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多少元
1月1日报道,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上年13.72亿增长18.08%,电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顺利实施,“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引擎。“电影市场规范年”活动深入开展,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电影走出去”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金砖国家电影节等活动顺利举办,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累了重要经验。
②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559亿元了吗
据报道,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上年13.72亿增长18.08%,电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电影走出去”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金砖国家电影节等活动顺利举办,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累了重要经验。
③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多少亿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电影局负责人称,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顺利实施,“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引擎;“电影市场规范年”活动深入开展,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电影走出去”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我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金砖国家电影节等活动顺利举办,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累了重要经验。
④ 目前,我国共有多少家数字电影院
正确回答:
无视广告贴!误导楼主!
给您详细回答,附有详细资料来源!
截止到目前一共166家,而且还在陆续增加!
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日前在“中国广电新技术与传媒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透露,我国数字影院数量已达166家,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影院市场。
据悉,目前国际通行的分辨率为2K或4K的水平银幕高端影院,其影院设备投入约为 100万元;1.3K分辨率的中档影院,其设备投入大概在30万至40万人民币。今年,我国还将启动满足农村、城镇的数字流动放映系统,其投入约为5万至 10万元。王联还透露,我国明年将发射电视直播卫星。而有关直播卫星的标准、制式以及信号保护等工作则“正在研究中”。据悉,数字卫星广播系统是一种移动电视服务方式。明年国家将大力推进可覆盖全国的数字移动卫星广播。
关于大家最关注的数字电视标准问题,王联态度谨慎。他表示,目前主要有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广科院三个方案,而最终结果目前尚未出来。“但从工程院的仿真测试来看,广科院的方案要更先进一些。”王联表示。据悉,目前数字电视机的行业标准已经出台。而根据国家数字电视领导小组的工作计划,该行业标准今年将有望上升为国家标准.
⑤ 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目前分别有多少家电影院和多少块电影荧幕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总计:省级34个,地级333个,县级2862个。按一个地级市平均5块荧幕,县级2块荧幕算,中国有至少7000块荧幕。
电影院线方面,今年城市影院新增118家,新增570块新银幕,平均每天增加1.7块,全国银幕总数从5年前的1000块一跃突破4000块。与去年65亿元的成绩相比,今年票房等综合收入截至12月25日已突破82亿元,国内市场票房比去年增长30%。
跟美国的屏幕数量差不多,美国一演大片动不动的就全国四千多家电影院同时放映。请问中国全国一共有多少家电影院,多少块银幕啊啊,谢谢。是全国四千多块荧幕同时放映,不是影院,你概念搞错了!一个影院大部分不止一块荧幕!美国的荧幕数量大概8000多块。4000块那只是城市的荧幕数量,村镇的肯定没算,要算也算不出来!
⑥ 请问目前全国有多少家电影院线另外,全国有多少家电影院
中国的电影院很多,但有效的屏幕(就是说还能放电影的)不多。据广电总局统计数据看,到2011年底,大陆共有2946个影院,其中有票房收入的有2213个影院。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⑦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2017年全国电影 总票房达559亿元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当然是《战狼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动画电影32部、科教电影68部、纪录电影44部、特种电影28部,总计970部;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11.19%;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
据介绍,全年共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5亿元,6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影片《战狼2》以56.83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创造了多项市场纪录,成为国产电影的突出亮点,中国电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数据对比 观影人次同比增长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国内总票房已达559亿元。2017年的电影票房最终实现了高位收官。经历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仅为4%的“冷静期”,2017年的增幅,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将步向稳健。
票房的欣欣向荣当然值得高兴,但2017年统计算法的变更不能忽视。从2017年开始,网络购票时产生的电商服务费被统计在票房中,每张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务费的综合票房为537.7亿元,分账票房为504.47亿,也就是说全年的电商服务费已超33亿元,这几乎等同于淡季一个月的票房进账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仅有27亿元。
