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7暑期档全国影院票房有多少
据报道,为期3个月的暑期档正式落下帷幕,广电总局电影局提供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全国城市影院票房163.35亿元;观影人次4.74亿,比去年3.74亿增长26.7%。
此外,《战狼2》上映首日便有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票房在5000多万元徘徊的时候,二线城市的票房已经达到了1.1亿元,三四线城市票房加起来也超过了1亿元,今年暑期档二、三、四线城市观众的票房贡献率颇为引人注目。
希望中国电影事业可以快速茁壮的发展下去!
⑵ 2017年有哪些好莱坞电影中国票房超过北美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再次迎来大爆发。而更多的好莱坞大片靠着中国市场成功续命。
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好莱坞大片做到了这一点。单位:美元。
片名
中国票房
北美票房
速激8
4亿
2.25亿
变5
2.3亿
1.3亿
寻梦环游记
1.8亿
1.7亿
金刚骷髅岛
1.75亿
1.68亿
海盗5
1.72亿
1.7亿
片名
中国票房
北美票房
极限特工
1.68亿
0.26亿
生化危机
1.7亿
0.45亿
一条狗的使命
0.9亿
0.64亿
新木乃伊
0.9亿
0.8亿
全球风暴
0.6亿
0.3亿2017年是好莱坞大片中国票房超出北美最多的一年。
那么这个现象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历史
在早年间,特别是94年中国开始引进好莱坞大片的时候,好莱坞片商根本就不鸟中国市场。几千万人民币而已,换成美元,那会还是1:8,聊胜于无罢了。
后来中国电影市场在2010突破百亿,于是历史上第一次,好莱坞大片的中国票房开始超过北美本土。
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是哪个呢?
2012年的《泰坦尼克号3D》重映版,中国票房达到惊人的9亿,如果不是年底《泰?濉泛诼沓鍪溃?庖荒甑钠狈抗诰?芸赡芫褪且徊恐赜车缬傲恕?/p>
有一就有二。
《泰坦尼克号》打开了这扇大门以后,越来越多的好莱坞大片中国票房超过北美。甚至中国市场成为很多好莱坞烂片的救命稻草,盈利关键。比如2017年春节档之后的《星际特工》和《生化危机终章》
到底是哪些好莱坞大片中国票房超过北美呢?这个表只是部分数据,专门是哪些动作片。
在2017年,只是部分好莱坞大片如此。
今年则有更多好莱坞电影靠中国市场续命。
最近的就有这部《寻梦环游记》,中国市场约1.7亿美元,比北美的1.6亿高出一头。而且这是皮克斯电影在中国首部超过3亿人民币的电影。想不到吧,大名鼎鼎的皮克斯,历来是口碑担当。但之前的皮克斯好电影在中国市场根本卖不动。
至于《变5》就不用提了。
2、原因
为什么这些好莱坞电影中国票房高于北美呢?又是哪些题材、类型的电影容易达成这个成就呢?
其实看这些电影的类型,很容易看出:主要是中美两国观众的口味不太一样。
有些电影美国人特别喜欢,中国观众就是不太感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星战系列。《星战7》在北美有近10亿美元票房,是目前单一市场最高,那第二名就是咱们《战狼2》单一市场票房第二。
但星战7在中国票房才多少点?只有8亿多。去年的《侠盗一号》中国票房更是只有5亿多。
还有此前皮克斯很多动画电影,《海底总动员2》这种,《爱宠大机密》这样的,美国人很喜欢,中国观众基本上没有啥兴趣。
有些电影是中美两国观众都还能接受。比如《侏罗纪世界》、漫威的一些电影,动画电影方面,《功夫熊猫》系列,《疯狂动物城》这些。
那有的电影就是中国观众的菜,尤其是怪兽片、灾难片、动作片。最典型的就是速度与激情系列、变形金刚系列。
中国观众爱看热闹,另外也是观影的传统和习惯。《泰坦尼克号》开启了灾难题材在中国的先河,后来的《2012》、《后天》、今年的《全球风暴》这些,都是这种类型,拍得不是太好,票房也不错。
另外也是因为情怀。最典型的就是《魔兽》了。中国观众爱看动作片,也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最早的就是《亡命天涯》、《真实的谎言》,所以这些老牌动作明星后来整了个《敢死队》系列,其实很烂,但中国观众就是喜欢。速激系列只不过是最新走红的动作类型。
总而言之,还是文化差异。怪兽、动作、灾难这些题材中国观众看得懂,完全不怕文化隔阂。像《神奇女侠》这种有大量西方神话元素,中国观众就不太喜欢。
其实漫威、DC这些漫改电影也需要大量美漫文化积累,只不过很多中国观众完全是冲着看动作、看热闹去的。很多人哪里管这些侠那些侠都是啥来头啊。
像这次《寻梦环游记》能在中国票房超过,我觉得它的题材,讲人死后的亡灵世界、这种轮回观念,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契合的。所以中国人理解起来没有难度。
像这种家里灵堂上放祖先的照片,中国人也是如此嘛。
