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中国2015年电影发展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中国2015年电影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8-20 08:30:22

A. 中国影视大盘点

2015中国电影怪现状大盘点

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已突破400亿,看起来红红火火,但同时却出现了很多怪现象。这一年,蓝雨星城也写了很多“中国影视圈怪现状”的系列文章。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回顾一下!

1、唯票房论?
曾几何时,中国电影,已被“票房”绑架。什么都是“唯票房论”。一部电影,只要一上映,不管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都会用票房去衡量。如果票房火爆,大家就会天天晒票房,比纪录;如果票房惨淡,基本上大家都认为这是个烂片,即便口碑不错的,也会带着惋惜的口气去哀叹……仿佛除了票房,没啥可说的了?!一部电影,艺术价值高不高,是不是具有社会意义和人文价值,已经不是电影行业乃至大众所关注的话题。

详见:《影视圈怪现状之中国电影,已被票房绑架?》

2、电影类型单一化?
12月初,官方数据称中国电影总票房已达到400亿,这虽然是个好事。但大家心知肚明,这不过是表面的虚化,从内在的质量上讲,这一年,有几部真能让你记得住的电影?又有几部电影给你的心灵带来了震撼或触动?而且即便票房高涨,大家也该清晰的认识到那些“大卖”的电影基本上都是喜剧(票房前十的电影中有5、6部),如此单一的类型如何称得上电影大国?

3、电影内容低俗化?
与类型单一相辅相成的就是内容的低俗。现在国产电影越来越开放,像一夜情(《心花路放》)、青春时代堕胎(《匆匆那年》)这种桥段比比皆是。连借精生子这种国外都略感时髦的题材(《有种你爱我》)都出现在国内电影院中,真是碉堡了。一年下来,性喜剧或者包含性爱、暴力、粗口元素的电影不计其数。

详见:《中国影视圈怪现状之是我们的社会低俗了,还是电影低俗了?》

4、大骂=大卖?
今年5月,因为一部《何以笙箫默》,整个电影圈都在讨论“严肃电影没有票房,烂片却屡屡成为票房灵药”的话题,其实这个现象在中国电影界已经存在好多年了,有些电影,明明是烂片,明明有很多人在骂,但是奇怪的是:骂的越狠,票房越高,简直就是大骂=大卖!《何以笙箫默》并非个案,像《九层妖塔》、《小时代》系列电影、《栀子花开》几乎都是一个路子:越骂越红!

详见《中国影视圈怪现状之十部“大骂=大卖”的国产电影》

5、排片决定一切?
与越骂越红相对应的,就是艺术片没市场。这也成为多年来困扰电影界的一大痼疾,即便在如今红火的中国市场,也还是逃不开“文艺片、票房差”的魔咒。今年,王小帅的新片《闯入者》再次遭遇滑铁卢,虽卖力宣传,无数影评人振臂高呼,但还是遭遇排片的困扰以及大众影迷的抛弃。最终1005万的票房成绩已经是小帅导演到处呐喊之后的、有史以来的最佳战绩了。无独有偶,《少女哪咤》、《喜马拉雅天梯》几乎都难逃厄运,《山河故人》、《聂隐娘》、《心迷宫》虽质量上乘,却也无法与那些烂片的票房抗衡!

详见《中国影视圈怪现状之十部“口碑好、票房差”的国产电影》

6、新旧更替瞬间完成?
电影圈新旧更迭迅速,大导演大制作时过境迁、难扛票房大旗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一现象到了今年就显得尤为突出,老牌导演集体沦陷,甚至败的有些惨烈彻底,让很多成名大咖无地自容。而相应的,新人导演进一步攻城掠地,今年的票房十强中,新人导演占到一半。《捉妖记》、《煎饼侠》、《夏洛特烦恼》等片更是导演处女作。除了商业上的成功,也有像忻钰坤、陈建斌、徐昂、李霄峰这样的“电影艺术”的坚守者,算得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详见《2015年暑期大盘点之江山已有才人出》

7、IP时代的到来?
不管你知道不知道“IP”这个词,如今的影视圈,已经被这两个英文字母牢牢锁定。2015年,简直就是中国电影进入IP时代的元年。在这一年中,无数的热门IP被改编,有成功也有失败。11月27日,在“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口出狂言,称:今后将不再需要专业编剧,一部电影只要有好的IP、强大明星阵容、故事概念存在逆袭可能性就能轻松达成。此言一出,众多知名编剧奋起反抗,纷纷留言:阿里影业,走好不送。其实这个话只是被说出来才引起大众反感与气愤,可在此之前,无数电影公司就是这么干的!《小时代》系列、《栀子花开》,包括年末贺岁档上映的几部烂片,想想你就知道有多可怕了!