相比票房总量,观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关注。2017年观影人次达到了16.2亿,同比增长了18.08%。影院方面,由于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影院建设持续增长,让全国影院数达到了9169家,银幕数达到了50776块,稳坐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一核心数据证明,中国影市增长的根基较为牢固,内容制作和观众热情双双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绝对的含金量。
贡献主力
国产片收入占总票房54%
从整体上看,2017年国产片还是票房主力军,376部国产片贡献约54%的票房,98部进口片贡献约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国产片占4席,进口片则有6席,不过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国产片,分别是《战狼2》(56.8亿元)、《羞羞的铁拳》(22亿元)、《功夫瑜伽》(17.5亿元)和《西游伏妖篇》(16.6亿元)。票房前十影片总票房为203亿元,占年度总和近四成。
大片势头虽猛,但纵观近三年,国内前十名影片总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30%以上;北美市场前十名电影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25%到35%之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整体来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结构是良性市场规律的表现,较少影片贡献主力票房,能带动整个社会对电影行业关注。也有观察人士表达了担忧,中国电影市场过于一直处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撑80%的票房成绩,“未来中国电影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支持‘八二定律’,支持并推动优质中小成本电影成为票房中坚。”
2017年3月实施的我国首部《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国产片和进口片播放占比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在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票房占比上,进口片的单片票房是国产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显。2017年98部进口片中,64部批片贡献了26%的票房,单片平均票房过亿元。
从进口片的表现来看,除了大IP扎堆外,优质口碑的进口批片成为了国内影市的“香饽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高于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过其过硬口碑支撑票房逆袭,最终落定12.91亿元票房,体现出非好莱坞大片强劲的市场号召力。不过,下半年进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体现出影市的盲目跟风。
有业内人士分析,进口片红利的增强,无疑对于中小成本国产片的制作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对于带有实验性质的中小成本国产片来说,面临的市场挑战将更大。
观众变化
小众电影成逆袭黑马
曾几何时,业内曾抱怨,某些“垃圾”电影有为数众多的拥趸,可一些优质却缺乏话题效应的影片被院线冷落,观众寥寥。让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众题材的纪录电影,均票房口碑双丰收。纵观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诀多离不开口碑效应。圈内人和广大观众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遗余力地给予好评,倒逼院线增加排片,进而使得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场中逆袭成为“黑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价版权改编的作品却票房折戟,再次证明了曾经“大IP+小鲜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无条件成立,也反映出观众不再愿为质量不高的作品买单。对此,业内人士的态度也有着明显的转变:从当初的趋之若鹜,到后来的闻之色变,对于IP的开发,业界开始回归理性,且积极找寻更为科学的开发方法。
国内观众对于影片审美喜好的变化,还能从进口影片得以证明:《速度与激情8》《蜘蛛侠:英雄归来》等模式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在中国都不复当年勇,反倒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以及泰国的《天才枪手》,都在中国取得令人惊喜的票房成绩。某媒体近日关于“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对比”的调查显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后续增长乏力,口碑对影片开画后的票房走势影响非常明显。这也足以提醒创作者——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
尽管《二十二》等电影的票房成绩,在动作、喜剧电影霸屏的市场中显得十分渺小,但让我们看到了口碑引领的观影热潮,看到了成熟观众提供的成长环境,这股力量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体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上。
相关新闻
元旦档累计票房11.9亿
根据初步统计,元旦大盘报收3.69亿;《前任3:再见前任》1.25亿,累计4.19亿;《妖铃铃》5050万,累计3.01亿;《二代妖精》3740万,累计2.06亿;《解忧杂货店》3240万,累计1.84亿;《妖猫传》2120万,累计4.89亿。
元旦假期最后一天大盘环比回落27%,全国市场在元旦小长假三天累计收入11.9亿,较2017年同期暴涨80%,创下历史最强元旦档。
《前任3:再见前任》环比仅跌4.5%,跌幅远低于另几部国产电影,累计综合票房已破4亿,超过两部前作最终票房之和。
《妖铃铃》和《二代妖精》累计综合票房也分别跨过3亿和2亿。
减小字体
⑧ 全国大概有多少家电影院
2016年中国电影院线市场份额、影院数量、银幕数量
我国院线为电影发行放映体制的主体,票房分账比例高,占据整个电影产业渠道端的重要位置。我国的“院线制”于2001年起在国家行政引导下起步,引入市场化机制,由院线直接对接发行制片单位,确立了院线为电影发行放映的主体渠道地位。在政策推动下,我国院线行业稳健增长,截至2015年我国影院数量达到6,484家,2012-15年复合增速21%;银幕数量达32,487块,2012-15年复合增速为35%;2015年城市院线数也从2002年的30家增长到49家。我国院线及影院同属于放映环节,位处产业链中下游,院线与影院之间的关系实际分为资产联结和签约加盟两种,目前国内大型院线在不断提高自有影院及资产联结方式的比重。
⑨ 中国大数据影片有哪些
