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侯孝贤新电影2018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侯孝贤新电影2018

发布时间: 2022-09-08 22:53:19

❶ 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

《聂隐娘》取材于唐代裴邢短篇小说《传奇》里的《聂隐娘》一篇,讲述聂隐娘儿时被一个尼姑掳走,五年后已经是一个武功高超的刺客,一次她奉命刺杀六昌裔却为对方的气度折服转而投靠,后又化解精精儿、空空儿两次行刺,成为名噪一时的传奇女侠。

什么是传统中国里的唐朝?是长街繁华歌舞升平,还是异域风情扰动人心?在侯孝贤的镜头下,唐朝是一种气度,一个时代的器宇轩昂,在漫长的岁月里,一步一步挪动,侯孝贤以古典雅致的镜头不断地跋涉与发现,完成的当然是属于大唐时代的影像定格,从今往后,任何关于中国古代的想象都绕不开这部作品,因为侯孝贤拍出了一个时代的气质之魅。

总结

这部电影是侯孝贤导员在大陆上映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华语电影商业时代真是的唐人传奇。这部电影是值得期待的。

❷ 你心目中的侯孝贤电影三佳分别是哪三部

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1982-1987)的代表人物之一,还有杨德昌、曾壮祥、万仁等。他们的作品有《光阴的故事》、《儿子的大玩偶》《小毕的故事》《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恋恋风尘》等。

台湾新电影运动兴起的原因有:
1、电影业的不景气,中影改组;
2、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影响;
3、新的电影观念(作者论、艺术电影)等美学标准的输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法国新浪潮)等;
4、新的人才的涌现(独立制品相对自由为侯孝贤、陈坤厚等本土人才的出现提供了机会,留学欧美的青年归来如万仁、杨德昌、柯一正)
5、台湾社会的转型:70年代末国民党权威统治的松动,台湾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之所以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史诗般宏大的影片,是因为侯孝贤不再只是把创作投视于自身的记忆,而投向了整个民族国家的记忆,这是大师级导演的水准。就像中国第五代导演张艺谋有《活着》、陈凯歌有《霸王别姬》、田壮壮有《蓝风筝》,这些同样都是把视线投向了社会的。

不再拘谨于小我,而是通过小我投射到整个社会。

一个导演能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担当,能够直面国家民族的历史,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在题主所说的主流电影界评价最高的原因吧。

❸ 侯孝贤筹备八年的《聂隐娘》,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侯孝贤导演的影片‘刺客聂隐娘’就要上映了,编剧除了导演本人之外,还有阿城与朱天文。主演是舒淇与张震,他们在‘最好的时光’中有过合作。这部影片之前反复传出跳票的消息,现在终于有了着落,我们都十分期待。不知道常常被人说拍片风格很闷、作品中少有激烈的戏剧冲突的侯孝贤导演,会以怎样的方式来演绎这位女刺客传奇的一生。

等待影片上映的期间,我们把‘聂隐娘’的故事又拿出来读了几遍。出乎意料的是,在短短千余字的篇幅中,竟然能够发掘到不少有意思的细节。这些细节如同凌乱的拼图,以残缺不全的姿态,为我们勾勒出潜藏于‘聂隐娘’故事本文之下的一段隐秘的江湖传说,以及与此相关的唐德宗、宪宗时期政治、宗教的风云变局。

‘刺客聂隐娘’海报

楔子、从空空儿、精精儿说起

‘聂隐娘’小说的主线剧情发生在唐德宗到宪宗时期,地点在“河朔三镇”之一的魏博。当时魏博节度使的职务由田氏一家所掌控,这是我们都很熟悉的。

关于‘聂隐娘’的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主要有裴铏、袁郊、段成式三种说法,这里不详细展开。裴、袁、段三人都是晚唐时期的小说家,这也就意味着,‘聂隐娘’差不多是一个由当代人所讲述的当代传奇。故事中保留的诸多细节,也绝不能当作闲笔轻轻放过。

自问世以来,‘聂隐娘’的故事就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北宋初年,李昉等人编纂‘太平广记’,将这篇传奇收录在卷一百九十四的“豪侠”类中。宋元之际,有个叫罗烨的人写了本‘醉翁谈录’,里头提到了不少当时流传的话本小说的名目,其中就有“西山聂隐娘”。顺治年间,被当朝皇帝称呼为“真才子”的尤侗,曾将‘聂隐娘’的故事从传奇改编作戏曲,还取了‘黑白卫’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标题。到了晚清,版刻名手任渭长绘制‘三十三剑客图’,聂隐娘排在第九位,比另外两名女侠红线和荆十三娘都要靠前。

