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评价2015年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摸着良心说,本片无法超越老版,但也还是中规中矩,叙事流畅,BGM很能带动气氛的电影。就个人感觉来说,它很有俄罗斯味道,不像之前上映过的《斯大林格勒》那种一味追求大片效果而丢失了很多东西的所谓大片。
新版的叙事节奏基本跟老版是一样的,都是前半段穿插各个姑娘以前的故事,只是新版没有多年后准尉带着丽达的后代故地重游这样的情节。另外,老版的回忆部分拍得更具有艺术性,而且略微抽象,彩色和黑白的对比其他答主也提到了。我想,新版更符合现代口味的地方在于把回忆部分统统实景化了,真枪实弹的震撼感,加上影院的效果,对观众还是很有冲击力的。还有后半段在树林里和敌人的激烈枪战,也是非常惊心动魄,如果当时把我扔在那里,恐怕也会像孤儿院来的加利亚一样抱头躲避。
看本片的最大感受就是,战争太残酷。每个姑娘和小伙子本来都有美好的人生,但是因为战争妻离子散家毁人亡,每个人都带着悲伤的故事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地方,最终长眠在这个非军事要地。以巨大的代价阻止了敌人破坏铁路运输要线的企图,但这对整个战争来说有多大影响?后世提起的都是某某转折性战役,但其实有多多少少这样的局部战斗化在了硝烟里。想到这里就觉得很唏嘘,准尉在丽达受重伤的时候自责说不该带你们出来,就让德国人过去好了,基洛夫铁路那里有的是兵,而我这里只有五个姑娘。
最后还想吐槽一下选角。热尼亚和索尼娅的颜值都不太够哇。热尼亚在原着里就是最美的姑娘,本片的热尼亚听说是导演的新婚妻子,好吧,觉得她不如老版的那样奔放勇敢,那股子劲有一点不够。还有索尼娅,就俄罗斯妹子的标准来说是不是有点太普通了。
②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幕后制作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5月8日,根据原着改编的19集电视连续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中央一套黄金强档隆重推出。
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中视影视”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又一部由中国创作者改编、制作,而全部由国外演员出演的电视连续剧。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剧不同的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除了部分场景是在俄罗斯莫斯科市及阿穆尔州布市取景外,大部分场景是在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拍摄完成的。为了准确再现二战时期俄罗斯村庄的独特风貌,剧组还专门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原木,在黑龙江畔搭建了一个上世纪40年代的纯正俄罗斯风格的小村庄。这个村庄包括30多间纯木质房屋,还有一座大仓库、一座小教堂以及一条有高射炮护卫的旧式铁道。由于造型独特优美,此场景目前已被黑河市政府列为旅游景点之一。
由前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曾在上世纪70年代被前苏联导演罗斯托茨基拍成电影,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上世纪80年代,这部电影和中国的广大观众见面,同样是红极一时。从2002年开始,“中视影视”就多次与小说原作者,现已81岁高龄的瓦西里耶夫先生接触,直至最终购得版权。但是,原小说只有7万多字,改编成19集的电视连续剧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一些情节为此,该剧总制片人魏平及编剧郎云还专程前往莫斯科拜访瓦西里耶夫,就改编方案征求了老人家的意见。如今该剧顺利在中国开播,老先生一定深感欣慰。
该剧所有演员,包括群众演员均来自俄罗斯。其中六位主演是主创人员在莫斯科及阿穆尔州布市两地,从数百名演员中精挑细选出来的。男主角准尉瓦斯科夫由安德烈·叶夫根耶维奇·索科洛夫扮演,女主角热妮亚由多才多艺的达里娅·鲍里索夫娜·西蒙年科扮演。其他四位演员也分别来自莫斯科电影学院和阿穆尔州艺术剧院。剧中有一场火车进站,军人面对军旗宣誓的大场面,共动用群众演员200多人,而这200多人全部来自俄罗斯,这在国内影视剧制作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幕后故事