详见《2015年中国电影大盘点之十大IP电影》

8、幽灵电影院
幽灵电影院这个事吧,还真是近几年刚出现的“幺蛾子”。今年的典型案例是《捉妖记》,8月底,正在本片热映之时,忽然传出:有业内人士质疑《捉妖记》制造“幽灵场”买票房,在上午和午夜安排了大量场次,虽然是非黄金时段,上座率却有100%,甚至出现了在同一影厅每隔十五分钟就有新排场的情况。唉……这都是票房给闹的。看过一篇评论,写的特别好:捉了半天的妖,谁能降服电影人心中的魔啊!

9、跨界没商量
演员、作家、歌手、主持人当导演,导演做演员,演员做制片人,电影明星走下神坛玩起真人秀……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在娱乐圈内部相互跨界、多重体验,其中最成功的应该是六爷冯小刚,这一年不当导演,当监制、做演员、唱歌、参与综艺……其实呢,跨界本来是个好事,说明时代发展了,大家越来越全能多元。但实话实说,这里面就出现了很多残次品、伪劣品。毕竟影视行业还是一个非常专业、复杂的领域,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的经验积累,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成功的,所以今后还是请那些精力过剩的明星们,好好掂量一下自己的斤两,没这个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

10、同质化严重,山寨成风
中国电影,或者说,不仅仅是电影,整个影视行业乃至文化艺术创作系统,千篇一律的同质化都非常的严重。一种电影类型火了,就有无数的人跟风。从去年到今年是青春风(比如今年7月,就有两部从题材到导演到演员到内容都极为相似电影《小时代4》、《栀子花开》);今年又流行喜剧片(票房前十有5、6部喜剧);随着《鬼吹灯之寻龙诀》、《九层妖塔》等片的红火,科幻、玄幻题材势必又要大乱天下。

另一方面,比“跟风”更可怕的是翻拍,这就涉及到山寨与抄袭,从口碑较好的《重返20岁》、《十二公民》、《我是证人》到票房口碑都一般的《爱之初体验》、《命中注定》、《新娘大作战》,再到赤果果照搬照抄的《汽车人总动员》,都确定无疑的显露出,华语电影的原创乏力,缺乏新意。

B. 谁能告诉我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有4个阶段。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着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2)中国2015年电影发展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部电影介绍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着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C. 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电影诞生,人类的艺术创造和文化理想进入了崭新的历史纪元。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伴随着世界电影的进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审美特征,取得了辉煌成就,铸就了历史丰碑,为世界电影做出了独特的艺术贡献。
民俗电影时期
这一阶段从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以及《霸王别姬》、《活着》为代表。中国电影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并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取得了金熊、金狮、金棕榈、威尼斯等一系列大奖。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封建家庭为背景,表现了在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罪与罚的悲剧故事。这些题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但却使更多的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国电影人如巩俐、葛优、张艺谋等中国电影人成长为世界电影人。
独立电影时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国电影业最低潮时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审查过为严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在这种艰难的历史背景下,第6代中国电影人从边缘文化姿态、下层民众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发制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头发乱了》等。
跨国电影时期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电影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电影的巨大进步使得电影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仅去年一年我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达19亿,超过了国内票房收入(28亿)的2/3。以古典题材、义侠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为表现手法的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好评。《英雄》、《天下无贼》、《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与此同时通过电影这一巨大的广告载体,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为海外所知悉。

D. 2015是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多少周年

110年吧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现在2015年

E. 2015年电影发展报告中国传媒大学

2013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状况报告 一、中国电影市场发展趋势:2015年票房或将破300亿二、万达电影2010年度10亿票房与中国电影共成长三、汉鼎咨询细分市场数据库:电影发行行业细分市场发现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四、浅谈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电。