‘三十三剑客图’之“聂隐娘”

武侠四大家之一的金庸先生也十分喜爱‘三十三剑客图’,赞扬它“造型生动”、“很触发一些想象”,因而发愿“给每一幅图插一篇短篇小说”。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心愿最后未能完成,他在“写了第一篇‘越女剑’后,第二篇‘虬髯客’的小说就写不下去了”,“于是改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介绍原来的故事”。这就是收录于‘侠客行’卷末的‘越女剑’与‘三十三剑客图’,创作时间大概在1970年。

在‘三十三剑客图’一文中,金庸引用了‘资治通鉴’、‘唐书’等史料,对‘聂隐娘’故事的历史背景做了一番解读。这部分内容大体是错的,不具有什么参考价值。只是里面有一段,关于空空儿这个角色的评价,说的很有道理:

这篇传奇中写得最好的人物是妙手空空儿,……他出手只是一招,一击不中,便即飘然远引,决不出第二招。自来武侠小说中,从未有过如此骄傲而飘逸的人物。

与金庸齐名的武侠作家梁羽生先生,在他的‘大唐游侠传’、‘龙凤宝钗缘’、‘慧剑心魔’中,也提到了‘聂隐娘’中两名重要的配角人物空空儿与精精儿。这三部作品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稍早于‘三十三剑客图’。当然,金庸想要写‘聂隐娘’的故事,应当是很早就开始打算的,未必就是受了梁羽生的影响。

和两位名作家一样,初读过‘聂隐娘’这篇小说,我们很容易就被空空儿、精精儿充满奇趣的形象所吸引。现实生活中,人们也习惯用成语“妙手空空”来形容神偷的高妙技艺。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中有一个招式叫作“飞龙探云手”,用来窃取敌人身上的宝物或钱财,很受玩家欢迎。根据大宇的企划设定,这一招数最初由巴蜀盗侠李寒空创立,又传给了他的徒弟猴妖精精。“精精”这个形象,大概来源于梁羽生笔下“貌似猢狲”的精精儿。可能是空空儿、精精儿的出场方式相近,空空儿妙手空空的本领,一不小心就被迁移到了精精儿身上。

‘仙剑奇侠传’之“猴妖精精”

空空儿、精精儿形象的深入人心,正反映了‘聂隐娘’小说的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作为故事的主角,隐娘本人的艺术感染力存在相当程度的不足。这一现象的产生,恐怕与作品本身在情节叙述上的不完备,从而导致的人物行为逻辑的不自洽有关。

‘聂隐娘’小说中不合情理的地方有很多,我们举几个例子:

乞食尼明明武艺高强,为什么不直接带走隐娘,而非要当面向聂锋索取?
乞食尼好不容易将隐娘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刺客,为什么转头又将她送还聂家?
乞食尼与隐娘约定说,再过二十年方可见面。可奇怪的是,直到故事的结尾,我们都没有等到她的再一次登场。
故事中的磨镜少年形象苍白,莫名其妙地出现,又不知所谓地离开。这个人物的存在,真的只是为了帮助女主人公完成一段独立自主的婚姻吗?
在聂锋死了以后,隐娘的母亲与家人为什么再也没有露面,他们又都去了哪里?

正是因为‘聂隐娘’这篇小说中,存在如此之多不合情理的内容,我们在读完故事以后,才会有一种期待落空的失望。反倒是空空儿、精精儿两个配角,由于出场次数不多,其行为逻辑始终完整,再加上描写手法飘逸,自然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我们可以解释说,这是‘聂隐娘’的作者在小说创作上缺乏经验导致的。或者学究气一些,我们还可以推测,宋人在编纂‘太平广记’时,是不是出于篇幅或是趣味的考虑,对故事的原文进行了一些删改,这也是说得通的。

然而,无论采用哪一种说法,都无法消除我们心头的疑问。‘聂隐娘’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中人物的诸多古怪行为,是否都能找到一个合理的根据?为了解开这些疑问,我们的目光再次转向中晚唐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透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层层迷雾,我们将最终得到解读‘聂隐娘’故事全貌的唯一一把钥匙。