所有角色都由俄罗斯演员担任
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所有角色都由俄罗斯演员扮演,而主创人员,从编剧郎云、导演毛卫宁,到摄影、美工、道具等工作人员都是中国人。该剧的执行制片人是着名演员张光北,他告诉笔者,《黎明》的所有演员,包括群众演员都是专业的,剧中准尉华斯科夫由莫斯科电影学院的高材生安德烈·叶夫根耶维奇·索科洛夫扮演,女兵们则来自莫斯科电影学院和布市的艺术学校。为了拍摄该剧,投资方专门在黑龙江边黑河市搭建了原汁原味的俄式村庄,除此之外,剧组还在俄罗斯取景拍摄了两个月。
裸浴的镜头进行了保留
当年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中国放映时,观众看到的是删节版,其中被删的镜头包括引发争议的“女兵裸浴”的镜头。这场被导演罗斯托茨基称为“她们的出现,使美丽得到升华,使人们更加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更加懂得美,懂得爱”的镜头,在前苏联有两种版本同时放映。导演毛卫宁表示:电视剧中坚持了用原电影的手法来拍摄这场戏,女兵洗澡的镜头全部给予了保留,包括上身和后背的镜头。这场戏所要表现的就是美好的青春与残酷的战争对比。当时删节了这个场景,有那时候社会接受度的问题。事隔几十年了,我相信现在的观众和有关部门会理解这样的场景。
小说作者将现身电视剧
电视剧中有一个很独特的创意,那就是原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将现身在电视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2014年10月,央视有关人员专程赴俄罗斯采访了瓦西里耶夫,已经80高龄的瓦西里耶夫听说中国要把他的小说搬上荧屏非常兴奋,同时表示“非常希望能够再去中国一趟”。在进行后期制作时,剧组将所拍摄的瓦西里耶夫的生活、回忆等内容放在了剧中,并运用画外音等表达反对战争、祈求和平的主题。
③ 8,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写的是什么时期
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描写的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着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凄美的故事,向人们展示战争对人,尤其是对妇女的摧残,对美好生活和人类文明造成的灾难,表达了强烈的反法西斯和反侵略的主题思想和深刻的人性关怀主题。
1969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前苏联《青春》杂志上发表,此后又数次被搬上银幕,引起世界范围关注和好评。1975年,小说作者曾因此获得全苏儿童文学一等奖和苏联国家奖金。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当代着名作家鲍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女兵们的日子过得十分平静,她们似乎并不在意战争,她们把军服修改得十分熨帖,把伙食烹调得有滋有味。漂亮的女兵们为小小的会让站增添了不少情趣,但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因为每一个女兵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个黎明,嘉莉娅在从城里赶回驻地走过一片松林时,发现了两名全副武装的德国兵。她迅速报告了准尉瓦斯科夫。兵站拉响了战斗警报。准尉带领五名女战士:丽达、热妮亚、索妮亚、丽莎和嘉莉娅五位女兵前去狙击。他们6人艰难地跋涉,一路急行军,终于赶在德军之前赶到沃皮潮畔的西牛欣岭,扼住了敌人通往铁路的必经之道。然而,情况发生了骤变:德军不是两个人,而是整整16个人,瓦斯科夫必须立即派人间去报信,增加援兵。丽莎接受报信的任务,但不幸陷入泥沼。索尼娅用胸口挡住了德国人的匕首。嘉莉娅被索尼娅的死吓坏了,不久三人先后死去。在激烈的战斗中丽达受了重伤,热尼亚把受伤的丽达留给准尉,跳出去用冲锋枪向敌人扫射,把敌人从丽达和淮尉藏身的地方引开,自己却壮烈牺牲。准尉要去找剩下的五、六个德寇算账,他把手枪留给了丽达。而丽达请求准尉照看自己的儿子,准尉点头答应并吻了丽达。没走多远他听见背后一声沉闷的枪响,丽达不愿拖累大家,用准尉留结她防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后,精疲力竭的瓦斯科夫俘虏了全部德国人回到兵站。