F. 2015中国拍了多少部电影

客观地说,2015年,中国电影无论从票房收入还是质量上来说,都实现了一个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具体2015年在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上会处于一个怎样的地位,需要时间检验,不好下定论。 但至少,在2015年里,有相当一批市场表现优异的国产电影,在收获票房的同时,也得到了大部分普通观众的认可,一改往年叫座难叫好的局面。 这种现象不是出现在某一部电影里,而是出现在了一批电影中。当电影的品质由个体争论转为集体现象时,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判断,中国电影的整体水平,正在悄悄发生质变。 这种变化未必发端于2015年,但却实实在在地在这一年更为明显地突显了出来。 (仅对个人而言,《寻龙诀》是2015年中国电影产业最有意义的一部电影) 经过几年的浮躁发展,中国电影或许依然良莠不齐,各种圈钱跟风粗制滥造之作不断,但品质优秀的电影无疑开始逐渐占据主流。同时,经过多年市场教育,观众的鉴赏能力也在发生改变,虽然烂片依然可以在票房上风光,但口碑对电影票房的积极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G. 2015年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多少年

110年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祝你好运

H. 2015年是中国电影发展多少年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2015年,中国电影发展了110周年

I. 电影行业的现状以及就业前景是怎样的

一、电影行业的现状

2020年,全球电影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各地区总票房均同比降幅超过70%。而此前一直占据世界电影市场C位的北美,在2020年度累计票房仅20.89亿美元,仅为2019年的18.45%,创40年来历史新低。

2020年中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过来,封城措施解除后人们对于外出娱乐的热情高涨,尽管中国电影总票房因疫情影响比上年减少68.23 %,但中国电影票房仍然以29.83亿元的好成绩,远高第二名北美8.94亿元的票房,取得2020年全球票房第一的好成绩。

二、电影行业的就业前景

电影学的就业前景很好,就业率也不错。毕业生主要到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电影行业,娱乐行业等从事电影的制作、策划等工作。

电影产业市场规模仍需时间恢复

2015-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前中国电影行业发展良好,电影票房达到642.7亿元,同比增长5.4%;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中国电影市场受到重创,2020年票房仅有约204.2亿元,同比下降68.23%。2020年后,电影产业将逐年回归正轨。

J. 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电影升级换代的历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历史的特写
日前,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历史性地突破400亿大关。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红利,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不仅有市场的繁荣,也有对未来“黄金时代”的进一步期待。
中国电影今天的繁荣,跟中国持续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紧密相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总结产业化改革经验时,特别强调了树立国有和民营一视同仁思想的作用。诚如所言,从好莱坞用《真实的谎言》敲开中国市场大门,到华谊兄弟等民营公司全面介入电影产业链,电影从过去的相对封闭和保守,变成了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行业。
自2003年全面推进电影产业化以来,不仅票房实现了从10亿元到400亿元的数十倍增长,更有银幕从不足2000块到接近3.1万块,影院数量从千余家到超过6200家,观影人次从7000万到11.4亿的巨大成绩。中国电影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投资的增长,也给中国电影作品拓宽了提高水平的空间。对于电影人来说,过去这些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国产电影与进口片“共舞”,品种和品质都突飞猛进地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不少低水平的“烂片”,因强势资本进入中国影院。正因为票房总量的打底,最近几年电影评价不再“唯票房论”,欣赏水平与创作水平水涨船高,国产电影开始扎堆出现“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有调查显示,国产电影观赏性、思想性、传播度三大指数均位于“比较满意”的高位及以上水平。伴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国产电影引发的持续热议,伴随着《山河故人》等人文艺术片的意外火爆,自愿为国产影片宣传的“自来水”群体出现,成为肯定中国电影的最好评语。
展望未来,大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或许会产生更多促动效果。2015年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电影的“大数据”元年,标志性事件就是10月份广电总局实时票房数据平台上线。官方权威数据统计开始做到每日更新,艺恩网、猫眼电影等一批专业网站提供的数据也日渐专业,再加上电子票务、网络大电影等一大批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整个影视行业的生态链都发生着重大变化。
有人说过,如果新型智能文明是土地,数据就是滋润土地的河流。趋于透明完善的体系,体现出更多公平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更好实现制作决策的理性以及资本利用的高效。如今每一个观众的喜好,都可以通过电影评分系统传递给市场和创作方,未来的中国电影,唯有更贴近群众、更承接地气、更呼应市场,才能在更紧密的创作与传播互动中,找到质、量齐飞的路径。
可以说,中国电影升级换代的历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历史的特写。《一代宗师》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一念既出,万山无阻”。今天的中国电影人就站在巨大风口,笑看风起云涌,投入经济转型的时代潮流,再去赢得中国电影未来的下一个“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