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曹植的7步诗是哪首
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当时曾有人称赞:天下的才共有十斗,曹植一人就占了七斗
Ⅱ 七步做诗的故事
七步成诗的故事源于与曹植和曹丕,三国志中没有确切的记载,最早见于"世说新语".
原来文为: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文体为乐府诗,"九州春秋"中也有关于曹植七步成诗的记载.至于具体的环境或者是否是曹丕相逼就无从考证了,但是确实是描写兄弟相互残杀的情节.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最为精彩,写曹操亡故,曹操长子(真正的长子曹昂早夭与宛城)曹丕即位魏王,先逼死曹操四子曹熊.而后又用计削去了任城候曹章的兵权.只对临淄侯曹植不知道如何下手迫害,太尉华钦献计让曹植七步成诗,如果不成,则杀无赦.而且要以"兄弟"为题目,但全文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曹丕全然采纳.结果不想曹植真的七步成诗歌,技惊四座.曹丕哑口无言.少顷曹操正室卞夫人到,泪泣痛斥曹丕不应兄弟相残.于是曹丕把二位兄弟封到远地无诏命不得还朝.后来曹丕即位号魏文帝,追认曹操为武帝.仍对自己两兄弟不加封赏,曹章死,谥号任城威王.后曹植欲出征讨伐毋丘俭,也没受到重视,结果自己郁郁而终,死后谥号东阿王.
副《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Ⅲ 七步成诗的故事是什么
七步成诗的故事如下:
曹丕还是不放心自己的弟弟曹植,总怕曹植夺他的皇帝宝座。
于是,有一天,在曹丕上朝的时候,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曹丕命令曹植写一首诗。他说:“父亲夸你的文章写得好,今天,你若不能在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我就赐你死罪。就以兄弟做题材吧!”
曹植想了一下,还没走完七步,就写出了下面的这首《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大意是: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曹植的才华
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
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
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Ⅳ 曹植七步之内写的诗是什么
答:一、曹植七步之内写的诗是《七步诗》
二、附曹植《七步诗》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Ⅳ 三国演义动画片片尾曲四季那首歌就是什么……歌词里面七步诗的最后一句话的那首
叫四季
歌词好长啊
这一轮四季
要用百年来更替
还带着些许寒意
久违了
春的消息
看人间
又几番迷离
躲不过
凄风冷雨
才知道纵然结连理
最难得
一团和气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分分合合寻大义
总在这方天与地
本是同根生
唯有爱无欺
冥冥之中找玄机
弹指间九九归一
看人间
又几番迷离
躲不过
凄风冷雨
才知道纵然结连理
最难得
一团和气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分分合合寻大义
总在这方天与地
本是同根生
唯有爱无欺
冥冥之中找玄机
弹指间九九归一
弹指间九九归一
Ⅵ 《七步诗》的阅读答案
七步诗中用豆比喻曹植,用萁来比喻曹植的哥哥曹丕,同根生指曹植与曹丕本是同母一胞的兄弟,相煎指曹丕算计自己的弟弟曹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