战争结束的许多年后,白发苍苍、装着假手的瓦斯科夫和丽达的儿子、一个已经成为大尉的阿尔贝特来墓地看望5个女兵,为她们立了一块大理石墓碑。令人感伤的黎明依旧静悄悄,可曾经有那么—个静悄悄的黎明,战争夺走了5个年轻而美丽的灵魂。生命如此宝贵,和平来之不易,希望这个世界少一些仇恨和杀戮,多一些理解与和平。
④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运用的电影表现手段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运用的电影表现手段
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主要依赖了形体动作、细节描写、镜头处理、蒙太奇作用的共同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影片感人至深,感情强烈,从“静悄悄”的战争中揭示出这五位女战士“静悄悄”的人生历程,展示出个人的命运如何与民族利益紧密相连的道理,同时也体现出影片制造者从平凡中见伟大、从小人物心灵深处挖掘美质的美学追求。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前苏联作家鲍·瓦西里耶夫1969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一问世,立即引起前苏联文学界的注目,先后被改编成歌剧、话剧,1972年由前苏联着名导演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夫茨基搬上银幕,并获全苏电影节大奖。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一部反映卫国战争的军事题材的影片。影片中没有耗费大量画面去表现战场的硝烟弥漫,炮火连天,断枝残垣,弹坑累累,而是围绕着“静悄悄”来描写这场黎明前的、微小的连国家电台也不报导的战争,描写这场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和人在战争中复杂的心理状态。那么,影片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怎样通过战争来写人和人的命运的呢?影片在表现这五个人的性格和命运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段的。
首先,电影是一门通过具体形象,特别是人物形象,直接诉诸观众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不依赖文字描绘,而是依赖形体动作推动人物性格与剧情的逻辑发展。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奥夏宁上尉与丽达告别时蓦然回头,深沉缓慢的点头,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动作,但电影通过闪回特技将其表达出来时,那包藏于其中的相思、担忧、牵挂、期待和信任,不需用任何语言进行描述,便由这一转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当德寇搜索这几位战士时,嘉丽娅终于沉不住气,“妈呀”一声惊叫冲出了隐蔽地点,结果倒在了德寇的枪口下,这一“叫”一“逃”将嘉丽娅的胆小、怯懦刻画了出来。在与来犯敌机战斗中,丽达对敌跳机伞兵的扫射,是一个必然反抗的动作,但影片通过丽达睁得愤怒的眼、紧闭的唇,果断刚毅的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以及急速迸落的弹壳的镜头,表达出了丽达的沉稳坚毅,对敌人的无限仇恨。为了阻止敌人过河,冉卡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跳进河中去洗澡,坦然自若地面对咫尺开外的敌人,高唱着“喀秋莎”,一副惘然不知的样子,给敌军造成心理上的错觉,放弃了过河,这些细节,表现出冉卡的大胆机智。但她毕竟是一个普通的人物,她也害怕,由于惊吓,失去了理智控制,尽管时间很短。索妮娅是一位大学生,她好学不倦,整天与诗书打交道,满怀着纯真的诗意去看世界,休息前用充满感情的语调为姑娘们朗诵诗歌,使姑娘们倍受感动,央求她再读一首;战斗要开始那一刻,她还捧着她心爱的勃洛克的诗集,朗诵着“我们是俄罗斯的孩子,没有办法忘怀那一切”,这些细节,始终贯穿着一个字——“学”,她想着战后还要继续上大学,然而,她这一美好愿望随着她的牺牲也消亡了。丽莎在求援的途中快速的“跑”,表现出她紧张焦急的心情;当她不慎陷入泥淖时,那双手的舞动和努力的向上挣扎,表现出她对生的渴望,对美好明天的期待。
