”做主角的时候,第一部大大的削弱了马库斯一号男主角的表演(就是抢戏)两个人戏份至少一半上下。卡尔为康纳父亲是影片重点目标人物,只要知道他是谁就好了。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卡尔身边的黑人哑巴小女孩这个人物是个亮点,她的异能(也是剧透不能说的秘密看了就知道)导演在后面两部可以重点发挥一下,我很期待小女孩后面两部的表现。两位女性配角表现一般不多说了。
在影片里“天网”机器人方面:T-600,收割者,摩托终结者,水栖机器人,猎杀者,燕尾歼击机,T-700效果表现好就不用说了,进步的科技时代说明一切。我只是期待后面两部多出现些新型机器人和还有没有出现的T-1000,T-X。
我套用电影最后的场景:三架直升飞机飞向日出的太阳“(这是美国电影掼用的电影场景多数在越战片里出现)这个画面作为结束语。
幸存的反抗军说:”任务完成了庆幸的是我们还能活着,明天我们将继续战斗。“
”天网“机器人说:“I’ll be back”

总之是从第三部开始,终结者系列已经和卡梅隆导演的前两部没有太大关系了,这第四部的关系则更薄弱。但我到不会说第三、四部是烂片,甚至我还挺喜欢第三部,这大概会令所有的终结者死忠鄙视我。由于当初我是抱着看硬科幻的心开始看终结者系列,结果第一二两部当下社会的故事背景和丰富的感情线让我非常失望,然而,这也成就了前两部终结者的经典。很奇怪,我对于终结者系列整个时空穿梭的玩味竟然是从第三部才开始领悟的,而且第三部后半部分开始出现了非常未来感的大量机器人武器,让我为之一振,我觉得终结者开始硬起来了。于是,第四部干脆直接把时间放到了2018,除了变形以外能与迈克尔·贝的汽车人相媲美的机器怪兽的出现,和不再与现代社会有任何瓜葛的未来末世完全满足了我对硬科幻的需求。

时至今日,对于终结者究竟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貌似还有争论。软硬科幻的区分可以从三个方面看,第一,故事背景——背景放在人类当代社会的为软,而完全是人们猜想或推断中的未来世界的为硬;第二,侧重点——着重表现人文、哲学、人类社会、情感等方面的,以故事情节、寓意和人物性格取胜,科技猜想为辅的是软的,而具有大量科学技术描写、以科学科技猜想推动情节的为硬;第三,是否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科学推断越严谨越硬(有些非常严谨的硬科幻会让人有完全相信其存在其必将发生的地步),反之就越软。

如果从上面三点来判断,第一二部无论如何都是属于软科幻的,而这一部2018则是扎扎实实的硬科幻。但以上三点并非是绝对分离的,也有硬科幻是放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也有好比《WALL·E》这样完全放在想象中的未来世界的软科幻,同时也有优秀的硬科幻在表现人文社会方面一点不逊色于软科幻的。但科幻无论软硬、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最终都应该是为了表现人性,假如这点薄弱了,它必然是不优秀的,这也是终结者三四部遭人鄙夷的原因。

但我以为二三线导演McG还是拍出了很大片的《终结者2018》,尽管情节发展上有漏洞、表现手法上哗众取宠,但在视听享受和技术特效上还是下了很大的功夫,使之从让人有一定思考和心理起伏的经典科幻片成功转型为《变形金刚》式的只需感官可无视故事情节并很好地娱乐了观众的商业大片。再退一万步讲,这个片,冲着演员阵容也该走进影院去。贝尔、尤金、HCB、霍华德,以及从这里开始闪耀的沃辛顿!

没有让我们失望... 在大家期待已久的时候交出了答卷。
而本地的盛凰影城终于迎来了第一个零点首映的英文原声拷贝... 我拖着一瘸一拐的腿,和一班电影粉丝,迎接了这一刻的到来....不遗憾 不后悔。

关于镜头:
开场不久约翰康纳坠机的一个长镜头,迫力十足,非常吸引眼球:
从直升机远处摇入机身,然后不断穿越环绕,从起飞到坠落的过程一气呵成,给全片的动作戏开了一个漂亮的好头;
另外摩托机车终结者从大型机器人收割者腿部滑落并追击的部分,完全可以媲美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里崔妮蒂带着锁匠穿越在高速车流的场景。

无数的爆炸,无数的战斗镜头刺激着我们的肾上腺素...如果你是动作片影迷的话,还等什么呢? 至于还有什么惊喜呢?
在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