一、少女隐的奇幻漂移(又名:乞食尼来的那一夜)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聂隐娘者,唐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之女也。年方十岁,有尼乞食于锋舍,见隐娘,悦之,云:问押衙乞取此女教。锋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衙铁柜中盛,亦须偷去矣。及夜,果失隐娘所向。锋大惊骇,令人搜寻,曾无影响。父母每思之,相对涕泣而已。

开篇明确提到了女主人公隐娘的父亲,是“唐贞元中魏博大将聂锋”。在现存的史料中,我们没有找到有关“魏博大将聂锋”的任何记载。这个人物或许有什么原型,名字则多半是作者虚构的。所以要虚构为“聂”姓,卞孝萱先生在‘“红线”、“聂隐娘”新探’一文中,已经做了很好的说明:

‘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述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人事,……传奇作者赋予传主姓“聂”,用意在于肯定她继承了中国古代着名刺客聂政“义”的传统。……在这一点上,‘荆十三娘’与‘聂隐娘’如出一辙。

这一看法是很有见地的。因此,作为父亲的聂锋,他的名字反倒是跟着女儿来的。
故事接着说道,在隐娘十岁那年,有一位乞食尼来到聂家门口,十分喜爱隐娘,要求将她带走教习。乞食是佛教一种常见的修行方式,神尼到聂锋家乞食这一事件,当然可以发生在贞元中的任何一年。但为了谨慎起见,我们还是查阅了一下相关记载,发现在唐德宗贞元元年(785),包括魏博在内的广大地区,曾经发生过一次持续、严重的饥荒。‘旧唐书•德宗本纪’:

(兴元元年,冬十月)诏宋亳、淄青、泽潞、河东、恒冀、幽、易定、魏博等八节度,螟蝗为害,蒸民饥馑,每节度赐米五万石。
(贞元元年,春正月)去秋螟蝗,冬旱,至是雪,寒甚,民饥冻死者踣于路。……河南、河北饥,米斗千钱。(同年,夏四月)关东大饥,赋调不入,由是国用益窘。

我们姑且认定,乞食尼来到聂锋家门口的日子,就是在贞元元年(785),并据此逆推隐娘的生年大概是在代宗大历十一年(776)。当然,这样的结论很武断,可信度不高。后面我们会找到更多证据来支持,为了叙述的方便先写在这里。

故事继续说道:

后五年,尼送隐娘归。告锋曰:教已成矣,子却领取。尼歘亦不见。一家悲喜,问其所学,曰:初但读经念呪,余无他也。锋不信,恳诘。隐娘曰:真说又恐不信,如何?锋曰:但真说之。
隐娘曰:初被尼挈,不知行几里。及明,至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狖极多,松萝益邃。已有二女,亦各十岁,皆聪明婉丽,不食。能于峭壁上飞走,若捷猱登木,无有蹶失。尼与我药一粒,兼令长执宝剑一口。长二尺许,锋利,吹毛令断。逐二女攀缘,渐觉身轻如风。一年后,刺猿狖,百无一失。后刺虎豹,皆决其首而归。三年后能飞,使刺鹰隼,无不中。剑之刃渐减五寸。飞禽遇之,不知其来也。

至四年,留二女守穴,挈我于都市,不知何处也。指其人者,一一数其过曰:为我刺其首来,无使知觉。定其胆,若飞鸟之容易也。受以羊角匕首,刀广三寸。遂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人莫能见。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药化之为水。

五年,又曰:某大僚有罪,无故害人若干。夜可入其室,决其首来。又携匕首入室,度其门隙,无有障碍,伏之梁上。至瞑,持得其首而归。尼大怒,曰:何太晚如是。某云:见前人戏弄一儿可爱,未忍便下手。尼叱曰:己后遇此辈,先断其所爱,然后决之。某拜谢。尼曰:吾为汝开脑后藏匕首,而无所伤,用即抽之。曰:汝术已成,可归家。遂送还。云后二十年,方可一见。