所以,关键是找准中国观众的爱好。但市场的风向和潮流,说实在的也是不容易找准啊。
3、未来
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首次突破500亿大关,比去年增长15%左右(扣除服务费);
相比较而言,2017年北美电影市场票房是111亿美元,比去年114亿跌掉3%。当然这已经是北美市场票房最好的年份之一了。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北美电影平均票价是近年新高,达到8美元以上(折合人民币约50以上)。
如果只看人次的话,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16亿人次高于北美的14亿。
中国电影市场未来还是会继续增长,而北美市场基本是到顶了,偶尔还会回落。
所以,在未来,一部电影的中国票房高于北美票房,会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到那个时候,就很好玩了。不知道好莱坞的片商们,要怎么迎合中国观众的口味呢?
⑶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多少元
1月1日报道,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6.2亿,比上年13.72亿增长18.08%,电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顺利实施,“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引擎。“电影市场规范年”活动深入开展,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电影走出去”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金砖国家电影节等活动顺利举办,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累了重要经验。
⑷ 电影票房是什么意思
电影票房,原指电影院售票处,后引申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电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况。后来逐渐有公司专门统计电影的票房,给出更为明确和直观的数据。
票房的起源
在清朝干隆征战大小金川时,军中满洲人多,因行军万里,一路无聊,始而思念家乡与亲人。为此,八旗子弟兵自编词、曲,即子弟书,以自歌自娱。
歌唱者需持有执照,所谓唱票,这些业余歌唱者之间就互称为票友,以后票友就成了业余演唱者的代称,清中叶以后,八旗贵胄嗜爱戏曲成风,并以演唱戏曲为乐。
不过他们演唱不为生计,故谓之票戏。演唱时票友们汇集一堂,其汇合的地点就叫做票房。最早的票房始于道光年间,到同治末年的翠峰庵票房已有相当规模。
以后天津、上海、武汉、南京、常州、苏州、台湾、四川、济南、香港、澳门、烟台和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的华人居住区也都成立了票房,而且在大学、中学、工厂、农村、街道、茶楼、饭店、公园等到处都有。
(4)2017年电影院票房扩展阅读
发展历程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比2016年增长13.5%。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01.4亿元,占总票房的53.84%,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2018年12月3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同比增长5.93%。
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市场占比为62.15%,比去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⑸ 2017年国产片票房所占的比例是多少
据报道,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559.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45%,其中,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2017年共有15部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其中有3部超过20亿元。票房过亿元的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战狼2》以56.8亿元的成绩成为当之无愧的年度冠军,《速度与激情8》(26.7亿元)、《羞羞的铁拳》(22亿元)分获年度票房亚军与季军。在2017年票房前十名的影片中,国产片和引进片各占5部。
希望更多国产电影可以产出!