在我看来,由萨姆沃辛顿扮演的马库斯是这部T4的绝对主角。抢了不少贝尔扮演的康纳的风头,如果不是贝尔这样很有个性魅力的演员。估计一下子就被比下去了。很难说,没准过两年萨姆沃辛顿就会成为新一代的动作巨星接班人。(又是一名来自澳大利亚的个性演员,这几年在好莱坞充斥着澳大利亚的个性男星)

从一开始,马库斯选择死刑后捐献尸体,大家就已经赦免了他的罪。之前犯下的罪行,已经由一死来补偿了。按照人们的思维逻辑,什么事都大不过一死,人都已经死了,已经算是赎掉了他今生的罪,无论是怎样的大是大非。15年后,马库斯苏醒在审判日之后的荒原,他的一举一动都被观众容纳和接受。无论和少年凯尔里斯一起抗击T600,还是救下驾驶战斗机与飞行器终结者战斗的女飞行员,总之,就算揭晓了他是一个有人类皮肤,有人类心脏,但骨子里还是一个机器人。(如果还记得鸟山明《龙珠》里的情节的话,人造人16号就是T800,而人造人 17、18号就是马库斯这一类的)指不定就是新型号的终结者等等这一切,从一开始到此时,观众都深信获得新生之后的马库斯,绝对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这个地方就是一个矛盾冲突了。整部终结者电影的系列的绝对主角毋庸置疑是约翰康纳,没有约翰康纳一切的故事都不成立,所有的终结者都是围绕终结约翰康纳才诞生的,但是到了系列第4集2018,观众从心里默认了这个马库斯也是约翰康纳那样的热血男儿,尽管是机器人也好。 康纳也产生了困惑,眼前的这个绝对是新型号的终结者,绝对是威胁。但是,以前却从来没听说过,它的一举一动都表明它深信自己是人类(包括眼神),但,它却实实在在是个机器人。

站在观众的立场:马库斯是没问题的,值得信赖的,可以和康纳并肩作战(因为他和凯尔也并肩作战过)。大家都希望他们能携手作战;(如果编剧恶搞的话,没准又是个终结者版的无间道就麻烦啦)
站在康纳的立场:机器人就是威胁,终结者机器人就是天网为了消灭自己而诞生的。眼前的这个新型号类人类机器人绝对是最大的威胁。

所以,当康纳的战友说要肢解掉机器人的时候,大家都为马库斯捏了一把汗,而当女飞行员搭救了马库斯之后,大家都欢喜雀跃,希望马库斯和女飞行员能早日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情理上反倒是觉得康纳有点是非不分了。

如何信任这个变成机器人的人类呢?
这个是约翰康纳作为救世军的领导人必须面对和突破的问题:信任。
而到最后唯一的希望就是互相信任。其实,康纳在看到马库斯为了救他干掉水栖终结者之后,放它走,也是想搏一搏这个变成机器人的人类是否还有人性存在?

有时候生死就在一念之间。

康纳在对全世界的救世军发布消息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们战斗了很长时间,我们就像没有编号的机器,日以继夜,无法退出。是什么让我们区别于机器,心灵的力量...

暂且把这个诟病为主旋律的东西吧:其实到最后导演就是向我们灌输的这个东西,人性是什么?是人心的力量吗?
什么让我们愿意为彼此牺牲呢?机器是做不到这些事的。

而到最后,马库斯第二次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经典台词
NO:1 拿枪对着人,要时刻准备扣动扳机...
NO:2 在我们存在之前,我们的战争就开始了。
NO:3 如果你听到这个,你就是反抗军啦。

如果再加入康纳和马库斯并肩作战的镜头,这片就变成喋血双雄啦。

经典歌曲:

1.马库斯修好吉普车之后,车载音响播放的歌曲:Alice In Chains 乐队的 Rooster

2.康纳放绊马索绊倒摩托机车终结者时收录机里放的歌曲:Guns N' Roses 乐队的You Could Be Mine

PS:
另外一个值得记住的眼睛:聋哑女星星 ( Star ) 在洛杉矶的废墟中,第一眼看到这个女孩的时候就想起了《南京!南京》里的小豆子。
无论是装递子弹;贴OK绷;还是递火折子;乃至最后她递上炸弹遥控器....(一同观影的朋友说:她简直就是叮当猫)
Star 就是这部电影里面纯洁和希望的化身。看她一眼,你就会想起:这就是我们战斗的目的,我们要让她这样的人活下去。这就是未来。