根据“后五年,尼送隐娘归”这句话,我们知道隐娘重回魏博的时间是在贞元六年(790)。
隐娘回了家,一家人围着她问东问西。隐娘的回答很简单,说“但读经念呪,余无他也”,可是聂锋不信。这里很有意思,把聂锋的反应单独点出来,也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不信,只用了两个字:“恳诘”。直到这时候,隐娘才把五年来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说了出来。这段文字清新俊逸,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容易被当作小说家言轻轻放过。然而,正是经由其中的只言片语,我们将轻轻推开暗藏有神尼的身份、来历的那道暗门。

隐娘说自己“初被尼挈,不知行几里”,到达目的地时已经“及明”,再有上文提到的“及夜,果失隐娘所向”,我们知道神尼窃走隐娘一定是在当天夜里。根据魏博治所魏州(今河北大名县)的纬度推算,当地的日照时间最短大概在10小时不到。我们姑且用冬至这一天的最短日照时间,再加上世界顶级短跑运动员的瞬时最高时速45公里/时(文献请求)来计算,隐娘所描述的这个“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的地方,大致不会超过以魏州为中心、63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无论神尼武艺如何高强,在负重、长距离行进中,也绝不会超出这一人类生理的极限。

通过谷歌提供的卫星图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名县所在的地区是幅员辽阔的华北平原,只在东西两侧各有一处山脉地形,东面的是泰山,西面的是太行山。大名县到泰山的距离,大概不到300公里。太行山脉呈南北向延伸,如果取较短的垂直路径如涉县,大概有200公里。因此,我们暂且将隐娘的修行地点,定在泰山或太行山这两个备选项中。

谷歌地图:大名县至泰山

谷歌地图:大名县至涉县

隐娘接着讲到当地的自然风貌,说是有“大石穴之嵌空数十步,寂无居人,猿狖极多,松萝益邃”,还有不少“虎豹”、“鹰隼”。侯孝贤导演在武当山一带为‘刺客聂隐娘’取景,大概就是从这几句话中得来的灵感。

考虑到隐娘被带离魏博的途中,并没有留下任何与大江大河有关的记忆,我们还是选择将答案落在太行山上。太行山体势险峻,东侧常见断层地貌,多野生动物出没。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新设置了国家级的猕猴自然保护区。唐文宗开成年间,远道来五台山巡礼的日本僧人圆仁,就曾这样描述他在当地的所见:

峰上松林,谷里树木,直而且长,竹林麻园,不足为喻。山岩崎峻,欲接天汉。松翠碧与青天相映。

与之相对的,“虎豹”这样的大型兽类在泰山及其周边区域似乎十分少见(文献请求)。作为历代帝王的封禅之地,泰山受到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实在过于深刻。要在这里设置一个隐秘的训练场所,既不庄重、也不合情理。

二、刺客帝国:基地

太行山一带自古以来就多宗教名胜,佛教自然不必说,道教徒在太行山地区的修行活动,似乎也可以追溯到汉晋年间。如果我们的推测不错,那么‘聂隐娘’中的这位乞食尼,究竟隶属于哪个宗教、哪个教派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认定劫走隐娘的是一个道姑。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导演杨锦泉拍摄单元剧‘大刺客’之‘大唐聂隐娘’,剧中的玉虚师太这一角色,由着名女星惠英红扮演。她演的另一位师太,我们都很熟悉,是在几年后的那部‘倚天屠龙记’里头。侯孝贤导演这次的‘刺客聂隐娘’,似乎也是采用了同样的设定。

‘大刺客’之‘大唐聂隐娘’

将乞食尼塑造为道姑的形象,大概与‘太平广记’编者的一次笔误有关。‘广记’的编者在抄录完‘聂隐娘’的原文后,用小字注明说,这个故事出自裴铏的小说集‘传奇’。历史上的裴铏,是一个具有鲜明道教倾向的人物。流传至今的道教典籍‘云笈七签’中,还保留有他的“道生旨”一文,主要是讨论神仙出世的思想。

然而,近几十年来,经过不少学者的研究,我们普遍接受这样一种结论:无论是从人物形象、写作技巧,还是行文方式、语言风格,种种迹象都表明,‘聂隐娘’这篇传奇的真正出处,应当是袁郊的小说集‘甘泽谣’。袁郊本人在唐懿宗咸通年间曾担任过祠部郎中一职,负责管理宗教事务。在‘甘泽谣’里头,他对佛教的教义与神迹进行了大量的正面宣传。我们耳熟能详的“三生石上旧精魂”的故事,就来自‘甘泽谣’这部书。