⑹ 票房是指观看人数还是钱数达到多少亿
票房是指钱数达到多少亿。
电影票房(Box Office),原指电影院售票处,后引申为影院的放映收益或一部电影的影院放映收益情况。后来逐渐有公司专门统计电影的票房,给出更为明确和直观的数据。
发展历程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比2016年增长13.5%。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01.4亿元,占总票房的53.84%,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2018年12月3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同比增长5.93%;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市场占比为62.15%,比2017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⑺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多少亿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电影局负责人称,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顺利实施,“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带来更多活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地位更加巩固,成为全球电影市场增长的主引擎;“电影市场规范年”活动深入开展,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电影走出去”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我国已与20个国家签署了电影合拍协议,金砖国家电影节等活动顺利举办,为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积累了重要经验。
⑻ 电影院电影上映多久下架
一般一个月。
一般电影发行公司会和电影院线签电影发行合同,电影上映基本是一个月。如果电影在一周或三周内上座率相当的低,电影院和院线可以自做主张下片,因为院线公司是主动方,所以就算是一个月时间不到电影院就让电影下片了,电影发行方也不会说什么。
有些电影是慢热型的,例如《疯狂的石头》,电影首周票房并不高,上座率相当差,有些电影院都下片了。由于后劲十足,这部电影被很多院线重新恢复上映。
(8)2017年电影院票房扩展阅读
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比2016年增长13.5%。其中,国产影片票房301.4亿元,占总票房的53.84%,以较大优势保持了国产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
2018年12月31日,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城市院线观影人次为17.16亿,同比增长5.93%;国产电影总票房为378.97亿元,同比增长25.89%,市场占比为62.15%,比去年提高了8.31个百分点,市场主体地位更加稳固。
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全国电影票房收获181万元。而去年大年初一的票房则有14.58亿元,曾创造内地影史最高单日票房纪录。
目前,影院排片仍以2019年年底上映的《叶问4》《误杀》《宠爱》为主,三部电影大年初一分别收获票房51.97万元、47.07万元、30.63万元。
⑼ 票房状况怎么样
“你看了几部电影”,成了不少中国人春节假期见面时最常见的问候语。看电影不仅成了中国人新年俗,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算下来,7天长假,平均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走进电影院。
3月1日,将是《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一周年的日子。这部中国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自进入立法议程之始,就肩负着推动中国由世界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的重任。法律实施一年后的今天,它让人们切实地感受到,它给中国电影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它对中国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提升、对中国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转型的推动可圈可点。
产业活力极大释放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国产电影可以在本土市场占据主要份额的国家,可以说,中国电影已经改变了世界电影的格局。
⑽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2017年全国电影 总票房达559亿元
2017年中国单月最大票房是那部电影
当然是《战狼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559.11亿元,同比增长13.45%;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元,占票房总额的53.84%;票房过亿元影片92部,其中国产电影51部;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6.2亿,同比增长18.08%。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生产电影故事片798部、动画电影32部、科教电影68部、纪录电影44部、特种电影28部,总计970部;国产电影海外票房和销售收入42.53亿元,同比增长11.19%;全国新增银幕9597块,银幕总数已达到50776块。