⑸ 如何评价 《世界末日》 这部电影

《世界末日》(英语:Armageddon)是一部美国1998年科幻灾难片,该片由麦可·贝执导,杰瑞·布洛克海默监制,试金石影业制片。英文片名Armageddon源于圣经启示录中世界末日最终战场。该片讲述了美国太空总署派遣钻油工人在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上钻井,并炸毁该小行星的故事。电影主演包括布鲁斯·威利、班·艾佛列克、比利·波尔·科顿、丽芙·泰勒、欧文·威尔森、威廉·菲德内尔、麦可·克拉克·邓肯、基夫·大卫(英语:Keith David)和史提夫·布什米。
世界末日电影上映日期刚好是同样为科幻灾难片的彗星撞地球上映两个多月后,该片则由劳勃·杜瓦与摩根·费里曼等主演。在票房上,世界末日的的票房超越彗星撞地球,主要是天文学家认为世界末日电影在描述撞击事件时,在科学上比彗星撞地球更加精准真实。尽管遭到许多负面评论,世界末日在全球票房仍非常成功,在1998年十大票房电影排名上,世界末日以5亿5仟万美元位居第一,超越由史蒂芬·史匹柏执导的二战史诗片抢救雷恩大兵。

世界末日》上映后,收到不少负面评论,大部分的负面评论是“剪辑画面过于迅速”(原文:“the furious pace of its editing”),美国影评人罗杰·伊伯特甚至声称这一部被他列入最痛恨电影的名单上,在伊伯特早期的评论写道:“这部电影攻击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大脑、你的常识,和人类希望被娱乐的欲望。”(原文:The movie is an assault on the eyes, the ears, the brain, common sense and the human desire to be entertained)。在伊伯特与西斯科尔(英语:At the Movies (U.S. TV series))的电影评论节目上,伊伯特评论《世界末日》烂透了,但是他的搭档吉恩·西斯科尔(英语:Gene Siskel)却给予《世界末日》非常好的评价。伊伯特甚至将《世界末日》评为1998年最糟电影,而在此之前,伊伯特曾考虑将此名头颁给《天旋地转(英语:Spice World (film))》。另一位美国影评人托德·麦卡锡(英语:Todd McCarthy)也在《综艺》杂志上给予负面评价,并严厉批评导演麦可·贝的快速剪辑画面的风格,麦卡锡提道:“大部分的混乱画面,和电影的节奏或角色发展的缺少,归因于贝的快速剪辑画面风格,这就像是一机枪卡弹卡二个半小时一样。”(原文:“Much of the confusion, as well as the lack of dramatic rhythm or character development, results directly from Bay's cutting style, which resembles a machine gun stuck in the firing position for 2½ hours.”)在烂番茄上,《世界末日》只获得39%好评,而在Metacritic上,《世界末日》获得42%好评。

⑹ 如何评价 《世界末日》 这部电影

虽然经常以神站豆瓣的评价来决定是否看一部电影,但不得不说这个片子得到了豆瓣们的不公正待遇,虽然是一部已经早就不让人感冒的所谓“大片”,但它是那种强调了“大片怎么了?大片就是好看”的大片榜样。

至少我认为四星具有压倒性票数是一个合理的评价。

麦克白这导演真的很招人喜欢,经他手的片子绝无冷场,开场就是大规模陨石雨,寝室兄弟不禁大喊“爽,就砸美国”,接着就是老布拿枪追杀“准女婿”小本,一哥们又道:“日,这虎X老头”——又是一片笑场,然后节奏明快的塑造N个极富个性招人稀罕的个性虎X,佐料有了立马上正餐,本就没有什么安全感的太空执行这么一个扯淡任务,天灾人祸也是滔滔江水绵绵不绝,看似故意堆砌看点,但借着杂乱而有序的台词和极富动感的镜头却只让我们瞪着眼睛秉着呼吸盼着再来点,再来点~~~忘了做任何评论~~~~

这片子就是这么痛快,阿福雷克,泰勒,布鲁斯的三人间亲情爱情刻画的这么鲜活够味也在痛快之余还能让我有所回味。加上广大豆瓣的吝啬,我不得不献上五星评价换麦克白一个人情!