由此,我们判定,当日出现在聂锋家门口的这位世外高人,绝非什么女道士,而是一名货真价实的比丘尼。隐娘五年来生活、受训的这个“寂无居人,猿狖极多,松萝益邃”的地方,则是位于太行山深处、且与本地的佛教僧团保持着某种隐秘联系的所在。

可太行山实在是太大了,隐娘到底被带去了哪里?我们的首要排查对象,就是位居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直至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依然香火鼎盛的五台山。

众所周知,五台山可以算得上是唐代密宗最为重要的道场之一。代宗永泰二年(766),得到朝野广泛尊奉的汉传密宗祖师不空和尚,上表奏请于五台山创建金阁寺。大历年间,他还亲自到达此地,主持盛大的开光法会。直到唐武宗灭佛以后,五台山地区的密宗传承才日渐消歇。

根据故事的描述,我们推测,带走隐娘的这位神尼,大概就是出身于五台山僧团组织、且主修密教的人物。证据主要有两点。

一是前面提到过的,隐娘一开始向家人讲述这些年来的经历时,所说的“但读经念呪,余无他也”。这些话的确是有所保留,但恐怕也不是胡编乱造。我们知道,持咒是密宗十分重要的一种修行方式,“盖口诵真言,亦可象征包含各种神相”(汤用彤语)。在“密宗经典里,几乎没有一部没有咒语的”(周一良语)。唐代密宗又常常被人称为“真言宗”,也是这个缘故。

当然,这样的证据还不充分,因为“读经念呪”的行为,各个宗派都会做一些。也正是因为听上去比较平常,隐娘才在一开始就把这些事情告诉父母。重要的是第二处:“吾为汝开脑后藏匕首,而无所伤,用即抽之”。

今天的藏传佛教中,存在有“颇瓦法”这种神迹。据说,如果修行成功,会在头顶梵穴的位置出现凹陷的小洞。唐密与藏密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但考虑到这种现象过于神异,很难在别的教派中看到,我们还是倾向于将神尼的出身定为五台山密宗一脉。现实中的“颇瓦法”只够插得下一根吉祥草,隐娘的脑后竟然能藏匕首,这就属于艺术上的夸张了。

‘刺客聂隐娘’剧照之“羊角匕首”

参考谷歌地图,从魏州到五台山地区的距离大概在500公里左右,沿途也没有经过什么大的河川湖泊,与我们之前的推测不存在矛盾。

我们认为神尼来自五台山地区,还有一个不起眼的旁证,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宋人话本“西山聂隐娘”。所谓的“西山”,正是位于北京西郊三十里处,属于太行山北部的一支余脉。民间艺人讲故事难免有添油加醋的成分,偶尔也会留下些有益的信息,可以说得上“虽不中,亦不远矣”了。斜阳古柳的赵家村口,当人们一遍遍听说书人讲起“西山聂隐娘”的故事时,是不是也会盼望着有一天,这位传奇中的女侠一路奔腾如虎,将王师北定中原的消息传遍燕云十六州的每一寸土地。

谷歌地图:大名县至五台山

经过长时间的刻苦训练,隐娘的武艺日见精进,“一年后,刺猿狖”,“后刺虎豹,皆决其首而归”。“三年后能飞,使刺鹰隼”,“剑之刃渐减五寸”。到了第四年,也就是贞元五年(789)的时候,神尼觉得差不多了,就指派给她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任务:杀人。

看起来,一切进行得很顺利。我们注意这句话:“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药化之为水”。这里的主人指谁,作者没有点出来。很明显的是,这位主人行事异常谨慎。人到底杀死了没有,别人说了不算,必须由他(或她)亲自目验以后,才算大功告成。考虑到这是隐娘第一次执行暗杀任务,同时,神尼从一开始就跟在她边上,“指其人者,一一数其过”。我们倾向于认为,在这一次的行动中,神尼始终是以教导者的身份旁观隐娘的一举一动。而那位“以药化之为水”的主人,则更有可能是刺客组织中地位更高一级的人物。

