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①中国广电总局引进外国电影的时候是按照什么程序来的啊 ②为什么有的电影根本不会引进只有网上有资源
第一个问题: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进口影片的管理,根据一九八〇年四月十四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制止滥放内部参考影片的通知》精神,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凡属从外国及港澳地区进口发行影片或试映拷贝(包括35毫米,16毫米、超8毫米、影片录相带和影片视盘等,以下统称影片)的业务,统由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以下简称中影公司)经营管理。
影片进口时,由海关凭中影公司填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核查放行。属于在全国发行的商业性影片,应在进口时办理纳税手续;属于非商业性影片,应予免税;属于非商业性性影片,进口后经过批准在全国发行的,由中影公司按章向北京海关办理补税手续。
第三条中国电影资料馆进口的资料影片(包括中国电影资料馆与外国电影资料馆互相选购、交换、赠送或通过其他途径购作资料的影片),属于非商业性影片,海关凭该馆填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核查免税放行。
进口的资料影片,如经批准,需向全国发行的,由中影公司按章向北京海关办理补税手续。
第四条科学技术、工业、农业、教育、卫生、新闻、外贸、外事等单位,因业务需要进口的专业性纪录、科教影片,属于国务院系统的单位进口的,由国务院各部委(总局)审批,属于地方单位进口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
影片进口时,海关凭有关部委(总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和申请单位填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一式三份核查免税放行,并将盖有海关印章的报关单一份转送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备案。
第五条外国、港澳地区及台湾省的团体或个人运进给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的故事片,凡属国务院系统的单位接受的,须经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审批;属地方单位接受的,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局(电影局)审批,并抄送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备案。
影片进口时,海关凭接受单位填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和批准文件核查免税放行。
接受单位应当将接收的影片交中国电影资料馆统一保管。如因业务上特殊需要,接受单位可以凭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向该馆提取,供有关人员参考借鉴,但不准外借,不准招待映出,不准拿到社会上公开放映。借鉴后仍送回中国电影资料馆保管。
进口的故事影片,如经批准在全国发行的,应由中影公司向海关办理补税手续。
第六条对外国人和华侨、港澳及台湾省同胞等邮寄或者入境随身携带属于赠给我国个人作为业务参考的科教影片,海关应准许进口,并凭接受影片的个人填报的进口货物报关单及其所在单位的证明信件核查免税放行。属于赠给我国个人的故事影片,一般地不准进口,海关予以退运。如遇特殊情况,由文化部和海关总署研究处理。
对外国驻华使(领)馆人员、外国工商企业派来我国的常驻人员(包括外国常驻记者)和应聘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包括文教、经济、科技专家)携带(或者从国外邮寄给他们)的影片,按海关现行有关规定办理。影片进口后应由有关部门严格控制,只限他们在内部放映;我方单位或个人不许借映。
第七条除香港长城、凤凰、新联三公司回内地拍片,由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同有关地区和有关单位直接联系外,凡属中外或我与港澳地区及台湾省的合制业务,统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管理。合拍影片的进口,由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向海关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其中批准在全国发行的,则由中影公司按章向北京海关办理补税手续。
第八条对违反规定进口的或走私进口的影片,海关按有关规定处理;对没收的影片,凡有保留参考价值的可转送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交中国电影资料馆保存。
第二个问题:因为中外文化的不同,所以有些电影里包含的内容并不符合广电总局对进口电影的审核条件,所以广电总局不通过审批。互联网到底是比较自由,自然会有人传播一些新鲜的东西。
第三个问题:几个月后上映是很正常的,通过审批也是要时间的。有的时候开发上就是要先在本土上映看效果再决定在哪个国家上映。可能有的影片因为社会影响等元素不被通过审核,但通过开发商的努力或社会风气和相应法规的变化,可能有的影片由符合中国文化,故又通过审核,得以到中国上映。
2. 中国的外国电影是如何进入我国的
两种途径,
合法渠道和非法渠道
合法的是经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有引进文号,并且被国内影视出版机构买进版权的电影电视作品。
非法的不用说了,通过网络、出入境携带的国外电影片源等渠道在国内流传的电影电视作品。
例如我们在网上所看的超过70%的大片,都是非法途径引进的,另外100%的av作品也是通过非法渠道流入的。
3. 国外电影引进国内的流程是怎样的呢
引进流程一般都是国内电影公司,在国外电影公司持股。或者有一定的合作(不一定要持股!)。然后海外的电影拍完后,进行上映日期的安排,然后国外电影院开始为了这个日期拍档。再到国内来说。如果引进成功,通过审核。没有开刀剪辑删减内容的话,就卖给国内的各大城市院线。国内城市院线买到片源后开始排挡。统一时间和海外同步上映。
一般都是电影院在电影公司是一定的合作关系。国内电影公司和国外的电影公司也有一定的合作关系。国外的电影后期结束时,会将片源发给总电影公司。然后总电影公司会将片源发往本地的电影院,或者其他地方(国内电影公司也在其中)然后国内拿到片源后在发往国内的电影公司。或者有些需要配中文音的。一般电影上映时间为两个月就要下幕了。下幕后会过小半个月,网上就会有蓝光资源,高清或者超清的。
4. 国外电影是如何运到国内并上映的,过程是怎样的
广电总局每年有规定海外电影引进的数量限制,今年有海外电影引进权的中影集团会引进20部分账大片,和30部批片(即买断了版权的影片),经过审核和删除部分段落再投放到各大院线。基本上我了解的就是这些……
5. 国内引入国外电影的费用级流程
1.外国电影引入中国 必须通过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批准和额度控制。
2.负责引进和发行的是中影集团
3.电影收益是票房分账 具体是 一张60元的电影票
电影院收入20元 各省市发行公司20元 中影集团和外国出品方各拿10元。 (含各环节的营业税)
分配比率不同电影各有不同.
