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年电影 » 上海电影2018明月几时有
扩展阅读
小师姐大电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韩国电影 2023-08-31 22:05:02
一个外国电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上海电影2018明月几时有

发布时间: 2022-08-18 10:49:14

① 明月几时有电影是根据什么改编的

盖住明月的许鞍华
文/梦里诗书

即便电影有着一个真实为蓝本可歌可泣的故事,但许鞍华却并没能赋予其在《明月几时有》以真正的新生,对节奏近乎失控的冗长,凌乱无序的叙事结构,都让这部电影固然有着抗日时期的背景,有着国恨家仇的情怀,却难见何般力道深度可言。

许鞍华的执导注定了《明月几时有》绝对不会是一部抗日神片,但也注定了电影难成佳作,这源于早在《黄金时代》里那种对时代掌控的绵软无力便早已显露无疑,而一种刻意文艺腔调的延承,使《明月几时有》实则比《黄金时代》来的还有更为突兀,在这部电影中你虽能感受到许鞍华那种未曾改编的导演风格,但却让人看不到真正有血有肉的人,看不到在那段血泪交加的历史中即便是源于一个普通人所本当有的家国情怀。

除了突兀刻意的文艺腔调,电影另一个尤为严重的问题便是过多的支线和人物,其实从这些人物中我们虽然能看到许鞍华希望去使电影呈现的不仅是一部抗日片,更还有着香港这座城的历史,但这种本尤为出色的构思在在电影中却并没有能被得到一个有效的组织,人物支线散乱所导致的冗长,甚至于让人都无法从电影的主人公方兰、李锦荣、刘黑仔他们身上去产生情感共鸣,所有的角色到最后都只是让人觉得如同走马观花般的匆匆而过。

文艺化的视角本来是为了让电影能更为细腻的去酝酿情感,但这种手法在《明月几时有》中却并没能营造出一如《桃姐》的感动,在人物皆极其苍白的境况下,即便有着久石让的配乐,即便有着更多的内在构思,但这些却并没能起到太多积极的作用,都无法去改变电影自身的羸弱,这就是《明月几时有》虽然有着一个“东江纵队”援救香港文人为切入的故事,有着小人物在抗日浪潮中泛起的光芒,最终却只是如此乏善可陈的根本原因。

这是一部让我看不到“明月”的电影,许鞍华的执导虽然成功驱散了抗日神片的阴云,却将自己变作了阴霾,让人仍旧看不到一个本自真实的抗日往事所本该有的关于家国,关于人性应有的光。

② 明月几时有即将上映 周迅的演技究竟好到什么地步

不久前,《明月几时有》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做了公映。看过的人对影片评价比较不一致,有些人认定影片平庸无常,有些人却被电影迷得神魂颠倒,甚至还有影评人将其归为“近年看过的最好的华语电影”。
电影即将于7月1日上映,好不好看大家看过以后自行评断。

但不论电影如何,大家对于重归银幕的周公子的表现依然评价颇高:
“周迅的表现力还是一击即中、直戳人心。”
“周迅的演技依旧令人信服。”

这些年,提起周迅,总是脱离不了两个词,一个是爱情,另一个就是演技。
在爱情里,她一直表现得坦荡而勇敢,几乎从不给自己留后路。每次陷入爱情都奋不顾身,直至把自己烧干了为止。很多明星都欣赏她对待爱情的态度,窦骁曾经在一次采访中就说过,如果遇到适合的人,希望能可以像周迅一样,向大家很open地去介绍她。