⑺ 大家对世界末日这部电影的看法

情节很是不错,也符合科学,在我看来,也就是地球毁灭的原因有点儿扯淡,因为中微子基本不会大量变异的,那可是中微子啊一百亿个中微子只有一个可以留在地球上,其他都穿过地球了,基本粒子变异……太困难了。故事的开场就预示着灾难的来临,不像大多数电影在前面铺垫那么多,十分简洁明朗,接着就是花钱最多的场景——加州毁灭,这基本就是高潮了。可以说电影的高潮是在电影中间产生的,这就有点儿头重脚轻的感觉了,反之在故事的结尾倒是没有那么吸引人,不过后半段发生在船上的紧张剧情也弥补了特效的暂缺。但是不得不说,后半段拍的比较儿戏。貌似对生命郑重,但是又过于戏剧化。
《2012》的故事主线还是放在了一家普通人的命运上。约翰·库萨克(John Cusack)主演的男主角是一个失败的作家,在偶然的机会中得知了世界将要毁灭的信息,他为了拯救家人,开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旅程。在这条故事主线的带领下,各条故事副线也有条不紊地展开,所有的剧情张力都来自各色人等在灾难面前的反应,而那些之前在预告片中着力描写的灾难场面,虽然也堪称壮观,但真正能打动观众的,还是人性的美好和坚韧。当然,对于现在的观众来说,这种已经基本模式化的故事已经算不上什么新意和惊奇了。对于那些对类型片和灾难片观影经验比较丰富的观众来说,基本上我们可以在开场30分钟左右就判断出谁能活下来,谁将死去。
要是我打分,前面90分,后面70分。特效是最大的噱头了,加利福尼亚沉入大海,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撞毁白宫,黄石公园火山爆发,海水漫过喜马拉雅山等几个大场面,确实是艺术想象力和视觉特效技术完美结合的经典镜头。洛杉矶崩塌段落+全片特效整体水平+过得去的故事,算是特效的超级大片儿了,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而且出现中文配音的地方几乎都是纯正的“普通话”,这在美国影视作品中实在是大惊喜,所以这样看来90元不白花。我看了160多分钟,也没有想上洗手间的冲动,剧情还是比较抓人的。
如果上升到人到注意考虑,影片还是有一些硬伤的。我看电影的时候,没有为死去的人感到悲伤,只为主人公的一次次幸运脱离险境感到庆幸,在洛杉矶倾城天翻地覆的时候,镜头牢牢对准的,始终只是逃出生天的那一家人,他人的受难,看起来只是在反衬这一家子的幸运而已,其他的场面,亦大体若是。——这表明电影的侧重点放错了!在灾难中的人物性格和情绪合理性没有突出出来。两场地震是不是就比一场地震更可怕呢?全球倾覆,是不是就比一次隧道事故更值得哀悼呢?对于生者而言,或许如此,可是对于不幸罹难的人来说,并无区别。因为面对灾难,每一条生命都是无价的。当然,一部这么大的电影不可能全部表现出每个人的灾难,只能表现一部分人的逃出升天,这确实是电影反映灾难的一个困境,那就是此类电影的重量来自对灾难的重现,但恰恰灾难的核心——那些受害者的视角,电影是无从反映的。即使如此,仍有底线:关于受难经验,电影如果无法深入,至少应该保持敬意。不能说《2012》里缺少这种敬意,只能说太过稀薄。尤其是电影最后,当我们看到世界巨富可以为自己的小狗买票时,我们很不忿儿,电影导演的手法也表现出他也很不忿儿,但是后来,电影却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到了那个叫“凯撒”的小狗逃生的身上,不得不说导演已经糊涂了。死了亿万人,但是船上的那四万人却对那几个把船搞坏的人(好死不死的主人公)能够逃生而高兴,这时候导演的大脑缺钙了。

总之,这次毁灭不是人为造成的,只能说上帝不管咱们了,天做孽,犹可恕,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了。就像一首诗说的那样;“God's in his heaven. All's right with the world!” (哈哈,看EVA知道的!)

⑻ 《世界末日》电影观后感八百字

乐不可支。“四大公害”是人类的天敌,而现在人类却成了地球的天敌。 在自然条件逐渐恶化、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的今天人们已经感受到地球在生气了,所以人们开始有意识保护环境了,河流经过治理整治不再臭不可闻了,许多河流里面又恢复了往日的喧闹;工厂再也不能随意向河流里面倾倒污水而是统一汇入地下通道;政府也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车辆上路行驶;大片地区开始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了……因为人类知道如果再不开始拯救地球,保护地球,2012真的离全人类不远了,“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