隐娘接到的下一次暗杀任务,是在离家的第五年,也就是贞元六年(790)的时候。在这一次的行动中,神尼显然对自己的徒弟放心多了。她没有再跟着一道去,只是简单描述了对象的身份特征。然而令她失望的是,隐娘竟然因为怜爱幼儿,耽误了任务执行的期限。神尼斥责了隐娘,并教导她“己后遇此辈,先断其所爱,然后决之”。我们注意到,在这次行动中,隐娘同样要做到“持得其首而归”。

通过对这两次暗杀任务的描述,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神尼对隐娘所施加的一系列刺客训练,有着极其严格的规范与程式。比隐娘更早来的另两名“聪明婉丽”的少女,她们的经历恐怕也是如出一辙,甚至连三人的年龄都一样是十岁。因此,神尼带走隐娘这一行为,绝不是通常所想象的那样,仅仅出于一人一家的恩怨情仇;隐娘五年来所生活的地方,也绝不单纯是什么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而是隶属于五台山密教僧团的一处刺客训练基地。在接下去的故事中,我们将会看到,这里所培养出来的一代刺客聂隐娘,是如何深刻地参与、影响了大唐帝国未来近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局。

三、公主的婚事•隐娘归来

说着说着,时间到了贞元六年(790),我们的主人公隐娘长到了十五岁。神尼点了点头说“汝术已成”,终于可以出师了。

然而,正是从这个时候起,故事的走向开始变得有些莫名其妙。神尼一番苦心孤诣,为什么不直接交代隐娘更多、更重要的任务,而是任由她归家,最后反倒成了魏帅的左右手?神尼与隐娘所约定的二十年后,究竟又有什么大事因缘,使得二人必须重逢呢?

为了解开这些谜题,我们不得不暂停‘聂隐娘’的本文,将目光转回到故事的发生地魏博,先来理一理魏博的故事。

魏博属于着名的“河朔三镇”之一,是唐代历史上最为强大的藩镇。他的创立者田承嗣从前是安史叛军,后来出于现实形势的考虑又投降了朝廷。田承嗣后头接着还有田悦、田绪、田季安一串人,都等着在我们的故事中粉墨登场。

❹ 谁知道侯孝贤拍过什么电影~~

作品
导演作品
红气球的旅行 (2007) 聂隐娘 (2007) 每人一部电影 (2007)
侯孝贤作品:《咖啡时光》剧照(10张)盛世里的工匠技艺 (2006) 最好的时光 (2005) 咖啡时光 (2003) 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 (2001) 海上花 (1998) 再见南国,再见 (1996) 好男好女 (1995) 戏梦人生 (1993) 悲情城市 (1989) 尼罗河女儿 (1987) 恋恋风尘 (1986) 童年往事 (1985) 冬冬的假期 (1984) 儿子的大玩偶 (1983)
侯孝贤作品:《最好的时光》剧照(20张)风柜来的人 (1983) 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3) 风儿踢踏踩 (1981) 就是溜溜的她 (1980)
编剧作品
红气球的旅行 (2007) 最好的时光 (2005) 咖啡时光 (2003) 去年冬天 (1995) 童年往事(1985) 青梅竹马 (1985) 冬冬的假期(1984) 油麻菜籽 (1983) 在那河畔青草青(1983) 小毕的故事 (1983) 俏入彩蝶飞飞飞 (1982) 早安台北 (1979) 翠湖寒(1976)
制片人作品
第36个故事(2010) 爱丽丝的镜子 (2005) 命带追逐 (2000) 去年冬天 (1995) 多桑 (1994) 少年吔,安啦! (1992) 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1) 小毕的故事 (1983)
演员作品
盛世里的工匠技艺 (2006)Métro Lumière: Hou Hsiao-Hsien à la rencontre de Yasujirô Ozu (2004) 侯孝贤画像 (1997) 男生女相:中国电影之性别 (1996) 没有太阳的日子 (1990) 老娘够骚 (1986) 青梅竹马 (1985)