6. 国外电影电视剧合法引入中国需要的流程,手续,大约要多久,怎么能快速获取国外影片版权
电影进口业务由国务院广播电影电视行政部门指定电影进口经营单位经营;未经指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电影进口业务。
有电影进出口资质的企业与版权持有方,一般是制片商洽谈,商定引进价格。影视作品涉及审批,时间不是很清楚,你可以致电中国广电总局咨询该问题。
完全是双方协商的结果,因此无法给出你价格。
7. 日本电影引进国内的流程是怎样的
其实日本电影的引进是和其他外语片的引进流程是类似的,不同在于,日本电影的引进要考量的因素更多。
1.首先是引进片的名额限制
目前国内实行的进口片引进方式基于一套严格的电影配额制度,中国加入WTO后,电影市场也逐渐开放,到现在,基本维持在每年有34部“进口分账”影片(分账片)以及30部左右的“进口买断”影片(批片)。
所谓分账片和批片的区别之处在于,进口片是有国外出品方参与票房分成的,而批片则以买断利润的形式,只有国内引进方参与票房分成。
8. 外国电影是如何引进到中国的,又是如何赚钱的
电影院卖票就是电影院赚的咯。
不过也分买断和分成的方式。就是直接买下电影播放权,然后我这边播放多少卖多少门票就与电影公司无关了。或者是有分成的,就是电影院票房收入一部分归电影公司所有。
电影公司一般播放权卖一次,碟的销售也会卖一次,可能海外也会卖一次。
票房高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买票去看电影。而好的导演和大牌的明星就是具有一定的观众和影响,会让喜欢这些导演和明星的人买票看电影,从而提高了票房。当然,卖断模式的,票房再高也和明星导演没关系了,因为电影公司获得收入是固定的,导演和明星拿的工资也是开拍的时候就说好的。恩,高票房对导演和明星的声誉会有提高作用,那下次拍戏的时候片酬自然就多了。
如果是按分成的方式,电影院票的多少取决于电影院想多赚还是少赚,这是电影院自己的商业决策了。电影公司和电影院谈判也是一家一家和院线谈的,各家的价格不同。恩,其实多个电影院和在一起叫院线,比如太平洋、中影经典、奥纳等等,他们都拥有很多家电影院,电影公司和他们谈判以后,他们自己拥有的电影院票价就是相同的。电影公司应该是没有统一收费的。不过各家价格应该相差不大,因为电影放映是有时间性和档期的。
引自http://..com/question/127396390.html?fr=ala0
9. 奥斯卡传奇《天堂电影院》确认引进,外国影片引进中国要经过哪些申批
第一,电影公司购买国外电影版权,想要国内上映,要给广电总局送审,广电有审片委员会,他们通过就能上映,就是你在电影开头看到的准映证,也叫龙标。第二,那就说明,这部电影国内没有引进。第三个,投放国际市场的电影,都会在世界范围内分成几大块,很少有全球统一的。再有国内片商也会看看该电影在国外的反应。毕竟是要投钱的
10. 电影被引进国内再到上映经过了那些步骤。
推你的见解表示凿通····
其实一般来说,每一年审批通过并且准许在各大影院放映的外国影片,一般是不会超过30部的,说是为了保护国产影片,其实是为了不让国内和国外影片票房差距太大,让外国影片在中国总票房上站大比例取得大收入。所以一般会先从各国电影公司购买版权和拷贝,至于配音已经被淡化了。还能多还有就是2次剪辑,最后经过审查才可放映。起大作用的是国家广电总局。
止于至引进大投资电影不引进小投资电影,可能是因为大片有名气,而小投资或独立制片在中国的市场相对来说是很小的,没有利益自然不会引进了。