其次,影片采用大量画面,用镜头的不断闪回,将人物的战前和战后生活进行比较,以衬托出战争的残酷。丽达对丈夫临行时回头那一瞬间的回忆的镜头,不断闪现,表现出丽达在夜深人静时的苦苦相思,同时也通过这个镜头,交代了丽达的家、孩子。由于战争,她失去了家,失去了丈夫,只得将年幼的儿子交给年老的母亲,怀着满腔的仇恨,投入了这场战争。冉卡战前的生活,也是通过快速闪回的镜头表现出来的。她有温暖的家,年轻英俊的恋人,尽管这种关系有些不光彩,然而战争爆发了,她的一家除她之外,均被杀害了,找到了战场上的恋人,影片用一个冉卡流泪的苦笑的脸部特写,表达出冉卡失去亲人的悲痛欲绝和见到亲爱的人时的欢喜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丽莎的回忆,说明了丽莎是一个森林的女儿,她有着一个要去读书的美好理想,同时交待了她懵懂的感情波折,然而爆发了战争。索妮娅的回忆,交待出她在战前温馨甜蜜的初恋。嘉莉娅的回忆,交待出她可怜的身世——孤儿院长大的孤儿,这是她怯懦、迟钝、瘦弱、拘谨的根源。在一次舞会上,她认识并爱上了一位英俊的小伙子,然而可恶的'战争破坏了这一切。
影片中选取的回忆镜头,都表现了人物的命运:战前生活五彩缤纷,战争却打破了一切,将这些少女抛进了冷酷的现实。但这些回忆镜头所起的作用,决不是简单的交待身世和经历,更重要的是将人的命运和战争联结在一起,将追溯往事和梦想未来联系在一起,影片在表现每一个人的性格时选取的不仅是生活的一个断面,同时也展现了一个长长的历史进程。这些回忆镜头中,表现了不同人物心中相通的地方——爱情,表现了她们不同的爱情遭遇,不同的追求和理解。在严酷的战场环境中,花去那么多的镜头来表现她们的爱情,似乎是不协调的,但是在这里所表现的爱情都跟人物的命运休戚相关。爱情常常是性格的转机,命运的转折,爱情跟战争紧密相关,战争破坏和断送了幸福,而复仇的勇气正从其间汲取。
第三,影片对镜头的组合运用,强化了情绪的表达。丽莎求援一节中,采用的是“平行式”的蒙太奇,镜头时而表现出求援途中的丽莎,时而交待准尉同四位女战士与德寇的遭遇战,镜头短促,快速交替,造成了一种紧张情绪,同时也使剧情发展显得紧凑有力。当丽莎穿越沼泽不慎陷入泥沼时,影片用了一组空镜头:森林中寂静无声,一切依旧,只有丽莎的衣服孤零零地挂在枝上。以这无声的寂静,反衬出对影片中人物翻滚不息的强烈的悲怆情绪。在湖对岸阻截德寇一节中,也运用空镜头:湖水平静不起波漪,林中静寂。运用这组镜头,预示片刻宁静之后蕴藏着残酷的斗争。五位女战士都牺牲了,准尉一个人大踏步地前进着,这时在准尉因走路而不断摇晃的脑袋上,同时依次迭印闪现五位女战士微笑着的、娴静的面容,通过这种迭印镜头,将影片中的悲壮气氛渲染得更加浓郁、强烈。
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主要依赖了形体动作、细节描写、镜头处理、蒙太奇作用的共同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影片感人至深,感情强烈,从“静悄悄”的战争中揭示出这五位女战士:丽达、丽莎、索妮娅、冉卡、嘉莉娅的“静悄悄”的人生历程,展示出个人的命运如何与民族利益紧密相连的道理,同时也体现出影片制造者从平凡中见伟大、从小人物心灵深处挖掘美质的美学追求。
;⑤ 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5年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执导俄罗斯电影百度云资源。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iSzVJ9eAktKonm9lKEln4A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2015年由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执导,彼得·费奥多罗夫、叶芙根尼娅·马拉霍娃等人主演的战争电影。于2015年4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影片根据前苏联作家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
⑥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俄罗斯拍摄的。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015)
导演: 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
编剧: 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 / 尤里·库洛托科夫