❺ 侯孝贤的全部电影有哪些

作品
导演作品
红气球的旅行 (2007) 聂隐娘 (2007) 每人一部电影 (2007)
侯孝贤作品:《咖啡时光》剧照(10张)盛世里的工匠技艺 (2006) 最好的时光 (2005) 咖啡时光 (2003) 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 (2001) 海上花 (1998) 再见南国,再见 (1996) 好男好女 (1995) 戏梦人生 (1993) 悲情城市 (1989) 尼罗河女儿 (1987) 恋恋风尘 (1986) 童年往事 (1985) 冬冬的假期 (1984) 儿子的大玩偶 (1983)
侯孝贤作品:《最好的时光》剧照(20张)风柜来的人 (1983) 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3) 风儿踢踏踩 (1981) 就是溜溜的她 (1980)
编剧作品
红气球的旅行 (2007) 最好的时光 (2005) 咖啡时光 (2003) 去年冬天 (1995) 童年往事 (1985) 青梅竹马 (1985) 冬冬的假期 (1984) 油麻菜籽 (1983) 在那河畔青草青 (1983) 小毕的故事 (1983) 俏入彩蝶飞飞飞 (1982) 早安台北 (1979) 翠湖寒 (1976)
制片人作品
第36个故事(2010) 爱丽丝的镜子 (2005) 命带追逐 (2000) 去年冬天 (1995) 多桑 (1994) 少年吔,安啦! (1992) 大红灯笼高高挂 (1991) 小毕的故事 (1983)
演员作品
盛世里的工匠技艺 (2006)Métro Lumière: Hou Hsiao-Hsien à la rencontre de Yasujirô Ozu (2004) 侯孝贤画像 (1997) 男生女相:中国电影之性别 (1996) 没有太阳的日子 (1990) 老娘够骚 (1986) 青梅竹马 (1985)

❻ 侯孝贤的电影都捧红了哪些演员

侯孝贤1岁从广东移居台湾,作为中国台湾的导演,也拍了不少电影,侯孝贤也成为了第57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得主。捧红了伊能静、舒淇等众多演员。

一、侯孝贤是因为看了一部英国电影,走入了电影界这个行业,侯孝贤是从李行。他的第一部个人剧本是1975年,在1979年的时候就因为担任《早安台北》的编剧,获得了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

二、1980年,侯孝贤拍摄了个人的第一部长篇电影。1982年因自己编导的一部剧情片,拿到了第1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提名,自己也获得了最佳导演奖提名。1983年又做编剧又做制片人,获得了第2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同年还获得了西德曼海姆影展佳作奖、周建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作品奖等各种奖项和提名。

❼ 求侯孝贤导演的海上花百度云资源!

链接:https://pan..com/s/1llwik1Vp49CHfjQVtup9qA

提取码:4cxq

作品相关简介:《海上花》是由杨凡执导,张艾嘉、姚炜、鹤见辰吾领衔主演,秦沛、李墨特别客串的剧情片,于1986年11月7日在中国香港上映。该片讲述了在澳门做茶楼歌女的美玲与日本运动员中村相遇并相互爱慕,跨度10年的故事。

❽ 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你看懂了吗

回想起《刺客聂隐娘》这部不知所云,但是画面又静谧唯美,充满张力的胶片电影实在有一种魔力,很享受欣赏过程,但是又想探究讲了什么故事。简单来说就是让聂隐娘去杀表兄田季安而不得的事情。但是那些千丝万缕的人和事,又挥之不去,必须要了解更多的背景,才能更好的串联整部电影。

没看懂电影但是又想探其究竟的话,建议读《行云记》-《刺客聂姨娘》拍摄实录。作者谢海盟,作为侯孝贤导演的编剧助理,随行整个剧组,记录了跨时多年的拍摄历程。

没看过的建议先看一遍,看过没看明白的。我根据《行云记》这本书的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大的历史背景就是安史之乱,日渐衰落的唐朝中后期。

1.隐娘为什么不爱讲话?

侯导给她的人设是一位有亚斯伯格症患者( 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但是这种患者大多肢体行动不协调。但候导只是让隐娘的不喜沟通,行动力上可是最完美的杀手。

2. 隐娘接过玉玦后为何捂面痛哭?答:嘉城娘娘屈叛了窈七。隐娘本应该和田季安结为连理,嘉城娘娘将先帝给她的一对玉玦分增养子田季安和聂窈。但在窈七10岁那年,元谊(田元氏)一家率5000随从投奔田家。为了稳固潘镇,嘉城公主答应田家和元家连亲。窈七一脚将鞠球踢入元家账中,差点打伤元谊。然后逃走,入夜被找到时已受受重伤,嘉城娘娘托道姑,也就是孪生姐妹,带走窈七。为了政治的稳定,委屈背叛了窈七,是嘉诚公主死前一大遗憾。