静水深流,空山鸣响。2017年的农村电影放映在平稳的大背景下,整个体系在向平衡、多元、差异、活跃的方向提质增效,进入了一个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的“精耕细作”时期。农村电影市场在2017年度展现出的新需求、新变化,不仅对电影放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探索农村电影放映新机制、提高发行方活力和收益提供了新思路。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电影市场必然将像其他乡村产业一样,迎来一个充满新潜力、新价值与新可能的黄金机遇期。
发行主体集中化趋缓,平衡化向前
2017年度,发行方表现出“大局稳定、整体接近、小众崛起”的特点。
从总体格局看,无论是发行影片数、被订购影片数、被订购总场次还是被订购总金额方面,都处于“几家独大”的状态,头部发行方占据了八成左右的比重。
从发展趋势看,各发行方在被订购场次和被订购金额上的差距又有所减小,分布更加集中,头部在各方面所占的比例相比往年有所下降,整体在向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
对于那些发行影片、被订购影片较少的“小发行方”来说,市场也提供了机会。不同发行方的单片平均收益、单片平均场次都表现出扩大趋势,今年单片平均收益、单片平均场次较高的发行方大都是被订购影片数不高的“非头部发行方”,说明在大的“二八格局”下,其他发行方并没有完全被马太效应束缚,依靠优质的影片也有机会获得较好的订购场次和版权收益,弥补在发行影片数量上的不足。
推荐影片
2017年度,主题放映活动共推荐了225部影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剧情、动作、戏剧、爱情、犯罪、战争、古装等类型。
主题放映活动推出了许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影片,在各类热门影片中,被推荐影片占2017年度订购量TOP50影片的30%(15部),占故事片TOP200影片情况的23.5%(47部)。
推荐效果
主题活动所推荐影片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平均订购场次、平均订购金额远超过所有影片的平均水平。
被推荐影片数量上仅占所有被订购影片总数的6.04%,全年被订购了2152228场,占订购总场次的21.64%,总订购金额24043949元,占总订购金额的25.46%。
年度总结稳中有变,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农村电影放映事业在2017年进入了一个“增速放缓、调整加快”的阶段,从发行到订购的各个层面都表现出了“稳中有变”的特点。
2017年度,农村电影订购总场次首次突破1000万场,增幅高达12.99%。但也要看到,若将较为特殊的公益广告的场次不纳入统计,本年度订购总场次、订购总金额几乎与去年持平,分别还有0.11%、0.7%的下降,订购情况的“稳”正反映在这里。不同以往的是,2017年版权有补贴的农村版权影片和版权非补贴的农村版权影片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版权非补贴影片的场次占比达到了64.99%、金额占比达到了73.37%,达到了历年之最,反映出了公益因素和市场因素更加深入地结合。
2017年的影片供给十分丰富,可订购的和被订购的影片数同比分别增长了11.55%和6.67%,但也要看到,影片订购率保持稳定,影片的平均订购场次和平均订购金额与往年也基本一致。在“稳”的背后,新片、大片的表现都要优于往年,占总数10.58%的新片,贡献了52.59%的订购场次和48.44%的订购金额,大片的平均订购场次和订购金额更是所有影片平均水平的160.72%和232.41%。这一稳一变之间,反映出了农村群众的观影偏好进一步与城市接轨,对影片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7年,省份、院线、放映队等放映终端的数量、分布等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但省份之间的差异却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凸显。各省份的订购场次差距减小的情况下,订购金额的差距却进一步拉大,订片均价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故事片平均订价最高的省份是最低省份的2.5倍,反映出了各省份在订购影片的种类、价 格上存在偏好甚至态度的不同。而放映队平均活跃度的差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省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的落实情况、固定化程度等。
对于发行方来说,2017年度的格局仍维持着“几家独大”。在发行影片数、被订购场次、被订购金额和版权收益等方面,前五名的发行方基本占据了80%左右的份额,“二八效应”明显。但从趋势上说,众多非头部发行方的份额加速提升,发行方之间订购情况的差距有所减小,而发行方单片平均收益的差距却大幅提高,2017年度出现的《战狼2》《勇士》等优秀影片,让发行影片数较少的“小发行方”也能获得较高版权收益,显示出农村电影市场里“大鱼不通吃”的机遇和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平稳巩固,还是调整变化,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仍然保证了将社会效益和文化惠民放在首位。2017年发行的4部公益广告总订购量达1304781场,占年度总场次的11.60%,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有效宣传了新时代、新思想、新政策。民族语译制工作有条不紊地扎实推进,新发行的32部译制影片100%被订购,充分体现了“为映而译”。作为引导、调控农村电影放映的有效手段,主题放映活动同样效果显着,200多部积极向上、质量精良的影片在平台的推荐下,获得了占总数21.64%的订购场次和25.46%的订购金额,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升农村电影放映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⑩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同比增长了吗
据报道,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上年13.72亿增长18.08%,电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2017年,“电影质量促进年”取得实质性成果。以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纪念建军90周年为契机,一批优秀献礼影片取得了可喜突破,树立了主旋律影片创作的新标杆。多题材、多类型、多样化的创作格局更加巩固,取得了显着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全年共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5亿元,6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影片《战狼Ⅱ》以56.83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创造了多项市场纪录,成为国产电影的突出亮点。中国电影新力量不断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