主演: 彼得·费奥多罗夫 / 阿纳斯塔西娅·米库尔钦娜 / 叶夫根尼娅·马拉霍娃 / 雅戈尼娅·库兹涅佐娃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2015-08-25(中国大陆) / 2015-04-30(俄罗斯)
片长: 115分钟(中国大陆) / 120分钟(俄罗斯)
⑦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5热尼亚的扮演者
2015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热尼亚的扮演者是叶芙根尼娅·马拉霍娃。
1、角色简介:
热尼娅
演员叶芙根尼娅·马拉霍娃
女兵热尼娅一家三口死于德国人的枪口,她参加了战斗部队,在战争中与上校产生了恋情,受处分被安排到兵站。这是个热情开朗聪明漂亮的姑娘,她像一股清泉给兵站带来了透明激情快乐美丽,最后死于德军的枪口之下。
2、演员简介:
叶夫根尼娅·马拉霍娃,1988年10月28日出生于莫斯科,俄罗斯演员。作品有《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
3、电影简介: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是2015年由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执导,皮欧特·费奥多罗夫、叶芙根尼娅·马拉霍娃、索菲亚·列别杰娃等人主演的战争剧情片。于2015年4月24日在俄罗斯上映。
影片根据前苏联作家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在广袤森林中进行的一场激烈残酷的阻击战的故事。
⑧ 如何评价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在前苏联由小说改编的战争题材电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响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当推1972年罗斯托茨基导演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世界性轰动,这部瓦西里耶夫创作的中篇小说未必会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没有原着小说的思想艺术成就,也就不会有电影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极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要像我们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俄罗斯战争文学中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也有具体的生活原型,不过实际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牺牲的五个战士是男兵,而小说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称女兵,便尖锐地提出了“战争和女人”的冲突。
⑨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演员表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电影演员表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2015)
导演: 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
编剧: 列纳特·达夫列吉亚罗夫 / 尤里·库洛托科夫
主演: 彼得·费奥多罗夫 / 阿纳斯塔西娅·米库尔钦娜 / 叶夫根尼娅·马拉霍娃 / 雅戈尼娅·库兹涅佐娃 / 索菲娅·列别杰娃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战争
官方网站: www.zori-film.ru
制片国家/地区: 俄罗斯
语言: 俄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2015-08-25(中国大陆) / 2015-04-30(俄罗斯)
片长: 115分钟(中国大陆) / 120分钟(俄罗斯)
又名: A zori zdes tikhie... / The Dawns Here Are Quiet