3. 嘉城娘娘与道姑的关系答:安史之乱后,各个藩镇动乱不止。《 资治通鉴》 记载了当年睢阳城惨况,陷落时,所剩不过四百人,道姑是尸体堆下挖出来的小儿”, 因为惨痛的童年记忆,道姑恨藩镇入骨。在电影中设计成为嘉城公主的孪生姐妹。躲避 战乱时寄样在寺庙,战乱平息手仅接回一人——嘉城公主。嘉城公主也是谨遵先帝知名,稳住潘镇势利为大,牵制魏博不过河洛半步。两人政治立场不同。

4. 精精儿为何与隐娘开打?精精儿是元家最厉害的杀手。精精儿和田元氏的关系——两人就是同一人,聂隐娘和窈七过招,面具被砍成2半,互相见到了双方真实面目,于是两人分开。书中写的是两人势均力敌,都受了伤。但谁也杀不了谁。

5. 田元氏夫人为何要杀田兴?

田元氏是胡人血统,主张发展一方势力,田季安和其父都因为嘉城公主的影响而主合,所以才有魏博十几年的归顺。现在公主已经不再,牵制魏博的力量就削弱了。田兴作为老臣也是不希望再起战乱,和三年前被活埋的丘绛一事是同意道理。活埋不仅仅是为了杀人,而是杀鸡给猴看,让人看着“说错话”的人被活埋,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尽管田元氏答应了不会再发生“丘绛活埋”类似的事儿。但是路上依然杀了田兴的随从,让身受重伤的聂峰(聂隐娘之父)在旁看着。

本来只是想看看剧本,知道这电影演什么就行了。但是发现,《行云记》前面60%的篇幅都是在讲解电影背后的故事。电影是2018年上映,但是2010年就已经开始筹备了。天呀,原来一部电影背后要走这么久的路,而且外景地包括台湾的姬路,中国的湖北大九湖,河北张家口、 内蒙古红军旗马厂,以及海外日本京都的寺庙。剧组的人员多达百余人,而导演侯孝贤也是在剧组这么多人在他面前晃来晃去的时候经常摘下帽子挠头。毕竟他认为30多人的剧组才是比较真实的需求。而这大动干戈整出来的作品,竟有很多最后都没有能够呈现在观众面前,不得不佩服,在有限的时间内,想要尽可能多的呈现是不可能的。

导演就像一个匠人,刻出完美的作品前,有很多石料都成了下脚料,再好,不是最后想要的那个,也依然无缘见天日。像故宫的金砖,每一块都是完美的,但是只能选取1/3放到皇宫,接受众人的摩擦,而那2/3的金装只有被化为齑粉的命运。侯导是用胶片拍片的导演之一,相比于数码拍摄,更加费钱,更需要耐心。而且侯导也不喜欢“好莱坞”似的动作特效,也不喜欢演员特“演”。所以,有时候剧组人员要能理解导演的风格,拍出“自然”的东西来。影片中磨镜少年和孩子的嬉戏,其实就是演员之间的互动,加入电影中非常真实。那些对情节有推动或者对观众理解剧情有必要的台词,也是最后被砍掉了。这很侯孝贤,“你懂不懂我不管,我只要我懂”,所以拍出不那么符合大众市场的电影。有这样的导演,我们才能享受多元的美!

❾ 侯孝贤获金马奖终身成就奖,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第57届金马奖于8月24日召开执行委员会议,全票通过选出侯孝贤为第57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得主,表彰他在电影美学的卓越成就以及对电影传承的苦心竭力。侯导在接获通知时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要把奖金捐给金马奖,工作人员感动之余,不忘提醒侯导这是没有奖金的。此外,他还表示:“我喜欢电影,我拍电影,这就是我的信念。”

❿ 如何评价侯孝贤电影《最好的时光》

侯孝贤电影《最好的时光》,这部电影的话,讲的是几十年前的那一种男女之间的感情,那个时代是相对来说是动荡不安的时代,每个人的感情都是不稳定的。
但是,电影里面的男主角却是非常的坚定自己的信念,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情感。
所以,这部电影的主题其实挺好的,就是坚持执着才是难能可贵。
让我们珍惜的情感,我们可以执着地去追求,努力一些就更能靠近最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