据介绍,全年共有13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5亿元,6部国产影片票房超过10亿元;影片《战狼2》以56.83亿元票房和1.6亿观影人次创造了多项市场纪录,成为国产电影的突出亮点,中国电影(15.250, -0.12, -0.78%)新力量不断成长壮大。
数据对比 观影人次同比增长18.08%
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国内总票房已达559亿元。2017年的电影票房最终实现了高位收官。经历了2014—2015年票房的高速上扬,也经历了2016年票房增速仅为4%的“冷静期”,2017年的增幅,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将步向稳健。
票房的欣欣向荣当然值得高兴,但2017年统计算法的变更不能忽视。从2017年开始,网络购票时产生的电商服务费被统计在票房中,每张票大概3元至5元不等。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23日,全年包含服务费的综合票房为537.7亿元,分账票房为504.47亿,也就是说全年的电商服务费已超33亿元,这几乎等同于淡季一个月的票房进账了,比如2017年11月票房仅有27亿元。
相比票房总量,观影人次上的回暖更值得关注。2017年观影人次达到了16.2亿,同比增长了18.08%。影院方面,由于中西部和三四线城市影院建设持续增长,让全国影院数达到了9169家,银幕数达到了50776块,稳坐全球第一大市场。这一核心数据证明,中国影市增长的根基较为牢固,内容制作和观众热情双双提升。由此衍生出的高增速,才有绝对的含金量。
贡献主力
国产片收入占总票房54%
从整体上看,2017年国产片还是票房主力军,376部国产片贡献约54%的票房,98部进口片贡献约46%的票房。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国产片占4席,进口片则有6席,不过可喜的是,前五名有四部是国产片,分别是《战狼2》(56.8亿元)、《羞羞的铁拳》(22亿元)、《功夫瑜伽》(17.5亿元)和《西游伏妖篇》(16.6亿元)。票房前十影片总票房为203亿元,占年度总和近四成。
大片势头虽猛,但纵观近三年,国内前十名影片总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30%以上;北美市场前十名电影票房占比一直维持在25%到35%之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整体来看,年度票房的金字塔结构是良性市场规律的表现,较少影片贡献主力票房,能带动整个社会对电影行业关注。也有观察人士表达了担忧,中国电影市场过于一直处在“二八定律”之中,即20%的大片支撑80%的票房成绩,“未来中国电影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支持‘八二定律’,支持并推动优质中小成本电影成为票房中坚。”
2017年3月实施的我国首部《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国产片和进口片播放占比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但在国产片和进口片的票房占比上,进口片的单片票房是国产片的3.7倍。比起2016年同期的3倍,差距更加明显。2017年98部进口片中,64部批片贡献了26%的票房,单片平均票房过亿元。
从进口片的表现来看,除了大IP扎堆外,优质口碑的进口批片成为了国内影市的“香饽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高于2016年。尤其是《摔跤吧!爸爸》通过其过硬口碑支撑票房逆袭,最终落定12.91亿元票房,体现出非好莱坞大片强劲的市场号召力。不过,下半年进口批片的扎堆上映又体现出影市的盲目跟风。
有业内人士分析,进口片红利的增强,无疑对于中小成本国产片的制作积极性有一定的打击。对于带有实验性质的中小成本国产片来说,面临的市场挑战将更大。
观众变化
小众电影成逆袭黑马
曾几何时,业内曾抱怨,某些“垃圾”电影有为数众多的拥趸,可一些优质却缺乏话题效应的影片被院线冷落,观众寥寥。让人欣慰的是,《二十二》等小众题材的纪录电影,均票房口碑双丰收。纵观上述影片,其成功秘诀多离不开口碑效应。圈内人和广大观众在豆瓣等社交平台不遗余力地给予好评,倒逼院线增加排片,进而使得这些在前期不太被看好的影片在市场中逆袭成为“黑马”。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高价版权改编的作品却票房折戟,再次证明了曾经“大IP+小鲜肉=高票房”的公式不再无条件成立,也反映出观众不再愿为质量不高的作品买单。对此,业内人士的态度也有着明显的转变:从当初的趋之若鹜,到后来的闻之色变,对于IP的开发,业界开始回归理性,且积极找寻更为科学的开发方法。
国内观众对于影片审美喜好的变化,还能从进口影片得以证明:《速度与激情8》《蜘蛛侠:英雄归来》等模式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在中国都不复当年勇,反倒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以及泰国的《天才枪手》,都在中国取得令人惊喜的票房成绩。某媒体近日关于“8分以下影片首日票房和非首日票房对比”的调查显示,2017年,8分以下影片票房后续增长乏力,口碑对影片开画后的票房走势影响非常明显。这也足以提醒创作者——不要低估观众的欣赏能力。
尽管《二十二》等电影的票房成绩,在动作、喜剧电影霸屏的市场中显得十分渺小,但让我们看到了口碑引领的观影热潮,看到了成熟观众提供的成长环境,这股力量不仅体现在票房上,更体现在中国电影市场上。
相关新闻
元旦档累计票房11.9亿
根据初步统计,元旦大盘报收3.69亿;《前任3:再见前任》1.25亿,累计4.19亿;《妖铃铃》5050万,累计3.01亿;《二代妖精》3740万,累计2.06亿;《解忧杂货店》3240万,累计1.84亿;《妖猫传》2120万,累计4.89亿。
元旦假期最后一天大盘环比回落27%,全国市场在元旦小长假三天累计收入11.9亿,较2017年同期暴涨80%,创下历史最强元旦档。
《前任3:再见前任》环比仅跌4.5%,跌幅远低于另几部国产电影,累计综合票房已破4亿,超过两部前作最终票房之和。
《妖铃铃》和《二代妖精》累计综合票房也分别跨过3亿和2亿。
减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