⑩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5 电影开头没多久有一段空灵悠扬背景笛声,求曲名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015》是俄罗斯今年力推的大片,献礼卫国战争(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作品。故事可能有人熟悉有人陌生,简单说一下:准尉瓦斯科夫无奈接纳领导一批女兵,一次带领5个女兵伏击2名德国空降兵没想到遇到了一个小分队,在敌众我寡的绝境,他们在白桦林中搏杀、抵抗直至牺牲。五个女兵有失去丈夫的绝望的母亲(丽达)、全家惨遭敌人杀害的红军后代(热尼娅)、情窦初开的边疆少女(丽塔)、此时还未成年的孤儿(嘉丽娅)、莫斯科大学的高才生(索尼娅),五朵金花各自绽放着美丽,然而在残酷的战争中等待她们的却只有凋落……
和1972年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相比,新版几乎完全相同,不仅故事构架、人物设置、情节细节(当然二者同样地忠实原着)绝大部分一致,演员的长相特点也与老版相似,虽然镜头风格有所不同但镜头组织也和老版相当一致。所以,这部片的最大意义,应该是采用了新的技术(3D)对年轻一代重述经典。当然,由于老版是世界影史相当经典的作品,原样搬过来也是相当不错的,有时候反而怕要出新意结果搞成四不像。由于相同是绝大多数,我这里就主要比较一下我有印象的新版和老版的不同地方。
对于五个姑娘的前史,新版的处理是尽量在人物出场的时候就交待,而老版的处理是在情节穿插进行。比如老版里丽达家人被杀害的前史是在丽达在击落敌机后还要不顾命令地射击跳伞的飞行员之前,作为人物动力出现;而新版是在她同姑娘们谈话时展现回忆。我觉得这样处理各有利弊,老版的处理方式更有助人物理解但会造成一定零散,新版的处理方式让故事叙述更流畅但前面交待太快观众有时到后面和人物有点对不上号。在前史部分,老版的丽塔只是说长在西伯利亚,而新版加了一个因为被宣布为苏维埃的敌人而一家流放西伯利亚的,这个是时代不同现在才能展现的吧,加强了历史的覆盖。老版的索尼娅是有一个明确的男友后来男友被征兵自己随后也参军了,新版的索尼娅是两人刚对上眼广播里就传来德国不宣而战的紧急通知,然后两人就分离了,个人觉得新版的处理更显冷酷。
在女兵们击落敌机的一段,老版里准尉是躲在防空洞里,村里的寡妇还批评他,女人在战斗他却像个蟑螂一样躲在地缝,他回答在战争中每个人有不同的岗位,等到敌机击落他说该他的工作了,然后出去追跳伞的飞行员想抓活口。这个段落和后面准尉英勇战斗、沉着指挥相比,是一个先抑后扬。看到开头人们可能感觉准尉就是个老油条兵,到了后面白桦林的战斗才发现,他说的“战争中每个人有不同的岗位”并非托词,是他沉稳勇敢的一个侧面。而新版里删去了这个细节,准尉的性格发展就没有先抑后扬的惊喜了,比老版显得单薄。
新版里也删去了女兵的舞会、索尼娅朗诵普希金的《我曾经爱过你》两处,也许是考虑到已经有女兵洗澡日的休息场面和舞会有重复,索尼娅在战地还要读诗前面就不必了。从功能上这两处确实可有可无,但老版的这两处确实前者美感十足更映衬后面战斗的残酷,后者传递了俄罗斯经典文化生生不息的意思。
在老版里,在白桦林准尉和嘉莉娅有一段对话,强调了嘉莉娅其实尚未成年,她对征兵局谎报了年龄。而在新版里,未点明这一点。可能是由于现在政治正确的原则,不宜表现未成年人上战场。不过老版点出是未成年人显得更加残酷,而且也更好解释了她在战斗中软弱和惧怕的原因,她只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就遇到如此残残忍的战斗难免根本无法开枪。不论老版新版,也包括小说原着,都有一个很值得称赞的地方,就是准尉向战友谎称她是在与敌人对射时为国捐躯(其实她是因为极度恐惧接近崩溃,这个从未有妈妈的孩子喊着“妈妈”窜了出去被敌人当场打死,还连累准尉暴露了隐蔽地点),嘉莉娅根本未朝敌人放过一枪但仍把她作为英雄,这是很人性化的处理。
热尼娅牺牲的一段,两个版本都是视死如归,但稍有不同。老版里她打光了子弹且已负伤但仍拿起石块砸向敌人,新版里她把敌人引向歧路,打光了子弹被敌人从悬崖上击落摔死在谷底。
结尾部分,老版是多年后一只手负伤(也许是假手)的准尉带着丽达已经成年且已参军的儿子,来到当年五个姑娘牺牲的白桦林里一块石碑前敬献鲜花。新版是上级派来五个补充兵员,准尉望着五个新女兵脑中浮现出牺牲的五人的模样。老版表现了战争已结束,英烈的牺牲永远被铭记;而新版是一个进行时,战争尚未结束,牺牲也许还会继续,我们也许还要前赴后继。
新版在结束后字幕部分的画面有一个新意,用了暗红的色调,用纪录片的视角重现了前面战斗中一些场面,让人再次回味刚才的情景,但同时由于纪录式的镜头,又有一种疏离的感觉,让人从电影紧张的情绪中抽离出来。打字好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