演技方面,周迅奉献了太多经典荧屏形象,拿奖更是拿到手软。
《苏州河》里天真的牡丹和美艳的美美☟

《大明宫词》里古灵精怪的太平公主☟

《香港有个荷里活》中活泼俏丽的大陆妹☟

《恋爱中的宝贝》里患有臆想症的宝贝☟

《如果·爱》中不择手段往上爬的女演员孙纳☟

《李米的猜想》中寻找男友的偏执女司机☟

《画皮》中反叛放纵又渴望爱情的狐妖小唯☟

《风声》中洒脱娇纵的顾晓梦☟

《龙门飞甲》中仗剑孤影行江湖的凌雁秋☟

《红高粱》中敢爱敢恨、勇于冲破封建牢笼的九儿☟

……
有人说只要周迅站在镜头前,浑身上下都是戏。
她也是徐克最喜欢的内地女演员之一。

③ 明月几时有(周迅,霍建华主演电影)什么时候上

明月几时有 (2017)
导演: 许鞍华
编剧: 何冀平
主演: 周迅 / 彭于晏 / 霍建华 / 叶德娴 / 郭涛 / 春夏 / 黄志忠 / 蒋雯丽 / 梁家辉 / 王菀之 / 吕良伟 / 鲍起静 / 李灿森 / 梁文道 / 张兆辉 / 冯淬帆 / 苑琼丹 / 唐宁 / 卢巧音 / 许鞍华/ 永濑正敏 / 森田凉花 / 廖骏雄 / 何华超 / 蔡瀚亿 / 欧锦棠 / 熊欣欣 / 吴岱融
类型: 剧情 / 历史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香港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7-07-01(中国大陆) / 2017-06-18(上海电影节)
片长: 130分钟

④ 彭于晏怎么评价电影《明月几时有》的刘黑仔

彭于晏觉得他是一个真实的人物,是一个英雄,27岁就死了。原来我想象那个时代的人很苦,但我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导演给我的感觉是他们是年轻人,面对这样的时代,他们觉得要做一些事情,可以让大家过得开心。


⑤ 《明月几时有》电影好看吗

《明月几时有》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抗日游击队的号召下,以方兰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展开秘密行动,成功搭救包括茅盾、邹韬奋、柳亚子等在内的八百余名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逃离被日军侵占的香港。《明月几时有》将1940年代的香港热血抗争史呈现银幕,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之作 。

⑥ 怎么评价电影《明月几时有》

评价电影《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代的大文学家苏轼的一首中秋时节望月怀人盼团圆的《水调歌头》脍炙人口,乃是千古名作。今年第20届上海电影节的开幕电影同时也是许鞍华的最新作品最终以《明月几时有》为名,其意不言自明。

想必是出于对历史上那些无名英雄的无比敬意,已是古稀之年的许鞍华集结了众多当红巨星、骨灰级戏骨及众多圈内好戏之人共同倾力打造这部《明月几时有》,光金像影后就有周迅、鲍起静、Deanie姐、春夏等四位倾力加盟,其阵容之豪华,演技之保障,堪称香港抗日版的《黄金时代》!不过其剧情却远没有《黄金时代》那般晦涩难懂,所以看这么一出《明月几时有》,你会较为惊奇地发现,这可能是你看过地最具有文艺范儿的抗日题材电影,不过在民国时期的香港的市井烟火气息的映衬下,非但一点都不闷,相反还会不时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

⑦ 明月几时有结局的结局是什么 李锦荣最后死了吗

结局:因为方母的暴露,李锦荣身份也暴露了,大佐砍了李锦荣后让他走,最后后他出门后出现了一声枪响,生死成谜。方姑告诉刘黑仔自己的真名,让他胜利后回来找她。影片以梁家辉开着的士,挂出停止载客的牌子,急匆匆的说要去见个人而终结。

李锦荣的生死电影没有特别说明,生死成迷。

明月几时有的剧情讲述:

以香港抗日史上着名的“东江纵队”真实事迹为蓝本,讲述了小学教师方兰和她青梅竹马的男友李锦荣、游击队长刘黑仔等人在被日军占领的香港顽强抗争的热血故事。

(7)上海电影2018明月几时有扩展阅读:

电影《明月几时有》的创作背景:

《明月几时有》将1940年代的香港热血抗争史呈现银幕,作为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之作[20]。而创作之初也是由于各个阶层的百姓团结起来,营救一群文人,这样的精神非常打动许鞍华,因此才起心动念拍摄这部电影,她试着将这个大时代的故事与片中方兰与母亲之间的深情结合起来,着重人性与人物关系的描绘,完成一部与一般历史或抗战电影沉重严肃的调性不同的作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明月几时有

⑧ 观看明月几时有有感

导语:曾经拍出《桃姐》、《黄金时代》的文艺片导演,又稳稳当当地把这份略俗气的商业气息妥帖地中和掉,制作了抗战电影《明月几时有》。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电影《明月几时有》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017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1】

《明月几时有》的诙谐幽默,是看片前许多人没料到的。

文人要逃难,特工要来接头,没想到杀手却先登门拜访了,这六目相对的、三脸懵逼的,你说紧张不紧张、搞笑不搞笑?霍建华饰演给日本人上诗词课的教师,前一秒还在和军官对酒当歌,下一秒画风就突变到了“七步成诗”的斩杀令;还有一波接一波的突击检查、突然出现的子弹崩头……这些冲突点,还蛮密集的,特别绵里藏针,看得人心惊肉跳。

喜剧元素也不少,恰当地穿插在紧张的革命和浓浓的雾色中。喜感也给各个角色们加了些人性,不那么脸谱符号化了。当然,因为影片的篇幅有限,的确只有周迅和“方妈”这两个角色,呈现出变化和成长,其他角色都是一亮相就定好了基调和风格,但因为一批表演实力不俗的演员,这些角色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得很有层次和质感,令人移情。

演员、配乐和布景都是亮点,《明月几时有》真没有什么是做错的。

周迅在夜色下一个凌厉的侧脸,就赢了

说到戏中主演,蛰伏多年的“机灵怪”周迅自然是最大看点。此番重归银幕,周迅的表现力还是一击即中、直戳人心。

被周迅演出了名的角色,大多是敏感神经质或戏剧传奇的。但这次,方兰这个角色人淡如菊———对茅盾的思慕之心要淡,拒绝未婚夫锦荣的求婚也得淡,见到刘黑仔杀人她也得淡,就是一个普通的人民教师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能看到这个角色潜移默化的改变———她看到表姐出嫁,淡淡地问:“为什么这么着急把自己嫁出去呀?”少女依旧;得知母亲被捕,周迅愣是在镜头前站了一分钟,眼睛里全是戏,但此时她的举手投足已经是一个分队队长的架势了啊。周迅表演除了“潜移默化”,一个夜色下的凌厉侧脸,就赢了。

2017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2】

战争时代离我太远了,从小看的抗日影片,都是过去的英雄,生得光荣,死得其所。但许鞍华把这一切都日常化了,抗战、传奇、英雄,都是日常。

在任何时候,都是在过日子。要吃饭、要恋爱闹分手、要穿好看的衣裳、要结婚,甚至革命,也是许多杂事中,比较重要的那一件。

就连那些名垂文学史的人物,在逃亡的小船里相见,也都是哎呀沈先生,哎呀柳先生你也来了,蔡太太好久不见,活脱脱是文联的新春茶话会。

抗起日来,也都草率笨拙,大家都是普通人,自然没有大智慧周全妙计。卢巧音颤颤巍巍也能出逃成功,彭于晏杀汉奸时全靠运气,杀完后与同伴结伴骑着单车,叮铃铃离去,分明是成功逃了晚自习的样子。

方姑好像也没有做很了不起的事,传递一下消息,挨家挨户偷偷发传单。放下传单,拉一下门铃,叮铃铃,躲在暗处看到少年人开门仔细端详传单,便露出心满意足的笑。她是手里举着火把穿越黑夜试图点亮天空的人。

自然也有犹疑、恐惧、不得已和穷途末路,方姑放弃救母,蹲在地上哭,短枪队队长,游侠一般酷炫的刘黑仔,踌躇着该不该蹲下去抱抱她。

旧时的明月和今时并无异样,我们也有要举着的火把,在房贷、户口、学区房的背后,默默亮着。

喜欢这部电影的英文名:Our time will come。

最打动我的一幕,方姑要去打游击队了,她妈不肯她去,说抗日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当然说服不了她,方姑执意出门,妈妈追上,给了她一把伞和一枚戒指。随后方母踢着拖鞋回家,方姑继续埋头赶路,好像她只是要去求学或者工作,可她明明是要去出生入死啊。

叶德娴演得真好,就是我们平时见到的那种“老人不图儿女为国家做多大贡献”的妈妈的样子。从开场的悭吝房东,到最后牺牲在日本人枪下,并不是有什么反转,而是一个完整的人物。

她只是怕傻村姑弄丢情报,也想顺便去看看女儿,谁想到会被捕啊。抗日是常态,牺牲只是偶然事件。没人当一回事的。

因为被剧透了方母会领便当,从一开始我就看得心惊胆战,怕她随时会死。因为太日常了,像你熟悉的人,她遭不测,才会更令人难过不已。

人在死前,会暴露最本真的自己吧。方母在那一刻,显示了一个人最高贵的灵魂。这个灵魂,平时就沉睡在她平凡老妪的身体里。

也许因为是导演的脑残粉,很多人诟病的节奏和线索,我都觉得很妙。妙得像在阅读小说,沈从文那种,明明还在写小儿女情仇,笔锋一转,就去写山山水水了。

包括没什么信息量的春夏,她像这部小说里的标点符号。给了电影气口,也负责为叶德娴画上句号。

周迅的眼神里,水光潋滟;春夏的眼神里,火光摇曳。

还有我一点也不觉得闷啊,全程看得惊心动魄。周一晚上四线城市的小电影院,上座率竟然有三分之一,没有人中途退场,该笑时笑,方母死的时候,我瞥见前排男生背着女朋友偷偷抹眼泪。

“月,缺也。”这部电影恰恰也是这样。我看的粤语场,能看到很多黄金配角们原汁原味的发音,但就会错过周迅独特的嗓音;反之亦然,总有缺陷。不过正好去看两场,两不误了。

电影里最后刘黑仔和方姑告别,说时势动荡,像他们能这么郑重其事地告别已经非常难得。什么时候再见?胜利的时候。

“我的真名叫孔秀芳,今年要27岁了,你记住这个名字,一定能找到我的。”

可惜历史上的刘黑仔46年牺牲,也是27岁。

浮云散,明月未照故人来。

方姑逝世于1998年,当时的月亮,在故事发生后又照落她身边五十余年。

2017电影明月几时有观后感【3】

《明月几时有》的开篇改编自真人历史事件“省港大营救”———抗战时期,活跃在港粤地区的东江纵队在日军进攻香港期间营救800多名文化社会名流。这场生死救援,让普通的小学教师方兰和游击队队长“刘黑仔”相识,后来她被组织收编,开始展开地下工作、渐渐蜕变为优秀的革命党人;她的这一决定也影响了周围的人,新旧朋友都被拉进了故事里。

乍一看,这故事很主旋律嘛!但许鞍华导演又做了些加工,化“套路”为神奇,让颇有距离感的“伟光正”独角戏,“失焦”成了有笑有泪、松弛有度的生活日常。每一个出场的人物都有血有肉,而且相互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够成为这个大时代中极具代表性的注脚了。

用布景、台词和表演细节,呈现乱世风貌

和《黄金时代》一样,许鞍华选择用“伪纪实”的'方式来讲述《明月几时有》。梁家辉饰演的抗战亲历者佝偻地坐在黑白镜头前,在采访中把过往的故事娓娓道来。连皱纹都会演戏的梁家辉,一秒就令人信服并投入其中。接着是用大量的包括布景上的、台词上的和表演上的细节,来描述香港乱世的社会风貌。

旅店老板娘“方妈”市侩精明,柴米油盐和生意都得精打细算,顾不得人情。当知道周迅饰演的女儿方兰投入革命,她脱口而出:“革命少你一个不少,多你一个不多,你为什么要去?”劝阻未果后,还来了句神吐槽:“你死不要紧,不要拖累队友啊!”刘黑仔则是个神枪手,做事果决、身手不凡,他带着一群不甚精明的队友冲锋陷阵,心狠手辣诡计多端;春夏饰演的富家小姐,看似每日笙歌燕舞,却不过是只囚笼中的小鸟,父母入狱、无人依靠;药店的女老板、收留革命党人的农民……更难得的是影片对汉奸的刻画,向来被称为“走狗”的他们,慌慌张张地呵斥“方妈”携带共产党的宣传画,本以为必死无疑了,没想“走狗们”却趁不被人注意,转手就把宣传画扔入河中。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私、懦弱、愚蠢,他们只不过在特殊时期,顺应时势生活。

省去炮火纷飞的套路,把唯一战斗戏拍成慢镜头

在《明月几时有》上海的发布会上,许鞍华曾突然有感而发,和现场媒体分享了她在收集资料时,收获的趣事。她说有段时间,日本人在香港极力打造“太平盛世”,但其实人人都在找吃的。战争片“最常见的就是拍百姓没有东西吃”,但她还发现,那段时间百姓们还会穿着光鲜,甚至要搭个墨镜才外出;乱世之中看似荒诞的事还有繁文缛节地办婚礼……“我还看了一部叫《天上人家》的、不少明星共同出演的片子,从头到尾女演员都穿着旗袍、大衣、高跟鞋;男的穿一套西装,晚上还穿西装去睡觉!你都想象不出来的!”许鞍华像发现了珍宝的小孩,意犹未尽地玩味着。

类似这样冲突甚至违和却真实的细节,都被她揉进了《明月几时有》里。在许鞍华拍的这部战争片中,炮火纷飞、地动山摇的大场面“套路”都被刻意省去,甚至还要做得更极致,导演把戏里唯一和日军军队的正面对抗,玩性大发地拍成了慢镜头的“子弹烟花贴身舞”,举重若轻又好不浪漫!更多的笔墨,还是被用来描述战时小人物的过活和各自顺应时代的选择———非常许鞍华啊。她说过自己拍不了纯动作戏,“看人做危险动作,都要怕死了”,在她看来,戏里的冲突都是合理的调剂,而且她也能玩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